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
一、雷电流波形及频谱分析

通道底部电流采用Heidler模型:
……………………(2)
式中, 为通道底部电流的峰值; 为前沿时间常数; 为延迟时间常数; 为峰值修正系数; 为指数。
一典型雷电回击底部电流波形参数如下表:
表2.1 典型雷电通道底部电流参数
波形
1
我们提取了2011年,佛山基站专变电受损情况的数据,经过统计结果如表3.2所示
表2.1 2011年受雷电袭击基站损害原因分析表
序号
基站名称
启用时间
受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
损坏原因
损坏机理
1
三水迳口**
2005/1/4
2011/5/4
感应雷损坏
正变换过电压造成变压器损坏
2
三水大塘**
2003/1/5
2011/6/4
设备老化
设 为常量, 。从而得到通道底部电流的频谱,具体频谱分布如图2.2所示:
图2.2 通道底部电流的频谱
从上图可以看出,通道底部电流的频谱中主要频谱分量大体集中在0—20KHZ,雷电流能量主要分布在低频、感应雷部分。所以本文中涉及的防雷方案主要考虑从低频感应雷电流对专变线的损害入手。
二
2
2.1.1 现网数据分析
图3.3 变压器低压侧雷电防护整改示意图
3
参照上述第四点的分析,对高压计量设备的防护,除了应保证在计量设备的线路输入、输出端皆配置有合适的高压避雷器以外,还应改善避雷器的接地位置,使该子系统达到接好的等电位状态。
具体而言,参照图3.4,在设备支架上配置两条竖直扁钢,与支架上的横向扁钢可靠电气连接(最好采用焊接),扁钢能够直接入地更好。
雷电和雷电流参数

雷电和雷电流参数
§2.1 雷电活动参数 2.1.1.1 雷暴日 表征不同地区雷暴日活动的频繁程度。 (1)雷暴日:指该天发生雷暴的日子,即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
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就算一个雷暴日,而不论该天 雷暴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 月雷暴日:一个月内雷暴的天数,单位:d • 季雷暴日:一个季度内雷暴的天数,单位:d • 年雷暴日:一年中雷暴的天数,单位:d (所有雷暴日都不能反映一天中雷暴发生多少次或雷暴持续时间) (2)月平均雷暴日:月雷暴日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d 季平均雷暴日:季雷暴日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d 年平均雷暴日:年雷暴日的多年平均结果,单位:d
雷击距与雷电流幅值关系的经验公式 (式2.31):
ds bImc
式中,ds 雷击距,m Im 雷电流幅值,Ka b 、c 常数,由实测数据确定
G() 6AIm (1 j)4
图2.17
图2.7
对于图2.8
t t
u(t) AUm (1 e 1 )e 2
A = 1.037 1 = 0.4074 s 2 = 68.22 s
图2.8
它的频谱函数为(式2.21):
G()
AUm
1
2
1
UL 是恒压负载两端的保护
元件动作之后的残压
W P(t)dt
是恒压负载吸收的瞬时功率
参看书第32页下面的式子 参看书第33页的表2.7
2.2.3.2 频谱分析
对于图2.7
i(t)
AI
mt
3e
t
式中A = 0.01243(s)-3, = 3.911 s
它的频谱函数为(式2.20):
2.雷电流参数

10/350 100 50 2.5·106 IEC 61024-1-1 61024-
i
60 kA 50 kA 40 kA
W/R J/Ω J/Ω 相关标准
1 2
20 kA
3
80 µs 200 µs 350 µs 600 µs 800 µs
5-20(11-2-21)
S916e
1000 µs
t
(µs)
916e.ppt / 09.09.97
直击雷电流脉冲波形, 直击雷电流脉冲波形 10/350 µs 感应浪涌电流波形, 8/20 µs 感应浪涌电流波形
60
8/20µs current impulse
50
10/350µs current impulse
电 流 [kA]
40 30 20 10 0 -10 0 100 200 300 400 500 时间 [µs] 600 700 800 900 1000
图2.2 为典型的正极性电流波形
2、雷电流的波形画法
电流(kA)/电压(kV) 电流( ) 电压 电压( ) I
1.0 0.9
C B F
浪涌电压现 象描述方法
0.5
0.1
A E D t1 t2 图2.3
G 时 间 µs
极短时间
波头和波长时间的定义方法
3、雷击时的雷电流参量
雷电流提供的总电荷可按以下积分来计算: 雷电流∫ i(t)dt
0
∞
(2.6) )
对于建筑防雷设计来说, 对于建筑防雷设计来说 , 一般是将雷击分为 首次和后续雷击两种情况,并规定相应的波形参数, 首次和后续雷击两种情况,并规定相应的波形参数, 详见表2- 。 详见表 -3。
后续雷击的雷电流波形参数
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研究

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研究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研究雷电是自然界中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天气现象,其强烈的电荷分离产生的电场和电流对人类和物体都有一定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缓解雷电对人类和设备的伤害,雷电防护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研究雷电流波形参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研究。
雷电流波形参数是指在雷电过程中由于电荷分离引起的电流的各项参数,包括电流幅值、波形特征、时间特征等等。
这些参数在雷电防护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合理的选取和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防护效果。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雷电流波形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首先,电流幅值是衡量雷电能量大小的重要参数。
在雷电过程中,由于电荷分离带来的放电能够产生巨大的电流,因此需要选取适当的电流传感器对其进行测量。
针对不同的雷击情况,对电流幅值进行适当的调节是保证防护效果的重要手段。
其次,雷电流波形特征也是研究雷电防护的重要参数之一。
雷电在产生的瞬间会形成一个几乎瞬间的脉冲电流,而这种电流波形会对被保护物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研究并确定不同雷电脉冲波形对保护物体的影响是关键。
最后,时间特征也是研究雷电流波形参数的重要方面。
由于雷电实际有着一定的持续时间,因此需要考虑雷电的时间特征对被保护物体的影响。
根据实际数据的分析,确定最佳的雷电防护时间范围是保证防护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综上所述,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研究在现代科技中具有重要意义。
的确,目前已然有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是未来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
例如,应用新型的传感器和分析手段,制定更高效的防护策略等等,这些都是未来雷电防护研究的重要前沿和挑战。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用于雷电防护的雷电流波形参数,我们需要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实验研究是深入研究雷电流波形参数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通过对实际雷电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精确的电流数据和波形特征,并基于实验数据建立相关的模型。
雷电和雷电流参数

式中
γ (t ) = A(1 − e τ )e τ cos ω0t
1 2
−
t
−
t
常数 B=0.6025 k=0.525 A=1.159 τ1 = 0.4791 µs τ2 = 9.7788 µs =2π× π×10 ω0=2π×105rad/s
应用实例(式2.11)(见右图): 应用实例( 2.11)(见右图): )(见右图
书第27页图 书第27页图2.7 页图2.7
i (t ) = AI m t e
3
−
t
τ
式中A = 0.01243(µs)-3,τ = 3.911 µs 0.01243(µ
2.2.1.4 几种常用的雷电过电压波形及其近似表达式 1.2/50µ 波形( 2.12) (1)1.2/50µs波形(式2.12) 这种波形是电气电子设备绝缘耐受性能试验中常用的标准雷电过电 压脉冲波形。 压脉冲波形。
6 AI m G (ω ) = 1 ( + jω ) 4
τ
图2.17
对于图2.8 对于图2.8
u (t ) = AU m (1 − e
−
t
τ1
−
t
)e
τ2
A = 1.037 τ1 = 0.4074 µs τ2 = 68.22 µs
《建筑规范》64页图 建筑规范》64页图
2.2.1.2 雷电流波形画法
书第22页图 书第22页图
实线 A 是对88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是对88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是对10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虚线 B 是对10次实测雷电流的取平均值
高电压技术(雷电及防雷设备 )

雷暴日为40
二.避雷针和避雷线
1.保护作用的原理
能使雷云电场发生突变,使雷电先导的发展沿 着避雷针的方向发展,直击于其上,雷电流通 过避雷针(线)及接地装置泄入大地而防止避 雷针(线)周围的设备受到雷击
独立避雷针
构架避雷针
消雷器
2.保护范围
(1).单支避雷针
hx
h 2
hx
h 2
rx (h hx )P rx (1.5h 2hx )P
2.保护间隙
作用原理: 当雷电侵入波要危及它所
保护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时, 间隙首先击穿,工作母线 接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 上的电压升高,从而保 护了设备。
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缺点: 伏秒特性曲线比较陡,绝缘配合不理
想; 间隙动作后会形成截波; 熄弧能力低
3.排气式避雷器 结构
作用原理
具有分路电阻的火花间隙:
为什么要在间隙两端并联电阻:
由于间隙各电极对地和对高压端有寄生 电容存在,使电压在各间隙上的分布不均匀, 从而使每个火花间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减弱了避雷器的熄弧能力,也降低了工频放 电电压。
作用原理:
在工频和恢复电压作用下,间隙电容的阻抗 很大,而分路电阻阻值较小,故间隙上的电压 分布主要由分路电阻决定,而分路电阻组值相 等,使间隙上的电压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熄 弧电压和工频放电电压。
当排气式避雷器受到雷电波入侵时,内外 间隙同时击穿,雷电流经间隙流入大地;过 电压消失后,在工作电压作用下,流经间隙 的工频续流电弧的高温使管内产气材料分解 出大量气体,管内压力升高,气体从开口孔 喷出,从而使工频续流在第一次经过零值时 就熄灭。
特点
其熄弧能力与工频续流大小有 关,续流太大,产气过多,易使管 子炸裂;续流太小,产气不足以熄 弧,故对工频续流有上下限的规定。
雷电波形与测试波形

雷电波形与测试波形深圳科菲电气有限公司中国雷电防护研究会委员徐春明前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吸收和应用先进的标准指导生产,以求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集合IEC、GB标准对低压雷击防护技术作个简单介绍,并阐明电涌保护器(SPD)测试的基本常识,以丰富用户对电涌保护器相关的一些知识。
关键词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流雷击通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各成员国在全球的观测和统计,自然界真实的雷电流通常分为首次雷击(包含绝大部分能量)以及多次的后续雷击(较小能量)。
正负极性雷击以负极性为主,占到90%以上。
根据统计,真实的雷电流波形应该就是类似10/350µѕ的三角波形(见下图1),并且闪电击中雷击点后,会沿导线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侵害建筑物内用电设备或电子系统。
图1GB50057-2000附录六雷电流附表6.1的描述说明:注一,因为全部电荷量Q S 的本质部分包括在首次雷击中,故所规定的值考虑合并了所有短时间雷击的电荷量。
注二,由于单位能量W/R的本质部分包括在首次雷击中,故所规定的值考虑合并了所有短时间雷击的单位能量。
GB50057-2000第6.4.7条明文规定选用SPD必须通过I级分类测试。
(即10/350µѕ波形测试)。
如此规定的原因其实在IEC61312等标准里已经指出,雷击电磁脉冲(LEMP)防护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建筑物直接雷击或附近落雷(雷击模型参见图2、3)。
因为此时雷击对建筑物内的电子系统的危害非常之大,必须使用高焦耳能量器件(通过10/350µѕ波形冲击和能量冲击)才能方保无虞(图4)。
图2建筑物被雷击直击图3建筑物附近发生雷击图4通过SPD消除地电位与供电线路之间的危险电势差图4中仅是使用SPD的原理说明,在工程实际中主要是使用B级SPD(通过10/350µѕ波形测试)在建筑物入口处消散雷击电流能量,而在后级中使用通过8/20µѕ波形测试的限压型SPD进一步降低残压,以多级SPD的能量配合来达到泻流、均压、限压的目的,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雷电流波形的主要参数

雷电流波形的主要参数雷电流波形的主要参数雷电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它造成的损失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是不利的。
在工程设计和雷电保护领域,了解雷电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雷电流波形是评估雷电击击保护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介绍了雷电流波形的主要参数。
1.幅值雷电流波形的幅值是一种关键参数。
它表示了雷电流的最大峰值。
通常情况下,雷电流的幅值在千安到数十千安之间。
雷电流幅值越高,电流造成的电场就越强,电磁辐射也会更严重。
2.上升时间上升时间是指雷电流从其幅值的10%上升到其幅值的90%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反映了雷电流的变化速度。
其值约在0.1到1微秒之间。
当雷电流上升时间较短时,电流引起的电磁场也会增强。
3.下降时间下降时间是指雷电流从其幅值的90%下降到其幅值的10%所需的时间。
下降时间反映了雷电流的变化速度。
与上升时间相似,其值也在0.1到1微秒之间。
雷电流下降时间越短,电荷的变化也越快。
而且,电磁辐射的强度也会更高。
4.周期周期是雷电流波形的反复周期。
雷电波的周期是指雷击保护装置在最坏情况下需要承受的最大电荷周期。
不同地点的雷电波周期不同,通常在微秒和毫秒之间。
对于雷电保护的设计和计算,精确地了解频繁发生的雷电,在建筑物和设备上产生的周期是非常重要的。
5.功率谱密度功率谱密度是雷电幅值的频率特性。
它是指雷电信号在不同频段上的能量分布,也是雷电波形分析的重要参数。
功率谱密度通常在几千赫到数十兆赫之间。
总之,雷电流波形的主要参数是幅值、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周期和功率谱密度。
这些参数对于正确设计和选择适当的雷电保护装置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雷电的特性和相应的保护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产生的电流波形是非常复杂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雷电的特性和行为,研究人员发展了一些关键参数来描述雷电流波形。
这些参数可以提供有关雷电能量释放过程的信息,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雷电对环境和设备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包括峰值电流、上升时间、持续时间和下降时间。
我将从简单到复杂地介绍这些参数,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峰值电流:
峰值电流是指雷电流波形中的最大电流值。
它是衡量雷电强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千安(kA)为单位。
峰值电流的大小取决于雷暴云和被击中的物体之间的电荷差异以及雷电通道的导电能力。
较大的峰值电流意味着更强的雷电击中,可能会对设备和结构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2. 上升时间:
上升时间是指雷电流波形从最低电流值上升到峰值电流所需的时间。
它可以反映雷电流波形的急剧程度。
较短的上升时间意味着雷电流波形的变化速度快,释放的能量更集中,可能会导致更强烈的冲击和电磁干扰。
3. 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是指雷电流波形持续保持在峰值电流附近的时间长度。
它可以告诉我们雷电释放能量的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较长的雷电事件可能会对设备和结构造成更长时间的影响,例如电磁辐射和电压过载。
4. 下降时间:
下降时间是指雷电流波形从峰值电流下降到最低电流值所需的时间。
它可以用来描述雷电释放能量的方式。
较长的下降时间通常意味着雷电能量释放缓慢,可能会对设备和结构造成更持久的影响。
基于以上参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雷电流波形的特性和行为。
通过评估这些参数,我们可以预测雷电对设备、结构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安全预防措施。
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对于雷电研究和防护工程至关重要。
了解和掌握这些参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雷电风险。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雷电流波形的相关参数,为雷电防护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指导。
总结回顾:
通过对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进行评估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雷电的特性和行为。
峰值电流、上升时间、持续时间和下降时间等参
数提供了关于雷电能量释放过程的重要信息。
了解和掌握这些参数对
于预测雷电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安全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雷电流波形的相关
参数,为雷电研究和防护工程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指导。
以上是我对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的观点和理解。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对于雷电研究和防护工程至关重要。
了解和掌
握这些参数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雷电风险。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雷电流波形的相关参数,为雷电防护
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指导。
一、峰值电流:
峰值电流是衡量雷电能量释放强度的重要参数。
它代表了雷电电流的
最大值,可以用来评估雷电对设备和结构的破坏风险。
较高的峰值电
流意味着更强的能量释放,可能导致更严重的雷击效应。
准确估计峰
值电流对于设计合适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二、上升时间:
上升时间指的是雷电电流达到其峰值所需的时间。
它反映了雷电能量
释放的快慢程度。
较短的上升时间意味着雷电能量释放更加迅猛,可
能导致更高的能量峰值。
了解上升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雷电对设备
和结构的影响,选择适当的防护策略,并确保其能在短时间内正确响
应雷电冲击。
三、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是指雷电电流超过某个阈值的时间。
它描述了雷电能量释放
所持续的时间长度。
较长的持续时间意味着雷电能量的释放时间更长,可能对设备和结构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了解雷电的持续时间可以帮助
我们评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可能的损坏。
四、下降时间:
下降时间是指雷电电流从其峰值下降到某个阈值所需的时间。
它反映
了雷电能量释放的快慢程度。
较长的下降时间意味着雷电能量释放较
为缓慢,可能导致更长时间的电压脉冲作用于设备和结构。
了解下降
时间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可靠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设备和结构免受雷
击损害。
五、相关性:
以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不同参数之间
的关联可能会影响雷电对设备和结构的影响程度。
通过掌握相关性,
我们可以更精确地预测雷电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
六、防护措施和安全预防:
通过深入了解并评估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我们可以为防护措施和
安全预防措施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对于峰值电流较高的地区,我们可
以采取更强大的防护设施来保护设备和结构免受雷击伤害。
了解上升
时间、持续时间和下降时间等参数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雷电带来的潜在危害。
了解和评估雷电流波形的关键参数对于预测雷电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和安全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深入研究和探索雷电流波形的相关参数,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指导,保护设备、结构和环境免受雷击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