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
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

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一、安装漏电保护的必要性。
接地保护又称保护接地(安全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直接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避免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
漏电保护器是对有致命危险的触电提供间接的接触保护,由于其以漏电电流或由此产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变化为动作信号,所以不必以用电电流值来整定动作值,灵敏度高,动作后能有效地切断电源,保障人身安全。
二、保护接地与接零。
电力建设施工现场采取何种接地与接零方式,与现场的供电方式有关:(一)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地保护。
(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零保护,有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TN—C电网中,做保护中性线PEN重复接地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减轻因中性线中断而产生的触电危险;保护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并应尽可能与相线相同。
(三)在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五线制(TN —S)保护接零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PE)可靠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箱式变压器)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四)接地与接零保护原则。
1、保护接地原则。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正常情况下电力建设需要的各种电力装置的不带电的金属外露部分、电能供应的设备外壳都应接地(特殊规定例外)。
(1)电机、变压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含铁制配电箱)及铆焊、焊工的操作平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4)汽油、柴油、机油等储油罐的外壳。
(5)20m以上的竖井架(如烟囱施工的中央井架、电动提/升模装置)脚手架、水塔施工用的起重折臂吊、曲线电梯的轨道。
(6)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电力设备的外壳及支架。
(7)起重机(电动葫芦、龙门吊、DBQ系列塔吊等)的每条轨道应设2点接地。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是指采用各种措施防止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对人体产生伤害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为确保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做好接地接零保护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的相关规定。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的基本概念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指采用接地方式使带电部分与大地形成电气连接,以减小带电部分和其他金属部分的电位差,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接地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防止静电积聚和降低干扰电平,同时可以使设备的工作平稳和提高绝缘的可靠性。
零位保护零位保护是指在把电气设备的零线通过连接处接地后,采用保护电器、控制电器等装置来对电气设备的零位进行保护,以防止带电设备漏电导致人员触电的危险。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的规定接地保护规定在电力系统中,一般都要对电源终端、中间节点以及终端用戶进行接地。
在实际应用中有各种不同的接地方式,例如TN接地、TT接地和IT接地等。
其中,TN接地是最广泛应用的,规定根据系统的名称可分为TN-S、TN-C、TN-C-S。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TN-S接地和TN-C-S接地。
TN-S接地TN-S接地是指系统的电源终端、中间节点和用户终端通常采用两个分别接地的电缆引线进行接地保护。
同时,在这两个电缆引线之间加装保护设备,如电流互感器、接地电阻、过电压保护器等。
TN-C-S接地TN-C-S接地是保持电气安全的最佳选择,主要为采用虚空间,复合空间,非双级电源等特殊情况下的系统,系统的电源终端、中间节点和用户终端共用一个导体接地。
零位保护规定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是由漏电保护器实现的,一般对于空气绝缘高压开关的导体部分,可采用零序或零序联合保护实现漏电保护。
同时,在漏电保护器的输出端口和大地之间还可配备漏电情况下可自动切断电源的断电器或标准的空气断路器。
对于变压器、发电机、高压开关等电气设备,需要采用高一级的保护措施,如差动保护和过电压保护等。
低压电网的接地方式与漏电保护检测原理

低压电网的接地方式与漏电保护检测原理一、低压电网的接地方式我们知道,低压电网和用电设备常见的接地方式有TT方式,有TN方式,有IT方式。
1、TT方式,第一个字母T表示低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工作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用电设备外壳接地,系统中除了中性点接地外工作零线不允许再次接地,既我们常见的“保护接地”。
按照规程要求,中性点和设备外壳接地电阻≤4Ω。
2、TN方式,第一个字母T表示低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工作接地,第二个字母N表示用电设备外壳接零线,既我们常见的“保护接零”。
3、IT方式,第一个字母I表示低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对地绝缘,第二个字母T表示用电设备外壳接地。
此方式适合对于持续不间断供电要求很高的用电场所,比如医疗单位手术过程中和矿山井下排水通风系统等场所,这些用电场所不允许因某一电气设备绝缘故障而自动切断整个系统电源。
在TT方式中,若有人体触及相线或用电设备绝缘不良造成外壳带电,电流会通过人体或用电设备外壳流入大地,然后回到配电变压器的中性点(系统中不存在第二个接地点时),形成闭合回路。
(如下图所示)电流通过人体时会造成伤害,接地系统容易造成漏电和火灾。
在低压配电变压器的低压绕组间发生击穿短路时,由于中性点接地,低压侧对地电压均为相电压。
相对来讲,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对电气设备及操作比较安全,适用于大容量低压电网。
这种方式便于安装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并能采用总保护、分路保护和终端直接保护,提高低压电网安全管理水平。
二、漏电保护检测原理任何低压线路,对地都存在着漏电电流。
产生漏电电流的主要原因,在于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
在低压电网TT接地方式中,相线对大地的漏电,用零序电流互感器检测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
零序电流互感器具有检测灵敏度高,传输特性好等特点。
目前其铁芯一般采用最先进的、矫顽力很小的软磁材料——坡莫合金,如;1J85等型号。
零序电流互感器是决定漏电保护器性能的重要的检测部件。
三相四线制与三相五线制漏电保护及接地

三相四线制与三相五线制漏电保护及接地三相四线制得漏电保护器严格地讲,在输入端必须就是按照规定四根线都接入,而输出端可以就是只接一相线一零线(单相)或两相(比如电焊机得380V两相)或三相(比如电动机)或三相四线都接(比如电机加照明)。
(1)如果零线不经漏电保护器而直接与用电设备连接,那从相线出来得电流(指单相)在“回路”到电源时就不经过漏电保护器了,此时漏电保护器就检测到这个电流(相当于漏电流),所以就引起漏电保护器跳闸、(2)还有当三相电路中由于负载不平衡而引起中性点不就是零电位,导致零线有电流,所以零线经过保护器得话也会引起跳闸。
(3)但就是不管接什么设备,输出端得零线都不得接地,否则将无法正常供电,如需对设备接保护接地线必须从设备外壳直接接线至大地、 (4)三相四线制用漏电保护器一定用四极得.如果用三极得,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时由于没有零线电流得返回,漏电保护器就判断线路就是在漏电,所以一合闸就会跳闸。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基本供电系统得名称做了统一规定,即TT系统,TN系统,IT系统。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得外壳直接接地,但与电网得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得外壳与系统得接地中性线相连。
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详情见下图:三相四线制(TN—C系统)该接法包含:三根相线L1-——(A)相、L2---(B)相、L3-——(C)相与一根零线PEN,就是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合一设置得接零保护系统。
PEN线就是为了从380V相间电压中获得220V线间电压而设得,有得场合也可以用来进行零序电流检测,以便进行三相供电平衡得监控。
注:用工作零线兼作接零保护线,可以称作保护中性线,可用NPE 表示。
1 )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工作零线上有不平衡电流,在线路上产生一定得电位差,所以与保护线所联接得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对大地有一定得电压、ﻫ2)如果工作零线断线,则保护接零得漏电设备外壳带电(对地220V!)。
电器设备接地保护

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 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在发生漏电、碰壳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就会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此时人体触及这些外露的金属部分,称为间接接触触电。
2) 在电气设备、线路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而进行的防护,称为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或称为防止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
3) 间接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②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工产品)。
③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④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
⑤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⑥实行电气隔离。
二、中性点与零点、中性线与零线的区别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点分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简称中线。
如果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而取得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该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回路两根线中的一根称“相线”或“火线”,而另一根线称为“零线”或“地线”。
“火线”与“地线”的称法,只是实用中的一种俗称,特别是“地线”的称法不确切。
严格地说,应该是,如果该回路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称“零线”;若不接地,则应称“中线”,以免与接地装置中的“地线”相混。
当为三相线路时,除了三根相线外,还可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即中性线,从而构成三相四线制线路。
这种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亦称为中性点制度。
中性点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绝缘系统。
而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类。
漏电保护器与接地培训教程课件

漏电保护器与接地可以及时切断电源,避免设备 因漏电而损坏。
提பைடு நூலகம்用电效率
漏电保护器与接地可以确保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提高用电效率。
漏电保护器与接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漏电保护器与接地的技术将不断得到 创新,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法规加强
政府对用电安全的重视将不断加强,未来将有更加严格的法规出 台,推动漏电保护器与接地的普及应用。
接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家庭用电系统中,接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同样重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案例分析
一户家庭在使用电器时发生漏电事故,经调查发现是由于接地不良导致,此后该家庭加强 了接地系统的维护。
工业用电的漏电保护与接地案例
工业用电系统的特点
工业用电系统相比家庭用电系统更为复杂,对用电安全的要求也 更高。
公共设施用电的漏电保护与接地
公共设施用电的特性
01
公共设施用电涉及的范围广,包括公共照明、交通信号、通讯
设施等。
漏电保护器的设置
02
公共设施用电系统中需要设置相应的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
接地系统的考虑
03
公共设施用电系统中也需要考虑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确保漏
电电流能够被有效导向大地。
04
CATALOGUE
以便后续查询和管理。
漏电保护器与接地的故障排除
1 2 3
漏电保护器故障排除 针对漏电保护器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包括更换 损坏的零部件、调整动作参数等措施,确保漏电 保护器的正常工作。
接地系统故障排除 针对接地系统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包括修复断 裂的接地线、更换腐蚀的零部件等措施,确保接 地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具体规定(3篇)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具体规定一、电气设备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特殊情况除外)1、电机、变压器、电器、手持式及电动工器具的底座合外壳;2、电力设备传动装置;3、互感器的二次绕组;4、配电屏与控制屏的框架;5、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架构和钢筋混凝土架构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6、交、直流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和电缆的外皮、穿线的钢管等;7、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8、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开关设备、电容器等电气设备;9、铠装控制电缆的外皮、非铠装或非金属护套电缆的1—2根屏蔽芯线;10、运行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电网中的设备,不允许单独采取保护接地措施,而应采用接地又接零方式;11、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电网中,不允许有的设备采用接零,有的设备又只采用保护接地而不接零;12、不允许接零回路中装设开关、闸刀和熔断器;13、在不接地的电网中,除了采用保护接地外,还应把电网中的中性点或某一相经击穿保险器与大地连接;二、电气设备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零或接地:(另有规定除外)1、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380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440V及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但当维护人员可能同时触及电力设备外壳和接地物件时除外;2、在干燥的场所,交流额定电压100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110V及以下的电力设备外壳;(爆炸场所除外)3、安装在配电屏、控制屏和配电装置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它低压电器的外壳,以及当发生绝缘损坏时,在支持物上不会引起危险电压的绝缘子金属底座等;4、安装在已与接地网相连的金属构架上的设备,但应保证设备应接地的部分与构架之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5、额定电压220kV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支架;6、安装在金属基础上,且其基础与接地网(或接地体)有良好地电气连接,此类设备(变压器冷却风扇、冷却油泵等)外壳;(爆炸危险场所除外)。
三、对接地装置的要求1、各设备在实施保护接地时应分别直接与接地装置相连接(有接地干线时,可与接地干线连接),切忌串联连接;2、接地装置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采用截面____平方毫米,厚____毫米的扁钢;3、设备与接地干线之间的连接,应采用抗腐蚀有镀锌层的钢制件,其露出地面的部分应采用漆涂成黄绿相间的斑马纹;4、设备与接地干线之间有连线应牢固可靠,与接地干线之间的连接不允许搭接、压接或仅靠缠绕连接,而应采用焊接,且焊接点应进行防腐处理;5、接地线应装置在既不易被人触碰,又便于检查的地方。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

电气设备接地、接零保护规定1. 概述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保护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触电危险以及减少设备故障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保护的规定要求,包括接地和接零的定义、接地和接零保护的目的,以及接地和接零保护的规范规定。
2. 接地的定义和目的2.1 接地的定义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与地面相连,以实现与大地的电气连接。
接地可通过接地装置(接地线、接地棒等)实现。
2.2 接地的目的接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安全的电气路径,将故障电流导向地,防止触电危险和设备损坏。
•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减少静电积累和电器设备的干扰。
•防止雷击,将雷电电流引入地面,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3. 接地的规范规定3.1 接地的基本要求根据电气设备接地的规范规定,以下是接地的基本要求:•接地电阻应符合规范规定,并经过定期检测及记录。
•接地装置应采用耐腐蚀、导电性好的材料,并进行固定。
•接地线缆的截面积应符合规范要求,并经过绝缘保护。
•接地设施应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良好连接。
3.2 接地的类型电气设备接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保护接地:用于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触电危险,如电源系统的中性点接地。
•防雷接地:用于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雷击,如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信号接地:用于消除电气设备之间的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静电接地:用于释放电气设备上积累的静电荷,防止电气设备的火花放电。
3.3 接地的规范要求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以下是接地的规范要求:•接地线缆的敷设应符合安全标准,避免与其他电缆或设备发生干扰。
•接地线缆的长度和截面积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和选择,以确保接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测接地电阻,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接地线缆和接地装置应定期清洁和维护,确保其导电性能良好。
•在接地线缆和接地装置上应明确标识,并记录相关信息,以便维护和管理。
4. 接零保护的定义和目的4.1 接零保护的定义接零保护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零线与设备的外壳及导体相连接以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电气故障引起的触电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设备的漏电保护及接地一、安装漏电保护的必要性。
接地保护又称保护接地(安全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直接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避免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
漏电保护器是对有致命危险的触电提供间接的接触保护,由于其以漏电电流或由此产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变化为动作信号,所以不必以用电电流值来整定动作值,灵敏度高,动作后能有效地切断电源,保障人身安全。
二、保护接地与接零。
电力建设施工现场采取何种接地与接零方式,与现场的供电方式有关:(一)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地保护。
(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零保护,有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TN—C电网中,做保护中性线PEN重复接地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减轻因中性线中断而产生的触电危险;保护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并应尽可能与相线相同。
(三)在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五线制(TN —S)保护接零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PE)可靠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箱式变压器)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四)接地与接零保护原则。
1、保护接地原则。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正常情况下电力建设需要的各种电力装置的不带电的金属外露部分、电能供应的设备外壳都应接地(特殊规定例外)。
(1)电机、变压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含铁制配电箱)及铆焊、焊工的操作平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4)汽油、柴油、机油等储油罐的外壳。
(5)20m以上的竖井架(如烟囱施工的中央井架、电动提/升模装置)脚手架、水塔施工用的起重折臂吊、曲线电梯的轨道。
(6)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电力设备的外壳及支架。
(7)起重机(电动葫芦、龙门吊、DBQ系列塔吊等)的每条轨道应设2点接地。
在轨道之间的接头处,宜作电气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装有接地滑接器时,滑接器与轨道或接地滑接线应可靠连接。
司机室与起重机本体用螺旋连接时,应进行电气跨接,其跨接点不应少于2处:跨接宜采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面积不得小于16mm2,两端压接接线端子应采用镀锌螺旋固定;当采用圆钢或扁钢进行跨接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扁钢截面的宽度和厚度不得小于40mm、4mm。
2、保护接零原则。
(1)在正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的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①电机、变压器、照明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②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③配电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④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⑤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线的钢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
⑥安装在电力杆线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⑦环境恶劣或潮湿场所(如锅炉房、食堂、地下室及浴室、电缆隧道)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2)注意事项。
在敷设保护零线时,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尤其是在施工用电与外电线路共用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供电公司的要求采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在由同一发电机、同一变压器或同一母线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中,不宜同时采用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
三、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及使用。
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简称漏电保护器,又叫漏电保护开关,主要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身触电进行保护。
(一)漏电保护器的原理。
漏电保护器是利用系统的剩余电流反应和动作,正常运行时系统的剩余电流几乎为零,故它的动作整定值可以整定得很小(一般为mA级),当系统发生人身触电或设备外壳带电时,出现较大的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器则通过检测和处理这个剩余电流后可靠地动作,切断电源。
(二)漏电保护器的分类。
漏电保护器可以按其保护功能、结构特征、安装方式、运行方式、极数和线数、动作灵敏度等分类,这里主要按其保护功能和用途分类进行叙述,一般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三种。
(三)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原则。
1.购买漏电保护器时应购买具有生产资质的厂家产品,且产品质量检测合格。
2.应根据保护范围、人身设备安全和环境要求确定漏电保护器的电源电压、工作电流、漏电电流及动作时间等数。
3.电源采用漏电保护器做分级保护时,应满足上、下级开关动作的选择性。
一般上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电流不小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电流,这样既可以灵敏地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又能避免越级跳闸,缩小事故检查范围。
4.手持式电动工具(除III类外)、移动式生活用家电设备(除III类外)、其他移动式机电设备,以及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5.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线路的用电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器。
这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中明确要求的。
6.机关、学校、企业、住宅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宾馆、饭店及招待所的客房内插座回路,也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7.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以及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较大及其他导电良好的场所,如机械加工、冶金、纺织、电子、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作业场所,以及锅炉房、水泵房、食堂、浴室、医院等场所,必须使用漏电保护器进行保护。
8.固定线路的用电设备和正常生产作业场所,应选用带漏电保护器的动力配电箱。
临时使用的小型电器设备,应选用漏电保护插头(座)或带漏电保护器的插座箱。
9.漏电保护器作为直接接触防护的补充保护时(不能作为唯一的直接接触保护),应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漏电保护器。
一般环境选择动作电流不超过30mA,动作时间不超过0.1s.,这两个参数保证了人体如果触电时,不会使触电者产生病理性生理危险效应。
在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不宜超过10mA。
在触电后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场合,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6mA的漏电保护器。
10.对于不允许断电的电气设备,如公共场所的通道照明、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的电源、用于防盗报警的电源等,应选用报警式漏电保护器接通声、光报警信号,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理故障。
四、安装漏电保护的必要性。
接地保护又称保护接地(安全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直接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避免操作人员接触设备外壳而触电。
漏电保护器是对有致命危险的触电提供间接的接触保护,由于其以漏电电流或由此产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变化为动作信号,所以不必以用电电流值来整定动作值,灵敏度高,动作后能有效地切断电源,保障人身安全。
五、保护接地与接零。
电力建设施工现场采取何种接地与接零方式,与现场的供电方式有关:(一)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地保护。
(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零保护,有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TN—C电网中,做保护中性线PEN 重复接地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减轻因中性线中断而产生的触电危险;保护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并应尽可能与相线相同。
(三)在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五线制(TN—S)保护接零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PE)可靠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箱式变压器)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四)接地与接零保护原则。
1、保护接地原则。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正常情况下电力建设需要的各种电力装置的不带电的金属外露部分、电能供应的设备外壳都应接地(特殊规定例外)。
(1)电机、变压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含铁制配电箱)及铆焊、焊工的操作平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4)汽油、柴油、机油等储油罐的外壳。
(5)20m以上的竖井架(如烟囱施工的中央井架、电动提/升模装置)脚手架、水塔施工用的起重折臂吊、曲线电梯的轨道。
(6)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电力设备的外壳及支架。
(7)起重机(电动葫芦、龙门吊、DBQ系列塔吊等)的每条轨道应设2点接地。
在轨道之间的接头处,宜作电气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装有接地滑接器时,滑接器与轨道或接地滑接线应可靠连接。
司机室与起重机本体用螺旋连接时,应进行电气跨接,其跨接点不应少于2处:跨接宜采用多股软铜线,其截面面积不得小于16mm2,两端压接接线端子应采用镀锌螺旋固定;当采用圆钢或扁钢进行跨接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扁钢截面的宽度和厚度不得小于40mm、4mm。
2、保护接零原则。
(1)在正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的下列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①电机、变压器、照明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
②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部件。
③配电屏与控制屏的金属框架。
④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
⑤电力线路的金属保护管、敷线的钢索、起重机轨道滑升模板金属操作平台等。
⑥安装在电力杆线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及支架。
⑦环境恶劣或潮湿场所(如锅炉房、食堂、地下室及浴室、电缆隧道)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2)注意事项。
在敷设保护零线时,保护零线应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尤其是在施工用电与外电线路共用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供电公司的要求采用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在由同一发电机、同一变压器或同一母线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中,不宜同时采用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
四、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及使用。
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简称漏电保护器,又叫漏电保护开关,主要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身触电进行保护。
(一)漏电保护器的原理。
漏电保护器是利用系统的剩余电流反应和动作,正常运行时系统的剩余电流几乎为零,故它的动作整定值可以整定得很小(一般为mA级),当系统发生人身触电或设备外壳带电时,出现较大的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器则通过检测和处理这个剩余电流后可靠地动作,切断电源。
(二)漏电保护器的分类。
漏电保护器可以按其保护功能、结构特征、安装方式、运行方式、极数和线数、动作灵敏度等分类,这里主要按其保护功能和用途分类进行叙述,一般分为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保护插座三种。
(三)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原则。
1.购买漏电保护器时应购买具有生产资质的厂家产品,且产品质量检测合格。
2.应根据保护范围、人身设备安全和环境要求确定漏电保护器的电源电压、工作电流、漏电电流及动作时间等数。
3.电源采用漏电保护器做分级保护时,应满足上、下级开关动作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