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股骨颈骨折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颈骨折(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提出股骨颈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凡发生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均称为股骨颈骨折。

3 诊断[1]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3.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3.2症状体征3.2.1症状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青紫肿胀。

3.2.2体征无移位、嵌插型骨折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有压痛,纵轴叩击患肢足跟或大转子部时髋部有疼痛;移位的骨折可见短缩、外旋、外展及轻度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粗隆上移等。

3.3影像检查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如早期X线片征像不明显而临床怀疑骨折,需进一步行 CT或MRI检查。

3.4 分型3.4.1 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经颈型;股骨颈基底型。

3.4.2 按骨折线分型( Pauwels 角分型)Ⅰ型:Pauwels 角为 0 °~ 30 ° ;Ⅱ型:Pauwels 角为30°~ 50°;Ⅲ型:Pauwels 角为大于 50°。

3.4.3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 Garden 分类)[2]Ⅰ型: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股骨颈完全骨折不过没有移位;Ⅲ型:股骨颈完全骨折,出现移位不过保持接触;Ⅳ型:完全移位,股骨头以及股骨颈间无连续性。

3.5 鉴别诊断股骨颈骨折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往往诊断较为明确,但有时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相鉴别。

3.5.1 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受伤姿势、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两者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平均70岁;粗隆间骨折属关节外骨折,没有关节囊束缚,外旋短缩畸形更明显,外旋可达90度;粗隆间骨折因局部血运丰富,肿胀和瘀斑大都明显,疼痛也较股骨颈骨折更剧烈;粗隆间骨折压痛点在粗隆部,股骨颈骨折压痛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外下方。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股骨颈骨折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较多。

本病属于中医“杵骨骨折”的范畴。

二、诊断【西医诊断】1.外伤史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

青壮年发生该骨折较少,多有车祸、高处坠下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2.症状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活动受限不明显,尚能站立和行走。

3.体征(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2)压痛和叩击痛:多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压痛,大粗隆部有叩击痛,患肢纵轴叩击痛阳性。

(3)肿胀:囊内骨折无明显肿胀,囊外骨折且移位明显者可有明显肿胀出现。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就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行走和骑自行车。

4.辅助检查(1)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部分患者受伤后X线检查可呈阴性。

(2)CT和MRI:若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怀疑为股骨颈骨折,但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可行CT或MRI检查,已明确诊断。

【西医分型】1.按照骨折移位程度的Garden分类: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州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2.按照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颈皆在骨折远:头颈型:骨折面一部分在股骨头下,一部分在股骨头上,一部分在股骨颈部;经颈型:全部骨折面通过股骨颈;基底型:骨折面位于颈干交界面上。

前三型为囊内骨折,第四型为囊外骨折。

【中医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2.营血不调证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不显,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气血两虚证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股骨颈骨折(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提出股骨颈骨折的诊断、辨证、治疗和功能康复。

本指南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凡发生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均称为股骨颈骨折。

3 诊断[1]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3.1病史有明确的外伤史。

3.2症状体征3.2.1症状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青紫肿胀。

3.2.2体征无移位、嵌插型骨折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有压痛,纵轴叩击患肢足跟或大转子部时髋部有疼痛;移位的骨折可见短缩、外旋、外展及轻度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粗隆上移等。

3.3影像检查X线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如早期X线片征像不明显而临床怀疑骨折,需进一步行 CT或MRI检查。

3.4 分型3.4.1 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经颈型;股骨颈基底型。

3.4.2 按骨折线分型( Pauwels 角分型)Ⅰ型:Pauwels 角为 0 °~ 30 ° ;Ⅱ型:Pauwels 角为30°~ 50°;Ⅲ型:Pauwels 角为大于 50°。

3.4.3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 Garden 分类)[2]Ⅰ型: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股骨颈完全骨折不过没有移位;Ⅲ型:股骨颈完全骨折,出现移位不过保持接触;Ⅳ型:完全移位,股骨头以及股骨颈间无连续性。

3.5 鉴别诊断股骨颈骨折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往往诊断较为明确,但有时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相鉴别。

3.5.1 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受伤姿势、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两者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平均70岁;粗隆间骨折属关节外骨折,没有关节囊束缚,外旋短缩畸形更明显,外旋可达90度;粗隆间骨折因局部血运丰富,肿胀和瘀斑大都明显,疼痛也较股骨颈骨折更剧烈;粗隆间骨折压痛点在粗隆部,股骨颈骨折压痛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外下方。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

由于老人股骨颈部骨质疏松,因此,在较轻的外力下,如行走时碰撞、跌倒,即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诊断】1.老人跌跤后,髅部疼痛剧烈,失去站立及行走能力。

2.患肢呈现外旋和短缩畸形。

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50。

者,属内收型,畸形明显,患肢短缩可达3cm左右,明显外旋。

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30。

者,属外展型,患肢仅有轻度外旋或短缩。

3.伤处瘀肿多不明显。

压痛以鼠蹊中部为明显。

如骨折发生于股骨颈之基底部,则局部瘀肿较重,压痛明显。

4.股骨颈不完全性骨折,患肢稍能伸屈,畸形不明显。

可作足跟叩击试验,如引起鼠蹊部明显疼痛,骨外展型内收型折的可能性较大。

股骨颈骨折5.X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

无移位的骨折在X片上仅见微细的骨折线或仅有一侧骨皮质不连续。

个别病员X片无明显的骨折征,但老人跌跤后璇部疼痛,功能障碍,足跟叩击痛明显者,宜按不完全骨折处理。

【治疗】1.无移位的不完全性骨折,可作胶布皮肤牵引患肢,重量2~4kg,置患肢于轻度屈胸、屈膝和轻度外展位。

合适的牵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

6.牵引过程中注意勿使扩展板抵及床栏或滑轮,否则失去牵引作用,甚至使断骨移位。

如牵引后疼痛迅速减轻,则6~8周后可摄X片复查,如骨折线消失,可停止牵引,练习扶双拐行走。

7.对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可作手术治疗。

较常用的为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无需牵引,可扶双拐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

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因断骨愈合困难,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髅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大粗隆与股骨小粗隆之间的骨折。

由于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所以骨折后比较容易愈合。

【诊断】1.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外伤史,如从高处坠跌或重物撞击等。

受伤时患者常自己感觉有骨擦音。

2.患肢大粗隆周围瘀肿明显,触痛较重,患肢可有外旋及短缩畸形,或有轻度内收成角畸形3.患肢功能障碍,部分病员可触及骨擦音。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概要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股骨颈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S72.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81.5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4.分型:Garden分型(分四型):I型,不完全骨折;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触;VI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骨折端完全失去接触。

5.症候诊断:伤损筋骨(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 1生出版社)1.年龄65岁以上且骨折按Garden分型为Ⅲ型、Ⅳ型的患者。

2. 无严重的合并症,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差,或相对高龄患者(70岁以上)建议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生活质量水平较好,相对年轻患者(70岁以下)建议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0-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00股骨颈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股骨颈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一、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0)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⑴有外伤史;⑵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⑴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 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

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1)有明显受伤史.(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b5E2R.(3)髋关节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2.西医诊断:(1)有摔倒受伤史.(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缩短畸形.(3)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我重新,穿防旋转鞋制动,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或者检查以明确诊断.)p1Ean.(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1.早期:伤后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2.中期:伤后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DXDiT.3.后期:伤后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肾气血亏虚.RTCrp.(三)分型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地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地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地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骨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地机会很大.5PCzV.(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地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jLBHr.(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地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地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xHAQX.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分型法)按骨折移位地程度分为四类.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二、治疗方案(一)闭合复位内固定法1.骨牵引逐步复位对于有移位地股骨颈骨折,临床常采用股骨髁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日,使骨折复位后再行内固定.牵引重量维持在体重地左右即可.牵引天后,要床边摄片,以观察牵引重量是否需要调整.作为手术前常规治疗方法,骨牵引治疗可使骨折复位,减轻病人痛苦.临床有时也可以行皮肤牵引,但应注意皮肤地保护和合适地牵引重量.LDAYt.2.牵引床快速牵引复位作为内固定前地常规复位方法.麻醉后,患者仰卧于多功能骨科牵引手术床,会阴部顶一立柱,双足固定于牵引架上,双下肢伸直,固定患肢于外展°,外旋°位,牵引复位,牵引患肢至双下肢等长,然后再使患肢内旋°,形臂或形臂光机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使骨折对位对线尽量达解剖复位.复位质量多采用指数来衡量.在正位片上,股骨头内侧承重骨小梁地中心轴线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呈°角,如果小于°,则表示有髋内翻,大于°,则表示有髋外翻.侧位片上股骨头与股骨颈轴线呈°角,正常地指数变动应在°以内,多数骨折均可用此法达到满意复位.Zzz6Z.3.闭合复位空心钉加压内固定形臂或者形臂光机透视髋部正侧位证实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选取直径导针于大粗隆下处经皮将导针沿股骨颈下缘皮质钻入,尖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分别于大粗隆下和处经皮沿股骨颈中线和股骨颈上缘骨皮质将导针钻入,使枚导针在侧位尽量散开,在股骨颈内呈多平面三角形分布(不必使三针在骨折面上呈严格地品字形).沿导针分别做长皮肤切口,分离导针周围组织达估摸,分别测量所需空心钉地长度.扩孔后,选择长度合适地空心钉拧入.空心钉螺纹均要超过骨折线以外,尖端位于股骨头软骨下,空心钉尾部使用垫圈,以增强骨折端地加压作用.拔出导针,透视三枚空心钉固定可靠后,缝合切口.dvzfv.(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按照骨折三期辨证治疗.1.骨折早期: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等.中成药:应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中成药.2.骨折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推荐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等.rqyn1.中成药:应用和营止痛、接骨续筋类中成药.3.骨折后期: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推荐方药:壮筋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等.中成药:应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类中成药.(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选择局部外用中药制剂、单纯牵引治疗方法、超髋夹板外固定结核防外旋鞋固定法、骨折愈合治疗仪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治疗方法.Emxvx.3.原发疾病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四)护理情志护理股骨颈骨折多属于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血瘀气滞,导致不停程度地中通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雨后惊恐地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地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地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地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SixE2.2.生命体征地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易发生变化,故入院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检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防止合并症加重.6ewMy.3.体位护理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小时内可允许半坐或者坐位.术后第天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个月后扶双拐不负重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个月内做到不侧卧,不做盘腿动作.为防止患者发生压疮,需定时做好皮肤护理,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kavU4.4.饮食护理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地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地豆类食物.必要时口服润肠通便煎剂或灌肠.y6v3A.中后期饮食护理:患者食欲增加,骨折修复,机体消耗较大,饮食应以营养和钙质丰富地食物为主,按照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原则来调理饮食.M2ub6.5.并发症地护理腹胀便秘:每日做腹部按摩,自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为分钟,每日次,可预防腹胀便秘.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采用腹部热敷、饮食疗法,或根据患者年龄和体质不同采用针刺疗法,以理气消胀,促进排便.0YujC.尿闭:由于部分患者不习惯卧位,常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潴留,可进行腹部热敷,用流水诱导排尿,同时做好患者地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按摩石门穴、关元穴、中极穴下左右,针灸疗法取三阴交、委中,针后加灸效果更好.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但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天,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eUts8.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能起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加速骨连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地作用.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地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足踝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抬臀运动及双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每日观察并指导患者练功,嘱患者锻炼时勿急躁,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sQsAE.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采用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见下表)(二)评价方法1.于术后个月,术后个月,术后个月随访时,行线检查,分别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股骨头有无坏死.2.于术后个月、术后个月,根据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3.最后由医生统计评价。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 及优化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 及优化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诊断要点】1 西医诊断判定标准1.1 有外伤病史。

1.2 伤后患者出现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活动困难并呈内收、外旋(45°~60)、短缩畸形。

伴有腹股沟中点处压痛、下肢纵向叩击痛。

1.3 无移位的骨折伤后局部疼痛轻微肢体活动不受限仍能够行走体检时体征很少除腹股沟中点处轻微压痛外缺乏其他骨折的确切表现数日后疼痛逐渐加重负重、行走出现困难。

此种情况常表明受伤时为稳定型骨折以后发展为移位型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甚至可无外伤史。

1.4 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

某些老年人股骨颈无移位的骨折难以立即在X线片上发现。

疑有骨折者应CT检查必要时卧床或避免负重1~2周后再次摄片检查。

2 中医症候判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1 初期骨折开始的2周内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

2.2 中期伤后2~4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

2.3 后期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治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一初期骨折开始的2周左右为初期此时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

治法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

方药活血止痛汤新伤续断汤七厘散云南白药五灵丹等。

二中期2~4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

治法接骨续筋和营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接骨丹五灵丹等。

三后期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

治法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方药: 壮筋养血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健步虎潜丸归脾丸等。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据有关资料统计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中的难题仍有许多患者残留一定的功能障碍。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致伤的程度骨折的类型。

中医正骨能解决绝大多数股骨颈骨折但对于移位较大并且伴有股骨头营养血管损伤最好借助于现代医疗中的放射线及手术切开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医院股骨颈骨折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2020版)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数为关节囊内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

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是常用的手术方法,虽然治愈率较高,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医疗单位需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条件。

一、中医诊断、分期及分型
(一)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二)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症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
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症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同《XX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二、治疗
中医疗法。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按照骨折三期辨证治疗:
1、骨折早期。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等。

中成药:应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

2、骨折中期。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

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等。

中成药:应用和营止痛,接骨续筋类。

3、骨折后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推荐方药:壮骨养血汤加减。

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等。

中成药:应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类。

其他同《XX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三、中医护理
(一)情志护理股骨颈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血瘀气滞,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

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
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

(二)生命体征的观察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情容易发生变化,故入院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做好详细记录,以防合并症加重。

(三)体位护理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术后24小时内可允许半坐或坐位,术后第2天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一个月后扶双拐不负重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负重时间。

3个月内做到不侧卧,不做盘腿动作。

为防止患者发生压疮,需定时做好皮肤护理,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四)饮食护理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

必要时口服润肠通便煎剂或灌肠。

中医后期饮食护理:患者食欲增加,骨折修复,机体消耗较大,饮食应以营养和钙质丰富的食物为主,按照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原则来调理饮食。

(五)并发症的护理腹胀便秘:每日做腹部按摩,自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3次,可预防腹胀便秘。

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采用腹部热敷、饮食疗法,
或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不同采用相应针刺疗法,以理气消胀,促进排便。

尿闭:由于部分患者不习惯卧位,常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储留。

可进行腹部热敷,用流水诱导排尿,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按摩石门穴、关元穴、中极穴1000下左右,针刺疗法取三阴交、委中,针后加灸效果更好。

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但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

四、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起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加速骨连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

因此要知道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足踝背伸跖曲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效收缩运动、抬臀运动及双上肢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每日观察并指导患者练功,嘱患者锻炼时勿急躁,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其他同《XX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五、股骨颈骨折诊疗服务目标、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
同《XX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六、股骨颈骨折中医分级康复诊疗
股骨颈骨折属中医“髀杵骨折”范畴,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首诊于中医院骨伤科,中医药在股骨颈骨折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医药在早期康复和持续康复可最大程度恢复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尽早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股骨颈骨折分级康复诊疗流程
充分发挥“三师共同服务”作用,指导患者早期预防、合理就医和规范采用中医药疗法。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医院骨伤科诊疗期间由所在医院同步开展早期床边康复。

其他同《XX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二)股骨颈骨折康复诊疗技术规范
同《XX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20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