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工程专业知识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

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复习资料环境工程是一个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工程和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系统,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在环境工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一些环境工程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相关的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前景- 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2. 环境污染与控制- 大气污染的来源、特点和治理技术- 水污染的类型、影响和处理方法- 土壤污染的成因、评估和修复技术-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控制措施3.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的目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评估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应用4. 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生态系统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 资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分类、利用和管理- 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6.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 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 环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价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同时,还可以巩固和扩展我们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工作中,环境工程师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了以上的复习资料,我们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深入研究和理解环境工程的前沿和热点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实地考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基础重点总结

环境工程基础重点总结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保护环境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环境工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等。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下面就环境工程基础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1.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管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控制等。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环境污染来源、污染物特性、污染物的生物和化学性质等知识,以便选择合适的污染控制技术。
2. 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估主要是针对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涉及环境质量标准、采样技术、分析方法、数据解释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行实际监测和评估工作,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策略和作为环境工程师应具备的责任和行动。
4. 农业与环境农业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人类活动之一,但也是造成环境污染和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
环境工程师需要了解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土壤管理、氮素、磷素、水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业的环境可持续性。
5.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掌握水资源的量化评估、开发利用、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水资源管理需要了解水文学、水力学、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6.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括自然和人造系统在内。
了解生态系统的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助于环境工程师在设计和实施环境治理方案时更全面地考虑生态保护和复苏。
7. 环境法规环境法规是环境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也是环境工程师进行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应该系统地学习国家和地方环境法规,熟悉各种环境污染处理方案的要求和规范,并知道如何管理、分析和处理环境法规方面的问题。
环境工程的入门知识

环境工程的入门知识环境工程是一门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涉及到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要素的保护、治理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与处理。
它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同时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下面将从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领域、工作职责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介绍环境工程的入门知识。
一、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环境科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它主要研究环境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和解决方法。
在环境工程领域,主要涉及到的学科包括环境污染控制、水资源管理、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风险评估等。
二、环境工程的主要领域1. 空气污染控制:主要研究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排放、扩散和治理。
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2. 水环境治理:主要涉及水体污染的监测、净化和保护。
包括废水处理、水质评价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旨在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的健康。
3. 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转化,开展土壤修复和治理项目,减少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要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物,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5.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降低环境风险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威胁。
三、环境工程师的主要工作职责环境工程师是从事环境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专业人才,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的工作:1. 环境调查与评估:开展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评估环境影响和风险,为环境污染治理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物排放控制:设计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控制方案,制定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污染减排和治理。
3. 水资源管理:开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研究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概论知识点全* 环境工程定义* 环境工程的目标和作用*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 环境工程的领域和应用* 环境工程的法规和标准* 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方法* 环境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环境工程师的职责和要求* 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环境工程定义环境工程是指应用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解决和管理环境问题的学科,其目标是保护、改善和恢复环境质量,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目标和作用环境工程的目标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其作用包括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清洁水资源、处理废物和污染物、管理环境风险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包括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规划和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等。
环境工程的领域和应用环境工程涉及空气污染控制、水资源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土壤和地下水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领域。
其应用范围包括工业企业、城市社区、农田和生态系统等。
环境工程的法规和标准环境工程受到各国的环境法规和标准的管制。
这些法规和标准包括废气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等,旨在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
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方法环境工程采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环境模型和监测技术,环境管理和评估方法等。
环境工程的挑战和发展趋势环境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不断增加的环境压力、新兴污染物和气候变化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与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跨学科合作等。
环境工程师的职责和要求环境工程师负责环境问题的调查、设计和管理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工程技术知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沟通协调能力。
环境污染和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
环境治理措施包括减排措施、污染物处理技术、环境监测与修复等。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等。
2021年环境工程专业综合考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1一、填空题1、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水、土壤、空气均有微生物存在,特别在土壤是微生物生活最佳场合。
2、加热灭菌法有和两种办法。
3、衡量实验室内测定成果质量重要指标是和。
4、监测大气污染惯用布点办法有布点法、布点法、布点法、点法。
5、原子吸取分光光度计重要有、、、四个重要某些构成。
6、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受影响居民户外 m处。
7、土壤对角线采样法合用于。
8、为了便于管理,固体废物普通是按其与否具备、易燃性、、反映性、放射性、来进行鉴定,凡具备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特性者即称为有害固体废物。
9、污水解决基本办法为物理解决法,解决法和。
10、生物化学法中好氧氧化分为和 .11、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涉及、、和12、污水一级解决重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二级解决重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三级解决重要去除污水中。
13、凝聚是指过程,絮凝是指过程。
14、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具备消毒效果氯可以分为自由氯和,化合氯为、、。
15、生物膜由和构成。
二、判断题()1、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规定介质pH值,在4.5~7.0之间。
()2、由饮水传染病毒性疾病重要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肝炎。
()3、银量法测定氯离子(C1-)含量时,应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
()4、用AgNO3滴定溶液中CN-含量,当滴定到终点时,稍过量AgNO3与氰化物生成白色沉淀,使溶液变浑,故该办法属于沉淀滴定法。
()5、生物体大小不同是由于所含细胞数目不等,而非细胞所占体积不同所致。
()6、空白实验值大小仅反映实验用纯水质量优劣。
()7、环境监测中惯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水总硬度。
()8、当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所用办法很敏捷时,直接采用少量样品就可满足分析需要。
()9、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氧化水样中所有有机物。
()10、当暴露时间为8h,为防止噪声性耳聋噪声容许值为110dB。
()11、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中水质指标总计35项。
环境工程(知识点)

环境工程(知识点)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恢复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评价和管理,环境工程旨在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的定义、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门学科。
一、环境工程的定义环境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环境科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它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为目标,通过应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和改善环境问题。
环境工程不仅关注于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治理和处理,还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二、环境工程的目标环境工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工程旨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社会。
三、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1. 环境评价与监测:环境工程通过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浓度等信息,为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工程致力于减少、控制和治理污染物的排放,通过设计和建设废水处理厂、废气处理设施等工程项目,实现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和处理。
3. 资源回收与利用:环境工程关注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通过设计和实施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负荷。
4.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境工程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通过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
5. 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工程通过环境管理和规划,制定环境政策和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和法规的执行,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四、环境工程的发展方向1. 绿色技术与创新:环境工程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绿色技术,以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2. 节能减排与碳中和:环境工程将加大对能源和碳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力度,推动节能减排和碳中和的技术和政策的研发和实施。
环境工程知识和技能

环境工程知识和技能一、环境工程的概念和意义环境工程是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和改善的学科。
它涉及到水、大气、土壤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调查、评价和控制。
环境工程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二、环境工程领域及其内容1.水处理领域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
水处理领域主要包括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方面。
2.大气治理领域大气治理是指控制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等方面。
3.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固体废弃物处理是指对生活垃圾、工业废料等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转运、处理和处置。
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主要包括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等方面。
4.土壤污染治理领域土壤污染治理是指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和修复,以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土壤污染治理领域主要包括土壤污染调查评价、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
三、环境工程技能和知识1.环境监测技能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掌握一定的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技能。
常见的环境监测项目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噪声监测等。
2.环境影响评价技能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新建或改建项目在环境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需要掌握一定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
3.水处理技能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工作内容之一,需要掌握各种水处理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技能。
同时,还需要掌握水质分析方法和处理工艺的设计原理。
4.大气治理技能大气治理是环境工程中比较复杂的领域之一,需要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技术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5.固体废弃物处理技能固体废弃物处理需要掌握垃圾分类、转运、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需要了解危险废物的特性和处置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6.土壤污染治理技能土壤污染治理需要掌握土壤污染调查评价、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气环境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 70 %;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
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全国 600 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 ;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996 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 %,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
仅江苏、浙江等7 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 1.5 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 37 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 亿元。
酸雨频率大于90 %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
2〕水资源和水环境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 300 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 1200 亿元 ;我国著名的 5 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 1/4 甚至一半;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78 %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 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
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
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
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城市中 80% 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流经主要城市的70% 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物来自化工、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
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氮、磷的流失,促使了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50% 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形成地面下沉和水质恶化;我国四大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污染普遍超标。
3〕固体废弃物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 65 亿吨,占地5 万余公顷;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
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 1.2% ,全国有 2/3 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
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全国有 1/4 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
4〕环境噪声我国噪声污染较严重, 2/3 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 50% ;90% 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 70 分贝,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 216 亿元;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
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惊人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 30% ,局部地区占 50% 以上;全国已有 2/3 的河流和 1 千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污染;小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农药、小制革、小酿酒、小化肥、食品等使农林地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小冶炼,如土炼硫、土炼砷、汞等导致周围区域植被死光,成为生态死区;小土焦、小水泥、石棉等行业造成大气污染。
6〕土地资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5 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5 ;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 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占用耕地上升;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
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2.5%-4% 的水平。
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 10%已降为目前的1%- 5%;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继续吞噬大量耕地。
目前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 1 亿亩,受沙漠化威胁的农田近 6 千万亩;全国约有 1/3 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 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 1cm 厚地表土,所流失的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氮磷钾含量。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和植被破坏造成的;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1 亿多亩。
被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有20 余万亩,涉及 11 个省 25 个地区。
被汞污染的耕地有 48 万亩,涉及 15 个省 21 个地区;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有毒物质含量加大,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有益动物;由于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用后不加回收,废膜已成为我国新的土壤污染物。
7〕草原资源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40% ,然而,由于风蚀沙化、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致使草原严重退化。
草原退化面积达 9 千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 1/3 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了 30% - 50 %。
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 25.5 公斤,产奶 26?8 公斤,毛 3 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 1/27 ,新西兰的 1/82 ;预计到 2000 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30% 。
8〕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 ,居世界第 121 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0.11 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9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中由 1300 多万亩减至 367 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6 %降至 7.2% 。
由于大量垦荒,种植橡胶等,热带雨林被砍伐面积达 500 多万亩,其中利用 292 亩, 200 万亩被沦为不毛之地;我国宝贵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 5 千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 万公顷 ,年木材损失 6 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 亿元。
9〕近海环境我国的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与大中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入海污染物中来自陆上的占 80% 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区中,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普遍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
1990 年,在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赤潮34 起,为 1961 - 1980年平均值的 30 倍;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几亿元;近岸海域以有机物污染和石油类污染为主要类型的污染有加重趋势,沿海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速海洋环境污染由沿海城市毗连海域向沿海农村近岸海域扩散;中国近海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致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休养生息,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其再生增殖能力;南海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近年来被开采砍伐,不仅破坏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使红树林和珊瑚礁鱼类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种群也在消退;若对江豚、海豹、海龟及玳瑁等珍稀动物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有在中国近海逐渐消退的危险。
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中国有高等植物 32800 种,占世界总种数的 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被子植物 24500 多种,裸子植物 236 种,苔藓植物约 2000种,蕨类植物 2600 余种,植物药材 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 300 种,纤维原料植物 500 种,油脂植物 800 种,香料植物350 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 种。
我国特有的植物约有 200 个属(万余种〕。
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松、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中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大豆、谷子、黄麻等20 余种作物起源于中国。
中国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野苹果等,是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
中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 多种,果树品种万余个;中国动物种类约 10.45 万,占世界总数的10%。
脊椎动物 4400 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 10%以上,其中两栖类 210 种,爬行类 320 种、鸟类 1186种、兽类500种、鱼类 2200 余种。
分别占世界总数的 10 %、 13 %、 5%、 7%、 10 %。
昆虫约 10 万种;中国有鹤类 9 种、雁鸭类 46 种、食肉类 54 种、雉类 276 种、灵长类 190 种;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 15%- 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 10 %- 15%的水平。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 个种中,中国就占156 个种;近 50 年来,中国约有 200 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 - 5000 种,约占总种数的 15%- 20%。
许多重要药材如野人参、野天麻等濒临灭绝。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确定珍稀濒危植物354 种,其中,一级 8 种,二级 143 种,三级 203 种;中国近百年来,约有10 余种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
目前,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暨豚等20 余种珍稀动物又面临绝灭的危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 种,其中一级 96 种,二级 161 种。
丹顶鹤、台湾猴、扭角羚、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红雉、扬子鳄、中华鲟等属于我国100 多种珍稀动物之列;全国自然保护区 763 多处,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殖场106 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 73 个。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618 .4 万 ha,占国土面积的 6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