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

合集下载

SMA-8在新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SMA-8在新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SMA-8在新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当前SMA-8路面是国际与国内新出现的一种高等级路面,其具有较高的抗滑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将SMA-8应用在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可有效解决其存在的低温抗裂和高温抵抗车辙之间的矛盾,以此提升公路性能。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效果,本文将对SMA-8在新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SMA-8;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前言:随着国家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交通量快速增加,同时还出现了运输车辆的大型化、集装箱化、车辆超载等问题,从而对沥青路面造成的损害也更加突出,使得目前的高速公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人们对其路面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SMA-8为骨架紧实型结构,既避免了传统混合料的不足,又保持了其优点,并具有很高的抗车辙性、抗裂性、抗老化性、抗磨损性等,用于新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可提高工程质量。

1SMA-8的特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已被广泛认可,其具有良好的抗滑移性能和耐久性。

SMA-8通过对粗骨料的有效嵌入,使其具有极佳的耐高温车辙性能,并通过马蹄脂胶凝效应,使其在低温下的变形性和水稳性得到显著提高。

在提高沥青胶凝材料黏性的同时,加入一种稳定的纤维,可获得良好的摊铺性和压实性[1]。

不连续的分级结构使表层具有较大的空洞,并具有较强的抗滑性。

而且,由于拌合物之间的间隙非常少,所以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和耐用性,使其在道路使用中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2SMA-8在新建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要求SMA-8路面所使用的沥青,其粘性(密度)大于传统的 AC沥青路面。

首先,SMA-8作为一种新型的胶凝材料,与骨料间的胶凝性能要求很高,能保持一定的低温热性能。

对于承载着大量运输负荷的重要项目,如在夏天异常高温和冬天异常严寒的地方,应使用改性沥青。

其次,在采用改良型沥青时,所采用的基体沥青,应满足《重型车辆路面沥青技术规范》的规定。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在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在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大粒 径 透 水性 沥 青混 合料 L P S M- 0在 长 深线 青州至 3 临沭 ( 鲁苏界 ) 高速 公路 上 的应用
姜成祥 苗 永 强
( 东 东方路 桥 建 设 总公 司 ,山 东 临 沂 2 6 0 山 7 0 5)
摘要 : 文章从选材、设计、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六个方面,阐述 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考( SM一 斗 LP
而使材料 发生 的离析 。 ( 原材料级配稳定性的控制 二) 1 .原 材料 级 配 的 控 制 。对 单 粒级 的原 材料 的 重要筛 孔严加控制 ,原材料 重点控制 1 #原 材 料 1 . mm筛孔 的通过 率宜控 制在 5 %~7 %之 间 , 90 5 0
1 原材料 级配 的控制 是 影响路 面粗糙 均匀 的关 键 因 #
素 。2 #原 材 料 重 点控 制 9 5"m 筛 孔 的通 过 率 , .1 1 " 1
原 材料 在 出厂 时 是合 格 的 ,经 过 装 卸 、运 输 、堆 放 造 成 原材 料 离析 ,使 9 5 1 筛 孔 的通 过 率变 化 . m " 1 2 较 大 ,控 制 范 围在4 %~7 % ,如果 控制 不 严 ,2 0 O #料在 拌合 楼热料 仓 中发 生分流 ,生 产 中造 成 宜 出 现 供料不 平衡 的现 象 。4 #原材 料重 点控制 0 0 5 . 7 m
三 、 配 合 比 设 计
虽然 原材料 合格 , 但 是现场摊 铺 的是按配合 比 拌 和后 的半成 品 ,并且 拌合 生产配 比必 须在 一定 的
车之 前 ,在 抽检 级配 合格 以后 方可装 运 ,保证 原材
料 的出厂合 格 。对到 厂 原材料 进行严 格 复检 ,检测
合 格后方 可卸料 。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大 粒 径 透 水 性 沥 青 混 合 料 (
)*+, )在
高 速 公 路 施 工 中 的 应 用
张! 忠& , 赵汝安 " (&- 聊城市公路工程总公司第二工程处 ; "- 聊城市济聊高速公路管理处, 山东 聊城 "."### ) 摘要: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作为 柔性基层出 现在高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中, 是 一种新型路材 料结构。 它在级配设计、 质量控制 的诸多方面较 普通沥青砼都有较大的 区别。 在级配设计 、 施工 工艺、 质量控制和离析控制方面作了介绍。 关键词: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级配设计 ; 质量控制 /0&$- #0 中图分类号: 1 文献标识码: 分析, 测定各种材料的物理指标, 根据原材料试验 的集料密度参数采用 2345+ 56($ 法和粗集料骨 架嵌挤状态的贝雷法进行级配设 计, 根据设计结 果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 , 综合两种方法确定合理 级配。 &- &! 原材料 &- &- &! 沥青胶结料 采用粘度较高的 ,73 —%#8 改性沥青。技术 指标见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张忠 (&’%(—) , 男, 山东冠县人, 助理工程师。
— 0% —
( 4567) 张" 忠, 赵汝安: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表 !" 集料物性试验结果 种" " 类
集料比例 筛孔尺寸 4567—!$ 级配上限 级配下限 !. - ( ’$$ ’$$ ’$$ !’- ( /%- % /$ ’$$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LSPM)在高速公路大修中的应用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LSPM)在高速公路大修中的应用

1 1 3 细集料 .. 以人 工砂 或石 屑作 为细 集料 , 不准采 用 天然砂 , 技术 指标 见表 2 表 3 、 。
为 明显 和严重 。
有 较 高的承 载能力 和抗 变 形 能力 、 良好 的抗 冻 性及
经济实 用 的特点 , 国内得到 了广 泛应用 。但 是 , 在 半
刚性基 层 混 凝 土 路 面 也存 在 抗 变 形 能 力 不 足 的 问
题 。为此 , 人们在 分 析 国 内公 路 病 害成 因及 吸 收 国
1 1 原 材 料 .
大粒 径沥青 混合 料 作 为柔 性 基 层 ( S M) L P 。它 有 适 用 于下面层 和上 基层 的嵌 挤 骨 架 一 密实 型结 构 和 适
用 于基层 的嵌挤 骨架一 隙型结构 。大粒 径沥青混合 空 料基层作为一类 柔性结构层 , 具有 很强 的柔性 和变形
维普资讯
第2 期
张 永 胜 , : 粒 径 沥 青 混 合 料 柔 性 基 层 ( S N) 高 速 公 路 大 修 中 的应 用 等 大 LP 在
15 3
1 1 2 粗集 料 .. 采 用 轧 制 的坚 硬 岩石 且 无 塑性 , 术 指 标 见表 技 2 表 3 、 。
1 1 1 沥青 胶结 料 ..
采 用粘 度较 高 的 A级 7 0号 MA C改 性 沥青 , 技
术指标 见表 1 。
表 1 MAC一 0 改性 沥青 试 验 结 果 7#
介绍 大粒 径沥青 混合 料柔性 基层 技术 在高 等级 公路 大 修 中的应用 , 以期 总 结 出 一套 较 为 合 理 的施 工 方 案, 为大粒 径沥 青混 合 料 柔性 基 层 在 高 等级 公 路 中 的发展应用 作 出探索 。

高速公路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基层施工技术

高速公路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基层施工技术

表1M C 7# A 一o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 目 针人度2 ℃,10 ,5 01 m)最小 5 0g s( . m
软 化 点T R&B ( C) 小 o 最
技术要求 3— 5 铂
7 ℃ 0
动力粘度6 ℃, ( & )最小 0 Ps 闪点 ( ) ℃ 最小
溶解度 ( ) 小 % 最 旋 转 薄膜 烘 箱试 验 ( T O R F T)后 残 留 物
30 0 20 3 ℃
9 % 9
质量损失 ( %)最大
针人 度  ̄2 ' ( )最 小 L5E %
1% . O
7% 0
2 施工 所用材 料
填料 :采用生石灰粉 ,产地淄博 ; 碎石 :青州产石灰岩 ; 沥 青 :采 用 M 一 改性 沥 青 。 AC 7
3 施 工方 案及 施工工 艺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 ( ag tn oosap a s Lres0eP ru shlM ,以下简 t 称L P S M)是指 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大于2 .m 65 m,具有一定空隙率能够 将水分 自由排 出路面结构的沥青混合料,L P S M通常用作路面结构 中的基 层。 由于L P S M有着 良好 的排水 效果 ,通 常为 半开 级 配 ( 隙率 为 空 1—8 3 1%)。L P 级 配经过严格设计 ,其形成 了单一粒骨架嵌挤 ,并且 SM 采用少量细集料进行填充 ,提高混合料模量 与耐久性 , 在满足排水要求 的前提下降低混合料 的空隙率 , 其空隙率一般为1— 8 31 %,因此其既具有 良好 的排水性能又具较高模量与耐久性 。 1 工 程实例 津汕高速公路山东段第一合 同段 , 止里程为K + 0 一 9 90 起 0 0 0 K + 2  ̄长 9k . m,为双幅4 2 车道高速公路 ,本项 目 路面结构形式 为:2c U灰稳定 0m _ 土底基层+ 6 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5mMAC 3c 1c 改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 ( S M)+ c 0 LP 8m7  ̄重交机质沥青 下面层 ( C 2 + c S S A 一 5) 6 m B 改性沥青混 凝土中面层 ( 一 0) 4m沥青马蹄脂上面层 ( MA 1 AC 2 + c S - 3)。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点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点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要点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LSPM)作为柔性基层在高速公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起到排除层间水、吸收应力及减少反射裂缝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施工准备、测量挂线、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LSPM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点,以便于保证其施工质量。

标签:LSPM;技术;拌和;摊铺;压实随着高速公路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混合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LSPM混合料已被大家所熟知和认可。

目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已比较成熟,为保证LSPM混合料施工质量,应做好各环节的技术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挂线、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方面。

1、施工准备1.1人员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足够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提前做好交底工作,做到人员分工明确,满足施工要求。

1.2机械、设备配足工程需要的摊铺机、压路机、洒布车、运输车等机械设备,并提前做好了机械设备的检修、标定工作,确保机械设备以良好的状况投入施工。

1.3材料每批到场材料都进行检测,严格把关。

石料注意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含量、细集料砂当量等重点指标的控制。

1.4配合比提前进行目标配比、生产配比设计,集料级配及沥青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测量挂线2.1准备下承层提前进行下承层的检查验收,确保验收路段各技术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2测量放样恢复中桩和边桩,放出摊铺边线,进行高程测量,确保高程、宽度等指标满足要求。

2.3挂线根据高程及松铺厚度挂设钢丝线,拉力不小于800N,直线段每10m设置一个桩、曲线段每5m设置一个桩,保持线型平顺。

3、拌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冷料仓的数量能满足集料种类的需要。

沥青密闭储存,在沥青拌和站料场设有砖砌隔墙,各种矿料分别堆放。

拌和机能分口、分级上料,计量准确,拌和均匀,自动调控自动记录。

沥青采用导热油加热,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见下表1:沥青混合料拌和设专人量测出厂温度,温度符合要求方予出厂。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实践应用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实践应用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实践应用王冬梅1,郭旭升2,张建春2(1.山东黄河信息中心,山东济南250013;2.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3)摘要:根据从事工程建设的实践,主要介绍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对材料的要求,还介绍了混合料作为柔性基层进行施工时的施工工艺,以及在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U416.04文献标识码:B 1概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中西部的一些州对应用了近30年而运营良好的一些典型路面进行了专门调查,发现许多成功的路面其基层多采用较大粒径的单粒径嵌挤型混合料,随后逐渐形成了开级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 a r ge S t one Por ous A s phal t M i xes,以下简称L SPM),并逐渐引入我国。

近年来,L SPM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2LS PM的性能2.1高温稳定性评价LSPM高温稳定性的试验通常采用动稳定度试验,即车辙试验。

该试验是在规定温度及荷载条件下,测定试验轮往返行走所形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变形稳定期内每产生1nl l n变形的行走次数即动稳定度表示。

车辙试验最大优点是模拟了沥青路面上车轮行驶的实际情况。

由于L SPM粒径较大,一般情况下最大粒径可达40r a m,因此传统的5cm车辙试件厚度不太适用。

对于L SPM应有最小压实厚度,当车辙试件小于该厚度时,粗集料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集料之间不能互相嵌挤,此时的试验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根据混合料压实厚度为最大粒径的3一倍的原则,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表明对LSPM 车辙试验采用8e m厚度,试验温度采用现行规范中的60℃,可最大程度地满足实践要求。

2.2水稳定性目前各国研究水稳定性的方法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通常采用的试验方法是残留稳定度收稿日期:2008—04—03作者简介:王冬梅(19r76一),女,山东德州人,助理工程师。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作业指导书》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作业指导书》
2kg、6kg

各1
16
路面回弹弯沉测定仪
5.4米

2
17
连续式平整度仪

1
18
钻芯机

1
19
砂当量仪

1
20
真空负压装置

1
21
烘箱

大2,中1
22
电脑

1
LSPM-30混合料旋转压实试验技术标准表3-2
试验指标
单位
LSPM-30技术要求
公称最大粒径
mm
31.5
旋转压实试件尺寸
mm
φ150×95
设计旋转次数
%
10
T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65
T0334
棱角性不小于
%
42
T0344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6 填料
(1)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LSPM填充料宜采用干燥石灰粉或生石灰粉,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质量应在Ⅲ级以上。不应含泥土杂物和团粒,要求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表1-7的技术要求。
闪点 大于

230
T0611
溶解度(三氯乙烯) 不小于
%
99
T0607
离析,软化点差, 不大于

2.5
T0661
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质量损失 不大于
%
1.0
T0610
针入度比25℃ 不小于
%
70
T0604
4 粗集料
(1)柔性基层所采用的粗集料要求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近似立方体形状、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较高强度的碎石,并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集料进行水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内容摘要:大量研究证明,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并且能够排出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避免水分对下层或沥青面层的破坏。

关键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速公路、建设、应用
1、高速公路基层现状
目前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200万公里,其中沥青路面道路占了大多数。

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以石灰稳定类和水泥稳定类为主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目前已建沥青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

半刚性基层由于其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好,使沥青路面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材料容易获得,经济性好,对提高我国公路交通的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已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必须进行加铺改造,以恢复路面的使用功能,尤其当路面出现早期损害后,加铺改造往往提前。

旧沥青路面改造常用的加铺方案是在其上铺设半刚性基层,再铺设沥青面层。

此种加铺方案具有结构承载力强、结构层材料设计简单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工程量大、高程增加多,以及未能充分利用旧路面的面层材料等缺点,特别是不能避免反射裂缝及无法排水的缺陷,使加铺后的路面重新面临早期损害的可能。

甚至,有专家认为在旧的沥青路面上加铺半刚性基层,由于旧路面的裂缝会反射上来,新沥青层可能比原来损害得更快。

随着对半刚性基层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对半刚性基层进一步扩大应用的趋势因其自身弱点而受到制约。

首先,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及引起的反射
裂缝难以避免;其次,由于半刚性基层的致密性,无法排除沥青层和反射裂缝中渗入的水分,而水分的积存会造成基层表面的冲刷、唧浆及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

在建项目日照疏港高速公路采用了12cm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柔性基层,我们通过试验段铺设从排水系统的布设、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生产与施工的工艺等方面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工艺进行了摸索与研究,学习并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施工打下良好基层。

2、排水系统的布设
柔性基层设在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由于多孔隙沥青碎石的回弹摸量值低于沥青面层,设排水基层以后有可能使沥青面层底面出现拉应力,为此,须对多孔隙沥青碎石混合料的回弹摸量规定最低要求值。

为汇集和排除沥青排水层内的渗入水,在全路面设排水基层的路缘石处应设置缺口和急流槽,间隔距离应根据路面坡度确定,一般不超过20米,以保证渗入水顺利排出路面。

在排水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混铺路段,还应在搭界处设置纵向盲沟和横向导管。

3、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3.1 设计步骤
3.1.1检验原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要求;
3.1.2按使用要求规定混合料的技术指标;
3.1.3拟订三种符合技术要求的配比方案;
3.2 对原材料的要求。

该沥青混合料属骨架嵌挤结构,为避免在压实过程中集料间接触点因应力集中而被压碎导致空隙率下降,因而所选用集料应压碎值不大于20%,针片状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大于1%。

为保证其水稳定性,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不低于4级。

因此应该采用碱性集料和矿粉,严禁使用回收粉。

由于该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少故而沥青用量相对较少,为增加沥青用量提高其使用性能,建议使用mac-70#改性沥青。

3.3混合料的技术指标
3.3.1、空隙率指标。

按国内经验计算,空隙率在13%~18%之间,既能保证渗入水分的顺利排出,又能满足回弹摸量的要求。

由于试件含有较大空隙,密度测试允许采用体积计算法计算试件的毛体积密度。

当采用此法时,空隙率宜控制在14%~18%。

3.3.2、析漏值。

为防止沥青含量过高发生流淌而影响空隙率和路用性能,混合料要求进行析漏试验,并且要求析漏值小于0.2%。

3.3.3、沥青膜厚度指标。

为保证混合料有足够的耐久性,必须控制沥青膜厚度大于12μm,沥青膜厚度采用混合料集料比表面积计算。

比表面积(sa)采用下列公式计
算:sa=0.41+0.0041p4.75+0.0082p2.36+0.0164p1.18+0.0287
p0.6+0.0614 p0.3+0.1229 p0.15+0.3277 p0.075 (m2/kg)式中
pi-----各对应筛孔的通过百分率,%。

3.4 拟订试配方案。

根据各组成集料的筛分结果,初步设计粗、
中、细三组不同的级配设计方案,再依据马歇尔试验结果确定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三组不同的级配设计方案见表2:表2:混合料试配方案
方案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粗 100 99.5 95.8 70.9 54.8 46.6 30.3 10.8 7.5 6.0 4.7 3.1 2.1 1.2
中 100 99.6 96.4 74.7 60.4 50.3 35.5 16.3
11.2 8.1 6.1 5.2 4.1 2.3
细 100 99.6 97.1 79.8 68.9 60.7 40.8 24.6
15.6 11.0 9.7 6.5 5.6 3.7
根据沥青膜厚度(h)假定为13μm,计算每一组混合料的初试沥青用量。

初试沥青用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pb=(h×sa×γb)/10式中pb-----每一组混合料的初试沥青用量。

γb-----沥青的相对密度(25 oc /25 oc),无量纲。

通过计算,三组级配应分别采用2.2%、3.3%、4.5%的沥青用量。

按照上面三组试配方案做室内大型马歇尔试验(双面各击112次),测试空隙率、析漏值试验结果见下表3:
表3:试配混合料性质测试结果
方案空隙率(%)析漏值(%)
粗 22.2 0.11
中 16.4 0.17
细 10.8 0.31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沥青大碎石排水层选用中级配方案。

按照所选用的中级配方案以3.3%沥青含量为中心,分别取2.9%、3.1%、3.3%、3.5%、3.7%五个沥青含量做室内大型马歇尔试验,测其各项指标见下表4:
表4:试配混合料性质测试结果
沥青含量(%)空隙率(%)析漏值(%)
2.9 21.2 0.12
3.1 18.6 0.15
3.3 17.2 0.17
3.5 14.8 0.19
3.7 13.2 0.21
根据上述结果,综合考虑各项路用性能及拌和站对沥青含量的控制能力为上下浮动0.2%,最终确定沥青含量为3.4%。

4、生产与施工的工艺
因采用改性沥青,拌和站混合料的装车出厂温度宜控制在
170~185oc,废弃温度为190 oc。

因此生产过程中沥青加热温度为170~175 oc,集料加热温度为180~190 oc,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应当覆盖以保持温度。

由于排水层材料对细集料的用量的敏感性比较高,所以应对除尘装置紧密监视,对4.75、0.3、0.075的筛孔应该严格控制,特别是对0.075的筛孔,其偏差不允许超过1%,如果
发生超标现象,应及时纠正。

为保证正常压实,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不低于160 oc,初压温度应不低于150 oc,终压完毕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 oc。

为减少混合料离析,摊铺机绞笼中混合料不得少于2/3,而且摊铺应保持合理速度,不允许出现停机待料现象。

根据经验,摊铺速度不宜大于2m/min。

由于该料是一种完整的粗骨料骨架结构,施工时既要保证压实度又要防止过辗而导致骨架棱角的破坏,减小空隙率,应采用合理的压实机械组合和适当的压实功。

我们采用基本配置如下:英格索兰dd130双钢轮压路机两台
bmg双钢轮压路机一台
26t胶轮压路机一台
根据现有配置,具体压实工艺如下:
初压首先采用dd130前进静压,后退振动;然后采用dd130前进后退均为振压两遍,压实速度宜为1.5~2km/h,为防止过振,采用高频低幅3档。

相邻辗压带轮迹重合为20cm左右。

振动过后,采用胶轮压路机在辗压1~2遍,随后即采用dd130或bmg赶光,速度宜控制在3~4km/h。

该基层施工完毕应在允许条件下紧跟上覆层施工,若两层施工存在间隔时间,应避免车辆和人员通行,以保证该层不受泥土和杂质的污染,并能与上覆层紧密粘结。

5、结论
经过对试验段的检测,该基层的排水能力和结构承载力均符合
设计要求。

在以后的同类施工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5.1排水设施应与排水基层的施工紧密配合,相互协调,保证渗入积水的顺利排出。

5.2沥青大碎石排水层的组成设计,应综合考虑透水能力,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要求。

5.3在生产和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温度的控制、摊铺速度和压实功等方面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的不同之处,不断积累和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辛德刚、王哲人、周晓龙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东南大学.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老路补强中的应用研究,200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