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组曲赏析
《快乐的女战士》人物诠释

《快乐的女战士》人物诠释作者:罗文凤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1期【摘要】本文写作基于音乐中人物形象及情感表达分析的兴趣,采用较为简单的交响乐作品《快乐的女战士》,对作品中场景的描写、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进行音乐本体分析,探究作曲家写作技法和表达作品人物性格及情感表达的联系。
将这个分析思考的过程主观的叙写,达到对音乐作品进一步的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必修课;场景;人物形象;情绪表达;快乐的女战士;芭蕾舞剧【中图分类号】I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72-03【本文著录格式】罗文凤.《快乐的女战士》人物诠释[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72-174.引言在艺术表达中,音乐对人物的描述比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相对薄弱。
美术可以在空间感受形像的静态美;舞蹈更是在流动的时空中直视人物形态带来的人物美;戏剧用强烈的剧情冲击突出人物的个性;电视电影网络视频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人物惟妙惟肖地在视觉、听觉、感觉统合的状态中展现。
即便是文学,也是随着读者的语言理解,呈现着人物不同的面貌。
唯有音乐,以其极为抽象的声音属性表达着要表达的对象。
在音乐中,最大化的人物形像化就是模仿,比如表现铁匠打铁的声音,表示这是一首为铁匠这一类工作而写作的作品;加入军队的口令及鼓声,表示是为战争或者军队所写作的音乐;踢踏舞的节奏,表现踢踏舞曲的轻快活泼诙谐,暗示人们的幽默、自由。
是的,很多作品通过模仿营造音乐氛围,暗示某一些人和事物。
比如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丁善德先生的儿童钢琴作品《扑蝶》,技法上采用流畅的八分音符节奏型,音符上采用跌宕的声部交替,这些抽象的音型和音符汇聚成跳跃的音调,曲风轻快明朗,暗示性的表现儿童追赶蝴蝶时的奔跃活泼情态及欢心喜悦之情。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用《红色娘子军》音乐会组曲中《快乐的女战士》这首作品,从作曲家写作技法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及表达的情感。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精品文档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精品文档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
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六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1964年在北京首演。
当时正值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红色娘子军》即是按照周恩来指示将芭蕾舞进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改革的首次尝试。
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并在后来的文革中与《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同时被作为“八个样板戏”中的代表作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讲述了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一支被称为红色娘子军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她们在党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故事。
作为舞台表演艺术之一,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任务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艺术形式。
本文拟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方面进行论述。
意大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至于就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性说,‘它是一种不停的造型过程,一种用音乐关系来塑造感情形象的过程’”。
[1]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在塑造形象中的重要性。
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表达选定的富于特性的感情形象是作曲家通常采用的手法。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运用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合了其他民族音调,创新性地将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进一步发展,对塑造舞剧中人物形象具有补充和衬托作用,成功将吴清华、洪常青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
舞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
其中,吴清华的音乐主题性格鲜明,强烈的反抗精神充斥其间;洪常青的音乐主题简朴奔放、豪迈坚定。
红色娘子军序曲简介

红色娘子军序曲简介一、背景介绍1.1 红色娘子军的起源红色娘子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中一支由妇女组成的军队。
它起源于中国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毛泽东领导,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一部分。
1.2 序曲的作曲家《红色娘子军序曲》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他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音乐创作家之一。
二、作曲风格2.1 红色主旋律《红色娘子军序曲》是一首热情洋溢、富有红色主旋律的乐曲。
它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井冈山的民间唱腔和土家族音乐,这些元素给曲调带来了独特的感染力和亲民性。
2.2 战斗气氛的表现作曲家通过运用激昂的旋律、强烈的节奏以及激烈的音乐对比,成功地表现了红色娘子军的战斗气氛。
乐曲中融入了枪炮声和战斗呐喊声的音效效果,使听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红色娘子军骁勇善战的精神。
三、乐曲结构3.1 引子部分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富有动感的引子,以极具感染力的交响乐声,迅速抓住听者的注意力。
这一段引子铺垫了整个乐曲的氛围,预示着红色娘子军的崭新征程。
3.2 主题部分在引子部分之后,乐曲进入主题部分,以悠扬的旋律展示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形象。
这一部分运用了大胆而激进的音乐手法,表现了娘子军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精神。
3.3 间奏部分主题部分之后是一段轻快的间奏,使乐曲的节奏更加活跃。
在这一段间奏中,乐曲的音域和节奏变化较大,增加了整个乐曲的变化和流动感。
3.4 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整首乐曲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在这一段中,乐曲的旋律急速上升,节奏更加紧凑,仿佛在表达红色娘子军的决心和斗志。
这一段高潮部分使整个乐曲达到巅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3.5 结尾部分乐曲以慷慨激昂、充满鼓舞人心的旋律作为结尾。
这一段旋律宏大而庄严,表达了红色娘子军在战斗中的胜利和自信心。
四、乐曲价值与影响4.1 乐曲的象征意义《红色娘子军序曲》是中国革命歌曲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
浅析杜鸣心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的演奏艺术

浅析杜鸣心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的演奏艺术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是由杜鸣心根据舞剧音乐改编而成的,共有七首,分别是《娘子军操练》、《赤卫队五寸刀舞》、《清华参军》、《快乐女战士》、《军民一家亲》、《常青就义》、《奋勇前进》,本文从《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并从钢琴演奏的音色触键、力度速度等演奏方面对钢琴组曲进行初步的探索,以期进一步把握好作品的演奏技巧,从而更细致地表现作品的音乐风格。
——1、作曲家杜鸣心访谈丨“江青说我写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像黎锦辉的靡靡之音。
”;2、作曲家杜鸣心丨用动人故事谱出动听音符;3、跟杜鸣心先生上一堂作曲课;4、九旬杜鸣心丨70载北京生活再谱新曲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是由同名舞剧音乐改编而成的,由同名舞剧音乐改编的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可谓是声色具备,首先我们来说“声”:作为一部为钢琴而作的演奏曲,它的声音充满无限的魅力,在作曲家笔下音乐活了。
其次说“色”:就因为该组曲有它丰富真实的音乐内涵,体现舞剧的戏剧性和人物的形象,构成组曲完整的内容。
首先,该组曲在音乐主题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特色:组曲音乐中的每首曲子描绘的是舞剧的相应场景,杜鸣心在创作该组曲时也是以舞剧音乐的代表性主题和乐段为依据的,所以,音乐主题性特征是此首钢琴组曲创作的主要特色。
一个鲜明的主题往往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一个组曲的不同乐曲当中。
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中有三个基本的主题――①娘子军连连歌主题:该主题是以羽调式来表现它的进行曲风格,旋律琅琅上口,体现了娘子军们严谨的军风和坚毅充满朝气的步伐,在钢琴组曲创作中运用了十分频繁。
该主题第一次引用是在组曲第一首《娘子军操练》中的开头处,也是整部作品的开始,作者采用双手跨越三个八度的和弦齐奏的方式呈现,展示了整部舞剧的主题,精神饱满,气势磅礴,体现了娘子军这支革命队伍的实力和气质。
②娘子军连连歌主题第二次出现是在《清华参军》结尾处,但是此时该主题不是它的原型,在主旋律音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变形,旋律的节奏加入了附点,琶音式的织体较之原来柔美了许多,改变了原来的进行曲风格。
浅析杜鸣心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的演奏艺术

r
, I 、
… ~
五年 荔 ▲T 忍朋
…
浅 析杜 鸣心钢琴组 曲 《 红 色娘子军 》的演奏 艺术
一柳慧源 ( 泉州第十一中学 福建泉州 3 6 2 0 0 )
【 摘 要 】 钢琴 组 曲 《 红 色娘子 军 》是 由杜呜心根 据舞剧 音 乐改 编而成 的,共有七 首 ,分 别是 《 娘子 军操练 》 、 《 赤 卫队五 寸刀舞 》 、 《 清华参 军》 、 《 快 乐女 战士 》 、《 军民一 家亲 》 、 《 常青就 义》 、《 奋勇前进 》 ,本 文从 《 红色娘 子军 》的创作 背景 、艺术特 色等方 面对作 品进行 分析 ,并从钢琴演 奏的音 色触键 、力度速度 等演奏方面对铜琴组 曲进行初步的探 索,以期进 一步把握好 作品的演奏技 巧 ,从而更细致地表现作品的音 乐风格 。 【 关 键词 】 钢琴组 曲; 《 红 色娘子 军》 ;演 奏 【 中图分 类号 】 G 6 3 . 3 【 文献标识码 】 A 钢琴组 曲 《 红色娘子 军 》是 由同名舞 剧音乐改 编而成的 ,由同名 舞 剧音 乐改编 的钢 琴组曲 《 红色娘 子军 》可谓 是声色具备 ,首先我们来 说 “ 声”:作 为一 部为钢琴而作 的演奏 曲 ,它的声音充满无 限的魅 力 ,在作 曲家笔下音 乐活 了。其次说 “ 色 ”:就 凶为该组 曲有 它丰 富真实 的音 乐 内涵 , 体 现舞剧的戏剧性和人物的形象 ,构成组 曲完整 的内容。 首先 ,该组 曲在音 乐主题 的运用 上具有一定 的特色 :组 曲音乐 中的 每首 曲子描绘 的是舞剧 的相应场景 ,每个 场景都有 它的主题 ,杜 鸣心在 创作 该组 曲时也 是 以舞剧 音乐的代表性 主题和乐段 为依据 的,所 以 ,音 乐主题性特 征是此首钢琴 组曲创作 的主要特色 。一个 鲜明的 主题往 往 以 不 同 的形 态 出现 在- - 一 个 组曲 的不同乐 曲当 中。钢琴组 曲 《 红色娘 子军 》 中有 三个基小的主题—— 娘子军连连 歌主题该主题 是以羽调式来 表现它的进行 曲风格 ,旋律 琅琅上 E l ,体现 了娘子 军们严谨 的军 风和坚毅充 满朝气 的步 伐 ,在钢琴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摘要:本文以一定的音乐欣赏理论为依据,介绍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的方法,并以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分别从背景、标题、曲式和体裁及音乐语言四个方面进行的鉴赏。
关键词:红色经典赏析红色娘子军“红色经典”音乐是文革后出现的词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20世纪80年代指文革中的样板戏,90年代则被泛化推广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创作和传唱的各类健康和进步的音乐作品。
1 如何进行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对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赏析,需要了解并掌握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标题、作品的曲式和体裁以及作品的语言功能。
1.1 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与情感世界的外化,音乐家把个人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注入音乐的感性形式之中,并赋予其情感内涵。
因此,要深刻理解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首先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塑造出中华民族伟岸高大的英雄形象。
当然,了解作者,还要熟悉作者的创作风格。
受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使用习惯、艺术趣味的影响,不同的音乐家有着不同的创作个性。
1.2 分析作品的标题音乐标题是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非常精炼的文字。
如《十送红军》《红星照耀我去战斗》。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区别,如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进行标题音乐的赏析,必须了解作品的标题的内容。
1.3 掌握作品的曲式和体裁曲式是音乐材料排列的样式,即音乐的结构布局。
而体裁则是音乐的品种,形成于各时代、各民族、各阶段和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
曲式有乐段、二段式、三段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
体裁有歌曲、舞曲、序曲、进行曲、叙事曲、谐谑曲、交响诗等。
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特点,适合于表现不同风格、不同题材内容的作品。
1.4 领悟作品的音乐语言音乐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有着自己的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即音乐语言。
浅谈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选曲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诠释

浅谈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选曲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诠释尚艳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08(000)016
【摘要】典作品。
它来源于同名舞剧,一方面与舞剧有重要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文章试图对该组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并尝试对该作品的演奏进行诠释。
一、舞剧、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音乐的创作背景和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重要影响。
二、钢琴组曲音乐的艺术特色。
三、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本体特点。
四、结论,通过文章的阐述和分析,希望唤起同行重视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的演奏,重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尚艳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音乐系;首都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钢琴组曲《鱼美人》选曲两首演奏简析 [J], 冯敬华
2.浅析杜鸣心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的演奏艺术 [J], 柳慧源;
3.舞剧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以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鱼美人》为例 [J], 唐进
4.论中国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 [J], 李凯迪
5.舞剧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以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鱼美人》为例 [J], 唐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鸣心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

2023.4ART RESEARCH杜鸣心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艺术特征及演奏分析沈阳音乐学院/张三未摘要:钢琴诞生之后,以洪亮的音响、丰富的色彩和交响性织体的特点,在全球备受欢迎,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乐器。
中国的钢琴音乐史只不过短短百余年,却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在创作水平、演奏技巧、欣赏水准等方面成就斐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融合性,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作曲家们的努力。
杜鸣心是一位真正有才华的作曲家,是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一面旗帜,他根据同名芭蕾舞剧改编的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融传统与现代创作技法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气韵。
对《红色娘子军》的艺术特点和演奏进行研讨,将会对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起到重要的指引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杜鸣心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艺术特征杜鸣心(1928-),湖北省潜江市人,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39年从保育院被选拔到重庆陶行知育才学校学习音乐,曾师从著名俄籍钢琴教授查哈罗夫。
1954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回国后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
2001年入选《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作曲家名人录,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杜鸣心在中国芭蕾舞剧音乐领域投入了很大的心血,《鱼美人》(1959)和《红色娘子军》(1964)两首舞剧均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杜鸣心的作品不仅在我国早期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影响也很深远。
尤其是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的改编,既保持了原作的风采,又发挥了钢琴的特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是首屈一指的优秀钢琴曲目,对中国钢琴创作和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杜鸣心的音乐创作特色杜鸣心艺术创作(包括音乐创作)历来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质,体现出个人的独创精神和独特风格。
“杜鸣心风格”的特色之一就是以跌宕流畅、优美动听的旋律与丰富的和声色彩交融在一起,来抒写与乐曲内容相谐和的真情,特色突出而又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组曲赏析
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组曲是一首充满力量、节奏鲜明、具有浓厚革命色彩的作品。
这首曲子以进行曲风格为主,充满英雄气概,充分展示了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
在音乐结构上,这首组曲以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为基础,每个乐段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一乐段以雄壮有力的旋律开始,仿佛描绘了红色娘子军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第二乐段则更加柔和,表现出她们内心的柔情和坚韧。
第三乐段则再次回到雄壮有力的风格,将整个组曲推向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音乐元素上,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组曲融合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西方音乐的风格。
它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现代西方音乐的节奏感,创造出一首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此外,这首组曲还通过使用乐器和配器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例如,通过使用铜管乐器来突出音乐的气势和力量感,使用弦乐器来营造出柔和优美的氛围。
在情感表达上,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组曲深刻地表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
这首组曲不仅描绘了她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更表现了她们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令人们为她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红色娘子军交响乐组曲是一首充满力量、节奏鲜明、具有浓厚革命色彩的作品。
它以进行曲风格为主,充满英雄气概,充分展示了红色娘子军的精神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
这首组曲不仅在音乐结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上都表现出色,更在文化和历史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部真正的经典之作,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