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书法欣赏ppt课件

飘整构遗书徐年 《
然,严风写浩四 大 颜
欲端密,恭题月 唐 仙庄,与谨额廿 西 。秀字唐诚,日 京
真 卿
丽行人恳史建千 作
,间写,华, 福 一有经直刻岑 寺 撇乌有接字勋 多
品 简
一丝相二,撰宝 介
一、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五十 岁之前,以继承传统为主,特点为清雄坚韧,代表 作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五十至六十岁之间是颜书的成熟期,创立崭新的颜 体,特点为开阔雄浑,代表作有《鲜于氏离堆记》、 《颜勤礼碑》等。在这一时期的《祭侄稿》有“天 下第二行书”的美誉,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齐名, 其实《祭侄稿》无法之法,真率天然,远胜《兰亭 序》。
颜真卿作品简介《祭侄稿》
颜真卿作品简介《祭侄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 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 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 酌庶羞。祭於亡姪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惟尔挺生。夙 标幼德。宗庙瑚璉。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 人心。方期戩穀。何图逆贼开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 (□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 平原。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 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眾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 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河东近涂去)。泉明 (尔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櫬。 及兹同还。(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顏。方 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 尔幽宅。(抚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 饗。
颜真卿简介资料

颜真卿简介资料颜真卿(709年-785年),是唐朝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河南周口,是唐朝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颜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父亲颜之推是唐朝的重要官员,对颜真卿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颜真卿从小就展现出了艺术才华和文学天赋。
他十分热爱书法艺术,并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和研究书法上。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典雅、豪放而著称。
他的书法风格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气息,线条流畅、笔势挺拔。
他在书法创作中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善于运用笔墨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书法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他浓厚的情感和他对艺术追求的热情。
颜真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祭侄文稿》。
这幅作品是他在侄子去世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侄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幅作品力图表现出对逝去亲人的悲伤和内心的痛苦,通过他力透纸背的笔墨,展示了他对侄子的思念之情。
这幅作品体现了颜真卿的个人风格和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除了书法,颜真卿还擅长文学创作。
他的文章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他通过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经历,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他的作品以豪放洒脱,气势磅礴而著称。
他是当时文坛的重要人物,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颜真卿的才华和成就不仅限于文学艺术方面,他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他在唐朝历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以正直公正、严谨守纪的作风得到了其他官员的尊重和赞誉。
他在任职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措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颜真卿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艺术和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他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书法史上的巨匠之一。
颜真卿通过他的书法、文学和政治成就,展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文化人的形象。
他才华横溢、品德高尚,被后人称为“文贵”、“书圣”,堪称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
颜真卿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颜勤礼碑讲解》(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
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
颜真卿的事迹

颜真卿的事迹颜真卿的事迹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
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
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
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
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
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
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
颜看了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
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
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颜真卿简介

二 颜真卿作品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 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 “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 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 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 《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 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PPT制作:傅子恒 PPT演讲:孙亦凡
谢谢观赏!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横
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 短横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而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 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如“千”)。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竖
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 劲挺,这和陏、初唐写法近似。垂露竖约有直竖(下、门的左 竖)和往左(师)或向右(阶)的弧度变化。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撇
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 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 竖撇到下部向左拐弯撇出,要注意弧度自然。 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三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说明
捺
通篇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缺口的出现,配合同样写法的勾来 看,说明颜真卿早期未有意识强调逆收再勾(撇)出的写法。 大部分捺行至后面直接捺出。另捺写到后上扬的较多,也证明 颜真卿早年并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现为活泼颜真卿生平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颜真卿生平及主要作品

颜真卿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
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
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
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
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
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自书告身《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
共386字。
有人疑为伪托。
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
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
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
”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颜真卿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颜真卿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诸满村),字清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到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与从兄颜杲卿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后被叛将李希烈所杀,壮烈殉国。
生前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开国公”,身后被追封为“司徒”,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
是继“书圣”王羲之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书法家,是唐代新书体“颜体”的创造者,世称“亚圣”。
在书学史上“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苏轼曾有“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鲁公”一说。
“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曲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节有态,笔力雄强,沉着端庄”是其书法的独特风格,其墨迹有200多种,虽经千年沧桑,至今仍有大量流传。
他那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千年来深为海内外华人和汉学友人所共仰,其墨迹成为后人学书的典范样本,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瑰宝。
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
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自书告身《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是颜真卿晚年的名作。
共386字。
有人疑为伪托。
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
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
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
”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简介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山东临沂人。
字清臣。
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
行书遒劲,神彩飞动。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体,称为“颜体”。
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
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
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篇二: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论文题目:颜真卿生平及书法艺术浅析摘要: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是一位划时代的杰出书法家。
他所创立的“颜体”楷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背后所体现出的刚正廉明的人格精神和文化底蕴更是其书法的魅力所在。
本文首先通过对颜真卿生平和主要作品的研究,探究颜真卿楷书和行书的书法特色,揭示其书法背后的品格。
其次,通过各朝各代书法家对颜真卿的评价,展示颜真卿书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作品;艺术特色;精神;评价正文:引言: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独具风貌的书法,为后世景仰,沿袭至今,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颜真卿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
让我们一起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品味作品背后的人品与艺品高度统一的伟大品格。
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字清臣,乳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出任平原郡守时逢“安史之乱”,率军镇守平原郡,政绩显赫,而有“颜平原”之称。
官至太子太师,因封爵鲁郡开国公,又以“鲁公称之”。
祖籍琅娜临沂(今山东临沂),自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南渡而定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便成为江南世家。
其七世祖自北齐入周,定居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颜真卿就出生在长安的敦化坊。
颜真卿家学渊源,七世祖颜之推,曾祖辈的颜师古、颜勤礼,都是文史留香的名师硕儒。
伯父颜元孙、父亲颜帷贞都擅长书法。
颜真卿三岁丧父,母亲带着年幼的附图1:颜真卿画像他寄居在娘家。
舅父殷践酞博学正直,对外甥关怀备至,教导有加。
颜真卿的姑母颜真定、二兄颜允南也是博通经史、书法的学者。
在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中,颜真卿日渐成长起来。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43年),26岁的颜真卿于京兆府参加府试,被举选参加科试并一举以甲科举进士第。
两年后,颜真卿再赴吏部接受栓选,又被选为甲等,提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任职两年后,母亲病故,辞职服孝3年。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颜真卿服孝期满,参加“博学文词秀逸科”的科制举考试,仍以甲等登科,被授于酸泉县尉之职。
后任长安县尉。
此时,颜真卿结识著名书法家张旭,并师从于他。
唐肃宗至德二年,颜真卿被任为刑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颜真卿为人一身正气,因而得罪权贵,屡遭弹幼,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德宗李适即位。
宰相杨炎不喜欢生性耿直的颜真卿,明里推举他为太子少师,实为削弱他的实权。
继任宰相卢祀尤为阴险,千方百计想把颜真卿挤出朝廷。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安禄山残部勾结成德、淄清、魏郡等地节度使,相继叛乱。
宰相卢杞用计陷害颜真卿,进言德宗,派颜真卿以重臣元老的身份去说服李希烈,至使76岁高龄的颜真卿身陷叛逆。
李希烈以死相逼,要颜真卿作伪宰相,遭到颜真卿的怒斥。
李希烈攻占卞洲,在大梁作了伪楚皇帝,颜真卿又被囚系了一年多,至死不肯屈节于叛臣,在兴元元年八月三日被李希烈派人害死在汝州。
颜真卿最终被奸臣陷害、逆臣谋杀,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希烈攻陷卞州,自称大楚皇帝,派人向颜真卿请教即位仪式。
颜真卿说:“老夫髦矣,曾掌一国礼,所记者诸侯朝勤(朝见天子)礼耳”。
李希烈恼羞成怒,派人将颜真卿缢杀于龙兴寺,卒年76岁。
二、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及艺术特色1.颜真卿对书法的态度颜真卿在其《草蒙帖》中曾经说:“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輔篆籀为当代所称。
”①以此说明其祖上多有擅长书法者。
他的五世祖颜之推也喜欢书法,但对他而言,书法仅仅是一门“杂艺”。
他告诫儿孙不要过多练习书法,说:“真草书迹,微须留意。
”没有必要过于精通。
但颜真卿并没有拘泥于祖训,对书法也作过精深研究,只是他并没有把书法作为其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而是作为他中庸治国理想的锦上之花,为其文治武功的远大理想服务。
颜真卿对书法有着极大的兴趣。
他曾向张旭请教过书法技巧,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存世。
从二人的问答中可以看出,颜真卿对书法进行了附图2:裴将军诗(局部)极深入的研究和练习,有着极高的感悟,对所谓的“折钗股”、“屋漏痕”(见附图2)等技法都了然于胸。
但颜真卿对祖训并非置之不理,加上他所受的儒家思想教育,使他对书法的态度只能是作为记功立言的一种工具,这种观念在他的内心深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
对他来说,书法不过是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当遇到内心有所感触,或者需要传记铭文时,他便随手拈来,一舒内心感受,或者写下一篇碑文,或者记下一个社会事件,或者作为劝谕他人的书信,而几乎没有像后来的人特别是现代人的那种为创作而创作,纯粹从书法技巧方面刻意写出的作品。
正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又是随手拈来,因此他的书法才呈现出自然天成的效果,显得活泼可爱又大朴无华。
又由于他心中常怀一颗忧国忧民的中庸之心,并把这种理想贯彻在他的书写中,因而书法作品中处处可见铁骨铮铮、正气凛然的磅礴之气。
2.颜真卿的求学经历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3.颜真卿的楷书颜真卿书法的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颜体”楷书。
颜体是中国楷书五大形式之一。
它的基本风格特征是:结体宽博,笔力遒劲,骨力洞达,气势恢宏,体现了大唐帝国的繁荣时期的强盛气势。
另外,他的书法与他的人格交相辉映,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颜体的特点,可以从他早期的《多宝塔感应碑》初见端倪,六十三岁左右的《麻姑仙坛记》为基本成型,最炉火纯青的事七十三岁时所作《颜勤礼碑》。
它的特点是:⑴点画浑朴,笔势雄壮颜真卿楷书最显著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笔画。
颜体的点、横、竖、撇、捺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
一般来说,颜体的点都非常浑厚、饱满,外轮廓线圆浑自然,显得朴实而憨厚。
它的横画往往一波三折,有时中间笔道较细,但细线当中,一种深沉之力萦绕其中。
与横画的轻提相反,竖划采用夸张的手法,故意写的极粗壮,有极强的感染力。
横竖相交的地方,往往一线相连甚至完全脱开,但笔意连绵不绝——后人所谓的“颜筋”,即取譬于此。
⑵结构宽博,外紧内松与浑厚的笔画外形相适应,颜体在点画的结合上,也采用了与其整体效果非常一致、和谐的附图3:颜勤礼碑(局部)结构样式。
它一般都采用方格占满、笔画均匀分布的方式组合其笔画,使汉字的造型整个形象内外通达,中宫敛放,中和适度,布白停匀,显得磅礴大气。
⑶用笔丰富,兼取方圆颜体的用笔以中锋为主,但兼用侧锋,突出表现是在撇和捺时,侧以取妍,控制恰当,常常获得很好的效果。
在笔势方面,方圆兼济,既有方笔之刚,又有圆笔之柔。
⑷布白紧密,空间有序章法也是一种艺术语言。
不同的空间排列形式,对书法艺术的“倾诉”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颜真卿很善于使用空间、章法语言。
如他的《颜勤礼碑》(见附图3)附图4:《雁塔圣教序》(局部)字体排列紧密而浑满,愈增其壮实。
对比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见附图4),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两个时代书法家的不同个性和智慧。
4.颜真卿的行书颜真卿是个楷书巨匠,在行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颜真卿行书的成就在于突破王羲之“手札”书法的规范,充分运用了“折钗股”、“屋漏痕”等行笔技巧,使线条表现力增强。
颜真卿的行书线条既浑厚又遒韧,造型既奇崛又飘逸,通篇看来,如流金泻地,在行草书的表现上,可以说别开新境。
他的代表作品《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字形飞动,造型奇特;墨色变化,风情万端,应该说在整个书法史上,也确是高山仰止。
三、主要作品赏析附图5:颜真卿《行书送刘太冲叙》1.主要作品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比较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还有《颜勤礼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2.《祭侄文稿》附图6:《祭侄文稿》《祭侄文稿》(见附图6)中颜真卿目睹正值青春的颜季明为了大唐江山英勇赴难,现在只留下了一颗头颅,一时痛不欲生。
文稿中和着他的血和泪,写道:“贼臣不救,孤城围逼。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茶毒。
”②一字一句,说的虽然是失去亲人的悲痛,但无处不充斥着对奸人的痛恨和忠义爱国的壮烈情怀,其意义并非一篇小小的祭文所能承载,而是对安史之乱中众多死节守义之士忠贞壮举的颂歌,表现的是一种儒家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祭侄文稿》运笔迅疾,情绪激动,与其悲愤之情有关。
其书法最妙处,一在其字的点画密聚,草成一个块面之处;二在其枯笔连擦写数字之处。
这两种现象交相映衬,造成虚实、轻重、黑白之间的节奏变化,再加上草稿特有的率意所造成的用笔“不拘小节”,和结体的偏于松散,形成了颜体稿书风格。
文稿前六行,结体端正,运笔较慢,反映颜氏虽然心情激动,但尚理智;第七行至十三行,是回顾季明年幼品性和反安史之乱初期情形,己动感情,故字形随便,运笔速度加快,已不计工拙;自十四行至二十五行,结体潦草,笔画极为随便,沉浸在切肤之悲痛中;到后来悲痛至深以至思路都连贯不起来,仅五行四感情通过笔画所遗留下来的痕迹,颜氏以熟练的笔墨,使忠义之情和优美的书法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只有在这种具体作品中的风格,才体现出人的思想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