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_30型性能的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

浅谈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

浅谈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摘要: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交通荷载、环境、路面结构和材料自身缺陷等因素的影响下,路面经常发生早期损坏,为解决此类问题,研发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arge Stone Porous asphalt Mixture,简称LSPM),很好的解决了路面早期破坏问题。

关键词:公路路面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1 背景1.1公路现状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到2010年底,全国已建成通车的公路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4万公里、农村公路(县、乡、村)通车里程达到345万公里,我国高速公路大部分为半刚性基层,高速公路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但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高速公路在通车2~5年间就出现大面积的损坏。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路面结构1.2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分析路面损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施工、材料、超载车辆等,更主要的原因是路面结构层本身存在的设计缺陷引起的,比如发射裂缝、水损坏等。

半刚性基层材料易出现干缩开裂和温度开裂,引起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同时由于半刚性基层的致密性,无法排除沥青面层中渗入的水分,在水分和荷载的作用下,易造成基层表面的冲刷、唧浆及沥青混合料的水损。

研究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路面表面的动水压力随之增加,如果沥青面层中的水分无法排除,则渗入半刚性基层顶面的水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基层会受到严重的冲刷,使基层出现水损坏,从而使沥青路面面层出现发射裂缝。

采用LSPM新型路面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上述路面损坏问题。

[1]2 LSPM材料组成2.1 粗集料LSPM用粗集料指轧制的坚硬岩石,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沥青混合料中各种规格粗集料的比例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_30型性能的研究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_30型性能的研究

48
41
31
26
22
17
6
规范中值 100 95 85. 5 74
68
62
53
42 33. 5 25
19
注: 级配类型前为主骨架编号, 后为填充系数。
0. 3 0. 15 0. 075
10
7
5
13
9
6
14
10
6
12
8
5. 5
11
7
4. 5
13
9
5
收稿日期: 2006- 10- 20
— 1 50 — 公 路 2007 年 第 4 期
6. 2
156. 2
1. 959
4. 3
152. 1
2. 785
1. 9
94. 8
4. 7
151. 2
2. 825
4. 3
152. 4
3. 072
5. 7
150. 8
2. 703
极限变形/m m 6. 05 4. 93
4. 76 3. 5 4. 22
回弹模量/ MPa 1 418. 15 2 061. 93
关键词: L SM -30; 性能; 成型方法; 试验; 级配
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石料为石灰岩, 矿料密度见表标见表2。
表 1 矿料密度
矿料粒径 37. 5
mm
表观密度
g/ cm3
2. 717
31. 5 2. 715
26. 5 2. 736
19. 0 2. 698
52. 28 2. 921 45. 86 2. 562 53. 06 2. 964 56. 79 3. 173
2. 905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摘要:随着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排水功能,这里简单介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在这些方面的优势,通过设计LSPM-30配合比,逐步认识其特点及优点,并将在未来的城市道路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目前济南市改建、新建城市道路基层主要结构形式是以石灰稳定类和水泥稳定类为主的半刚性基层,其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好,使沥青路面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而且材料容易获得,技术成熟,经济性好,对提高道路的整体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必须进行改造,以恢复路面的使用功能,可也不能避免反射裂缝及无法排水的缺陷,使铺筑的路面重新面临早期损害的可能。

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及引起的反射裂缝难以避免,材料的致密性无法排出沥青层和反射裂缝中深入的水分,水分的积存造成基层表面的冲刷、唧浆及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害。

经过大量研究证明,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能够有效地防止发射裂缝的发生,并且能够排出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

另外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可以直接用于旧路补强或新建路的结构层中,缩短道路的封闭交通时间,且很好地解决城市公交车道的车辙问题。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对于我们而言是个全新的路面材料,从设计理念、级配组成、质量标准到人员水平、设备都有别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一些专家为我们做技术指导,并搜集了相关资料,认真仔细地研究学习,并通过实验室试验数据分析总结,略有所悟。

1 前期工作结合城市道路急需解决的路面问题,通过学习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发布的《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柔性基层设计与施工指南》,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设计目标:(1)能抵抗较大的塑性和剪切变形,承受重载交通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车辙能力,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2)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及时排出结构内部的水分(3)有较大的粒径和较大的空隙,有效地减少反射裂缝(4)提高工程施工速度,减少设备投入,降低工程造价(5)选择LSPM-30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好的利用当地原材料进行生产。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路用性能分析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LSM)路用性能分析

岗位培训 .建立开 放 、灵 活 的人 才 机制 .且需 建立公 路 客运包 裹 运 输服务 行业 的标 准和规 范 .加
式 .提高 运输效 率 .使 运 力和运
量 有效 配置 .极 大地方 便旅 客 出
行 和 货物周 转 。
33 公 路 客 运 包 裹 运 输 的 管理 .
策 略
l ms s c s b d b l y f r ss u a d u a i t , a p a e n s h l a e n .Ho e e , a s f e , u h a a a i t o e it r t n d r b l y i i p e r d i a p at v me t p w vr s a o t
换 、客货查 询 、经营 分析 、数据
统计 等 .将 从根 本上 改变企 业 的 运 力 分 配 、组 织 结 构 和 运 输 方
了客 运包 裹运输 品牌 :同时更 有
利 于建立 与企业 客 户的大 范 围的 合作 关 系 .获得 稳定 的大 宗包 裹 运输需 求 .如成 为专 业包 裹经 营 企业 的 区域 承运 人 .最终 赢得 良 好 的网络经 营效 益 。
维普资讯
C OMMUNI A I S S AN C T ON T DAR ZA I DI T ON
大 越径沥 青混合料 (S ) L M 路用性 鹾分析
罗 国凯 ,徐茂 升
( 东 省佛 山市 禅 城 区市 政 管 理 处 ,广 东 佛 山 5 80 广 2 00)
摘 要 :随 着 交 通 量 的 快 速 增 长 和 轴 我 的加 重 , 沥青 路 面 普 遍 出现 了抗 车辙 能 力 不 足 和 耐 久 性 较 差 等 质 量 问题 , 大粒 径 沥青 混 合 料基 层 作 为一 类柔 性 结 构 层 ,具有 很 好 的 路 用 性 能 , 可 以有 效 抵 抗 路 面 的反 射 裂 缝 。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施工方法_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施工方法_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施工方法
(LSPM)能够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并且能够排出路面结构层内部的水分,避免水分对下承层或沥青面层的破坏。

5.4柔性基层质量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偏位。

关键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实施性施工方法
0.前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基本以石灰稳定类和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形式为主。

但是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及引起的反射裂缝难以避免;其次由于半刚性基层的致密性,无法排除沥青面层及本身裂缝中渗入的水分,而水分的积存会造成基层表面的冲刷、唧浆及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坏。

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能够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并且能够排出路面结构层内部的水分,避免水分对下承层或沥青面层的破坏;另外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可以直接用于旧路补强或新路改建的结构层中。

我省交通厅与东南大学在20012002年在G204线烟台境铺筑了3.5公里试验段后,于2006年在G105线德州段铺筑了10.684公里试验段,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的新建高速公路中推广。

我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济青南线、荣乌高速新河至辛庄子段顺利施工,2008年又在G205线黄河大桥至柳桥转盘路面加宽改建工程中施工了8.4公里。

本文即根据G205线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借鉴济青南线及。

22标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防离析措施要点

22标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防离析措施要点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防离析措施柔性基层施工作业面我标段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试验段在6月12日完成以后,现已完成了4Km,从已施工质量来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取芯总体效果不错,空隙率控制在13-18%,表面离析不明显,透水性良好。

我标段在施工中对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离析控制,首先分析离析原因,再从各个施工环节严加管控,使混合料离析的问题得到有效地控制。

现将近期总结的施工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离析形成原因分析离析是混合料中的粗集料与细集料分离开来,表现为粗集料在局部集中的现象。

离析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随机离析随机离析通常是因为料场对粗集料的堆积不当或冷料进料过程中有问题而产生的。

在堆料时,粗集料容易沿堆料向下滚落到料堆底部,在送向冷料斗之前,必须用前端装载机将集料拌和均匀。

如果没有重新拌和,粗集料会被装载机集中地放在一个冷料斗中,这会根据拌和楼的生产方式,明显地改变混合料中集料的级配。

2、纵向离析仅发生在摊铺机一侧连续的离析,通常是由于汽车在拌和楼或储料仓不正确的装料引起的。

如果混合料不能卸载在汽车底的中间位置,最粗的颗粒就可能滚到一侧并沿边上堆积。

当混合料装进摊铺机漏斗时,离析的混合料将会置于道路的同一侧,这样就会在摊铺机一侧出现离析的粗纹理区。

3、运输离析LSPM运输离析发生在汽车运送混合料到摊铺机的过程中,当运输道路不平整时,极容易发生离析现象。

通常,汽车在拌和楼装料过程不注意装料的方法,尽量减少移动次数而采用大堆装料,从而造成混合料的离析。

摊铺面有轻微离析现象(二)对于施工中采取防离析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原材料控制对柔性基层所使用的集料,事先对料源进行详细调查,选用有资质的大型石料厂,按批次对进场的材料进行现场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杜绝进场,所有的矿料必须清洁,以免引起沥青膜与矿料间的剥离,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试验人员进行原材料试验2、集料堆积各种集料分隔储存,场地硬化,分层堆积集料(尤其是粗集料)可以减少随机离析问题。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在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在长深线青州至临沭(鲁苏界)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大粒 径 透 水性 沥 青混 合料 L P S M- 0在 长 深线 青州至 3 临沭 ( 鲁苏界 ) 高速 公路 上 的应用
姜成祥 苗 永 强
( 东 东方路 桥 建 设 总公 司 ,山 东 临 沂 2 6 0 山 7 0 5)
摘要 : 文章从选材、设计、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六个方面,阐述 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考( SM一 斗 LP
而使材料 发生 的离析 。 ( 原材料级配稳定性的控制 二) 1 .原 材料 级 配 的 控 制 。对 单 粒级 的原 材料 的 重要筛 孔严加控制 ,原材料 重点控制 1 #原 材 料 1 . mm筛孔 的通过 率宜控 制在 5 %~7 %之 间 , 90 5 0
1 原材料 级配 的控制 是 影响路 面粗糙 均匀 的关 键 因 #
素 。2 #原 材 料 重 点控 制 9 5"m 筛 孔 的通 过 率 , .1 1 " 1
原 材料 在 出厂 时 是合 格 的 ,经 过 装 卸 、运 输 、堆 放 造 成 原材 料 离析 ,使 9 5 1 筛 孔 的通 过 率变 化 . m " 1 2 较 大 ,控 制 范 围在4 %~7 % ,如果 控制 不 严 ,2 0 O #料在 拌合 楼热料 仓 中发 生分流 ,生 产 中造 成 宜 出 现 供料不 平衡 的现 象 。4 #原材 料重 点控制 0 0 5 . 7 m
三 、 配 合 比 设 计
虽然 原材料 合格 , 但 是现场摊 铺 的是按配合 比 拌 和后 的半成 品 ,并且 拌合 生产配 比必 须在 一定 的
车之 前 ,在 抽检 级配 合格 以后 方可装 运 ,保证 原材
料 的出厂合 格 。对到 厂 原材料 进行严 格 复检 ,检测
合 格后方 可卸料 。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交通规划与工程区域治理引用:沥青混全料LSPM-30,是一定级配的集料与沥青胶结在一起,经适当的压实功压实后,形成的一种具有稳定结构的多孔隙沥青混合料。

LSPM是一种新型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抗车辙、高温稳定性、抗反射裂缝和抗疲劳性能;LSPM做为过渡层,既能发挥半刚性基层强度高、造价低的优势,又能克服其易开裂、易发生水损害的的缺陷,大大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大中修及旧路改建等工程中,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减少设备投入,大大缩短封闭交通时间笔者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经过逐步探索和研究,使得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1】。

一、沥青混合料的选择设计配合比的原材料要稳定,首先对原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优质的混合料。

对原材料的源头进行控制。

原材料进行装车之前,在抽检级配合格以后方可装运,保证原材料的出厂合格。

对到厂原材料进行严格复检,检测合格后方可卸料。

对原材料的堆放进行控制。

原材料经过装运以后,级配发生了变化,对于级配变化较大,但在控制范围以内的原材料,放在选定的地方,进行翻拌,合格以后再推入料堆,而且设置了不合格品区。

对料堆的高度进行控制。

为有效控制原材料的级配,我们对集料堆的高度进行降低,从原来的10m左右降低到3m以下,减少颗粒由于重力作用而使材料发生的离析。

对于原材料级配的稳定性我们采取源头控制、转运加严检测、到场复验的方式层层把关,并对进厂的材料进行二次翻拌,采取四道关口把关,使混合料级配均匀。

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工艺要掌握混合料是否属于何种结构类型。

是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骨架空隙结构。

这主要依靠空隙率变化的速率来判定。

冷速的变化是以保持路面的结构类型为基础,才能真正的保持设计的级配。

混合料级配的控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控制,大于9.5mm的颗粒可以采用快筛的方法控制,简单有效。

小于9.5mm的颗粒可以用预估油石比的方法粗略确定级配。

拌和工艺参数 出厂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5 2. 478 3. 3 7. 9 11. 2 70. 5
Z- 6 2. 458 4. 1 7. 9 11. 9 65. 7
均值 2. 473 3. 5 7. 9 11. 4 69. 3
J- 1 2. 471 3. 6 7. 9 11. 5 68. 7
J- 2 2. 486 3. 0 7. 9 10. 9 72. 5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L SM -30 型性能的研究
王国军
(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 沈阳市 110005)
摘 要: 采用体积法进行密级配大粒径 沥青混合料L SM -30 级配设计, 分析大粒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LSM -30 的级配组 成特点, 并分 别采用振动成型和 大型马歇尔击 实方法对 混合料的强 度性能、水稳定性 及低温拉 伸性能及 塑性指标等进行对比试验, 探讨成型方法对 L SM 性能 的影响程度和规律。
2007 年 第 4 期 王国军: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L SM -30 型性能的研究
— 151 —
中易出现花料, 因此适当提高沥青用量( 3. 3% ) 及拌 和时间( 混合料拌和 1. 5 min, 加入单独加热的矿粉 继续拌和3 min 至均匀为止, 共拌和 4. 5 m in) 。
A 3 149. 8 2. 478 3. 3 57. 42 3. 208
A 4 151. 3 2. 460 4. 0 60. 37 3. 373
B1 大型
B2 马歇尔
击实 B3
B4
149. 5 2. 465 3. 8 151. 4 2. 476 3. 4 150. 9 2. 460 4. 0 152. 1 2. 481 3. 2
级配编号 1 2 3 4 5 6
注: 同表 4。
级配类型 1, 0. 7 1, 1. 0 1, 1. 3 2, 1. 0 3, 1. 0
规范中值
密度/ ( g/ cm 3) 2. 418 2. 445 2. 463 2. 456 2. 463 2. 380
表 5 级配对 比试验结果
空隙率/ % 试件高度/ mm 抗压强度/ MPa
针对相同的沥青混合料采用振动压实和大型马 歇尔击实两种成型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 其中振动 成型采用的激振力为6 kN, 振动频率为 45 Hz, 振幅 为0. 476 m m, 振动时间3 min; 大型马歇尔击实采用 的锤重为 10. 2 kg, 落锤高度为 457 mm , 击实次数为 两面各 112 次。 2. 2. 2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表 7 物理指标汇总
成型方式 试件编号
密 V FA
%
%
%
Z- 1 2. 486 3. 0 7. 9 10. 9 72. 5
Z- 2 2. 460 4. 0 7. 9 11. 9 66. 1
Z- 3 2. 483 3. 1 7. 9 11. 1 71. 6
振动压实 Z- 4 2. 473 3. 5 7. 9 11. 4 69. 3
根据沥青混合料设计的主骨料空隙填充法设
计大粒径沥青混合料, 粗集料与细集料的百分含量 计算公式如下:
qc + qf + qp = 100
K
qc 100
( V vc -
sc
Vvs) =
qf + tf
qp + tp
qa
a
( 1)
式中: qc、qf 、qp 、qa 分别为粗集料、细集料、矿 粉 以及沥 青用 量百 分数; sc 为 粗骨 料松 装密 度, tf 、 tp 分别为细料、矿粉的表观密度, a 为沥青密
16. 0 2. 690
13. 2 2. 683
9. 5 2. 683
4. 75 2. 693
2. 36 2. 711
1. 18 2. 677
0. 6 2. 701
0. 3 2. 678
0. 15 0. 075 2. 698 2. 689
表 2 沥青的技术指标
项目
欢喜岭-90 规范要求 A H-90
由表 7 的对比试验可知, 振动压实与大型马歇 尔击实制备的试件其密度和空隙率差别甚微, 且两 种成型方法均可以使沥青混合料达到密实状态。
3. 2 强度性能 3. 2. 1 单轴压缩试验
该 试 验按 照 《公 路 沥 青路 面 设计 规 范》( JT J 014- 97) 规定试验方法进行。( 1) 试件尺寸: 直径 ( 152. 4±2. 0) mm , 高( 152. 4±2. 0) mm ; ( 2) 养生条 件: 20℃, 24 h; ( 3) 试验条件: 温度 20℃时, 加载速率 2 mm / min ; ( 4) 试验设 备: MT S—810 及其附加设 备; ( 5) 试验结果: 根据检验, 试验数据有效。结果如 表 8 和表 9 所示。
公路 2007 年4 月 第 4 期 HIG HW A Y A pr . 2007 N o. 4 文章编号: 0451- 0712( 2007) 04- 0149- 05 中图分类号: U 414. 750. 1 文献标识码: B
1
1, 0. 7
100 94
81
70
51
40
25
21
18
13
2
1, 1. 0
100 95
84
74
57
47
34 28. 5
24
17
3
1, 1. 3
100 95
85
76
61
52
40
33
28
19
4
2, 1. 0
100 93
80
66
62
52
32 26. 5
22. 5 16
5
3, 1. 0
100 90
76
55
48
41
31
26
22
17
6
规范中值 100 95 85. 5 74
68
62
53
42 33. 5 25
19
注: 级配类型前为主骨架编号, 后为填充系数。
0. 3 0. 15 0. 075
10
7
5
13
9
6
14
10
6
12
8
5. 5
11
7
4. 5
13
9
5
收稿日期: 2006- 10- 20
— 1 50 — 公 路 2007 年 第 4 期
通过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可以得出沥青混合 料通过增大粒径可以明显地降低沥青用量的结论。
3 室内对比试验 对比试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强度( 抗压强
度及回弹模量) 、水稳定性( 浸水残留抗压强度、冻融 抗压强度) 、低温拉伸性能( 小梁抗弯拉强度) 及贯入 式重复加载试验。 3. 1 物理指标
试件密度的测定采用表干法, 物理指标计算结 果见表 7。
采用体积指标 V V 、V MA 、V FA 确定 沥青混合 料的沥青用量,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 6。
表 6 Dmax= 31. 5 mm 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结果
沥青用量 密度
VV
V M A VF A 目标空 最佳沥青
%
g / cm3
%
%
% 隙率/ % 用量/ %
3. 0 2. 457 4. 4 11. 5 62. 2
度; V vc、V vs 分别为主骨架松装空隙率百 分数及沥 青混合料设计目标空隙率百分数; K 为填隙系数。 细集料 按泰波指数 n= 0. 5 设 计, 振动参数选 择为 6 kN、45 Hz、0. 476 mm, 有的级配细集料根据试验 结果进行了适当调整。粗、细集料的级配组成见表4。
对上述 6 种级配采用振动成型的方法( 振动工 艺: 6 kN, 45 Hz, 0. 476 mm ) 制备试件, 分别做了物 理指标及抗压强度、回弹模量试验, 结果见表 5。
J- 3 2. 477 3. 3 7. 9 11. 3 70. 3
大型马歇
尔击实
J- 4
2. 483 3. 1
7. 9
11. 1 71. 6
J- 5 2. 481 3. 2 7. 9 11. 3 70. 0
J- 6 2. 455 4. 2 7. 8 12. 1 65. 0
均值 2. 476 3. 4 7. 9 11. 4 69. 7
3. 5 2. 461 3. 5 11. 8 70. 5
4
3. 2
4. 0 2. 488 1. 7 11. 3 84. 8
4. 5 2. 481 1. 3
12 89. 4
规范Ⅰ型
3~6 ≥12. 5 70~85 —

图 1 级配曲线
由表 4 及级配曲线图可以发现, 大粒径沥青混 凝土L SM -30 中4. 75 mm 以上的颗粒含量较规范值 有明显提高。 2. 2 试验测试 2. 2. 1 成型方法
2 004. 82 2 355. 06 1 961. 11
由于主骨架 1 填充系数 1. 3 的级配混合料在做 标准试件时, 其空隙率偏小, 不能满足密实型空隙率 3% ~6% 的要求, 因此没有进一步做抗压强度及模 量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分析, 确定最大粒径31. 5 mm 的主骨架3 填充系数1. 0 的级配性能较好。其级配组 成即表4 中的级配5, 故取级配5 为设计级配。为明确 起见, 现将振动压实法确定的最大粒径 31. 5 m m 的 较好级配及规范中值的级配组成及级配曲线绘于 图 1 中。
A5 151. 2 2. 454 4. 2 3 056. 5
A6 150. 4 2. 471 3. 6 3 212. 9 3 175. 8
1 100 92 75 60 35 20 0 2 100 90 70 50 45 3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