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抚顺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统计局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就斐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大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673.5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369.4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60.5:33.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0490元.增长14.4%o二、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产品喜获大丰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6.5%。
其中农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5.1%;林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0.3%;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5.6%;渔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6亿元。
增长44.2%。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67.2万吨,比上年增加14.9万吨,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蔬菜产量43.1万吨,增长16.2%;食用菌达到8.4万吨,增长5.9倍;水果10.8万吨,增长52.3%;水产品产量1.7万吨,增长5.4%。
全年猪出栏71.4万头,牛出栏13.3万头,分别增长5.8%、5.6%;羊出栏32.6万只,下降O.4%。
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增长12.2%。
蛋10.9万吨,增长12.9%。
奶5.9万吨,增长57.7%。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万亩,义务植树680万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以下。
三、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12.2亿元,增长41.1%。
实现增加值587亿元,增长15.1%。
其中:中央及省属工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下降20%;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398.9亿元,增长45.2%。
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名(附港澳台地区)

83、芜湖市 1658.24亿元 增长16.0%(安徽2)
84、廊坊市 1612.00亿元 增长11.5% (河北6)
85、许昌市 1588.67亿元 增长14.7%(河南4)
78、漳州市 1768.20亿元 增长14.7%(福建4)
79、衡阳市 1746.44亿元 增长14.2%(湖南4)
80、湛江市 1708.22亿元 增长13.0%(广东9)
81、乌鲁木齐 1700.00亿元 增长17.1% (新疆1)
11、青岛市 6615.60亿元 增长11.7% (山东1)
12、佛山市 6580.28亿元 增长12.0% (广东3)
13、武汉市 6536.81亿元 增长12.0% (湖北1)
14、大连市 6150.10亿元 增长14.0% (辽宁1)
21、烟台市 4906.80亿元 增长12.5% (山东2)
22、东莞市 4735.39亿元 增长11.1% (广东4)
23、济南市 4406.30亿元 增长10.5% (山东3)
24、泉州市 4270.89亿元 增长13.5% (福建1)
74、江门市 1830.64亿元 增长13.0% (广东7)
75、滨州市 1817.58亿元 增长12.0%(山东13)
76、常德市 1811.20亿元 增长14.1% (湖南3)
77、茂名市 1780.31亿元 增长10.8% (广东8)
67、襄阳市 2132.20亿元 增长16.0%(湖北3)
68、威海市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95亿元 增长10.7%(山东10)
69、惠州市 2097.30亿元 增长14.6% (广东6)
2011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省统计局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着力推进促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20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5.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7959.6亿元,增长10.5%。
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8.7∶55.2∶36.1。
人均生产总值5029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789.7亿元,增长10.5%;林业增加值62.7亿元,增长9%;牧业增加值614.6亿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365.3亿元,增长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7%。
全年粮食总产量2035.5万吨,比上年增加270.1万吨,增长15.3%,创历史最高纪录。
蔬菜产量2832.5万吨,增长6.2%。
水果产量811.2万吨,增长10.7%。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90.4万亩,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6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及低效低产林改造面积150.1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
义务植树1.2亿株。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0.3%。
禽蛋产量277.4万吨,增长0.6%。
牛奶产量124.5万吨,增长2.7%。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435.4万吨,比上年增长5.5%。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5.7万吨,增长6.3%;海洋捕捞106.2万吨,增长5.4%;海水养殖243.5万吨,增长5.2%。
二○一一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一一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省统计局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着力推进促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20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5.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7959.6亿元,增长10.5%。
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8.7∶55.2∶36.1。
人均生产总值5029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789.7亿元,增长10.5%;林业增加值62.7亿元,增长9%;牧业增加值614.6亿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365.3亿元,增长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7%。
全年粮食总产量2035.5万吨,比上年增加270.1万吨,增长15.3%,创历史最高纪录。
蔬菜产量2832.5万吨,增长6.2%。
水果产量811.2万吨,增长10.7%。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90.4万亩,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6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及低效低产林改造面积150.1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
义务植树1.2亿株。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0.3%。
禽蛋产量277.4万吨,增长0.6%。
牛奶产量124.5万吨,增长2.7%。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435.4万吨,比上年增长5.5%。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5.7万吨,增长6.3%;海洋捕捞106.2万吨,增长5.4%;海水养殖243.5万吨,增长5.2%。
辽宁省内各城市的GOP

2011年辽宁各市经济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地区2010年GDP 2011年GDP 毛增长率大连市:5158.16亿6000.00亿16.32% 沈阳市:5017.54亿5950.00亿18.58% 鞍山市:2125.01亿2444.00亿15.01% 营口市:1002.45亿1200.00亿19.71% 盘锦市:926.32亿1140.00亿23.07% 抚顺市:895.16亿1110.00亿24.00% 锦州市:912.63亿1100.00亿20.53% 本溪市:860.37亿1050.00亿22.04% 丹东市:728.89亿905.00亿24.16%铁岭市:722.13亿860.00亿19.09%辽阳市:735.43亿860.00亿16.94%朝阳市:656.41亿葫芦岛:531.45亿阜新市:378.87亿一般预算收入地区2010年收入2011年收入毛增长率大连市:500.8322亿650.00亿29.78%沈阳市:465.3540亿620.00亿33.23%鞍山市:180.0334亿208.00亿15.53%营口市:100.1063亿140.00亿39.85%盘锦市:80.5869亿111.50亿38.36%锦州市:81.0703亿105.40亿30.01%铁岭市:80.0829亿105.00亿31.11%抚顺市:81.2507亿104.00亿28.00%本溪市:74.5960亿102.40亿37.27%辽阳市:76.4808亿100.00亿30.75%丹东市:80.2359亿100.00亿24.63%朝阳市:66.2504亿86.30亿30.26%葫芦岛:55.9423亿阜新市:30.0700亿53.00亿76.26%固定资产投资地区2010年投资2011年投资毛增长率沈阳市:4139.1498亿4380.00亿5.82%大连市:4047.8904亿3950.00亿-2.42%鞍山市:1190.7648亿1400.00亿17.57%盘锦市:692.4951亿1050.00亿51.63%营口市:982.8626亿905.00亿-7.92%抚顺市:681.5257亿770.00亿12.98%铁岭市:912.6199亿750.00亿-17.82%丹东市:673.8771亿700.00亿 3.88%锦州市:551.1643亿660.00亿19.75%本溪市:450.0335亿625.00亿38.88%辽阳市:422.8195亿500.00亿18.25%朝阳市:546.1954亿葫芦岛:400.9332亿阜新市:350.6942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2010年零售额2011年零售额毛增长率沈阳市:2065.8671亿2350.00亿13.75%大连市:1639.7554亿1885.00亿14.96%鞍山市:514.1982亿604.00亿17.46%抚顺市:333.9047亿386.00亿15.60%锦州市:318.2876亿374.00亿17.50%丹东市:275.8020亿320.00亿16.03%营口市:249.7516亿293.00亿17.32%葫芦岛:233.1624亿铁岭市:227.2605亿268.00亿17.93%朝阳市:216.5580亿辽阳市:208.6090亿238.00亿14.09%本溪市:192.3504亿226.00亿17.49%盘锦市:185.1055亿216.00亿16.69%阜新市:149.0310亿180.00亿20.7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2010年收入2011年收入毛增长率大连市:21292.56元24274.00亿14.00%盘锦市:21035.41元23875.00亿13.50%沈阳市:20541.23元23320.00元13.53%鞍山市:18423.08元21000.00亿13.99%营口市:18054.61元20850.00元15.48%锦州市:17375.10元20068.00元15.50% 葫芦岛:17371.22元本溪市:16774.92元19550.00元16.54% 辽阳市:16570.34元19000.00元14.66% 抚顺市:15302.92元18050.00元17.95% 丹东市:14535.99元铁岭市:13730.03元16100.00元17.26% 朝阳市:12960.55元阜新市:12710.83元。
宏观经济形势会议汇报材料.doc

宏观经济形势会议汇报材料一、抚顺市建筑业基本情况我市现有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186户,从业人员5.3万人,2011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6.2亿元,域外施工产值4.7亿元。
2011年预计完成建筑业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15%,建筑业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15%。
二、开展冬期施工情况2011年末,我们通过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分解目标,适时调度,开展了冬期施工,改变了以往建筑业"猫冬"的习惯,从2011年10月至2011年2月末,共有冬期施工项目378项,累计完成施工产值26.5亿元。
预计2011年3月末累计冬期施工项目431项,预计完成施工产值30亿元。
自我市开展冬期施工以来,仅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末4个月的时间,就扩大税源近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97万个,劳务费支出近3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2011年城建投资计划根据抚顺市目前的资金状况,我们在保证省、市重点项目的基础上,侧重于解决基础设施欠账、亟待改造的城市"三供"老旧管网和破损严重的道路,并为开发项目提供基础设施配套。
2011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4亿元,2011年城建计划中已确定资金来源的项目总投资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9%;未确定资金来源,拟争取实施的项目4.6亿元,总计2011年城建投资计划为20.5亿元。
已确定资金来源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5.9万元,其中开行贷款8亿元,世行贷款1.8亿元,财力资金0.7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56亿元(已争取到位国债资金900万元),企业自筹等0.4亿元,地方银行贷款3.7亿元。
资金分配为:轨道交通建设6.2亿元;道路桥梁4.1亿元;望花、刘山、古城子地区排水管网改造项目0.71亿元;城市"三供"管网改造2.2亿元(供水0.83亿元,供热1.27亿元,城市燃气0.1亿元);垃圾处理厂等景观环境项目2.68亿元。
2011年辽宁省统计公报

辽宁省统计局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着力推进促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20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5.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7959.6亿元,增长10.5%。
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8.7∶55.2∶36.1。
人均生产总值5029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789.7亿元,增长10.5%;林业增加值62.7亿元,增长9%;牧业增加值614.6亿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365.3亿元,增长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7%。
全年粮食总产量2035.5万吨,比上年增加270.1万吨,增长15.3%,创历史最高纪录。
蔬菜产量2832.5万吨,增长6.2%。
水果产量811.2万吨,增长10.7%。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90.4万亩,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6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及低效低产林改造面积150.1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
义务植树1.2亿株。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0.3%。
禽蛋产量277.4万吨,增长0.6%。
牛奶产量124.5万吨,增长2.7%。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435.4万吨,比上年增长5.5%。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5.7万吨,增长6.3%;海洋捕捞106.2万吨,增长5.4%;海水养殖243.5万吨,增长5.2%。
2006年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6年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抚顺市统计局)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开放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务实苦干,奋力拼搏,努力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的高起点开局。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71.3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55.6∶37.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不高,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社会保障压力依然较大。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
其中农业产值23.6亿元,增长8.5%;林业产值6.3亿元,增长8%;牧业产值24.8亿元,增长4.6%;渔业产值7.7亿元,增长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10%。
粮食生产取得好收成。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58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特色农业取得新进展。
依托东部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清原马鹿、肉牛、绒山羊、中药材、山野菜等有山区特色的主导产业,新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2个,面积达到5万亩;重点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16户,为带动农民致富、吸纳农村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顺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统计局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成就斐然、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大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673.5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369.4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60.5:33.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0490元.增长14.4%o二、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产品喜获大丰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5亿元,增长6.5%。
其中农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5.1%;林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0.3%;牧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5.6%;渔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1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6亿元。
增长44.2%。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67.2万吨,比上年增加14.9万吨,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蔬菜产量43.1万吨,增长16.2%;食用菌达到8.4万吨,增长5.9倍;水果10.8万吨,增长52.3%;水产品产量1.7万吨,增长5.4%。
全年猪出栏71.4万头,牛出栏13.3万头,分别增长5.8%、5.6%;羊出栏32.6万只,下降O.4%。
肉类总产量16.7万吨,增长12.2%。
蛋10.9万吨,增长12.9%。
奶5.9万吨,增长57.7%。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0万亩,义务植树680万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以下。
三、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有所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12.2亿元,增长41.1%。
实现增加值587亿元,增长15.1%。
其中:中央及省属工业实现增加值188亿元,下降20%;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398.9亿元,增长45.2%。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177.6亿元,下降5.1%;非公有制工业290.4亿元,增长3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8.9亿元,增长20%。
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9.1亿元,增长27.2%;重工业537.9亿元,增长14.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1亿元,同比减少29.2亿元;利税总额124.2亿元。
减少47.8亿元。
全市原煤产量545.2万吨,增长12.9%,原油加工量665.1万吨,下降26%;水泥255.7万吨,增长14.7%;钢材387.2万吨,增长8.6%;实木木地板402.3万平方米,下降9.9%。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城市建设日新月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4.6亿元,增长34.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41.7亿元,增长31.9%。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增长1.2%。
全年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215个,当年完成投资434.8亿元,增长24.1%。
其中,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工程、抚矿百万吨造纸第一条生产线、抚顺铝业30万吨电解铝改造竣工投产。
抚挖重工“千吨级超大型履带起重机”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全市拆迁旧城区95.7万平方米,增长2.5倍。
城区绿化覆盖率40.8%,提高1.3个百分点,新增绿地面积197公顷。
植树321万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平方米。
建设完成月牙岛生态公园一期、沈抚新城金风湾等十大公园。
全面改造市区现有192条“摸黑路”,美化装饰7座桥梁,启运大道、东环大道竣工通车。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 1天。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8万吨,比上年减排2.31%;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15万吨,减排1.34%。
浑问干流(城市段)平均水质达到三类水体标准,新建改造4座污水处理厂,对城区的50台小锅炉全部进行了拆除和改造,关停45家重污染企业。
五、建筑业高速增长。
房地产开发持续上升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334.5亿元,增长46.6%,实现增加值98亿元,增长34.2%。
全市施工房屋面积2447.1万平方米,增长89.8%;竣工房屋面积597.4万平方米,增长77.7%。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2.7亿元,增长32.9%。
商品房施工面积l150.2万平方米,增长68.5%;商品房竣工面积285.1万平方米,增长69.6%;商品房销售面积307.8万平方米,增长45%;商品房销售额126.1亿元,增长62.7%,其中住宅114.2亿元,增长65.4%。
六、交通运输蓬勃发展。
邮政通信实现新的跨越全市公路总里程59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2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量8410万吨,比上年增长31.7%;货物周转量1119085万吨公里,增长30.5%。
公路客运量3233万人。
增长1.5%;旅客周转量147500万人公里,增长2%。
共有公共汽车线路75条,长途客运线路407条。
全市拥有公共汽车1237辆,出租车4973辆,长途载客汽车1060辆,载货汽车28306辆。
沈抚通信一体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全市城乡与沈阳共享024电话号段。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8.8亿元,增长13.8%;邮政业务总量1.3亿元。
全年完成汇票38.4万笔,邮政速递物流量56万件。
城乡同定电话用户75.9万户,移动电话181.7万户。
国际互联网用户为39.8万户。
七、消费品市场活跃,物价水平有所上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2.7亿元。
增长17.6%。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1.7亿元,增长1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亿元,增长17.9%。
批发业实现销售额363.5亿元,增长28.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40.3亿元,增长26.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5.5亿元,增长22.5%;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9.4亿元,增长2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 4.9%,其中:食品上涨10.4%,居住上涨5.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5%,烟酒及用品上涨3.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7%,衣着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4%,交通和通信下降0.6%。
八、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平稳,旅游业成绩显著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完成2.2亿美元,下降50.9%。
域外引资到位额完成480亿元,增长40%,其中省外项目到位额246.6亿元,增长49.4%。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下降2.6%,其中出口完成6.4亿美元,增长17.4%。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7.7亿元,增长20%。
接待国内旅游者2217.8万人次,增长12%;接待入境旅游者13.22万人次,增长18%。
全市拥有星级宾馆20家,旅行社57家,A级景区12家,国家级森林公园5家。
九、财政收支同步增长,金融保险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5亿元,增长31.1%。
其中税收收入实现81.2亿元,增长29.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5.2亿元,增长9.9%。
其中教育支出14.5亿元.增长8.8%;医疗卫生支出7亿元,增长6.5%;科技支出1.5亿元,增长32.8%。
201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27.9亿元,比年初增加96.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8.5亿元,增加67.9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54.5亿元,增加84亿元。
全市拥有保险机构28家,其中寿险16家、财险12家,其实现保费收入21.2亿元.下降10.3%。
全年保险赔付6.1亿元.增长1.1%。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协调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完成182.5亿元,增长30.5%。
全年共完成科技成果128项,其中: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项,国内领先水平的30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4项。
评选市科技进步奖50项。
当年申请专利550项,其中发明181项。
当年授权327项。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33所,在校学生26.3万人,专任教师2万人。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6所,在校学生4.4万人;普通中学121所,在校学生8.3万人;技工学校8所,存校学生5858人;小学176所,在校学生8.4万人。
全市高考录取率达91.3%。
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25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8l万册。
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8.7%,电视人口盖率98.6%。
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展开,广场文化活动2300余场次。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85个,其中医院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9个,卫生院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专科疫病防治院(所、站)6个,疾病疫情控制中心(防疫站)9个。
卫生医疗床位1.1万张.其中医院0.8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l.2万人。
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在辽宁省少年体育比赛,我市共获得奖牌138枚,其中金牌36枚,银牌50枚,铜牌52枚。
全市健身场所2237处,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赛事500余项次。
十一、人口自然增长下降,就业人员平稳增长201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20.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4.8万人。
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4.5万人,农业人口75.6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3万人,出生率6‰。
,死亡人口1.7万人,死亡率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7‰。
全社会从业人员11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万人。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7.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6.4万人。
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2.5万人,增加5.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50.8万人,增加0.3万人。
城镇实名制就业1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十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01.6亿元,增长10.4%。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9元,增长18.1%。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2440元。
增长24.3%。
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4.6%,衣着支出增长43.3%,居住支出增长38.9%,交通、通讯支出增长21.4%。
农民人均纯收入8780元,增长21.9%。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19元,增长53.7%,其中食品支出消费增长29.8%,衣着支出增长27.1%,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87%。
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7.8%。
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2.43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6.8平方米。
每百户城市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0台、冰箱86台、洗衣机83台、电脑56台、空调12台、家用汽车3台;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5台、冼衣机74台、电冰箱70台、摩托车55辆、电脑19台、生活用汽车4台。
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8.9万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21.85亿元,增长30%;医疗保险参保103.6万人,三级以上医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人均定额结算标准平均提高1000元;失业保险参保51.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2.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