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原因
专题05 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题(解析版)

(4)由图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中的a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2)由图像a可知,当地大气压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6.如果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碰到容器底,会导致测量值偏大。
7.石棉网的作用:时烧杯受热均匀。
8.撤去酒精灯,水依然沸腾原因是:石棉网温度较高,水会继续吸热。
9.沸点不是100℃的原因:1、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2、杯口的盖封闭较严,导致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
【例题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4.在水沸腾过程中,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此处和晶体熔化过程相同)
5.按图9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至沸腾。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点是_100℃
(2)若第6分钟末移去酒精灯,立即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将会看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3)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2)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沸腾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

气泡沸腾是液体温度升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沸腾气泡会随着液体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变大。
那么沸腾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沸腾气泡大小变化受温度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能量也会增加,这会导致气体分子的运动变得更加迅速,从而产生更大的气泡。
其次,沸腾气泡大小变化受压强影响。
当压强减小时,气体的分子会更容易离开液体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气泡。
另外,沸腾气泡大小变化还受液体添加剂的影响。
添加一定量的添加剂,可以使液体表面的张力降低,从而形成更大的气泡。
总之,沸腾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是温度、压强和液体添加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水沸腾前气泡产生的原理

水沸腾前气泡产生的原理
水沸腾前气泡产生的原理是由于在升温过程中,水中的溶解气体逐渐释放出来形成气泡。
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剧烈增强,使得水中溶解的气体分子的动能增加。
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分子在热运动的影响下逐渐离开溶液,形成气体泡。
在水沸腾前,水中的溶解气体的扩散速率逐渐加大,气泡的数量越来越多。
当溶解气体的扩散速率超过了气泡能够在水中形成和上升的速度时,气泡从水中脱离并升到水面,形成水沸腾。
除了溶解气体的释放,水沸腾前还可能存在一些因果关系,如容器壁面的不规则结构、含有杂质的水以及热传导不均等因素,这些都可能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在该处产生气泡。
这些气泡往往是水沸腾的起点。
总的来说,水沸腾前气泡产生的原理主要包括溶解气体的释放和局部温度升高引起的气泡形成。
如何分析解释水沸腾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

刚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过程强,气泡变小,直至消失.
当水温到达一定温度时,随着水的温度继续升高,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放出水蒸气,这时水就沸腾了.即使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也不改变.说明:沸腾时水的温度是稳定的,此时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
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
根据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水的沸腾实验现象:
刚开始给冷水加热时,不久,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而在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随着水的温度继续升高,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水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稳定了,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改变.如果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很快停止.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纸板、温度计、细线、火柴、停表。
部分器材的作用(1)石棉网:使烧杯底部 受热均匀 。
(2)纸板: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仪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升至90 ℃时开始计时,每隔0.5 min 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水沸腾5 min 为止。
【实验现象】沸腾前,水的温度升高,产生的气泡较少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
(如图甲) 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
(如图乙)甲 乙【实验结论】根据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如下:根据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1)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①减少水的质量;②使用初温较高的水;③使用带孔的纸板。
(2)水沸腾时,看到的大量“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液态的水。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到的。
实验三: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考点梳理(3)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测出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持续吸热的方法: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
(5)撤去酒精灯后,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仍能继续吸热。
(6)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1.(2018广西柳州)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数据如表:时间t /min 0 1 2 3 4 5 6 温度t /℃90949799999999(1)水温可用__________(填一种测量工具)测量;(2)图_______ (选填“乙”或“丙”)能反映水沸腾时气泡的情形;(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4)实验显示: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 。
科技小论文: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

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物理课上,我们在做练案时,出现了一道题: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我们不会做,老师只是告诉了我们答案:水沸腾前上升变小,水沸腾后气泡上升变大。
老师说至于为什么,我们以后会学习到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原因。
由于我的好奇心比较重,回到家,我对这个问题我还是念念不忘,于是我打开了电脑,输入了这个问题。
原来,水沸腾前,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下面的水先受热,温度升高,于是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了气泡,气泡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于是气泡上升。
而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下部分的水温升高,但上部分的水温度仍然较低,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遇到温度比它低的冷水,于是有一部分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气泡的质量变小了,所以气泡的体积也相应地变小了;但是,在气泡上升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深度变小了,所以外界的压强变小了,会导致气泡的体积变大;相对而言,前者对气泡体积变化的影响要比后者大,所以,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实际表现出的现象是其体积变小。
而在水沸腾以后,由于对流,水的上下部分的温度都达到沸点,继续加热,与水沸腾前一样,有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上升。
在上升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于是许多气泡聚在一起,越积越多,从而其体积变大,另外一方面,与沸腾前相似,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了,也会使其体积变大。
这两方面的影响是一致的,最终的现象也是气泡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气泡体积的变化情况,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看是有更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还是不断地有水蒸气液化成水小珠。
另一方面就是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其所处的深度变小了,导致气泡的体积变大。
而且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气泡所处深度的变化对其体积变化的影响较小,所以,水沸腾前后,其体积的变化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
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的心中无比的喜悦,我顿时明白了Knowledge is power这句话的意思,这也更加坚定了我探索知识的信心,学习新知识的信念。
水在沸腾时气泡的形成

水在沸腾时气泡的形成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是由于水分子在受热后变得更加活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弱,从而使水分子能够更容易地脱离液面,形成气泡。
那么,气泡的形成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我们需要了解水的沸腾点。
水的沸腾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所需的温度,一般为100℃。
当水被加热到沸腾点时,水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增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弱,使得水分子更容易从液面脱离,形成气泡。
我们需要了解气泡的形成过程。
当水开始受热时,水分子的活动性增加,但此时还没有形成气泡。
因为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仍然比较强,使得水分子难以克服液面的表面张力。
当水分子的平均动能超过一定的阈值时,水分子就能够克服液面的表面张力,从而形成气泡。
气泡的形成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描述:1. 初始阶段:水分子受热后,分子运动加快,液面上产生微小的涟漪。
2. 核心形成:当液面上出现足够多的涟漪时,其中一些涟漪会成为气泡的核心,使得水分子更容易从液面脱离。
3. 气泡形成:当涟漪成为气泡核心后,水分子就会从液面脱离,并聚集在气泡核心周围,形成一层薄膜。
薄膜中的水分子会不断蒸发,使得气泡逐渐增大。
4. 气泡脱离:当气泡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薄膜会破裂,气泡就会从液面脱离。
我们来了解一下气泡的性质。
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水的温度、压力和加热方式等因素。
在水温接近沸点时,气泡数量最多且大小最大。
气泡在液体中运动时,会带动液体运动,产生对流,从而加快水的加热速度。
此外,气泡还能将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带到液面上释放出来,加速气体的释放。
水在沸腾时,气泡的形成是由水分子的活跃性增加、液面表面张力减弱以及气泡核心的形成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泡的形成过程中,液面上产生的微小涟漪是气泡形成的前兆。
气泡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而气泡的存在也会产生多种影响。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含解析

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考点聚焦探究课题: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装置探究方法实验法,归纳法探究过程1.安装实验装置顺序:自下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
2.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 用酒精灯加热。
3.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水温和气泡的情况。
4.当水温升到90 ℃时, 每隔0.5 min 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5.当水沸腾后, 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 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分析数据, 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实验图像实验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经典例题1.(2019•抚顺)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6min时(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原因是水(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答案】(1)68;(2)①低于;②不变;③小丽;(3)温度低于沸点【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2)①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3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先后从第6、9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②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③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第6min时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温降低,低于水的沸点,所以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原因
水沸腾前,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下面部分的水先受热,温度升高,于是有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气泡所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于是气泡上升而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下部分的水温升高,但上部分的水温度仍然较低,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遇到温度比它低的冷水,于是有一部分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气泡的质量变小了,所以气泡的体积也相应地变小了;但是,在气泡上升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深度变小了,所以外界的压强变小了,会导致气泡的体积变大;相对而言,前者对气泡体积变化的影响要比后者大,所以,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实际表现出的现象是其体积变小
而在水沸腾以后,由于对流,水的上下部分的温度都达到沸点,继续加热,与水沸腾前一样,有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也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于是许多气泡聚在一起,越积越多,从而其体积变大,另一方面,与沸腾前相似,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所处的深度变小了,也会使其体积变大这两方面的影响是一致的,最终的现象也是气泡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综上所述,气泡体积的变化情况,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看是有更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形成气泡呢,还是不断地有水蒸气液化成水小珠另一方面就是在气泡上升过程中,其所处的深度变小了,导致气泡的体积变大而且从实验中可以得出,气泡所处深度的变化对其体积变化的影响较小,所以,水沸腾前后,其体积的变化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