高考咏物言志诗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

古代诗歌阅读:咏物言志类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贾探春①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②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
①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
1.下面对词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贾诗”首联以白海棠生长的环境,“斜阳寒草、苔翠盈盆”的清幽暗寓贾探春出身卑微。
B.“林诗”首联以“半卷”“半掩”写赏花人娇媚含羞之态,为后面抒发幽怨情感作铺垫。
C.两诗都是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其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神韵各有不同。
D.两诗均采用拟人、比喻、夸张以及化用前人诗句的手法,将个人的命运与海棠神韵融合。
2.请结合探春、黛玉“海棠”诗,赏析探春与黛玉形象特点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萤萤火陈与义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①,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注释】①相传仙人方术,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而鸣,却不敢行。
汉代武威太守刘子南佩戴萤火丸,敌箭不近身,安然脱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飞蛾在月光烛火边翩然起舞,终葬身于灯油之中。
飞蛾心向光亮,扑火而亡,“烹”字见其惨烈,“罪莫赎”的结局令人同情。
B.颔联作者态度鲜明,赞扬萤火不会自欺欺人,它生活在幽深僻暗的草野之间,质性卑微,却会在夜晚的草丛间发出煜煜之光。
C.颈联以萤火“却马”“映书”的典故来揭示萤火能入仙人之方、登君子之堂,兼有实用价值和风雅意味,对其赞赏也更进一层。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物言志类(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物言志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罗隐①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注】罗隐: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2.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枯树①韩愈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
犹堪持改火②,未肯但空心。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所作。
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种类不同,故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枯树无枝无叶,只剩下树干,到了严寒季节,枯树不再惧怕风霜的侵袭。
B.枯树树干已经腐朽了,树皮很容易剥离,剥下之后,蚂蚁会来寻觅食物。
C.枯树上长满了菌类植物,到了傍晚,也没任何飞禽会选择到枯树上栖息。
D.枯树虽没有其他的用途,但可用作改火,可见空心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4.诗人写出了枯树的哪些特点?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其二)陈子昂兰若①生春夏,芊蔚②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③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咏物言志诗30首

咏物言志诗30首1.伟岸之山高山巍峨挺雄姿,傲视众山不为移。
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成为永恒的历史纪念。
2.飞翔的鸟翩翩起舞在碧空中,展翅飞翔自由自在。
鸟儿的旋律唤醒了希望,让人们追寻梦想的方向。
3.绿色的大地大地宽广绿如茵,孕育万物生机盈。
它教会我们守望和珍惜,感受自然的美妙春。
4.绚丽的花朵花儿开放在春天里,五彩斑斓如彩虹。
它们倾听人们的烦恼,用美丽给予人们希望。
5.清澈的溪流溪水潺潺流不息,清澈见底似明镜。
它教会我们坚持不懈,追求心中的理想追寻。
6.沉静的湖泊湖泊静谧宛如画,倒映天空如明月。
它让人们找到内心的宁静,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时刻。
7.勤劳的蜜蜂蜜蜂勤劳采花蜜,无私奉献为人类。
它们的努力与智慧启示,我们要珍惜每一份付出成果。
8.河水奔流河水奔流入大海,永不停歇寻归家。
它启示我们勇往直前,超越困难追逐梦想的光芒。
9.安静的星空星星闪烁宛如眼,它们静静守护夜。
告诉我们要心怀远大,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希望。
10.自由的蝴蝶蝴蝶飞舞在花丛中,轻盈自由如彩蝶。
它们是自然的使者,传递着美和爱的信息。
11.诚实的大地大地坦诚无掩饰,给予世人丰饶和富裕。
它教会我们要真诚待人,以诚信铸成辉煌的未来。
12.坚韧的石头石头坚韧又执着,经受岁月洗礼仍坚硬。
它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13.温暖的阳光阳光温暖照人心,驱散黑暗带来光明。
它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坚定走向幸福的未来。
14.努力的蚂蚁蚂蚁勤劳背沉重,合作努力成家庭。
它们是勤劳的楷模,激励着我们追寻更好的自己。
15.智慧的老树老树智慧在岁月中积累,根深蒂固守护土地。
它们是智慧的见证者,为人们提供庇护与力量。
16.勇敢的海洋海洋浩渺无边际,波涛汹涌显威严。
它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明天。
17.忍耐的草地草地宽广承载生命,忍耐风雨等待春暖。
它们是生命的奇迹创造者,教会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18.美丽的彩虹彩虹美丽跨越天际,七彩斑斓映人心。
关于咏物言志的古诗

关于咏物言志的古诗
咏物言志的古诗有很多,比如宋代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清代郑燮的《竹石》、唐代白居易的《咏竹》等。
这些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其中,《卜算子·咏梅》中梅花在风雨中坚强地盛开,表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傲骨;《竹石》中竹子在恶劣的环境中屹立不倒,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咏竹》中竹子被描绘成高雅和坚韧的象征,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追求。
总的来说,咏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的道德品质、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
高考咏物言志诗.

情感
2013全国新课标卷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才华横溢,仕途坎坷, 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 思考:这首诗描写的小松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来表现诗人什么情感? 1.所咏之物: 2.物象特点: 3.对应人的特点: 4.所用的手法: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①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 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②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 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 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参考】(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2 分);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分) (结合诗句适当分 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 征”)手法(1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 (1分),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2分)和壮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出身寒微,才华横溢,仕途坎坷, 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 思考:这首诗描写的小松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来表现诗人什么情感? 诗人托物言志,借小松形象来象征自己,小松埋没 于深草,为时人所不识,却有凌云之志,象征诗人出身 低微,不甘埋没,志向高远,具有强大生命力、坚强不屈 的精神。
咏物言志的诗句

咏物言志的诗句咏物言志的诗句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
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物言志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物言志的诗句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7、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9、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1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14、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15、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16、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0、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21、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2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5、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2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28、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29、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30、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31、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咏物言志的诗句2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3、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4、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5、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咏物言志的诗歌10篇

咏物言志的诗歌10篇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予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说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专心体会。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咏物言志的诗歌,盼望能关心到大家!龙门八咏·石楼朝代:唐朝|:刘长卿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
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
孤独群动息,风泉清道心。
龙门八咏·渡水朝代:唐朝|:刘长卿日暮下山来,千山暮钟发。
不知波上棹,还弄山中月。
伊水连白云,东南远明灭。
咏风朝代:唐朝|:张祜摇摇歌扇举,静静舞衣轻。
引笛秋临塞,吹沙夜绕城。
向峰回雁影,出峡送猿声。
何似琴中奏,依依别带情。
咏云酒朝代:唐朝|:骆宾王朔空曾纪历,带地旧疏泉。
色泛临砀瑞,香流赴蜀仙。
款交欣散玉,洽友悦沉钱。
无复中山赏,空吟吴会篇。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朝代:唐朝|:刘禹锡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疏影·咏梅影词牌名:疏影|朝代:宋朝|:王沂孙琼妃卧月,任素裳瘦损,罗带重结。
石径春寒,碧藓参差,相思曾步芳屟。
离魂分破东风恨,又梦入、水孤云阔。
算如今,也厌娉婷,带了一痕残雪。
犹记奁半掩,冷枝画未就,归掉轻折。
几度黄昏,忽到窗前,重想故人初别。
苍虬欲卷涟漪去,慢蜕却、连环香骨。
早(一作早又是)翠荫蒙茸,不似一枝情绝。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朝代:唐朝|:骆宾王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
裛露珠晖冷,凌霜桂影寒。
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澜。
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
大石调·青杏子·咏雪空外六朝代:元朝|:白朴咏雪空外六花番,被大风洒落千山。
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
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寒冷。
开宴邀宾列翠鬟,拚酡颜,畅饮休辞惮。
咏物言志诗句

咏物言志诗句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就像那在悬崖边的青松,无论风吹雨打,依旧傲然挺立。
你看那运动员,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不就是凭借着这般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赛场上拼搏奋斗吗?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犹如那在角落里静静绽放的梅花,不追求夸赞,只愿散发自己的芬芳。
这不就像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不在乎是否被人知晓,只想着为大家带来温暖和帮助啊!3.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仿佛那洁白的石灰,纵然历经磨难,也要坚守自己的纯洁。
就如同那些坚守正义的人们,哪怕面临重重阻碍,也绝不放弃自己的信念啊,对吧?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像那无私奉献的春蚕和蜡烛,为了他人耗尽自己。
老师们不也是如此吗,为了学生们的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呀!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就似那勇敢攀登高峰的勇士,站在山顶,俯瞰一切。
这不正是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应该有的气魄和决心吗?6.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好比那澄澈的湖水,无论外界如何,内心始终纯净。
那些真诚待人的朋友,不就是拥有这样一颗“冰心”吗?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恰似那在困境中依然充满希望的景象,旧的去了,新的总会到来。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想想这句话,是不是又有了前进的动力呢?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类似那最早感受到春天温暖的鸭子,敏锐而灵动。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它一样,善于发现细微之处的美好呀!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同那自在的隐士,享受着宁静与悠闲。
我们也应该时不时给自己留一些这样的时光,放松身心,多好啊!我觉得这些咏物言志的诗句都超棒的!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力量,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坚定地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分析手法,明辨技巧
•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 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 常常运用象征、拟人、比喻、衬托、对比等手法。
• 如郑谷《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诗人将池岸上的 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长在池岸 ,却有高洁气质和幽香的内质;而瓦松虽踞于高屋,但 毕竟是附依外物,从而突出了菊花的高洁品格。又如李 商隐《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 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片心。”主要用 了象征、比喻的手法。以生机蓬勃的竹笋自喻,象征社 会对有才能的人,非但不培养,重用,反而去摧残、扼 杀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漠视、扼杀人才的批 判,也抒发了诗人有才能壮志却被扼杀的愤慨之情。
• 咏物诗除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外,还兼用比喻、象 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象等修辞,达 到亦物亦人、形神兼备的佳境。
• 咏物诗导源于《诗经》中的咏物描写,但一般认 为第一首咏物诗是屈原的《橘颂》。唐代以前咏 物诗以追求形似为主,物态描摹有余,传神造境 用力不足。到了唐代,咏物诗有迅猛的发展,无 论题材的开拓,表现手法的运用,抑或托物寓意 传情,都超越了前代,杜甫是唐代咏物诗的集大 成者。宋元明清,咏物诗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 展,苏轼、陆游、元好问、龚自珍等都是咏物诗 的重要诗人。
• 这首诗写于杜甫漂泊西南寓居夔州时期,是他晚年 的作品。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 ,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 无刻不渴望骨肉团聚,梦想挚友重逢。这孤零零的 雁儿,是诗人自身境遇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了 对一些庸夫俗子的厌恶之情。在这首诗中,诗人即 孤雁,孤雁即诗人,物我交融,浑然一体。
7/12/2020
• 【鉴赏指津】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一、体察物态,形神兼似
• 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 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 爱之情。
• 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 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著名的《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 掌拨清波。”诗人通过白描的手法将鹅的形态、动作被 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鹅白毛红掌,浮 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 鹅嬉水图”,诗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也表现 诗7/12人/2020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7/12/2020
• 二、比兴寄托,抒情言志
•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 的灵魂。
•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 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 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 要用心体味。
• 所以,鉴赏咏物诗,既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 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 ,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
7/12/2价020 值取向等,揣摩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情感。
• 如杜甫咏物诗的代表作《孤雁》:“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 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 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一只失群 的孤雁,为寻找失去的伴侣,不停地飞鸣;可野鸦 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鸣躁纷纷,自得其乐。
7/12/2020
• 由于作者的身世遭遇、审美情趣、写作意图的不 同,对吟咏的同一个对象,往往会表达出迥然各 异的感情。
• 如同为咏柳的诗作,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刚 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 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
• 而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 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描写了柳枝随风狂舞、柳絮遮天蔽日的柳树形象 。诗人抓住了狂风中柳树的特点,使之性格化了 ,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的形象。 曾巩将状物与哲理交融,意味深长。
7/12/2020
• 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 烘托的手法,或白描勾勒,遗貌取神。
• 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qīn](被子)枕冷 ,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诗人从感觉、视觉、听觉的角度,由衾寒窗明而 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全诗侧面烘托, 曲折有致,又景中寓情,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诗境平易自然,浑成熨贴,韵味悠长,成为咏雪 的珍品。
高考咏物言志诗
• 【咏物诗概述】 • 咏物诗就是“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
”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 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 咏鹅》、贺知章的《咏柳》; • 一类则于状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言 志”,如于谦《石灰吟》。
7/12/2020
• 咏物诗在思想内容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所以描摹物态不能 仅止于“形似”,更要追求“神似”。
• 如林逋《山园小梅》诗中二句,“疏影横斜水清 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 写临水梅 花之姿态,紧扣梅花稀疏的特点和姿态,状其影 入水中,美妙至极;“暗香浮动” 写月下梅花之 神韵,写尽梅花的清幽淡雅,沁人心脾。再加上 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环境映衬,梅花那神清骨 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品性便跃然纸上了。 林逋将梅花描摹得形神俱现,曲尽梅花之丰姿情 韵。
7/12/2020
• 四、掌握步骤,规范答题 • 1、“读清”全诗。读标题,明了吟咏对象;读作
者,知人论世;读注释,联系背景;读关键词, 揣摩情感。读题干,明确要求,规范答题。 •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知人论世 ,揣摩情感。 •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掌握名词术语,对号入 座。答题基本格式是:指出手法+具体运用+表达 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