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优化学案电子版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优化学案电子版

第一章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与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某些食品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1文化基础:认识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结构和代谢类型。2.自主发展:掌握泡菜、果酒和果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3社会参与:讨论泡菜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点:泡菜、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难点:泡菜、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书法欣常,朗诵《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通过词中葡萄美酒了解酒的由来,从这首词来看。在很久以前,果酒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联系酒精产生原理,有机物无氧呼吸,发酷产生,发酵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讲授新课

通过学生举例引入:

1发酵的历史: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微生物将谷物、水果等发酵成含酒精的饮料。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是由活的酵母菌引起的。

分析发酵的历史总结:

2.发的概念: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

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联系实际,分析腐乳制作,概括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

腐乳的发酵

①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多种微生物,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②发酵原理: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③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部分)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优化学案电子版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优化学案电子版 第一章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与 核心素养学习目标: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某些食品运用传统发酵技术生产。1文化基础:认识乳酸菌、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结构和代谢类型。2.自主发展:掌握泡菜、果酒和果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3社会参与:讨论泡菜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点:泡菜、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难点:泡菜、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书法欣常,朗诵《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通过词中葡萄美酒了解酒的由来,从这首词来看。在很久以前,果酒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联系酒精产生原理,有机物无氧呼吸,发酷产生,发酵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讲授新课 通过学生举例引入: 1发酵的历史: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微生物将谷物、水果等发酵成含酒精的饮料。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酒精发是由活的酵母菌引起的。 分析发酵的历史总结: 2.发的概念: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

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联系实际,分析腐乳制作,概括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 腐乳的发酵 ①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多种微生物,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②发酵原理: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③传统发酵技术的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部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第一章:细胞及其基本结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本章将介绍细胞的组成和结构、细胞膜的作用和结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第二章: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指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本章将介绍光合作用的结构和过程、呼吸作用的结构和过程、发酵的类型和机理、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等内容。 第三章: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本章将介绍DNA分子的结构、DNA复制的机理、基因的定义和作用、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等内容。 第四章: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增长和繁殖的基础。本章将介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区别、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和影响、遗传的基本规律等内容。

第五章:遗传学基本原理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本章将介绍杂交和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和重组频率、多基因遗传的型式等内容。 第六章: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技术。本章将介绍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和步骤、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等内容。 第七章: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系统。本章将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理、疫苗的制备和应用、免疫系统的失调和疾病等内容。 第八章: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本章将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激素种类及作用、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殖调节等内容。 第九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本章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构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危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等内容。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的基本内容和章节划分。学习这些内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和生命科学,也为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1.3 细胞内部的运动和运输 1.4 细胞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关系 1.5 细胞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遗传物质 2.1 遗传物质的发现与研究 2.2 DNA的结构及其功能 2.3 DNA的复制 2.4 DNA的转录和翻译 2.5 突变与基因变异 第三章: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1 细胞生长的基本规律 3.2 细胞分裂的概念及其类型 3.3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规律 3.4 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5 分裂后细胞的发展和分化 第四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4.1 美国苏氏的遗传实验 4.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4.3 基因的概念和分类 4.4 重组的产生和遗传规律 4.5 显性和隐性基因 第五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5.1 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机制 5.2 转录调控和转录因子的作用 5.3 转录后调控和中间分子的作用 5.4 RNA的功能及其调控 5.5 细胞内基因序列的“语言”和翻译机制 第六章:生物技术 6.1 基于DNA摧毁的技术和应用 6.2 基于DNA复制和扩增的技术和应用6.3 基于DNA测序的技术和应用 6.4 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和应用 6.5 生物技术的影响和展望 第七章:免疫系统

7.1 免疫系统的发现和组成 7.2 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7.3 免疫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7.4 免疫调控和免疫治疗 7.5 免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第八章:人类的疾病和预防 8.1 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8.2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8.3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8.4 大量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8.5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标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优质学案:2 2 1 动物细胞培养(1)

第2节 动物细胞工程 第1课时 动物细胞培养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 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核移植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2.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2)培养条件 ①营养条件⎩⎪⎨⎪⎧ 无机物:无机盐有机物: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 天然成分:血清等 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也称为培养液。 ②无菌、无毒的环境: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③温度、pH 和渗透压⎩⎪⎨⎪⎧ 温度:哺乳动物细胞多以36.5±0.5 ℃为宜pH :多数动物细胞适宜pH 为7.2~7.4 渗透压 ④气体环境⎩⎪⎨⎪⎧ O 2: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 2:维持培养液的pH 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并将它们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 2的混合气体的CO 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培养过程

①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往往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上。 ②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停止分裂增殖的现象。 ③原代培养:指动物组织经处理后的初次培养。 ④传代培养:分瓶后的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2)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3)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后再用离心法收集() (4)动物细胞培养时,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答案〗(1)×(2)×(3)√(4)√ 1.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2.幼龄动物的细胞与老龄动物的细胞比较,分化程度低的细胞与分化程度高的细胞比较,哪些细胞更易于培养?为什么? 〖提示〗幼龄动物的细胞和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更易培养,原因是这些细胞分裂能力强。3.动物细胞培养时,除了添加糖类、氨基酸等必要的营养成分外,往往还需添加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原因是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的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可以弥补人工培养基的不足。 4.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用胃蛋白酶可以吗?为什么? 〖提示〗不可以。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适宜pH为1.5左右)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而胰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活性较高,因此胰蛋白酶适用于细胞培养时的处理。 二、干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1.来源: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 2.类型: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 3.胚胎干细胞 (1)概念: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 (2)局限:胚胎干细胞必须从胚胎中获取,这涉及伦理问题,因而限制了它在医学上的应用。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基本的细胞组成; 2. 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3. 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异同点; 4. 理解遗传变异的机制和意义; 5.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3. 遗传变异的机制和意义:变异的原因和类型,变异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 2. 细胞分裂过程和意义的理解; 3. 遗传变异的机制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等。教学过程如下: 1.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相关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点讲解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3. 展示细胞分裂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和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 细胞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 4. 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通过讲解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细胞分裂对细胞增殖和遗传传递的重要意义; 5. 探究遗传变异的机制和意义:通过实验观察和案例分析,让 学生探索遗传变异的机制和对物种进化的意义;

6. 小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研究评价。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遗传变异机制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4. 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升教学质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课时素养目标 1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等观念.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过程。 (生命观念) 2 .能基于事实和证据.采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以 文字、图示的形式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科学思维) 3 .认同生物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遵循正确的伦理道德,认识到动 物细 胞融合的潜在风险。(社会责任)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1 .概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2 .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3 .诱导融合常用的方法: (1)物理:电融合法。 (2)化学:PEG 融合法。 ⑶生物:灭活病毒诱导法。 4 .判一判:基于细胞融合的技术及其应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的融合,也有细胞核的融合过 程。(J ) ⑵细胞融合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 (J ) (3)目前细胞融合只能在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进行,不能 实现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融合。(X ) 提示:至今,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细胞融合也获得了成功。 新课程标准 4. 2.3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是指通过物理、 化 学或生物学等手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 细胞 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4. 2.4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 制备 的重要技术

(4)动物细胞融合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等提供重要的手段。 (J) ⑸二倍体动物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仍然是二倍体细胞。(X) 提示:杂交细胞具有4个染色体组,应该是四倍体细胞。 7激疑 (i)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提示:动物细胞融合能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不能采用此方法。 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1.制备原理: (1)B淋巴细胞的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填“能”或“不能”)无限增殖。 ⑵骨髓瘤细胞的特点:能无限增殖。 ⑶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制备过程: 填一填:基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教材答案与详解(实用,必备!)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教材答案 与详解(实用,必备!)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材的更新换代,新版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于2023年面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特别整理了该教材的答案与详解,供学生参考和学习使用。 本文档包含了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教材的所有章节的答 案与详解,共计1200字。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各章节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讲解。 二、章节内容与解答 第一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包括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类等内容。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等重要知识点。

1. 选择题 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具有自由活动能力 B. 细胞可以合成蛋白质 C. 细胞具有感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D. 细胞通过原生质流动进行养分吸收 答案:B. 细胞可以合成蛋白质 2. 填空题 2.细胞膜是由_________组成的双层结构。 答案:磷脂 3. 简答题 3.描述细胞器的种类与功能。 答案:细胞器是细胞内功能特化的亚细胞器官,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等。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供应中心,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ATP分子。内质网是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和运输的地方,负责合成、折叠和包装蛋白质等。

第二章:遗传与变异 本章主要介绍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变异的形成机制,在遗传学和进化理论等方面给予了具体而深入的讲解。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将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概念、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重组和突变等相关知识。 … … 三、结语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人教版(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教材的答案与详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学习本文档,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们希望本文档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好帮手,为学习生物提供便利和帮助。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本文档,通过学习和练习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祝愿大家学有所成,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2.2.1动物细胞培养

2.2 动物细胞工程 (一)动物细胞培养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同动物细胞培养是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的培养,由此分析、推出培养动物细胞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 2、尝试建构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流程 3、认同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4、简述干细胞的应用;通过探讨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与风险,理性看待生物技术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 (2)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师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概括出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通过联系就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使学生更加深化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通过对干细胞应用的教学,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并合理运用生物技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从社会中来”的相关内容,指出在治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时,自体移植的皮肤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才能获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能不能用自体皮肤的单个细胞培养出可供移植的皮肤? 通过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教师以真实的情境导入,让学生认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与生活的联系 2、新课讲授 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的相关文字,并回顾选择性必修一的相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机体给体内的细胞提供了哪些适宜的条件使其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体外细胞培养时需要提供哪些物质? 3.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什么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分析,推出培养动物细胞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通过运用旧知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的文字部分,并在课件中展示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的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细胞培养时,为什么首先将组织分散成许多单个细胞? 2.将组织块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如何推理出来的?用胃蛋白酶可以吗?为什么? 3.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如何区别? 4.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分裂会受阻,这是为什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5.简要画出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图 6.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与学生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化,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干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动物细胞培养又有哪些具体应用呢?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干细胞美容的相关图片,通过大家比较熟悉的医美,引出干细胞的相关内容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胚胎干细胞”的电镜图,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教师进行提问: 1.干细胞有哪些类型?这些类型各有怎样的特点和哪些方面的应用? 2.科学家是怎样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这种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有哪些应用优势? 3.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4.你如何看待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和风险? 教师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并合理运用生物技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五、板书设计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五章第1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答案

, [同学用书P75]) [随堂检测] 1.一个池塘中长期生活着藻类、水蚤、虾、鱼、蚌等,这个池塘可以看作是一个() 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生物圈 解析:选C。池塘中生活着各种生物,同时还包括阳光、水等非生物成分,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不能确定 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B.②③ C.③④D.②⑤ 解析:选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为分解者,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等)是自养型生物,为生产者,有些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为消费者,所以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故②正确;植物中的菟丝子属于消费者,故③错误;蜣螂、蚯蚓等动物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故④错误;消费者、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所以异养型生物并不都是消费者,⑤错误。 4.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鹰 C.植物→鹿→狮子→细菌 D.植物→鼠→蛇→山鹰 解析:选D。食物链主要是通过捕食关系猎取食物而建立的一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其起点为生产者,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A项中阳光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项中起点不是生产者;C 项中细菌属于分解者。 5.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其次养分级②次级消费者,自养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养分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⑤⑥D.①⑥⑦ 解析:选C。第一养分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其次养分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养分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6.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养分级 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假如昆虫突然削减,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解析:选B。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蜘蛛和蟾蜍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假如昆虫突然削减,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会增加。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图中有________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蛇属于第________养分级。 (5)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 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2)图中只有1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其他生物不和分解者构成食物链;(3)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分解者能够将死亡的有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简洁的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4)蛇属于第五养分级;(5)次级消费者也就是第三养分级的生物,为螳螂。 答案:(1)生态系统(2)1(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五(5)螳螂 [课时作业][同学用书单独成册]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淌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 解析:选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内的化学能,被生物所利用,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二章第2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答案

, [同学用书P24]) [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胰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 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 解析:选B。人和动物内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不经导管运输,而是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本题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内分泌腺有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岛、睾丸和卵巢。 2.下列哪一组激素是由同一个腺体分泌、且不能口服的() A.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B.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解析:选D。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胰腺中的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二者均不能口服。 3.天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量增多,人体内下列哪种腺体分泌的激素的量会增多() A.卵巢B.睾丸 C.胰岛D.甲状腺 解析:选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故选D。 4.(2022·四川南充高二期末) 右图为人体血糖调整模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胰岛细胞为胰岛B细胞 B.神经与胰岛细胞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号 C.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 D.反馈调整有利于维持机体血糖平衡 解析:选C。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抑制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5.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亲密相关,假如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缘由是() A.性激素分泌削减 B.垂体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 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选B。蝌蚪的发育与甲状腺激素有关,故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整,故B正确;由于蝌蚪只有垂体被破坏,甲状腺激素可以运输给靶器官,故C错误;下丘脑没有被破坏,故下丘脑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故D错误。 6.(2022·黑龙江省试验中学高二期中)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 甲状腺激素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 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解析:选C。甲状腺激素含量高,因而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A错误;胰岛素含量偏低,血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B错误;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因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C正确;胰岛素含量偏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减缓,D错误。 7.(2022·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期中)如图为人体内血糖调整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整的两种激素。请据图回答: (1)当血糖变化时,通过②途径使b分泌量增加,b激素降低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激素a、b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利用细胞体外培育方法验证a能通过③途径促进b分泌的试验方案是:第一步用高糖的动物细胞培育液培育胰岛A细胞,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其次步取第一步得到的适量滤液作为培育液培育胰岛B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培育液中b的含量。该试验方案不完善的地方有: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其次步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是拮抗关系。 (2)据图可知,b是胰岛素,a是胰高血糖素,要通过试验证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需要用低糖的动物细胞培育液培育胰岛A细胞,使之分泌胰高血糖素;同时该试验缺少对比试验,需要检测含有胰岛B细胞的培育液中原有胰岛素的含量。 答案:(1)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拮抗作用(2)应用低糖培育液培育胰岛A细胞缺少对比组 [课时作业][同学用书单独成册] 1.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觉过程有关的四个试验,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 研磨 制成提取液――→ 注入 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五章第5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答案

, [同学用书P92])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制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养分结构的简单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养分结构越简单,其抵制力稳定性越大,相应地,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小。题中A、C、D选项中的生态系统,都是向着成分和养分结构简单化的方向进展,而B选项中生态系统是趋向单一化方向(只让牧草生长)进展,其抵制力稳定性降低。 2.(2022·聊城高二检测)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削减,接着又引起水蚤削减。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解析:选B。食藻浮游动物和藻类构成捕食关系,藻类削减,导致浮游动物削减,这属于负反馈调整;当排入污水后,浮游动物死亡,加重了污染,又导致更多的浮游动物死亡,直到全部动物全部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整。 3.(2022·安徽宣城励志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哪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 A.削减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C.增加生物的种类 D.削减生物的种类 解析:选C。削减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使得生态系统组分削减,自我调整力量减弱,A错误;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相对平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但不能增加自我调整力量,B错误;增加生物的种类,养分结构变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变强,C正确;削减生物的种类,养分结构变简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变弱,D错误。 4.(2022·黑龙江双鸭山一中、建三江一中高二期末)《狼图腾》这部电影中,不仅叙述了发生在额仑草原上的人与狼的故事,而且通过草原的生态变迁,直面了生态问题,比如其中的台词:“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就蕴含了食物链关系及生态平衡的规章。下面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诞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正反馈调整,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是以食物链、食物网为途径进行的 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乐观意义 D.调查草原上的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解析:选A。自然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诞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整,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捕食者即消费者是生态系统养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乐观意义,C正确;黄羊的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D正确。 5.下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养分结构简单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A。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成分越单纯,养分结构越简洁,自我调整力量就越弱,抵制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简单,自我调整力量就越强,抵制力稳定性就越高。 6.(2022·海口高二检测)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状况。其中抵制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解析:选C。抵制力稳定性强调“抵制外界干扰,保持原状”,受到相同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变化越不明显,则抵制力稳定性越强,结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知,C项正确。 7.(2022·高考大纲全国卷)现有A、B两个密闭、透亮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觉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生态 瓶编号 光 照 含微生物 的泥沙 浮游 藻类 水草 浮游 动物 A +++++ B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________,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缘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苏教版必修3习题: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答案

[随堂检测] 生物群落与物种丰富度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对沿海水产资源、鸟类资源种类的争辩属于种群水平争辩的问题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选C。A项,生活在肯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B项,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力量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C项,对沿海水产鸟类资源种类的争辩应属于群落水平争辩的问题。D项,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因水分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类,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肯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转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 解析:选B。A项,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幼虫密度呈现周期性变化。B项,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C项,对于活动力量较弱的昆虫,如蚜虫、跳蝻等可以接受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从坐标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幼虫密度增加在前,松针长度增加在后,有肯定的滞后性。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3.将a、b两种草履虫分别单独培育和混合培育在成分和温度等条件完全相同的培育液中,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依据培育产生的结果,推断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有b存在,a就不能生存 B.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能够共存,但b的数目确定多于a C.在该试验培育条件下,b的生存力量确定强于a D.在该试验培育条件下,a和b互利共生 解析:选C。a和b是竞争关系,在该试验培育条件下,b的生存力量确定强于a,在竞争中获胜。在绝大多数自然条件下,a和b不肯定生存在类似于试验培育的条件下,若食物和空间等条件充裕,二者也可以共存,b的数目也不肯定多于a。 4.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争辩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乙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想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逝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削减

2021高中同步创新课堂生物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3习题:第一章第1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Word版含答案

[同学用书P4]) [随堂检测] 1.(2022·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是() A.细胞内液 B.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C.细胞外液 D.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解析:选A。体液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所以B、C、D选项含义相同,A不同。 2.(2022·云南德宏州芒市一中高二期末)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养分不良,则会引起C液削减 B.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C.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1中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生物膜 解析:选C。长期养分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削减,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导致组织液(C液)增多,A错误;3处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1组织细胞中,C正确;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D错误。 3.(2022·哈尔滨六中高二期末) 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 B.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 C.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 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c 解析:选B。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B正确;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C错误;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组织液进入血浆,D错误。 4.(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状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选A。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管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C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很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取进入血浆。 5.下列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尿液、呼吸酶 ③葡萄糖、氨基酸④血浆蛋白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呼吸酶则是各种细胞均有的成分。细胞和细胞内的成分均不属于内环境。 6.(2022·南京市高二期末)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地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养分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削减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解析:选C。养分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削减,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要从四周的组织液中吸取水分;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7.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被称为________。 (2)在下面方框中写出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名称: 解析:内环境在组成上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血浆存在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在组织细胞间隙,淋巴则存在于淋巴管内。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淋巴和血浆之间是单向的。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如图所示 [课时作业][同学用书单独成册] 1.人体组织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 A.消化液B.组织液 C.淋巴D.血浆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练习):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蛋白质工程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练习)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蛋白质工程 1.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在农牧业方面的应用:转基因抗虫植物、转基因抗病植物、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改良植物的品质、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2)基因工程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①对微生物或动植物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它们生产药物。 ②让哺乳动物批量生产药物。 ③尝试将建立移植器官工厂的设想成为现实。 (3)在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食品工业用酶、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1)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2)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 (3)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①医药工业方面:研发药物,如延长干扰素的保存时间;降低小鼠单克隆抗体诱发免疫反应的强度。 ②其他工业方面:改进酶的性能或开发新的工业用酶。 ③农业方面:通过改造某些参与调控光合作用的酶,增加粮食产量;改造微生物蛋白质的结构,设计优良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1.来自苏云金杆菌的Bt抗虫蛋白基因只能应用于棉花。(×) 2.“转基因抗虫植物”也可以用于抵抗各种植物疾病。(×) 3.干扰素是我国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 4.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得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一般称为基因工程菌。(√) 5.对蛋白质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来实现的。(×) 1.乳腺生物反应器与工程菌生产药物的区别

考向1| 基因工程的应用 1.ACC合成酶是乙烯合成的关键酶,乙烯的合成会影响番茄的储藏和运输。下图为科学家利用ACC合成酶基因的反向连接构建载体,通过基因工程设计的耐储转基因番茄流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物的特异性是能够从番茄DNA中获取ACC合成酶基因的关键 B.反向连接的ACC合成酶基因合成的mRNA通过与正常的ACC合成酶基因的mRNA互补,限制了细胞内乙烯的合成 C.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存活下来的细胞内则含有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 D.设计双酶切处理目的基因及载体是为了更好地保证目的基因的反向连接C解析:引物能与ACC合成酶基因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定位ACC合成酶基因的位置,因此引物的特异性是能够从番茄DNA中获取ACC合成酶基因的关键,A正确;反向连接的ACC合成酶基因合成的mRNA通过与正常的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五三练习册电子版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五三练习册电子版 1、80、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瓜果蔬菜大多属于()[单选题] * A.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正确答案) 2、37.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滤过面积大 B.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C.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物质滤过 D.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增多(正确答案) 3、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判断题] * 对 错(正确答案) 4、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5、雨后会有大量的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蚯蚓要()[单选题] A.爬出地面呼吸(正确答案) B.躲避地下的低温 C.爬出地面饮水 D.出来接受光照 6、53、下列特征中,与鸟的飞行无关的是()[单选题] * A.前肢变成翼 B.用肺呼吸(正确答案) C.骨骼很薄 D.胸肌发达 7、为快速获得一批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的草莓苗以满足果农需求,下列技术中可选用的是( ) [单选题] * A.杂交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正确答案)

8、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到的核酸彻底进行水解,直至形成不能再水解的小分子,则能得到的小分子的种类共有8种[判断题] * 对(正确答案) 错 9、38.人体可以感知环境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 A.感觉形成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正确答案) B.兴奋通过神经进行传导 C.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D.感知变化并进行调节利于生存 10、“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句诗里面分别描述了蛱蝶和蜻蜓的()[单选题] * A.觅食行为和繁殖行为(正确答案) B.迁徙行为和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和繁殖行为 D.争斗行为和觅食行为 11、注射乙肝疫苗能够预防乙型肝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乙肝疫苗相当于抗原 B.机体可产生乙肝病毒抗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