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被杀害儿子永
不再生;被活 埋丈夫永不再
生;悲苦留给
了被恶魔强暴
了的妻子,苍
天啊……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1927年,东方会议以后,日本首相田中义 一向天皇密奏 :“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 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以实现。 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 未实现。”
一、日军侵华原因
1.日本
(1)历史原因:“大陆政策” (蓄谋已久) (2)现实原因:经济危机冲击陷入困境,希望通 过战争摆脱困境
2.中国
(1)近、弱、肥 (2)国共对峙十年
3.国际
绥靖之风盛行
列强的态度
• 哈哈,这些家伙不
会阻止的。咱们放 手大干一场吧!
二、全民族的抗战
(一)日军侵华罪行
1.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1931年10月,国民党密使赴英谈判。许世 英代表蒋介石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 行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 北。” 2.1932年1月,一· 二八事变 3.1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 4.1935年,华北事变
1、就日本方面来说:日本迫于战线太长, 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加上敌后 抗日根 据地的发展和壮大,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 所以不得不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 2、就中国方面来说:正面战场连续败退, 人民抗日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 才能打败侵略者。
抗日战争为什么会 进入相持阶段?
三、抗战的胜利
(2)国内:
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 抗战(根本原因) ② 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
(3)国际:
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 民的支援(外因) ②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

(右上图)张学良、杨虎城 (左上图)临潼华请池的“兵谏亭” (左图)西北文化报报道了西安事变
张学良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自行送蒋 回南京,被扣留,并于31日被军事法 庭判处10年徒刑。4天后被蒋“特 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从此,先后被囚于浙、赣、湘、黔、 台等地。1959年虽被台湾当局宣布 解除“管束”,但仍受到监视。 1991年3月获准赴美探亲。 1995年4月决定定居美国檀香山。 2001年,张学良在10月15日溘然长 逝于美国时间2001年14日20时50分 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一九四九年九月六 日,杨虎城和他的 幼子、幼女,他的 秘书宋绮云夫妇和 幼子,在蒋介石亲 自策划下,全部被 惨杀于重庆歌乐山 半山坡上的戴公祠。
杨虎城
第二次国共合作
1937年 9 月22日,国民党 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 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 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 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 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立。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从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看 第一次完全胜利 历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世界范围看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三、抗战的胜利
1、抗战史实
勿忘国耻
九一八 事变元凶板 垣征四郎
2、全民族的抗争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 1937.7.7 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 的开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2)抗战史实: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际战场

历史必修一 第16课抗日战争 增加大量图文资料 丰富内容

历史必修一 第16课抗日战争 增加大量图文资料 丰富内容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Describe a vision of company or strategic contents
1、搜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2、分组探究“不同势力”对抗日战争作出的贡
献;
国民政府
其它势力
中 共
暴行一:生命之殇
南 京 大 屠 杀
潘家峪惨案
东北731部队
活体实验
暴行二:人性之殇
幸 存 下 来 的 慰 安 妇
暴行二:文明之殇 日本侵华时期中国文物损失统计表
书 籍 字画 1554 13612幅 另 16箱 古物 17818 件 8567 件 古迹 仪器 标本
Title in here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1.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2.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众志成城
青海马家军 五台山和尚抗日
台湾少数民族抗日
乞丐也捐一顿饭钱
著名侨领陈嘉庚
飞虎队
1942年2月,蒋 介石派出了他最精 锐的部队,组成了 抗战历史上著名的 “远征军”。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6课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的抗战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 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4.1937年8 --- 11 月淞沪会战,上海失守5.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2.潘家峪惨案3.七三一部队三.抗战的胜利1.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2.国外战场:缅甸3.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4.影响: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前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总结:日本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1931年至1945年8月,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哪些苦难?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日本制造了一系列侵华事件,东北三省沦陷,1937年全面侵华开始。

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如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中国人民是如何克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中国人民坚持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军事原则。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第16课抗日战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军民的抗争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三、教学方法: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

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16课 抗日战争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日本的侵略以及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史实;了解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掌握抗战胜利的史实,分析胜利的原因及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结合现实,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全面分析了抗战胜利的原因,突出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中国近代史认识还可以,尤其抗日战争。

因此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为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是学生能参与其中,而达到能学会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采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学案见后面)。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抗日战争》教材,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

初步认识本课基本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学案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

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35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35张PPT)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
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谈一谈:
今天我们怎么处理中日关系?
强以 国经 力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增
珍 惜 和 平 , 反 对 战 争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东方雄狮的“怒吼”
《东京审判》
一、什么叫抗日战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为旗帜,中华民族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时间最 长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篇章 全民族的抗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 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歌》
同 仇 敌 忾 共 筑 长 城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华史实一览表 时间
1894年—1895年
史实
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 签定《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签定《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 扩张东北
1900年
1904年—1905年 一战期间 1925年 1928年
《二十一条》 足以灭亡中国 五卅惨案 济南惨案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日军动向
中国方面重要情况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 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全民族抗战开始, 为防御阶段。 为相持阶段, 中共成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反攻阶段, 全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策动华北事变, 妄图占领华北五省。
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面侵华开始, 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调整侵华政策, 建立汪伪政府。 逐步失败, 直至无条件投降。
1942年 日军在 冀中地 区用毒 气弹杀 死的中 国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
1874:入侵台湾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割占台湾、澎
湖列岛
1900—1901: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1915:“二十一条”
1914—1918:日本对德宣战,趁机夺取山东
1931: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进
而建立伪满洲国。

……
一.野蛮的侵略
(一)日本大举侵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原因:
①侵略中国是日本“大陆政策”的继续,是既定国策。

②日本把对外侵略作为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机的出路。

(根本原因)
③中国国民党政府竭尽全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
地,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有利时机)
二、不屈的反抗
1、从局部反抗到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开始标志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北平附近卢沟桥。

2.全面抗战的条件: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9月)3、全民族团结抗战表现:
抗国民党正面战场

民相相
族互互
统依配
一存合

线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的四大会战
广州、武汉先后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决的迷梦(上海失守)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失守)
武汉会战——武汉失守
共产党敌后战场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战争路线(全面抗战路线)
著名战役——百团大战
国民党还开辟了国外战场——开辟缅甸战场
1942年2月,蒋介石派出了他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远征军”。

目的: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根本原因)
②中共坚持人民战争抗战路线。

③中国是大国,地大、人多、物多,持久战。

④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抗战。

抗战胜利重大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民族空前觉醒,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日军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灭绝人性
潘家峪惨案惨无人道
七三一部队
当前日本当局在侵略问题上的言行
1、行动:
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②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否认南京大屠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