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弧垂观测方法课件.doc
弧垂观测方法

弛度观测档得选择原则:1、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1、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1、4弛度观测档得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得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得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
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1、测量方法:(1)异长法――运行线路得弧垂测量常用此法。
见图1-4。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方法:自观测档得架空线悬挂点A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得交点与导线两悬挂点得垂直距离,得AA0=a与BB0=b。
然后由公式得观测档弧垂f。
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得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得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按仪器设置得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与档侧角度法.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见图1—5图1-5档端角度法()()222014b=arctan(tan )b (2)014h f a a ltg hlf a h f a a ltg θθαθ≠=+-±-=-==+-高差时:或按下式计算:高差时:式中 a-仪器中心至点A 得垂直距离; 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得档距中点弧垂,m; θ-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得垂直角,即观测角; l —为被测档档距,m; h—两杆塔得高差,m 。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
如图1—6。
图1-6 档外角度法式中 l 1—仪器距一侧杆塔得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同前.③档内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导线或地线得正下方。
如图1-7。
图1—7档内角度法注:档内、档外测量法用于观测档无法架设经续仪或档端观测值b太小得情况下.(3)平视法――用水平仪测或经纬仪测。
弧垂观测方法

输电线路测量方法的学习一.弧垂测量弧垂的观测方法很多,一般常用观测方法有4种:异长法、等长法(平行四边形法)、角度法和平视法。
在弧垂观测之前,应参阅输电线路平断面地形、地物及弧垂等的概况,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弧垂观测方法,并按降温法及计入初伸长的导线弧垂曲线等技术资料,计算出相应的观测数据,然后进行弧垂观测。
这里我主要跟大家探讨异常法和角度法在弧垂观测中的理论计算和现场的实际应用。
(1)异长法(不等长法)。
异长法示意图如图(1—1)所示。
观测时,根据弧垂f值选定a、b后,分别放垂板使AA0 =a,BB0 =b,收紧架空线使之与视线A0B0相切,这时的弧垂即为设计要求的弧垂。
a、b与弧垂f的关系为a b f+=(1)2式中a、b-分别为档距两端杆塔装弧垂板位置与架空线悬点的高差值,m。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1-1)异长法适用于观测有高差的杆塔,但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基部连线的情况。
(2) 角度法。
角度法测定、控制架空线的水平应力和最大弧垂,实质上是异长法。
当在山区及沟壑地段施工时,采用等长法、异长法无法观测弧垂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角度法进行弧垂观测。
按仪器设置的不同,角度法可分为档端角度法和档外、档内角度法。
1) 档端角度法。
如图1-2所示,A 、B 为悬点,A ′为A 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a 为仪器中心至导地线挂点A 的垂直距离,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的档距中点弧垂,θ为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的垂直角(即观测角),α为在A ′点瞄准B 点时的垂直角,l 为档距,h 为高差。
具体观测方法如下:a . 由线路纵断面图和杆塔组装图中查出a 、h 的值,并到现场复测核实。
b . 经纬仪置于档端悬挂点A 垂直下方A ′点,调整观测角θ瞄准并使其视线与架空线最低点相切。
由图1-2可知ltan α-ltan θ+a (2)因为 tan α= ()a h l ±, tan θ=tan α-b l故观测角θ为θ (3) 验收线路时计算弧垂f ,即214f = (4)其中仪器距低悬点较近时,h 取“+”,否则取“-档端角度法观测弧垂示意图(1-2)2)由于有些线路是同塔双回,用档端法观测导地线很困难,因此我们采用档外法。
新版弧垂观测方法-新版.pdf

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原则:1.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1.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 1.4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的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的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
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1、测量方法:(1)异长法――运行线路的弧垂测量常用此法。
见图1-4。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方法:自观测档的架空线悬挂点A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的交点与导线两悬挂点的垂直距离,得AA0=a和BB0=b。
然后由公式a b f得观测档弧垂f。
2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的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
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的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按仪器设置的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和档侧角度法。
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
见图1-5图1-5 档端角度法222014b =arctan(tan )b (2)014h fa a ltg hlf a h fa a ltg高差时:或按下式计算:高差时:式中a -仪器中心至点A 的垂直距离;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的档距中点弧垂,m ;-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的垂直角,即观测角;l -为被测档档距,m ;h -两杆塔的高差,m 。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
如图1-6。
图1-6 档外角度法211211014014h f al tga ll tg hh fal tga ll tg高差时:高差时:式中l 1-仪器距一侧杆塔的水平距离,m 。
其余符号同前。
③档内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导线或地线的正下方。
如图1-7。
图1-7 档内角度法111101--4h=01--4hf a l tga l l tghfal tga l l tg高差时:高差时:注:档内、档外测量法用于观测档无法架设经续仪或档端观测值b 太小的情况下。
档外角度法弧垂测量

ƒ=(1/4)(√a +√b )2
=(1/4)[√L1(tgθ 3+tgθ 1)+√(L1+L)tgθ 1]2 (5--9)
式中和图中的符号:
ƒ--架空线的弧垂,单位为米;
a--为a1值与a3值之和,单位为米; L--观测档档距,单位为米;
L1-为仪器支点到A杆的距离,单位为米;
a1-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在A杆上交 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档外法观测弧垂第三步是按异常法公式计算导线的弧 垂值。
f 1 ( a b)2 4
1[ 4
L1(tg3 tg1)
(L1 L)(tg2 tg1)]
式中和图中的符号: ƒ--架空线的弧垂,单位为米; a—等于a3-a1的值,单位为米; a1-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在A杆上交 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a3-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悬挂点(导线线夹)的垂直距 离,单位为米; L1-为仪器支点到A杆的距离,单位为米; L--观测档档距,单位为米;
7.1 用仪器测量交叉跨越的技术要求 用经纬仪测量的一般要求如下: ① 观测站要选在跨越交叉角最大角的二等分线上; ② 测量导线对地面垂直距离时,测站应设在线路的 垂直方向上; ③ 为避免竖直角过大,观测站距跨越点的距离,约 为导线对地距离的2-3倍,且要因地制宜,一般应选在较 高处,这样准确性较高; ④ 测量跨越各种送配电线路和弱电线时,应测量被 跨越线的最高层线和跨越线路的最下层导线; ⑤ 测量铁路、公路时,应测量深度轨顶和路面的最
a3-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悬挂点(导线线夹)的垂直距 离,单位为米;
θ 1-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单位为度; θ 3-仪器观测水平线与A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角, 单位为度;
弧垂观测方法

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原则:1.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1.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1.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1.4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的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的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
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1、测量方法:(1)异长法――运行线路的弧垂测量常用此法。
见图1-4。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方法:自观测档的架空线悬挂点A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的交点与导线两悬挂点的垂直距离,得AA0=a和BB0=b。
然后由公式=得观测档弧垂f。
a b f2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的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
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的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按仪器设置的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和档侧角度法。
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
见图1-5图1-5 档端角度法()()222014b=arctan(tan )b (2)014h f a a ltg hlf a h f a a ltg θθαθ≠=+-±-=-==+-高差时:或按下式计算:高差时:式中 a -仪器中心至点A 的垂直距离; 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的档距中点弧垂,m ; θ-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的垂直角,即观测角; l -为被测档档距,m ; h -两杆塔的高差,m 。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
如图1-6。
图1-6 档外角度法()()()()211211014014h f a l tg a l l tg hh f a l tg a l l tg θθθθ≠=-+-+±==-+-+高差时:高差时:式中 l 1-仪器距一侧杆塔的水平距离,m 。
弧垂观测

第五章:弧垂观测及调整第一节:观测弧垂的方法一、平行四边形法适用条件:h<20%L(f≤h a-2,f≤h b-2)式中:——观测档导线悬挂点间的高差,m;——观测档档距的中点弧垂,m;——测站端导线悬挂点至基础面的距离,m;——视点端导线悬挂点至基础面的距离,m。
等长法观测弧垂的布置图如图所示:在观测档相邻杆塔上,由架空线悬挂点A、B处各向下量距离f 绑扎弧垂板。
然后,在测站端的弧垂板处直接用目视观测。
在量取f 时,可根据紧线当天的气温预估一个气温值,以此气温条件选择f。
如果气温变化时,应重新绑扎弧垂板。
观测时,使两弧垂板上平面的连线与架空线最低点相切。
此时导线弧垂值即为设计要求数值。
1、观测档内不联耐张串的弧垂计算①、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10%L时f=(L÷L db)2×f db= f0②、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10%L时f=(L÷L db)2×f db÷cosφ= fφ2、观测档内一侧联耐张串的弧垂计算①、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10%L时f= f0×(1+λ2×(g0-g1)÷L2÷g1)2②、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10%L时f= fφ×(1+λ2×cos2φ×(g0-g1)÷L2÷g1)23、观测档内两侧联耐张串的弧垂计算①、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10%L时f= f0×(1+4×λ2×(g0-g1)÷L2÷g1)②、观测档架空线悬挂点高差h≥10%L时f= fφ×(1+4×λ2×cos2φ×(g0-g1)÷L2÷g1)4、气温变化时的弧垂调整在导地线弧垂测量过程中,若气温变化导致架空线温度发生变化,此时应调整观测的弧垂值。
导线弧垂--模板K值计算学习PPT32页

▪
பைடு நூலகம்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2
导线弧垂--模板K值计算学习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弧垂测量

、架空线路弧垂的测量架空线路的各种限距及导线弧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但在运行过程中,所要求的限距可能受到破坏,其原因有下列几点:(1)在线路下面或其附近新建或改建的建筑物,如道路、电信线路或低压线路等。
(2)由于修理工作移动了杆塔或改变了杆塔的尺寸,以及改变了绝缘子串的长度。
(3)杆塔歪斜,导线松了而未调整或导线经过长时运行而拉长了。
(4)由于相邻两挡内荷重不均匀,导线在悬垂线夹内滑动。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在运行中必须经常观察各种限距的情况,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巡视线路时,以“眼力”来检查所有限距,同时应注意可能使限距发生变更的原因,如果怀疑某些限距不合乎规定时,必须进行测量。
对于耐张、转角、换位等杆塔过引线方面的导线限距,一般均在停电的线路上直接登杆测量;对于导线弧垂,导线跨越和导线交叉地方与各种建筑物之间的限距,一般均不停电,而在距高压线路的危险距离以外,采用经纬仪来测量。
(一)弧垂的判断及测量判断弧垂是否合乎要求,首先应记录测量时的温度和弧垂,求出该耐张段间的规律挡距。
当不考虑架空线路挂点高差影响时,计算为:(4—3)式中l1~ln——耐张段间的各个挡距,m。
每个耐张段的值,已载于线路的设计中。
当所测量的耐张段中,无一挡距等于时,在任意挡距z中,导线的弧垂应为:(4~4)式中f——所求挡距l中导线的弧垂;f0——相当于挡距时的弧垂(可从设计给出的弧垂安装曲线表中查出)。
例如:某一线路耐张段,此区段分为:173、180m和230m三个挡距,其规律挡距=200m。
因为三相挡距无一与相等,所以任意挡距间的弧垂应按式(4—4)进行换算。
设观测挡的挡距为180m,测量时的温度为200C,根据安装表查出=200m时的f0=4.05m,由式(4—4)可得挡距l=180m时的弧垂为:f=(180/200)f0=0.81 f0 =0.81*4.05=3.28m如实际测得的弧垂小于上列数值,则导线的张力过紧,应适当将导线放松;如大于上列数值,则导线过松,应将导线收紧;如实测的弧垂与安装表求之弧垂相差在±5%以内,则不必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原则:
1.1 紧线段在 5 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2 紧线段在6~12 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 1.3 紧线段在12 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 1.4 弛度观测档的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的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的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
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
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
1、测量方法:
(1)异长法――运行线路的弧垂测量常用此法。
见图1-4 。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
方法:
自观测档的架空线悬挂点 A 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的交
点与导线两悬挂点的垂直距离,得AA 0=a 和BB0=b。
然后由公式
a b 2 f 得观测档弧垂f。
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的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
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的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
按仪器设置的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和档侧角度法。
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
见图1-5
图1-5 档端角度法
高差时:
h0
2
1
f a a lt
g h
4
或按下式计算:
b
=arctan(tan)
l
2
b(2f a)
高差时:
h0
2
1
f a a ltg
4
式中a-仪器中心至点A的垂直距离;
f-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的档距中点弧垂,m;
-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的垂直角,即观测角;
l-为被测档档距,m;
h-两杆塔的高差,m。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
如图1-6。
图1-6 档外角度法
高差时:
h0
2
1
f a l t
g a l l tg h
11
4
高差h时:
2
1
f a l t
g a l l tg
11
4
式中l1-仪器距一侧杆塔的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同前。
③档内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导线或地线的正下方。
如图1-7。
图1-7 档内角度法
高差时:
h0
1
f a l t
g a-l-l tg h
11
4
高差h=0时:
1
f a l t
g a-l-l tg
11
4
注:档内、档外测量法用于观测档无法架设经续仪或档端观测值b太小的情况下。
(3)平视法――用水平仪测或经纬仪测。
原理:导线最低点的切线呈水平状态。
用水平仪可找到导线的最低点,进而可由公式算出此时的最大弧垂。
当只测时
Na
1 h
f N N N h
a a a
2 2
当只测Nb时:
1 h
f N N N h
b b b
2 2
P174
等长法观测弛度。
等长法是最常用的观测弛度方法,在条件许可时,
应优先选用等长法。
在观测档相邻两杆塔上,由架空线悬挂点A、B 处各向下量距离 f 绑扎弛度板,然后在观测端的弛度板处用弛度观工
程望远镜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