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单元检测(第4~6节)

科学探究系列八年级上册单元检测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4~6节)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1.下列属于降水的是……………………………………………………………………( ) A.雨 B.雪C.冰雹 D.以上都是2.干湿球湿度计中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所示刻度之间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的大小取决于……………………………………………………………………………………( ) A.气温 B.气压 C.相对湿度 D.以上说法都错3.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尘器吸尘B.用真空压缩包装袋储存羽绒被C.用抽油烟机排烟D.挂盐水时,瓶要挂得高一些4.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就…………………………………………( ) A.下雨 B.晴朗 C.冷 D.多云转阴5.在一次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所用的温度计准确,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7℃,这可能的原因是……………………………………………………………………………( ) A.容器里盛水太多B.当地的大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C.加热的火力太弱D.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6.民间常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腰腿痛病。
拔罐子时,先用火将小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等冷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了圆形的血印。
上述事实…………………( ) A.只说明大气有压强B.只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C.既说明大气有压强。
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D.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7.夏天,在盛有冰冻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许多多小水珠,这是…………………( ) A.杯内的水渗透出来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D.跟人体出汗道理相似8.时间2009年4月2日凌晨03:30,2010南非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第12轮,阿根廷队在高原客场(海拔3600米)饮恨1-6惨败在玻利维亚队脚下,受高山反应影响梅西状态低迷。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A.极端气候灾害频率提高 B.地震、火山活动增强C.全球陆地面积快速增加 D.农业生产稳定性提高下图中的虚线圈是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回答问题。
3.以下关于该环流中气流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逆时针方向流动B.顺时针方向流动C.上升运动D.下沉运动4.该环流加强的年份,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①秘鲁沿海②我国南部③北美南部④澳大利亚东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①加大了洪涝威胁①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徙①引发海水入侵①引发土壤盐碱化①海岸侵蚀加剧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往往阴天的早晨上早操时没有晴天的早晨冷是因为( )A.阴天时①比较多B.阴天时②比较强C.阴天时③作用比较强D.阴天时④比较多7.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8.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
台北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A.经常有气旋活动B.冷锋活动频繁C.地形的影响D.暖锋活动频繁9.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图中b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霜冻是指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一、单选题低层大气中的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臭氧等气体组成。
下表示意干洁空气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洁空气中()A.氮气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元素B.氧气占大气质量的20.95%,是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C.稀有气体种类少,占大气体积比重最小D.二氧化碳比重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干洁空气中的臭氧()A.分布于平流层,吸收紫外线B.分布于对流层,削弱太阳辐射C.分布于平流层,吸收红外线D.分布于对流层,调节地表温度图为2020年某日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戊地4.丙地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西风C.东南风D.偏北风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对图中箭头描述正确的是()A.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D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F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D.E表示大气逆辐射6.晴天比阴天气温高,是因为()A.A强B.B弱C.E强D.D强读北半球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7.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近地面,F1、F2、F3 为甲处空气所受的外力的方向,则 F1、F2、F3 依次为A.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B.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C.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8.如果所示等压线位于高空,则风向是A.①B.②C.③D.④9.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C.平流层气流平稳,水汽、杂质多D.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A.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C.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D.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1.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单元测试)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单元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1、地形,纬度,海陆热力性质
2、4.2×105,2.1×103
3、晴朗,阴雨
4、略
5、升华,熔化
三、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42分)
1、(1)A (2)低,云层阻挡了太阳辐射(3)高,云层阻挡地面辐射散失(4)小
2、(1)A,12°C (2)B,迎风坡
3、(1)大,20,高温(2)CD,AB (3)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气温低降水少(雨热同期),有(4)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
4、(1)高气压区,晴朗干燥,低气压区,阴雨(2)C,冷锋,降雨、大风、降温
(3)晴朗,东风(4)F,等压线密集、气压差较大(5)略
5、(1)下降,上升,冷(2)暖,冷(3)14日和15日,降雨,大风
四、简答题(共4分)
(1)温室效应
(2)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大量破坏森林。
(3)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被淹没,气候紊乱,灾害频繁等。
(4)多植树造林,开发新型环保能源等。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5—9节)

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风形成的原因是()A、重力作用B、气压高低不同C、人为因素D、气温高温不同2、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风向和风速B、空气与气压C、风力与风向D、风速与气压3、.树根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的风叫()A. 和风B.大风C. 强风D. 狂风4、如果要在我国东部城市周围建一个对空气有污染的企业,考虑到风向的关系,图中四个地点,最佳位置应选择()A、①B、④C、②③D、都可以5、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它常带来()A、降温天气B、晴好天气C、大风天气D、降雨天气,气温升高6、科学家开创了人工降雨的先河, 所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是()A、干冰、碘化银和水B、干冰、氧化铁和水C、二氧化碳、碘化银和水D、干冰、二氧化碳和碘化银7. 在三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它们的水温分别是25℃、450C、600C,在杯口同时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C杯的水温为()A.250C B.450C C.600C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B、气温不够高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9、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10、下列方法中不能证明空气中有水汽的是()A、打开空调时会从空调中涌出雾汽B、寒冷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教室,感到镜片模糊不清C、用水壶烧开水,离壶口稍远处有水雾D、炎热的夏天,人从空调房中走到外面时,皮肤上会有潮湿的感觉11、下列各种灾害最有可能在冬天发生的是()A、寒潮B、台风C、洪水D、旱灾12、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13、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在右图中,正确的是(C)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14.城市出现“热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温增高B、人口高度密集C、空气严重污染D、能量消耗较多15、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A、阴转多云B、睛空万里C、烈日炎炎D、四季如春16、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A、漠河B、新疆C、北京D、海南岛17.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2章 地球上的大气(A卷基础卷)(含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A卷)(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2020·北京高一期末)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答案】1.B 2.C【解析】1.臭氧层是大气层的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千米的高度处,图中显示,平流层位于地面以上约12~55千米,因此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对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含臭氧较少,不是臭氧层所在层次,A、C、D错误。
故选B。
2.图中显示,对流层位于地面以上至12千米高处,因此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下层,A错误;极光现象是太阳风中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碰撞电离而产生,图中显示,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中的热层,不出现在对流层,B错误;图中显示,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为直接热源是地面),近地面大气水汽较丰富,且气温高,容易膨胀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容易上升冷凝,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正确;由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具有“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结构,因此空气以(2020·陕西省清华附中文安驿学校高一期末)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
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4.对图中①、②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①、②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5.①层气温存在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A.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答案】3.B 4.C 5.A【解析】【分析】3.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B .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C .距地面20 km 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D .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大致是-60~20 ℃ 2.关于图中①②两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 .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B .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C .中纬度大陆地区冬季夜间①层大气易出现逆温现象D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 .上冷下热B .水汽、杂质含量多C .对流旺盛D .二氧化碳含量多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 .对流层气温分布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气温降低B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八年级上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测试卷(1-4节)

第二章(1-4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A .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B .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C .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D .没有白天和黑夜2.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②干洁空气的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③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3.以下有关大气层特点或作用的说法中你最认可的是(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 .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C .暖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4.指出下列大气对流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5.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 .今天最高气温260CB .明天晴到多云C .傍晚有阵雨或雷雨D .冬无严寒,夏无酷署6、在以下词语中:①阴转多云 ②冬暖夏凉 ③鹅毛大雪 ④秋高气爽 ⑤和风细雨⑥长夏无冬 ⑦冬雨夏干 ⑧雷电交加,描述天气的有( )A 、①③⑤⑧B 、②③④⑧C 、①③④⑤⑧D 、①③④⑤⑦⑧7、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 )A .用吸管吸牛奶B .棒冰融化C .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D .水往低处流8、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 .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 .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D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9.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伞面被向下“吸”B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C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10.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从飞船轨道舱出来后,生命保障系统就由航天服承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外衣”—大气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的厚度
B、大气的质量
C、大气的比热
D、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2、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的是()
A、温度
B、比热
C、密度
D、湿度
3、下列现象中属于天气的是()
A、终年多雨
B、四季如春
C、冬暖夏凉
D、万里无云
4、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A、人对饮料有吸引力的缘故
B、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吸管本身具有吸力的作用
5、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的多。
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6、到西藏去旅游的人,常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俗称“高山反应”,这主要是因为()
A、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B、高山上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含量低
C、高山上气温偏低,风力过大
D、上山时能量消耗过大,导致体能下降
7、某地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
A、气候
B、气候特征
C、天气
D、气象预报
8、下列各种灾害最有可能在冬天发生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旱灾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下面哪一种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的()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0、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A、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11、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2、不管冷锋还是暖锋发生时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降雨
B、降温
C、升温
D、干旱
13、“”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14、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的一般特点是()
A、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B、气温年较差大
C、全年降水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D、以上都是
15、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
的风,在右图中,正确的是()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16、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
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A、用减少压强的方法除水B、用增大压强的方法除水
C、添加催化剂
D、让太阳晒干
17、下列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北京
B、哈尔滨
C、西安
D、广州
18、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19、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
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右图所示,
根据图像,比较两物体比热是()
A、a液体比热大
B、b液体比热大
C、两种液体比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20、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
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
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
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由
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二、简答题
21、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____________帕,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地球上的大气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层、暖层、外层。
23、用嘴吸空的矿泉水瓶,瓶会变瘪,这是由于矿泉水瓶内的气压_________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4、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米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山上的泉水太寒冷,顾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现在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气压_________(填“高”或“低”),导致水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5、风其实就是空气的___________运动,并且是由________气压区流向_______气压区。
26、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河边的砂石与河水相比,________的温度高,这是因为水的比热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选填“大”或“小”)
27、相对于沙漠而言,海洋上的空气中含有水汽较___________,相对于冬天而言,夏天的空气中水汽含量较_________(填“多”或“少”)
28、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某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 随温度t变化的规律,得到如下表所示的一组p和t的数据: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气体的温度t(℃)0 25 50 75 100
气体的压强p(千帕)100 110 120 130
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当气体的温度为100℃时,气体的压强应为_____千帕。
29、分析影响下列各气候现象的主要因素,填写在空格上。
(1)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
_____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______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_________
30、我国各地的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北部与东南部相比,降水量少的是_______。
水是宝贵的资源,水危机是全球性的事实。
请你观察下面二幅图,为右边一幅图配上一条合适的标语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综合分析题
31、一气象站一天中测得以下几个时间段的气温,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0时2时4时6时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20时22时温度(℃)12.2 10.4 9.4 11.1 12.0 17.6 18.5 22.4 20.5 18.1 14.4 13.9 (1)当地的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时,最低气温出现在___
__时。
一天中的最大温差为_____℃。
(2)若上表中的最高温T A和最低温T B是同一时间在A、B两地测得的气温,那么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
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
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
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
贵州省专业气象台推出了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
贵州省专业气象台之所以会推出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说明传
统的气象预报只关注具体的空气温度,而忽视了____对人体的影响。
同
在30℃的环境中,空气湿度越大,人______(填“越舒适”或“越
不舒适”)
(2)“…蝉的叫声是由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薄膜潮湿,振动不灵…”。
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你认为夏天当蝉不叫的时候,就预示着天气
将要_______(填“转晴”或“转阴下雨”)
33、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和处理数据,在已有大量数据时,要想更容易地了解
概况并找规律。
对数据处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下表给出的是大气压跟
对应高度的一些测量数据,请用图像形象准确的表示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
情况。
根据你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你认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若
某地的大气压强为7.0*104帕,请你推测一下当地的高度。
高度(千米)0 2 4 6 8 10 12
大气压(千帕)101 80 62 47 36 26 19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A卷)
一、选择题
DDDBB ACADC CAADC ADBBC
二、简答题
21、1.01*105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22、对流层平流层
23、低于24、低降低25、水平高低26、砂石大
27、多多28、140 29、地形纬度位置海陆分布
30、西北部请节约用水等
三、综合分析题
31、14 4 13 2170米32、湿度越不舒适转阴下雨
33、图略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逐渐降低3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