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手脚浮肿,晨起眼肿?送你两味中药,温阳利水,补肾健脾,去肿胀

合集下载

中医治水肿名方

中医治水肿名方

中医治水肿名方一.水肿1.肺水肺合皮毛,肺有水气,外感风邪,风水相搏,溢于肌肤,发为风水,亦名肺水。

急性肾小球肾炎类似本型。

主症:初起头面浮肿,逐渐遍及四肢全身,按之没指,口渴,小便不利,大便鸭溏,伴头痛、发热、恶风、骨节酸疼,或咳喘。

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

麻黄6g,石膏15g,生姜10g,大枣4枚,甘草3g,白术10g。

加减法:口不渴者,去石膏,加茯苓皮15g,生姜皮10g;恶寒无汗,脉浮紧者,去石膏,加羌活10g,防风10g;咳喘不得卧者,加杏仁10g,陈皮10g,紫苏子10g,葶苈子10g;咽痛喉肿者,去生姜、白术,加牛蒡子10g,射干10g,黄芩10g。

2.脾水脾不输津,内蕴水气,浸渍肌肤,壅阻不行,发为皮水,亦名脾水。

本型有水热壅滞和脾阳不足的不同,应分别治疗。

(1)水热壅滞主症:全身浮肿,按之没指,皮色光亮,四肢苦重,小便难,烦热腹胀,心下痞。

舌苔黄腻,脉亦浮。

治法:运脾行水。

轻者五皮饮,重者疏凿饮子。

方药:1)五皮饮陈皮10g,茯苓皮15g,生姜皮10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

2)疏凿饮子商陆30g,木通6g,泽泻10g,赤小豆15g,茯苓皮15g,花椒目10g,槟榔10g,羌活10g,秦艽10g,生姜10g,大腹皮10g。

(2)脾阳不足主症:面肿,眼睑浮肿,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食少便溏,小便短少。

面色萎黄,神倦,四肢欠温。

舌淡苔白,脉沉缓。

治法:温脾行水。

方药:实脾饮。

人参10g,茯苓15g,白术10g,木香6g,木瓜10g,附片15g(久煎),大腹皮10g,厚朴15g,草果仁6g,炮姜10g,甘草3g。

加减法:水湿过重者,加桂枝10g,泽泻10g,猪苓10g;中虚者,去木香,加黄芪15g;咳喘不思食者,去甘草,加砂仁6g,陈皮10g,紫苏叶10g。

3.心水即正水,与石水互为表里,均系肾水有余,只是水气盘踞部位不同,故名词不同。

中医治肾水肿是怎么回事

中医治肾水肿是怎么回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治肾水肿是怎么回事
导语:会引起水肿主要是由于我们身体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长时间的不休息引起的疲劳,或者没有规律的吃饭等都是引起水肿的原因,当然引起水肿
会引起水肿主要是由于我们身体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长时间的不休息引起的疲劳,或者没有规律的吃饭等都是引起水肿的原因,当然引起水肿的原因不只是这些还包括方方面面,这个要靠人们自己去发现。

中医治肾水肿是最常见的方法治疗方式,中医治疗方法包含的方面有很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中医治肾水肿的具体方法以及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哪些。

1、温肾利水:
适用于肾阳衰微者。

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

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2、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

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3、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

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

老中医治疗水肿医案水肿是许多人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组织异常积聚液体,导致肿胀。

对于水肿的治疗,传统的老中医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宝贵的帮助。

下面将介绍几个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医案,希望对患者们有所启发。

第一个医案是关于肾脏功能不足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肾脏是水液代谢的关键器官,如果肾脏功能不好,就会导致水液潴留,出现水肿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味中药来辅助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猪苓、茯苓、泽泻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第二个医案是关于气虚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气虚会导致水液无法运行,从而引发水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补气的中药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气血运行功能,减轻水肿症状。

第三个医案是关于湿热引起的水肿。

中医认为,湿热会导致水液代谢紊乱,从而引发水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

比如,可以使用黄连、茵陈、车前子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湿热,减轻水肿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外,老中医还会采用针灸疗法来治疗水肿。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疗法。

对于水肿,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

比如,可以选择足三里、太溪、关元等穴位进行刺激。

这些穴位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可以通过针灸来促进水液的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老中医还会结合食疗来治疗水肿。

食疗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改善身体状况的疗法。

对于水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食材。

比如,可以多吃西瓜、黄瓜、莲藕等水果和蔬菜。

这些食材富含水分,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老中医治疗水肿的医案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无论是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还是食疗,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然,在治疗水肿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方面,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茯苓利水消肿缓解水肿

茯苓利水消肿缓解水肿

茯苓利水消肿缓解水肿茯苓,又名茯神、白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肿。

水肿是指由于体内水分代谢障碍,导致水分在组织间隙滞留,形成肿胀的状况。

茯苓作为一种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能够有效缓解水肿问题。

本文将介绍茯苓利水消肿的原理和具体使用方法。

一、茯苓利水消肿的原理茯苓具有利尿作用,能够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

茯苓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茯苓酸。

茯苓酸能够刺激肾脏排尿功能,增加尿量,从而达到利尿排水的作用。

此外,茯苓还具有一定的消肿作用,能够减轻组织细胞间的水肿和浮肿。

二、茯苓利水消肿的使用方法1. 茯苓煮水饮用:取适量的茯苓,加入清水中煮沸,煮10分钟后即可饮用。

每天饮用一次,可以帮助利尿消肿。

2. 茯苓煮汤服用:将茯苓与其他药材搭配煮汤,有助于增强利水消肿的效果。

例如,可以将茯苓、白术、泽泻、香附等中药材一同煮汤饮用。

具体用量可根据个人情况酌情调整。

3. 茯苓煎膏外用:将茯苓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水中煎煮成糊状膏剂,外敷于水肿处。

茯苓煎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皮肤组织的水肿胀痛。

三、茯苓利水消肿的注意事项1. 平时饮食要注意清淡,避免过量摄入盐分和高糖、高脂肪食物,否则会增加水分的滞留和肿胀的程度。

2. 临床上选择使用茯苓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和病因进行合理搭配。

3. 对于怀孕、哺乳期妇女以及有肾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茯苓。

四、茯苓利水消肿的研究进展最新研究发现,茯苓中的有效成分茯苓酸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组织的炎症和肿胀。

此外,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茯苓还被发现对肾脏保护有一定的作用,能够改善肾功能。

总结:茯苓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水肿问题。

在使用茯苓时,可以选择煮水饮用、煮汤服用或者外用茯苓煎膏,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但是,在使用茯苓之前,需要注意饮食习惯、咨询医生的建议以及遵循适当的用量。

最好的利尿消水肿药这几个中药偏方快速起效

最好的利尿消水肿药这几个中药偏方快速起效

最好的利尿消水肿药这几个中药偏方快速起效
在临床当中发现很多人因为后天不良习惯影响,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出现脾胃虚弱、湿气重、身体浮肿等等症状。

专家指出,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通过中药辨证调理是最佳方法,那么,可选用的最好的利尿消水肿药有哪些?应用这几个中药偏方可快速起效:
黄芪三皮饮:配方成分主要包括了冬瓜皮、茯苓皮、黄芪、生姜皮、大枣、白糖。

制作的时候把这些药物处理干净之后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按照常法来煮取300毫升,煎好之后去渣,根据口味调入白糖适量。

可以起到行水消肿、补气利湿、健脾等较好的作用,主要可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水肿。

患者每日使用一剂,可分2次服完。

山药黄芪龟甲汤:这种中药方的成分为山药、黄芪、龟甲等三种。

制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将龟甲洗净,放入锅里之后先加适量水使用小火连续煮1小时,接着放入洗好的黄芪继续煮30~40分钟,最后捞出龟甲、黄芪之后放入切块的山药煮熟。

服用之后可以健脾补肾、去湿消肿,主要用于治疗肾虚型水肿。

多味黄芪粥:首先应该准备好生黄芪、薏苡仁、赤小豆、鸡内金粉、金橘饼、糯米。

制作的时候首先需要把黄芪用布包好,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然后加入洗干净的薏苡仁、赤小豆,使用小火煮半小时之后捞出黄芪,然后再次放入鸡内金粉和洗好糯米煮成粥。

使用这种粥可以起到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的效果,主要适用于治疗脾虚型水肿。

服用方法是用粥送服准备好的金橘饼,每日可使用1剂。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三种最好的利尿消水肿的中药偏方,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也已经清楚在使用中药偏方之前,还是应该辨清身体病理体质类型,因此在这里着重提示大家,在用药之前一定要先经过专业医生指导,千万不能自己随便选用偏方治疗,以免出现越治越糟的情况。

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

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

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下肢水肿是指腿部出现明显的肿胀和水分潴留的症状。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淋巴管阻塞、心衰、肾病、肝病等。

在中医中,有很多古方可以治疗下肢水肿。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

1. 吳茱萸湯吳茱萸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草药方剂,可以有效缓解下肢水肿。

它由吳茱萸、大腹皮、大黃组成。

吳茱萸湯具有温阳化湿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代谢,改善淋巴管阻塞性水肿和静脉性水肿。

2. 三峽石膏湯三峽石膏湯是另一种常用的古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组成。

它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下肢水肿的症状。

三峽石膏湯适用于由湿热引起的下肢水肿,如湿热型肾炎导致的水肿。

3. 桃仁茯苓丸桃仁茯苓丸是一种中药丸剂,由桃仁、茯苓、赤芍、白朮等组成。

它具有活血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水肿。

桃仁茯苓丸适用于由湿邪阻滞引起的下肢水肿,如湿热型肾炎和淋巴管阻塞引起的水肿。

4. 花蕊痔湯花蕊痔湯是一种名方剂,由乌草、地骨皮、细辛、白酒组成。

它具有活血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水肿。

花蕊痔湯适用于淋巴管阻塞引起的下肢水肿,如久坐不动导致的静脉曲张引起的水肿。

5. 積冷痰散積冷痰散是一种中草药方剂,由川贝、大黄、厚朴、半夏等组成。

它具有理气化痰、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水肿。

積冷痰散适用于由湿寒痰湿引起的下肢水肿,如湿寒型肾炎导致的水肿。

总结起来,中医古方治疗下肢水肿的方法有吳茱萸湯、三峽石膏湯、桃仁茯苓丸、花蕊痔湯和積冷痰散等。

这些古方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适用于不同病因所致的水肿。

但是,使用古方治疗下肢水肿时,应该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此外,中医古方治疗下肢水肿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该坚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加速康复。

利水消肿中药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利水消肿中药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利水消肿中药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水肿是指机体组织间隙或腔内积聚多余水分所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肿胀现象。

常见的水肿症状包括浮肿、重压感以及活动不便等。

为了缓解水肿症状,中药中有些利水消肿的药物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中药通过排除体内多余水分来改善水肿情况,使患者恢复到良好的健康状态。

一、中药利尿排水的作用机制中药利水消肿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尿液排出、增加血浆容量减少体内液体滞留、调节肾脏功能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方面。

根据个人体质和水肿的原因,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调理方案。

1. 利尿排水中药中许多成分具有利尿排水的效果。

譬如,虎杖、薏苡仁、泽泻和车前子等中药,常被用于利尿、消肿的治疗方案中。

这些中药成分能够促进尿液排出,有效减少体内多余水分。

2. 降低血浆渗透压水肿症状的出现与体内液体平衡紊乱有关,血浆渗透压的改变是一种常见原因。

中药中的生地黄、白术、茯苓以及猪苓等成分可以调节血浆渗透压,减少体内液体滞留。

3. 调节肾脏功能肾脏是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的主要器官。

中药中的山药、地黄以及茯苓等成分具有调节肾脏功能的作用,可增加尿液排出,有效降低水肿症状。

4. 改善血液循环中药中的人参、当归、红花等成分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体内多余水分更容易被排出。

二、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中药1. 虎杖虎杖是一味常见的中药,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水肿症状的治疗中。

虎杖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2. 薏苡仁薏苡仁是制作薏苡仁水、薏苡仁茶等常用中药材,具有良好的利尿排水效果。

薏苡仁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增加尿液排出,减轻水肿症状。

3. 泽泻泽泻为多年生湿地植物,泽泻茎叶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中医中常用泽泻与茯苓等搭配使用,以增强利水消肿的效果。

4. 穿山甲鳞片穿山甲鳞片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水肿症状的治疗。

穿山甲鳞片具有利尿消肿、活血化瘀的效果,可帮助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

5. 茯苓茯苓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

水肿怎么办?推荐这几种利水消肿中药

水肿怎么办?推荐这几种利水消肿中药

水肿怎么办?推荐这几种利水消肿中药你是不是也有出现脸部水肿的情况?女性容易出现水肿情况,不仅是脸部,连下肢浮肿也会有。

在女性人群中,这种现象很普遍。

为何会出现水肿情况?这事因为肾气衰弱了。

如果出现肾气虚弱,或者是阳气不足,人体里面的水液就没有办法气化和蒸腾,从而形成了水肿现象。

水肿怎么办水肿有什么方法能消肿消肿的中药有哪些就好比如,下完雨以后,如果天气能够很快的晴朗起来,地表的水分就会被阳光蒸发掉。

如果是阴天,地面就会潮湿一段时间才会干。

人体也是如此,如果肾阳不足,就没有能力把这些水液运输到它们应该去的地方。

因此,在治疗浮肿的话,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温暖肾阳和行气化水。

大部分的女性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为了某件事情感到悲伤、痛苦、担心等,甚至会经常生闷气,长期这样做的话,气机会不协调,就有可能出现浮肿。

对于这种症状的话,平常就可以用生姜水泡脚。

推荐利水消肿中药水肿怎么办水肿有什么方法能消肿消肿的中药有哪些1、茯苓茯苓可以利水祛湿,既能消水肿,还可以健脾和安神。

可以治疗寒热虚实导致的各种水肿,常见搭配的是猪苓和泽泻,用水煎好后就可以服用。

2、薏苡仁薏苡仁能健脾、排脓,有利于利水祛湿,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和脚气等。

可以直接煮粥服用,或者是搭配白术、防风、独活、羌活一起煎水服用。

3、猪苓猪苓能够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腹泻、带下等疾病,利水的作用会比茯苓要强。

可以把猪苓研成粉末,开水冲泡服用。

可以搭配茯苓和泽泻,治疗水肿效果更好。

泽泻利水作用比较强,可以搭配猪苓、桂枝、茯苓。

水肿怎么办?推荐这几种利水消肿中药发布时间:2017-11-1617:25:43水肿怎么办水肿有什么方法能消肿消肿的中药有哪些4、泽泻泽泻除了能治疗水肿、腹泻和小便不利之外,还可以治疗高脂血症和遗精等情况。

除了上述介绍的消肿中药之外,平常中的一些食物也有利水消肿的功效,例如红豆、鲤鱼、黄瓜、花菜、冬瓜、香蕉、西瓜、等。

5、香加皮香加皮主要治疗下肢浮肿,和祛风湿,有助于温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手脚浮肿,晨起眼肿?送你两味中药,温阳利水,补肾
健脾,去肿胀
经常手脚肿胀,眼睑也浮肿?很多朋友经常性的肢体浮肿,尤其是双下肢,脚面、脚踝水肿,严重的时候还会小腿肿胀,双眼睑浮肿,甚至晨起双手也是肿胀的僵硬的。

检查发现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都是正常的,但浮肿总是出现,有时候用药也不能消除,很是苦恼。

为什么会出现手脚浮肿?而且眼睑也浮肿的情况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手脚出现浮肿,与脾肾阳虚有关,脾为后天之本,具有代谢水湿的作用,脾阳强健,水湿得化,小便通畅,才能不水肿,肾为先天之本,脾阳要靠肾阳的温煦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此外,肾主水,掌管体内水湿,若肾阳不足,水湿泛滥,则很容易出现手脚浮肿,而且会出现消化不良,畏寒肢冷,大便糖稀,小便清长的表现。

有的朋友不仅手脚浮肿,还会出现眼睑水肿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中医认为,眼睑浮肿与脾虚最为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肌肉,眼睑在五官中属于脾,若脾虚不能健运,水湿代谢异常,很容易出现眼睑浮肿,更多是晨起眼睑水肿,在女性朋友中尤为多见,而且会兼有纳食胃口不佳,大便溏稀,口中粘腻,身体肥胖,甚至身体浮肿的症状。

怎么解决手脚浮肿,眼睑浮肿的问题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补脾温肾,温阳利水,消浮肿,分别是茯苓和制附子,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消肿的作用,常用于各种水肿问题,其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又无寒热偏性,可以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尤其是的脾虚水肿,兼有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问题,效果更佳,此外,茯苓对失眠多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茯苓
《本草衍义》:“茯苓行水之功多,益心
脾不可阙也。


其次看制附子
附子味辛,甘,性热,入脾肾二经,具有温阳利水的作用,其性热温暖,温脾暖肾,对于脾阳不在,肾阳虚衰,水湿犯溢而致的肢体水肿,眼睑水肿,以及身亦阳虚,脘腹冷痛,泄泻等问题提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附子
《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
逐水冷,通关节之猛药也。


(注意:制附子具有毒性,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
综上,茯苓配合制附子,健脾化湿,温肾阳,祛寒湿,利水肿,有效改善脾肾阳虚,水湿不运化导致的手脚浮肿,脾虚眼睑浮肿问题,对于大便糖稀,胃纳不佳,口中粘腻,身体肥胖等也有很难好的改善效果。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