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原理及应用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21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 工程技术1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概述电液伺服控制技术作为连接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液压技术的桥梁,已经成为现代控制技术的重要构成。
由于它具有线性好、死区小、灵敏度高,动态性能好、响应快、精度高等显著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结合这一技术在T RT (Bl a st -Fur -nac e T oppr es sur e R ecover y T ur bi ne U ni t 为高炉煤气余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的简称)系统中的应用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2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工作原理2.1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构成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由液控单元、伺服油缸、动力油占三大部分组成。
液控单元包括调速阀控制单元和透平静叶控单元,每一单元均由电液伺服阀、点动用电磁阀、快关用电磁阀、油路块及底座等组成。
伺服油缸为双活塞杆结构,摩擦力很小,密封性能良好。
动力油站由油箱、变量油泵、滤油器、冷却器、管道阀门、检测仪表等组成。
2.2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作用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在TRT 装置中,属于几个主要系统之一。
根据主控室的指令,来实现TRT 的开、停、转速控制、炉顶压力以及过程检测等系统控制。
要实现以上系统的功能控制,最终将要反映在控制透平机的转速上。
要控制透平机的转速,就要控制调速阀或透平静叶的开度。
而控制静叶或调速阀开度的手段就是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精度、误差,直接影响着TRT 系统各阶段过程的控制。
由此可见,该系统在TRT 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2.3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由机、电、液供构成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其控制方框图如图1所示。
由自控系统发出的指令信号,在伺服控制器中与油缸的实际位置信号相比较,成为误差的信号放大后,送入电液伺服阀。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技术,它将电子技术和液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领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子控制器对液压系统中的比例阀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比例阀是一种特殊的液压阀门,它可以根据电信号的大小来调节液压系统中的流量和压力,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控制。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床加工中,可以通过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实现对切削力、进给速度、加工精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在航空航天领域,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飞机的姿态、高度、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从而保证飞机的安全飞行。
在军事装备中,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坦克、飞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作战效率和作战能力。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控制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械制造、航空航天、
军事装备等领域,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电液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液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电液控制技术是将电气信号、液压元件和机械组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各种运动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目的的一种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电液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涵盖了工业、农业、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
当前,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正在向着高速、精度、智能化和环保的方向不断发展。
1、高速化和精度化:随着高速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液控制系统也面临着高速化和精度化的挑战。
高速化和精度化是电液控制技术的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液控制系统的速度逐渐提高,精度也越来越高。
2、集成化和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液控制系统也逐渐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集成化和智能化。
目前,智能化的电液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自诊断、自适应和远程监测等功能。
3、高性能:电液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的机械和电气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高性能的电液控制系统需要拥有高动态响应、高速度、高力矩、高控制精度等特点,同时也需要拥有长寿命和高可靠性。
4、环保化:电液控制系统的环保性也是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
由于液压油等环保问题的存在,目前许多企业正在研发环保型的电液控制系统,将电液控制技术与环保理念相结合,以缓解环保压力。
1、新的工业应用:目前,电液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机床、输送线、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塑料机械、船舶和航空设备等许多领域。
随着3D打印、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电液控制系统也将会融入到更多的新型应用场景中,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2、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化已经成为电液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未来几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电液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智能化的电液控制系统将会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自动化控制、数据分析和故障预测等方面。
3、新型环保技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动环保工作。
电液控制技术概述及应用

电液控制技术概述及应用机自11级4班(机电112)XX摘要:电液控制系统是以电液伺服阀、电液比例阀或数字控制阀为电液控制元件的阀控液压系统,和以电液伺服或比例变量泵为动力元件的泵控液压系统。
本文主要以电液控制元件对电液技术发展和应用作探讨。
关键词:电液控制技术,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电液伺服技术,电液控制元件前言:电液控制技术是高新科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电液控制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与工业领域,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电液控制技术的发展必将助推国民经济的稳固发展。
1电液控制技术概述电液控制技术是液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表现为电液伺服控制技术和电液比例控制技术。
液压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始于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在此期间,包括液压阀在内的多种液压机械装置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19 世纪初液压技术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其中包括采用油作为工作流体及首次用电来驱动方向控制阀等[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电液技术的发展加快,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装备的需求。
到了20世纪50~60 年代,电液元件和技术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电液伺服阀控制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50至60年代早期,电液控制技术在非军事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最主要的是机床工业,其次是工程机械。
在以后几十年中,电液控制技术的工业应用又进一步扩展到工业机器人控制、塑料加工、地质和矿藏探测、燃气或蒸汽涡轮控制及可移动设备的自动化等领域。
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及其后微处理器的诞生,基于集成电路的控制电子器件和装置广泛应用于电液控制技术领域[3]。
1.1电液伺服技术电液伺服系统是电液控制技术最早出现的一种应用形式,从其机构上来说,就是指以电液伺服阀(或伺服变量泵)作为电液转换和放大元件实现某种控制规律的系统[4]。
20世纪初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使古典控制理论走向成熟,为电液伺服控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5]。
现代电液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024 .5 mm, 数 字 电 磁 阀 具 有 较 大 的 节 流 间 隙 ,一 般 为 而 0 5 8—23 r 极 大 地提 高 了元 件 的工 作 可 靠性 。 .0 .6 m, a A o 司 经过 在数 字 技 术 方 面 的长 期 不 懈 研 究 开 发 ts公 出 了许 多 新 型数 字 化 电 液产 品 ,如 用 于 注 塑机 的集 成 式 PQ数字 控 制器 、用 于 吹塑 机 的壁 厚 控 制 伺服 执 行 器 、 / 用 于娱 乐 及 高 级 别 飞行 和 训 练 系 统 的 8 0通 径新 型 数 字 插 装 阀等 ,这些 数 字 化 的 电液 元 件 都 极 大 提 高 了 系统 工 作
的可 靠 性 。 2 电 液控 制 系统
塑 料 加工 、 质 和 矿藏 探 测 、 煤 机 械 、 地 采 冶金 、 车制 造 及 汽 各种 可移 动设 备的 自动 控制领 域得 到 了空 前广 泛 的应 用 。
1 电液 元 件 1 1 电 液伺 服 阀技 术 .
伺服控制阀是根 据输入信号及反馈信号成 比例地连
电 液 伺 服 比例 阀 , 生 于 2 产 0世 纪 9 代 中期 ,制 造 精 0年
度 、过 滤 精 度 矛 盾淡 化 , 级 阀 口零 遮 盖 , 零 位 死 区 , 首 无 用 比例 电 磁铁 作 电 一机 械 转 换 器 ,二级 阀 主级 阀 口小 压 差, 响 3 频 0—10 , 于 闭环 控制 。 0 Hz 用 13 元件 的数 字化 . 随 着 微 电子 技 术 的 迅 速 发 展 ,电 子 技 术 开 始 同液 压 技 术 相 结 合 , 元 件 级 上 可 以理 解 为 “ 在 内装 ” “ 和 集成 ” 双 重 涵 义 。通 过 把 电子 控 制 装 置安 装 于 传 统 阀 、 缸或 泵 内 、 并 进行 集 成 化 处理 , 成 了种 类众 多 的数字 产 品, 数 字 形 如 阀 、 字 缸 、 字 泵 等 ,这 些元 件 一般 由步 进 电 机作 为数 数 数
电液控制技术(1)及应用

比例阀技术初步
• 比例阀介于常规开关阀和闭环伺服阀之间已成
为现今液压系统的常用组件,液压工业从比例阀 技术的发展而获益匪浅。
• 看一个例子:
比例阀技术对于液压系统究竟意味着什么
比例阀技术对于液压系统究竟意味着什么
上图说明了信号流程: 输入电信号为电压多数为0至9V由信号放大器成比例地转化为
电流即输出变量如1mV相当于1mA; 比例电磁铁产生一个与输入变量成比例的力或位移输出; 液压阀以这些输出变量力或位移作为输入信号就可成比例地输 出流量或压力; 这些成比例输出的流量或压力输出对于液压执行机构或机器动 作单元而言意味着不仅可进行方向控制而且可进行速度和压力 的无级调控; 同时执行机构运行的加速或减速也实现了无级可调如流量在某 一时间段内的连续性变化等。
如果对于不带位移传感器的直动式比例方向阀,其滞环一 般为5-6%,重复精度2-3%。
比例方向阀-直动式
控制阀芯的结构:
图示,比例阀控制阀芯与普通方向阀 阀芯不同,它的薄刃型节流断面呈三 角形。用这种阀芯形式,可得到一条 渐增式流量特性曲线。
阀芯的三角控制棱边和阀套的控制棱
边,在阀芯移动过程中的任何位置上,
比例泵的恒压、恒流、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等多种功能控制块 ,可采用组合叠加方式;
控制放大器、电磁铁、和比例阀组成电液一体化结构。
电液比例控制的技术特征
带比例电磁铁的比例阀和比例泵为电气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接 口无论对于顺序控制的生产机械还是其它可编程的控制/驱动 系统都提供了极大的灵便性。 比例控制设备的技术优势主要在于阀位转换过程是受控的设 定值可无级调节且实现特定控制所需的液压元件较少从而减 少了液压回路的投资费用。 使用比例阀可更快捷更简便和更精确地实现工作循环控制并 满足切换过程的性能要求由于切换过渡过程是受控的避免产 生过高的峰值压力因而延长了机械和液压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
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

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是一种基于电液比例控制原理的创新技术,它能够实现电气信号与液压能量的精确转换和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本文将从实用性、原理、应用以及优势等方面对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用性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它能够实现电气信号与液压能量的精确转换和控制,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液压系统中。
通过采用先进的电气和液压控制技术,实现了对液压系统的高效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同时,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特点,方便安装和维护,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能耗。
二、原理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电液比例阀实现电气信号与液压能量的转换和控制。
电液比例阀是一种能够根据电气信号的大小来调节液压流量的装置,通过控制液压流量的大小来控制液压执行元件的运动。
当电气信号的大小发生变化时,电液比例阀会相应地调节液压流量的大小,从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三、应用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各类液压系统中,如机床、冶金设备、塑料机械等。
在机床领域,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可以实现对切削力、进给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冶金设备领域,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可以实现对连铸机、轧机等设备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在塑料机械领域,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可以实现对注塑机、吹塑机等设备的精确控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优势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相比传统的液压控制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可以满足对液压系统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
其次,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特点,方便安装和维护,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能耗。
此外,新编实用电液比例技术还具有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特点,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领域对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一.电液伺服系统概述电液伺服系统在自动化领域是一类重要的控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精度高、输出功率大的工业控制领域.液体作为动力传输和控制的介质,跟电力相比虽有许多不甚便利之处且价格较贵,但其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质量比值大及抗负载刚度大等特点,因此电液伺服系统在要求控制精度高、输出功率大的控制领域占有独特的优势。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为动力,采用电气方式实现信号传输和控制的机械量自动控制系统。
按系统被控机械量的不同,它又可以分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和电液力控制系统三种。
我国的电液伺服发展水平目前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虽然在常规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方面,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在电液伺服高端产品及应用技术方面,我们距离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有着很大差距。
电液伺服技术是集机械、液压和自动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要发展国内的电液伺服技术必须要从机械、液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各技术领域同步推进。
二.电液伺服的组成电液控制系统是电气液压控制系统简称,它由电气控制及液压两部分组成。
在电子-液压混合驱动技术里,能量流是由电子控制,由液压回路传递,充分结合了电子控制和液压传动两者混合驱动技术的优点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陷。
⑴电子驱动技术的特点①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低噪音②高性能动态能量控制③稳定的温度性能④能量再生及反馈电网⑤在循环空闲的时间没有能量损失⑵液压驱动技术的特点①高(力/功)密度②结构紧凑③液压马达(油缸)是大功率且经济的执行元件④在液压系统做压力控制的时候有明显的能量流失液压部分:以液体为传动介质,靠受压液体的压力能来实现运动和能量传递。
基于液压传动原理,系统能够根据机械装备的要求,对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等被控量按一定的精度进行控制,并且能在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稳定、准确的工作,实现既定的工艺目的。
(工控网)液压伺服阀是输出量与输入量成一定函数关系,并能快速响应的液压控制阀,是液压伺服系统的重要元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液控制技术及其应用作者:机械电子工程10级机自103班王名洲[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各类工艺过程的深入研究,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作为连接现代微电子技术和大功率工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桥梁,已经成为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涉及流量、压力、速度、转速、位移等,能随控制信号连续成比例地控制。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起源于20世纪,并且经过了电液控制技术、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以及电液伺服技术等发展阶段。
电液比例技术覆盖很多工程机械,如起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液压系统,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工程简单化、高效化、信息化、安全化。
[关键词] 电液控制技术控制工程机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机电一体化0.前言在当前的形式下,电液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工业机械、工程建设机械及国防极端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以挖掘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火炮控制系统、导弹运输车中的电液控制技术则推动了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
电液控制技术在机床加工、交通运输、汽车工业等部门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
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就所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来讲,电液控制技术与其密不可分。
电液控制技术的调控精密度对于机械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电子计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将电控、液压与机械紧密结合在一起,才是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新方向。
1.电液控制技术概述1.1电液控制技术发展历程液压技术早在公元前240年的古埃及就已经出现。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液压技术的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许多非常实用的发明涌现出来,多种液压机械装置特别是液压阀得到开发和利用,使液压技术的影响力大增。
18世纪出现了泵、水压机及水压缸等。
19世纪初液压技术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 其中包括采用油作为工作流体及首次用电来驱动方向控制阀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电液技术的发展加快。
出现了两级电液伺服阀、喷嘴挡板元件以及反馈装置等。
20世纪50~60年代则是电液元件和技术发展的高峰期,电液伺服阀控制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这些应用最初包括雷达驱动、制导平台驱动及导弹发射架控制等,后来又扩展到导弹的飞行控制、雷达天线的定位、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增强稳定性、雷达磁控管腔的动态调节以及飞行器的推力矢量控制等。
电液伺服作动器也被用于空间运载火箭的导航和控制。
电液控制技术在非军事工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最主要的是机床工业。
在早些时候,数控机床的工作台定位伺服装置中多采用电液系统(通常是液压伺服马达) 来代替人工操作,其次是工程机械。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电液控制技术的工业应用又进一步扩展到工业机器人控制、塑料加工、地质和矿藏探测、燃气或蒸汽涡轮控制及可移动设备的自动化等领域。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及比例阀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
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及其后微处理器的诞生,基于集成电路的控制电子器件和装置广泛应用于电液控制技术领域。
1.2电液控制技术的类别电液控制技术按被控制参数分类分为(1)位置控制(2)速度控制(3)加速度控制(4)压力控制(5)力控制(6)其他参数控制。
1.3电液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电液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等。
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有:汽车吊车、叉车、港口龙门吊、船舶液压舵机等。
在冶金机械中的应用有:轧机压下控制系统、连铸机、修磨机、钢带跑偏控制系统等。
在兵器工业中的应用有:火炮控制系统、导弹运输车、导弹发射车等。
在轻工机械中的应用有:注塑机、打包机、校直机等。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有:汽车动力系统、ABS (防抱死控制系统)、油气悬架系统等。
在智能机械中的应用有:模拟驾驶舱、机器人、折臂式小汽车装卸器等。
在机床工业中的应用有:加工中心、加工生产线、自动化机床等。
在电力部门的应用有水轮机调速系统等。
2.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概述2.1电液比例技术发展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喷气式飞机速度很高,因此对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动态精度和功率——重量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40年底,在飞机上首先出现了电液伺服系统。
60年代,各种结构的电液伺服阀的问世,电液伺服技术日渐成熟。
60年代后期,民用工程对电液控制技术的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与广泛。
但由于传统的电液伺服阀对流体介质的清洁度要求十分苛刻,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高昂,系统能耗也比较大,难以为各工业用户所接受。
而传统的电液开关控制(断通控制)又不能满足高质量控制系统的要求。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就是要适应开发一种可靠,控制精度和响应特性均能满足工程技术实际需要的电液控制技术的要求,从60年代末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还发展了工业伺服控制技术。
2.2电液比例技术的含义电液比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既实现了液压动力传动,又具有电子控制的灵活性。
带比例电磁铁的比例阀、比例泵为电子控制提供了合适的接口,从而生产机械的工作循环更加灵活,甚至能方便实现可编程控制和传动。
工作过程柔性很大的各类传动控制系统统一在一起。
电液比例技术填补了传统开关式液压传动技术与电液伺服技术之间的空缺。
电液比例技术已经和正在使各类通用机械和专用机械有可能成为全新概念的机械。
在较短的时间里,电液比例技术已在液压传动及控制技术领域是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电液比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使其受益非浅的与其说是按伺服技术的模式,还不如说是依开关式液压传动的技术路线去开拓。
2.3电液比例控制的技术特征(1)性能特点:除中位死区外,在滞环、重复精度等主要稳态特性上已与伺服阀相当,而工作频宽又具有足以满足大部分工业系统控制要求的相当水平;对介质过滤精度要求,阀内压力损失和价格方面,又接近开关阀。
因此,赢得了比电液伺服比例控制远为广泛的应用领域。
(2)原理特点:近期发展的高性能比例阀,一般都内含主控制参量的反馈闭环,这种反馈闭环,可以是主控制参量的机械或液压的力反馈,也可以是主控制参量的电反馈。
(3)结构特点早期的比例阀为电磁铁替代传统工业阀的调节手柄。
现比例阀与插装阀结合,开发各种不同功能和规格的二通插装式比例阀;生产批量较大的比例压力阀、比例方向阀,常与开关阀通用主阀阀体,有利于生产管理和标准化,也将为原有液压系统的改造带来方便;力反馈比例元件可以配用多种控制输入方式;比例泵的恒压、恒流、压力流量复合控制等多种功能控制块,可采用组合叠加方式;控制放大器、电磁铁、和比例阀组成电液一体化结构。
2.4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由指令元件、比较元件、电控器、比例阀、液压执行元件和检测反馈元件等组成。
如下图所示:2.5电液比例阀的类型与特点比例阀大致有4种,分别是:(1)比例压力阀。
比例压力阀可分为比例溢流阀和比例减压阀,比例溢流阀可分为直动式和先导式,而比例减压阀又分为通直动式(先导式)二(三)通减压阀。
其中,直动式二通减压阀不常见。
(2)电流比例流量控制阀。
比例流量阀可分为比例节流阀和比例流量阀两大类。
比例节流阀适用于要求空载快速、重载低速的系统,其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动态响应快、稳定裕度大及可靠性好等特点。
(3)比例方向阀。
比例方向阀的电--机机械转换器输入功率较大,有较大的零位(中位)死区,给其应用于位置闭环、力闭环带来一定的困难。
采用电液比例方向阀的系统,其能耗和升温都较低。
(4)电液比例多路阀。
电液比例多路阀主要采用比例压力阀作为先导阀,通过先导阀控制主阀芯的位移。
稳态时,其流量损失小,动态性能较好。
3.电液伺服技术概述3.1电液伺服技术发展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武器和飞行器自动控制的需要而出现,到20世纪60年代日臻成熟。
其采用力马达或力矩马达作为电-机械转换器,无零位死区,动态响应高,可达100Hz,用于闭环系统。
但伺服阀对介质清洁度要求高,且价格比较昂贵。
所以难以在民用工业上广泛应用。
3.2电液伺服技术的含义电液伺服技术是在电液控制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一般比例技术与伺服技术的优势,以伺服比例阀为主要部件的控制技术。
3.3电液伺服控制的技术特征电液伺服阀无零位死区,控制精度和响应特性高,输出功率大,但其对油液过滤要求苛刻、制造和维护费用高,结构相对复杂,在军事工业中应用较多。
3.4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动力元件作驱动装置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位移、速度、力等)能够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复现输入量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还对输入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因此也是一个功率放大装置。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输入元件——也称指令元件,可以是机械的、电气的、气动的等,如靠模、指令电位器、计算器等反馈测量元件——各种传感器比较元件——给出偏差信号放大转换元件——(机)电液伺服阀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控制对象——负载4.电液控制工程应用实例的介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4.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用途介绍随着电液比例组件、电子和计算机的发展,电液比例控制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液压传动控制方式。
电液比例技术不仅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也不仅仅用于挖掘机、起重机等常见的工程机械中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作为工程建设广泛使用的重要设备,在运送过程中,罐体不断地喷水旋转,防止混凝土凝固;送到现场后,可将混凝土倒入泵车,将混凝土送到需要的地方。
其移动方便,操作灵活,对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建设速度、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液压系统的类别电液比例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介于普通开关控制和电液伺服控制之间的电液控制技术,具有可靠、廉价、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本机械收缩回路系统正是应用了电液比例技术,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优点充分的体现在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设计之中。
4.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液压系统的结构液压系统是搅拌运输车上车部分核心工作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着整车的工作性能,它的正常运行是搅拌车良好技术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做好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与合理使用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上图是典型闭式液压传动系统组成图,它是由双向(伺服〉变量柱塞液压泵、定量柱塞液压马达以及油箱、冷却器、滤油器、胶管等辅件组成。
实际使用中,一般将6、7、9、11集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安装。
动力通过底盘取力器传送给液压泵、液压马达、减速机、搅拌筒,使搅拌筒实现装料、搅动、卸料等功能。
4.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液压系统的工作过程这是液压一机械混合式驱动装置,液压系统是中间环节,其工作原理见下图。
液压系统为闭式,采用了手动伺服变量柱塞泵以下简称主泵〉容积式无级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