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材料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米左右的高度内.与比地球半径相比,显得比较薄.然而对地球来说却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大气层: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分为1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2平流层: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因为平流层的大气中含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3中间层: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这一层大气几乎没有臭氧,这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穿过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时气温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可上对流层.4暖层:在85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暖层的气温很高,据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达到1000℃以上.5外层.500千米到5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一层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高度大气密度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对流层特点: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的形成: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第二节天气和气温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现象:刮风,下雨,雷电,晴,阴等属于天气现象气温: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气象观察中,除使用普通温度计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第三节大气的压强大气压:大气的压强叫大气压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1大气压有重力-----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2大气会流动-----因此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由于大气压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标准大气压:大气压接近于1.01×10 帕(760毫米汞柱).大气还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测量(空盒气压计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hpa为单位,一行以汞柱为单位,一毫米汞柱为1.33百帕)气体(液体)的流速与压强有关.气体(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即使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就在同一地点,大气压也并非固定不变.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高压区的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例如晴天的天气,一般心情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却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就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现代工具能使人登临高山,远涉重洋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会使人的机体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能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正常情况下,人的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有关: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压力锅,吸尘器等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第五节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天气观察和预报常使用有八种风向.东.东南.南等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是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湿度:空气中水的多少叫湿度(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温度计:观察湿度的仪器称为温度计测量湿度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雨的可能性就越大降水过程: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云和雾.当空气的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如果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降低,空气中的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就发生了水汽凝结.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很小,形成云后飘浮在空气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降雨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它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以下少云:指天空总云量在3/10到5/10之间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之间阴:指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 12小时内降水小于5~15毫米大雨: 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天气图上的曲线叫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连线.根据等压线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也很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比较凉爽.是因为大量的海水在吸热.海洋上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比热(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用符号J/(kg·℃)表示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温度):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向阳坡高于背阳坡温度.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降雨):垂直变化体现在地势高低不同,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上雨多山下雨少.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季风: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 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形成季风.中国东部的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冬季,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偏北风)(称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偏南风)(称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天气又常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短.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气温差大,光照强,光照时间也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量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冬寒夏热,气温的日差和年差大,但日照充沛.适宜种瓜果.寒潮,台风和洪水: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有5次.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带来有很多危害,但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洪水: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持续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引发或使洪水的危害增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有着很大关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有利于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险.相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温室效应:由于人类的现代工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下降,使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呈现变暖趋势.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地球的保护神——大气层阅读答案

地球的保护神——大气层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的保护神——大气层
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一层气体。
它由氧气、氮气、水蒸气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其中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占大气层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地球的大气层是我们的保护神,它给生物和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氧气;能使地面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像一副防护罩,可以使地球表面免受来自天外的各种严重侵袭;还能吸收宇宙中的大量射线和紫外线。
大气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毛毯,保护着我们的地球。
现在,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使大气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灾害也就比以前增多了。
所以,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我们要保护大气层!
1.填上恰当的词语。
2.填空。
大气层是()的一层气体,它由()、()、()和()组成。
3.说一说地球的大气层为什么是我们的保护神?阅读答案:答案:解析:
1.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保持镇静,保持愉快心情;
2.围绕着地球,氧气,氮气,水蒸气,少量其他气体;
3.略。
《臭氧层》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臭氧层》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说明文,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那么什么样的说明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臭氧层》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臭氧层》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臭氧层壳是乌龟的“盔甲”。
蜗牛身上背着的“房子”、大象身上的厚皮……都是它们的“盔甲”。
虽然形式不同,但和古代战士身上的甲胄、现代军队装备的防弹服一样,都是保护自身的。
我们人类和万物能够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存,是否也有“盔甲”保护着呢?地球的表面几百千米的大气层,阻挡着侵入地球的流星,它使绝大多数的流星还未到达地面就已烧光,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
但是,若要称之为“盔甲”还不够格。
真正称得上是地球“盔甲”的,却是在大气层中浓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臭氧层。
臭氧的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O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味的气体,重量为空气的1。
72倍,具有强烈的氧化性能,是氧气的一种不稳定的形式。
在离地表15——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20——30千米的高度浓度最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臭氧层”。
如果把大气中所有的臭氧全部集中起来,覆盖在地球表面也不过形成只有3毫米厚的一个层。
臭氧虽很稀少,但它能有效地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UVC和UVB,而对生物无害的紫外线UVA它却一点也不吸收,全部让其到达地表。
正是由于臭氧层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才使地球“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盔甲”,构成了对付紫外线的天然屏障。
然而,对人类和生物至关重要的地球“盔甲”,现在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乘着上升气流钻入高空,与臭氧发生作用,使大气中的臭氧正在减少。
卫星监测察明,从1969——1986年,北纬30°——60°,大气中的臭氧减少了1。
7%——3%,中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冬季臭氧损失约6。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复习课

西坡是迎风坡,多雨
天气形式图
高压区 低压区
冷锋
暖锋
• 高黎贡山海拔三千四百米左右,当队 员们不断攀登时,发现越来越难受, 越来越冷,呼吸也越来越困难,他们 很困惑,你能否帮他解惑呢?
•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换,开始看到高山 竹林,竹子身上长满了湿湿的青苔。
队员们用湿度计测得示数如下:
90%
帐篷被风掀起的原因.
98.1 98.5 98.9 99.3 99.6 100
器材:针筒、刻度尺、大量程弹簧测力计、小吸盘、温 度计、锅、打火机、柴、湿度计、海拔仪。
• (1)海拔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参考数据 高度h/km 大气压 p/×105Pa 0 0.4 0.8 0.92 1.4 0.86 2.0 0.79
1.01 0.97
一起去揭秘
《地球的“外衣”——大气》复习课
降水的形成过程 是怎样的?
空气上升
冷却降温
水汽凝结 (凝结核)
形成云
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高黎贡山
怒江州,怒江大峡谷,
听命湖
纬度位置
• 怒江州,北纬25°—28.5°
南部
北部
地貌影响气候
• 高黎贡山区年降水量达1200一 1600毫米,在高黎贡山,海拔 1500一2700米间西坡比东坡的年 降水量多200一400毫米。
• (2)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参考数据 大气压 380 710 720 730 740 750 760 /mmHg 沸点 /℃ 81 98.1 98.5 98.9 99.3 99.6 100
• 小明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 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 ②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F; • ③观察并记录注射器筒上所标明的容积V,用刻 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 (1)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 FL/V 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 p=_______. •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的关键操 作是: 尽量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
地球的外衣阅读理解

地球的外衣阅读理解地球,就像我们的母亲,默默守护着我们。
而地球的外衣,那就是大气层呀!你想想看,要是地球没有了大气层,那会变成啥样呢?哎呀,简直不敢想象!这大气层啊,就如同一件神奇的披风,给地球带来了好多好多好处呢。
它能帮我们抵挡来自宇宙的各种危险,那些小行星啊啥的,要是没有大气层的阻挡,说不定就会直直地砸向我们呢,那可不得了啦!它还能调节地球的温度呢,就像一个超级大空调。
白天太阳照射的时候,大气层能把一部分热量挡在外面;晚上呢,又能把热量留住一些,不至于让我们一下子就变得冷冰冰的。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保温”嘛!而且啊,大气层让我们能看到美丽的天空呀!有了它,天空才有了蓝色,才有了白云飘飘。
要是没有大气层,天空恐怕就会是一片漆黑,那多无趣呀!你说大气层像不像一个默默付出的守护者?它一直都在那里,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我们能安心地生活在地球上。
可我们有时候却不太珍惜它呢,各种污染让大气层也受到了伤害。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保护地球的这件外衣呀?少制造一些污染,多爱护一下环境。
就像我们爱护自己的衣服一样,要是衣服脏了破了,我们肯定会赶紧去洗去补。
那对于地球的大气层,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呀!别小看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大家一起行动起来,那力量可就大啦!比如说,我们可以尽量少开车,多走路或者骑自行车,这样就能减少尾气排放啦。
还可以节约用电,电的生产也会对大气层有影响呢。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地球的外衣一直都那么漂亮、那么神奇吧!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享受着大气层带来的种种好处,难道不应该为它做点什么吗?难道要等到大气层变得千疮百孔了才来后悔吗?那可就太晚啦!所以呀,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自己做起,好好保护地球的大气层吧!。
地球的外衣阅读题参考答案

地球的外衣阅读题参考答案地球的外衣阅读题参考答案地球的外衣是地球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它是地球上最薄的地壳层,但却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基础。
通过阅读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外衣。
1. 地球的外衣是由什么组成的?地球的外衣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岩石是由不同类型的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而土壤则是由岩石颗粒、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2. 地球的外衣有多厚?地球的外衣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
然而,在大洋中脊处,地壳变薄,甚至只有几千米。
3. 地球的外衣有何作用?地球的外衣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它提供了我们居住的地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其次,地球的外衣是地球上的岩石圈,它与地球内部的流体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维持了地球的动态平衡。
此外,地球的外衣还富含矿物质资源,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 地球的外衣是如何形成的?地球的外衣形成于约45亿年前的地球形成过程中。
在地球形成初期,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岩浆从地球内部冷却凝固形成了最初的地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不断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地球外壳。
5. 地球的外衣有哪些特点?地球的外衣具有多个特点。
首先,地球的外壳是不断变化的,由于板块运动,地壳会发生断裂和碰撞,形成山脉、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现象。
其次,地球的外壳也具有不均匀性,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和组成有所差异。
最后,地球的外壳是地球上最薄的地壳层,但却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支撑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通过对地球的外衣的阅读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地球的外壳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它的形成和特点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外壳,珍惜地球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培优阅读

地球的外衣从前,宇宙中飞舞着许许多多的石头——陨石,地球也常被石头砸疼。
有一次,地球对人们说:“给我做件外衣,让我不再被砸得这么疼,好吗?”玻璃工人忙碌起来,为地球做了一件透明的外衣。
可是不行,“乒乒乓乓”,玻璃外衣被石头砸得七孔八洞。
大家发愁了,不知如何是好。
“我来试试看。
”卖气球的营业员说。
他一个接一个地把气球里的气朝空中放去。
要买气球的顾客排起了长队,他也不管,只顾忙着放气,直到地球的全身被裹上一件透明的空气外衣。
大家都觉得空气外衣好:透过它,依然可以看得见太阳;宇宙中的石头——那些陨石呢,撞到空气外衣,就像火柴似的,自己燃烧至消失。
人们还给地球的空气外衣取了个名字,叫“大气层”。
1)地球请求人们给她做一件外衣的原因是()A宇宙中飞舞的石头经常砸中地球。
B人们经常往大地上砸石头。
C穿上外衣变得更加漂亮。
2)地球的外衣是___________,它的名字叫___________。
3)地球的玻璃外衣为什么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单说说地球外衣的两个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花山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处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只有松柏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时候的山,重点写了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阅读短文《大气》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

阅读短文《大气》完成素养测评(后附答案)大气空气又叫大气。
按照高低、形态、性质和作用,人们把大气分为四层。
蓝天和它下面的空气是离地球最近的一层大气,叫对流层。
这层大气有多厚呢?这要看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了。
在热带地区,由于热空气有力地上升,对流层的空气厚达17公里;在温带地区,由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对流层的空气只有11公里左右厚了。
即使在同一个地方,在温暖的季节里,对流层的空气又比寒冷季节厚。
这层大气最活跃,变化很大,什么蓝天、白云、刮风、下雨等等,都是由这层大气变成的。
这层大气好像地球贴身的衬衣,它保留住了来自太阳的很多热量,我们居住的地球才不致像月亮那样寒冷。
这层大气也是光明和黑暗调和者。
如果没有它,地球就会像月亮那样,只有令人眼花的光亮,或者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
蓝天上面的一层大气叫平流层。
它很稀薄,但比对流层厚得多,有80公里。
那里的温度经常是零下56度,很少变化,而且常年都是寂静的夜空,除了闪闪发光的星星,什么也看不见了。
但是,别以为这是黑暗的世界对人无用,要不是它扣留住了大量从太阳射出的紫外线,地球也会像月亮那样,根本没有生命。
所以,人们把这层空气比作地球的护身符。
从平流层的顶端往上800公里的高空是电离层。
那里的空气来自太阳强烈的紫外线和其它射线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原子。
这里的温度很高,一般都在摄氏几百度,它挡住了来自太阳的许多有害射线,像是地球的盔甲。
电离层还有无线电波的反射镜。
无线电波之所以很快地从地球的这一面传到那一面,多亏电离层的帮助,否则,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就无法实现。
从电离层在往上升,还是空气,但它更稀薄了,像是披在地球肩上的青纱,人们把它叫做漫散层。
1本文介绍大气的各个“层”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A从下到上B从上到下C由冷到热D由高到低2短文作为重点详细介绍说明的是哪一层?()A漫散层B平流层C对流层D对流层和电离层3下面对“对流层”作用的描述,哪个不正确?()A使气候有冷热变化,使天空有蓝天白云,使天气有刮风下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材料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材料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大气层。
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海面的地方十分稠密,越往高越稀薄,在海拔6到7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度,大气已经十分稀薄。
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
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
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差产多下降摄氏六点五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对流层。
空气对流就形成了风。
再说,对流层里有大量的小蒸气和灰尘之类的微粒,因而会形成云、雾、雨、雪。
刮风下雨是对流层经常发生的现象。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
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公里。
在平流层里,高层和低层的大气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差不多都是摄氏零下五十六度,因而空气没有上下方向的对流,所以叫平流层。
由于平流层里的水蒸气非常少,没有云雨等现象,所以适宜飞机飞行。
从平流层往上,直到800至1000公里的高处,是电离层。
这
里的空气受到宇宙射线和阳光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分子被电离成带电荷的离子,所以叫电离层。
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
电波沿地面只能传播100公里远,通过电离层反射回来,可以传送2000公里外,晚上,我们能听到远方的电台广播就是这个原因。
电离层还会产生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就是极光。
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
电子流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总是偏向地球南北两极,所以极光都发生在两极地带。
在电离层以上是扩展层,因为这里离地球很远,地球的引力非常小,空气分子就经常逃离散到星际空间去,所以叫扩展层。
扩展层并没有明显的边缘,几乎延伸到了3000公里以外,从这里逐渐过渡到宇宙空间。
大气层实在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的外衣。
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太热,夜晚太阳落山以后,才不会变得过冷,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
这件外衣还象一件盔甲,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
大气层真是一件宝衣啊!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题目 1.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极光”?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给二者各下个定义。
(4分)
①大气是()
②极光是()
2.简述大气层和大气层中的“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4分)
①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
②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不超过10个字)。
3.大气层大体上分为四层,最后一层的名称叫()。
这四层是按
顺序来说明的。
(2分)
4.对流层中刮风下雨是经常的事,其原因:(4分)
①()
②()
5.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除“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一项外,还有两项作用,它们是:①();②()。
(每项表达不得超过20个字)(4分)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答案 1.①大气是包围着地球的气体;②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
2.①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或空气低浓度高);②空气向水平方向流动。
3.扩散层;空间(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空气由浓到稀”)
4.①对流层中温度下高上低,空气对流而成风;②对流层中有大量水蒸气和尘土之类微粒,遇冷而成云、雾、雨、电。
5.①调节地球昼夜温差,使之适于人类生存;②为地球抵挡陨石、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