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生介绍
屠格涅夫

四、课后思考 1.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主题、思想内容。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主题、思想内容。 屠格涅夫 2.《父与子》的主题与巴扎罗夫形象。 《父与子》的主题与巴扎罗夫形象。
4、《父与子》 、 父与子》 作品展示的是两种社会力量即革命主义主 义者同自由主义者,也就是“ 义者同自由主义者,也就是“父”与“子” 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和斗争。 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和斗争。前者的代 表是巴扎罗夫, 表是巴扎罗夫,后者的代表是基尔沙诺夫 兄弟,特别是巴维尔。 兄弟,特别是巴维尔。 巴扎罗夫是作品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是一 巴扎罗夫是作品的中心人物, 个复杂的艺术形象。作者在这个“祖父种 个复杂的艺术形象。作者在这个“ 过地” 过地”的平民知识分子身上真实地表现出 许多平民知识分子的特征。 许多平民知识分子的特征。
主人公罗亭是一个“多余人” 主人公罗亭是一个“多余人”,或者说是继 奥涅金和毕巧林之后的一个新的“ 奥涅金和毕巧林之后的一个新的“多余 人”。
《 罗 亭 插 图 》
罗亭形象分析: 罗亭形象分析: 罗亭身上集中了40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 罗亭身上集中了 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 分子的优点和缺点,是这些人的一个典型。 分子的优点和缺点,是这些人的一个典型。 他受过良好教育, 他受过良好教育,接受了当时哲学思想中 最主要思潮的影响,有很高的美学修养; 最主要思潮的影响,有很高的美学修养; 他信仰科学,关心重大社会问题, 他信仰科学,关心重大社会问题,追求崇 高的人生目标并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高的人生目标并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他热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众,能感 他热情洋溢,才思敏捷,口才出众, 染人、吸引人。但是他徒有过人的天赋和 染人、吸引人。 才智,却不会正确将其运用、 才智,却不会正确将其运用、付诸斗争实 成为“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侏儒” 践,成为“语言的巨人和行动的侏儒”。 罗
屠格涅夫乡村-文档资料

斗争的方式不是行动或狡计而是思想交锋,这就形成了屠格涅夫小说
显著的论辩风貌。
•
屠格涅夫是俄国小说家中最具悲剧意识的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说
中力图贯彻一种悲剧的美学精神,因而他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主
人公都成了悲剧主人公。
4
这是一幅乡村风景风情画。
屠格涅夫以他的一双慧眼去观察和感受,为我 们描绘了俄罗斯乡村周边的风景,蓝天、白云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不仅有美丽多姿 的自然风光,还有人:孩子、青年、年轻妇女 、老大娘、车夫、躺在峡谷边上的诗人自己, 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是典型的的俄罗 斯式的……这一切,都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 息。所以,文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俄罗
②作者运用了间接(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不直接写溪水如何清澈,而写“似乎可以 见水底的小石子在微微颤动”,含蓄而简洁 地写出了溪水的清澈见底。(3分)
2020/5/19
8
小题2:本文②—⑤段是按怎样的空 间顺序描写俄罗斯乡村景物特点的?有 何好处?(5分)
2020/5/19
9
空间顺序:写景时由上到下,再由近 及远(“先是典型的初夏的天空,然后
由天空逐渐降到空中和地面,接着是峡
谷。最后,又由近及远,摇向天边的地 平线”亦可)。(2分) 好处:使景物层 次分明,能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或“层 次感”),(1分)有利于展现俄罗斯乡 村景物清新优美的特点,(1分)给读者 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1分)
2020/5/19
10
本文描写的俄罗斯的乡村生活有 何特点?你欣赏这种生活吗?联系现 实谈谈。(6分)
• 屠格涅夫终身未娶。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献给了歌唱家波琳·维亚尔多 夫人。她是有夫之妇,而且婚姻美满,屠格涅夫和她的家庭保持着友 好关系。个人的幸福毫无指望。但他还是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位维亚尔 多夫人,只要有可能就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
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创作

屠格涅夫的生平和创作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于1818年生于俄罗斯中部的奥略尔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是个性情温和的退职军官,母亲瓦尔瓦拉·彼得罗芙娜则是个脾气暴躁的农奴主。
屠格涅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他家的庄园斯巴斯科耶*.路德维诺沃度过的。
母亲的专横和暴戾给少年时代的屠格涅夫留下阴暗的回忆,而父亲的温文尔雅也给他以深刻的印象。
后来屠格涅夫在自己的作品《木木》和《初恋》里,分别写到了他的母亲和父亲。
1827年屠格涅夫全家迁居莫斯科。
1838年屠格涅夫进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后他转入彼得堡大学,1837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言专业。
1838年屠格涅夫去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1841年回国。
还是在大学时代,屠格涅夫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写过一些诗歌作品,并创作了诗剧《斯捷诺》。
1843年是屠格涅夫生活史和创作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屠格涅夫出版了长诗《帕拉莎》,这是他的第一部公开发表的大型作品。
屠格涅夫因这部长诗结识别林斯基,并得到别林斯基的赞赏。
这对屠格涅夫一生的创作都有重要的意义,诚如作家后来所说的,别林斯基与他的《给果戈理的一封信》是自己的“全部信仰”。
也是在这一年,屠格涅夫结识了法国著名女歌唱家波里娜·维亚尔多,并终生与她和她的一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而这也是屠格涅夫长年侨居在国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1847年屠格涅夫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随笔作品《霍尔与卡里内奇》,获得他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于是他便一发而不可止地写作了20余篇这样的随笔作品,在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这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猎人笔记》,它给屠格涅夫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誉。
与此同时,屠格涅夫还创作了一系列戏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食客》、《乡村一月》等,这些后来被人们称之为“抒情心理剧”的作品虽不是屠格涅夫主要的文学成就,但当年俄罗斯剧坛正处于萧条时期,所以它们在当年确有某种填补空白的意义,从而在俄罗斯戏剧史上占有一席位置。
作家屠格涅夫介绍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是第一个拥有全欧乃至全世界影响的俄国小说家。 他以自己不朽的创作和丰富的艺术经验,扩大了俄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影响,为俄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和巩
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物影响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 反映了俄国从封建农奴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过渡时期的
总体风格
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 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在人物心
理描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倾
向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而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 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
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影
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
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代表作《父与子》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 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
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
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 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
评价
作为一个贵族地主和接受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的贵族知识分子, 屠格涅夫的思想是矛盾的。他从小就从母亲和其它农奴主身上看到了
地主对农奴的残酷剥削和虐待,否定农奴制度,后来还在自己的庄园
里进行解放农奴的改革。19世纪俄国人民反专制农奴制的斗争,帮助 他认清了时代的任务,特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他的直接影响, 使他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农奴制的罪恶,谴责农奴制的不人道,创 作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他毕竟是一个贵族地主, 就世界观而言,他是一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贵族的根本利益与自由 主义的思想要求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
人生的名句_屠格涅夫名言

人生的名句_屠格涅夫名言关于人生·屠格涅夫名言大全【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
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人生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却正是由人的手所造成。
出处:《屠格涅夫论》给予短暂的人生以永恒的意义。
出处:《屠格涅夫论》人生既不是游戏,也不是娱乐;人生更不是享乐……人生——应该是艰巨的工作。
放弃,永久的放弃,——那就是人生的奥秘,它的谜底;怀抱着的梦想与渴望,即使它们是多么崇高,那也不会有所成就。
完成义务,那才是人所应该注意的;如果不把身子套在链子里,套在叫义务的铁链里,就不可能毫无挫折地达到他自己生活的尽头;但是,在年轻的时候谁都会想:愈是自由愈好,愈是前进愈能获得自由。
青年人那样想,是可以原谅的。
可是,到了真实的严肃的脸孔终于正面地看着他自己的时候,再要欺骗自己,就是可耻的了。
出处:《屠格涅夫评传》生活中哪能不经风雨?出处:《烟》生活本来就不是什么别的,只不过是经常克服矛盾而已。
出处:《回忆录》假如他没有实际经受过不学无识的全部痛苦,他随时随地为启蒙工作奋斗的那股热情和劲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出处:《回忆录》如果面貌长得丑,就不要怨镜子。
出处:《回忆录》最好的钻石也需要经过一些加工琢磨。
出处:《单身汉》“蠢人的评判和群氓的嘲笑声”……对这两点又有谁不曾领教过?出处:《“你将听到蠢人的评判……”》人心真是充满矛盾的。
中華励志网出处:《贵族之家》他勇敢地、快乐地一往直前,一帆风顺;人生对于他,有如油般平滑。
猎人笔记

《里果夫村》
作品中主要刻画了弗拉季米尔与苏乔克两个人。佛拉基米尔深受当时社会风气毒害,对上层 阶级奉承献媚,歧视下层人民,对不如他的人讽刺挖苦,是一个可怜而又可悲的人物。最让人印 象深刻的是苏乔克,他出场已是六十左右的老人“光着脚丫,衣衫褴褛,蓬头乱发,外表像丢了 饭碗的家仆”,声音“疲惫而微弱”,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他的生活经 历早已教会了他服从。一生被卖六七次,仅仅是作为土地的附带品而被卖出或被继承。职业是不 由他选择的,厨师、车夫、戏子、船夫……一切只能随着主人的好恶而定。面对主人公的问话, 苏乔克回答毕恭毕敬。丑恶的一切已把他对生活的期望值挤压到了动物的层次“有口饭吃,就谢 天谢地了”。更别提别的“人”权了。封建农奴制的怪癖的女主人终身未婚,她就不允许所有人 结婚。可怜又善良的他祝她“进天堂”。这样的他当然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当船最终于因为不堪 重负而坠入水里时,叶儿莫莱没有责怪自己为了抓一只死鸭子而使船倾侧并最终导致船的沉没, 首先训斥的是苏乔克。而苏乔克只是回答“都怪我”。是的,他只知道服从,他还会辩解吗,他 还有思考的能力吗?……当最后返回岸上时,另一名马车夫请苏乔克吸引,精疲力尽的老头苏乔 克“猛吸一口烟,以致感到恶心,他又吐痰又咳嗽”,样子却“相当满足”。看来让人心酸不已。 也许对于他来说,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满足,健康是他们考虑不到的,真正的幸福 是什么样子是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也无法去享有的。
《猎·屠格涅夫,十九世纪俄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罗亭》、 《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 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 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 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 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 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19世纪60 年代后长期居住巴黎。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 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 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屠格涅夫树林与草原

浪漫主义文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代 之而起的是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刻揭示社 会矛盾的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
法:司汤达、小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 英: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哈代…… 俄: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大学和德国留学期间 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
创作概述
特写集《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屠格 涅夫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前 夜》《父与子》《贵族之家》《烟》《处 女地》,中短篇小说有《初恋》《木木》 《阿霞》等,散文名篇有《门槛儿》《乡 村》等。
作品注重抒情和写景,对俄罗斯大自然的 热情描绘,影响了后来许多俄罗斯作家和 中国作家。
树林与草原
屠格涅夫
——选自《猎人笔记》
本讲大纲
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三、思想内容 四、艺术特色
一、作者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 格涅夫(1818— 1883),俄国19世纪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出生于奥尔省一个大贵 族地主家庭。从小目睹 了母亲对农奴的残酷虐 待,对农奴制产生不满。
也是对启蒙理想的反拨。(知识、进步、民 主、自由、平等、博爱……)
背景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
◦ 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
哲学背景和理论基础。
◦ 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 、孔德的实证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溪流低语
牧羊人安详地打盹
脚旁睡著夏日懒狗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 当春临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
第六单元自主阅读推荐《猎人笔记》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猎人笔记》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
1818年11月9日,他生于俄国奥廖尔省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骑兵团团长,母亲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
1833年,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文学系,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他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
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最早的师父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这标志着他的风格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在这之后屠格涅夫逐渐开始从事散文创作。
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
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的生活习惯。
19世纪50年代初,屠格涅夫发表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雅科夫· 帕辛科夫》等。
1847年到1852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的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高潮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1883年8月22日,屠格涅夫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创作背景《猎人笔记》是19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问世的。
这正是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处在大转变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俄国专制制度腐朽的本质愈发暴露,农奴制度的危机加深了,农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在不断地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
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
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屠格涅夫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他的成名作《猎人笔记》,在当时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文学声望。
《猎人笔记》是一部反映俄罗斯当时生活的随笔集,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见闻故事,既有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还有思维混乱的空谈者和洞察事物的聪明人,还有诡计多端的狡诈者和逆来顺受的老实人。
在《猎人笔记》中,有农民、地主、官员、小市民乃至农奴等俄罗斯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在作者笔下的俄罗斯特征的田野、山村中进行着自己的故事。
而当时的沙皇甚至说,他正是因为看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才最终下定决心在俄罗斯废除臭名昭著的农奴制。
另一方面,屠格涅夫的这个“巨人”之称,并不止于文学领域,屠格涅夫本人就是一个身高190公分的大个子,而且长得还挺帅。
从个人条件来看,屠格涅夫是真正的文坛宠儿。
他不仅个人条件高帅,而且家境优渥[wò]——屠格涅夫出生的家庭,是拥有20个村庄和5000个农奴、土地面积相当于当时法国两个省那么大的俄罗斯大地主。
屠格涅夫用自己的家财培育了自己的慷慨之名,他周游欧洲各国,在巴黎买别墅,收藏各种名画,同时对帮助他人毫不吝啬,给巴黎的俄罗斯艺术家协会提供资金、开设侨民图书馆等等。
高帅富属性的屠格涅夫,朋友也特别多,他与普希金、果戈里这样的文坛巨匠有一面之缘,狄更斯等人奉其为上宾,而他那份特别长的朋友名单上面,写满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福楼拜、莫泊桑、龚古尔兄弟、左拉、都德等等著名作家的名字。
在当时,屠格涅夫就被评价为俄罗斯第一位具有欧洲声誉的文学家。
在后世文学评论家眼中,屠格涅夫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他生于农奴制下的上流社会家庭,却对农奴制和贵族的腐朽给予坚决的批判;他敏锐地看到了俄罗斯社会中的各种弊端并在作品中予以反映,却又在实际工作中刻意地与激进的革命保持着距离;他聪明敏锐,却又敏感脆弱,对人友善真挚,但是也跟自己的朋友发生过不少尖锐的争执。
也许这种矛盾,正是屠格涅夫文学创作的痛苦来源吧。
屠格涅夫终身未娶。
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献给了歌唱家波琳·维亚尔多夫人。
她是有夫之妇,而
且婚姻美满,屠格涅夫和她的家庭保持着友好关系。
个人的幸福毫无指望。
但他还是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位维亚尔多夫人,只要有可能就住在离她家不远的地方,她的两个女儿出嫁的时候,屠格涅夫给她们各备了一份嫁妆。
屠格涅夫24岁时和女仆阿芙多季雅相恋,屠格涅夫的母亲刚一听到屠格涅夫爱上了阿芙多季雅的传闻,就大发雷霆,下令立即把“犯了过失的女人”从斯巴斯科耶打发走。
阿芙多季雅-叶尔莫拉耶芙娜只得到莫斯科去。
在那儿,她靠做裁缝糊口。
她离开时已经怀孕了,次年春天生了个女儿,名叫别拉盖雅。
女儿出生后不久,便被从母亲那儿抱走,送到祖母的庄园。
阿芙多季雅·叶尔莫拉耶芙娜后来嫁给小市民卡卢金。
屠格涅夫每年付给她赡养费,直到她1875年去世。
屠格涅夫的这个女儿和祖母生活在一起并不幸福。
在女儿5岁的时候,屠格涅夫将她交给他终生恋慕的女友波琳·维亚尔多抚养。
1865年2月,23岁的女儿出嫁。
屠格涅夫对女婿印象很好,认为他漂亮、善良而又能干,嫁给他女儿会得到幸福,因为新婚之家在物质上是有保障的:女儿得到父亲一份丰厚的嫁妆,女婿加斯顿·勃留艾是一家玻璃厂的厂主。
不久,屠格涅夫有了外孙们。
屠格涅夫本人从未尝到过家庭幸福,他特别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幸福。
然而,生活无情地欺骗了父女俩。
加斯顿破产了,并且挥霍了妻子的所有嫁妆。
夫妻之间不和,美满的家庭被彻底破坏。
别拉盖雅带着孩子,没带任何财物,离开丈夫跑到瑞士。
屠格涅夫虽然已经年迈,病情严重,仍然尽可能地资助她,帮助她躲藏起来,甚至临死也没能见她一面。
屠格涅夫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热爱,这种爱不仅表现于他对具有善良、勇敢、坚韧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美和颂扬,而且特别表现在他对人类的苦难的深深同情。
表现在他总想竭力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表现在他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憎恶和谴责。
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屠格涅夫从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揭露、深刻地批判了不人道的社会制度。
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这种不妥协的精神,而这也就表明他与其所从出的贵族阶级的彻底决裂。
[5] 屠格涅夫笔下一些男女主人公已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形象,爱情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屠格涅夫小说描写的爱情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在文学史上,屠格涅夫别开生面,第一个把社会理想引入爱情。
打开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可以发现,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挤后,终未成眷属。
屠格涅夫曾多次这样讲过:“我主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的面貌的生动活泼的真实。
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才是作者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
“这说明,作家创作时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战胜了其对女性的偏爱,他笔下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局,是由19世纪40-70年代俄国社会现实决定的,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