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蛋白质资源缺乏的途径
胞内蛋白质运输的三条途径

胞内蛋白质运输的三条途径细胞就像一个繁忙的城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快递”在里面穿梭。
这些快递可不是普通的包裹,而是细胞里的一些重要蛋白质。
没错,蛋白质可是细胞的明星角色,负责各种各样的工作,比如建造细胞结构、催化反应,甚至传递信号。
说到蛋白质的运输,细胞里可真是有三条“主要道路”。
每条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让我们一起来逛逛吧。
咱们要说的就是“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
这个就像是细胞里的货运中心,内质网就像一个大型的生产车间,专门负责合成蛋白质。
想象一下,内质网里一群工人正忙着把原材料变成成品,热火朝天,真是热闹非凡。
那些刚生产出来的蛋白质,哎呀,像刚出炉的包子一样,香气四溢。
这时候,它们就要乘坐“运输车”,前往高尔基体。
这段旅程可是很重要,蛋白质在高尔基体里会被进一步修饰、包装,准备好最后的“快递”。
就像把美味的蛋糕装进精美的盒子里,送给客户。
经过高尔基体的精心处理后,这些蛋白质就能踏上去往目的地的旅程,送到细胞的不同角落,真是热闹得不行。
就是“囊泡运输”这条道路。
想象一下,细胞就像一个大商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每个店铺都有自己的特色。
而囊泡就像小小的购物袋,专门用来搬运细胞里重要的“商品”。
这些囊泡可以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出发,沿着细胞的“街道”游走。
细胞膜就像商场的出入口,囊泡在这里可以把里面的蛋白质交给外面的世界。
你能想象吗?这就像在商场里,顾客提着购物袋,满载而归,真是让人羡慕。
囊泡运输的灵活性可真是让人惊叹,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简直像极了逛街的自由自在。
我们要说的就是“细胞内自噬”。
这个就像细胞里的清理工,负责把一些不需要的、受损的或者过时的蛋白质进行回收。
想象一下,细胞里有个“垃圾车”,它会定期巡视,发现那些闲置的东西,就把它们装上车,运到“垃圾场”。
这过程可不是简单的丢弃,而是会将有用的部分重新回收利用,真是环保又高效。
细胞里的自噬机制就像是城市里的垃圾分类,不仅让细胞保持整洁,还能节省资源,聪明得不得了。
膨化羽毛粉的研究

研究、开发内容和预期成果(说明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供成果的形式及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内容(1)羽毛粉膨化加工工艺参数研究:以蛋白溶解率、胃蛋白酶消化率为指标,研究膨化机工作腔压力、温度、螺杆转速和原料含水量等工艺条件对羽毛粉质量的影响,建立优化的羽毛粉膨加工工艺参数;(2)羽毛粉专用膨化机研制:根据优脂的羽毛粉膨化加工工艺参数条件,调整膨化机螺杆的长径比、压缩比、转速,研制羽毛粉专用膨化机,委托农牧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定制;;(3)膨化羽毛粉营养价值评定:分析测定不同来源(鸡、鸭、鹅)膨化羽毛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4)膨化羽毛粉卫生学指标分析:测定不同来源(鸡、鸭、鹅)膨化羽毛粉和的有害重金属(砷、铅、镉)和微生物含量;;(5)膨化羽毛粉氨基酸消化率测定:以鸡为试验动物,测定膨化羽毛粉氨基酸消化率;(6)膨化羽毛粉生物学效评定:研究膨化羽毛粉取代进口鱼粉对畜禽生产性能(产蛋、产肉、产毛)和畜产品质量的影响;(7)膨化羽毛粉质量标准制定:建立的膨化羽毛粉质量标准,在市技术监督局备案。
技术关键(1)羽毛粉膨化加工工艺参数研究;(2)羽毛粉专用膨化机研制。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研制出羽毛粉专用膨化机,建立优化工艺参数;;(2)研制的膨化羽毛粉粗蛋白含量在80%以上,胃蛋白酶消化率在80%以上,蛋白溶解率在85%以上,氨基酸平均消化率在80%以上,并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 B13078—2001);(3)研制的膨化羽毛粉以2—5%取代畜禽饲料中进口鱼粉,生产性能相近或更优,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0%以上。
成果提供形式(1)羽毛粉膨化加工工艺参数;(2)羽毛粉专用膨化机;(3)膨化羽毛粉质量标准。
社会效益(1)膨化羽毛粉的研究开发有利于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尤其是动物性蛋白饲料的紧缺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迅速,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了有斩的物质保障。
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措施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高蛋白基因导 入小麦,可以显著提高小麦蛋白质含 量。
新型农业装备与技术推广
新型农业装备与技术推广可以提 高小麦种植效率和产量,间接提
高蛋白质含量。
通过推广智能农业装备和技术, 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可以提高 小麦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效率
,从而提高蛋白质含量。
新型农业装备与技术还可以降低 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
农民种植积极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措施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种植前措施 • 种植中措施 • 种植后措施 • 技术创新与应用
01
种植前措施
选育高蛋白小麦品种
选育优质高蛋白小麦品种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基础。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工 程技术,培育出具有高蛋白质含量和优良品质的小麦品种,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的 营养价值。
03
种植后措施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的 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有效的病虫害防 治,可以减少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损失 ,提高其蛋白质含量。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 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应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注意防治 过程中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收获期管理
收获期是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关键时期 ,因此收获期管理对于提高小麦蛋白 质含量至关重要。
在施肥管理方面,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 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注重有机肥的施用,以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
02
种植中措施
合理密植
总结词
合理密植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的重要措施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密植,可以优化小麦的 群体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增 加单位面积的穗数和粒数,从而 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与措施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与措施张志民 董文恒 田光吉 李海丽 李海峰 徐淑霞(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455000)摘要:通过查阅有关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及积累规律的多种文献,结合长期的工作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认为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有:选用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新品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科学选择蛋白质含量的最适收获日期,在品种的高产范围内适当控制大豆的种植密度,种植时选用与品种匹配的根瘤菌制剂,开花期适量施用氮肥或进行叶面喷肥等根外施肥方式追肥,适当控制鼓粒期的水分供应等。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含量;提高;途径;措施大豆蛋白质,即大豆子粒中所含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40%左右,是谷类作物的4~5倍。
大豆蛋白质是一种植物性蛋白质。
大豆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牛奶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十分近似,除含甲硫氨酸较低外,其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比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质等同,在基因结构上也是最接近人体的氨基酸组成,所以是最具营养的植物蛋白质。
因此,研究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及措施,促进蛋白专用型大豆品种的生产水平,对人类蛋白质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提高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1.1 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品种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以加性效应为主的数量性状,但是有的组合也表现为高蛋白或低蛋白为显性性状遗传[1]。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也不完全相同。
徐鹏等[2]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利用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以2004年和2005年的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利用分离分析法分析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2年的分析结果表现基本一致,蛋白质的遗传表现为多基因遗传,遗传率分别为79.65%和85.7%。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52102110009)通信作者:徐淑霞1.2 创造有利于大豆蛋白质积累的环境因子 外界的环境因子比较复杂,很难进行控制,对大豆的蛋白质合成影响也很难进行控制。
低蛋白低微量元素日粮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7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5年32卷第12期低蛋白低微量元素日粮是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李广东,苗玉涛(河北省畜牧站,石家庄 050035)低蛋白饲料的应用,对于种猪由于减少了豆粕等蛋白质饲料的添加量,猪粪尿中氮的排泄量降低。
氮素排放量的减少不仅改善了猪生活环境和健康状态,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对土壤、大气、水源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
育肥猪后期减少磷、铜等矿物质、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添加,能够大大减少这些物质的排放,既节能减排,净化猪饲养环境,又降低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
1 低蛋白日粮配制的原理蛋白质是猪所需的关键营养素,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蛋白质营养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其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是否符合动物的需要。
不同生长阶段动物对于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仅是绝对量上的差异,各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之比总是保持不变的。
这是理想蛋白质提出的理论基础,理想蛋白质理论的核心是氨基酸之间的平衡,而不是绝对量上的差异。
应用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动物日粮,主要目的是可以适当降低日粮的粗蛋白含量,并且有效地减少粪便中粗蛋白含量,减少氮污染。
1958 年由 Howard 首先提出理想蛋白质的概念,1964 年 Mitchell 对理想蛋白质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即“所缺乏的是一个比较的尺度,用氨基酸的混合物或可以被完全消化和代谢的蛋白质来表述,这一氨基酸混合物与动物维持和生产的氨基酸需要量相比,其组成应完全一致”。
近 20 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对猪的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进行研究,猪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模式的组成已[基金项目] 河北省生猪产业创新团队环境控制岗位;河北省农业厅项目(冀农科:14035)[作者简介] 李广东(1972-),男,河北张北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 苗玉涛(1964-),男,河北辛集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河北省农业创新团队环境控制岗位专家,省管专家。
蛋白废弃物利用

蛋白废弃物利用蛋白废弃物是指在农业、食品加工、药品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利用的蛋白质物质。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重视,如何有效利用蛋白废弃物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蛋白废弃物不仅仅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更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再生资源,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利用,产生新的价值。
本文将从蛋白废弃物的来源、特点、利用方式、现状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为其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蛋白废弃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食品加工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医药废物等。
这些废弃物所含有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包括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微生物蛋白等,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营养成分。
以农业废弃物为例,农作物秸秆、麦麸、豆渣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加工利用技术,大部分都被视为废弃物处理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蛋白废弃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有些甚至高于一些常见的食物。
其次,蛋白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肽等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第三,蛋白废弃物在加工利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和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方式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综合来看,蛋白废弃物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价值和经济潜力。
目前,蛋白废弃物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等多种途径。
生物转化是指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体对蛋白质进行降解、转化,产生有机肥料、生物燃料、发酵食品等产品。
化学转化则是通过对蛋白质进行酸碱水解、还原、氧化等过程,提取其中的氨基酸、肽、多肽等有用成分,用于生产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等。
物理转化则是采用物理手段对蛋白废弃物进行处理,如干燥、冷冻、离心等,以提高其保鲜性和稳定性。
在蛋白废弃物的利用现状方面,虽然各种利用技术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蛋白废弃物的来源分散,处理成本较高,如何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次,蛋白废弃物的成分复杂多样,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食品蛋白新资源

食品蛋白新资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也具 有积极作用。新型蛋白质来源的生长环 境、生产过程等相对传统动物性食品更
为可控,有助于减少食品安全风险。
对未来食品蛋白新资源发展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食品蛋白新资源的开发将更加多元化和高效。 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为新型蛋白质来源的研发提 供更多可能性。
THANKS
02
这些新资源包括昆虫、微生物、 海洋生物等,具有可持续性、环 保、营养价值高等特点。
食品蛋白新资源的特点
可持续性
食品蛋白新资源生长周期 短,繁殖能力强,对环境 影响小,是可持续发展的 食品来源。
营养价值高
食品蛋白新资源富含优质 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 生素和矿物质等,对人体 健康有益。
环保
食品蛋白新资源养殖过程 中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 境友好,有助于减少传统 畜牧业对环境的压力。
食品蛋白新资源的利用现状
植物蛋白
动物蛋白
海洋蛋白
人造蛋白
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如豆腐、豆浆、素肉等。
主要来源于家禽、家畜和 水产品,用于生产肉制品
、乳制品和蛋类等。
在沿海地区被广泛利用, 用于生产鱼丸、鱼豆腐
等食品。
仍处于实验室研究和初 步商业阶段,市场应用
有限。
食品蛋白新资源的发展前景
多样化来源
食品蛋白新资源的食品安全标准
1 2
制定标准
根据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和安全性评估结果,制定 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原料要求、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标签标识等。
执行标准
对新资源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监 督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3
完善标准
根据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评估结果和生产实践, 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提高其科学性和可操作 性。
五种去除蛋白质的方法

五种去除蛋白质的方法1.水洗法水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去除蛋白质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水溶性蛋白质在水中溶解,从而达到去除蛋白质的目的。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含有蛋白质的物质浸泡在大量的水中,通过不断更换清水或搅动物质来加速蛋白质的溶解和去除。
水洗法适用于固体材料或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去除,例如将大豆浸泡在水中以去除其中的蛋白质。
2.静电沉淀法静电沉淀法是利用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去除蛋白质的方法。
常见的静电沉淀方法包括离心沉淀、电泳沉淀和电渗析。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物质中的电荷,使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吸引或排斥,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和去除。
静电沉淀法适用于生物样品或工业原料中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例如从乳清中提取乳清蛋白。
3.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特定的酶对蛋白质进行水解降解,从而去除蛋白质的方法。
常用的酶包括蛋白酶、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等。
酶解法的操作步骤为:将酶添加到含有蛋白质的物质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酶将蛋白质水解成较小的多肽或氨基酸分子,从而实现蛋白质的去除。
酶解法适用于食品、药品和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去除,例如在乳制品加工中去除乳清中的蛋白质。
4.超滤法超滤法是采用超滤膜或超滤器来分离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方法。
超滤法基于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在超滤膜上的不同分子大小或电荷性质而实现分离。
通过将物质溶液通过超滤膜,大分子的蛋白质被滞留在膜上,而较小的物质则通过膜而得到分离和去除。
超滤法适用于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和食品工业中蛋白质的提纯和分离,例如从发酵液中去除细胞碎片和蛋白质。
5.溶剂沉淀法溶剂沉淀法是利用溶剂的特性将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去除蛋白质的方法。
常用的溶剂包括醇类、醚类和酸类溶剂。
溶剂沉淀法的操作步骤为:将含有蛋白质的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适当的调节温度和加入适量的溶剂,使蛋白质发生沉淀并得到分离。
溶剂沉淀法适用于化工生产和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例如从细胞裂解液中去除膜脂和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饲料工业》·2006 年第 27 卷第 9 期
解决我国蛋白质资源缺乏的途径
车丽涛 周安国
蛋白质资源紧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由于 人口众多, 资源有限, 缺乏尤为严重, 几乎每年都要进 口 大 量 的 鱼 粉 、豆 粕 等 蛋 白 质 饲 料 原 料 。 随 着 人 口 的 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蛋白的需要量越来 越大。如何提高现有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 积极寻找 新的蛋白源, 开辟新的蛋白饲料资源, 是缓解我国蛋 白质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1 我国蛋白质资源的现状
2.1.1.3 日粮氨基酸不平衡 日粮中如果氨基酸不平衡, 多余的氮以尿素的形
式排出体外, 不仅降低了蛋白的利用率, 而且还造成 环境污染。
虽然理想蛋白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 并且理想蛋 白模式不断的改进, 而在实际生产中, 我国企业还没 有 很 好 地 用 理 想 蛋 白 模 式 来 指 导 日 粮 的 配 制 。大 部 分 饲料企业在配方设计方面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 这就 是过度重视粗蛋白质水平而忽视氨基酸的平衡, 这不 仅是极大浪费,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氮排放到环境中, 造 成 严 重 的 环 境 污 染 。“ 味 之 素 动 物 营 养 集 团 ”于 1999~2001 年对全球 21 个国家 379 个具有 代 表性 的 猪饲料进行化验分析, 结果显示, 在氨基酸平衡方面, 全 球 主 要 养 猪 国 家 和 地 区 之 间 存 在 明 显 差 异 。中 国 猪 饲料的赖氨酸水平低于法国(- 17.4%)、德国(- 8.3%)和 泰国(- 17.4%), 但是粗蛋白质水平却高于法国(+3.2%) 和德国(+5.2%)( 乔岩瑞等, 2004) [6]。饲料中第一限制性 氨基酸— ——赖氨酸的水平偏低, 是中国猪饲料明显区 别于其它国家猪饲料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说明我国的 饲料氨基酸不平衡程度之严重。因此, 使用氨基酸平 衡日粮, 是饲料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抗营养因子 蛋白酶抑制因子 硫葡萄糖苷 外源凝集素 单宁 棉酚 植酸 皂角苷 木质素 生物碱 非淀粉多糖
表 2 常见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
分布 豆科籽实 、甜菜和 高粱等 油 菜 籽 、白 菜 和 甘 蓝 等 豆科籽实 豆科籽实及其饼粕等 棉籽及其饼粕 豆科籽实 大豆 牧草 牧草 谷物饲料
主要抑制作用 抑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 促进胰腺分泌, 胰腺肥大 抑制生长,心脂增加,血小板减少,影响适口性 损害肠壁,内源蛋白分泌损失增加,影响生长 影 响 蛋 白 质 、碳 水 化 合 物 的 消 化 吸 收 等 刺激胃粘膜, 破坏铁和蛋白质的代谢 降低矿物元素生物利用率,形成蛋白复合物 影响养分的正常吸收 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降低适口性 降低适口性,影响生长 促使消化道内容物粘稠,影响消化吸收
因此, 一方面我国蛋白资源缺乏; 另一方面, 蛋白 饲料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已利用的还不尽合理。 2 解决的途径
要解决蛋白资源缺乏的问题, 一是节约资源, 运 用各种先进的加工方法, 挖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提 高现有蛋白资源的利用率; 二是开发新的蛋白质资 源, 如昆虫蛋白、单细胞生物蛋白等。 2.1 提高现有蛋白资源的利用率
彭家江( 1999) [3]指出 , 我国 年 产棉 籽饼(粕)约 400 万吨, 喂猪用仅占 16%, 绝大部分直接作肥料;年产菜 籽饼(粕)约 700 万 吨, 只 有 5%~6%用 作 饲料 , 大 部分 用作肥料; 花生饼(粕)也浪费很大, 且利用不科学。我 国其它油饼类蛋白质饲料也利用不多, 如芝麻饼、亚 麻 籽 饼 、葵 籽 饼 、椰 子 饼 等 。
酶。动物由于生理( 如幼年、老年、高产) 或病理( 如应 激、疾 病) 因 素 的影 响 使体 内缺 乏 某 些 酶 或 消 化 分 泌 不足, 因此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质, 导致蛋白的利用 率低。 2.1.1.2 植物蛋白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
植物蛋白含有各种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从多 方 面 影 响 饲 料 营 养 物 质 的 利 用 率 ( 见 表 2) ( 丁 贤 , 2001) [5]。它们通过干扰体内消化酶的活性和与被消化 底物紧密地化学结合, 与营养成分吸收的竞争抑制, 以及形成特殊的物理结构影响消化酶对底物的水解 等方式, 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问题探讨
2.1.1.1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组成和结构较复杂 植物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壁的组成物质主要是
纤 维 素 、葡 聚 糖 、多 种 己 糖 和 戊 糖 组 成 的 半 纤 维 素 、果 胶等高聚合度的碳水化合物( 赵林果, 2001) [4]。而蛋白 质 、淀 粉 等 大 分 子 营 养 源 主 要 存 在 于 细 胞 内,需 要 从 细 胞 壁 中 释 放 出 来 才 能 够 被 动 物 所 消 化 。然 而 单 胃 动 物体缺乏消化细胞壁物质的酶, 蛋白被释放出来后, 只有蛋白质分子的高级结构被破坏, 并降解成小肽和 氨基酸后, 才能够被吸收和利用。然而, 植物蛋白的分 子结构复杂, 要破坏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并将其水解 成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肽, 需要适宜的条件和各种
表 1 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供需情况预测( 亿吨)
项目 需要量 供给量
缺口
2000 年 0.45 0.21 0.24
2010 年 0.6 0.22 0.38
2020 年 0.72 0.24 0.48
我国蛋白质资源不仅在数量上严重缺乏,在品种 与 结 构 上 也 存 在 着 不 少 问 题 。豆 粕 、鱼 粉 、肉 骨 粉 等 优 质蛋白缺乏,必须依赖大量的进口; 棉、菜籽饼( 粕) 等 杂饼( 粕) 相对较多, 这类原料蛋白含量高, 且不存在 与人畜争粮的问题, 未被很好的利用起来。豆粕、鱼粉 较为理想的蛋白饲料进口量逐年增长, 尤其鱼粉的幅 度更大( 见图 1) 。
2.1.2 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2.1.2.1 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降低 抗营 养 因子 含 量 可 通 过 物 理 、化 学 、生 物 技 术等方法来达到。
①物 理方 法 : 加 热 、膨 化 可 破 坏 饲 料 中 对 热 不 稳 定的抗营养因子, 如蛋白酶抑制因子、外源凝集素、抗 维生 素 因子 、脲 酶等; 水浸 泡 除去 溶 于 水 的 抗 营 养 因 子; 机械加工剔除籽粒种皮中的抗营养因子。②化学 方法: 在饲料中加入化学物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反 应, 能使抗营养因子失活或活性降低, 达到钝化的目 的。例如, 用 2%石灰水或 1%烧碱水溶液浸泡棉 籽 24h, 再用清水洗脱, 即可除去大部分棉籽醇 ( 韩建林, 1999) [7]。③生物技术方法: 添加酶制剂一方面可以使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失活, 另一方面可将饲料中营养 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有利于其吸收,同时还可减少 其因与抗营养因子结合而不能吸收的量; 发酵能使抗 营养因子钝化和毒素脱毒; 培育低抗营养因子或无抗 营养因子的植物品种,也是降低抗营养因子的方法。
大豆分离蛋白 217 189 - - -
格昂贵, 用在动物生产上的还较少。 2.1.2.3 水解蛋白
传统的营养学观点认为, 氨基酸是食物蛋白质在 消化道内的水解终产物, 饲料蛋白质也只有水解为氨 基 酸 后 才 能 被 动 物 所 吸 收 和 利 用 。而 近 年 来 大 量 的 研 究结果证实, 二肽和三肽也能被动物肠道所吸收, 且 这 些 小 肽 的 吸 收 具 有 与 氨 基 酸 不 同 的 吸 收 机 制 、吸 收 途径和吸收效率。多数试验结果证实, 小肽的吸收效 率高于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效率, 肠道对小肽的吸收 不容易饱和, 具有与氨基酸吸收所不同的转运通道和 机制。二肽和三肽可通过小肠而进入血液, 30%~70% 氮吸收以及在门静脉中循环都是以肽的形式进行的 ( 钮琰星, 2003) [9]。
根据国家饲料工业办公室的估算, 按照我国人民 膳 食 结 构 与 养 殖 业 的 发 展 规 划 要 求 , 2000 年 、2010 年、2020 年, 我国的蛋白质饲 料 供需 情况 及 预测 见 表 1( 袁涛, 2004) [1]。从各方面的资料预测,我国到 21 世纪 30 年代, 人口将由 13 亿增长到 16 亿, 按 16 亿 人人 均日消费动物性蛋白质量仍是 25g 的保守数字计算, 则需要 1 460 万吨动物性蛋白质, 那么最少需要从种 植业或饲料工业提供 7 300 万吨饲用粗蛋白质 (约相 当于 1.182 亿吨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 。按 21 世纪初 期我国种植业可提供的饲料蛋白质资源量预测, 缺口 在一半以上( 张子仪, 2000) [2]。
车丽涛,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625014, 四川雅安。 周安国, 单位及通讯地址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 2006- 01- 04
2.1.1 蛋白饲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目前, 我国的蛋白资源利用率都较低, 没有充分
把饲料自身的营养价值挖掘出来是造成利用率低主 要原因。
56
车丽涛等: 解决我国蛋白质资源缺乏的途径
合 理 的 加 工 可 以 提 高 蛋 白 质 的 营 养 价 值 。通 过 加 工能 使植 物 细胞 壁 、抗营 养因 子 造 到 破 坏, 蛋 白 质 的 利用率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
目前, 蛋白质加工的主要产品还比较少, 所用的 原料也比较单一, 主要是大豆。开发的高品质大豆产 品主要有: 大豆组织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 白 、大 豆 多 肽 等 。 大 豆 蛋 白 经 过 加 工 后 大 大 地 提 高 了
此外, 在饲料配方中应尽可能使用多种原料, 相 对 降 低 抗 营 养 因 子 的 含 量 。因 为 动 物 对 抗 营 养 因 子 存 在一定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只要饲料中抗营养因子
57
问题探讨
车丽涛等: 解决我国蛋白质资源缺乏的途径
的含量不超过该种动物的耐受阈值,一般不会对畜禽 产生毒害作用。例如, 猪饲料中高单宁的高粱不超过 20%时即无抗营养作用。 2.1.2.2 对蛋白进行合理的加工
进口量(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