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保健及干预措施
中医适宜技术-高血压病中医药干预方案

高血压病中医药干预方案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矣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血压的预防(一)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素为原则。
减少膳食高糖、高脂防、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蟹黄、就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因为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矣,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食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的摄入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因为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矣。
低盐饮食,少吃咸菜及腌制品。
少饮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提倡饮用绿茶。
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提倡多吃海藻类和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和茯苓)·提倡多吃一些杂粮和薯类。
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二)控制体重: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矣,它与肥胖有着先天的“亲密”联系·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
(三)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应不吸烟及尽早戒烟。
同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病志病率逐渐增加·平均比非饮酒组高0.55倍。
(四)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按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的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只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主要消耗脂防·而高强度的运动主要利用糖原,增进食欲明显,不利于饮食控制。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许多国家的老年人群体中十分常见。
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的疾病,中医药有许多疗效显著的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帮助,缓解症状,控制高血压。
因此,本文将提供一个高血压患者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1.中医药理论的介绍在中医药理论中,高血压是由于阴阳失调导致的。
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阴虚阳盛、肝阳上亢、肾精亏虚、气不足等因素引起。
因此,针对这些原因,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调理肝、肾、气,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2.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原则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首要原则是平衡阴阳。
由于高血压是由于阴虚阳盛,因此需要针对这个原因进行治疗。
其次,对于肝、肾、气的调理也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在中医药的治疗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方式,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3.1 静坐调理法静坐调理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患者需要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专注于深呼吸。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并降低血压。
3.2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一种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中草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人参、丹参、茯苓、山楂等。
这些草药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降低血压。
3.3 饮食调理法饮食调理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患者需要根据中医的饮食原则来调理自己的饮食。
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能够降低血压的食物,如海藻、蔬菜、水果等,避免油腻、辛辣和重口味的食物,以及饮酒。
3.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掌心、足跟、头部等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从而降低血压。
4.中医药保健措施4.1 坚持运动适度的运动是中医药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并促进心脏健康。
中医药干预老年常见病护理措施

中医药干预老年常见病护理措施
中医药可以在老年常见病的护理中发挥一定的干预作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疾病的中医药干预护理措施:
1. 高血压: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改善体质、调整心境等方式控制血压。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食疗等。
2. 糖尿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等方式控制血糖水平。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饮食控制等。
3.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改善循环等方式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按摩等。
4. 骨质疏松症:中医药可以通过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方式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运动疗法等。
5. 慢性疼痛: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节经络等方式缓解慢性疼痛。
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干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并且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与西医
药并用,根据具体疾病情况综合应用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详细6-2024鲜版

久病入络,血脉瘀阻, 或外伤、手术等导致气 血瘀滞,引发高血压。
辨证分型与治则治法
01
02
03
04
肝阳上亢型
治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为主, 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肝肾阴虚型
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为主, 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
痰湿中阻型
治以燥湿化痰、健脾和胃为主, 常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瘀血阻络型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降 低高血压风险。
ABCD
2024/3/27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身体负担。
心理调节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缓 解高血压症状。
17
06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2024/3/27
18
成功案例展示
由半夏、天麻、茯苓、橘红、 白术、甘草组成,具有化痰 熄风、健脾祛湿的功效,主 要用于治疗风痰上扰引起的 高血压。
2024/3/27
11
04
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应用
2024/3/27
12
针灸治疗原理及选穴方法
针灸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针灸治疗高 血压的原理主要包括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促进内分泌平衡等。
天麻
具有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风痰上扰 引起的高血压。
罗布麻
具有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肝肾阴虚
引起的高血压。
10
经典方剂解析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龙胆泻肝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 管理的内容
中医体质辨识
体质类型:根据中医理论将体质分为九种类型,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 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辨识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型、声音、舌苔等方面,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综合判 断
辨识意义:中医体质辨识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防,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 调理方案,改善患者体质,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健康管理理念普及:提高公众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策支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政策扶持力度 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国际化发展
总结与建议
总结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推动中医药科技创 新:加强中医药科 技创新,探索更加 有效的中医药治疗 方法和技术,提高 中医药在高血压防 治中的疗效和安全 性。
加强中医药与西医 的协作:加强中医 药与西医的协作和 交流,充分发挥中 西医结合的优势, 为高血压患者提供 更加全面、有效的 健康管理服务。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患者对中医药健康管理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包 括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指导。
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问题并调整管理方案。
高血压患者中医药健康 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高血压患者数量众 多,中医药健康管 理需求大
社区中医药高血压病养生保健方案

高血压病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方案慢性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目前慢病发展趋势,慢病将发生在未老先病的工作人群。
构建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发挥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优势,对慢性病进行有效防控控势在必行。
中医药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为深入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中的优势,切实降低医疗费用,进一步提高我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我社区中医药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和已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二、服务内容●村卫生室要对辖区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和服务方法进行社区健康管理1.高血压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与中医药保健预防指导。
2.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分级分层进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
对于紧急转诊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其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就诊到此次就诊期间的症状。
高血压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目的:通过中医药手段,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改善生活质量 意义: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 优势: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 挑战: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需要专业人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需要长期坚持
高血压的中医药健 康管理服务内容
● a. 患者依从性差,未能坚持治疗 ● b. 医生诊断不准确,治疗方案不合理 ● c. 药物副作用大,患者难以忍受 ● d. 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对高血压认识不足
● 改进措施: a.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 b. 提高医生诊断水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c. 优化药 物选择,减轻药物副作用 d.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合患者病情、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灵活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注重整体调理,兼顾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干预措施: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安全性:中医药干预措施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 有效性:中医药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长期效果:中医药干预措施可以长期使用,不会产生依赖性
● a.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 ● b. 提高医生诊断水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c. 优化药物选择,减轻药物副作用 ● d.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背景:患 者基本信息、 病情、治疗过
程等
治疗方案:中估:血 压控制情况、 生活质量改善
高血压的中医药健康 管理服务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高血压的中医药健康管 理服务概述
高血压的中医药健康管 理服务内容
高血压的中医药健康管 理服务优势
高血压中医保健指导方案

老年人高血压中医保健指导方案一、工作目标普及中医关于高血压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水平;延长老年人寿命。
二、工作方向高血压中医保健工作要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根据不同年龄和环境,预防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影响高血压病人寿命的危险因素,使高血压病人健康生活。
三、实施方案(一)饮食1、工作重点:宣传宜杂食和粗茶淡饭。
2、具体措施:(1)通过发放中医食疗健康处方、宣传单,开设主题社区讲座等方式,使社老年人确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
比如树立三低饮食(低盐、低糖、低脂)观念,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饮食密切相关,纠正老年人的“能吃就是福”等有关饮食的错误观念,加强对饮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普及科学饮食、中医饮食保健知识、食疗药膳等,有利于高血压病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深入社区积极开展义务咨询活动,加强高血压患者对日常饮食的重视,加入自我保健队伍,有利于日常社区宣传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实效提高。
(4)注意对不同老年人情况的调研,分析饮食偏差及引起的后果,并根据目前健康情况做出调整方案,最后具体调整结果,以期确实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
(二)情志调养1、工作重点:使高血压患者知晓情绪对健康的重要性;和谐的生活和环境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具体措施:(1)在社区宣传情绪和疾病的关系等知识,如“笑一笑十年少”,普及高血压患者精神调适的意识,诸如适当锻炼、松紧有度等。
(2)开展谈心、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活动,使其走出孤独心里,达到心理平衡。
(三)自我防病1、工作重点:对可能引起老年病的病因、异常或危险信号进行宣传,提高老年人尤其高血压患者的防病知病水平。
2、具体措施:(1)宣传引起高血压病的不同病因,观察自己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或危险信号,能够早期发现疾病,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调理,及时治疗。
解答高血压患者的咨询,为他们自我保健做好护航工作,配合家庭保健,提高老年人健康保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中医药防治保健及干预措施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19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需重复测定和进一步观察。
二、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1)一般表现: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甚至多年自觉良好而在某次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
少数患者则在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被发现。
高血压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心悸、耳鸣等症状,但不一定与血压水平相关,且常在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才注意到。
体检时可闻及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起咔嚓音。
高血压病初期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变动后血压暂升高,随后可恢复正常,以后血压升
高逐渐趋于而持久,但一天之内,
白昼与夜间血压水平仍可有明显的差异。
高血压的后期临床表现常与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并发症有关(2)并发症:血压持久升高,可有心、脑、肾功能不全或气管损害。
①心:左心室长期在高血压下工作,可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高
血压可促使冠状动脉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并是心机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
②脑:长期高血压可形成小动脉的微血管瘤,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
高血压也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可引
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
血压极度升高可发生高血压脑病,表现为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或惊厥,血压降低即可逆转。
③肾:长期持久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加速肾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出现蛋白
尿、肾功能损害,但肾衰竭并不常见。
④血管:除心脑肾病变外,严重高血压可促使形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常可致命。
三.预防和行为干预1、合理膳食(1)限制过多纳盐摄入,首先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天食盐量〈6克为宜。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
多食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
(3)限制饮酒,乙醇(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现相关,高血压患者应
戒酒或严格限制饮酒。
2、控制体重: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可通过降低每日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运动等方法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3、坚持运动锻炼: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质、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
可根据和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
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
续20~40分钟。
4、气功及其他生物行为方法:气功是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意念的引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整作用。
长期的气功锻炼可使血压控制较好,减少降压药量,并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四、中医辨证论法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每因疲劳或恼怒而头晕加剧,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耳鸣,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力。
治则:清肝泻火,平肝潜阳。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钩藤、生龙牡、珍珠母、夏枯草、牛膝等。
2、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少津,神疲乏力,气短多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质红,苔厚,买弦细。
治则:滋阴平肝。
代表方:杞菊地黄加夏枯草、丹皮、钩藤、牛膝、川断、桑寄生等。
3、痰浊上蒙: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食少多寐,呕吐痰诞,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夏枯草、丹皮、牛膝、珍珠母、生石决明等。
4、阴阳两虚: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目花干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大便溏,舌质暗淡体胖,脉沉细。
治则:温补肾阳兼滋肾阴。
代表方:左归丸、右归丸、(视阴虚为主或阳虚为主而定)、加川断、杜仲、牛膝、夏枯草五、中医适宜性技术应用1、针灸
2、穴位按摩:坚持每晚脚底涌泉穴按摩20分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3、穴位敷贴六、中医养生保健
1、生活起居:生活起居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预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轻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肯定的降压作用,及时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也会提高药物的行效。
(1)局居室环境:高血压病患者居室宜清静,噪声过大会给病人带来烦恼、精神紧张。
室内光线宜充足、柔和,要有合理照明。
过于昏暗,缺乏阳光的居室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家中孤独感。
居室陈设装饰宜简洁、实用、整齐为原则。
留有一定空间,以减少压抑、烦闷感觉。
居室墙壁及窗帘、床罩宜选用淡绿、淡蓝、洁白等柔和而偏冷的色调为佳。
适当点缀花卉盆景,可令人心旷神怡,有利于降血压。
(2节制膳食: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
食物种类齐全,营养比例合理,不挑食偏食。
清淡饮食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
油腻食物过量易消化不良,且可发生猝死。
(3)睡眠:高血压病患者生活宜有规律,早睡早起,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早晨起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仰卧,活动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体位变化,然后慢慢下起床,这样血压不会有很大波动。
(4)排便:排便急躁、屏气用力有脑出血的危险。
高血压病患者要坐便,这样可持久,而蹲位易疲劳。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有便秘的人要多吃些粗纤维食物,以利于肠蠕动,防治粪便干结。
严重的便秘可用开塞露润滑通便,但不宜滥用泻药。
(5)运动: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在冬季早晨进行室外锻炼。
清晨的体温较低,寒冷的空气刺激,可促使血管收缩,会加重高血压病甚至诱发脑卒中(中风)。
因此高血压患者早晨起床后,只宜在室内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
宜散步及做操,可增加血管舒缩能力,缓解全身中小动脉的紧张,有利于降压。
2、药补、食补: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进补。
进补视针对虚证言,而且要辨明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
食疗食补的关键是控制和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点固醇类事物的摄取,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
另外适当地多吃鱼类、大豆制品、蔬菜、水果和杂粮,这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具有降低血脂、血压、维护血管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按照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根据高血压病变实践情况,无论是轻型或重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补就能以食补为主,药补次之,药食兼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