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及其力学变化规律

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及其力学变化规律

第43卷第20期 山西建筑Vol.43No.202 0 1 7 年 7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Jul.2017 •119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20-0119-03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及其力学变化规律余静沈菊男(苏州科技大学道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疲劳性能以及劲度模量五种力学性能在老化过程中 的变化趋势,并对沥青混合料老化之后力学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路面,老化程度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沥青混凝土路面很大程度的满足了人们对于车辆行驶过程 的舒适度要求,其优良的力学性能、组织结构,使得沥青混凝土路 面越来越多的用于各种等级道路上。

国内外关于沥青混合料老 化有着多方面的研究。

1987年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提出,对于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做了很大的贡献,中外学者 在沥青的宏观和微观以及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方面作出了很大 的贡献,但其中多数是依着实验室的条件进行研究,很少能做到 模拟自然条件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老化过程。

1国内文献对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自铺展在路面之后长期处于水、氧、紫外 线等自然环境中,由于交通荷载自然环境的作用,出现了许多的 损伤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下面主要总结一下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知识。

张争奇等(2007)利用老化程度不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劈裂 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得出:只有老化过的试件才 能进行低温性能试验,短期老化的低温敏感性更好,并且沥青混 合料的低温性能是评价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李宁利等(2008)利用短期老化、长期老化的基质沥青混合料 和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低温抗裂性能分析。

得出长期老化的沥 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更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增强长期使用 路面的低温性能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关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粘弹力学。

粘弹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其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链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而沥青是一种由不同分子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因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对沥青的形变特性有很大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性质。

沥青是一种具有较强黏性的固体,其黏度较高,因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形变。

而沥青混合料则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而成,其性质介于单一沥青和混凝土之间。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沥青混合料会发生剪切破坏、压溃破坏等不同的破坏形式。

那么,如何利用粘弹力学原理来研究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弹性变形量与应力之比。

对于沥青来说,其弹性模量较低,因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形变。

而对于沥青混合料来说,由于其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其弹性模量也相对较低。

这就意味着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沥青混合料也容易发生形变。

二、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度粘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流动性能。

对于沥青来说,其粘度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其粘度,以便于施工操作。

而对于沥青混合料来说,由于其成分较为复杂,因此其粘度也相对较高。

这就意味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其粘度,以便于施工操作。

三、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对于沥青来说,其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出非线性的特点,即随着应变的增加,其应力也会随之增加。

而对于沥青混合料来说,其应力-应变关系则呈现出线性的特点,即随着应变的增加,其应力也会随之线性增加。

这就意味着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及应用。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粘弹力学。

粘弹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所表现出的弹性和粘性的力学分支。

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既能像弹簧一样发生弹性形变,又能像黏土一样发生塑性形变的性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沥青这种材料。

沥青是一种由石油经过高温加工得到的半固体物质,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

它具有很好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延展性,因此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沥青混合料则是由沥青、矿粉、细碎石和纤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路面结构。

那么,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内应力。

当内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就会发生破坏。

而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就是通过研究它们在受力过程中内应力的变化规律,来预测它们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时间。

具体来说,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阶段:当外力作用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时,它们会发生弹性形变。

在这个阶段,内应力主要是由于材料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

随着外力的增大,内应力也随之增大,但当外力达到一定值时,内应力将趋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处于弹性状态。

2. 塑性阶段:当外力继续增大或达到一定值时,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会发生塑性形变。

在这个阶段,内应力不仅与材料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还与外部载荷的方向和大小有关。

随着外力的增大和方向的改变,内应力的变化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3. 破坏阶段:当内应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会发生破坏。

破坏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剪切破坏、压溃破坏、疲劳破坏等。

这些破坏形式的发生与内应力的大小、分布以及材料的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了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粘弹力学原理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用于道路建设中。

例如,在设计道路时,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来确定道路的结构形式和厚度;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监测材料的应变率等指标来控制施工质量;在维修养护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交通流量等方式来减少对道路的损伤。

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指标2

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指标2

10.2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与温度稳定性——这三个你仔细看一下吧10.2.1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特性表征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参数是: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包括抗弯拉)强度。

一般沥青混合料均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抗剪和抗拉强度则较低。

因此,沥青路面的损坏,往往是由拉裂或滑移开始而逐渐扩展。

1、抗剪强度(shearing strength)沥青混合料的剪切破坏可按摩尔一库仑原理进行分析。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不产生剪切破坏,则应具备下列条件:τmax< σ tg φ+c (2-4)式中:τmax — 在外荷载作用下,某一点所产生最大的剪应力;σ — 在外荷载作用下,在同一剪切面上的正应力;c — 材料的粘结力;φ — 材料的内摩阻角;在沥青路面的最不利位置取一单元体,设其三个方向的主应力为σ1、σ2和σ3,且σ1>σ2>σ3。

由于单元体中最不利的剪切条件取决于σ1和σ3,故仅根据σ1和σ3分析单元体的应力状况。

图2-17为单元体应力状况的摩尔圆。

图2-17 应力状况摩尔圆图 图2-18 三轴剪切实验装置 1-压力环;2-活塞;3-出水口;4-保温罩;5-进水口;6-接压力盒;7-试件;8-接水银压力计从图2-17可得: ()φσστcos 2131-=(2-5)()φφφσσσ2231sin cos 21tg c -+= (2-6)将式(2-5)、(2-6)代人式(2-4)得: ()()[]c≤+--φσσσσφsin cos 213131 (2-7a ) ()ctg ≤--φτσφτmax max cos (2-7b)式(2-7a)或(2-7b)为沥青路面材料强度的判别式。

式左端称为活动剪应力,当活动剪应力等于粘结力c 时,材料处于极限平衡,若大于粘结力c ,材料出现塑性变形。

根据式(2-7a)或(2-7b)可求得沥青路面材料应具有的c 和Φ值。

c 和Φ值可通过三轴剪切试验取得。

沥青混凝土标准实验报告(3篇)

沥青混凝土标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标准实验方法,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包括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采用某品牌沥青,集料为碎石、砂、矿粉等。

2. 实验仪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马歇尔试验仪、车辙试验仪、冻融劈裂试验仪、孔隙率测试仪等。

3. 其他材料:标准砂、矿粉、水、油石比等。

三、实验方法1. 马歇尔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马歇尔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2. 车辙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车辙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3. 冻融劈裂试验: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4. 孔隙率测试: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进行孔隙率测试,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四、实验步骤1. 拌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沥青、集料、矿粉等材料进行拌和,确保混合料均匀。

2. 马歇尔试验: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

b. 测试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等指标。

3. 车辙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在规定温度下,用车辙试验仪进行车辙试验。

c.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4. 冻融劈裂试验:a. 将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铺设。

b. 将铺设好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进行冻融处理。

c. 进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5. 孔隙率测试:a. 取一定量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试验要求进行孔隙率测试。

b. 测试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歇尔试验结果:- 密度:2.41g/cm³- 稳定度:6.5kN- 流值:28mm结果分析: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和流值均符合规范要求。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由沥青、集料、矿粉和外加剂等组成的混合料,常用于道路、机场跑道和停车场等工程的铺设。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良好的力学性能: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承受车辆和行人等荷载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够适应路面的变形和振动。

2. 良好的耐久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以抵抗气候变化、日照、雨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车辆荷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的作用,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3. 良好的稳定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抵抗高温和低温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抵抗沥青的老化和流变性能的变化,从而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良好的施工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施工,同时还能够适应不同的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 环保性:相较于水泥混合料,沥青混合料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噪音较少,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6. 经济性: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且施工工艺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总的来说,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稳定性、施工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因此在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路基路面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

路基路面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

路基路面试验报告沥青混合料以下是一份关于沥青混合料试验的路基路面试验报告:一、引言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路面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风化性能。

为了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

本报告旨在介绍这些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试验目的1.评估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2.测试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性能和膨胀性。

3.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特征和密实程度。

三、试验方法1.抗剪强度:使用剪切试验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抗剪强度测试。

记录力学性能指标。

2.稳定性:进行稳定性试验,记录最大稳定度和流动值。

3.抗水性能和膨胀性:进行湿浸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记录试验前后的性能变化。

4.孔隙特征和密实程度:通过孔隙度试验和密度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特征和密实程度。

四、试验结果1.抗剪强度试验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为XXX,满足道路设计要求。

2.稳定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稳定度为XXX,流动值为XXX。

3.抗水性能和膨胀性湿浸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性良好,性能变化很小。

冻融循环试验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变化率为XXX,满足冻融循环要求。

4.孔隙特征和密实程度经过孔隙度试验,沥青混合料的总孔隙度为XXX,开放孔隙度为XXX,密实度为XXX。

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密度为XXX,骨料密度为XXX。

五、结论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2.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水性能和膨胀性。

3.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特征和密实程度符合设计要求。

六、建议在路面施工中,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沥青混合料,确保路面的耐久性和抗风化性能。

[1]XXX.路基路面试验规范[R].中国交通出版社,XXXX年。

以上是沥青混合料试验的路基路面试验报告,总字数超过1200字。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度及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度及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度及质量控制沥青路面是一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它由矿料(如石子、沙子等)和沥青混合而成,经过适当的加热和混合后,形成一种坚固、柔性的路面材料。

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度以及质量控制对于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首先,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其在外力作用下的表现。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变形等指标。

抗压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垂直压力时的抵抗能力,主要取决于石子的强度和沥青的粘合性能。

抗剪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切割力时的抵抗能力,对于沥青路面来说,主要是指沥青层的抗剪强度。

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对于沥青路面来说,主要是指沥青层的弹性模量。

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承受应力时发生的不可逆变形,对于沥青路面来说,主要指沥青层在高温下的塑性变形。

其次,沥青路面材料的耐久度是指其在环境条件和交通荷载的作用下能够长时间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

耐久度主要受到材料的老化、疲劳和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老化是指沥青材料在长期暴露在太阳光、空气和水分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变化的过程。

疲劳是指材料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反复承受应力变化而导致的损伤和破坏。

变形是指沥青层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不可逆变形,它会导致路面的坑洞、裂缝和变形等问题。

最后,沥青路面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路面工程质量的关键。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测试、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以及施工质量的检验等方面。

原材料的选择和测试是保证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的基础,包括石子的粒径分布、含水率和石子和沥青之间的粘附性等指标。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主要包括沥青的熔化、混合和搅拌等工艺的控制,以保证沥青和矿料的均匀分布和充分贴合。

施工质量的检验主要包括路面的平整度、厚度、密实度、抗滑性和水密性等指标的检测,以保证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度及质量控制对于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及其力学性能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主要采用沥青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年限。

现代重载交通要求沥青混合料具有优
良的高温稳定性和其它性能;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实现混合料性能的优化,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理论。

本文首先对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构成原
理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其力学性能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级配构成
1引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道路工程的特点反映出愈来愈鲜明的功能化。

为了
满足日趋复杂、高效的现代化生产过程和日益上涨的生活水平所提出的各种功能
要求,道路工程的使命愈来愈艰难。

从这个意义上看,现代道路工程面临着一场
革命作为道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复合材料,沥青混合料是由沥青、矿粉、集料、等多种具有不同力学特性、不同几何形状尺寸的材料所构成的具有多相结构
的非各向同性材料。

本文主要对沥青混合料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
为沥青混合料的技术发展提供帮助。

2新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构成原理分析
2.1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简称SMA)是一种由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
玛蹄脂混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其4.75mm以
上的集料含量在70%-80%左右,同时小于0.075mm的填料含量通常达到10%,而0.6-4.75mm的颗粒通常仅有10%左右,而AC-I型混合料的0.6-4.75mm的颗粒通
常达30%。

因此SMA混合料是典型的由填料填充在粗集料形成的骨架空隙中形成的骨架密实结构。

2.2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
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是由我国沙庆林院士于1988年提出的一种沥青
混凝土结构形式。

其定义为;4.75mm以上的碎石含量占主要部分的密实级配沥
青混凝土。

SAC是在总结我国传统的工型和II型沥青混凝土的有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的。

我国传统的工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为设计3-6%,因此耐久性好、透水性小,但表面构造深度较小;同时由于细集料试用较多,粗集料悬浮于沥青和细集料所组成
的密实体系中,因此混合料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增加下降明显,从而易出现车辙等
病害。

2.3大粒径沥青混凝土(LSAM)
根据以有的研究成果,LSAM的的典型特点是颗粒尺寸大、粗集料含量高、粗集料接触程度高和主骨架稳定性高。

LSAM中粗集料的排列特征和级配对混合料
的体积特征有着较大的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即粗集料间必须充分形
成石一石接触的骨架特征。

对于LSAM的骨架特征有两个重要指标;骨架稳定度
和骨架接触度。

2.4SuperPAVE沥青混合料
SuperPAVE推荐的级配采用了0.45次方级配图,此级配图是以Fuller最大密
实度理论(n=0.45)为基础,即此图的对角线即为最大密实度线,级配曲线越靠
近对角线,混合料的密实度越大。

为便于级配的选择和创新,SuperPAVE摒弃了
传统的对各个筛孔的通过率都严格控制的方法,而改为仅对关键筛孔(如公称最
大粒径、4.75mm,2.36mm,0.075mm等)提出了控制点,同时为避免过多的细
集料破坏骨架结构,SuperPAVE提出了一个不建议级配曲线通过的禁区。

3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
3.1峰值荷载与细观组成指标关系
对于沥青混合料而言,不同的成型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细观结构,进而导致不
同的力学性能。

为建立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特性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对于SMA-16G混合料,随着长轴取向威布尔分布期望的逐渐减小,其峰值荷载逐渐增大;而长轴取向威布尔分布的标准差过大、过小都不利于混合料抵抗荷载,标准
差多大,集料个体间的“就位方向”差异较大,结构不稳定;同理,标准差过小,
集料个体“就位方向”一致性增强,但不能形成很好的嵌挤结构,同样不能抵抗较
大劈裂荷载。

只有处于中间水平的标准差,能够抵抗较大荷载;对于表示集料整
体结构指标的集料趋向Δ,随着Δ的增加,劈裂峰值荷载逐渐增大。

在混合料压实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合料骨架的“接触点”的增加,沥青混合
料的劈裂峰值荷载也同样增大,增加接触点的个数,混合料可以更好的分散应力,集料间的接触点成为荷载的主要承担部位,因此可以更好的抵抗劈裂荷载。

对于SMA-16M混合料,长轴取向威布尔分布期望的增大,劈裂峰值荷载会增加;而集料长轴取向的标准差对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与SMA-16G相同,处于中间水平的标准差会形成较高的抵抗劈裂荷载的能力;对于集料趋向Δ,劈裂试验
峰值荷载随着Δ的减小增加;而“接触点数量”对峰值荷载的影响较为明显,增加
接触点的数量,可以提高劈裂峰值荷载的大小。

3.2沥青混合料应变场分布与细观结构关系
由上文分析可知,适当增加粗集料间接触点的数量会使得应力更均匀的分布,防止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既然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间的彼此接触点才是真正的受力主体。

然而对于
不同结构类型的混合料,由于其内部“骨架结构”的不同,并且在细观尺度上,三
种类型混合料的细观指标也有所差异,这就使AC-16,SMA-16,OGFC-16在劈裂
试验中的开裂形式及应变场分布的均匀性不同。

因此,本章即分析了细观指标对
沥青混合料的开裂破坏模式及应变场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探索,结果如下。

对于
悬浮密实型AC-16混合料,以AC-75M为例进行分析。

加载初期,在试件表面中
间竖直部分形成一条“应变带”,并在加载初期形成一块“高应变区域”,随着进一
步加载,沥青混合料在高应变区域逐渐形成一条微裂缝,并逐渐扩展形成一条至
上而下的裂缝形成。

对于悬浮密实型AC-16混合料,其破坏形式最明显的是在“破裂带”大多形成
一条至上而下的一条主裂缝;即使出现了两条裂纹,其大多是竖向较规则、且与
主裂缝大致平行的,或是在主裂缝集料一胶浆结合处形成1-2处较小裂缝分枝。

对于SMA-16,OGFC-16混合料,在加载过程中,其表面形成2-3条高应变区
域带;当荷载的继续增加,高应变区域首先形成裂缝,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又
出现了部分高应变带,裂缝逐渐变大,并在沥青混合料表面形成多处开裂位置。

对于SMA-16,OGFC-16混合料,其破坏形式不同之处为;OGFC-16混合料在劈裂
试验开裂时会形成一条至上而下的裂缝,同时伴随着多处的开裂区域,并且,大
多数裂缝会沿着竖直方向;而SMA-16混合料的劈裂试验下,其裂缝分布不均与,鲜有至上而下的裂缝,并且开裂位置众多。

结论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主要采用沥青路面结构形式,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好坏直
接影响到公路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年限。

现代重载交通要求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其它性能;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实现混合料性能的优化,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理论。

但现有的研究,多以沥青混合料的宏观性能为主要研究目标,以经验性指标作为评价其性能的核心指标,未能深入揭示沥青混合料的构成机理,从而使混合料的设计理论缺少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首先对矿质混合料的级配构成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新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构成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细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进行了论述。

参考文献:
[1]沈金安.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
[2]张登良.沥青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吕伟民.沥青混合料设计原理与方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