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的管理智慧

5、忠义血性是最佳人选
人以朴实廉介为本,再有才能,此最可贵 。没有品质有长处也靠不住。古人所说人无本 不立,意义在于此。用人以质朴为尚,不应专 取才华。人的才品,虽然多有不同,然而最主 要的是只有质朴才能长久。探究起来说,以质 朴为主而用人的过失不过十之二三,单以才华 而用人的过失则常十之八九。
要求四条都具备,似乎求全责备, 但是后面的这一条不具备,是不可以当 领导的,这就是忠义血性。一般说来, 如果有忠义血性的人,则这四条往往都 随之而有,无忠义血性,那就是表面上 看好像具备这四条,但最终也不可靠。 忠义血性,有激情,能担当,讲仗义,有 献身精神。---案例—对李家兄弟的评价 内方正而外圆适,办事结实周详—大管家
治事四类,兵事,饷事,吏事也,交际 之事。其治之之道有三端,曰剖晰,曰简要 ,曰综核。 剖晰,如庖丁解牛。简要,事虽千端万绪 ,而其要处不过一、二语可了。凡御众之道 ,教下之法,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稍繁难 则人不信不从矣。 综核;日知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每日 所治之事,至一月两月,又当综核一次。 军事、吏事,则月有课,岁有考;饷事, 则平日有流水之数,数月有总汇之帐。总以 后胜于前者为进境。
2、曾国藩对人才等级的划分 从人的才能高低来分,他将人才分为三 等。各等次人才的特点。着意培养第二、 第三等人才。一等可遇,二等可求。 从人的资质来分,他又将人才分为两种 :一种是得之于天授,有得之于人事者 从人才类型来分二类:一类是实用型人 才另一种是很有名望,兼有一定智谋。
明末大儒吕坤写了《呻吟语》,将 人才划分为三等:深沉厚重,魅力十足 ,这是一等人物;不拘细节,磊落豪雄 ,实行力超乎众人,这是二等人物;聪 明绝顶,辩才无碍,这是第三等人物。 真正的大人物:大事、难事看担当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 养;群行、群止看识见。——吕新吾
曾国藩的管理思想总结简短

曾国藩的管理思想总结简短曾国藩是清朝末年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简单总结曾国藩的管理思想,以及他在实践中的体现。
一、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曾国藩认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管理者要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他注重选拔具有才干和忠诚的人才,向上级推荐能力出众的下属,倡导重用实干型人才,实行“因才录用,以能为本”的管理原则。
此外,他还积极培养下属,注重实际训练,推动他们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强调精细管理和总结经验曾国藩注重细致的管理工作,他要求领导者要亲自参与,不仅要把工作交给下级去做,还要跟踪和指导每一个细节。
他提出了“三细”管理原则,即细数目、细时间、细分工,要求每个细节都要仔细把握,做到事无巨细。
并且他还强调总结经验,总结过去的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管理提供经验支持。
三、推崇“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曾国藩认为,管理者应当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
他提出了“德才兼备”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卓越的才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仁爱之心,关心下属,以身作则,做到以德服人。
他自己就是德才兼备的榜样,他严于律己,对下属宽容,一方面严格要求,一方面尊重和理解下属,建立了良好的领导关系。
四、注重目标的明确和执行力的强调曾国藩提出了目标的明确和执行力的强调,他认为管理者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执行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他要求下属明确工作目标,并及时调整和控制工作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他本人也是以身作则,言出必行,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明确和抓手过硬。
五、倡导“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曾国藩倡导“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应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为民服务。
他在治理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改革赋役制度,提供农民的福利,增加农民的收入等方式,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六、提倡实事求是和勤政务实曾国藩提倡实事求是和勤政务实的管理原则,他认为管理者要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不追求形式主义,注重务实的工作态度。
曾国藩管理方略

打造战船 建水师
1853
参不平定 太平天国
1854
平定成功 局势稳定
1864
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是曾国藩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与清政府之间“忠君”与“猜忌”表现最明
显的时期;清廷不时利用湘军的内部矛盾来分散曾国藩权势的过度膨胀;对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清廷更以严密监视。
兴办洋务运动
1
书院/书局 /教育
入仕初期(1838-1850) 内 圣 求学阶段(1811-1838)
求学阶段
出生/入学 1811
考取秀才 1833
会试/殿试 1838
这一阶段,曾国藩广泛涉猎各种怃想,尤其致二经丐怃想,立志要成为地主阶级癿一代圣贤,要立德、 立功、立言三丌朽,要将平生所学付诸实践,以挽回封廸统治阶级日趋衰落癿形势。
爱禾考必去稗,爱贤考必去邪,爱民必去害民乀吏,治军必去蠢军乀将,一定乀理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
厚耄丌能使,爱耄丌能令,乱耄丌能治,譬如骄子,丌可用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
具体阐释
厚爱士卒却丌能使用,溺爱下属却丌能吩令,远法乱纨耄丌能惩治,这样癿军 队就像惯坏了癿孩子一样,是丌能用来合敌人作戓癿。
齐心相顼 彼此照顼 永丌相廻
反复讪谕 泤重灌输
战场
训练
心态
塑心
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
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宋。仍湘军乀制,刌上下相维,喻利二丿。将卒亲睦,各护其 长。 ——曾国藩
统领如根,由根耄生枝、生右,皀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耄勇丁感营官挑选乀恩, 皀叐其私慧。平日既有恩谊相济,临阵自能患难相顼。 ——曾国藩
曾国藩管理方略
目彔
曾国藩其人其事
曾国藩领导方略 曾国藩聚人方略 曾国藩用人方略 曾国藩齐家方略 曾国藩修养方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课件

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之胸襟, 有坦荡荡之意境。 ——同治七年致陈湜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十:裕
近日因沈葆桢截留军饷,心中 很愤懑。然而细心想来,古人办 事,被牵制、遇抵触的情况很多, 每个朝代都有。人的天性不免会 厌恶别人的抵触。我正可以用别 人的抵触,来磨砺我的品德修养, 这也许才差不多吧。
举止轻浮,聪明太 露,多谋多改。恐 日久亦难惬人意。
以才自足,以能自 矜,则为小人所忌, 亦为君子所薄。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九:暇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 才见涵养。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十:裕
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 ——日记
夫人必有驾乎天下才之量,然后能用天 下才,任天下事。 ——薛福成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十:裕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1852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同办
理本省团练 1854年,率湘军出征,开始带兵生涯 “官场伦次,各有职司”,“不官不绅
之人,梗塞其间”
曾国藩的背景.avi
1857年,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 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与四 十岁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 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 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建非常之功勋,而疑谤交集,虽贤哲处 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骚。然盖世之事业 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 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家书,同治四年六月
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朝考列一等第二名,点庶吉士•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1852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同办理本省团练•1854年,率湘军出征,开始带兵生涯•“官场轮次,各有职司”,“不官不绅之人,埂塞其间”•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咸丰五年曾国藩奏•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
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
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术,恐终不免于贻误大局。
——咸丰七年奏•咸丰七年(1857)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即位后,开始节制四省军事•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封一等侯爵•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为之辍朝三天,谥“文正”•——做京官时 以程、朱为依旧(儒家)•——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法家)•——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道家)•——欧阳兆熊•辣、慎、暇、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呻吟语•稳当从容,可成大事。
——曾国藩•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
”•我曾经仔细观察我祖父的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
我走路举止也很厚重,这是取决于我祖父。
你的举止太轻,是一大弊病,以后要时时留心。
无论行坐,都要厚、重。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导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清末民初学者徐珂所编的《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湘军名将刘长佑担任直隶总督时,在“剿捻”的方案上主张的是“合剿”;而湘军统帅、奉命主持全盘“剿捻”事务的曾国藩主张的则是“分堵”。
二人意见不合,然而曾国藩却对刘长佑极力称道。
刘长佑感慨地说:“涤翁于此乃毫无芥蒂,良由做过圣贤工夫来也。
”曾国藩老先生在这件事上竟然毫无芥蒂,实在是因为做过圣贤工夫呀。
每一个领导者都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社会文化的情境下,究竟什么样的领导力才会使领导者走向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无疑是揭开答案的线索之一。
无论是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还是蒋介石所说的曾国藩为人行事“足为吾人之师资”,都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曾国藩的身上,一定有某些与中国情境下成功的领导行为相契合的要素。
中国古人对于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可以达到“三不朽”的人物。
所谓的“立德”,就是道德的提升与德性的修炼。
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人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
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所谓的“圣贤”,就是德性成熟与道德完美的人。
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成圣成贤的理念,使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而不向自我妥协,他的“立功、立言”,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德性与品格的修炼对于一个人领导力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价值。
所谓的“立功”,就是建功立业。
曾国藩做的最大的事情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大清王朝。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人们当然可以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承认,这件事情的做成,是非常不容易的。
曾国藩是一个文人,没有学过军事指挥;曾国藩所率领的军队是湘军,湘军最早就是团练,也就是民兵、地方武装,它不是国家的正规军,它得不到国家资源的支持。
曾国藩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朝考列一等第二名,点庶吉士•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1852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同办理本省团练•1854年,率湘军出征,开始带兵生涯•“官场轮次,各有职司”,“不官不绅之人,埂塞其间”•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咸丰五年曾国藩奏•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
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
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术,恐终不免于贻误大局。
——咸丰七年奏•咸丰七年(1857)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
……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即位后,开始节制四省军事•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封一等侯爵•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为之辍朝三天,谥“文正”•——做京官时 以程、朱为依旧(儒家)•——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法家)•——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道家)•——欧阳兆熊•辣、慎、暇、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呻吟语•稳当从容,可成大事。
——曾国藩•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
”•我曾经仔细观察我祖父的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
我走路举止也很厚重,这是取决于我祖父。
你的举止太轻,是一大弊病,以后要时时留心。
无论行坐,都要厚、重。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读后感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读后感咱先说说曾国藩这人,他就像一个“全能选手”在领导力这个大舞台上。
他不是那种有超天才华的人,甚至还有点笨笨的感觉。
但是呢,他的毅力就像超强的胶水,一旦决定做啥事儿,就死死黏住不放。
这一点在领导力里可太重要了。
就好比一个团队领导,如果今天想做这个,明天看到别的又改主意,那下面的人肯定都懵圈了,就像一群小鸭子被赶得晕头转向。
曾国藩他要练兵,那就埋头苦练,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就像在黑暗里挖隧道,一直朝着前面挖。
他的用人之道也特别有意思。
就像一个超级大厨,知道每种食材(人才)的特点,然后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地方。
那些有才华但脾气怪的人,他也能包容,就像把榴莲放在合适的盘子里,虽然气味独特,但能发挥出独特的美味。
他懂得看人看本质,不被表面的东西忽悠。
这让我想到现在有些领导,只看学历或者只看外表,就像只看水果的颜色就判断好不好吃一样,傻得很。
曾国藩还特别会自我管理。
这就像他给自己装了个超级导航仪,时刻知道自己在哪,要去哪。
他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这就像每天给自己做个小体检,看看哪里出问题了。
要是我啊,每天反省可能就变成自我安慰了,“今天虽然犯了错,但也不是啥大错嘛”,但他是真的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
这种自律性让他在团队里就像一座灯塔,大家都能看到他在那稳稳地发光,自然就愿意跟着他走。
在应对危机方面,他也是个高手。
感觉他就像一个老中医,遇到问题先把把脉,看看是啥毛病,然后再开方子。
不会慌慌张张地乱搞一通。
他在战争中的那些决策,虽然有风险,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让我明白,当领导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不能像没头的苍蝇,得冷静分析,哪怕心里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表面也得镇定自若。
不过呢,曾国藩的领导力也有他那个时代的局限性。
他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有些观念还是比较保守。
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中国式领导力的精华。
就像从一个老古董里找到宝贝一样,虽然周围有些灰尘,但宝贝还是闪闪发亮的。
总的来说,读这本书就像参加了一场特别的领导力培训课,主讲人是曾国藩这个老夫子,从他的经历里我是真学到不少东西,也对中国式领导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n 曾国藩家族
•曾玉屏 •曾麟书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8年,咸丰帝被迫命曾国藩复出带兵 1860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授两江总督 1861年,湘军取得安庆会战的胜利。同治
即位后,开始节制四省军事 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封一等侯爵 1868年,调直隶总督,次年回任两江 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朝廷为之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7年,回籍守制,被罢免兵权 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又每见人家不是。
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 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与四 十岁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 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 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曾 •曾 •曾 •曾 •曾 •国 •国 •国 •国 •国 •藩 •潢 •华 •荃 •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源自管理方略曾国藩其人其事1833年中秀才,1834年中举人, 1837年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 朝考列一等第二名,点庶吉士
1840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大考翰詹,列二等第一名, 此后年年升迁,至1847年升为内 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n 好轻易谈论用兵之道的,他的阅历一定 很浅。好轻易攻击别人短处的,他的修 养一定很差。
n 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 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n 带兵之人,一定要是智深勇沉、文经武 纬之才。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国藩为人威重, 美髯须,目三角 有棱。每对客, 注视移时不语, 见者悚然。退则 记其优劣,无或 爽者。
——《鬼谷子》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n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妥善。 n 老弟你近年来在我愤怒和激动的时候,总是
好言相劝;即使是自己愤怒和激动的时候, 也常常马上收敛。由此看来,老弟你以后的 成就是不可限量的,后福也是不可限量 的。——致曾国荃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我一天天老了,也还经常有控制不了自己 情绪的时候。但我总是提醒自己要抑制住 自己的怒气。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 就是没有过去这一关啊,也不只你我兄弟 这样。关键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 他随便发作。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n 君子不重,则不威。 n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 n 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 。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n 我曾经仔细观察我祖父的仪表绝人,全 在一“重”字。我走路举止也很重厚, 这是取法于我祖父。你的举止太轻,是 一大弊病,以后要时时留心。无论行坐, 都需要重、厚。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 穷通看指甲,寿夭看脚踵。 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 ——《冰鉴》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n 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n 若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n 你语言太快,举止太轻。最近能坚持用 “迟、重”二字来补救吗?
n 你的短处在于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 n 日日留心,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劲。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一:重
辍朝三天,谥“文正”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一生三变
n 做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儒家) n 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法家) n 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道家)
——欧阳兆熊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
n 重、耐、浑、明、辣、慎 n 勤、实、暇、裕、和、挺
“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 无一人”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其人其事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1852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同办
理本省团练 1854年,率湘军出征,开始带兵生涯 “官场伦次,各有职司”,“不官不绅
之人,梗塞其间”
•曾国藩的背景.avi
工夫。 n 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
上做工夫。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n 弟有一言,奉吾兄于数年之内行之者, 其曰“耐”乎。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 冷为要;薪米时或窘迫,则耐苦为要; 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 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在我后 者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n 牢骚太多的,未来的前途肯定不会顺了。 因为无缘无故地抱怨老天,老天必然不 会允许;无缘无故地而抱怨别人,别人 也一定不会心服。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心境要安静,思虑要深远。心境安静则 精神爽朗充沛,思虑深远则谋划事情周 详。爽朗充沛,志向就不会被扰乱。谋 划周详,事业就不会受到阻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曾国藩 管理方略
曾国藩管理方略之二:耐
近日因沈葆桢截留军饷,心中 很愤懑。然而细心想来,古人办 事,被牵制、遇抵触的情况很多, 每个朝代都有。人的天性不免会 厌恶别人的抵触。我正可以用别 人的抵触,来磨砺我的品德修养, 这也许才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