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方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方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方案作为一位辛劳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方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方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册讲读课文,文体为小说。

本文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大起大落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深入的社会主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几单元小说,对小说的学习有一定的方法和基础。

三、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性情。

2、掌控曲折的情节,体会深入的主题。

四、学习重点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常常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主旨。

因此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情的写法是本课的关键。

五、学习难点概述曲折故事情节,是本文的一大难点。

概述课文,是对小说的整体掌控。

由于小说一样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因此概述有一定难度,被列为本课的难点。

六、课时安排教具。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七、教法、学法的挑选运用:激疑引导、点拨深化、设境辩论、简列提纲、讲述故事、补充纠正、去伪存真。

八、教学假想思路:1、以读为本,以读议为课堂主体结构。

组织自读、教师范读,学生角色朗诵,重点段落品读。

议人物形象,议主题思想。

2、加入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缩短与作品的距离。

(如果你是文中的菲利普,你会怎样对待弟弟于勒?)九、教学流程及课堂实录:1、导入新课:师:(展现百元大钞)同学们,看一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生:一百元钱。

师:我们生活中能离开钱吗?生:不能。

师: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离不开钱,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生:友谊、亲情、食品、理想、知识……师: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个与“金钱”有关的故事。

(板书:我的叔叔于勒)2、展现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展现,师读析)。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阔绰(chuò)拟定(nǐ)栈桥(zhàn)拮据(jiéjù)牡蛎(mǔlì)别墅(shù)撬开(qiào)煞白(shà)诧异(chà)褴褛(lánlǚ)变更(gēng)吞吞吐吐(tǔ)更加(gèng)呕吐(tù)(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我的叔叔于勒优质课教案优秀15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质课教案优秀15篇

我的叔叔于勒优质课教案优秀15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11.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及曲折的故事情节3.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重点难点1.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观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2.构思新颖巧妙悬念的设置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金钱—拜金主义思潮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另一个外国的作家写的一篇也是讲述人善变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二、板书课题:《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三、整体感知小说,知线索明确: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

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

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人物态度对比:前:(从文中找出词语)后:(从文中找出词语)五、人物性格分析(讨论)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对民,爱慕虚荣。

“我”一个也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六、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各自的作用?(略)七、小说主题讨论:金钱至上八、发散训练1.小说的结局怎样?人物命运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2.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怎样?用壹五0个字来完成。

3.写作:请以“人与人这间”为题,反映当代人际关系的中心。

板书设计:、中心线索于勒贫穷富裕贫穷菲利普夫妇厌恶诅咒热切盼望咫尺不认全家恐怖全家唯一的希望出了大乱子了分文不值置一所别墅重新拖累我们坏蛋流氓好心的于勒贼、讨饭的打发到美洲去多么的惊喜啊以免再遇见他侧面描写主体部分于勒小引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主题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2教学目标:1、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前面的环节了解这篇小说的大概内容及结构,同学们经过多遍的阅读,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整篇文章围绕着什么推动文章的情节发展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6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6篇教学设计是老师为了驾驭课堂节奏事前书写的文字报告,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写教学设计是不行幸免的事情,以下是我细心为您引荐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1一、素养教育目标〔一〕学问教学点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时运用的主要方法。

〔二〕实力训练点1、绘行写神,深化细致的提醒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特性刻画的写法;2、造就学生缔造性思维实力和口头表达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相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己主义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情节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观赏课文朗读视频,理清情节脉络,然后从分析人物形象着手,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分析人物性格2、理解作品提醒的主题解决方法: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学生运用以前学得的方法;从文中找描写人物肖像、神态、语言等的语句体会。

小说的主题,及主子公的理解,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加以适当的点拨来解决。

四、教具学具打算电脑,教学课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由于文章情节生动、曲折、好玩、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宜充分观赏课文朗读视频,从而理清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

2、学生在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理解小说的主题。

3、利用本文情节大起大落的特点,通过口头作文的形式,为课文另拟一个结局,以造就学生缔造性思维。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案2一、导入我们大家都有叔叔吧!然而你们的父母和叔叔他们兄弟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探讨半分钟然后用简练的词语来概括。

〔生举手答复:“情同手足、相互关怀……”等。

〕那么,在资本注主义社会亲兄弟之间又是怎样相处的呢?今日,我们来学习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写的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二、看TV〔一〕了解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文学,七十年头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页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教案篇一我的叔叔于勒一部分1.《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等。

2.在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句中词语:拮据()栈桥()褴褛()()阔绰()⑴可是父亲的希望与日俱增。

与日俱增:⑴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十拿九稳:3.结合句意解释句中词语:⑴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吃得一干二净。

吃:⑴可是您看他今天已落到什么田地。

田地:⑴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计较:4.“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别是什么?5.“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6.小说一开始便写“我”家拮据的生活环境,其目的是。

7.课文中写吃牡蛎一节的主要作用是()a、让菲利普夫妇有登场亮相的机会。

b、让故事的内容更有波澜。

c、让故事情节得以向前发展。

d、让“我”看得清父母虚伪的真面目。

8.小说的人物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谁?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9.于勒一生中的经济情况有三大变化,菲利普夫妇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也有三次变化,而菲利普夫妇也有始终不变的方面,请用简洁的话分别概括这些变化。

⑴于勒经济的变化:⑴菲利普夫妇态度的变化:⑴菲利普夫妇不变的方面:10.一位作家和一位厨师发生争执,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本书提出批评。

”厨师反驳道:“岂有此理!我这辈子没下过一个蛋,但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行吗?”⑴作家与厨师争论的话题是:⑴厨师答话的言外之意是:第二部分较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教学难点篇一结合自己体验,理解感悟小说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小说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初读感知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通用14篇〕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一、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说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挖苦和揭露了资本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故事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

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锋利剧烈起来。

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一局部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

本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写出来的。

三、理解词义1.拮据:手头紧,经济状况不好。

2.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3.十拿九稳:形容很有把握。

4.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5.文雅:〔言谈、举止〕温和有礼,不粗俗。

6.煞白: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7.张皇:惊慌,慌张。

8.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9.惊讶:觉得非常奇怪、非常惊讶。

10.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四、课文分段第一局部(①—④):故事开端,写菲利普盼望于勒归来。

第二局部(5-19):故事的开展,插叙旧事,采用比照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贫富不同的情况及菲利普夫妇相应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

第三局部(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面对已沦落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局部(49段):故事的结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1.唉!假如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这句永不变更的话有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在小说中多处出现,这是作者在竭力渲染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一个细节,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相见。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3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8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

2.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小说知识。

3.理清小说的脉络。

4.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5.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与人为善的本质教学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来自家庭,都有父母、兄弟、儿女、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须父子兵”。

今天,我们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发生在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读作品,首先要读作者。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

三、预习检查四、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1.抓住小说三要素阅读小说,理解主题。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

提问: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最主要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2.小说的情节结构由哪四部分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情节。

我们从情节入手来阅读小说。

1.我们先看,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圈出来。

从上面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挥霍家产:坏蛋、流氓、无赖经商发财: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衰败贫困:卖牡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惧怕憎恨——奉为福星——深恶痛绝2.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六、品读文章,研读重点人物,透过人物言行,探讨人物内心。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文章的人物形象。

1.在这众多的家庭成员中,谁是小说的主人公?教师提示:主人公的确定,一般是看在他身上是否体现了作品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标题《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不是主人公呢?他在什么时候出场的呢?故事的大部分是在于勒不在场、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他是被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

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

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

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

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

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1.读准生字音。

(幻灯片出示生字)2.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

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与小说有关的文学常识。

(幻灯片出示题目)三、研读细节——“称呼”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学生找,教师板书: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2、学生讨论: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3、明确:占钱——赶赔钱——盼有钱——赞没钱——躲4、教师小结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

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

请同学们来拟。

(出示对联)5、学生试拟横批,明确文章主题。

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1、教师提问:前面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注意下面的细节描写: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母亲回来了。

我看出她在哆嗦。

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

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2、学生明确:“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语言各有特色,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

3、表情诵读这些语句。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五、拓展延伸——金钱观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

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

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你如何看待金钱?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

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

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

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

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我的叔叔于勒》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小说丰富的思想性。

3、理解对比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认识小说主题教学过程:一、引入ppt、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法国作家左拉说:“读他的作品,可以是哭或者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代表作、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会哭,还是会笑?又能引发怎样的思考?二、ppt跳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跳读,人物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了解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三、ppt理清故事情节,弄清人物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

1、理清故事梗概,了解情节结构,认识菲一家与于勒亲疏关系的不断变化。

(在这个大起大落极富戏剧性的故事里,于勒和菲利普一家的亲疏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

是怎样变化的呢?)2、是什么决定着于勒和我们一家的亲疏关系?(经济状况,贫富变化)完成情节结构图展示:四、寻找主人公,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

在这个因为钱而上演的故事里,有哪几位重要人物?到底他们谁是主人公呢?1、找出主人公并说明理由。

(1)“我”,若瑟夫,贯穿了全文始末,作者通过“我”的眼观察,用“我”的口叙述,“我”见证了整个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我”也反衬了菲夫妇自私、无情;还表现了作者对亲情的期许与呼唤。

但“我”只是线索人物,他若为主人公,那作品表现的就是歌颂童真、单纯、重亲情。

但这不是作者着力表现的。

(2)于勒,题目就是“我的叔叔于勒”,但他的贫富变化,人生浮沉,是菲夫妇情感态度变化的原因;若他是主人公,那主题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或恶有恶报。

但这更不是作者着力表现的,相反作者通过若瑟夫内心独白与呼喊和多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表现了对于勒的同情。

(3)菲夫妇,全篇小说主要写他们两口子的精彩表演,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通过他们的言行神态极其变化塑造了极具个性特点的鲜明形象:自私贪婪、冷酷无情的小人物形象,并通过他们表现了主题。

2、总结方法:寻找主人公就是寻找作者着力刻画的最能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人物。

3、根据主人公分析小说主题。

(1)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2)小人物的悲哀(3)人性的扭曲4、既然主人公是菲夫妇,为什么题目不是《菲利普夫妇》或《我的爸爸妈妈》(平淡)?既然主题是金钱销蚀了亲情,人性被金钱扭曲,为什么题目不是《亲情薄如纸》或《钱啊钱》(直白)?五、结束语:1、作为莫泊桑的代表作品,作为传世之作,它在艺术特色方面也是亮点多多。

下节课我们将探究它的艺术特色,并进行课本剧表演。

同学们,下节课值得期待。

(若上2教时用此结束语)2.钱啊钱!家里出了一个一生大起大落的于勒,于是一份关于“金钱与亲情”的考卷严峻地摆在了菲利普一家的面前,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

他们的回答让我们哭不出来,却笑得沉重。

这是一份能穿越时空的考卷,它或者已经而且必将让我们面对,留给我们关于金钱与亲情与爱情与人性的思考。

面对金钱的拷问,我们该做出怎样的答案?同学们,让我们的答案折射更多亲情的珍贵,爱情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若只展示第一课时,可以此作结束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艺术特色,表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一、分析艺术特色生动传神的形象刻画:语言动作神态强烈鲜明的对比手法:人物言行神态情感的前后变化,菲父母与女婿;若瑟夫与父母寓意深刻的景物描写:不同的画面和色彩紧凑巧妙的情节结构:插叙,船平中见奇的小说题目:《菲利普夫妇》《我的爸爸妈妈》平淡;《亲情薄如纸》《钱啊钱》直白(题目探讨可放在第一教时)二、与小说中的人物或作者对话通过穿越时空的对话表达自己的认识、理解、感悟、评价、收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