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合集下载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态度。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积累和传承的过程。
2.选择一个古代中国的发明或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份PPT,展示该发明或发现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传播情况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每组10分钟汇报时间。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你们更深入地挖掘古代发明和发现的历史价值。"
3.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论证能力。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原因、条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中国发明和发现,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些重要发明吗?这些发明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起来探索这些发明背后的故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发明的了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其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及传播情况。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Word版含解析

课堂探究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实用科技长期世界领先的原因史料导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经皇帝下令推广的。

张骞、班超、甘英等探险家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都是由朝廷组织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各朝代都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修道路、开运河、设驿站。

全国四通八达,不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而且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互动探究(1)据史料,归纳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

(2)举例说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对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

(3)综合上述史料,分析科技发展需要的一般条件。

名师精讲(1)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古代中国的生产力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

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政府的管理之下,政治局面相对安定,这也有利于科技的繁荣与进步。

(3)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古代中国的封建政府长期重视教育,特别是科举制的长期实行,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封建政府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长治久安,非常注重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促进了科技进步。

(4)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同外来文明不断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并在融合的基础上有重大的创新,有利于科技的进步。

【例题1】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说:“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及老成,验之成事。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的农书()A.是先进生产经验积累和总结的产物B.是科学家深入钻研农学理论的产物C.是封建政府重视小农经济的结果D.是中外生产经验相互融合的结果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的价值和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树立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2.掌握古代中国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3.学会分析古代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古代科技成果,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课堂趣味性。
3.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到古代,体验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课堂参与度。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科技成果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二、学情分析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3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单元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活动单”导学案(选修·教师用)高二历史组主备人孙小霞【学习要求】(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四大发明在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4)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重点难点】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古代的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和精神【探究过程】导入曾经在科学技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成就是四大发明。

一、四大发明【合作探究】问题一四大发明的发展历程纸张发明之前,人的书写材料是什么?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特点?纸的发明和使用起到了什么作用?甲骨、金属器皿、竹简、木简、布帛…...比较笨重,不便携带(学富五车的故事。

成语,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来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比一比】其他文明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纸草纸古希腊-----羊皮纸古巴比伦------泥板古印度------树皮树叶除了古代埃及的书写材料和我们的不相上下之外,其他的都落后于我们。

(注意:自豪但切莫自大)雕版印刷,特别适用于同品种、多批次,每次少批量的商业性(书坊)印刷。

比如小说,刻制好一套印版,印书出售,售完再印,无疑比活字版无法保存印版,有较大的优越性。

书坊,固然是商业化的书籍生产企业,但是古代的商品经济总体上微弱,而商品图书的市场又只是面向知识分子文化人,这个人群在社会总人口里的比例很小,对商品图书的需求量虽然不绝于时,然而每个时间断面上对某种图书的需求量仍然不是大量,雕刻版便于保存,便于多次少量印刷,适应了古代的印刷商品经济状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完美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程目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四大发明(一)成就1.造纸术(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纸。

(2)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出现。

宋代是黄金时代,已经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

(2)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

3.火药(1)中国古代练丹家发明;(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3)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1)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2)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二)评价四大发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火药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打开了世界市场。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考点要求】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点落实】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2.意义: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第 2 页第 3 页1.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总之,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命运为何不同?认识?1.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3.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 4 页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重难点突破】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①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学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学案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1】一、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一)造纸术: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

缺点:原料难得,价格昂贵,书写、运输不便____________________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1、造纸术:发明(西汉))——改进(东汉,蔡伦)__________年,______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渔网、麻头等原料制成。

2、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传:_______ 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到________________4、影响:是________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二)印刷术:1、发明历程:①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__________技术,____世纪中叶,北宋平民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印刷术。

2、影响:欧洲借鉴印刷术,创造出自己的____________,大大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火药:1、发明历程: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在____________时发明了火药。

②_____,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____________时期,为了抵御___________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2、意义: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四)指南针:1、发明历程:①______时期发明司南②_____时期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2、意义:①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__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3.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古代中国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科技成就?
2.这些科技成就对古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你认为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对现代科技发展有哪些启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将依据教材,向学生详细介绍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首先,教师对四大发明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它们的起源、发展过程、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
随后,教师拓展讲解古代中国在天文、数学、医药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如张衡的地动仪、祖冲之的圆周率、孙思邈的《千金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5.总结提升,内化知识: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重要性。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升自己的历史解读和分析能力。
6.课后拓展,巩固提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关于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合作交流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1)内容:。

2.珠算①。

②。

(三)天文历法1.发展原因:。

2.表现(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合作探究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50%年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1000年71%公元1001年—1500年57%公元1501—1840年4%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课堂练习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3.以下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新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

追溯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武器的国家。

它们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A.西汉B.东汉C.唐朝D.北宋5.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6.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实用B.重理论C.重民众D.重实验7.“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齐民要术》书影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8.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

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九章算术》9.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的世界记录》收录的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材料三: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检测反馈1.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刻)炫(叫)卖于市井。

”说明在唐代,白居易诗的传播途径,除手抄外,还有()①活字印刷术②雕版印刷③口头传播④碑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2.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

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该残页证明()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3.《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

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

文中提到的是()A.火药B.造纸术C.磁石D.印刷术4.下图是古代科技馆网站首面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A.浑天仪B.翻车C.造纸术D.数学5.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在澳门大学进行演讲时指出,以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为标志,文化注入了一种异样的色彩。

下列作品中,反映这一特点的是()6.阅读古代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姓名朝代著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①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 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

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

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阅()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8.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文化: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

2.提示:(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领先世界;(2)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少;(3)研究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4)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3.提示:一是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课堂练习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

2.D解析:活字印刷术从宋代开始使用,A项说法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信息传递已有雕版印刷,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雕版印刷术自隋唐开始就使用;C项说法也不正确,最早的活字是胶泥活字。

本题应选D项,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造纸术在西汉时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重大科技成就,关键信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强调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而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的是四大发明。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最早的火箭武器出现在唐朝。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掌握,可以使用排除法过滤存在错误的选项。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故不选A项;“蔡侯纸”之前,西汉已有“麻纸”,故不选B项;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而非元朝,故排除D项。

只有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6.A解析: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土地丈量、谷仓容积……”说明注重实用。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故B项表述错误。

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9.解析:第(1)问从表中类别所占比例上看说明分布领域的特点;从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上分析原因。

第(2)问首先判断出图1、图2分别为突火枪、指南针,回忆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主要从材料三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

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

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检测反馈1.D解析:材料中“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说明了口头传播的途径,“缮写模勒(刻)炫(叫)卖于市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运用,唐代是雕版印刷,北宋才有了活字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