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对联

合集下载

曾国藩故居:“清芬世守,盛德日新”

曾国藩故居:“清芬世守,盛德日新”

曾国藩故居:“清芬世守,盛德日新”作者:李齐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19年第08期那天,我们一帮老同学,驱车去参观曾国藩故居。

曾国藩故居位于双峰县荷叶镇,始建于1865年,总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近10000平方米,包括门楼,八本堂主楼,公记、朴记、芳记三座藏书楼,荷花池和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在家亲手营建的思云馆等,颇具园林风格。

曾国藩故居背倚半月形鳌鱼山,从远处看去,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

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

门前是半月塘,塘外是200 亩的翠荷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湖外的涓水河向东流去,经衡山白果汇入湘江。

我们进入曾家大院,顿时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气势。

院內宽敞大气,庄严整齐。

方正的院子里,草坪青翠逼人。

院子四周是马厩和轿房,院子正中间一条直路从大门直通正厅,整个院落呈中轴对称式图形。

曾国藩故居最气派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富厚堂。

富厚堂正厅叫“八本堂”,取曾国藩“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家训。

正厅大门上方挂有“富厚堂”门匾,“富厚”二字典出《汉书?诸侯?功臣表》中的“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一语。

大门两边的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所书。

正是这些家规家训的熏陶浸润,才使曾家后代“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在富厚堂,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藏书楼。

一楼因南方气候潮湿,作为会客用。

“公记”一楼的门非常特殊,是典型的八方门,门槛又是宅子最低的,示意无论身份高低,只要来了就是客人,不能怠慢。

在一楼的八方门上,悬挂一块原木色横匾,上刻“无慢室”三个篆字,门联“万卷藏书宜子弟;一尊满意说桑麻”。

走进室内,堂上放着一张靠背长木圈椅,后壁挂一幅“曾氏三杰图”,画的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和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像。

挂像旁边配有对联“依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精选】曾国藩楹联集锦

【精选】曾国藩楹联集锦

曾国藩楹联集锦——自题联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原名曾子城,乳名宽一,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乡县荷塘二十四都(今双峰县荷叶镇)白杨坪人。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等职。

从唐鉴、倭仁讲习理学,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驰,主张以理学经世。

清·洋务派和湘军创立者和首领,晚清重臣。

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时因母丧在籍,为对抗太平天国,以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旋即扩编为湘军。

次年初练成水陆师1.7余万人,会集湘潭,发布《讨粤匪檄》,誓师出战,攻击太平天国。

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省岳阳)、靖港,曾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继而率兵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

奉诏署湖北巡抚,此后用兵谨慎。

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

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

次年国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攻陷武昌。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督办浙江军务。

率军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歼灭。

旋以曾国荃(曾国藩之弟,1824-1890,湘军将领)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

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主张“借洋兵助剿”,1861年9月督其弟曾国荃入陷安庆,11月加太子少保衔。

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以安庆为大本营,命曾国荃部沿江东下,直逼天京;命李鸿章部自上海进攻苏南;命左宗棠部自江西进攻浙江,会同“常胜军”、“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

10月湘军与李秀成等部数十万太平军在天京城外激战,持续围困天京。

曾国藩的文学成就

曾国藩的文学成就

有副对联这样概括曾国藩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立言指著书立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最高理想境界。

曾国藩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包括奏稿、日记、诗文、书信、批牍、读书录,计约一千五百万字。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全集》应是“足本”,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也是评论其文学成就的可靠资料。

人们多从政治、军事、洋务等方面研究曾国藩,而对他的文学研究很少。

曾国藩是晚清诗文大家,为桐城派古文中兴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分支湘乡派的领袖,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对近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如下:一,在继承桐城派的基础上创立湘乡派。

曾国藩初学桐城派古文﹐以为“姚先生持论闳通”﹐自称“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在宣扬推崇姚鼐时﹐也对桐城派主张的义理﹑考据﹑词章﹐加以补充并强调了“经济”的重要。

因此他编《经史百家杂钞》﹐补充了姚鼐《古文辞类纂》的缺陷﹐扩大桐城派古文学习的源流﹐主张为文少禁忌﹐奇偶并用﹐使古文舒展有气势﹐雄厚有内容﹐为桐城派扩展了局面。

他又授意弟子黎庶昌编《续古文辞类纂》﹐包括经﹑史﹑子﹑集﹐以补姚鼐《古文辞类纂》之未备。

黎庶昌在《目录序》中阐述了曾国藩古文理论:“曾氏之学﹐盖出于桐城﹐固知其与姚氏之旨合﹐而非广已于不可畔岸也。

循姚氏之说﹐屏弃六朝骈丽之习﹐以求所谓神理气味﹑格律声色者﹐法愈严而体愈尊﹔循曾氏之说﹐将尽取儒者之多识格物﹐博辨训诂﹐一内诸雄奇万变之中﹐以矫桐城末流虚车之饰。

其道相资﹐不可偏废。

”说明了曾国藩批判继承桐城派而自创一派的实际。

晚清李详说﹐“文正之文﹐虽从姬传入手﹐后益探源扬(雄)﹑马(司马相如)﹐专宗退之(韩愈)。

奇偶错综﹐而偶多于奇﹐复字单义﹐杂厕相间﹐厚集其气。

使声采炳焕﹐而戛焉有声﹐此又文正自为一派﹐可名为湘乡派”从此以曾国藩为湘乡派创始者﹐他对桐城派古文有所改革﹐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强调“经济”﹐要求应时实用﹐纠正桐城派古文日益脱离实际﹐追求清闲的倾向﹐有一定进步意义二,阐明文学规律,丰富作文理论。

关于曾国藩的几则小故事

关于曾国藩的几则小故事

关于曾国藩的几则小故事对于曾国藩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曾国藩的几则小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藩的故事来了解一下曾国藩吧!曾国藩给生人写挽联晚清重臣曾国藩死后,与他绝交的左宗棠为他写了副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其实曾国藩也非常爱好写对联,其中更是喜欢为人盖棺定论——写挽联。

他在世的时候就写了很多的挽联,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青楼歌妓,一概挽之。

可平时闲来无事,手痒心动跃跃欲试的时候到哪里找那么多死人来写呢?他冥思苦想,终于有了对策——挑拣熟悉的亲朋好友,结合他们的生活为活人写挽联!在一个封建迷信社会里,对那些不幸被他"挽"了的人们来讲,这可是天大的忌讳。

曾国藩身为一朝重臣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所以向来藏得严严实实,没有被发觉过。

但是,常在河边走,焉能不湿鞋?这年新春,他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汤鹏到他的寓所给他拜年,寒暄之后,让到书房两人就聊起天来,聊着聊着汤鹏突然看到曾国藩的书桌上有着几张纸,墨迹未干,以为是新作的诗文,便要拿来看看。

曾国藩死死护住,怎么也不给看。

汤鹏一把抢过来,只见包括他本人在内不下十几位曾氏好友,一一被曾国藩"敬挽"了一番。

新正吉日,吉祥话没开场,竟先看见这么一篇晦气冲天的"悼词",汤鹏不禁勃然大怒拂衣而去,回家之后立即宣布与曾国藩断绝往来。

曾国藩赊礼曾国藩主张节俭,曾经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告示说,凡以后我有事诸位不要送礼,诸位有事我也没钱可送。

有个同僚看他不惯,在他生日的时候,故意羞辱他,只送去五分银子,在封皮上写着:"送贺礼白银一钱,现银五分,赊欠五分。

"后来这个朋友嫁女儿,曾国藩也过府送礼。

同僚一检查,他竟送了个空信封来,封皮上也写了一句话:"送贺礼白银一钱,讨还你欠我的五分,再赊五分。

"曾国藩读书曾国藩小时读书十分辛苦,为了把文章背下来他常常熬夜。

立德立功立言,,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

立德立功立言,,曾国藩的自我完善之路

⽴德⽴功⽴⾔,,曾国藩的⾃我完善之路 ⽴德⽴功⽴⾔--曾国藩的⾃我完善之路 作者:冯唐 ⼀个⼈在短短六⼗⼀年的阳寿中实现了全部三类不朽。

有个对联⾼度概括曾国藩的⼀⽣:⽴德⽴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完⼈。

“⽅今天下⼤乱,⼈怀苟且之⼼。

出范围之外,⽆过⽽问焉者。

吾辈当⽴准绳,⾃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使吾⼼之贼,破吾⼼之墙。

”决⼼⼀辈⼦同⾃⼰⼼中的贼做⽃争,即使⼼中的贼像鸡冠⼀样竖起来,也决不安抚。

(⼀) 曾国藩了不得。

饱暖后,思淫。

精溢后,希望如何能死⽽不朽。

鲁叔孙豹在《左传》⾥这样给不朽分类和定义:“太上有⽴德,其次有⽴功,其次有⽴⾔,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不朽到底有什么⽤,没⼈说得清楚。

应该⼜是上天造⼈的时候,在⼈脑操作系统⾥留下的⼀个命门,同名利财⾊福寿禄等等幻象⼀样猫抓狗刨⼈⼼,什么时候捅,都是肿痛。

对于⼀些所谓⼑枪不⼊的⼈,不朽甚⾄⽐名利财⾊福寿禄更厉害,不⽤鸦⽚或者⼤⿇之类的⽣物碱,也让这类⼈上瘾和⼊迷。

曾国藩了不得,把⾃⼰的⾁⾝当成蜡烛,剁开两节,四个端点,点燃四个⽕苗燃烧,在通往NB的仄仄⽯板路上发⾜狂奔。

⼀个⼈在短短六⼗⼀年的阳寿中实现了全部三类不朽。

有个对联⾼度概括曾国藩的⼀⽣:⽴德⽴功⽴⾔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完⼈。

⽴德 如果抛开时代限制,曾国藩弥补了诸多孔丘的不⾜,⽐孟轲更有资格评选亚圣。

孔丘创建儒学的时候,条件简陋,⼿下三千门徒既懒惰⼜没出息,造成以《论语》传世的⼆万四千字理论体系有三个明显的不⾜。

第⼀,没有成功⼈⼠作为理论的形象代⾔⼈。

孔丘⾃⼰作为⼀个政治咨询顾问游⾛各个诸侯国,被君王们怀疑没有速效,被地痞追打,业务始终开展乏⼒。

孔丘死后,也没有什么⼈因为⾝体⼒⾏其理论,吃上最⼤的黄花鱼坐上最豪华的五花⽜车,没有超级成功个案的励志型理论缺乏实践吸引性。

第⼆,没有很好的编写理论教材。

《论语》是本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书。

优点是孔丘这个倔⽼头的教导和体会,⼲贝鱼翅鲍鱼燕窝,⼀句是⼀句,全是⼲货,不掺⼀点⽔分,⼏乎每句都能通过灌⽔成为⼀部长篇⼩说。

曾国藩对联60幅,总有一幅成为你的座右铭

曾国藩对联60幅,总有一幅成为你的座右铭

曾国藩对联60幅,总有一幅成为你的座右铭【曾国藩自题联】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曾国藩自箴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曾国藩自题书斋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

上联自诫,指世事纷繁,一忙就容易出错,务必戒躁。

一个“多”字下得十分贴切,避免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下联自勉,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劳,历尽磨难才有可能成为完美之人。

一个“半”字也用得很妙,因为要做完美的人仅靠吃苦耐劳显然还是不够的。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自题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此联于1859年4月1日作。

上联“取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原句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意思是说: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关于“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辨正关系,作者曾以“大河”与“小河”作比说:“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之道,如大河水盛足以浸灌小河,小河水盛,亦足以浸灌大河;无论为上、为下、为师、为弟、为长、为幼,彼此以善相浸灌,则日见其益而不自知矣。

”下联“忧以”,语出作者的《圣哲画像记》,意为“终身有乐处”之意。

关于“乐”字,作者曾总结出“三乐”的经验:“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关于此联,吴恭亨曾评论说:“上下幅均仄声,落脚虽曰失律,然颠扑不破处,殊可喜。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曾国藩自箴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曾国藩自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曾国藩自箴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曾国藩自箴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曾国藩自箴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曾国藩自箴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格言

曾国藩格言曾国藩格言11、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3、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

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

涉世甚艰,畜德宜豫。

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4、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

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5、留心在危难的时候,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6、完全没有静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达到吗?7、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

一日强恕,日日强恕;一事强恕,事事强恕,久之则渐近自然。

以之修身,则顺而安;以之涉世,则谐而详。

——《曾国藩书信》。

8、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满意之选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曾国藩书信》。

9、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

——《曾国藩家书》10、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

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曾国藩家书》11、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亦去恼怒之道也。

既戒恼怒,又知节啬,养生之道,已尽其在我者矣。

——《曾国藩家书》12、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瘦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

——《曾国藩家书》13、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曾国藩家书》14、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曾国藩家书》15、风盛衰在气象。

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

——《曾国藩家书》16、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

——《曾国藩家书》17、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

——《曾国藩家书》18、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曾国藩日记》。

19、凡事当有远谋,有深识。

曾国藩16字人生格言

曾国藩16字人生格言

曾国藩16字人生格言他一生修身养性,共有十三套学问,其中的《曾国藩家书》记录了他一生的修身、齐家、从政的重要思想,内容易懂、思想深刻,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还留下了许多的人生感悟以及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有这样一幅对联,是曾国藩当年赠给朋友的,对联只有16个字,却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只要读懂半句,人生就能够一帆风顺。

这幅对联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世间所有的事情,大抵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计划,第二步是实施。

如何计划谋划一件事?曾国藩告诉我们应该“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是一个人的眼界,是一个人的心境。

“志当存高远”,做一件事,应该有着高远的志向,有着超远的规划,有着开阔的视野。

小到一件事,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大局观。

定下目标,做好计划,如何去做一件事?从小处着手。

实践出真知,做事谨记切勿眼高手低。

既然制定了目标,谋划了方案,就要逐步去实施方案、实现目标。

小处着手,是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品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远大的目标,都要靠着双手双脚去实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人生亦是如此,眼高手低者夸夸其谈,眼低手高者难成大器。

只有明确了人生目标,端正了人生态度,理想付诸于行动,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告诉我们做事的人生哲理。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人是一种动物,是一种有思想的高级动物。

或是群居,或是独处。

出门在外,工作办事,如何和大家相处?曾国藩告诫我们“群居守口“。

俗话说“沉默是金”,言多必失。

这些哲理,并不是告诉我们闭口不言,而是告诉我们在说任何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再三,能不说的尽量不去说,能不发表意见和观点,就尽量不发表。

清朝宰相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八个字:”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意思就是说,就算你说的话十分合适、万般正确,但是一旦说出了口,就覆水难收,所以不如不说。

张廷玉就是靠着八字真言,最终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获此殊荣的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1811-1872),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

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

道光进士。

曾任内阁学士等职。

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

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

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

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

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

1858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太平军歼灭。

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

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

主张“借洋兵助剿”。

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伙同“常胜军”、“常捷军”夹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

1864年7月攻陷天京。

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对捻军作战,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

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

1867年授大学士。

次年调任直隶总督。

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

后病死南京。

有《曾文正公全集》。

楹联著述有《曾文正公楹联》、《曾文正公联语选录》等。

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

——题京师长沙会馆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孤。

——题安徽宿松小孤山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地销魂。

——赠妓女大姑时贤一石雨水;古法二祖六宗。

——自题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赠左宗棠石床润极琴丝静;玉座尘消砚水清。

——题峨眉山广福寺水宽山远烟霞迥;天淡云闲今古同。

——题湖口石钟山船厅长笛不吹江月落;高楼遥吸好风来。

——题湖口石钟山船厅长笛不吹山月落;高楼遥吸海云来。

——题南京燕子矶观音阁松云山下无多地;烟雨寺中第一楼。

——题南京鸡鸣寺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题南京鸡鸣寺豁蒙楼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

——题焦山枯木堂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题徐州云龙山放鹤亭大笔高名海内外;君来我去天东南。

——赠孙琴西观察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赠李竹吾组练三千朝踏浪;貔貅十万夜观书。

——赠江西刘养素梦泛扁舟镜湖月;身骑瘦马剑关云。

——赠吴莘畲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自题书斋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自题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题金陵鸡鸣寺豁蒙楼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自题立千仞巅,慕鲁连子;无片言妄,希司马公。

——自题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

——自题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自题业绍二南,群伦宗主;道承一贯,累世通家。

——赠觐堂上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赠某人舍己从人,大贤之量;推心置腹,群彦所归。

——赠胡林翼于汉宋间,折衷一是;以江海量,翕受群言。

——赠袁漱六太史大笔横飞,颠张醉素;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赠萧心庄茂才俭必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赠弟国潢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

——赠弟国荃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自题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挽邹汉勋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自题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题奉新九天阁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题金陵灵谷寺龙王殿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同泛宅;二分明月,鹤随何逊共移家。

——题扬州何栻宅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题新都桂湖枕霞榭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一樽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

——题吴城望湖亭两点金焦,劫后山容申旧好;万家食货,舟中水调似承平。

——题邗江瓜洲盐栈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题金陵湖南会馆戏台境讶虎溪,绿水一江环净域;地称鹫岭,青山万点拥禅关。

——题潼南大佛寺正殿山门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自题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忧患亦畅天怀。

——自题七月诞生,郭汾阳曾见织女;八州作督,陶长沙亦为部民。

——贺李瀚章五十寿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

——挽弟国华曾巩文章,愧作醉翁门下士;王阳家学,仍为汉代弟子员。

——挽郭世偁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冠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挽李秀峰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挽汤海秋勋业略同马伏波,骨归万里;精诚差比岳忠武,寿少二龄。

——挽刘松山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自题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

——挽彭玉麟属纩寄箴言,劝我勉为范宣子;盖棺有定论,何人更议李临淮。

——挽袁端敏甲三百战守三城,章贡尤应千世祀;两年跻八座,江天忽报大星沉。

——挽江忠源孤军断外援,差同许远城中事;万马迎忠骨,新自岳王坟畔来。

——挽罗遵殿文学哭秋风,途穷江左罗昭谏;羁愁听夜雨,肠断人间苏子由。

——挽袁若瑛江天落德星,有人知是戴安道;大地埋坚石,我看敬铭苏老泉。

——挽郭家彪春草系诗怀,有人恸哭谢康乐;秋风埋战骨,无计招魂马伏波。

——挽谢邦翰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题湖口石钟山昭忠祠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题衡阳莲湖书院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题湘乡东山书院,在湘乡城东湖海诗名二十年,身世略同黄仲则;沅湘故国三千里,魂灵归傍贾长沙。

——挽凌玉垣吴会未平,是先帝与荩臣临终遗恨;楚材方盛,愿后人继我公不世勋名。

——挽胡林翼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自题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题金陵湖南会馆地仍虎踞龙蟠,洗涤江山,重开宾馆;人似澧兰沅芷,招邀同贤,同证乡关。

——题金陵湖南会馆对榻京华,忆否夜雨深谈,情同昆弟;牵丝岭峤,留得春风遗爱,泽及子孙。

——挽金树荣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恨事;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

——挽胡林翼得见夫子为文学侍从之臣,虽死何恨;侧闻人言于父母昆弟无间,其贤可知。

——挽黄子寿夫人圣代褒崇迈古今,生而旂常,殁而俎豆;忠臣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题湘乡昭忠祠目君为承明著作之才,九列交推非独我;思亲因泣血悲哀而死,万缘前定不由人。

——挽柯小泉割臂岂初心,是孝子忠臣莫可如何之事;归真无片语,有堂上胯下万难忍言之衷。

——挽陈岱云知府源兖夫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题州县官厅与舒严并称溆浦三贤,同蹶妙年千里足;念吴楚尚有高堂二老,可怜孝子九原心。

——挽向伯常师棣夫作大儒宗,裙布荆钗,曾分黄卷青灯苦;子为名节度,经文纬武,都自和丸画荻来。

——挽胡林翼母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题直隶督署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挽乳母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题州县官厅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伤春去也;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

——赠“春燕”更无遗憾,看儿孙中外服官,频叨九重芝诰;频触悲怀,忆畴昔晨昏聚处,相对一局楸枰。

——挽程颖芝杏林看棣萼双华,春日衔书,犹是倚门健在;缟索换宫袍五色,秋风碎杵,不堪游子归来。

——挽孙芝房继妻京华一见便倾心,当时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挽莫友芝莫苦悔已往愆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休预怕白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祥和。

——自题虽贤哲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寮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题两江总督衙署少壮剧豪雄,到暮年折节谦虚,但思尽忠补过;东南名将帅,赖先生苦心调护,只为骨肉弟昆。

——代弟曾国荃挽胡林翼大地干戈十二年,举室效愚忠,自称家国报恩子;诸史离散三千里,音书寄涕泪,同哭天涯急难人。

——挽五弟曾国葆四年使节甫归程,岂期游子春晖,寸草难留三月景;八十老翁应破涕,为道文孙秋捷,佳音报与九原人。

——挽萧汉溪提学太夫人归路三千指故乡,记否黄鹤晴川,曾上高楼持使节;去年重九作生日,岂意只鸡斗酒,又来萧寺吊诗魂。

——挽陈岱霖湖山积久发奇光,藉此地鼓舞轩鼚,聊寄酬洞庭衡岳;科目何尝无国士,愿诸君淋漓感激,安排作孝子忠臣。

——题京都长沙会馆戏台诀别夫君十七年,如今泉壤相从,道有子为黄门给事;痛哭慈母一千里,尚愿水浆少进,留此身立青史功名。

——挽毛寄云太夫人冯唐易老,雍齿且侯,三字故将军,匹马短衣春射虎;左抱宜人,右弄孺子,孤山林处士,芦帘纸阁夜谈龙。

——赠彭玉麟武昌居天下上游,看郎君新整乾坤,纵横扫荡三千里;陶母是女中人杰,痛仙驭永辞江汉,感激悲歌百万家。

——挽胡林翼母七州团练使,八座太夫人,爱日忽颓,乡里荣哀天下羡;哲嗣名状元,曾孙新进士,文星环绕,高堂福寿古来稀。

——挽刘詹岩殿撰绎太夫人还家便永诀,痛高堂七十岁倚门倚闾,知九泉定呼憾事;治水甫成功,念下河亿万姓己饥己溺,拼一死永奠生灵。

——挽潘鸿焘英名百战总是空,泪眼看山河,怜予季,保此人民,拓此疆土;慧业多生磨不尽,痴心说因果,望来世,再为哲弟,并为勋臣。

——挽五弟曾国葆竭治民治兵治贼之心,丹陛推诚,从病积贤劳,三疏乞休犹未允;后忠列忠武忠节而逝,黄泉聚首,知功成皖鄂,百年遗恨定同销。

——挽胡林翼八年九子四登科,更芸馆齐名,相与掞藻摛华,合众口曰难兄难弟;万里孤云一回首,痛萱帏永隔,尚冀节哀顺变,留此身以事父事君。

——挽粱俪裳太夫人万缘今已矣,新诗数卷、浊酒一壶,畴昔绝妙景光,只赢得青枫落月;孤愤竟何如,百世贻谋、千秋盛业,平生未了心事,都付于流水东风。

——挽梅霖生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荏弱生的坦荡,仅是在逆境中也会活得畅快,要是做了亏心事的小人,即使身在天堂,心里也会受着地狱般的折磨 .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评曾国藩对俞樾的赏识。

道光庚戍,礼部复试的诗题是“淡烟疏雨落花天”,一种落寞和惆怅的氛围不自觉地流连在清末的保和殿中。

对于这一类氛围,仕子的感悟有所不同,如同对时局的感应,无论是考官们或者是参考的学子。

这种情绪,常常是个人心境的反应,能够矫揉造作而成功者稀。

俞樾从落花里的悲哀中看到了冬的消逝和春的影迹,希冀光明的到来,所以他写下了“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

”很巧妙地突破了那种惘怅的气氛。

主考官曾国藩亦心存大志,为俞樾的咏落花而无衰飒之情所点破,一种共鸣引发后者的激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