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总体规划》简介
宁波港发展历程

宁波港发展历程
宁波港的发展始于近代中国的国际贸易开放政策,以及宁波地理位置的优势。
在20世纪初期,宁波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主要负责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商品贸易。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宁波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战后迅速恢复并得到了大力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港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宁波港的内河航道进行了改造和修建,使得港口的吞吐量大幅增加。
改革开放以后,宁波港进一步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1984年港口体制改革以及1992年的河口至港口航道深化工程之后,宁波港的货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997年,宁波港超过了青岛港,成为中国第三大港口。
21世纪以来,宁波港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港口管理经验和设备,以及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宁波港的吞吐量在全国港口中位居前列,并且在国际港口中享有盛誉。
宁波港发展历程的背后,是宁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港口管理机构的不断创新和改革。
未来,随着中国海运业的进一步壮大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宁波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目标不断迈进。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一、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宁波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宁波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宁波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宁波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总体规划(2010-2030)

《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总体规划(2010-2030)》(批后公布)一、概述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和关于卫星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更好地推进鄞西片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集士港镇与宁波中心城区的联动开发和对接融合,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特编制集士港镇总体规划。
二、功能定位集士港镇的功能定位为:宁波中心城区西门户,融合生态住区、区域公共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卫星城市。
三、发展规模集士港镇近期2015年规划总人口为10.0万人,远期2030年规划总人口为20.0 万人。
规划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2.09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22.02平方公里。
四、用地布局本规划的规划结构为:一心二轴五区多片。
一心:卫星城中心,位于春华路(联丰路)与集古路交叉口,并沿集古路向南北适度延伸;二轴:春华路(联丰路)和集古路城市发展轴,一是春华路(联丰路)城市发展轴,向东连接宁波市三江口城市中心,向西串联横街镇,二是集古路卫星城发展轴,向南串联古林镇,向北连接高桥镇;五区:四明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卫星城三个居住区和望春工业园区;多片:包括三个近郊大型商贸服务业区块和四明山新农村社区、桃源湾旅游休闲度假区、山谷创意园、湖泊河休闲山园等。
产业布局放在宁波中心区乃至宁波大都市区的经济大格局中来考虑,特别考虑与周边区域相衔接。
统筹考虑与周边三镇的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从而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产:绕城高速以西一产功能保留提升,形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
二产:保留完1善现状工业园区,依托临空产业发展机遇加快产业升级,形成完整的产业园区。
三产:在卫星城核心及居住区中心布置大型商业服务、休闲娱乐以及部分商务办公等生活生产服务功能,引领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形象;在鄞州大道、广泽路、秋实路(甬金高速连接线)等主要对外交通道路沿线预留布置专业市场、汽车4S店、奥特莱斯、物流、职业教育培训、科研创新等郊区化产业功能,丰富生产型服务业功能及类型;在四明山区及绕城高速以西平原地区,结合景观优势规划预留休闲度假设施用地,提升城市的休闲度假服务功能。
宁波港规划

北仑港区规划特点
充分利用其良好的水深条件和天然的掩 护屏障。
北面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在北仑港 区建码头无须修建防浪堤,投资省、效 益高。
深水岸线后方陆域宽阔,对发展港口堆 存、仓储和滨海工业极为有利。
坚持多元化发展形式,各种功能码头一 应俱全。是目前宁波港规模最大的港区。
镇海港区实景
铁矿装卸作业
镇海港区实景
煤炭装卸作业
镇海港区实景
煤炭堆场作业
镇海港区实景
液体化工码头靠泊作业
镇海港区规划特点
镇海港区属于典型的河口港,处于甬江与东海 的交汇处,泊位沿甬江北岸而布,港区由外向 内分别由石化码头,集装箱码头和煤码头构成, 拥有泊位19个,并有萧甬铁路支线与港区相连, 便于进行海铁联运。
4-大榭港区
大榭港区主要从事原油中转作业,现 有码头四处,分别是:
大榭港区规划图
大榭港区实景
大榭岛跨海大桥夜景
大榭港区实景
40万吨级油轮原油装卸作业
大榭港区实景
码头前沿布置图
大榭港区实景
实华原油码头装卸作业
大榭港区实景
大榭客运站投入运营
大榭港区规划特点
发挥海岛优势,优越的水深条件,远 离居民区的特点,大力发展原油中转 码头。
宁波老港区
宁波老港区地处宁波老市区。 主要承担客运及浙东沿海地区物资中转
运输任务,年货物吞吐能力约150万吨。 宁波港开通宁波至上海、金山、芦潮、
普陀山、岱山、定海等客运航线。
镇海港区
镇海港区位于甬江入海口北岸,距宁波老港区21 公里,距北仑港区17公里。现已建成20个泊位, 其中万吨级泊位8个,主要装卸煤炭、集装箱、液 体化工、散件杂货,年接卸煤炭能力400万吨。航 道可通航2万吨级以下船舶。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 用泊位是目前中国大陆沿海最大的化工泊位,可 以靠泊装卸大型散装化工船。
14水运港口4

42
航标包括以下多种类型: • (1)用于标示航道和港口水域中通航部分外廓线的浮标
图 2-2 船舶漂移示意图
33
航道宽度W的取值
单向航道: w=a+2c 双向航道: w=2a+b+2c • w——航道宽度; • a ——航迹带宽度; • b——船舶间富裕宽度,取设计船宽B; • c——船舶与航道底边间的富裕宽度 典型双向航道宽度约为8倍船宽,单向航道宽度约为5倍船宽。
船种
面清扫船
8
四、港口的分类
1、按用途分 (1)商港 (2)工业港 (3)军港 (4)渔港 (5)旅游港 (6)避风港
2、按位置分 (1)海港 (2)河口港 (3)河港 (4)运河港
9
五、港口的规模和腹地
1、港口腹地 • 港口腹地是指港口货物吞吐和旅客集散所及的地区范围。 ➢ 港口的陆向腹地,是指以某种运输方式与港口相连,为港
32
航迹带宽度
船舶在航道上行驶受风、流及螺旋桨产生的横力矩的影响, 其航迹很难与航道轴线平行。
船舶在导航中线左右摆动前进所占用的水域宽度称为航迹 带宽度。
航迹带宽度按下式确定:
• A = n(Lsinγ+B)
• n——船舶漂移系数; • γ——风、流压偏角; • L——船长; • B——船宽。 • 航迹带宽度一般在2.0B~4.5B的范围内
内。 • (4)转弯半径R宜大于3~5倍设计船长,并需加宽。 • (5)防波堤口门内的航道应保持不小于相应吨级船舶制动
宁波港域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探析

宁波港域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探析从宁波港域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分析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利用的对策建议,为宁波港域优化配置岸线资源,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港口岸线资源整合泊位港口岸线是助力宁波港口发展和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并加快推进宁波港口向国际强港转型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和核心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
加强宁波港口岸线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使用管理,最大限度科学合理地整合利用宝贵而有限的港口岸线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是推动宁波港口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国际强港的重要保障。
宁波港口与岸线概况1、宁波港口概况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南北和长江“T”型结构的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适中,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深水良港。
是中国大陆最主要的原油、铁矿石、集装箱、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
宁波港域包括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象山港和石浦8大港区。
目前,拥有各类泊位500多个,其中港口生产用泊位总计332个,包括集装箱泊位21个,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85个,10万吨级以上特大型深水泊位21个,是我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之一。
2、宁波岸线利用现状宁波海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陆海岸线总长872公里,岛屿岸线总长759公里。
根据《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规划港口岸线总长170公里,其中港口深水岸线139.1公里,占规划的81.8%。
至2011年底,已利用规划岸线约10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使用约82公里;剩余规划岸线65公里,剩余深水岸线约57.1公里,见图1。
港口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由于开发早、规划、监管等原因,宁波港域部分港口岸线存在深水浅用、优线劣用、闲置不用、陆域和水域被移作他用等现象,岸线资源开发比较粗放,节约使用、合理使用的岸线利用原则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和落实,相对于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宁波港域港口岸线资源利用还相对滞后。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概要(批前公示)

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 )概要(批前公示) 为进一步深化完善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科学指导新区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宁波杭州湾新区总体规划( 2010-2030)》前该规划阶段性成果已形成。
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在送审批之前,我局将杭州湾新区总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0 年10 月29 日-2010 年1 28 日,共计31天。
在此期间,欢迎公众提出宝贵意见,我局将依法予以研究和处理,并将修情况附于审批材料上报市政府。
用地布局规划图?一、基本情况杭州湾大桥通车大大拉近了上海与浙江东部地区的时间距离,推动沪浙一体化进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大桥桥头地区,在长三角结构中也由“边缘”转为“门户”,成为沪浙沟通的核心地区,这一区域地位的改变推动该地区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将日益频繁。
2009 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陆域面积235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 平方公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平台。
并提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和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
区位图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总规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大平台建设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部署,提升宁波杭州湾新区功能地位,创新发展方式,探索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文化鲜明的新区发展模式。
规划重点是对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支撑系统、分区指引作深入的研究分析。
在总规编制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生态特色,基于杭州湾特有的生态环境,做好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开发;二是注重新区与余慈地区的统筹发展,既关注自身发展又做好区域合理分工;三是注重新区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联动,特别关注产业提升与导入和新城开发建设时序安排的关系;四是尊重现状和挖掘地域文化,科学安排新城用地结构和规模,结合水资源等环境特色做好城市设计。
2024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

2024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2024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规划中,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力量,这些工程项目直接影响并塑造着城市的面貌和未来发展方向。
宁波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更是备受瞩目。
我们来梳理一下2024年宁波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的基本情况。
根据市政府发布的信息,宁波市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在交通建设方面,计划着力推进宁波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项目、舟山湾大桥建设项目等,同时加快推进地铁、高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在生态环境领域,将加快实施规划确定的绿化提升、河长制、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还有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以期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全面发展。
从这些计划中可以看出,2024年宁波市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是多方位、立体化的,涵盖了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然而,有关专家也提醒我们,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之所以被列为重点,是因为其影响力和推动力。
如何确保这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严峻而又必须正视的课题。
在撰写完上述描述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需要对每个具体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资金保障、施工进度等进行深入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工程建设的表面规模和速度,更要关注工程项目的长远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也需要关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制定应对措施,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对宁波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这不仅包括对城市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影响,更需要对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衔接度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港总体规划》简介
2006年11月23日
宁波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和区域性中心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工业发展所需能源、原材料及外贸物资运输的主要中转港;是浙江省、宁波市国民经济和对外
开放及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重要依托。
根据预测,2010年宁波市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35000万吨,其中集装箱1000万TEU;2020年货物吞吐量43000万吨,其中集装箱1400万TEU。
今后将成为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国际港口。
宁波港将具备运输组织、装卸储运、中转换装、工业开发、现代物流、战略储备、通信信息、保税及综合服
务等功能,并成为宁波港口物流中心的基础平台。
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筹规划的原则,宁波港将形成“一港三片八区”的港口总体布局。
即宁波市沿海港口分为北片(含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中片(象山港)和南片(三门湾),下辖甬江、镇海、北仑、穿山、大榭、梅山、象山港、石浦八个港区。
宁波港八个港区功能分工如下:
甬江港区自甬江大桥至招宝山大桥之间。
近期仍承担宁波市与甬江沿线、附近沿海和陆岛间的中、短途货物运输任务,随着城市发展,逐步进行功能调整和整合,保留白沙作业区和部分业主码头,在继续提供城市建设和生活所需物资运输的同时,发展仓储、配送、城市商贸、水上观光旅游等功能。
镇海港区范围从招宝山大桥至甬江入海口北岸,包括宁波市辖区内的杭州湾南岸宜港岸线。
随着北仑、穿山和大榭等港区的发展,逐步调整运输货类,以承担宁波市及附近地区的煤炭、液体化工、成品油、液化气、内贸集装箱、钢铁、木材及非金属矿石等运输、仓储为主,镇海港区是宁波港水铁、海河联运港区。
北仑港区规划范围自甬江口长跳咀至大榭岛大桥。
北仑港区是宁波港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核心枢纽港区,以承担远洋、沿海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集装箱运输任务为主,具有货物装卸储存、保税仓储、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开发、水运
工业等功能的大型深水港区。
大榭港区规划范围包括大榭岛和穿鼻岛全部岸线。
大榭港区主要为大榭岛开发区的工业企业所需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服务的工业港区和华东地区液化石油气、原油中转及储备基地,并承担部分集装箱运输任务。
穿山港区规划范围穿山半岛全部岸线,北自大榭大桥至长浦,南至长浦至春晓。
穿山港区将承担远洋、沿海集装箱运输、LNG接收等任务,并作为宁波港后续可持续发展的预留港区。
梅山港区规划范围包括梅山岛全部岸线。
梅山港区主要承担远洋、沿海集装箱运输任务。
港区内陆侧规划为渔港作业区。
象山港港区规划范围包括鄞州、宁海、象山、奉化四县(市、区)临象山湾的岸线。
该港区虽有良好的岸线资源和避风条件,但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作为宁波港的后备发展港区,近期根据环境容量限制,承担沿湾电厂煤炭接卸任务和中短途客货运输,远期可承担内贸集装箱和杂货等无污染的运输仓储、物流任务。
石浦港区以石浦港为主,包括象山半岛东部和南部所有宜港岸线。
石浦港区是为象山县和宁海县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近期承担腹地煤炭、矿建材料、小批量短途物资的运输任务,并为陆岛交通和沿海客运服务,远期可适当发展近洋运输。
作者:吴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