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综述——以95 后、00后大学生为例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综述——以95 后、00后大学生为例

2020-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学术交流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研究综述———以95后、00后大学生为例沈书鑫(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婚姻的观念也呈多元化发展,由此引发了新现象。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5后、0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的认识与了解,对近五年来国内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文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即使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收获,对该方面的研究方法也呈现出规范化的趋势,然而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整体与系统的特点。

由于当下只有首批00后成为大学生,所以对于0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的数据还不足够。

加上如今大学生的婚恋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并及时更新收纳新观念新思想,由此能够准确地掌握情况,更深入的了解问题,为大学生婚恋观建议提供重要的根据。

关键词:婚恋观;当代大学生;95后;00后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5-026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5.126一、开展研究综述的背景当代大学生主要为95后、00后为主。

“90后、00后”大学生是指在1995-2010年出生的大学生。

而当代大学生群体主要出生时间集中在1995-2003年。

这个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具有开放的观念、比较强烈的平等意识、对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嗅觉敏感、有较强的好奇心。

与此同时,部分人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受压能力较弱的特点。

[1]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价值多元化,大学生对于婚姻恋爱的认识与看法与从前相比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以往未曾有过的新现象,例如恋爱逐渐普遍化,谈恋爱不向大家隐瞒;高校师范类男女比例失调,很多专业大多为女生;女孩子谈恋爱的比例高于男生;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很多情侣抱着游戏的态度,发现对方的缺点就选择分手;逃避问题等等,这些都引起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近年来,大学生婚恋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对于婚恋的看法逐渐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婚恋的态度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

相比过去,如今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和事业规划,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个与自己相匹配的伴侣。

调查中,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希望找到一个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的伴侣,而不再是盲目地追求浪漫和激情。

其次,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对于婚龄的观念逐渐推迟。

过去,大学生普遍认为25岁左右是一个适合结婚的年龄段,而现在,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30岁左右是一个更加适合结婚的年龄。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于婚姻的责任感和经济压力的增加。

他们希望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之后再考虑婚姻,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承担家庭的责任。

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期望值有所提升。

过去,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期待主要集中在物质条件和外貌上,而现在,他们更加注重伴侣的品格和内在素质。

调查中,有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希望找到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伴侣,而不再是单纯追求外在的美貌和物质的富足。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尽管大学生对于婚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存在一部分人对于婚姻持有消极的态度。

调查中,有约10%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对于婚姻没有兴趣或者不愿意结婚。

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婚姻的认知存在误区,或者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更高的期待。

综上所述,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大学生们更加理性和成熟地对待婚恋问题,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和事业规划。

他们更加关注伴侣的品格和内在素质,而不再单纯追求外在的美貌和物质的富足。

然而,仍然存在一部分人对于婚姻持有消极的态度,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变化才能更加健康和积极地发展。

论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

论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

论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以河北名族师范学院为例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爱情的认识与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看法,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文化、观念也产生了重大改变,国外文化的传播以及观念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全新开放的社会环境,与之前的时代相比,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再也不必向家长们压抑和隐藏自己的情感,在校园内,两情相悦就可以公开在一起,也就是恋爱,而社会、学校和家长似乎对这种现象采取了越来越快融、默许的态度,甚至有家长还劝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校园找男女朋友,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采取了这种态度,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对恋爱问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健全,从而导致大学生恋爱出现很多问题,近年来在大学校园中引发的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不注意举止,在教师等公开场合做亲密举动,影响其他学生,甚至发生由于处理感情不当,而伤害自己的事情。

一、国外对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

从19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院的建立为起点,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研究成果颇多:1.国外关于大学生对恋爱态度的研究: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支持态度并且很积极。

(日本学者原田玲仁在《恋爱心理学》著作中则从更为本质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认为年轻人进入青春期后,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开始谈恋爱,自己也想找个男(女)朋友的行为,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同调行为”,这样一来,人就自然会降低对恋爱对象的标准,更容易确立恋爱关系。

除此之外,原田玲仁也认为恋爱往往是异性之间的一种感觉引起的强大的心理效应,大学生也会常在这种心理效应下发生恋爱。

)2.国外关于男女生态度异同的研究:研究发现男女对于恋爱都持积极态度,但是相对而言女生对于恋爱更加积极。

(由著名心理学家Dr.John Bobby最先提出依附理论,所谓依附就是一个人对一另特定他人的情感联结依附具有特殊性和识别性,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因此,在男女交往过尽管男女双方都对爱情存有完美的憧憬,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女性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她们往往对爱情散发出更高程度的忠贞和专注,这也是依附理论的某种表现形式。

新时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变迁研究

新时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变迁研究

新时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变迁研究1. 内容概览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青年婚恋观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婚恋观念的多元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以婚姻为基础的恋爱关系,而是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

婚恋选择的自主性: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选择上更加自主,不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和发展需求来选择伴侣。

婚恋观念的务实性: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念上更加务实,不再盲目追求物质条件,而是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精神和情感生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促使青年们在婚恋观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

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他们在婚恋观上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传媒的影响:随着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容易接触到各种婚恋观念和恋爱故事,这些影响也促使他们在婚恋观上发生变化。

婚恋观念的进一步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上将进一步多元化,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

婚恋选择的进一步自主性: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选择上将进一步自主,更加注重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婚恋观念的进一步务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婚恋观上将进一步务实,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对家庭结构的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变迁将影响家庭结构的稳定和发展,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将促使家庭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变迁将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影响,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将促使社会更加注重感情基础和相互理解。

对婚姻制度的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婚恋观变迁将影响婚姻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追求将促使婚姻制度更加灵活和人性化。

婚恋观(5篇)

婚恋观(5篇)

婚恋观(5篇)第一篇:婚恋观大学生婚恋与家庭观教育论文感谢姚老师这学期给我们带来精彩实用的大学生婚恋与家庭观教育课程,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学不到但对我的成长却至关重要的知识。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确实学到了很多令我感触颇深的东西。

下面我就自己本学期在大学生婚恋与家庭观教育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做一个具体的总结。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仅凭自己的感觉选择婚恋的对象,而对选择婚恋对象的选择形成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对婚恋的对象有很严格的要求,因为大人们都说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恋爱又是走向婚姻殿堂的必由之路,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我从来都不敢马虎。

加上这学期对本课程的学习我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我的婚恋对象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她不必有如花似玉的美貌,但至少要文静大方;她不必有很高的学历或才华横溢,但一定要知书达礼而且思想不能迂腐不堪;她不必有很好的家庭背景,但必须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她不必对我言听计从,但是遇到问题能冷静地和我商量而不是一言不发或大吵大闹;她不必对我的父母卑躬屈膝,但是一定要有与她的身份相应的礼貌的孝心。

可能我在选择婚恋的对象这件事上太慎重了,以至于我的要求太多而不能一一列举出来,但是我认为双方是否决定在一起最基本的前提应该是:坦诚的相待和充分的了解。

因为只有坦诚相待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才能充分的掌握对方的真实信息,这样才能知道对方的条件是否真的符合自己的期望。

如果不能真实充分的了解对方,那么必然会为以后的交往埋下一颗难以估量其威力的定时炸弹。

目前,我刚刚经历过一场算不上多么惊心动魄但也令人回味无穷的恋爱。

我和她是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在家乡的县城里一个酒店打工期间认识的,虽然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那种感觉却来的很快,以至于令我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的发展。

很快我就向她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她对我的表白也不置可否,我当时只是沉醉于说出了憋在心里已久的话而产生的那种释然而对她的态度却毫不在乎。

大学生婚恋观综述

大学生婚恋观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婚恋观的定义、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婚恋观指的是从恋爱到婚姻这个完整过程中,大学生对恋爱、婚姻和性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包括择偶观、恋爱观、婚姻家庭观和性观念四个方面的内容。

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涉及性别、年龄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较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结构影响因素Introduction of Undergraduates 'View on Marriage and Love //ZhangAnweiAbstract Thisarticleintroducedvariousundergraduates'viewonmarriageandloveinthepreviousresearches,andsummarizeditsdefinition,structureandinfluencefactors.Undergraduates'viewonmarriageandlovecanbedefinedasundergraduates'basicat-titudetowardslove,marriageandsexduringtheprocessfromlovetomarriage,andcontainsviewonspousechoice,andviewsonloveaswellasonmarriage,andviewonsex.Itsinfluencefac-torsareinvolvedintheindividual'scharacteristics(e.g.sexandage),thefamilyandthesociety.Key words undergraduates;viewonmarriageandlove;structure;influencefactorsAuthor 's address ResearchCenterforLearningScience,South-eastUniversity,210096,Nanjing,Jiangsu,China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婚姻恋爱观念逐渐开放。

大学生对婚姻与爱情的看法(优秀范文五篇)

大学生对婚姻与爱情的看法(优秀范文五篇)

大学生对婚姻与爱情的看法(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大学生对婚姻与爱情的看法大学生对婚姻与爱情的看法提要:爱情观和婚姻观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如何让个体的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这就涉及到爱情观和婚姻观正确与否的问题。

调查背景: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同,而且社会价值观对个人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社会是个大环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影响。

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站在思想的前沿,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思想活跃、渴望友谊、交往,同时社会阅历浅,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在鉴别能力上不够成熟等特点。

于是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及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方式:网上问卷的形式调查成果展示与分析对于已进入大学的已成年的有自己的想法的大学生,恋爱不再是以往东躲西藏的话题。

并且还乐于谈论。

因此恋爱是愿去实现的事,但对于恋爱的开始时间又有很多不同意见。

在关于恋爱与结婚对象性格的选择上,女性的反差非常大,普遍女性愿意与老实可靠的男性结婚而恋爱时却不一定。

相比而言,男性前后的选择几乎一致。

可见,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其他因素对爱情与婚姻关系的冲击。

同时,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影响因素。

比如说:尊严、父母的反对、事业学业等等。

所以,虽然爱情是很美好的,可以让你飘在云端,忘却一切烦恼。

但是,当面对婚姻时,当其他的各种各样的需要考虑的因素迎面而来时,我们不得不从云端返回地面,从各方面去考虑婚姻的可行性,而不仅仅是把爱情当作是衡量婚姻的唯一标准。

考虑到如今的社会对婚姻“有房、有车、有工作”等要求,我们不难发现,爱情在婚姻中的重量在不断的下降,这是社会的一个整体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大学生的爱情婚姻观念从而影响他们的抉择。

从他们的选择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而切其联系并不是非常大。

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

大学生婚恋观文献综述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0引言婚恋观是人们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本文中它包括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态度、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和婚姻价值观。

婚恋观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并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婚姻幸福。

健康的婚恋观会促进幸福美好婚姻生活的形成,而不健康的婚恋观却是导致婚姻不幸的重要原因。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了解他们的婚恋观现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对大学生的成长采取适当教育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父亲在位”研究正在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父亲在位定义为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孩子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

心理父亲在位也表示父亲总是在他人之前,总是触手可及,总是在场以及总是存在。

父亲在位由四个维度组成: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孩子父亲在位的其他影响、与父亲相关的文化和宗教信念。

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展。

父亲在位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父亲’’包含了比人们所看到的更丰富的内容,必须从系统的观念去理解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父亲在位不只是父亲缺位的反面,也不仅指和孩子共同居住的父亲。

正确的理解是从孩子的视角和主观体验去考察孩子的父亲在位和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都是孩子父亲在位和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人在父子关系上的影响以及有关父亲的信念等都有助于教养者对父亲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更深刻和全面地理解。

目前国内有关父亲在位的相关研究主要有: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的研究,父亲在位与性别角色的研究。

本研究以家庭关系中的父子关系为视角,探讨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父子关系与大学生婚恋观有密切的关系,父子关系处理的恰当与否对孩子的婚恋观会引起一定的差异。

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父亲在位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和父子关系研究都有一定启示,通过研究父子关系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关系,引起大众认识到父子关系会影响下一代的婚恋观,进而会影响其婚姻幸福指数,从而使父母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养的方式,采取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帮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最终促进下一代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0引言婚恋观是人们在婚姻和两性关系上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本文中它包括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婚姻态度、恋爱动机、婚姻忠诚观和婚姻价值观。

婚恋观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并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婚姻幸福。

健康的婚恋观会促进幸福美好婚姻生活的形成,而不健康的婚恋观却是导致婚姻不幸的重要原因。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了解他们的婚恋观现状,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对大学生的成长采取适当教育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父亲在位”研究正在成为父子关系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把父亲在位定义为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即父亲对孩子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

心理父亲在位也表示父亲总是在他人之前,总是触手可及,总是在场以及总是存在。

父亲在位由四个维度组成: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孩子父亲在位的其他影响、与父亲相关的文化和宗教信念。

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展。

父亲在位研究让我们意识到’’父亲’’包含了比人们所看到的更丰富的内容,必须从系统的观念去理解孩子的心理父亲在位,父亲在位不只是父亲缺位的反面,也不仅指和孩子共同居住的父亲。

正确的理解是从孩子的视角和主观体验去考察孩子的父亲在位和孩子的心理发展、孩子内心的父亲感知、孩子与父亲的关系都是孩子父亲在位和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他人在父子关系上的影响以及有关父亲的信念等都有助于教养者对父亲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更深刻和全面地理解。

目前国内有关父亲在位的相关研究主要有: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的研究,父亲在位与性别角色的研究。

本研究以家庭关系中的父子关系为视角,探讨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父子关系与大学生婚恋观有密切的关系,父子关系处理的恰当与否对孩子的婚恋观会引起一定的差异。

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父亲在位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和父子关系研究都有一定启示,通过研究父子关系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关系,引起大众认识到父子关系会影响下一代的婚恋观,进而会影响其婚姻幸福指数,从而使父母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养的方式,采取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帮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婚恋观,最终促进下一代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这对于改善家庭教育以及父亲教养,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1 文献综述1.1大学生婚恋观1.1.1婚恋观的界定对婚恋的直接理解就是指婚姻与爱情。

工具书对“观”的解释如下:一是“看”的意思,二是指“景象或样子”,三是“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从它的释义可以看出“观”既包括了人的认识活动,也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1]。

若仅从词意上,把两者合二为一,则可以把“婚恋观”简单理解为:对婚姻与恋爱的认识、看法。

关于婚恋观的概念,学术界迄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在学术界只有一些相关概念的探讨。

学术界目前有主要以下几种观点:婚恋观是人生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婚姻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刘亚丽认为“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基础问题的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3]。

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4]。

它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生活并支配着个人在爱情、婚姻等方面取向的内心尺度, 它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待传统婚恋的态度和择偶标准上[5]。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本问题的看法,包括对恋爱目的、择偶条件、婚姻幸福的标准、性行为等的看法。

[6]徐明认为“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7]。

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婚姻以及性的基本取向与看法。

它回答了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的问题[8]。

大学生婚恋观是大学生对恋爱、婚姻以及两性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根本看法[9]。

以上观点的表述基本反映了婚恋观的内容,虽然运用词汇不统一,但内涵基本一致.即:(1)婚恋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婚恋观是一种基本的态度和主观的看法;(3) 包括恋爱观、择偶观、婚姻观、性观念四个基本部分;婚恋观是对待婚姻与恋爱的内在标准。

综上所述,本文将大学生婚恋观定义为:人们对恋爱、婚姻以及两性观念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具有主观多样性、客观时代性、可变性、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征。

除了个体自身影响之外,大学生婚恋观不仅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人生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也是伴随一生。

当然,婚恋观作为人生观的一部分,家庭在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本文试图从家庭的角度入手,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婚恋观之间的关系。

1.1.2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成果1.1.2.1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研究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成果国外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国外对婚姻、恋爱、性心理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从19世纪40年代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为起点,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一方面,恩格斯通过对摩尔根研究成果的再分析,提出了婚姻存在着与人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大体相适应的三种主要形式,即群婚制、对偶婚制和一夫一妻制分别对应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他认为,在婚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性爱和婚姻是很少统一在一起的,甚至在大多时候分离或出现对立"他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的性爱和一夫一妻制没有真正的实现统一原因[10-12]。

另一方面,有学者提出了不少关于大学生婚恋观方面的观点和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恋爱观方面,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现支持态度。

Knox&Zusman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是很普遍的,83%的从未结过婚的大学生报告说自己正在和一个约会对象恋爱。

占据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爱情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走进婚姻殿堂的起点,是获得幸福家庭的基础,假如没有爱情,即使结了婚也要面临离婚[13]。

在婚姻观方面,国外大学生对于婚姻态度很积极。

Paige DMartin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年青人表示出了对不良婚姻的否定态度和把婚姻作为一生责任的观点。

[14]Salts、Connie J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女生比男生对于婚姻具有更为积极的态度。

[15]在婚前性行为方面,国外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对婚前性交无论从态度还是从行为上都更加开放[16]。

Huang Karend对旅美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调查,有多半的女生、少半的男生有过婚前性行为,多半以上的受访对象赞同出于爱情或定情的婚前性行为,且在容忍程度上无性别差。

[17]Mayyekiso、To-koziteV对南非大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成态度。

[18]在Westera and Bennett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高校中88%的男生和84%的女生表示出了对婚前性行为的支持。

[19]Murphy& Boggess的研究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也许是因为HIV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美国的年轻人较之以前少有婚前性行为。

[20]但大学生中间赞成婚前性行为的人仍然很多,而且男生的性观念较女生更为开放。

在性伴侣的选择上,RachelSaul La-cey、Alan Reifman [21]等人研究发现持有不同性态度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性态度开放的人,在选择性伴侣时更注重对方的外貌品质,而性态度较为传统的人,在选择性伴侣时更注重对方的个性品质。

1.1.2.2国内关于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研究国内关于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情况才有所好转,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

与婚恋相关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对婚恋观结构的研究。

由于国内对婚恋观的概念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根据自己的研究的和侧重点,研究者对婚恋观的结构进行了较为多样和深入的研究,把婚恋观划分为三维结构、四维结构、五维结构、六维结构、七维结构和八维结构。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马建青[22]等(1999)将婚恋观划分为恋爱目的、择偶标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性道德观四个方面,苏红[23] (2006)将婚恋观划分为恋爱机、婚姻倾向、婚姻自主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观、婚姻价值观、性爱抉择观七个方面。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对婚恋观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2005 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这个规定撤销“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24]的条例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大学生的婚恋问题。

关于恋爱观,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大学期间谈恋爱表示赞成,并认为恋爱是婚姻的起点和基础[25]。

并且对多角恋持包容态度[26],表现出了一种现代与开放的观念。

以前大学生对待恋爱问题是比较严肃的,在选择恋爱对象时也能够慎重,对爱情婚姻的态度也非常认真。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更加注重享受过程,而不太在乎结果。

有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和婚姻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恋爱的对象并非一定就是结婚的对象。

关于择偶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择偶方式已经是过去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在选择配偶的问题上,占据3/4 的青年人更愿意顺从自己的意愿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服从父母的安排[27]。

这表明,现代的年轻人婚恋自主意识更增强。

对恋爱动机的研究:恋爱动机多种多样,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与目的是不清晰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

学者郑长波和李晓毅的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可分为物质满足型、精神满足型、生理满足型和心理满足型等几种类型。

”[28]也有学者将恋爱动机分为:有基于传统观念,出于爱情而恋爱;也有基于现代观念,出于非爱情因素而恋爱的,这些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需要、感情寄托、排遣寂寞、排除孤独、好奇、从众等, [29-30]基于这样的动机,大学生们往往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考虑恋爱的结果。

西北民族大学温荣在《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对西北民族大学的调查》一文中指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排在前五位的是:“找学习生活的伴侣、双方接触产生感情、寻求精神寄托、体验爱情的美好和满足心理需要。

”[31]婚姻价值观的研究:什么样的婚姻才有价值,是感情婚姻、是经济婚姻、是政治婚姻还是其他,有学者以相关的问题来进行调查。

在婚姻价值观方面,李宁宁在1996年发布的研究成果认为“人们认为有感情的婚姻才是有价值的,但是经济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