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设计
一、用制作气球上升的物理实验
1、准备工具:钢丝线、瓶子、气球、塑料棒、碳粉等。
2、准备方法:将钢丝线垂直拉在桌面上,上面放置空瓶子,将气球塞
进瓶子里,然后使用塑料棒在气球口紧堵住。
3、实验方法:将碳粉放在瓶子外面,然后打开碳粉表面的包装,打开
碳粉表面的小孔,将气球上升。
4、结果解释:碳粉表面的小孔会迅速燃烧,燃烧出的气体大、温度高,会使周围气体压力升高,由于气球里的气体的压力低,气球被外面高
压的气体压挤上升。
二、用铁性棒和大号罐子一起实验
1、准备工具:密封罐、铁棒、干冰等。
2、准备实验:将潮湿的棉花放入罐子中,再把干冰放进去,然后将铁
棒封入罐子中。
3、实验方法:将干冰摇匀,使其与棉花混合,然后关上罐口,将铁性
棒放入水中浸泡,立即将棒推入罐子中。
4、结果解释:干冰会受热变为水,热能改变棉花周围空气的温度,这
时罐子的内空气的压力也会更大,而外面的压力却很低,铁棒会受到
很大的内部气压,从而能够被推上升。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作品
作品名称:太阳能发电车
作品简介:
我们的作品是一辆太阳能发电车,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通过电能驱动车轮运动。
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节省能源,是一种非常实用和创新的交通工具。
作品原理:
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电能经过电池储存起来,供给电动马达驱动车轮加速前行。
这样车辆就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和运动。
主要实验过程:
1. 搭建车架结构和安装车轮:使用有机玻璃制作车架,安装轮子,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可移动性。
2. 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板固定在车身上方,确保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太阳能。
3. 连接电池和电动马达:将太阳能板通过电线连接到电池,再将电池连接到电动马达,确保发电和运动的顺利进行。
4. 进行发电和运动测试:将车辆放在太阳下,观察并记录太阳能板转化为电能的效果,测试车辆是否能够正常驱动。
作品特点:
1. 环保节能:通过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创新性:将太阳能和交通工具相结合,提供一种全新的移动
方式,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实践性:通过搭建和测试太阳能发电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太阳能的应用,并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期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同学们对太阳能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他们对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个作品可以在学校或社区内展示,吸引更多人关注太阳能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5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5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
下面,我将从实验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方面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项目。
对于力学部分,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实验,如弹簧的弹性、滑动摩擦力等;对于光学和热学部分,可以选择一些与光学器材和热学器材相关的实验项目,如折射实验、热传导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来辅助实验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展示,通过视频和图像的呈现,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模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安全性;利用互动式实验教学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验中来。
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可以组织实验竞赛或实验设计比赛,让学生们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来展示自己的物理学习成果,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使实验教学更具有成效。
第2篇示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单一、思维方式受限、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等。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明玻璃板一侧粘贴透明薄膜,减少透光。
4.用两个相同的透明小药瓶,其中一只内装上一个led小灯珠代替蜡烛。
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思维。
实验记录用的白纸学生在课后还可以重复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反复论证。
3.茶色玻璃减少透光性,成像更清晰。
4.用led灯珠代替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光的折射的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以被照亮。
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变浅”现象。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凸透镜 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 1.灯珠的亮度14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原实验要求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观察出现的现象。
改进方法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空的矿泉水瓶的瓶口上。
先把矿泉水瓶放在热水中,气球明显胀鼓起来,再放入冷水里,气球又明显瘪下去。
演示气体的热胀冷缩。
也可以用一个乒乓,先捏扁,再放进热水中,演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
原实验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操作不方便。
无法把电冰箱、火炉搬到教室当堂给学生演示。
改进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堂演示,学生也可回家操作,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15压缩点火取一根火柴,用小刀刮下药粉,倒入引火仪的玻璃管底部,先用力下压活塞一次(以便升高一些温度,起到预热作用),提升后换气并用力迅速压下活塞,火柴被压燃,效果很好,即使在冬天也同样能成功完成本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自制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自制教案实验目的:1. 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热传递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实验材料:1. 铁架台2. 玻璃瓶3. 黑色彩色纸4. 透明胶带5. 镜子6. 热源(如蜡烛、煤油灯等)7. 温度计8. 食物(如土豆、红薯等)实验步骤:1. 将玻璃瓶清洗干净,用透明胶带封口,确保密封。
2. 在玻璃瓶内放入热源,如蜡烛或煤油灯。
3. 将黑色彩色纸包裹在玻璃瓶外,确保瓶子被黑色纸完全覆盖。
4. 将镜子放在黑色纸上,调整位置使其反射太阳光。
5. 将铁架台搭建起来,将玻璃瓶放在铁架台上,使瓶子朝向太阳。
6. 使用温度计测量食物和玻璃瓶的温度。
7. 观察并记录食物加热的过程,注意观察温度变化。
8. 实验结束后,比较食物在太阳能烤箱和普通烤箱中的烹饪效果。
实验原理:1. 太阳能烤箱利用太阳光的热能来加热食物。
2. 黑色纸能吸收太阳光的热能,并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递给食物。
3. 镜子能反射太阳光,增强加热效果。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易燃物品。
2. 实验时,要确保玻璃瓶密封,以防热气泄漏。
3. 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实验,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实验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包裹玻璃瓶,观察颜色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镜子(如凸面镜、凹面镜等)来观察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3.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热源(如电池、酒精灯等)来观察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太阳能的利用和热传递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提高实验技能。
同时,学生也能增强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在实验拓展部分,学生可以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提高实验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大赛

原理线路图
播放器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小音响1个
耳机线2根
电工胶
原副线圈
音乐播放器
导线夹4个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将耳机线插孔头减下来,分别接上导线夹。
2、将音乐播放器和原线圈用导线连接,形成 一 个回路。
3、再将副线圈与音箱用导线连接,形成另一 个回路。
4、将副线圈放入原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实验效果与自我评价
本次实验现象明显,从而更能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也为学生在高中对电磁学的学习做了铺垫, 甚至为学生研究电磁前沿科学技术开启大 门。但本实验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 师多多指教。
初中物理实新和改进
1. 初中阶段学生有关电能的知识“电能不能在绝 缘体中传播”,是基本认知。本实验以电磁感应 为基础,电能生磁的同时,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 电场,线圈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实现了电能的传播。 实验填补了学生关于电能的知识空缺。
2.通过改进之后的实验提高了吸引力,也提高了学 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创新性评价指标与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创新性评价指标与应用一、引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入门阶段,因此,实验的设计与创新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创新性评价指标和应用两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实验设计创新性评价指标1.科学性: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结论符合科学原则。
实验结果必须能够反映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有误差或错误。
2.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创新性是指实验方法、手段和设计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验方案不仅要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用性:实验设计的实用性是指实验器材简单易得,实验操作简便易行,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设计应该考虑到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实验难度,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4.安全性:实验设计的安全性是指实验过程中不会对学生的身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和污染。
实验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避免使用过于危险或具有毒性的器材和药品。
三、实验设计创新性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性的实验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性的实验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性的实验设计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创新性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推动学科发展:创新性的实验设计能够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能够为物理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

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实践近年来,家庭实验成为了许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生在家进行的物理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音叉的共振现象材料:音叉、塑料瓶、水步骤:1. 将音叉敲击在桌面上,使其发出声音。
2. 将塑料瓶中的水逐渐加入,观察音叉的声音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原理:当塑料瓶中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水的共振频率与音叉的频率相同,就会发生共振现象,使音叉的声音变得更响。
二、简易电池材料:铜片、锌片、电线、灯泡步骤:1.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柠檬中,使它们互不接触。
2. 用电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
3. 将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灯泡上。
实验原理:柠檬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使铜片和锌片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连接灯泡,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
三、磁力的作用材料:磁铁、铁钉、纸片步骤:1. 将磁铁和铁钉分别放在纸片上。
2. 将纸片轻轻地撕开,观察磁铁和铁钉之间是否有吸引力。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磁力,可以吸引铁钉。
这是因为铁钉中的铁含有磁性物质,与磁铁产生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家庭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此外,这些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然而,家庭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家庭实验往往只能模拟一部分物理现象,难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家庭实验往往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
因此,在进行家庭实验时,学生应该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家庭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家庭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他们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创新性实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性实验汇编
晰。
4.用led灯珠代替蜡烛,排除烛焰易受气流影响不稳定的缺点,还增加了安全性。
5 光的折射的
如图所示,用眼睛可以观察到
石块,但用竹签穿过细管却碰不到,改用激光笔通过细管照射,石块可
以被照亮。
直观说明了光的折射。
调整细管角度,把石块改为容器壁上的记号,再次做实验,演示“池水
变浅”现象。
1.直观性强,创造性的用呈直线状竹签比对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学生易于观察和感受到光路发生了偏折的事实;
2.器材简单,便于开展实验;
3.实验过程加入学生参与,使其在探索中有“出乎意料”的情感体验过程,印象深刻。
6 凸透镜成像 1.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在其中一个上按一定形状(如三角型)
扎几个小孔,嵌入手电筒上的led灯珠,连接好电路,立于光具座上,
代替蜡烛进行实验。
2.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硬纸板上,用笔标记出对应的灯珠位置,实验时
用来比较物像是否同样大小。
1.灯珠的亮度更高,便于在较强光线环境下演示。
2.物像大小关系比较方法更科学。
7 近视眼远视眼的
成因与矫正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其能够成清晰
实像。
1.近视眼: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
膜前。
将近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2.远视眼: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演示成像在视网
膜后。
将远视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成像又变得清晰。
能够直观的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
的矫正办法和部分成因。
8 练习使用温度计将简单的测量改为先估测后进行测量,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大杯热水和 1.引入竞争机制,同组之间比较,
特征(如气体容易压缩、具流动性等、固体不易压缩等)就不再困难。
12 气体的热胀冷缩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
胀,会使乒乓球复原。
简单易行,效果清晰。
13 气体膨胀做功找一个空矿泉水瓶,给里面倒入少量水,将瓶塞的螺丝拧大约一半(不
漏气),用力拧矿泉水瓶,直到不能拧动位置,此时剩余气体的体积大
约占原体积的三分之一。
用手快速拨动瓶塞,可以看到瓶塞被气体打出
(注意不能对人),瓶内出现“白雾”。
这个实验学生可能在游戏中做过,但并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表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瓶内出现白雾的原因。
改进后的实验简单易行,器材信手拈来,还增加了互动性,学生乐于接受。
14 气体的体积随温
度的变化原实验要求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
炉火附近,过一会儿,观察出现的现象。
改进方法是把一个气球套在空的矿泉水瓶的瓶口上。
先把矿泉水瓶放在
热水中,气球明显胀鼓起来,再放入冷水里,气球又明显瘪下去。
演示
气体的热胀冷缩。
也可以用一个乒乓,先捏扁,再放进热水中,演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
胀。
原实验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操作不
方便。
无法把电冰箱、火炉搬到
教室当堂给学生演示。
改进后教
师可以在课堂上当堂演示,学生
也可回家操作,效果好,具有可
行性。
15 压缩点火取一根火柴,用小刀刮下药粉,倒入引火仪的玻璃管
底部,先用力下压活塞一次(以便升高一些温度,起
到预热作用),提升后换气并用力迅速压下活塞,火
柴被压燃,效果很好,即使在冬天也同样能成功完成
本实验。
改进后实验成功率大幅提高,更具说服力。
16 探究不同物质吸
热能力如图组装器材,在其大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
在两只相同的大试管中
分别放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再分别放入温度计。
将两只大试管分别放
1、装置比原来简单,器材容易得
到,实验室都有。
入大烧杯的热水中进行实验。
2、用水加热能够保证水和煤油在
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同。
3、用试管加热受热面积大,受热
均匀,整个实验时间短,现象明
显。
17 力的三要素推纸盒
将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先用较小的
力沿F1方向推,推不动,再用较大的
力推,粉笔盒移动,说明力的大小对作
用效果的影响。
改变力的方向,沿F2
推粉笔盒,运动方向相反,说明力的方
向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再沿同样的方向,从粉笔盒上部推,粉笔盒倾
倒,偏离中心线推,粉笔盒转动,说明力的作用点对力的效果的影响。
条理清楚,易于实验和观察,结论明确
18 摩擦力方案1。
通过毛刷演示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条件。
将毛刷放在表面粗糙
的木板上,在毛刷上方施加压力,并向后拖动毛刷。
毛刷的毛会发生弯
曲,从而判断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毛刷毛的偏转方向即为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摩擦力的特点。
方案2.如下图所示,将传统实验方案中拉动木块改为拉动木板来进行实验。
1.拉动木板时,易于保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成功率高;
2.弹簧测力计相对操作者静止,可以准确读数。
19 探究二力平衡的
条件如图,将课本上用小车进行的实验改为轻质塑料片进行;将在桌面进行
的实验改为在铁架台上进行。
1.课本上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易受摩
擦力干扰,改为塑料片后,避免
了二力不等大时也会平衡的情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