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参数及104规约说明-施志晖
104从站规约说明

104从站规约说明1.成员变量:int m_nTotalYmCounter[PORTNUM];用于控制响应电度查询时,从站所发送的电度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
int m_nTotalDataCounter[PORTNUM];用于控制响应总查询时,从站所发送的遥信、遥测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
BOOL m_bIsYmZf[PORTNUM];某个端口是否有电度BOOL m_bIsYxZf[PORTNUM];某个端口是否有遥信BOOL m_bIsYcZf[PORTNUM];某个端口是否有遥测int CurTotalYxSndSub[PORTNUM];总查询时,当前所发送的遥信分组的应用单元公用地址。
int CurTotalYxSndGroup[PORTNUM];总查询时,当前所发送的遥信分组的组号。
int CurTotalYcSndSub[PORTNUM];总查询时,当前所发送的遥测分组的应用单元公用地址。
int CurTotalYcSndGroup[PORTNUM];总查询时,当前所发送的遥测分组的组号。
int CurTotalYmSndSub[PORTNUM];总查询时,当前所发送的电度分组的应用单元公用地址。
int CurTotalYmSndGroup[PORTNUM];总查询时,当前所发送的电度分组的组号。
BOOL m_bIsFinishTotalSndYx[PORTNUM];总查询时,首先分组发送遥信报文,每次循环发送一组遥信报文,开始发送遥信报文时,该量为1,若遥信发送完,则置该量为0。
BOOL m_bIsFinishTotalSndYc[PORTNUM];总查询时,遥信报文发送完后,再开始发送分组遥测报文。
开始发送遥测时置该量为1,发送完后,该量置为0。
BOOL m_bIsFinishTotalSndYm[PORTNUM];总查询电度时,分组发送电度报文,开始发送电度时置该量为1,发送完后,该量置为0。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 -回复

104规约详细介绍及报文解析-回复规约(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一种协议,用于定义数据交换的格式、顺序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内容。
104规约(IEC 60870-5-104)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制定的一种规约,主要用于监控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104规约及其报文解析。
一、104规约简介104规约是一种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规约,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方式,能够满足实时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104规约采用了面向报文和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能够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点的通信模式。
二、104规约报文结构104规约的报文结构包括报文头(Header)、ASDU(Application Service Data Unit)和报文尾(Footer)。
报文头包含了报文的控制信息,用于表示报文类型、优先级和传输原因等。
ASDU是实际传输的数据部分,负责携带各种监控与控制的信息。
报文尾用于检测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104规约报文解析1. 报文头解析:首先读取报文头,根据报文头的信息可以确定报文的类型、传输原因和发送序号等。
报文类型表示了报文的目的和功能,如启动报文、确认报文或者监控与控制的报文。
传输原因表示了触发发送该报文的原因,如周期定时发送、事件触发发送等。
2. ASDU解析:根据ASDU的类型可以确定ASDU的功能和数据的含义。
不同类型的ASDU用于传输不同种类的监控与控制的数据,如单点信息、双点信息、测量值和参数等。
根据ASDU的结构和定义,可以提取出数据的具体内容。
3. 报文尾解析:最后检查报文尾以验证报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报文尾通常包括一个校验和,用于检测报文是否被修改或丢失。
四、104规约报文的应用104规约广泛应用于电力、水利、交通、石油等行业中的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IEC104规约报文说明(104报文解释的比较好的文本)

IEC104规约调试小结调试广西中调IEC-104规约时对报文作了如下的分析,不对地方请指正。
一、四遥信息体基地址范围“可设置104调度规约”有1997年和2002年两个版本,在流程上没有什么变化,02此配置要根据主站来定,有的主站可能设为1,1,2,我们要改与主站一致。
三、以公共地址字节数=2,传输原因字节数=2,信息体地址字节数=3为例对一些基本的报文分析第一步:首次握手(U帧)发送→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7(控制域)00 00 00接收→确认激活传输启动:68(启动符)04(长度)0B(控制域)00 00 00第二步:总召唤(I帧)召唤YC、YX(可变长I帧)初始化后定时发送总召唤,每次总召唤的间隔时间一般设为15分钟召唤一次,不同的主站系统设置不同。
发送→总召唤: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接收→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04 01 00 02 00接收→总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68(启动符)0E(长度)00 00(发送序号)00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同上)发送→S帧:注意:记录接收到的长帧,双方可以按频率发送,比如接收8帧I帧回答一帧S帧,也可以要求接收1帧I帧就应答1帧S帧。
68 04 01 00 02 00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1为例):68(启动符)1A(长度)02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4(可变结构限定词,有4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04 00接收→YX帧(以类型标识3为例):68(启动符)1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5(可变结构限定词,有5个遥信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号遥信)02(遥信合)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2(遥信合)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号遥信)01(遥信分)0B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1号遥信)02(遥信合)0C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2号遥信)01(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06 00接收→YC帧(以类型标识9为例):68(启动符)13(长度)06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09(类型标示,带品质描述的遥测)8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2个连续遥测上送)14 00(传输原因,响应总召唤)01 00(公共地址)01 07 00(信息体地址,从0X0701开始第0号遥测)A1 10(遥测值10A1)00(品质描述)89 15(遥测值1589)00(品质描述)发送→S帧:68 04 01 00 08 00接收→结束总召唤帧:68(启动符)0E(长度)08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4(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14(区分是总召唤还是分组召唤,02年修改后的规约中没有分组召唤)发送→S帧:6804 01 00 0A 00第二步:发送对时报文(通过设置RTU参数表中的”对间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20分钟)发送→对时命令:68(启动符)14(长度)02 00(发送序号)0A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01(毫秒低位)02(毫秒高位)03(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接收→对时确认:68(启动符)14(长度)0C 00(发送序号)02 00(接收序号)67(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毫秒低位)**(毫秒高位)**(分钟)04(时)81(日与星期)09(月)05(年)发送→S帧:68 04 01 00 0E 00第三步:电度总召唤(如果没有电度此步骤可以省略且可以在对时之前以送.通过设置参数中”全数据扫描间隔”,单位是分钟一般是15分钟召唤一交,如果不需要召唤电度一定要将参数中的电度个数设为0)发送→召唤电度: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0E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接收→召唤确认(发送帧的镜像,除传送原因不同) :68(启动符)0E(长度)10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68 04 01 00 12 00接收→电度数据:68(启动符)1A(长度)12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F(类型标示)02(可变结构限定词,有两个电度量上送)05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1 0C 00(信息体地址,从0X0C01开始第0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0(描述信息)02 0C 00(信息体地址,从0X0C01开始第1号电度)00 00 00 00(电度值)01(描述信息)发送→S帧:68 04 01 00 14 00接收→结束总召唤帧:68(启动符)0E(长度)14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65(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A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00 00 00(信息体地址)45(QCC)发送→S帧:6804 01 00 16 00第四步:如果RTU有变化数据主动上送主动上送变位遥信,类型标识为1或3接收→变位遥信:68(启动符)0E(长度)16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1(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3 00 00(信息体地址,第3号遥信)00(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18 00接收→变位遥信:68(启动符)0E(长度)18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03(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变位遥信上送)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6 00 00(信息体地址,第6号遥信)01(遥信分)发送→S帧:68 04 01 00 1a 00主动上送SOE,类型标识为0x1e或0x1f接收→SOE :68(启动符)15(长度)1a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e(类型标示,单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 地址)08 00 00(信息体地址,第8号遥信)00(遥信分)ad(毫秒低位)39(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发送→S帧:68 04 01 00 1c 00接收→SOE :68(启动符)15(长度)1c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1f(类型标示,双点遥信)01(可变结构限定词,有1个SOE)03 00(传输原因,表突发事件)01 00(公共地址即RTU 地址)0a 00 00(信息体地址,第10遥信)01(遥信分)2f(毫秒低位)40(毫秒高位)1c(分钟)10(时)7a(日与星期)0b(月)05(年)第四步:如果主站超过一定时间没有下发报文或RTU也没有上送任何报文则双方都可以按频率发送U帧,测试帧发送→U帧:68 04 43 00 00 00接收→应答:68 04 83 00 00 00第五步:遥控发送→遥控预置:68(启动符)0e(长度)20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82(控合)接收→遥控返校:68(启动符)0e(长度)0e 00(发送序号)06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82(控合)发送→遥控执行: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1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6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接收→执行确认:68(启动符)0e(长度)12 00(发送序号)0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7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发送→遥控撤消:68(启动符)0e(长度)04 00(发送序号)1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8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接收→撤消确认:68(启动符)0e(长度)12 00(发送序号)08 00(接收序号)2e(类型标示)01(可变结构限定词)09 00(传输原因)01 00(公共地址即RTU地址)05 0b 00(信息体地址,遥控号=0xb05-0xb01=4)02(控合)补充说明:1、报文中的长度指的是除启动字符与长度字节的所有字节。
104规约简介

104规约简介104 规约简介⼀ . 概述:101、104规约属于问答式异步通信⽅式。
104必须与101规约同时配套使⽤。
2002年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104规约的核⼼部分ASDU应⽤服务数据单元是101规约的定义,结合超⾼压公司的使⽤范围,对104规约的报⽂格式做⼀说明以便⼤家理解。
更详细的请看104和101的2002年正式版本。
104应⽤在tcp/lp 的1、2、3、4、7、层。
⼆ . 104报⽂格式1.APCI应⽤规约控制信息:它是所有发送/接收的报⽂头并可以单独发送。
APDU长度最⼤253,要除去启动符68H和其本⾝APDU是全报⽂ASDU:应⽤服务数据单元2.控制域分类:控制域⼋位位组分为3种格式,每种格式的定义内容不⼀样。
a. I格式:信息传输格式b.U格式: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格式TEST.SPOPDT STARTDT 确认/⽣效只有⼀个是“1”之可能出03/13/23/43/83/07/0B 不可能出现其他码c. S 格式带编号的监视功能例如:发/收⼀组码: 68 04 01 00 96 77 这就S 格式,这是确认报⽂,在收报⽂经常出现。
刚开机时⽤于链路连接,收发两端都收到这个报⽂说明链路通了,可以发其它命令报⽂。
如果链路不通,主站会连发此报⽂2. ASDU 格式应⽤服务数据单元即信息区传输格式传送原因: 1字节/2字节各系统⾃定义,我们系统定义2字节。
101定义1个字节。
公共地址: 1字节/2字各系统⾃定义我们系统定义2字节。
101定义1个字节信息对象地址:1字/2字节/3字节我们系统定义3个字节,可以转16777215个信息,实际上2个字节就够65535。
101定义2个字节。
可变帧结构限定词: 7位定义长度,最⼤127个信息。
SQ=0 每个信息都带地址。
SQ=1 只有带⼀个有起始地址,其他信息不带地址,按顺序排列,全YX 、全YC 时SQ 都为1. 信息:最少⼀个字节,例如⼀个遥信,最多的可达9个字节,SOE8个字节。
104规约解读

104规约解读一、104规约报文分3种类型,称U格式、S格式、I格式。
激活帧生效:680407000000激活帧确认:68040B000000测试帧生效:680443000000测试帧确认:680483000000停止帧生效:680413000000如S帧确认:6804010002003、I格式:一般带有ASDU报文,传输各种数据、命令,如YX、YC数据总召唤、读命令、YK、对时等。
二、通讯报文实例:68 04 07 00 00 00 /* U格式启动帧 */68 04 0B 00 00 00 /* 响应帧 */68 0E 00 00 02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14/* I格式总召帧 */ 68 0E 44 00 02 00 64 01 07 00 01 00 00 00 0014/* 总召激活帧 *//* 总召遥信帧 */68 8C 46 00 02 00 01 FF 14 00 01 00 01 00 00 00 00 01 01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80 00 01 01 00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1 00 00 00 00 00信息字个数为:FF-80,当信息字个数小于80时为非连续数据,应给出每个信息字的地址68 8C 48 00 02 00 01 FF 14 00 01 00 8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80 00 01 00 00 0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1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1 01 01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1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总召遥测帧 */68 8D 5C 00 02 00 15 C0 14 00 01 00 01 40 00 0B 04 0D 04 09 04 69 00 79 00 67 00 40 FD EC FF CE FF AA 06 0C 04 09 04 09 04 27 02 21 02 3D 02 4B F8 F0 FE B6 FF AA 06 0B 04 0B 04 09 04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B 04 0C 04 09 04 00 00 02 07 01 07 00 07 1F 06 1A 06 77 04 4B 04 EA 04 12 05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73 05 75 05 58 05 5A 05 37 01 12 01 1B 01 00 00 00 00 00 00 E5 03 DF 03 F0 03 10 00 C4 06 C3 06 BC 0668 8D 5E 00 02 00 15 C0 14 00 01 00 41 40 00 E9 03 D0 03 F2 03 22 00 BD 06 BE 06 BD 06 0A 04 0C 04 0A 04 54 02 4B 02 52 02 3E 07 0E 01 7C 00 E6 03 DF 03 EF 03 D6 03 D6 03 DB 03 84 07 C3 01 A2 00 0B 04 0B 04 09 04 9A 02 96 02 99 02 67 07 37 01 7E 00 E8 03 D0 03 F3 03 4D 04 4B 04 46 04 A6 07 01 02 9A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8D 01 94 01 98 01 96 07 BC 0068 0E 64 00 02 00 64 01 0A 00 01 00 00 00 0014/* 总召激活终止帧 *//* 对时报文 */68 14 08 00 04 00 67 01 0600 01 00 00 00 0020 00 1E 08 18 0A 0668 14 0A 00 04 00 67 0107 00 01 00 00 00 0020 00 1E 08 18 0A 06|> |-------------| | | |-----| |-----| |---------| |--------------------------| 长度帧计数 | 个数原因主站地址信息地址 CP56Time2a时标按乘2变化类型毫秒L-毫秒H-分-时-日-月-年68 04 43 00 00 00 /* 链路测试报文 */68 04 83 00 00 00 /* 响应帧 *//* 变化遥测帧 */68 AA 64 00 02 00 15 20 03 00 01 00 01 40 0005 04 02 40 0005 04 03 40 00 18 04 07 40 00 24 FD 0F 40 00 26 02 3E 40 00 C4 06 3F 40 00 BD 06 4C 40 00 51 02 50 40 00 81 00 55 40 00 DC 03 66 40 00 59 04 81 40 00 42 00 95 40 00 56 03 97 40 00 5307 9A 40 00 C9 01 9B 40 00 C8 01 9C 40 00 C6 01 9E 40 00 D3 00 A2 40 00 ED 01 A7 40 00 2E 02 A8 40 00 2C 02 AA 40 00 11 01 AC 40 00 37 02 AD 40 00 2C 02 B8 40 00 35 00 B9 40 00 47 00 BB 40 00 71 FE C7 40 00 B9 FD CA 40 00 3E 02 CB 40 00 3E 02 CC 40 00 41 02 D6 40 00 86 06/* 变位遥信帧 */68 16 0E 00 0A 00 01 03 0300 01 00 01 00 00 01 02 00 00 01 03 00 00 01| |-------------| | | |-----| |-----| |---------| | |---------| | |--------| | 长度帧计数类型个数原因主站地址遥信地址值遥信地址值遥信地址值/* SOE事件帧 */68 15 10 00 0C 00 1E 01 0300 01 00 01 00 00 01 01 62 3A 08 18 0A 06|> |-------------| | | |-----| |-----| |---------| | |-------------------------| 长度帧计数 | 个数原因主站地址遥信地址值 CP56Time2a时标类型毫秒L-毫秒H-分-时-日-月-年68 0E 12 00 0E 00 2E 01 0600 01 00 01 60 0081/* 双点遥控分选择 */68 0E 12 00 0E 00 2E 01 07 00 01 00 01 60 0081 /* 遥控返校 */|> |-------------| | | |-----| |-----| |---------| |长度帧计数 | 个数原因主站地址信息地址双命令类型68 0E 12 00 0E 00 2E 01 0600 01 00 01 60 0001/* 双点遥控分执行 */68 0E 12 00 0E 00 2E 01 07 00 01 00 01 60 0001 /* 遥控返校 */68 0E 12 00 0E 00 2D 01 0600 01 00 01 60 0080/* 单点遥控分选择 */68 0E 12 00 0E 00 2D 01 07 00 01 00 01 60 0080 /* 遥控返校 */68 0E 14 00 10 00 2D 01 06 00 01 00 01 60 0000/* 单点遥控分执行 */68 0E 14 00 10 00 2D 01 07 00 01 00 01 60 0000 /* 遥控返校 */|> |-------------| | | |-----| |-----| |---------| |长度帧计数 | 个数原因主站地址信息地址单命令类型68 0E 14 00 10 00 2D 01 08 00 01 00 01 60 0080/* 单点遥控分撤销 */68 0E 14 00 10 00 2D 01 09 00 01 00 01 60 0080 /* 遥控返校 */68 10 34 00 00 00 30 01 06 00 01 00 01 62 00 64 00 80/*单点AGC选择*/|> |-------------| | | |-----| |-----| |---------| | |长度帧计数 | 个数原因主站地址信息地址 YT值单命令类型68 0E 40 00 00 00 65 01 06 00 01 00 00 00 0045/* I格式总召YM*/68 10 36 00 00 00 30 01 06 00 01 00 01 62 00 64 00 00/*单点AGC执行*/68 04 01 00 12 00 /* S格式计数帧 */|> |-----| |------|长度 S格式帧接收序号注:收到5、6帧以后,主站发一次确认帧,可以以此判断通道状况三、信息体地址的问题前面说101对YX、YC、YK都有规定的信息体起始地址。
104规约参数含义整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规约参数名称
T1定时器时限 T2定时器时限 T3定时器时限 K计数器限值 W计数器限值 循环发送周期 传送原因长度 应用地址长度 应用服务公共地址 信息体第三层地址 主动启动链路 循环发送标志 背景遥测发送 背景遥信发送 背景电度发送 首次总召打断允许
序号规约参数名称0t1定时器时限1t2定时器时限2t3定时器时限3k计数器限值4w计数器限值5循环发送周期6传送原因长度7应用地址长度8应用服务公共地址9信息体第三层地址10主动启动链路11循环发送标志12背景遥测发送13背景遥信发送14背景电度发送15首次总召打断允许16总召遥测模式17组召遥测模式18背景遥测模式19读点遥测模式20变化遥测模式21变化遥测级别22总召遥信模式23组召遥信模式24背景遥信模式25读点遥信模式26遥信变位模式27soe模式28soe级别29总召电度模式30组召电度模式31备用32备用33遥控模式34遥控禁止35遥控时限36主动挂断37禁止遥调38遥调延时39归一化遥测位数40归一化遥调位数41计数清042系统状态信息体起始地址43系统状态信息体结束地址44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45遥信信息体结束地址46双点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47双点遥信信息体结束地址48遥测信息体起始地址49遥测信息体结束地址50遥控信息体起始地址51遥控信息体结束地址52电度信息体起始地址53电度信息体结束地址54设定值信息体起始地址55设定值信息体结束地址56参数信息体起始地址57参数信息体结束地址58遥测变化发送延时59遥控加密投入60保护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61保护遥信信息体结束地址规约参数含义启动测试过程后等待测试应答的超时时间等待主站客户端回s格式的超时时间任何一端启动测试过程的最大间隔时间循环发送时间间隔传送原因的字节长度应用地址的字节长度与主站给终端分配的链路地址由主站提供一致信息体地址的字节长度是否主动请求链路背景数据是否循环发送背景遥测发送标志背景遥信发送标志背景电度发送标志初始化后第一次总召过程是否允许被打断执行总召遥测时上送的遥测数据模式执行组召遥测时上送的遥测数据模式上送背景遥测时的数据模式执行读点命令时上送的遥测数据模式上送变化遥测时的数据模式变化遥测上送的级别设置执行总召遥信时上送的遥信数据模式执行组召遥信时上送的遥信数据模式上送背景遥信时的数据模式执行读点命令时上送的遥信数据模式上送遥信变位时的数据模式上送soe时的数据模式soe上送的级别设置执行总召电度时上送的电度数据模式执行组召电度时上送的电度数据模式备用备用遥控是否允许规约遥控超时时限是否主动关闭连接遥调是否允许遥控延时时间归一化遥测位数归一化遥调位数启动计数后是否清零系统状态信息起始地址系统状态信息结束地址遥信信息体起始地址遥信
前置101,104配置说明

前置101、104规约配置使用说明目录:前置101、104规约配置使用说明 1iec104客户端规约 3一.程序的启动 3二.数据库的配置 31.前置通道信息表的配置 32.前置节点信息表的配置 3三.配置文件的配置 41.配置文件iec104_client_config.cfg 42.配置文件net_protocal_link_define.cfg 6四.常见问题分析 71.厂站不投入 72.数据不刷新 73.遥测数据不对 84.遥控无法操作 8iec104转发规约 8一.程序的启动 9二.数据库的配置 91.前置通道信息表的配置 92.前置节点信息表的配置 93.遥测转发量表 104.遥信转发量表 10三.配置文件的配置 111.配置文件iec104_server_config.cfg 112.配置文件data_server_net_config.cfg 12四.常见问题分析 131.对方链接不上 132.数据不刷新 133.遥测数据不对 144.对方收不到数据 14特殊的iec104转发规约 14一.程序的启动 14二.数据库的配置 14三.配置文件的配置 151.配置文件iec104_server_app_data_system_config.cfg 152.配置文件data_server_net_config.cfg 163.配置文件client_net_config_rel_fac_info.cfg 17四.常见问题分析 181.对方链接不上 182.数据不刷新 193.遥测数据不对 194.对方收不到数据 19iec101客户端规约 20一.程序的启动 20二.数据库的配置 201.前置通道信息表的配置 202.前置节点信息表的配置 20三.配置文件的配置 221.配置文件iec101_polling_mode.cfg 222.配置文件iec101_system_param_define.cfg 243.配置文件channel_com_param_define.cfg 25四.常见问题分析 261.发送的报文无应答 262.子站有报文应答,但无法建立链路 263.点号较大的遥测、遥信和电度不对 264.遥测值不对 265.遥测值正数小一半,负数不对 266.遥测、遥信、电度值错位 267.遥控错位 268.遥控不能下发 27iec101转发规约 27一.程序的启动 27二.数据库的配置 271.前置通道信息表的配置 272.前置节点信息表的配置 273.遥测转发量表 284.遥信转发量表 29三.配置文件的配置 291.配置文件iec101_server_config.cfg 292.配置文件channel_exit.cfg 303.配置文件channel_com_param_define.cfg 31四.常见问题分析 321.发送的报文无应答 322.子站有报文应答,但无法建立链路 323.遥测值不对 334.遥测、遥信、电度值错位 33iec104客户端规约本规约解释程序完成iec104客户端规约的解释,一般用于接收变电站的实时数据,有时也用于接收其他系统的实时数据。
104规约

06:6分
0F:15时
EA:111 01010星期天10号
05:5月
0F:2015年
常用的类型标识:
遥测:
09---带品质描述的遥测量,每个遥测值占三个字节
0A---带3个字节时标的且具有品质描述的遥测值,每个遥测值占6个字节
0B---不带时标的标度化值,每个遥测值占3个字节
U帧为控制帧,用于控制启动/停止/测试,长度为6个字节,为短帧;
长帧报文分为APCI和ASDU两个部分,统称为APDU,而短帧报文只有APCI部分;
APCI的6个字节的构成:起动字符68H,1个字节;后面的报文长度,1个字节(最大253);控制域位组,4个字节;区分I,S,U帧:
I帧的4字节控制域位组规定为:字节1和字节2位发送序号,字节3和字节4为接收序号;
t3:当RTU端和主站端之间没有实际的数据交换时,任何一端启动U格式测试过程的最大间隔时间;推荐的缺省值为20秒;
举例说明它的组成部分:
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7 00 01 00 00 00 00 14
68 0E 02 00 12 00 2D 01 06 00 01 00 02 60 00 81
客户端发起:(请求连接报文和确认连接报文)
STARTDT:68 04 07 00 00 00(启动激活);68 04 0B 00 00 00(启动确认)
07 = 000001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3个1
表示请求连接;
0B = 00001011,最后两个1表示信息传输格式为U格式,倒数第4个1
RX:68 04 83 00 00 00响应帧
对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规约的网络结构及报文介绍中西部施志晖随着光纤通讯的兴起,为104规约的应用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平台。
现在104规约逐渐趋向主流。
1:104规约的网络模式及网络参数的介绍1.1 104规约的网络模式1.2 网络参数的介绍在104通讯时,主站会分配一些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2:104的报文结构及一些参数的理解2.1 104的报文结构104的报文共分为3种格式,即U格式,I格式,和S格式。
基本结构为:68+ length+控制8位组1+控制8位组2+控制8位组3+控制8位组4 +ASDU其中:控制域的第一个8位位组的第1比特=0定义了I格式,它表明APDU中包含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主要用于主站的总查询,对时,召唤电量,遥控等,子站的变化遥测,soe,变位遥信等的传送。
如: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6 01 c5 00 00 00 00 14控制域的第一个8位位组的第1比特为1,第2比特为0定义了S格式,此种格式的APDU 不包含ASDU,当报文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I格式报文后,如果没有I格式报文需要发送给对方,可以向对方发送S格式报文以对所接收到的报文进行确认。
比如:子站发送报文:68 46 0a 2f (发送序号)06 00 (接受序号)0b 0a 03 00 03 00 08 40 00 b5 0a 00 09 40 00 83 fe 00 0a 40 00 71 0a 00 14 40 00 42 f6 00 15 40 00 74 01 00 16 40 00 71 09 00 4a 40 00 13 00 00 4d 40 00 e9 ff 00 4f 40 00 0a 00 00 58 40 00 f6 ff 00子站接收主站的确认报文:68 04 01 00 0c 2f控制域的第一个8位位组的第1比特=1,第2比特=1定义了U格式,此种格式的APDU 也不含ASDU,其作用主要在于实现3种控制功能,即启动子站进行数据传输(STARTDT)、停止子站的数据传输(STOPDT)和TCP链路测试(TESTFR)。
比如:接收报文:68 04 07 00 00 00 (启动数据传输0000 0111)发送报文:68 04 0b 00 00 00 (确认数据传输0000 1011)2.2 104的实施过程IEC 60870-5-104包括非常丰富的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它不但选取了绝大部分IEC 60870-5-101规约的ASDU,而且还扩展了类型标识为58到64,以及类型标识为107的新的ASDU。
但在实际使用中,能够用到的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
其实施过程为:(1)TCP连接的建立过程。
站端RTU作为服务器,在建立TCP连接前,应一直处于侦听状态并等待调度端的连接请求,当TCP连接已经建立,则应持续地监测TCP连接的状态,以便TCP连接被关闭后能重新进入侦听状态并初始化一些与TCP连接状态有关的程序变量;调度端作为客户机,在建立TCP连接前,应不断地向站端RTU发出连接请求,一旦连接请求被接收,则应监测TCP连接的状态,以便TCP连接被关闭后重新发出连接请求。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连接被建立后,调度端和站端RTU应将发送和接收序号清零,并且子站只有在收到了调度系统的STARTDT后,才能响应数据召唤以及循环上送数据,但在收到STARTDT之前,子站对于遥控、设点等命令仍然应进行响应。
(2)循环遥测数据传送。
对于遥测量,可以使用类型标识为9(归一化值)、11(标度化值)和13(短浮点数)及21(不带描述)的ASDU定时循环向调度端发送。
(3)总召唤过程。
调度主站向子站发送总召唤命令帧(类型标识为100,传输原因为6),子站向主站发送总召唤命令确认帧(类型标识为100,传输原因为7),然后子站向主站发送单点遥信帧(类型标识为1)和双点遥信帧(类型标识为3),最后向主站发送总召唤命令结束帧(类型标识为100,传输原因为10)。
(4)校时过程。
调度主站向子站发送时间同步帧(类型标识为104,传输原因6),子站收到后立即更新系统时钟并向主站发送时间同步确认帧(类型标识为104,传输原因7)。
(5)子站事件主动上传。
以太网对于调度端和子站端都是一个全双工高速网络,因此IEC6080-5-104必然使用平衡式传输。
当子站发生了突发事件,子站将根据具体情况主动向主站发送下述报文:遥信变位帧(单点遥信类型标识为1, 双点遥信类型标识为3,传输原因为3)、遥信SOE帧(单点遥信类型标识为30, 双点遥信类型标识为31,传输原因为3)、调压变分接头状态变化帧(类型标识为32,传输原因为3)、继电保护装置事件(类型标识为38)、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类型标识为39)、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类型标识为40)。
(6)遥控/遥调过程。
主站发送遥控/遥调选择命令(类型标识为46/47,传输原因为6,S/E=1),子站返回遥控/遥调返校(类型标识为46/47,传输原因为7,S/E=1),主站下发遥控/遥调执行命令(类型标识为46/47,传输原因为6,S/E=0),子站返回遥控/遥调执行确认(类型标识为46/47,传输原因为7,S/E=0),当遥控/遥调操作执行完毕后,子站返回遥控/遥调操作结束命令(类型标识为46/47,传输原因为10,S/E=0)。
(7)召唤电度过程。
主站发送电度量冻结命令(类型标识为101,传输原因为6),子站返回电度量冻结确认(类型标识为101,传输原因为7),然后子站发送电度量数据(类型标识为15,传输原因为37),最后子站发送电度量召唤结束命令(类型标识为101,传输原因为10)。
2.3 104的一些参数理解2.3.1关于超时时间的理解为了能对TCP连接进行检查和维护,IEC 60870-5-104规定了几个超时时间,即t0、t1、t2、t3,它们的取值范围为1~255s,准确度为1s 。
t0规定了主站端和子站RTU端建立一次TCP连接的最大允许时间,主站端和子站RTU 端之间的TCP连接在实际运行中可能经常进行关闭和重建,这发生在4种情况下:①主站端和子站RTU端之间的I格式报文传送出现丢失、错序或者发送U格式报文得不到应答时,双方均可主动关闭TCP连接,然后进行重建;②主站系统重新启动后将与各个子站重新建立TCP连接;③子站RTU合上电源或由于自恢复而重新启动后,将重建连接;④子站RTU收到主站端的RESET_PROCESS(复位远方终端)信号后,将关闭连接并重新初始化,然后重建连接。
如果在t0时间内未能成功建立连接,可能网络发生了故障,主站端应该向运行人员给出警告信息。
t1规定发送方发送一个I格式报文或U格式报文后,必须在t1的时间内得到接收方的认可,否则发送方认为TCP连接出现问题并应重新建立连接。
t2规定接收方在接收到I格式报文后,若经过t2时间未再收到新的I格式报文,则必须向发送方发送S格式帧对已经接收到的I格式报文进行认可,显然t2必须小于t1。
t3规定调度端或子站RTU端每接收一帧I帧、S帧或者U帧将重新触发计时器t3,若在t3内未接收到任何报文,将向对方发送测试链路帧TESTFR。
3:104的报文解释可设置104规约的ASDU结构和101相似,其信息体地址和101的02版一致(遥信1-4000H,遥测4001-5000H,遥控6001-6100H),传送原因2个字节,公共地址2个字节,信息体字体3个字节。
3.1 U格式的初始化过程REMOTE IP=a2a0211(远程连接方ip为 10.42.2.17)接收报文:68 04 07 00 00 00 07-U格式的启动数据传输Connection 05 connected发送报文:68 04 0b 00 00 00 0b-U格式的启动数据传输确认相当于101的链路测试和复位通信单元。
3.2 I格式的总召唤过程接收报文: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6 01 c5 00 00 00 00 14 (总召唤)发送报文:68 0e 00 00 02 00 64 01 07 00 c5 00 00 00 00 14 (子站对总召唤的确认)发送报文:68 a0 02 0002 00 0b (遥测报文)b1(上送数量,10110001,红色部分转换成10进制的即是具体数量49个) 14 00 c5 00 (子站地址197)01 40 00 (信息体地址16385)00 00 00 (第一个遥测)92 11 00(第二个遥测) 00 00 00 (第三个遥测)92 11 00 00 00 00 00 00 00 02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8 00 00 08 00 00 1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发送报文:68 40 04 00 02 00 01(遥信报文) b3(数量51个) 14 00 c5 00 01 00 00 (信息体地址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全遥信,单点遥信00为分 01为合,双点遥信01为分 02为合)3.3 I格式的变化量的传送及S桢的确认3.3.1 变化遥测的上送发送报文:68 7c(长度) 2c 04 (发送序号)04 00(接受序号) 0b (ASDU的type)13 03 00(传送原因) c1 00(站地址) 4f 40 00 (第79个遥测变化)00 00 00 (值为0)57 40 00 05 00 00 5a 40 00(第90个遥测变化) 07 08 00(值为2055,一次值) 01 40 00 e3 00 00 02 40 00 e3 00 00 08 40 00 f3 00 00 0a 40 00 6c 02 00 0e 40 00 25 ff 00 10 40 00 2e 02 00 14 40 00 24 ff 00 15 40 00 20 00 00 16 40 00 30 02 00 23 40 00 e9 ff 00 25 40 00 3c 00 00 3d 40 00 77 00 00 4b 40 00 28 00 00 4c 40 00 0e 00 00 4d 40 00 fa ff 00 4e 40 00 01 00 00resend 接收报文:68 04 01 00 2e 04 变化遥测的I桢的主站确认3.3.2 变化遥信的上送YXBW!send yxbw发送报文: 68 0e c8 00 62 00 01(ASDU的type,单点遥信) 01 03 00 (传送原因)c5 00 (子站地址)0a 00 00 (第10个遥信)00(变位:分)3.3.3 SOE的上送send soe发送报文:68 15 ca 00 62 00 1e(单点遥信的SOE类型) 01 03 00 c5 00 0a 00 00 (第10个遥信)00(变位:分)af 45 16 0b 0e 07 07 (时间:07年7月15日11点22分17秒839ms)3.4 I格式遥控过程接收报文:68 0e 36 00 7c 2a 2e(遥控帧类别) 01 06(传送原因6,激活) 00 08 00 1b 0b(报文遥控地址,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00 82(遥控选择 (控合)发送报文:68 0e 7c 2a 38 00 2e 01 07(传送原因7,激活确认) 00 08 00 1b 0b 00 82接收报文:68 0e 38 00 80 2a 2e 01 06 00 08 00 1b 0b 00 02(遥控执行控合)发送报文:68 0e 94 2a 3a 00 2e 01 07 00 08 00 1b 0b 00 024.104规约调试的注意点●TCP链路的测试一定要正确,一定要理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配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