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论文------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

合集下载

浅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历程

浅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历程

浅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历程作者:余艳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1期摘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运用留学期间所学到的欧洲作曲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他在符合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线条、重视调式旋法的传统基础上,取欧洲复调理论与技术的精华,结合民族调式、素材的运用,使得《黄河大合唱》成为近代全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

是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中,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创作过程;作品介绍冼星海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数百首作品和大量的音乐论文。

主要代表作有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音乐、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两百余首歌曲、十余首器乐曲等,他的歌曲创作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四部合唱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创作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

七十年来,在国内和国外很多地方都公开演出过《黄河大合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还被成功改编成钢琴协奏曲。

可以说,在国外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黄河(大合唱)”的影子,它对中国的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一、《黄河大合唱》的创作(1)创作的时代背景1937年的“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面临着外敌的侵入。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

人民大众纷纷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之情,走上街头,用歌声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

在聂耳、吕骥、冼星海、张曙等爱国音乐家的组织带领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高潮,合唱这种音乐形式已成为唤起民众、激励抗战、鼓舞斗志的有力武器。

冼星海也在这高涨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充分认识到合唱在救亡运动中的作用,为后来创作《黄河大合唱》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创作的历史过程1938年武汉沦陷,词作者张光年和抗敌剧社三队经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人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他亲眼看见黄河船夫们“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亲耳听见了激动昂扬雄浑有力的黄河船夫号子,诗人久久不能忘怀。

音乐合唱艺术论文范文3篇

音乐合唱艺术论文范文3篇

⾳乐合唱艺术论⽂范⽂3篇合唱⾳乐艺术教育论⽂⼀、合唱艺术概析现代的合唱艺术属于展现声⾳共性的⼀种⾳乐艺术语⾔,它是通过多层次的不同声部结合多种表现⼿法,以达到声⾳的⾼度融合的⼀种极强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在合唱演唱过程中,通过演唱的多⾳⾊、多声部、多层次、多形式融合。

所以它是群体艺术的结合的产物,也是⼀个通过有机组合的和谐整体。

合唱艺术其⾃⾝拥有的鲜明艺术特⾊,从演唱规模来看,合唱艺术是属于⼤型的声乐交响乐,其雅俗共赏。

合唱艺术是属于有着较⾼要求的⽆伴奏演唱,也是具有通俗性的⼤众性歌唱,它具有普及性强和参与⾯很⼴的特征。

在我们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中深刻的领悟到:合唱所展现的是⼀种和谐的艺术,即歌唱、神韵、语⾔以及团队的和谐。

合唱的精髓就在于“和”,以和为贵、谐为美为审美标准。

其实合唱⾃⾝是具有很强的凝聚能⼒的,以及培养团队成员的团结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

现代红歌合唱赛是就是以“红”为切⼊点,⼒求运⽤红⾊精神打动⼈、以激情振奋⼈,充分激发了民众对于民族的⾃豪。

这种红⾊歌曲的合唱盛宴不仅体现了“红歌”的艺术魅⼒,还是与当今时代主旋律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激发了⼈们的审美热情。

体现出民族的⽂化艺术素养,同时也展现着时代的精神⽓质。

⼆、合唱指挥者的艺术语汇⼀个优秀的指挥,在合唱排练之前,必须要认真做好准备⼯作,对合唱艺术作品要仔细研究分析,尤其是它的⽂化和时代背景、表现的风格特点与形式,准确领会词曲作者的艺术要求,深⼊挖掘出作品的重点部分和精彩乐段,在指挥中应注重对⾳乐节奏的把握,尤其是要做到“点”到情绪到,尽量精确设计每⼀个动作,把握作品的呼吸点、换⽓点、起拍、收拍,以及指挥的预⽰以及与合唱成员的眼神情感交流。

最⼤限度的把合唱队的艺术潜⼒表现出来,以及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声乐艺术作品进⾏准确的表现。

因此,做为⼀个优秀的指挥者,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指挥技能和知识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点:(⼀)在合唱中,指挥者的动作线条既要具备⼀定的技巧性,还应具有⾳乐性。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篇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音乐鉴赏》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鉴赏是我们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我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我对音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喜欢而已。

以前我一直在追求能够听懂音乐。

直到有一天,从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明白到,音乐是没有人可以听懂的,听的只是一种感受。

我喜欢舒伯特的缓缓流动,喜欢莫扎特的轻松娱乐,喜欢《黄河大合唱》的雄伟壮阔。

喜欢《长江之歌》的气势磅礴。

像班得瑞、雅尼、马克西姆我也很喜欢。

同时我不喜欢朗朗弹琴演奏时的骄狂。

相反我喜欢李云迪的低调静谧。

比如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欣赏到的《歌剧魅影》中: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整部音乐剧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方面殚精竭虑。

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利斯丁,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的极其凄婉,完美而动人。

原来的音乐剧就有大量经典音乐,这绝对保证了电影中感情色彩表达的震撼力,也是电影的主要灵魂所在。

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而且几首旋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ll I ask of you贯穿始终,同样的旋律巧妙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我与红歌(论文)

我与红歌(论文)

论文题目:《我与红歌》我与红歌红歌是我国现代中国音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温暖全中国的音律。

之前我对红歌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小时候听过红歌,在小学、初中也粗略地了解了红歌。

但是真是让我体会到红歌无穷魅力的是通过红歌鉴赏这个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红歌的知识,因为对红歌的兴趣,也翻阅了大量资料。

我逐步认识到红歌是在祖国母亲的阵痛中产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最后终于长成的一棵参天大树。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音乐又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它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继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而且,“五四”时期的歌曲创作在音乐教育的带动下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器乐也取得了一定得进展,特别是刘天华对二胡独奏音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将西方现代音乐创作和小提琴演奏的经验用于二胡的创作和演奏,开拓了二胡演奏艺术的空间,著名作品《病中吟》《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等。

这段时间对红歌的学习,也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音乐史上的著名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作品。

这是一部中西结合、反映时代精神的史诗性作品。

尤其是第九乐章《保卫黄河》,气魄宏伟,声势一浪高过一浪。

生动地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汹涌澎湃的抗日激情。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交响乐也取得了一定得进展。

其中最为优秀作曲家是冼星海和客居日本的台湾作曲家江文也。

冼星海先后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满江红》等交响组曲,交响诗《阿曼益尔达》,《中国狂想曲》等。

在创作中他尽可能吸取中国民族因素,并使之能反映和促进当时的反帝斗争,为交响部乐民族化做了可贵的探索。

遗憾这些作品在他生前连一次试奏的机会都没有,江文也比冼星海幸运,他的作品几乎都在日本得到了公演。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黎锦晖创作儿童歌舞剧以来,中国的音乐家就一直在探索中国歌剧的道路,如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冼星海的《军民进行曲》,张昊的《上海之歌》,钱仁廉的《大地之歌》等,只是这些作品都失之成熟。

浅析《黄河大合唱》选段

浅析《黄河大合唱》选段

浅析《黄河大合唱》选段作者:崔玮晨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2期【摘要】《黄河大合唱》包含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

《黄水谣》和《怒吼吧,黄河》分别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五和第八乐章。

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此篇论文将对这两个乐章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作品赏析进行浅析。

【关键词】冼星海;创作背景;曲式分析;作品分析;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060-01一、人物背景冼星海是我国抗战时期优秀的音乐家。

1905年出生于澳门,1929年去法国巴黎留学,并在1934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冼星海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受剥削和压迫的时代,他深深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深知劳动人民需要积极向上的爱国歌曲团结起来,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是以爱国,救亡为主题。

二、创作背景《怒吼吧,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八乐章,《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五乐章。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冼星海先生说,“黄河”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有光明的前途。

他把时代的精神融入到作品中,他写了很多爱国歌曲,通过救亡歌曲表达自己的志向。

《怒吼吧,黄河》是一首混声合唱,是《黄河大合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水谣》齐唱的民谣式的歌曲,歌曲悲苦同时又充满着斗志。

三、曲式分析《怒吼吧黄河》分为四段,前奏(1-30);第一段(30-46);间奏(47-50);第二段(51-73);间奏(74-78);第三段(79-107);间奏(108-117);第四段(118-149);《黄水谣》是一首民谣式的三段体合唱。

四、作品分析《怒吼吧,黄河》开头钢琴伴奏以柱式和弦的织体Poco adagio演奏至第十一小节,之后伴奏织体变为右手六连音,左手十六分音符,表情标注为Allegro。

同时朗诵者开始朗诵,钢琴伴奏奏出音乐主题。

在前奏最后一小节第四拍的后半拍,合唱团进声,开头三句我将其作为第一段,三句重复“怒吼吧,黄河。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艺术是人生的花朵,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有缺陷的,这也是大学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意义所在,古人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音乐鉴赏课为契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一音乐的功能1娱乐功能(1)、愉悦养性作用???我们要选择优秀的音乐来聆听,好的音乐对人的愉悦养性起到很大的作用,娱乐音乐中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的部分对人起到消极的影响,要抵制。

(2)、怡情健身作用???音乐能使人得到积极休息。

休息时结合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3)、参与自娱作用???自己哼唱一支喜爱的歌曲,不受限制,唱唱自己喜爱的歌曲,也是颇具情趣的。

2 教化功能(1)在生理上健全大脑的作用???音乐艺术对促进大脑健康发育、成长和保护大脑健康,以及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如视奏,两眼要看谱,两手十指要有不同的动作,两耳要校正音准、节奏、速度与力度,还要分析处理,在瞬间取得动作的协调与统一。

(2)健康心理的作用???音乐艺术对于聆听者得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A?音乐能培养人的感知、想象、直觉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B?音乐培养人的情感体验能力、情感调节能力和情感传递能力。

(3)人际关系和谐的作用???由于人自始是社会群居的,所以天然地倾向于同社会同他人取得和谐,音乐是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3文化传承功能寓传统文化于音乐教育之中,自觉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解作品和传授技巧。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在音乐教学当中,分析作品时要将作品中的传统文化背景和内涵,要将作品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而成的,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作品创作背景,在作品背后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的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黄河大合唱(音乐欣赏论文)1

黄河大合唱(音乐欣赏论文)1

引言:《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赏析、英雄气概、冼星海正文:本学期音乐‎欣赏课学的‎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陈刚、何占豪;《二泉映月》——瞎子阿炳;古琴《高山流水》——徐元白;还有一些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等。

其中我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很深的感‎触,下面就讲讲‎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以前接触《黄河大合唱‎》就只有对《保卫黄河》这一个乐章‎比较熟悉,被它的那种‎磅礴的气势‎所折服,以前甚至以‎为《保卫黄河》就是《黄河大河藏‎》,在从音乐欣‎赏课上学习‎了这部作品‎的背景以及‎内容后,我又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它的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中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二部独‎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等。

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与评析

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与评析

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与评析摘自:《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课型设计:创造性教学模式运用主体性、民主开放性、个性化等原则,创设和谐、民主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提高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

教学目的:使学生感受和理解《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掌握声乐波唱的类型。

增强爱国主义情愫,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评析:传统的教学重点,往往是以欣赏的几个曲目中的某一曲作为重点,这样不利于学生较全面地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有一定的局限性,更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本教学重点是研讨《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思维能力、音乐感受能力和语音组织、表达能力,提高了音乐欣赏课的功效,注重人的发展。

教学难点:用音乐语音和体态语音描述听赏到的《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形态。

教学过程:一、发疑。

提问1:同学们,大家请看,今天的座位摆放形状象哪个汉字?评析:创设情境,将音乐教室的学生桌椅摆设成黄河的流程图----“几”字形,引起学生自发的“发疑”,使学生即时进入角色并联想到黄河,别具一格。

提问2:你所了解的黄河是什么样的?评析:这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思维从潜伏状态逐步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回忆相关知识,并组织语音表达出来。

从而巧妙地自然导入“激疑”部分。

二、激疑。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

在三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以讲故事的形式简介词、曲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并板书课题:[黄河大合唱词光末然曲冼星梅]1、师生共同交流,了解并熟悉的词,曲作者和八大乐章。

2、根据第一、第四、第八乐章的演唱形式,简介声乐演唱类型。

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同声合唱[男二、三部]混声合唱[二、三、四部]导听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1、导听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板书第一乐章的名称:[一、《黄河船夫曲》]要求和提示:请同学们仔细听赏,并随音乐的快慢、强弱小声击掌,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欣赏课论文------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这部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品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茶的、惊人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这部人合唱是采用群众歌曲联曲体的结构形式,从其中表现内容、宏大的音乐布局和雄伟的音乐气魄来看,无疑是具有史诗般的规模,是一部名符其实的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音乐史诗,是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作品在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群众化方而,均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该大合唱共分九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序曲》,展现了作品内容的背景。

音乐概括地呈示了人合唱的几个重要音乐形象:即《黄河船夫曲》、《黄水谣》、《怒吼吧!黄河》的主题。

通过这此音乐形象的呈示,提示了整个人合唱的基木内容,展现了作品内容的背景。

第二乐章是《黄河船夫曲》,震撼人心的船夫号子。

是劳动歌曲体裁的合唱曲,以船夫劳动号子的音调作为主导动机,贯穿整个乐章。

这个乐章刻划了一个形象:一是,采取一领众合劳动歌曲合唱形式,音乐紧张、激烈,刻划了船夫们渡黄河时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形象;二是,采取四声部混声合唱形式,以原有的音乐索材为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音乐宽广、深厚、刻划了船夫们冲过险滩后喘息和展望的形象。

这两个形象经过发展,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悲壮的、幻想然而又是现实的图画:鸟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通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最后胜利”。

第三乐章是《黄河颂》的气魄。

是一首热情奔放的男声独唱歌曲,气势宽广,高歌赞颂黄河之伟人、坚强。

雄浑豪壮的音调,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和光荣历史的热爱之情。

整个乐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旱示性段落,音乐比较平稳,是对黄河自然景色的赞美;第一部分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音乐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其中三次引吭高歌“啊!黄河”的赞颂性音调,且情绪一次比一次激昂,把音乐推向了高潮。

展现黄河与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启示着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思。

第四乐章是《黄河之水人上来》的讴歌。

是配乐诗朗诵,用长篇诗歌倾诉民族的灾难,赞颂占往今来黄河两岸的无数英雄豪杰,讴歌千百万抗口战I的伟人业绩。

在伴奏中运用了《满江红》和《义勇军进行曲》两个音调:一是象征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光荣历史;一是象征中华民族已响起了抗战斗争的胜利凯歌。

第五乐章是《黄水谣》的扦情。

是女声一部合唱曲,采用民谣风格的扦情叙事歌曲。

用优美、婉转、流畅而又深沉的旋律,表现黄河两岸人民对口木侵略者破坏美好生活的痛恨,井发出了痛苦的呻吟。

这个乐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描绘黄河两岸沃野千里和美丽风光,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的情景,音乐舒展悠扬,在愉悦中蕴含着痛苦的情感;第一部分述说口木帝国主义入侵后的凄凉情景,音乐沉重激愤,表现对敌人的无比愤恨;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紧缩再现,音乐深沉悠远,表现人民无比的悲痛,三个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又以“痛苦和呻吟”的情绪贯穿整个乐章。

第六乐章是《河边对口曲》的倾诉。

是男声对唱和四部混声合唱。

描写两个流亡者,在黄河边上互相倾诉家破人亡的仇恨。

音乐吸取了陕北和山酉的民歌音调,采用民间分叙事歌曲的体裁形式,上下句的乐段结构,一问一答地叙述各自的身。

当上下句叠置起来形成一重唱时,这是表现两个流亡者一起走上了抗战斗争的道路。

第七乐章是《黄河怨》的忧怨。

是女高音独唱和三部伴唱曲。

这个乐章是描写一个惨遭敌人蹂厢的妇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后,满怀仇恨地而对黄河怒涛,倾诉着自己的千重仇万重怨。

音乐以叙述性的竹奏型和比较激动的竹奏型贯穿全曲,情绪一层比一层激动。

女声伴唱模仿狂风呼啸、惊涛澎湃的音响,构成女声独唱哭诉的背景,增强了整个乐章的悲剧气氛。

第八乐章是《保卫黄河》的雄壮。

是该人合唱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乐章。

通篇是齐唱和唱歌曲,表现勇士们“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英雄气慨的战斗进行曲。

旋律豪迈明快,节奏鲜明紧凑,音调跳跃有力,既有民族音乐的风味,又有新的战斗风格。

卡农手法构成的一部、三部、四部轮唱,井加入“龙格龙”的衬词,使音乐更加跳跃和风趣,形象十分鲜明生动。

此起彼伏的轮唱,形象地描绘了风吼,黄河咆哮、游击健儿在崇山峻岭和青纱帐里时I稳时现出没不定的战斗图景,表现了不可遏制的群众抗口洪流,具有风起云涌、排山倒海之势。

音乐成功地刻划了游击健儿的英雄形象。

第九乐章是《怒吼吧!黄河》的高潮。

是混声合唱曲,是这部人合唱的终曲。

“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

“怒”字均以弱拍弱位置为基础,旋律逐竹上行,强调“怒吼吧!”音乐人人突破了一般歌词的语言竹奏,给人以发展、宣染和夸张之感,形象描绘了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抗口洪流,一浪高过一浪,势不可挡,最终历史的车轮要碾碎旧世界的坚定信念。

这个乐章概括地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战斗意志、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巨人无比的力量。

整个乐章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具有引子性质,以铿锵有力音调,发出了强人无比的战月号召,采取主调写法,才几势雄伟,形成怒潮汹涌之势;第一部分是扦情行板,音乐徐缓深沉,“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运用复调写法,连绵不断,表现中国人民的沉重回忆和无比感慨心情;第三、四部分转为战洲一性的号召性的快板,音调高昂,节奏有力,采取主调写法,发出五次同音反复的“乐句,把整个人合唱推向高潮。

这个总结式的乐章,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整个音乐形象的朔造仃务,那就是: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冼星海的《黄河人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人型声乐套曲,才几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既富于时代特点,也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强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在表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中华民族音乐语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方而达到极高境界。

每当耳边响起这激昂的旋律时,联想到如火如茶的抗战场而,脑海展现出一幅无数的奔向烽火硝烟的战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图景,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发出人们的豪情。

冼星海短促的一生,创作了4部人合唱,是他在声乐创作方而所获得的最高
成就,也是当时苹命音乐创作的杰出成果。

尤其是《黄河人合唱》,汇集了冼星海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最优秀的艺术创造。

对于冼星海来说,《黄河人合唱》是一部带有总结性的人合唱作品,为我国现代人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也是一部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音乐巨著。

广阔的领域,对其他形式的音乐创作,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