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食品安全法与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威胁。

为了维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对违法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例,来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责任及相应处罚。

一、案例一:以次充好的食品某食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期食材,并在标签上虚构了生产日期,以次充好,误导消费者。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41条的规定,即“生产者不得对食品进行标注、标牌等不真实、虚假的宣传,或者不按照标注宣传的进行生产。

”根据该法规,该食品公司将会面临罚款和行政处罚的处罚措施。

二、案例二:添加违禁添加剂的食品某餐饮店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将违禁添加剂掺入食品中,这种行为致使多名食客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1 条的规定,制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刑法的相关罪名。

该餐饮店的行为被认定为刑法中的“制造有毒、有害食品罪”,将面临牢狱之灾并处罚款。

三、案例三:销售过期食品某超市在陈列货架上明知摆放了过期的食品,却仍继续销售给消费者,导致部分消费者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

该超市的行为也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55条的规定,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面临督促改正、罚款等处罚措施。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规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销售的,可以处以罚款等处罚。

因此,该超市将被处以罚款,并要求整改。

四、案例四:擅自添加药物的食品某食品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擅自添加了处方药物,以提高食品的美味度。

这种行为既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8条的规定,即“生产者不得以技术要求等为由,非法添加药物、农药、添加剂等添加物品。

”也违反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借鉴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借鉴

食品安全监管案例的分析与借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成效,本文将对某几个食品安全监管案例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借鉴出可行的措施。

(案例一)有害添加物超标案例:某某食品公司涉嫌使用了超标的有害添加物制作食品。

经过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调查,确认该公司违规操作,将有害添加物添加到食品中。

作为针对该案的监管措施,食品安全部门及时对生产企业进行查封,责令其落实整改,并对公司负责人进行法律追责。

此外,媒体对该案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从此案可以得出以下借鉴经验:首先,早期发现和及时严厉处罚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

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和抽检工作,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其次,加强媒体监督和公众参与。

媒体的曝光可以有效地加大舆论压力,引起公众的重视。

监管部门还应当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增强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对于违规企业,除了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员外,还要加大整改力度,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案例二)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案例:某某超市在食品流通环节操作不当,出售了过期食品,导致多名消费者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相关部门对超市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存在管理不规范、查验不严密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食品安全部门要求超市立即进行整改,并对超市进行停业整顿。

针对这一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是必要且关键的。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对流通环节也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安全。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超市及其他食品销售企业要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法规,严格遵守规定。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超市等流通环节企业的培训力度,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再次,建立健全食品监管信息平台。

食品安全法规解读及案例题选粹

食品安全法规解读及案例题选粹

食品安全法规解读及案例题选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规。

本文旨在对食品安全法规进行解读,并选取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法规解读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最重要的食品安全法规。

该法规于2009年实施,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营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该法规明确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的责任和义务。

其中包括了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标签等要求,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等内容。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标准之一。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包括了食品的添加剂使用、农残限量、微生物污染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可以有效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法》《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法》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重要法规之一。

该法规明确了国家、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该法规对食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环节进行了规定,强调了监督机构的责任和权力,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打击和惩罚。

二、案例题选粹1. 案例一:山寨食品事件某公司生产的面粉被发现掺杂有非食用物质,引发了一起山寨食品事件。

该公司被曝光后,受到了广泛的谴责和社会舆论的质疑。

监管部门立即采取了强制停产、封存产品等措施,并对该公司进行了严肃的处罚。

这起案例反映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处罚力度,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

2. 案例二: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某地区草莓种植户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超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

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启示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还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总结出一些启示,以期为提升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广泛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牵涉到许多婴儿奶粉品牌。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还对奶粉行业产生了重创。

通过这起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 加强监管:食品安全事故的背后往往有监管不力的问题。

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企业遵守相关规定。

2. 强化责任意识:企业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加强自身内部品质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3. 加强产品检测: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食品检测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检测技术和水平。

二、有毒有害食用油事件有毒有害食用油的问题长期存在于食品行业中,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以下是几点启示:1. 加大力度打击食用油走私:政府应加大打击食用油走私的力度,加强对食用油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制售有毒有害食用油的行为。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明确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对违规者进行惩罚和处罚,确保食品安全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

三、果蔬农药残留问题果蔬农药残留问题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难题,消费者对果蔬农药残留的担忧日益加剧。

以下是一些启示:1. 树立绿色农业理念:推广有机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果蔬的质量和安全性。

2. 规范农药使用:加强农药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法律案例分析食品安全(3篇)

法律案例分析食品安全(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进行分析。

二、案情简介2019年10月,消费者王女士在某大型超市购买了某品牌鸡蛋,回家后发现鸡蛋表面有大量黑斑。

王女士认为该鸡蛋存在质量问题,可能是由于鸡病导致的,于是向超市进行了退货并要求赔偿。

超市在接到王女士的投诉后,进行了调查,认为鸡蛋表面黑斑属于正常现象,拒绝退货和赔偿。

王女士遂将超市诉至法院,要求超市退还货款并赔偿其损失。

三、争议焦点1. 鸡蛋表面黑斑是否属于产品质量问题?2. 超市是否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鸡蛋表面黑斑可能是由鸡病引起的,这表明鸡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因此,超市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

五、案例分析(一)鸡蛋表面黑斑是否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在本案中,鸡蛋表面黑斑可能是由于鸡病引起的,这表明鸡蛋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鸡蛋表面黑斑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鸡蛋表面黑斑属于产品质量问题。

(二)超市是否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在本案中,超市销售存在质量问题的鸡蛋,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质量负责。

因此,超市作为食品经营者,应当承担退货和赔偿责任。

六、启示1. 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购买商品时注意查看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维权。

食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食品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食品法律法规。

本文以某地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分析食品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不足,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借鉴。

二、案例介绍某地一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长期使用不合格的原料生产食品,并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大量违禁添加剂。

这些食品流入市场后,被消费者购买食用,导致多人出现食物中毒现象。

经调查,该企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不得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

”该企业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食品,并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违禁添加剂,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该企业生产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

2. 法律责任分析(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该企业生产、销售伪劣食品,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涉嫌构成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并可以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食品的;……”该企业使用不合格原料生产食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和点评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和点评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和点评中国食品安全的案例1、“染色馒头”事件:某超市的售货员发现购物车里有两个馒头,外表颜色不一样。

她一时兴起,拿出红色的那个来吃了。

之后她身体上就开始出现不适症状。

原来是染色馒头,并且“染色馒头”是由面粉厂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增白剂造成的。

最后这家企业被罚了100万元。

广州,超市和街边小摊都销售过期变质肉类,其中包括问题奶粉事件等。

作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表示,所有产品均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但是也不排除存在细节上的疏忽。

2011年11月初,《关于对沃尔玛在中国涉嫌经营不合格产品立案调查的通知》从美国方面传来消息,在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指导下,沃尔玛中国上海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报告。

根据该报告,在中国市场上发现的沃尔玛产品的食品安全项目不合格。

召回的产品涉及很多种,包括婴儿奶粉、肉类、以及部分休闲食品,其中包括美国的奇趣饼干,百利包等。

随着调查进展的深入,将有更多食品遭到召回。

根据沃尔玛中国公司的要求,各门店已经开始停止这些问题产品的销售。

截至2012年7月24日,已经采取行动完成了610次召回。

中国食品安全的案例2、“瘦肉精”事件: 2011年4月9日,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养殖户从出售给当地一家企业的猪的饲料中检出“瘦肉精”。

随即,这一问题猪肉流入百姓餐桌。

据统计,涉及此次事件的人数约在50人左右,但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该养殖场每天能够出栏30头肉猪,其中多达16头猪死亡。

根据统计,截至到6月23日,已经有130多名患者得到医治,其中19名患者被治愈, 10名患者症状稳定。

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紧急通知之后,所有猪肉已经全部销毁。

专家介绍说,“瘦肉精”主要是由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组成,瘦肉精的作用就是促进猪生长,增重快,增加瘦肉率,而它本身又是一种毒药。

很多地区的养猪户使用瘦肉精,违法成本低,反而会大力推广。

但是,问题猪肉会在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尤其是对儿童健康影响最大。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典型案例剖析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典型案例剖析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典型案例剖析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关注领域,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一直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和努力的目标。

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典型案例的剖析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监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案例一某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加工了一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而这一批产品被包装成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和投诉。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和违规操作。

公司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人员未履行应尽的监管职责,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长期存在。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与总结。

首先,公司的管理漏洞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流程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测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其次,责任人员的监管不力也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人员,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承担起监管和检测的责任。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责任人员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责任人员的培训和准入条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十分重要。

最后,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在这个案例中,消费者之所以对产品产生怀疑和投诉,主要是因为公司缺乏及时的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

因此,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公开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能够有效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提高监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典型案例剖析能够为监管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教训。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该注重加强企业的管理和监管责任,强化人员培训和准入条件,同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信息公开。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 尊重生命
22
亮点8
--名人代言“问题食品”要负连带责任
23
法条链接 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 食品行业协会 社会团体 其他组织 个人
24
亮点9 --杜绝误导消费者,混淆食品与药品 案 例
16
亮点3 --不许“试错”,食品安全评价由“事后”提至“事 前”
案例:王老吉“添加门” 案。
法条链接 国务院行政部门通过食品安全 监测或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 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 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7
亮点4 --取消“免检”,食品质量不留监管空白
案例:三鹿奶粉案。 沃尔玛“绿色猪肉” 案。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2008年
2009年
11
三、食品安全法主要内容及亮点
(一)主要内容
12
(二)亮点及案例
亮点1
--厘清职责,打造“无缝衔接”监管体制
13
三个层次四个环节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
建 立 国 务 院 食 品 安全委员会。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负
总责。
实 行 分 段 监 管 体 制,监管部门各负
“分段监管为主”
“品种监管为 辅”
其责。
是 企 业 为 第 一 责 任人。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第一责任人
14


生产
质检局
运输
工商局
餐饮
卫生局
食用
消费者
15
亮点2
-- 避免“打架”,统一制定食品国标
案例:河南“馒头标 准”。
法条链接
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 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
21
亮点7 --以民为本,民事赔偿优先
法条链接 第九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 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三鹿奶粉案。
资产总额 净资产 总负债 借款 三鹿集团净资产 15.61亿元 -2.01亿元 17.62亿元 9.02亿元 -11.03亿元
食品安全法
主讲人:付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1
主要内容
一、立法背景
二、立法过程
三、主要内容及亮点
重点
2
引言
阜阳“毒奶 粉” 瘦肉精 三鹿奶粉
日本人一杯奶振兴了一个民族 外国小孩喝奶结实了 中国人一杯奶震撼了一个民族 中国小孩喝奶结石了
什么能吃? 吃什么好?
3
一、立法背景
“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龚学平
7
2.预警机制缺失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对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 把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
及时信息公开
最大程度地消除风险
8
3.处罚力度太轻 案 例
20元 香肠 恶心、呕吐、腹泻
维权成本过高
200-300元
化验费
9
违法成本过低
法条链接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
1.监管体制障碍 2.风险预警缺失 3.处罚力度太轻
4
1.监管体制障碍 饲 料 农业部 商务部 质 工 检 商
屠 宰 场 熟 商 食 场
农贸市场 餐 桌
农商工 卫生部
七八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十几个大盖帽管不好一桌饭。
5
立法、机构、执法的交叉重复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 案”
6
监管漏洞
原奶收购站
“三不管”
阎某在一家刚开张的超市买 了一盒价格270元的“利可 塔芝士”。该商品生产日期 2010年12月22日,保质期 至2011年1月25日。阎某购 买该商品后发现已超过保质 期,没有食用。7月11日, 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超市 退还购物款270元,赔偿十 倍货款2700元。超市以原 告是“职业的打假人”为由, 不同意“退一赔十”。

法条链接 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 功能,内容必须真实。
25
亮点10 --杜绝“掺杂”,强化食品添加剂管理 案例:皮革下脚料制作食 品用明胶案。
法条链接 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 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26
理念
体系
执行
思考题:
案例:2010年1月26日,
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 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 以下的罚款。
10
二、立法过程
10 12 10 月,首次审议《食品安全法 7 月,通过《食品安全法 月,组织起草《食品卫生 2 月,《食品安全法(草案)》进 8月,《食品安全法(草案)》 月,《食品安全法(草案)》 进入三次审议 (草案)》 (草案) 法》(修订草案)。 》。 入第四次审议并通过。 进入二次审议
含违禁西药成分。
专家点评:应该更加细
化该法律条文,更重要的 是警示和威慑。
29
上诉
终审:驳回上诉,维持 原判 。
终审观点: 刘某提交的销售小票和发票现实的购货时间和金额均相同, 鉴于该超市未能提供该发票项下具体食品名称,法院认定 刘某从该超市购买了涉案胶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 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 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判决结果:超市退还
原告货款270元,赔偿 2700元。 链接: 法律关于惩罚性赔偿的 规定,基本出发点在于 制约生产者、经营者侵 犯消费者身体健康和人 身安全的非法行为。
28
案例:
王某接拍减肥茶广告 未拿到保健品生产许可 头晕、四肢无力
焦点一: 无法获知产品是否合格。 焦点二: 应负多少比例的责任?
法条链接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 得实施免检。
18
亮点5
--坚决“喊停”,召回并记录通知
案例:麦当劳过期食品案。
法条链接 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生产, 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通知相关 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召回和 通知情况。
19
亮点6 --从“填平式”赔偿到“惩罚式”赔偿,加大惩罚力度
案例:消费者刘某在某超
市购买了11盒保健胶囊,在 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刘某 发现该胶囊批准文号是冒用 其他产品。故刘某起诉该超 市,要求返还货款,予以十 倍赔偿。
争议焦点
焦点1:刘某是否实际在 该超市购买涉案胶囊?
焦点2:刘某主张十倍赔 偿金是否有法律依据?
20
一审:超市向刘某支付 十倍赔偿金。对其关于 退货的主张不予支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