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外衣——大气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米左右的高度内.与比地球半径相比,显得比较薄.然而对地球来说却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大气层: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分为1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2平流层: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因为平流层的大气中含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3中间层: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这一层大气几乎没有臭氧,这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穿过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时气温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可上对流层.4暖层:在85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暖层的气温很高,据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达到1000℃以上.5外层.500千米到5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一层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高度大气密度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对流层特点: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的形成: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第二节天气和气温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现象:刮风,下雨,雷电,晴,阴等属于天气现象气温: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气象观察中,除使用普通温度计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大气压:大气的压强叫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1大气压有重力-----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2大气会流动-----因此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由于大气压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标准大气压:大气压接近于1.01×10 帕(760毫米汞柱).大气还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hpa为单位,一行以汞柱为单位,一毫米汞柱为1.33百帕)气体(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即使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就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并非固定不变.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高压区的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例如晴天的天气,一般心情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却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就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工具能使人登临高山,远涉重洋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会使人的机体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能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吸尘器等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第五节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察和预报常使用有八种风向.东.东南.南等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是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湿度:空气中水的多少叫湿度(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温度计:观察湿度的仪器称为温度计测量湿度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雨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云和雾.当空气的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了水汽凝结.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气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降雨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少云:指天空总云量在3/10到5/10之间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连线.根据等压线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比较凉爽.是因为大量的海水在吸热.海洋上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比热(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温度):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向阳坡高于背阳坡温度.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降雨):垂直变化体现在地势高低不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上雨多山下雨少.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 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季风.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称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称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短.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气温差大,光照强,光照时间也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量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差和年差大,但日照充沛.适宜种瓜果.寒潮,台风和洪水: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带来有很多危害,但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洪水: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很大关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有利于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险.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温室效应:由于人类的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下降,使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呈现变暖趋势.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名师导学——2.1 大气层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2.1 大气层(1)点击要点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________之间。
从地面向上约________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________,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________,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________。
4.大气层是地球上________的条件之一,它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差________,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________和________。
5.根据大气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________,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________千米。
6.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________,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________,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课堂讲练例1 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呈( )A.迅速上升的趋势B.逐渐下降的趋势C.逐渐上升的趋势D.平稳的趋势巩固训练1 在距地表500千米以上,大气温度与高度关系是( )A.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B.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先下降,后升高D.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先升高,后下降例2 气象探空气球可以从地面上升到30000米的高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一路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A.气温越来越高B.气温越来越低C.一直处在对流层D.可到达对流层和平流层巩固训练2 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各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跟踪演练一、选择题1.地球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A.大气的厚度 B.大气的质量C.大气的比热 D.大气的温度、密度等2.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A.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B.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C.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D.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3.地球大气分为五层,其中厚度最小的是( )A.对流层 B. 平流层C.中间层 D.暖层4.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 氧气C.氮气 D.臭氧5.干洁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气体成分是( )A.氧气 B. 臭氧C.氮气 D.二氧化碳6.下列有关大气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中间层B.对流层和暖层都是上部冷,下部暖C.大气分为4层D.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是平流层7.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发生的现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C.火山喷发 D.天空出现彩虹8.下列地区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最多的是( )A.南极地区上空B.青藏高原地区上空C.北极地区上空D.赤道地区上空9.下列有关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B.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C.大气层没有明显的上界,主体在1000千米高度以下10.下列关于大气作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阻碍太阳的热辐射B.阻碍夜间地球热量的散失C.抵挡来自天体的侵袭D.不断提供氧气,满足生物生命所需二、填空题11.大气的分层是根据________、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而分为________层的。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五节风PPT课件(初中科学)

飓风
台风 台风中心的风力一般为_______级
1、某人面向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 则此风为 ______风。 2、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 看你的噢! 为_______风。
3、周一升旗时,五星红旗 能展开飘扬,此时的风力为 _____级。
4、在有风速为3米/秒的东风的情 况下,某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向 西跑,他的感觉是风速是_______。
西北风
南风
西风
东南风
实验:
风向标 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风向标 风速仪
风速: 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2、单位:
米/秒 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3、气象观测中是风速仪来测风速的。
微风吹来 3 狂风大作 10 和风细鱼 4
暴风雨 11 轻风袭来 2
疾风骤雨 7
大漠孤烟直
0
飓风
12
风
树欲静而___不止
风的概念及成因 风的方向 风的大小 风与生物关系
流向
高压区
低压区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在夏日滚滚热浪中,分析城市及城市郊区的 气温散布,在市区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区,人 们不难发现,城市中的气温明显地要比周围 郊区的气温高, 气象上称之为“城市热岛”。
甲说:城市这么热,风肯定从城市吹向郊区
乙说:从气压来分析,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
你的看法呢?
城市的气压比郊区低,因此此时风应该从郊区吹向城市。
规定为风吹来的方向
1、风往北吹
南风
2、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风 东南风
风向的天气符号同一短线表示, 如:东风 o——
风向 (8种)
还需要借用指南针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风向? 2、西风吹向哪个方向? 东方 3、下列四幅图的风向依次为
大气层:解析地球的外衣

1.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了解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运作和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方的一层气体包围物,它起着保护生命、调节气候和过滤太阳辐射等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析大气层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揭开地球外衣的神秘面纱。
2.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其他痕量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占据剩余的1%。
这些气体通过空气的混合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
氮气和氧气是生命所必需的气体,它们为大多数生物提供氧气,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
3.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至大约10公里高度,它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
热量从地球表面传递到对流层,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天气现象。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公里至50公里。
这一层次中,空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它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
平流层中的飞机和气球运行。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公里至85公里。
在这一层次,温度再次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稀薄的气体吸收了太阳的辐射。
最后,热层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为85公里以上。
在这一层次中,温度急剧上升,达到几千摄氏度,这是因为这个区域接收到来自太阳的强烈辐射。
4.大气层的功能大气层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如保护生命、调节气候和过滤太阳辐射等。
首先,大气层起着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的作用。
它阻挡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和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使得地球表面上的生物受到辐射的伤害较少。
此外,大气层还保持了地球的温度适宜,使得人类和其他生物能在地球上生存。
其次,大气层调节了地球的气候。
通过热量的传递和空气的循环,大气层影响着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象要素。
它的变化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此外,大气层还过滤了太阳辐射。
由于臭氧层的存在,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被吸收和散射,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的紫外线辐射较少,减少了皮肤癌和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
八年级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

第1节大气层A概念,B概念理解,C概念应用,D综合提升A类题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___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温度在___________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___________的大气质量和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___________运动。
4.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___________层,在___________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
大气对地球的作用很大,它好像地球的___________,它可以保护地球的“体温”。
5.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是:热空气的密度,向运动;而上方空气的温度低,密度,下沉,形成对流。
6.对流层是大气的,它集中了地球3/4的和几乎全部的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运动。
B类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B.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成5层C.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大气主要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所以也最厚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利2.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B.雷电交加C.火山喷发D.碧海蓝天3.大气的作用是( )。
A.是地球的外衣,保护地球B.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C.吸收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D.以上各项都是4.飞机在大气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平流层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B.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C.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5.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A.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C.3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6.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7.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C. 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8.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①②B.①③C. ①④D.③④9.下列各图中,对流层的温度与高度的变化表示正确的是()10.在下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地球上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没有大气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
大气又是人类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地球的外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通常叫大气圈。
大气圈的厚度约1000千米。
紧贴地面的大气层叫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这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79%,许多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里。
对流层的大气质量、大气运动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气污染,主要就是指对流层的大气质量上升,轻易威胁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大气就是一种多种气体和水蒸气共同组成的混合物,由恒定气体、气门气体和不定气体共同组成。
恒定气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体积分数几乎就是维持不变的。
气门气体的含量往往随其各地季节、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状况而变化的。
不定气体包含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后者就是人类维护大气和预防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大气在常温条件下是无色、无臭、无味的。
各种气体在整个大气中的组成列表如下:空气成分恒定气体气门气体氢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尘埃和其它气体水蒸气含量(%)78210.90.030.0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的存活和生活都极为重要。
人须要汲取新鲜的空气去保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体温三万次左右,排出的空气量为12-16立方米,相等于每天食物量的10倍,饮水量的5倍。
在地球上,没空气,就不可能将存有生命有机体,人类就显然不可能将展开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在地球上,人可以十几天吃食物,但如果没空气,人就可以立刻死。
因此,维护地球上的大气,就是维护人类存活的物质基础。
地球的外衣(11)精讲

讨论题: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晴空万里 和风细雨 终年高温 冬雨夏干 秋高气爽 雷电交加
狂风暴雨 四季如春 烈日炎炎
长夏无冬
四、小 结
一、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 湿度、 气压 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二、气温:空气的温度(不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流动空气的温度) 1、测量工具:温度计
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较低处的空气 下沉,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 空气的对流。
空气对流运动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
1、下列是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
2、单位:摄氏度(℃)
3、如何测量: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 4、百叶箱的好处:能防止日晒雨淋,又能通风 ,读 数比较稳,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 三、气温与生物的关系密切
大气的分层:
依据大气的温度、
密度、物质组成, 以及大气的运动状
况,将大气分为5层。
高 度 /千米 500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 通过卫星来传送
又称电离层,完成远 距离无线电通讯
80 50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燃尽, 是气象研究的上界 下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 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 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雨、雪、暴雨和大部分 云等天气现象
55
12 0
-100 -80 -60 -20 0 20 50 温度/℃
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 高,大气温度越低。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18课时 地球的外衣

(3)影响气压的因素:
考 点 管 理
①大气的密度; ②海拔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③气体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阴雨 晴朗 低压区多______天气,高压区多________天气。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应用:压力锅、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 心式水泵等都跟大气压有关。
限 时 集 训
归 类 探 究
考 点 管 理
【解析】B管口的作用是补充瓶内空气,使瓶内的液体
限 时 集 训
始终保持着大气压强的作用。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
归 类 探 究
加而增大,瓶适当升高,是为了增大液体压强,使药液 在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作用下能进入血液。
归类探究
考 点 管 理
探究类型之一
了解天气与气候及影响因素
归 类 探 究
图18-3
增大 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________。
考 点 管 理
【解析】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微 溶于水,冷却后烧杯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烧杯中。烧杯中的液体增多 后,深度增大,压强增大。
限 时 集 训
归 类 探 究
【点悟】 大气压是大气对承载物产生的压强,与
考 点 管 理
2.下列描述中,前者属天气、后者属气候的选项是
(
A.长夏无冬,有时有小雨 B.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B
)
限 时 集 训
归 类 探 究
C.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D.狂风暴雨,雷电交加 【解析】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气候是长时 间内的天气特征。
3.[2011· 德州]2011年5月22日,一场大规模龙卷风袭击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5节)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A.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B. 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C. 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D. 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2. 在85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呈………………………………………()A. 迅速上升的趋势B. 逐渐下降的趋势C. .逐渐上升的趋势D. 平稳的趋势3.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是………………………………………………()A. 1/2B. 3/4C. 2/5D. 1/34. 复杂多变的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A.. 平流层B. 暖层出C. 中间层D. 对流层5.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A. 火山喷发B. 碧海蓝天C. 狂风暴雨D.雷电交加6. 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A. 阴转多云B. 睛空万里C. 烈日炎炎D.四季如春7. 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是A. 气温B. 降水C..气压D.风8.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A. 37摄氏度B. 30摄氏度C. 22摄氏度D. 26摄氏度9. 奥托·格里克表演的马德堡半球有力地证实了………………………………()A. 空气的存在B. 大气压的存在C. 风的存在D.水汽的存在10.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压的密度直接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A. 越大B. 一样C. 越小D. 越标准11. 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内部的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 两船内部的压强就要比外部…………………………………………………………………………()A. 小一些B. 一样C. 大一些D. 增大12. 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就………………………………………()A. 下雨B. 睛朗C. 冷D. 多云转阴13. 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睛朗的天气.一般心情…………()A. 疲倦B. 心情不宁C. 心情比较舒畅D. 情绪感到不安14. 初次进入青藏高原的内地人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是因为…()A. 海拔高,气压增大B. 海拔高,氧充足C. 海拔高,空气稀薄D. 气压减小,缺氧15.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与气压无关16.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是从………………………………………………………()A. 低气压处流向高气压处B. 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C. 相互对流D. 静止不动17.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风向和风速B. 空气与气压C. 风力与风向D. 风速与气压18. 气象观测中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是…………………………………………()A. 风的级别B. 风的方向C. 风的速度D. 风向标和风速仪19. 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不明显20. 气候是……………………………………………………………………………()A.短时间的天气特征B. 瞬间的天气特征C. 稳定的天气特征D. 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二、分析填空题(40分)21. 地球上的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的存在,人呼吸着, 、等现象膛断地发生。
22. 是大气的底层,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运动。
23.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层和层。
24.连线(将下列描写天气、气候的词语用线归类10分)①晴空万里⑥终年高温②阴转多云天气⑦雷电交加③秋高气爽气候⑧冬暖夏凉④长冬无夏⑨狂风暴雨⑤四季如春⑩夏干冬雨25根据大气垂直分布的特点, 填写下表:(12分)26.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时, 最低值出现在。
27.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吗?(6分.)今天是天, 最高气温在摄氏度, 最低气温在摄氏度,今天风力大约级,属风, 今天(有/没有)下雨。
三、探究活动(20分)28.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时, 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29你能说说,. 当飞机起飞时, 耳膜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6-9节)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1.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就……………………………………………()A. 越少B. 越多C. 一样D. 减少2. 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 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A. 雨B. 雪C. 云或雾D. 霜3.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 如果气温降低, 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随之…………………………………………………………………………………()A. 降低B. 增强C. 不变D. 容纳更多的水汽4. 降雨量它表示一定的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方式是………………()A. 用厘米度量B. 用微米度量C. 用毫米度量D. 用米度量5. 科学家开创了人工降雨的先河, 所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是……()A. 干冰、碘化银和水B.干冰、氧化铁和水C. 二氧化碳、碘化银和水D.干冰、二氧化碳和碘化银6.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A. 空气中的水汽不足B. 气温不够高C. 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D. 云的上升运动太快7. 多云是指天空总云量在………………………………………………………()A. 5/10到7/10B. 5/10到3/10C. 8/10以上D. 3/10以下8.大雨是12小时内降水…………………………………………………………()A.小于5毫米B. 5-10毫米C. 15毫米以下D.大于15毫米9. 天气图上表示气压相等的曲线叫…………………………………………………()A. 等温线B. 等压线C. 等降水量线索D.等深线10.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它常带来……()A. 降温天气B. 晴好天气C. 大风天气D. 降雨天气,气温升高11.现在的天气预报除地面观察站收集的信息量外,还用……………………………()A. 气象卫星B. 海底潜艇C. 宇宙火箭D. 节庆气球12.大雁南飞, 预示着…………………………………………………………………()A. 夏天将要来临B. 春天将要来临C . 秋天将要来临天D. 冬天将要来临13. 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A.漠河 B.新疆 C.北京 D.海南岛14.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A.10摄氏度B.6摄氏度C.3摄氏度过D.9摄氏度15.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是…………………………………………………………()A.浙江舟山群岛B.西式察隅C.台湾火烧寮D.海南岛三亚16.世界上季风最强盛、分布范围最广的是………………………………………()A.北美洲B.亚洲C.欧洲D.大洋洲17.我国冬季盛行……………………………………………………………………()A.偏北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西风18.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秦岭-淮河一线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D.横断山脉一线19.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夏季风,它的特点是………………()A.气温高、降水少B.气温低、降水少C.气温低、降水多D.气温高、降水丰沛20.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次数约有……()A.10次B.3次C.5次D.8次二、分析填空题(40分)21. 湿度越大, 空气中的就越丰富, 、的可能性也越大。
22.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的,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
23.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的量不同, 它们在地球上处的位置也不同。
24. 季风是在不同的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25. 许多动物的行为和变化有关, 冬天, 蛇和蛙等变温动物会用的方法来越冬。
26.简答下列问题(1)在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分布着哪三种季风气候?(6分)(2)寒潮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4分)(3)请你说说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形成后果。
(10分)①原因产生:②形成后果:27.比较同一纬度中国大陆与海洋的冬季和夏季的气温、气压与季风的风向,填在下列表中(10分)三、探究活动(20分)28. 请你说出学校所在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分析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10)(1)气候类型(2)气候特点29. 你能说一个当地的天气谚语吗? 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科学地解释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单元检测)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1. 爬山的时候越爬到高处,气温………………………………………………()A. 越高B. 不变 C . 一样 D. 越低2. 云、雨、雪、雷电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A. 平流层B. 对流层C. 暖层D.外层3. 受对流运动的影响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A. 下降B. 上升C. 水平D.静止4. 下列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A. 刮风B. 下雨C. 风化D.雷电5.下列不属于天气要素的是……………………………………………………()A. 气温B.融水C. 气压D.降水6.很多动物的行为与……………………………………………………………()A. 气温有关B.气压有关C.降水有关D.湿度有关7.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A. 越高B. 越大C. 越小D.不变8.大气压的变化与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在晴朗的天气,人会…………()A. 感到疲倦B.心情舒畅C. 心情不宁D.郁闷不适9.下面一些家用电器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A. 洗衣机B. 冰箱C. 吸尘器D. 微波炉10.树根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的风叫…………………………………………()A. 和风B.大风C. 强风D. 狂风1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 当气压增大时, 液体的沸点会………………()A. 升高B. 降低C. 减小D. 不变12. 大气压对天气有影响, 天气气压较高时是……………………………………()A.晴朗天气B. 阴天C. 下雨天气D.刮风天气13. 温度越高, 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就……………………………………………()A. 越少B. 越多C. 逐渐减少D.保持不变14. 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要……………………………()A. 稀少B. 差不多C. 丰富D. 逐渐减少15.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最强盛的地区, 我国夏季盛行……………………………()A.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B. 偏北风C.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风D. 偏南风16. 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是……………………………………………()A. 湿润地区B.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C. 半湿润地区D. 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17.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A. 小于800毫米B. 大于800毫米C. 小于400毫米D. 大于800毫米18.1998年长江流域由于持续降雨发生了…………………………………………()A. 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B. 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C. 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D. 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19.城市出现“热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气温增高B. 人口高度密集C. 空气严重污染D.能量消耗较多20.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我们做一个实验, 将纸片盖在盛满水杯子中, 将杯子倒过来, 这时杯子里的水会…………………………………………………………()A. 全流出了B. 一滴滴地往下流C. 不断地流出来D.一滴都不掉下来二、分析填空题(40分)21.大气可以分成、平流层、、和外层,天气现象主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