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知识点
三年级课外知识点,有关重阳节的谚语、歇后语、儿歌等集锦

【导语】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盛于唐代以后。
关于重阳节的⽂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典籍《吕⽒春秋》之《季秋纪》。
⾄魏晋时,节⽇⽓氛渐浓,倍受⽂⼈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今。
以下是整理的有关重阳节的谚语、歇后语、⼉歌等集锦,希望帮助到您。
关于重阳节的谚语 挨⾦似⾦,挨⽟似⽟。
⼋成熟,⼗成收;⼗成熟,⼆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饭好吃,五⾕⽥难种。
百⽇连阴⾬,总有⼀朝晴 百闻不如⼀见,百见不如⼀⼲。
败家⼦挥⾦如粪,兴家⼈惜粪如⾦。
帮⼈要帮到底,救⼈要救到头。
帮助别⼈要忘掉,别⼈帮⼰要记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来。
饱带饥粮,晴带⾬伞。
爆饮爆⾷易⽣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背后不商量,当⾯⽆主张。
笨⼈先起⾝,笨鸟早出林。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病从⼝⼊,寒从脚起。
病从⼝⼊,祸从⼝出。
病好不谢医,下次⽆⼈医。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
病来如⼭倒,病去如抽丝。
病⼈⼼多,忙⼈事多。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担三分险,难练⼀⾝胆 不当家不知柴⽶贵,不养⼉不知⽗母恩 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候不揭锅。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给规矩,不成⽅圆。
不会烧⾹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
不会做⼩事的⼈,也做不出⼤事来。
不见兔⼦不撒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丧⽓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货。
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不怕家⾥穷,只怕出懒汉。
不怕路长,只怕⼼⽼。
不怕乱如⿇,只怕不调查。
不怕慢,就怕站;站⼀站,⼆⾥半。
不怕年⽼,就怕躺倒。
不怕⼈不敬,就怕⼰不正。
不怕⼈不请,就怕艺不精。
不怕⼭⾼,就怕脚软。
不怕少年苦,只怕⽼来穷。
不怕事难,就怕⼿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脚不动。
不怕学不成,就怕⼼不诚。
三年级课外知识点,有关重阳节的谚语、歇后语、儿歌等集锦

三年级课外知识点,有关重阳节的谚语、歇后语、儿歌等集锦关于重阳节的谚语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协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赃不均狗咬狗。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小学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识点》》》原文九月九日①忆山东②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féng bèi每逢佳节倍③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zhūyú遍插茱萸④少一人。
》》》注释①九月九日:阴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
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倍:更加。
④茱萸: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
》》》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创作背景此诗原注:“时年十七。
”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名家点评《批点唐音》:真意所发,切实故难。
《王孟诗评》:顾云:真意所发,忠厚蔼然。
《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口角边说话,故能真得妙绝,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在兄弟处想来,便远。
《唐诗直解》: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得真率,不用雕琢。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练习题一、写出正确词语。
yì xiāng xiōng di jiā jiéxīng gāo cǎi liè( ) ( ) ( )( )二、选出正确读音。
二年级重阳节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重阳节知识点总结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相传有位名叫华龙的居士发现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恶鬼会乘人空虚之时伤害人,而菊花和艾草却有祛病辟邪的功效,于是他建议人们在这一天戴菊花、挂艾草、喝菊花酒以避灾辟邪。
而后来,由于这一天的艾叶和九月九数字音“久久”,故而人们将这一天定为重阳节。
二、重阳节的风俗1.登高望远: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喜欢登高,观赏秋色,寓意着终日里升的好运,每年人们结伴登高,一起快乐欢聚。
2.佩挂艾草: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喜欢佩戴一把艾草,因为相传艾草有驱邪消毒的功效,让人们能够远离疾病。
3.赏菊花:重阳节,人们常去赏菊花,折菊花。
因为重阳节时,菊花正是盛开的时候,而菊花像羽毛似的花瓣又有吉祥的寓意。
4.吃重阳糕:每年的重阳节,人们都会吃特制的重阳糕,因为相传这一天吃这种糕饼可以祛除百病,驱除不祥,有长寿的功效。
三、重阳节的意义1.纪念神话人物关于重阳节的来历,中国还有着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九岁之年,有位叫华晓的年青人饱受神病的折磨,无法摆脱。
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位不朽仙人,仙人告诉他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背上带上艾草,乘菊花酒饮用,可以让他病除,重获新生。
从此以后,人们便把九月初九这天称作重阳节,相传吃菊花酒,佩带菊花、艾草可以驱米夫害,祈求长寿。
2.弘扬关怀敬老精神重阳节又叫敬老节,意味着尊重年长者。
这一天人们会给老年人送上鲜花、糕点等礼物,通过各种举办文娱活动来弘扬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通过敬老节这个传统文化节日,人们便会记住父辈恩情,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庆祝丰收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正是白露时节,菊花盛开,果实成熟,表示农作物已经收获,人们将带上菊花,爬山观赏秋色的同时庆祝丰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综上,重阳节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它不仅是重阳菊会聚,更是中国人尊老、纪念祖祖辈辈的传统,同时也象征了丰收的季节,对于弘扬关怀敬老精神、纪念祖先、庆祝丰收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重阳节主题知识问答:2024年幼儿园活动

重阳节主题知识问答:2024年幼儿园活动嘿,各位亲爱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就要来临啦!在这个充满敬老爱亲氛围的日子里,我们幼儿园准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重阳节主题知识问答活动。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场活动的内容和亮点吧!一、活动背景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战国,盛行于唐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小朋友们学会关爱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活动目标1.增进小朋友们对重阳节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培养小朋友们尊老爱幼的美德,学会关爱长辈。
3.激发小朋友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重阳节知识问答活动开始,我们将进行一场关于重阳节的知识问答。
问题涵盖重阳节的起源、习俗、诗词等方面,既考验小朋友们的知识储备,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示例问题:(1)重阳节是哪一天?(2)重阳节有什么传统习俗?(3)请说出一句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2.重阳节手工制作在知识问答环节结束后,我们将进行重阳节手工制作活动。
小朋友们可以发挥创意,制作属于自己的重阳节手工作品,如菊花、茱萸、重阳糕等。
3.重阳节故事分享小朋友们可以提前准备关于重阳节的故事,活动当天进行分享。
通过故事,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4.重阳节亲子游戏为了让家长们也能参与到活动中,我们将设置亲子游戏环节。
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共度欢乐时光。
四、活动流程1.开场介绍:主持人简要介绍重阳节背景和活动安排。
2.知识问答:小朋友们依次回答问题,答对者获得小奖品。
3.手工制作:小朋友们发挥创意,制作重阳节手工作品。
4.故事分享:小朋友们分享重阳节故事,传递传统文化。
5.亲子游戏: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参与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五、活动亮点1.寓教于乐:通过知识问答、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学习重阳节知识。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

9月9日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其他节日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称为双九节。
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习俗来庆祝。
一、登高赏菊
重阳节登高赏菊的习俗自古有之。
人们会登高山、爬塔楼,极目远眺,饱览壮美河山。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人们会赏菊、咏菊、画菊,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
二、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植物,重阳节时人们会佩戴茱萸以避邪避病。
茱萸不仅可以驱邪,还可以作为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
三、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美食之一,它是用米粉、芝麻、红枣等制成的。
重阳糕具有软糯可口、香甜美味的特点,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四、饮菊花酒
菊花酒是一种用菊花和糯米酿制的酒,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菊花酒来庆祝节日,同时也可以滋补身体。
五、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放风筝,欣赏风筝在蓝天白云中飞翔的美景,感受自然的魅力。
这些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每个习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这一天,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美食和美景,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重阳节”

2018年吉林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重阳节”【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2018年事业单位考试人文常识之“重阳节”》,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虽然“重阳节”刚刚过去不久,但是在我们每年的事业单位考试过程中,节日和节日习俗已经成为了考察的热点。
在此,中公教育专门将重阳节的习俗和相关名人诗句为大家做了整理,希望大家不仅可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还能为事业单位备考积累知识点,做好准备。
一、节日介绍: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节日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三、名人诗句: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4.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5.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蜀中九日》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关于重阳节的知识点

关于重阳节的知识点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它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以下是关于重阳节的知识点:1.起源与传说: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
相传,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胡兵的老者,他得知家乡即将发生灾祸,于是带着妻子和儿子逃亡。
途中,他遇到了一位神仙,并得知九月九日是危险的日子。
因此,胡兵获得了神仙的指点,九月九日时要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灾祸。
2.登高插茱萸: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登高。
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驱邪避灾,所以每逢重阳节,人们会踏青登高,感受秋天的美景。
同时,人们还会在登高的时候插上茱萸,将茱萸挂在帽子或衣服上。
茱萸被认为可以驱邪、辟邪、增加福气,所以登高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3.饮菊花酒: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会饮菊花酒。
菊花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菊花之国”的美誉,而菊花酒则是用菊花熬制而成的。
人们相信饮用菊花酒可以驱邪辟邪、祛除身体毒素,同时还可以增加人的寿命和福气。
4.祭祖:重阳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
在这天,人们会前往祖先陵墓,烧纸、祭拜祖先。
这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
5.九九重阳:在中国文化中,九被视为吉利的数字。
因此,九月九日被视为一个吉利的日子。
九九重阳是指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的特殊意义。
在这一天,人们会向亲友送上重阳节的祝福,表达关爱之情。
6.诗词和食品:重阳节是一个诗人和文人喜爱的节日,许多古代文人都写了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古代文人通过诗词表达他们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外,重阳节的传统食品有菊花糕、重阳糕、芋艿等,人们会品尝这些特色的食物。
7.养生之道:在重阳节这一天,古人认为要特别注重养生。
因为九月九日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所以人们会遵循养生的方法,比如喝茶、晒太阳、锻炼身体等。
这些养生之道在现代被重新挖掘,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总结起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与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祭祖等活动密不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知识点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在这一天进行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
1、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汉代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古代的丰收祭祀。
2、重阳节的历史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重阳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民间有“休假三日”的习俗。
到了宋代,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更为盛行,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登高:这是重阳节最为著名的习俗。
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免灾祸、寄托希望,还可以赋诗吟咏。
赏菊:菊花正好在九月盛开,重阳节时人们会欣赏菊花,饮用菊花酒。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被称为“花糕”或“菊糕”,是一种传统的点心。
佩茱萸:茱萸被认为是一种辟邪的物品,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避疾。
4、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代表着秋天,寓意着丰收和团圆。
在传统文化中,九是阳数,所以双九被认为是“重阳”,有吉祥的含义。
此外,九也与“久”谐音,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5、重阳节的现代意义:
现代社会,重阳节的意义更加丰富。
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还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陪伴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赏菊,或者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个节日,传承和弘扬其中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