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其作品
贝聿铭

主要作品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
中银大厦
案例赏析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地处中区 经济和金融核心地带。在1989年竣工,19仅次于环球贸易广场、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 场。
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 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目录
人物简介 主要作品 案例赏析 总结
人物简介
(IeohMingPe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 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 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 务所,1990年退休。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律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 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 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律铭不仅是杰 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 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 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律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 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 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 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 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 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 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及其作品简介

所获荣誉:
※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艺术及文学勋 章司令勋位 ※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 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 ※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 艺术勋章 ※ 1993年,获美国乔治· 布什总统授与美国 总统自由勋章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 “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 悬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 的证明。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 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 获得“最佳大型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 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 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 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助于增进美 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 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华盛顿国家 艺术馆东馆
肯尼迪图书馆
北京香山饭店
法国卢浮宫 院内金字塔
作品风格: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 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 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 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 号。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 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 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 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 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 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 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科 学 大 楼
主要作品概况:
※1976年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 顿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 苏苏州
设计师——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
•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 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括拆迁在内总投资3.38亿 元。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 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时也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博物馆包括一 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室以 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另外还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些中国园林。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 诠释。”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 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 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 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 互辉映,它将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许多人反映,看新馆设计,越看越有 味道,会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效果。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 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 的实际通道。博物馆于2003年11月奠基开工,于2006年10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 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 “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 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 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 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 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 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贝聿铭

人物影响
人物传记
参考资料 1 苑文凯老师作《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之路》专业讲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 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2 贝聿铭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2-12-12] 3 贝聿铭:寿终百年,而他的作品将 屹立不朽 .新民晚报[引用日期2022-12-12] 4 贝聿铭、贝礼中父子的“香港情结” .新华社百家号[引用日期 2022-12-12] 5 谷建芬、林书豪等获“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6 2019全 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贝聿铭 .中国侨网[引用日期2022-12-12] 7 5位建筑师眼中的贝聿铭 .新京报[引用日 期2022-12-12] 8 贝聿铭: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跨越者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9 Ieoh Ming Pei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引用日期2022-12-12] 10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留下了 传奇故事和作品 .新京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1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他用一生为 世界留下传奇设计 .厦门日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2 《贝聿铭与一座古城(精编版)》 .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引用日期2022-12-12] 13 贝聿铭的中国情结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4 贝聿铭自述:建筑是艺 术和历史的融合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5 102岁,富十五代,一图揭秘贝聿铭传奇一生 .新京报[引 用日期2022-12-12] 16 About | I.M. Pei Foundation .I.M. Pei Foundation[引用日期2022-12-12] 17 学院简 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18 Profiling Ieoh Ming Pei | China's Best-Known Architect .Theculture Trip[引用日期2022-12-12] 19 关于提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工程 院......
现代建筑派大师贝聿铭

现代建筑派大师贝聿铭(Pei,Leoh Ming)建筑大师贝聿铭建筑大师:贝聿铭(Pei,Leoh Ming)美国籍,美国著名建筑学家,他是当前世界成就最高、最负盛誉的建筑大师之一。
194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
1955年创建贝聿铭事务所至今。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50年代末60年代初,贝聿铭在继承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的基本建筑原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设计建成一批影响很大的建筑,其中美国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等表现了建筑形象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聿铭建筑事业中极为成功的一例。
在巴黎罗浮宫的扩建中,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贝聿铭对北京城市规划提出过重要建议。
他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努力探索一条把现代建筑特征与中国民族特色相统一的可行之路,为丰富中国新建筑发展道路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6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建筑大师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1940年代,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
1942年,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入学不久即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志境内的桥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
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
1978年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获普利兹建筑奖。
我喜爱的设计师 贝聿铭

2002年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画般的 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多用光 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 间 采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景 框景 庭园理水等涉及手法光, 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师贝聿铭 的名言。
日本MIHO博物馆
• 在日本京都自然保护区中琵 琶湖西侧,有一座世界闻名的 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 ,他被秀丽的湖南峰山脉所围 绕。虽然京都到美秀美术馆有 一小时路程,但是自从竣工以 来 ,除馆休之外,每天都接 待大量参观者。到了春秋,美 秀美术馆四周有大户川及田代 川等美丽河川,在途中可享受 传入耳朵的流水声及瀑布声。 信乐这一个地方得天独厚,拥 有很多历史及文化的遗迹,因 此信乐也被称为天然美术馆。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费城莱斯 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 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后来,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 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将关切环境提升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 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 然而,苏州博物馆最大的特色体现在人与生态的和谐上: 贝氏以中国人的坚忍不拔证明了华人建筑师也能在西方创造奇迹。贝氏的中国风精神深深影响了建筑界甚至是整个世界。 今年92岁的贝聿铭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设计了大量划时代的建筑。他的一生都在创新,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始终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并 用自己独到的设计为许多国家留下了一道道风景。
贝聿铭—美籍华人

设计流派
他一直都是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贝聿铭一向反对在建筑 他一直都是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贝聿铭一向反对在建筑
上的随波逐流、趋于流行。他经历了70年代风行一时的后 上的随波逐流、趋于流行。他经历了70年代风行一时的后 现代主义,他依然是兢兢业业地在现代建筑中反复推敲、 反复研究,从而提炼和发展了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使之 反复研究,从而提炼和发展了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使之 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能够在潮流起伏的建筑和艺术中处 之泰然、行若无事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除了贝聿铭之外, 实在不多。我们把他的这种原则称之为始终如一的、发展 实在不多。我们把他的这种原则称之为始终如一的、发展 性的现代主义立场原则。在追逐潮流的现代建筑界中,他 性的现代主义立场原则。在追逐潮流的现代建筑界中,他 体现出一种自信、坚定、明确的设计立场,同时又不对第 体现出一种自信、坚定、明确的设计立场,同时又不对第 一代大师盲目地崇拜。这种原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非 常值得我们学习。 1978年他在访问北京清华大学时,曾 1978年他在访问北京清华大学时,曾 经说:如果格罗庇乌斯和密斯是第一代现代主义大师,那 他就是第二代的代表。
主要成就 1.荣誉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
位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誉军团勋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誉军团勋 章骑士勋位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1993年,获美国乔治 1993年,获美国乔治布希总统授与美国总统自由 勋章
作品赏析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带着文明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创造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建筑作品,给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及思想风貌等方面对贝聿铭这位建筑大师进行阐述。
贝聿铭是1920年4月2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亲是中国最早的博士之一,母亲则是一位热爱艺术的女性。
在贝聿铭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书香气息和美的熏陶。
1935年,贝聿铭随家人移居美国,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在那里,他接受了严谨的工程训练,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在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
在贝聿铭的建筑实践生涯中,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作为卢浮宫的主入口,玻璃金字塔自1989年以来成为了巴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成为贝聿铭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巧妙的结构设计,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风格,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杰作。
贝聿铭还创作了许多其他著名的建筑作品,如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图书馆、美国的约翰·F·肯尼迪图书馆等。
在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中,体现出了他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他认为建筑应当融入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体现出人的情感和审美。
他的建筑作品往往兼具现代性和人文性,注重空间的运用和建筑的形式美。
他的作品凸显了建筑艺术与人性关怀的完美结合,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瑰宝。
贝聿铭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其中最重要的当属1983年获得的美国国家建筑奖。
他还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并成为了建筑史上的传奇人物。
他的辉煌成就和对建筑艺术的贡献,为世人所赞颂和传颂,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恒的名字。
尽管贝聿铭在建筑界享有盛誉,但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创作玻璃金字塔时,曾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其作品
1974年-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2002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2004年-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2006年-澳门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科学馆中文名:贝聿铭
外文名:IeohMingPei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1917年
职业:艺术建筑师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
配偶:卢爱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