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6课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 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4.1937年8 --- 11 月淞沪会战,上海失守5.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2.潘家峪惨案3.七三一部队三.抗战的胜利1.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2.国外战场:缅甸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4.影响: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前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总结:日本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东北三省沦陷,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

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如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中国人民坚持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日本侵华原因1.日本:(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三、全民族抗战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 1937.122.潘家峪惨案 19413.七三一部队五、抗战的胜利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2.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原创7:第16课 抗日战争

原创7:第16课  抗日战争

国民党抗 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重 长沙会战 庆
……
北 平


会 战
武 长汉 沙会 会广战
徐 州 会
南 京

淞 沪 会 战
战州
共产党抗战
陕甘宁边区 平型关大捷 华北、华东 华中、华南 百团大战
……
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1937.8.13-11中旬
张治中 陈诚
姚子青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 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是什么使日本 侵略者从人性 变为反人类的 兽性?
三、抗战的胜利
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 1940.8-1941.1
彭德怀 同蒲铁路
正太铁路
平汉铁路
1945年8月6日和9日
1945年8月8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9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中国陆军总司令从侵华日军参 谋长手中接过日本投降书
察哈尔民 众抗日同
盟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
长城抗战
平汉铁路 宛平城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
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
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抗战初期的毛
泽东
如果临到最后最后关头一到,
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
蒋介石发表庐山 谈话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日本
九一八 事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共4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共40张PPT)
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方式:开辟 敌后抗日根 据地
百团大战
2、国外战场
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二)共赴国难 (1)国民党 正面战场
方式:四大会战
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1、国内战场 (2)中共 敌后战场
2、国外战场
(二)共赴国难 (1)国民党 正面战场
方式:四大会战
1、国内战场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配 合
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满洲第七三一部队”。他们疯狂地大量 繁殖鼠疫、霍乱、伤寒、炭疽和赤痢等传 染细菌,应用于研制杀人武器,并惨绝人 人 寰的以当时的爱国人士及普通老百姓为研 头 究对象,进行细菌实验,惨杀中国人。下 示 面将部分资料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了解日 众 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 被日军细菌试验致死的受害者 731部队用于挂人肉的铁钩
(二)日本侵华步骤 中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日 民 族 矛 盾 上 升 为 主 要 矛 盾
(二)日本侵华步骤
局部
全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日本 全面 侵华 的标 志 全民 族抗 战开 始的 标志
(三)日军的暴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兵站汽车 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的场面。
为掩盖滥杀罪行,封存此照半个世纪之久
潘家峪惨案
日本教科书中的插图 日本右翼教科书部分言论:
关于“九一八”事变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5年的送审本变成了:“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 送审本关于南京大屠杀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张 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 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 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 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 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 日本兵在中国的街头吃饭 日本军医治疗中国伤员 关于卢沟桥事变 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 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 保持2001版的说法:“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 “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 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 “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 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 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胡锦涛

原创3:第16课 抗日战争

原创3:第16课  抗日战争

2.原因
①日本 ②中国
战线太长,导致人力.物力.财力不足 受到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
国民党正面战场连连失败 中国人民抗日力量还不足够壮大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暴行之一:南京大屠杀
请看下组图片, 你的感受是什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 续仇这恨是,日而本是军要国以主史义为在鉴中、华面大向地未上来犯。下只的有滔不天忘罪过行去、 6记7年取前教,训3,00才00能0南避京免人历民史被悲侵剧华重日演军。集体大屠杀!!!
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 侵缅日军。
2、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9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3、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 胡锦涛
广田弘毅在致日驻 美国大使馆电中承 认日军在南京等地 用血腥手段使“不 少于30万的中国平 民遭杀戮”
暴行之二:1941年1月25日,日军制造潘家峪惨案,死难者 1200余人
村焚 民烧
杀 害 的 潘 家 峪 人 头 示 众
野日 的军 街轰 头炸
后 尸 体 遍
潘家峪惨案
为掩盖滥杀罪行,封存此照半 个世纪之久
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战果: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背景:日军占领平津以后,继续向华北和华中发动攻击,妄图 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
战役:
①淞沪会战 ②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③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35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35张PPT)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
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谈一谈:
今天我们怎么处理中日关系?
强以 国经 力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增
珍 惜 和 平 , 反 对 战 争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东方雄狮的“怒吼”
《东京审判》
一、什么叫抗日战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为旗帜,中华民族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时间最 长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篇章 全民族的抗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 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歌》
同 仇 敌 忾 共 筑 长 城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华史实一览表 时间
1894年—1895年
史实
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 签定《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签定《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 扩张东北
1900年
1904年—1905年 一战期间 1925年 1928年
《二十一条》 足以灭亡中国 五卅惨案 济南惨案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日军动向
中国方面重要情况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 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全民族抗战开始, 为防御阶段。 为相持阶段, 中共成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反攻阶段, 全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策动华北事变, 妄图占领华北五省。
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面侵华开始, 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调整侵华政策, 建立汪伪政府。 逐步失败, 直至无条件投降。
1942年 日军在 冀中地 区用毒 气弹杀 死的中 国儿童。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以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高考考点:全民族的抗战: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及敌后战场的抗日;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抗战的胜利: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意义。

【基础知识】一、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性所决定。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需摆脱资本主义发展困境2、条件:国际形势: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中国形势: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3、经过: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全面侵华:七七事变,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占领上海。

失败:1945年8月二、全民族抗战史实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灭亡中国的企图2)作用: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中共全民族的抗战1)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2)国民党的抗战:正面战场,实行4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3)1938年10月,进入相持阶段。

三、日本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2、潘家峪惨案:1941年3、七三一部队四、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华北,规模,意义。

2、入缅作战:1942年3、日本投降:1945年8月4、胜利的意义:(见书本P77)【重难点】1、抗日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P36)2、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作简单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班级:姓名: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重难导析1、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第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第二,战争有双重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斗争。

第三,始终存在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

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五,中国抗日战争以弱克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第六,随着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抗战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

例: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C.中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解析: A是B的决定因素,D也不确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所以民主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的抗争都一定程度上带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这是共性,而非最突出的特点。

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能反映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这一最突出的特点,也不符合题意。

2、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1).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形成了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1935年日本扩大侵略。

1937年全面侵华。

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下,中国成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抗战一直牵制了日本主力,使其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直至最后投降。

配合了欧洲战场:日军主力被中国牵制,进攻苏联的‚北进战略‛破产,使苏联得以集中精力投入欧洲战场。

配合了亚太战场: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南进战略‛的太平洋战争被推迟,并且因力量不足致使‚亚太闪击战‛的成果十分脆弱。

中国远征军的两次出击,配合了南亚抗日和英美盟军作战。

事实上阻止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战略配合,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先欧后亚‛策略胜利的根本保障,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成为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以弱胜强‛的光辉榜样。

例: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

(2)中国的两上战场沉重打击日军:①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等;②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进攻直接影响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宣战。

隐性知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点拨:(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凝聚力。

(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都突出体现了中共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

(4)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的相互配合: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配合。

例: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有①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③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④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 D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②③解析:解答的第一步要分析材料,确定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的含义。

从材料中的‚中国屈服‛,日本军队‚会占领澳大利亚……‛上看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是指日本灭亡中国并且将占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与德军会合。

之所以没有出现那种结局关键在于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力量,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推动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因素包含了①②③,④的表述与题意相反不能选。

那么从题目所给的几个选项看,正确答案为D。

易错混知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点拨:不同点:(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2)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等。

(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

(4)目的:前者是为了反抗国民党;后者是为了抗击日军侵略。

(5)最终结果: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据地大部分丧失。

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抗战胜利后,发展为解放区。

相同点:(1)领导力量:都是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基地。

(2)地理位臵:都分布于偏远的农村和几省交界地区。

(3)都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综合知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两次中日战争点拨:(1)政府态度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前寄望于列强调停,战争中避战求和;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领导抗战。

(2)结果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例:近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略侵华战争( C)A.都是因为中国大规模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B.在国际上都得到英美的支持C.都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D.扶植国民党内亲日派解析:选择与题干表述一致即符合两次侵华战争的选项,与近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符合的是C。

热点知识热点材料:200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领事来到缅北密支那的云南同乡会馆,李锡全和其他3名中国老兵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2008年10月20日下午4时,中国远征军老兵李锡全终于结束了‚远征‛历程,阔别祖国65年后,从缅甸重返故乡——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青林乡大洋村。

知识链接:中国抗战的特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1.全民族的抗战(1)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____________。

(2)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人民战争路线,即____________路线,这与国民党实行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____________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3)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

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

11月,失守,结束。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和大片领土。

(5)1938年10,、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日军的滔天罪行(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军人超过万人,屠杀手段极其残忍。

(2)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还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

3.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_______。

(2)国外战场:1942年初,日军由、北上,准备进攻中国云南。

1945年,在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年月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4)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和。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淞沪会战②七七事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2.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3.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是()A.蒋介石B.彭德怀C.姚子清D.毛泽东4.抗日战争中,日本在中国制造的最大规模的屠杀是()A. 731部队的细菌战B.河北潘家峪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D.旅顺大屠杀(二)能力提高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①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是中国战场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抗战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有效抵抗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④国际社会的积极援助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从事实上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的战役是()A.武汉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淞沪会战4.下列对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C.敌后战场作战方式与正面战场截然不同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同时存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特色5.‚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这一文献的发表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C.表明国民政府决心‚抵抗暴力‛D.日本诱降政策的破产(三)延伸拓展1.属于中国军队向日占区发起主动进攻并获得胜利的战役是()A.平型关之战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2.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决定的B.中国共产党影响的C.自身阶级性质决定的D.日本侵华方针决定的3.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下列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4.下列战役属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的是()A.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B.中国远征军的远征缅甸C.八路军开展的百团大战D.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5.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日本大量有生力量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C.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四)模拟练习1.百团大战的作战区域在()A.中原B.西北C.华北D.华中2.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役B.临沂战役C.平型关战役D.忻口战役3.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4.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于()A. 1931年B. 1935年C. 1936年D. 1937年5.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A.要不要抗日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C.采取哪些方法抗日D.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6.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具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A.沉重打击了日伪军B.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C.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D.扭转了当时战场上的被动局面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B.人民革命力量得到壮大C.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D.国民党反动派势力削弱7.阅读下列材料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