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鲁迅简介

家庭背景
• 鲁迅的家族是浙江绍兴会稽县的一个周氏大家族,鲁迅的祖父周福清 是清朝的官员,周家在周福清时代很好,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是周福清 的大儿子,读书至秀才,但考试总是不中。当时清朝的官场作弊成风, 周福清疏通官场,让周伯宜去作弊,不料被告发,周伯宜在考场被拘 留。其时周福清在上海,听说儿子被抓就迅速回到绍兴,主动向回稽 县衙自首。为了疏通关节,鲁迅的母亲变卖资产,向官府层层送礼, 几经波折,周福清才由死刑变为“监候斩”,也就是说,周福清的命 可以暂时保住,但每年行刑的时候他仍有被处崭的危险。于是家里人 为保全他的性命,每年都要用大量的钱财去送礼,去贿赂官员。这样 的情况持续了六七年,周家遂由小康转入了困顿。就在周家元气大伤 之际,鲁迅的父亲又卧病不起。这个时候,鲁迅只有十三四岁,他每 天都要奔走于药铺与当铺之间。花了无数的钱,父亲的病仍未医好, 周伯宜于一八九六年十月离开了人世。家道的衰败使鲁迅认识到了世 态炎凉,他决定“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的母 亲鲁瑞看到鲁迅去意已决,就为儿子筹集了八元川资,送鲁迅进了江 南水师学堂,其时鲁迅刚好十八岁。
逝世
•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 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 虹桥万国公墓,场面非常壮观。1956年, 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 鲁迅墓题字。
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 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5、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 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 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鲁迅简介

鲁迅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全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他毕生所致力的,就是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改造自己的国民性,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
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国人能够“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加上翻译作品以及日记合计1000万余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小说《祝福》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法等50多种文字。
《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孔乙己》《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
《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学期,《风筝》(选自杂文诗集《野草》)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专集。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 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简介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 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 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 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 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 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 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 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 大领土的作家”。
《阿Q正传》故事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 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 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而以 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 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 救危亡的中国。辛亥革命推翻 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的伟大任务。
《阿Q正传》故事背景
《阿Q正传》
《阿Q正传》
•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一部 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 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 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 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 该书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 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 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 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 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 名姓都被人遗忘。
鲁迅先生的作品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 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 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 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 于上海。
鲁迅先生简介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也 对鲁迅作了很高的评价:「鲁迅是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 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 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 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 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 的方向。」
鲁迅的简介 文档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豫亭,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
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起初想实业救国,但不济。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
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2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1]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编有《鲁迅全集》。
[1]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物关系周树人外文名Zhou Shuren,Lu Xun,Lution别名鲁迅、令飞、迅行、周逴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毕业院校仙台医学院主要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开放者中国首位白话文作者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1生平经历▪家世/家人概况▪早年▪从政▪革命2文学旅程▪笔名▪病逝▪分类3个人成就▪文学成就▪历史成就4个人作品5人物评价6相关纪念▪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化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生平经历编辑家世/家人概况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
他的先祖,由农民不断发家成了财主。
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
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
“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七篇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和开路先锋,一生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篇1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
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
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
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
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鲁迅简介

l 鲁迅简介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见《呐喊》自序)。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后于1981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中《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较为知名。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生平和创作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鲁迅个人介绍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鲁迅,字梦笔,号阿Q,浙江金华人,早年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
鲁迅曾是北洋军官,主要文学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祝福》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简历
鲁迅,原名周树人,号梦笔,号画眉、小鹤,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金华,浙江温岭人。
鲁迅曾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其子鲁滨逊受到他的父亲的影响而入伍,就读于北洋军校,担任过军官,1911年辞去军官职务,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在上海创办《语丝》,参与创办《优知天下》,随即又创办《南早》等,并加入匪会的中央委员会,编辑《中华世界报》等,广泛参与共产党在中国的运动,后赴日本生活。
鲁迅一生著述
鲁迅一生发表了大量的书籍、诗歌、文学和历史文章,其中有些自己创作,有些是编辑和收集,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朝花夕拾》、《老残游记》及《祝福》等,有批判性的小说,有张择端的短篇小说,有英雄悲歌,有抒情漫话,有诗歌酝酿的散文,有四部史诗,有历史剧,有时间性的报告文章,更有自传体文学作品《野草》,等等。
外,鲁迅在文学上提出了“闹剧风格”,被称为“鲁迅风格”,称他的文学作品有“天赋的诗学家”“批判的艺术家”“唯
美艺术的奠基者”“社会史的编制者”“东方晚清文化开拓者”等。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鲁迅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境界,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著作大多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尤其是批判的小说,劝谏清廷的文章,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其反映中国当时社会矛盾的抒情小说,深受读者和学者的赞誉,为中国文学界熠熠生辉。
此外,鲁迅把传统文学及自然神学和现代文学一道融入演说中,从而形成了“鲁迅风格”,其特色也受到了中国文学家们的赞誉。
鲁迅更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和抒情文学影响了日后很多学者和文学家的创作方式,例如《插图小说》等。
鲁迅的社会活动
除下写作外,鲁迅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多次勉励青年读者以及其他社会人士。
他在政治上有坚定的激进主义观点,极力反对封建社会以及封建习惯,积极改革政治制度,并力主民主运动,以及体制变革,努力为改善中国民众的生活状况工作。
鲁迅在言论及文学上坚持突破封建思想束缚,把他在文字上表达出来的激进思想和改革理念传播出去,赢得了很多封建社会的偏执者和维护改革的人士的拥护。
鲁迅的结局
在1935年,鲁迅因慢性胃病病逝,享年53岁,他的去世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哀悼,使他先生的精神继续被古今中外朋友铭记,鲁迅更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批判官僚体制和封建习惯,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