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点包括:
1.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5.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6.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7.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8.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10.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11.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12.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13.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
14.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都要吸热和放热。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3.2熔化和凝固(含视频) (教学课件)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小练笔 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水就是水,冰就是冰,它们不能相互转化 B.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 C.气体的流动性比固体好,固体的流动性比液体好 D.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如铜、铁等
知识点2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变成冰。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融化,例如冰变成水。
随堂练习
融化和凝固
1.用电烙铁对断开的电脑电路进行焊接,焊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A.融化
B.先融化后凝固
C.凝固
D.先凝固后融化
晶体和非晶体
2.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C )
A.石蜡 玻璃 沥青
B.石蜡 铝 玻璃
C.冰 铁 铝
D.冰 铁 沥青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熔化吸 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请各举一个例子 。 答案:(1)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由于冰 熔化时吸收热量,使其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冷空气比热空气 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2)影响: 春天冰雪熔化气温较低,常会使人感冒,因此春天要多穿衣服 来保暖;炼钢炉旁,钢水凝固成钢锭会放出大量热量使炉子周 围温度很高,因此炼钢时工人要戴防高温面罩和手套并远离炼 钢炉。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 融化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做 凝固 。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些 固体叫 晶体 ,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上升的固体叫做 非晶体 。
新课导入
想一想:生铁是如何化作铁汁飞向空中的呢?
点击播放
知识点1 物态变化
所有的物质常见的状态就是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第四章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如冰、石英、水晶、食盐、金属、海波、萘、明矾等;非晶体没有熔点,如玻璃、松香、石蜡、沥青等。
(2)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3)有无熔点和凝固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一点。
(4)不同物质其熔点不同,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条件及特点:(1)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2)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4)凝固特点: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对非晶体加热时,它的温度逐渐升高,但同时开始熔化,先变软,逐渐变稀,直至全部成为液态,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凝固时放热,随着温度降低,它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为固体,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5、熔化的例子:①铁变为铁水;②冰熔化成水;③吃冰棒解热。
(注:糖和盐溶于水,是属于“溶解”。
)6、凝固的例子:①水结成冰;②钢水浇铸成钢锭。
注:南极的气温可低至-89℃,因此只能用酒精温度计而不能用水银计来测气温;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将铝锅里的铁块熔化成铁水。
7、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描述:A-B是固体(B点是固体);B-C是固液共存态;C-D是液态(C点是液态),熔化过程吸热。
E-F液态(F点是液态);F-G是固液共存态;G-H是固体(B点是固体)【总结】(1)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点)。
(2)凝固时,温度也保持不变(凝固点)。
(3)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
(5)凝固过程需要不断放热。
(6)熔化凝固图像中有一段平行时间轴。
8、如图所示为松香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总结】(1)熔化时,温度逐渐升高(无熔点)。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课件)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55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
40 43 44 45 46 47 51 52 55 56 58 60
固态
粘稠状态
液态
新课学习
5.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数据 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 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新课学习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特点
熔化前 海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波 石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蜡
熔化中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熔化后 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
度升高
新课学习
6.实验结论: 由探究过程可知:海波熔化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需吸收热量,但保持温度不变,是固液共存态。石蜡熔 化没有一定的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所以不 同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
晶体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加热,若停止加热熔化也会马 上停止,即熔化过程要吸热。
(2)非晶体熔化条件:吸热。
(3)应用:利用冰块熔化吸 热来保鲜。
新课学习 2.凝固放热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液体在凝固时要放热。 (1)晶体凝固的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2)非晶体凝固条件:放热
新课学习 三、熔点和凝固点
根据固态物质熔化的特点不同,可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例如:冰、海波、 食盐、石英、萘、各种金属等。
石膏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最全笔记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一、物态变化1、物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
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固体,例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液体,例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气体,例如氢气、氧气等。
2、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变化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在加热过程中你会看到水壶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水壶中的冰全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水壶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水会变得越来越少,戴上手套,并拿着勺子靠近壶嘴,可观察到水蒸气又能变成水;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能冻成冰。
探究归纳: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之间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1现象特点春天,冰雪消融物质都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儿化了加热沥青、石蜡时,沥青、石蜡会慢慢变软,最后变成液态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冷却后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铁水冷却后变成钢铁探究归纳:物质能够从固态变成液态,也能够从液态变成固态。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我们利用海波和石蜡进行实验探究。
①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可以使试管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①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①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被测物质完全熔化。
再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温度变化。
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①4042444648484848515457...石蜡的温度/①4040.541.542.243.144.54647.5495154...分析论证: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所测温度。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熔化和凝固

(2012•威海)在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 深秋,枝头挂满白霜
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解析: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固态向液 态(气态)吸收热量,气态变液态(固态)放热。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放热。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不合题意。 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放热。不合题意。 答案:A
第 2 节 熔化和凝固
课程标准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 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3.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
3.解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符合题意。 B.白气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不合题意。 C.雾的消散是雾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符合题意。 D.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不合题意。 故选 AC.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初二物理总结】物理大餐: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到达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到达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初三物理绝缘体的电学知识大全【—初三物理绝缘体的电学知识大全】绝缘体的种类很多,如塑料、橡胶、玻璃和我们使用的各种天然矿物油。
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Insulator),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引。
它们的电阻率极高。
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
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在通常情况下,气体是良好的绝缘体。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绝缘体也会转化为导体。
绝缘体在某些外界条件,如加热、加高压等影响下,会被“击穿”,而转化为导体。
在未被击穿之前,绝缘体也不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
如果在绝缘材料两端施加电压,材料中将会出现微弱的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熔化图像
t温/℃
晶体的熔化图象 B
A
D C t/min
理想的熔化图像
t温/℃
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理想的凝固图像
t温/℃
A
晶体凝固的图象
B
C
D t/min
理想的凝固图像
t温/℃
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t/min
基本概念: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 温度到达熔点
,
二是
继续吸热
。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不同物质的
熔点 不同 。
(3)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点击)
结束
萘 的 熔 化 和 凝 固
液 态 萘 的 凝 固 过 程
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非晶体熔化特点:(点击)
非晶体熔化特点: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温度/℃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自然界中的松香、沥青、玻璃等都是非晶体。
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入手,得 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 的熔点. 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熔 化 和 凝 固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 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 间变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2、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实验装置:
晶体熔化点击
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
继续吸收热量,
D
温度保持不变。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B
C
(1)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A
时间/min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
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烧杯 大试管 温度计 搅拌器 海波(萘) 水 火柴
实验:研究熔化过程
(点击视频)
时间 /min
1 2 34 5 6 7
海波的 温度/℃
记录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图表
温度/℃
60 50 40 30 20
时间
记录熔化时温度变化的图表
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 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 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熔化前、 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