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蓝桂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 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思维。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表现、交流 与反馈、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对 实验教学进行评价,及时调整和
改进实验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与责任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VS
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应用
实施
明确评价目标、制定评价计划、实施评价活动、反馈评 价结果
应用
改进教学策略、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 生发展
06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计案 例分析
案例一
1. 通过单元整体进阶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变化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质变化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培养 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方法
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 法,包括观察、实验、推 理和验证等。
科学态度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追求真理和客观性,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 考的精神。
核心素养与小学科学教育的关系
小学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非仅关注学术性能力的提升。
通过进阶教学设计,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 会发展和实现个体终身发展。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 计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对小学科学 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小学科学进阶教学设计,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 综合能力。
研究方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 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 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 不断变化的”概念;
• 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 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加强指
导
布置以后的气温的测量任 务
提到了水循 环,聚焦了 两个问题: 降水量是多 少、我们怎 么测
什 么 工 具 和 什 么 标 准
注意两点:刻度条老师提供。0刻度线 与杯子底部对齐。这里重点在使用。 不要花太多时间,结构不需要讲。
天气 日历 是24 小时 的降 水量, 这里 书上 教授 测降 水量 的方 法
关注物理变化的本 质进行对比
找相同之处 这个对三年 级的孩子有 点难,教师 加以引导
温度计的液柱上升下降帮助孩子理 解热涨冷缩。
• 三上水单元资料\8它 们发生了什么变化.ppt
• 三上水单元资料\三上 1-8《它们发生了什么 变化》田健兵
(1)(2)(1)(1).docx
大概念对应的3-4年级的学段目标
《水》单元课时之间的编排逻辑:
• 1-4课: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 现象开始,逐步深人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 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水的 特点。
•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杯水能溶解多少食 盐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 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 这种变化的因素。
子一 们年 做级 过下 的册
孩
对比实验的控 制条件
• 强调相同条件,注意 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 二勺。讨论最后一勺 要不要记录。
• 研讨指向不同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 吗?是对溶解概念的 进一步认识,也是对 水的进一步认识
小学科学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俗 话说 “ 巧妇 难为 无米 之 炊 ”,适合 课 堂上 使用 的 视 频 资源来 自哪里 呢 ?笔 者认 为要 注 重平 时 的积 累 ,可 从 以下 途径 广泛 收集 各 种视频 素材 。 1自己拍 摄素 材 . 数 码相 机具 有 很好 的 时效性 、可 靠性 、简 便 性和 经 济 性 。笔者 平 时爱 好摆 弄 数码 相机 ,工 作 之余 总 爱拍 一 些视 频 。 自从有 了建设 视频 资 源库 的想 法 , 总是有 意识
必要 性进行思考 ,确 定需要使用 时再用 。在 设计 教学方案
合人 体 模型 进行 简 要介 绍 。学 生在 视频 中看到 了平 时不 可 能看 到 的画 面 ,配合 教师 的旁 白,兴趣 顿生 ,求 知 欲
得 到激 发 ,注 意力 被画 面 吸 引过来 ,并在 兴奋 和愉 快 中 进入 学 习 的佳 境 。
中 ,有 时 受 空 间 所 限 学 生 无 法 亲 历 探 究 ,如 南 极 、北 极 、 人体 内部 、垃圾 填埋 场 、垃 圾焚 烧 场等 ;有 时 受 时 间、 季节 等 因素 限制 ,难 以短 时间 内完 成 ,课外 又 难 以
有 效 实施 ,如 观 察植 物在 四季 中的变 化 等 ;有 时教 学 内 容 是无 法 再现 的 历史 变迁 ,如生 命 的起源 、煤和 石 油 的 形 成 ;等 等 。此 时 ,教师 利用 视 频 开展 教学 ,使 学 生身
3网络视 频 资源 .
在 网络 上 利用搜 索 引擎 可 以找到 海量 的视 频 资源 , 如 中央电视 台制 作的一些科教类节 目就很适合教学使 用 。但 由于 网络视 频拍 摄 的意 图 、主题 复 杂 ,要 用 于教
浅谈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浅谈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涉及到师生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等方面,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本文将对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1.2 问题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关乎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课程资源的精心开发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课程资源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
深入研究和探讨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提升,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新课程体系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现状,探讨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了解目前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对科学课程资源的运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3. 探讨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方法,寻求更加有效的资源开发途径,提高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4. 分析科学课程资源应用的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对科学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实验、记录等活动,但在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究和创新。
二、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植物的一生”“声音的世界”“我们的消化”“奇妙的光”“电与我们的生活”五个单元。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主题和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认识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知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的吸收。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知道光的颜色和光的应用。
了解电的来源、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的知识,认识常见的电器。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证据,解释现象。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
科学态度目标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愿意参与科学活动。
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意识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知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与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探究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
小学科学“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小学科学“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作者:***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4年第06期作者简介:刘卫,1977年生,广西钦州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科学教育、科创教育、实践活动。
摘要: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拔尖人才,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脱离实际、模式单一等问题,钦州市第十九小学构建与实施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项目式学习模式,通过引、建、探、思四步联动,学、做、创三阶递进,教育过程、成果两重展示,实现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本土化、全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项目式学习;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6-0097-04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学素养是科技创新之源。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质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1]。
2023年5月1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科学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着力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脱离实际、模式单一等难题,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为此,钦州市第十九小学(以下简称十九小)历经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与实施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四步联动·三阶递进·两重展示”项目式学习模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致力于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和拔尖人才。
一、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科学教育脱离实际在现实中,大部分学校的小学科学教育被教师、学生漠视。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探索作者:曹铮来源:《启迪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06期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章通过分析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思维能力小学科学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起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形成和发展。
因此,通过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自然现象、物质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这些知识都是需要学生运用思维去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1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当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时,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全面而深入地理解问题,以提升学习效果。
1.2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之一。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这种创新精神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3提升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通过科学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这种能力将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
1.4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筛选能力在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激发实验兴趣_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S小学科学cience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此,在新课标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的方式开展小学科学的实验课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开展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刻地掌握科学知识。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及时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中去,就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而科学课程作为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知识的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感受科学学科的特有魅力,进而逐步增加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自主思考和探索中来,降低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厌倦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古人云:“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
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手归。
”这句话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来获得最终的实验结果,这就意味着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再加上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踊跃地参与进来,学生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展相关的实践动手操作。
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方法,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和发展。
(三)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验能够有效地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在反复地观察和探究中获得明确的实验结果。
而实验课程的开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开放他们的思维,使其在放松的状态下自主地开展科学知识的探讨,进而一步步掌握科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丰富学生的科学学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重申明
本教学资源版权属于小学科学教学网所有, 供全国小学科学教师个人在课堂教学中无偿使 用。其他网站、公司或个人想要转载,请与小 学科学网联系。如果其他网站、公司或个人用 于赢利,我们保留追究的权利!
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实验过程与方法
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在冷水中溶解的慢。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盐、都不搅拌
1.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食盐; 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3.静止不动,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水温相同、水量相同、食盐量相同、同时加盐
1.准备两份质量一样的食盐; 2.将食盐同时加入到两杯一样多的冷水中; 3.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观察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 4.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要求
1.小组合作 2.分步进行
3.及时记录
填表说明:1.还没有溶解的,在表格里面打“×”,已经溶解的,在表格 里面打“√”;2.根据现象写出发现。
实验要求
1.小组合作 2.分步进行
3.及时记录
填表说明:1.还没有溶解的,在表格里面打“×”,已经溶解的,在表格 里面打“√”;2.根据现象写出发现。
二、探索3: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我们提出的问题 搅拌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
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实验过程与方法
食盐搅拌比不搅拌溶解的快。 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
三、研讨: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冷水和热水
搅拌和不搅拌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 的溶解速度。
四、拓展
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 哪些?
1.用热的水; 2.搅拌。
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请在课后用今天所 学的方法,继续寻找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科版三上《水》单元
6.加快溶解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Hale Waihona Puke 蓝桂勇一、聚焦清水
食盐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二、探索1:如何进行实验
思考: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 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二、探索2: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我们提出的问题 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