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合集下载

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

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

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5.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就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

首先,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就是劳动群众。

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与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灯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其次,人民群众就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首先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与设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与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就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与发展的源泉。

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

最后,人民群众就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又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与完成,必然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就是一致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国家。

在阶级本质上,它就是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就就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与一切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 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 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 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 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 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__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历史活动 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 着的群众”。
这两种观点集中反映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 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1.民本论,唯意志论,宿命论 2.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
(1)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 程相一致的。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 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 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群众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的 是社会 物质财 富的创 造者
丰收图
人民群众的作用
编钟
人民 群众是 社会精 神财富 的创造 者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是 实现社 会变革 的决定 力量
秋收起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解析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经过矛盾的解决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

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抓住了它就抓住了理解人类社会矛盾全局、解释“历史之谜”的总开关。

◆2.为什么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①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的矛盾观的重要方法论。

利益分析法,即主要根据人们获得的不同经济利益,将社会成员划分为若干利益群体。

如有的学者根据人们在开放中的利益得失,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

阶层分析法。

这种方法以职业分工等多种因素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阶层划分。

如有的学者将我国社会成员划分为农民、管理干部、工人、知识分子等阶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经历过从“冲突论”到“功能论”的重大发展,仍然能够用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的两大基本阶级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正确分析当代中国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能够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做出准确的、细致的分析,引进和运用其他新的分析方法,特别是阶层分析法还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含义1.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东西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1. 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在阶级社会中包括所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不同的国家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构成,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2)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3)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 杰出人物及其作用:1) 杰出人物的含义: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知名人士”。

杰出人物既包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包括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2) 杰出人物作用: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

因而对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 杰出人物的局限:时代造就英雄A. 时势召唤英雄。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1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022年高考政治知识核心识记背(必修4) 考点1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十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纲导学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历史人物。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用户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注意:(1)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它与英雄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2)英雄史观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下,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它有两种表现:一是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即社会历史的发展由杰出人物的个人意志决定;二是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如上帝鬼神等。

这都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3)杰出人物是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的,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作用再大,也不能代替人民群众的作用,而且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4)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其个人活动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时势造英难”而不是“英难造时势”。

整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世界观: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

国开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1

国开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参考答案1

国开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论述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把自然资源改造成为社会财富,劳动者必须掌握适当的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

劳动群众不断地积累经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在社会财富的创造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共同产物。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脑力劳动在创造物质成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从而使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任何人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一定的物质手段,这些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生产实践创造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整理和加工或由此产生灵感并形成精神财富;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会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因此这种物质成果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一切社会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的活动去解决。

历史上一切社会矛盾的地解决,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客观力量.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于解决人类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有了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和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离开了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财富,社会无法存在,人类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当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精神财富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和前提.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源泉,人类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才能从事政治,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活动.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发展,就没有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产生和发展.生产的历史先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的历史.人类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前提的.正如我国古人所说:食必常饱然后求其美,衣必常暖然后求其丽,居必常安然后求其乐.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从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见,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经济学家……都是把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起来,把群众中分散的,不完全,不系统的知识概括出来的结果.我国古代的《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是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医学,农业和手工业等方面的科技成就;《诗经》和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民间口头文学加工创造而来.清代中期的著名小说《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写作过程,就是不断从群众中采集素材的"凡所见闻,辄为笔记"的过程.从社会精神财富产生的根本源泉看,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就没有精神财富的产生和发展.其次,劳动人民直接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在历史上,劳动人民不仅为精神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源泉和物质基础,而且直接参与了丰富多采的精神文化的创造.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我国古代的万里长城,兵马俑,敦煌壁画,故宫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是雕版工,元代纺织技术上的革新家黄道婆是农村妇女;英国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是造船工人的儿子,纺织机的珍妮,爱迪生,富兰克林,狄慈根等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尽管劳动人民处于社会的低层,艰苦的生活条件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但仍然创造出不少科学文化成果.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丰富多采的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在社会变革的紧要关头特别突出.一切社会变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劳动人民从旧的生产关系和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和愿望.因此人民群众能够积极投身到社会变革的革命斗争中去,并成为革命的主力军.社会变革必须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条件,主观条件就是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或者说对人民群众教育启发和组织程度.从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变革的面越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越高,社会变革就越彻底,越深刻,历史任务就完成得越顺利.奴隶起义,农民运动,无产阶级革命都是人民群众参与的社会革命,它的规模,程度,取得的效果都取决于人民群众的参与和觉悟与组织的情况.奴隶起义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斯巴达克斯率领的奴隶起义),为新兴的封建制扫清了障碍;农民运动使封建王朝土崩瓦解(法国大革命中第三等级所起的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为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新纪元(我国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任何社会变革,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处于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和集团虽然也参加了社会变革,有时甚至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对社会发展起了进步的推动作用,(地主阶级反对奴隶制的斗争,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革命性总是不彻底的,特别是夺取政权之后,往往就从革命转向保守和反动.因此,最终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是劳动人民.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加而展开的.人民群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力军.我国知识分子从事脑力劳动,属于劳动人民的范畴.在现阶段,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包括知识分子的作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当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并不是主观随意的.群众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是辩证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和活动,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应从以下三点理解。

第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要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等生存资料。

因此,人们必须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

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若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其中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

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改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及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进步。

因此,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却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

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一,人民群众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就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仪器设备等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

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产生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形成精神财富的认识动力。

如自然科学,它是在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生产实践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的课题,不断推动自然科学向前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

发明创造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动。

他们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还在于正确集中和总结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切科学文化创作的宝库,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首先,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

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工匠毕升发明的。

南宋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就是个平凡的劳动妇女。

可见,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成果的过程中凝结了大量的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

其次,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那更是劳动群众的直接创造。

如“盲人阿炳”那样的民间音乐家和“泥人张”那样的民间艺术家。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导致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产生。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变革必须通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的斗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来实现。

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在阶级社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社会主人和历史创造者的气概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创造力量。

第二,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通过进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

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的改革就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后来在全国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大大巩固和完善了我国农村的集体主义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

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

红尘中,我们会相遇一些人,一些事,跌跌撞撞里,逐渐懂得了这世界,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更适应这风雨征途,而不会在过往的错失里纠结懊悔一生。

时光若水,趟过岁月的河,那些旧日情怀,或温暖或痛楚,总会在心中烙下深深浅浅的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