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合集下载

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
1852
打造战船 建水师
1853
参不平定 太平天国
1854
平定成功 局势稳定
1864
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是曾国藩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与清政府之间“忠君”与“猜忌”表现最明
显的时期;清廷不时利用湘军的内部矛盾来分散曾国藩权势的过度膨胀;对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清廷更以严密监视。
兴办洋务运动
1
书院/书局 /教育
入仕初期(1838-1850) 内 圣 求学阶段(1811-1838)
求学阶段
出生/入学 1811
考取秀才 1833
会试/殿试 1838
这一阶段,曾国藩广泛涉猎各种怃想,尤其致二经丐怃想,立志要成为地主阶级癿一代圣贤,要立德、 立功、立言三丌朽,要将平生所学付诸实践,以挽回封廸统治阶级日趋衰落癿形势。
爱禾考必去稗,爱贤考必去邪,爱民必去害民乀吏,治军必去蠢军乀将,一定乀理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
厚耄丌能使,爱耄丌能令,乱耄丌能治,譬如骄子,丌可用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
具体阐释
厚爱士卒却丌能使用,溺爱下属却丌能吩令,远法乱纨耄丌能惩治,这样癿军 队就像惯坏了癿孩子一样,是丌能用来合敌人作戓癿。
齐心相顼 彼此照顼 永丌相廻
反复讪谕 泤重灌输
战场
训练
心态
塑心
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宋。仍湘军乀制,刌上下相维,喻利二丿。将卒亲睦,各护其 长。 ——曾国藩
统领如根,由根耄生枝、生右,皀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耄勇丁感营官挑选乀恩, 皀叐其私慧。平日既有恩谊相济,临阵自能患难相顼。 ——曾国藩
曾国藩管理方略
目彔
曾国藩其人其事
曾国藩领导方略 曾国藩聚人方略 曾国藩用人方略 曾国藩齐家方略 曾国藩修养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 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n 曾国藩家族
•曾玉屏 •曾麟书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8年,咸丰帝被迫命曾国藩复出带兵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 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
即位后,开始节制四省军事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封一等侯爵 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 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为之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7年,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 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与四 十岁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 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 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曾 •曾 •曾 •曾 •曾 •国 •国 •国 •国 •国 •藩 •潢 •华 •荃 •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源自管理方略曾国藩其人其事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 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朝考列一等第二名,点庶吉士
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 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 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n 好轻易谈论用兵之道的,他的阅历一定 很浅。好轻易攻击别人短处的,他的修 养一定很差。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导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清末民初学者徐珂所编的《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湘军名将刘长佑担任直隶总督时,在“剿捻”的方案上主张的是“合剿”;而湘军统帅、奉命主持全盘“剿捻”事务的曾国藩主张的则是“分堵”。

二人意见不合,然而曾国藩却对刘长佑极力称道。

刘长佑感慨地说:“涤翁于此乃毫无芥蒂,良由做过圣贤工夫来也。

”曾国藩老先生在这件事上竟然毫无芥蒂,实在是因为做过圣贤工夫呀。

每一个领导者都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社会文化的情境下,究竟什么样的领导力才会使领导者走向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无疑是揭开答案的线索之一。

无论是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还是蒋介石所说的曾国藩为人行事“足为吾人之师资”,都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曾国藩的身上,一定有某些与中国情境下成功的领导行为相契合的要素。

中国古人对于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可以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所谓的“立德”,就是道德的提升与德性的修炼。

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人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

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所谓的“圣贤”,就是德性成熟与道德完美的人。

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成圣成贤的理念,使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而不向自我妥协,他的“立功、立言”,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德性与品格的修炼对于一个人领导力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价值。

所谓的“立功”,就是建功立业。

曾国藩做的最大的事情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大清王朝。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人们当然可以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承认,这件事情的做成,是非常不容易的。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没有学过军事指挥;曾国藩所率领的军队是湘军,湘军最早就是团练,也就是民兵、地方武装,它不是国家的正规军,它得不到国家资源的支持。

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朝考列一等第二名,点庶吉士•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1852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同办理本省团练•1854年,率湘军出征,开始带兵生涯•“官场轮次,各有职司”,“不官不绅之人,埂塞其间”•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咸丰五年曾国藩奏•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

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

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术,恐终不免于贻误大局。

——咸丰七年奏•咸丰七年(1857)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即位后,开始节制四省军事•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封一等侯爵•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为之辍朝三天,谥“文正”•——做京官时 以程、朱为依旧(儒家)•——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法家)•——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道家)•——欧阳兆熊•辣、慎、暇、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呻吟语•稳当从容,可成大事。

——曾国藩•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

”•我曾经仔细观察我祖父的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

我走路举止也很厚重,这是取决于我祖父。

你的举止太轻,是一大弊病,以后要时时留心。

无论行坐,都要厚、重。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导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清末民初学者徐珂所编的《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湘军名将刘长佑担任直隶总督时,在“剿捻”的方案上主张的是“合剿”;而湘军统帅、奉命主持全盘“剿捻”事务的曾国藩主张的则是“分堵”。

二人意见不合,然而曾国藩却对刘长佑极力称道。

刘长佑感慨地说:“涤翁于此乃毫无芥蒂,良由做过圣贤工夫来也。

”曾国藩老先生在这件事上竟然毫无芥蒂,实在是因为做过圣贤工夫呀。

每一个领导者都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社会文化的情境下,究竟什么样的领导力才会使领导者走向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无疑是揭开答案的线索之一。

无论是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还是蒋介石所说的曾国藩为人行事“足为吾人之师资”,都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曾国藩的身上,一定有某些与中国情境下成功的领导行为相契合的要素。

中国古人对于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可以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所谓的“立德”,就是道德的提升与德性的修炼。

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人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

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所谓的“圣贤”,就是德性成熟与道德完美的人。

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成圣成贤的理念,使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而不向自我妥协,他的“立功、立言”,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德性与品格的修炼对于一个人领导力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价值。

所谓的“立功”,就是建功立业。

曾国藩做的最大的事情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大清王朝。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人们当然可以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承认,这件事情的做成,是非常不容易的。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没有学过军事指挥;曾国藩所率领的军队是湘军,湘军最早就是团练,也就是民兵、地方武装,它不是国家的正规军,它得不到国家资源的支持。

曾国藩的管理

曾国藩的管理

曾国藩的管理“要道”曾国藩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成功代表,身兼五部,统帅湘军,封侯拜相,成就了个人的成功人生,也给后人留下了可以借鉴的典范。

以今天的现代视角来看,曾国藩也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首先,曾国藩极其重视领导者的个人修养。

其次,曾国藩清楚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把握住了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关键环节。

最后,曾国藩以“勤政、自律”为法,以勤为乐,严格自律,忠于事业,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终达事业巅峰。

相信这些对于我们当今的管理者,也能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修身箴言:诚、敬、静、谨、恒传统的主流文化对“成功”有一个评价体系,那就是我们都熟悉的立德、立功、立言。

一个人如果做到这几方面,就成功了。

曾国藩无疑是成功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传统社会典型文人将相的代表,引起后人的广泛关注甚至崇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具有儒家道德观念中的理想人格魅力,且注重自身的修养。

在翰林院工作期间,曾国藩把修身作为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

内容有: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它,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历史书籍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做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忙: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这十二项课程,归纳起来就是五个字。

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要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

第二是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不能无法无天。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云仙仁弟亲家性近急遽,纂联奉赠。 同治元年八月,曾国藩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九:暇
筠仙性情笃挚,不患不任事, 患其过于任事,急于求效。 ——曾国藩同治元年致李鸿 章
与僧格林沁、李湘芬、文煜 毛鸿宾的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九:暇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你语言太快,举止太轻。最近能坚持用 “迟、重”二字来补救吗?
你的短处在于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 日日留心,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劲。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好轻易谈论用兵之道的,他的阅历一定 很浅。好轻易攻击别人短处的,他的修 养一定很差。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七:勤
“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 既然办理军务,就是处于功利之中,应当时
时勤劳,如同农民务农、商人经商、篙工下 滩一样,白天工作,晚上琢磨,以求事情有 济。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七:勤
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三勤:口勤、脚勤、心勤。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心境要安静,思虑要深远。心境安静则 精神爽朗充沛,思虑深远则谋划事情周 详。爽朗充沛,志向就不会被扰乱。谋 划周详,事业就不会受到阻隔。
——《鬼谷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妥善。 老弟你近年来在我愤怒和激动的时候,总是
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 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 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

地狱与天堂
有一个人,他在人间做了坏事,被打进了地狱。他到了地狱发现, 地狱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阴森恐怖,还有很多美食供人们自由取用。 可是,令他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地狱里的人们都面黄肌瘦?个个饿 得皮包骨,面目狰狞! 原来,地狱里有一个规矩:吃饭时,每个人必须使用一把柄长过臂 的勺子,并且必须使用手握住勺柄的顶端,自己给自己喂食。结果, 谁也吃不到勺子里的食物。 后来,此人在地狱里悔过有功,进了天堂。可令他失望的是:天 堂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饭的工具也与地狱里使用的一样。可是, 天堂里的人们面色红润,欢歌笑语。此人很是不解! 等到吃饭时,他一下子明白了:每个人手握柄勺,却把勺子里的 食物送到了别人的嘴边,每个人都在吃别人勺子里的食物! 此公顿时觉悟。发誓回归人间,重新做人!
李嘉诚认为他事业有成的真正原因是 “懂得做人的道理”
• 他曾不止一次对亲友面授技宜:“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 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 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 事实上,李嘉城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 竞争对手)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做生意要以诚待人,不能投机取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 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 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 • “我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如果这样,即使侥幸略有所得, 也必不能长久,正如俗语所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2、祸福相依,祸福转化
• 人间祸福相依,阴阳相伴。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 莫大于欲得。 • 福乃酬赏,祸乃自取。欲得则祸,知足乃福。 • 善祸则福,乐福则祸。 • 领导者,因祸引出福,忧福而避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弟有一言,奉吾兄于数年之内行之者, 其曰“耐”乎。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 为要;薪米时或窘迫,则耐苦为要;听 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 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在我后者 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牢骚太多的,未来的前途肯定不会顺了。 因为无缘无故地抱怨老天,老天必然不 会允许;无缘无故地而抱怨别人,别人 也一定不会心服。
举止轻浮,聪明太 露,多谋多改。恐 日久亦难惬人意。
以才自足,以能自 矜,则为小人所忌, 亦为君子所薄。
恭亲王奕訢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三:浑
好言相劝;即使是自己愤怒和激动的时候, 也常常马上收敛。由此看来,老弟你以后的 成就是不可限量的,后福也是不可限量 的。——致曾国荃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我一天天老了,也还经常有控制不了自己 情绪的时候。但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抑制住 自己的怒气。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 就是没有过去这一关啊,也不只你我兄弟 这样。关键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 他随便发作。
人,梗塞其间”
曾国藩的背景.avi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7年,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 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与四 十岁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 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 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 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 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 无一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1852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同办
理本省团练 1854年,率湘军出征,开始带兵生涯 “官场伦次,各有职司”,“不官不绅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 ——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曾国藩家族来自曾玉屏 曾麟书曾曾



国国



藩潢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 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朝考列一等第二名,点庶吉士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心境要安静,思虑要深远。心境安静则 精神爽朗充沛,思虑深远则谋划事情周 详。爽朗充沛,志向就不会被扰乱。谋 划周详,事业就不会受到阻隔。
——《鬼谷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妥善。 老弟你近年来在我愤怒和激动的时候,总是
曾国藩联语: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三:浑
好锋芒毕露而不能浑含,这不是智者的 行为,连上天都会厌恶。
自家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 养深。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 浑厚以养大。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三:浑
辍朝三天,谥“文正”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一生三变
做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儒家) 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法家) 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道家)
——欧阳兆熊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
重、耐、浑、明、辣、慎 勤、实、暇、裕、和、挺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8年,咸丰帝被迫命曾国藩复出带兵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 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
即位后,开始节制四省军事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封一等侯爵 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 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为之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你语言太快,举止太轻。最近能坚持用 “迟、重”二字来补救吗?
你的短处在于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 日日留心,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劲。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好轻易谈论用兵之道的,他的阅历一定 很浅。好轻易攻击别人短处的,他的修 养一定很差。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近日因沈葆桢截留军饷,心中 很愤懑。然而细心想来,古人办 事,被牵制、遇抵触的情况很多, 每个朝代都有。人的天性不免会 厌恶别人的抵触。我正可以用别 人的抵触,来磨砺我的品德修养, 这也许才差不多吧。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 穷通看指甲,寿夭看脚踵。 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 ——《冰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若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工
夫。 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
做工夫。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 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带兵之人,一定要是智深勇沉、文经武 纬之才。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国藩为人威重, 美髯须,目三角 有棱。每对客, 注视移时不语, 见者悚然。退则 记其优劣,无或 爽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君子不重,则不威。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 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 。
中国传统文化中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我曾经仔细观察我祖父的仪表绝人,全 在一“重”字。我走路举止也很重厚,这 是取法于我祖父。你的举止太轻,是一 大弊病,以后要时时留心。无论行坐, 都需要重、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