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同济大学)

合集下载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1.清华大学 2.同济大学 3.天津大学4.东南大学 5.浙江大学 6.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并入)7.华南理工大学8.湖南大学9.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并入)10.西安建筑工程大学英国建筑师协会承认上述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文凭,这些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毕业生可在英国申请工程师职称。

1. 清华大学学校名气就不用说了。

今年清华土木系的招生可能又是令人失望。

2001年我知道土木系的结构工程和防震减灾工程的录取最低分只有310分。

2002年的情况呢?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估计录取分大约335左右。

专业课没有同济的相关专业难。

有北京钢铁学院、北方交大、石家庄铁道学院等等学校报,可能是名气大的缘故,很多牛的同学不敢报。

建议有实力的同学不必观望,下定决心,上的机会极大,考上后留学机会多多,前途大好。

2. 同济大学专业名气好,学校名气不是很强。

处于上海,全国顶尖高手报名的热点,特别是结构工程,报名人数极多,危险系数大。

专业课出得为同类高校最难,总分却不低于他们,特别是同济的结构力学和钢结构、材料力学、混凝土难。

复试为差额,淘汰多。

建议没有绝对实力和足够复习时间和把握的同学慎报。

很牛的同学例外。

建议报者六级80以上,数学基础好,力学有天赋。

总分380以上有机会公费(还要看复试表现)。

机会多,前途大好。

3. 天津大学4. 东南大学这两所学校也是建筑业一流的学府。

名气很响。

也是报名比较多的学校。

专业课并不很难。

名气与同济大学旗鼓相当。

竟争较激烈。

建议报者有一定的把握和实力。

是报清华、同济大学没绝对把握的同学的最佳选择。

考上后,机会多,前途大好。

5. 浙江大学6. 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两所学校也是建筑业名气较好的学府。

浙江大学好环境。

他们是全国十大名校。

学校名气好。

竟争比较激烈。

建议报者有一定的把握和实力。

是土木同学的好选择。

考上后,机会多,前途大好。

7.华南理工大学位置好,处于广州。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14德语215法语(任选)
3301数学一
4809工程水文学
复试专业科目
地下水动力学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地下水动力学》,薛禹群,地质岀版社,1997年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3
专业代码、名称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1《混凝土结构设计》,顾祥林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大钊著,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1989年;
3《水力学》,赵振兴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4
专业代码、名称
(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土木工程施工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土木工程项目 管理》,徐伟,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16
专业代码、名称
(081421) ★风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01工程结构抗风研究
02数值风洞
03近地风特性及风环境
03桥梁与结构抗风
04桥梁监测与控制
05混凝土桥梁
06钢与组合结构桥梁
1101政治理论
2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
214德语215法语(任选)
3301数学一
4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复试专业科目
桥梁工程综合考试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桥梁工程》,范立础,人民交通岀版社;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是学什么的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是学什么的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学科背景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用于监测、评
估和维护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一领域涉及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结构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木工程结构的运行状态,如位移、应力、振动等参数。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应变计、加速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结构的实时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木工程结构的状态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数据分析通常包括数学模型建立、统计分析、模式识别等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结构的运行情况。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通过结构力学的知识,可以分析和
评估土木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结构力学涉及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变形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能够帮助工程师理解土木工程结构的运行规律。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检测技术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不仅需要掌握传感器技术、
数据分析等现代科学技术,还需要扎实的结构力学基础知识。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理论知识,才能有效地监测和评估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附件一:教学安排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A1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 0 0A1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 2 0 0A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 0 0A1 100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1 1.5 1 17 0A1 112001 大学英语(A)1 1 4 4 0 0A1 112144 大学英语(三级) 1 4 4 0 0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1 4 4 0 0A1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 5 0 0A1 123001 普通化学 1 3 3 0 0A1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 0 0A1 320001 体育(1) 1 1 2 0 0B1 030190 土木工程概论(E) 1 1 1 0 0B1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1 2 2 0 17A1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 0 0A1 03110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 2 0 0A1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3 2 0 0A1 112002 大学英语(A)2 2 4 4 0 0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2 4 4 0 0A1 112146 大学英语(五级) 2 4 4 0 0A1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 5 0 0A1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2 3 3 0 0A1 124006 物理实验(上) 2 1 2 0 0A1 320002 体育(2) 2 1 2 0 0A1 360011 军事理论 2 1 1 0 0B1 125111 工程力学I 2 4 4 0 8A1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 0 0A1 030132 C++语言 3 2.5 2 17 0A1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2 0 0A1 100116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 2.5 2 34 0A1 110178 大学英语(A)3 3 2 2 0 0A1 110179 中级口语 3 2 2 0 0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3 2 2 0 0A1 110181 商务英语 3 2 2 0 0A1 110182 综合翻译 3 2 2 0 0A1 110183 实用写作 3 2 2 0 0A1 122010 线性代数B 3 3 3 0 0A1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3 3 3 0 0A1 124007 物理实验(下) 3 0.5 1 0 0A1 320003 体育(3) 3 1 2 0 0B1 030130 结构力学Ⅰ 3 4 4 0 0B1 125112 工程力学II 3 3 3 0 6A1 002019 形势与政策(4) 4 0.5 1 0 0A1 030292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VB环境) 4 2.5 2 34 0A1 07805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 6 3 0 0 A1 110179 中级口语 4 2 2 0 0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4 2 2 0 0A1 110181 商务英语 4 2 2 0 0A1 110182 综合翻译 4 2 2 0 0A1 110183 实用写作 4 2 2 0 0A1 112067 大学英语(A)4 4 2 2 0 0A1 12201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 3 3 0 0A1 320004 体育(4) 4 1 2 0 0B1 021084 房屋建筑学 4 3 3 0 0B1 030235 结构力学Ⅱ 4 2 2 0 0B1 031176 工程地质 4 2 2 0 17B1 122103 数理方程 4 2 2 0 0B1 125062 流体力学 4 2 2 0 4A1 10011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5 2.5 2 34 0B1 030114 结构稳定性和极限荷载 5 2 2 0 0B1 030158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5 4 4 0 8B1 030192 弹性力学 5 2 2 0 0B1 030320 工程机电 5 1 1 0 0B1 031126 钢结构基本原理 5 2.5 3 0 8B1 031175 土力学A 5 2 2 0 17B1 031178 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 5 1 1 0 0B1 122015 数值方法与计算机算法 5 2 2 34 0C1 150327 轨道交通工程 5 2 2 0 0A1 030375 计算机辅助设计 6 2.5 2 34 0B1 030321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 6 2 2 0 0B1 031009 薄壁杆件力学 6 2 2 0 0B1 031088 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 6 2 2 0 0B1 031127 土木施工工程学 6 2.5 3 0 8B1 031181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6 3 3 0 0B1 031214 计算结构力学与应用软件 6 2 2 34 0C1 030303 桥梁工程(上) 6 4 4 0 0C1 030306 桥梁概念设计 6 2 2 0 0C1 030323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6 1 1 0 0C1 030325 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 6 2 2 0 0C1 030328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6 3 3 0 0C1 030374 工程灾害与防治 6 2.5 3 0 0C1 031129 原位测试与检测 6 2 2 0 0C1 031183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6 3 3 0 0 C1 031185 砌体结构6 1 1 0 0C1 031190 地下建筑结构 6 3 3 0 0C1 031292 地下混凝土结构设计 6 2 2 0 0 C1 031292 地下混凝土结构设计 6 2 2 0 0 C1 150072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 6 2 2 0 0 C1 150084 交通工程 6 2 2 0 0C1 150133 轨道工程 6 2 2 0 6C1 150136 铁路路基 6 2 2 0 0C1 150142 路基工程 6 1 1 0 5C1 150174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6 2 2 0 0 C1 15032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6 2 2 0 0 C1 150327 轨道交通工程 6 2 2 0 0C1 151007 道路工程材料 6 2 2 0 6C3 010617 工程经济学 6 2 2 0 0C3 030044 隧道工程 6 1 1 0 0C3 030246 结构安全性设计概论 6 1 1 0 0 C3 030309 桥梁结构计算 6 2 2 0 0C3 030310 桥梁试验与检测 6 2 2 0 0C3 030311 桥梁动力学概论 6 2 2 0 0C3 030314 轨道交通桥梁 6 2 2 0 0C3 031216 岩体力学 6 2 2 0 8C3 031355 地下工程 6 2 2 0 0C3 031356 岩土工程 6 2 2 0 0C3 031357 桥梁工程 6 2 2 0 0C3 031360 水利工程 6 2 2 0 0C3 150015 机场规划与设计 6 2 2 0 0C3 150064 桥涵水文 6 2 2 0 0C3 150082 道路工程I 6 2 2 0 0C3 150082 道路工程I 6 2 2 0 0C3 150084 交通工程 6 2 2 0 0C3 150132 运输工程导论 6 2 2 0 0B1 030322 结构全寿命维护7 2 2 0 0C1 030244 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7 2 2 0 0 C1 030285 轨道交通桥梁工程7 2 2 0 0 C1 030304 桥梁工程(下) 7 4 4 0 0C1 030305 钢与组合结构桥梁7 2 2 0 0 C1 030324 建筑施工7 2.5 3 0 0C1 030324 建筑施工7 2.5 3 0 0C1 031156 混凝土桥(Ⅲ) 7 3 3 0 0C1 031184 建筑钢结构设计7 2 2 0 0C1 031184 建筑钢结构设计7 2 2 0 0C1 031188 建筑结构试验7 1 1 0 9C1 031189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7 2 2 0 0C1 031191 地下建筑施工7 2 2 0 0C1 031192 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7 1 1 0 17C1 031193 地基处理7 2 2 0 0C1 031241 桩基设计与计算7 2 2 0 0C1 031310 建筑结构抗震7 1.5 2 0 0C1 031349 土动力学与基础抗震7 2 2 0 13C1 150131 铺面工程7 2 2 0 14C1 150135 铁路隧道7 2 2 0 0C3 030245 土木工程法规7 1 1 0 0C3 030299 人行桥梁设计(双语) 7 1 1 0 0C3 030307 斜弯桥设计7 2 2 0 0C3 030308 桥梁工程发展与展望7 2 2 0 0C3 030312 桥梁施工与养护7 2 2 0 0C3 030313 桥涵水文与基础7 2 2 0 0C3 030318 建筑防恐安全7 1 1 0 0C3 030326 岩土工程灾害分析与防治(双语) 7 2 2 0 0 C3 030376 高层建筑基础7 1 1 0 0C3 030377 地下结构CAD与信息化7 2 2 34 0C3 031137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原理7 1 1 0 0C3 031145 木结构(双语教学) 7 1 1 0 0C3 031193 地基处理7 2 2 0 0C3 031237 地铁与轻轨7 2 2 0 0C3 031250 挡土结构与基坑工程7 1 1 0 0C3 031310 建筑结构抗震7 1.5 2 0 0C3 031347 地下结构灾害与防护7 1 1 0 0C3 031355 地下工程7 2 2 0 0C3 031356 岩土工程7 2 2 0 0C3 031357 桥梁工程7 2 2 0 0C3 031360 水利工程7 2 2 0 0C3 033073 土工合成材料7 2 2 0 0C3 091075 保险学7 2 2 0 0C3 150063 运输经济学7 2 2 0 0C3 150063 运输经济学7 2 2 0 0C3 150080 道路CAD 7 2 2 34 0C3 150082 道路工程I 7 2 2 0 0C3 150129 隧道病害与防治7 2 2 0 0C3 150137 轨道交通工务管理7 2 2 0 0C3 151009 运输设施与管理7 2 2 0 0C3 031115 房屋结构抗火设计8 1 1 0 0C3 031124 建筑幕墙施工8 1 1 0 0C3 031131 建筑幕墙结构8 1 1 0 0C3 031136 混凝土特种结构8 1 1 0 0C3 031139 塔桅结构8 1 1 0 0C3 031142 组合结构(双语教学) 8 1 1 0 0C3 031148 大跨度结构8 1 1 0 0C3 031150 高级装饰工程施工8 1 1 0 0附件二:实践环节安排序号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期阶段时间长度地点上机时数备注1 080157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0 1 教学周阶段1周02 360002 军训 2 2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3 031276 认识实习 1 2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4 125126 工程力学I实验设计 1 2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5 241005 金工实习 1 4 教学周阶段1周0 学期内6 035044 测量实习 2 4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7 031121 工程地质实验0 4 教学周阶段1周08 031277 地质实习 1.5 4 实践周阶段 1.5周0 实践周9 030290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0 5 教学周阶段0.5周010 031119 土力学实验0 5 教学周阶段1周011 031123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0 5 教学周阶段0.5周012 150213 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课程设计 2 6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13 031367 工程软件应用 2 6 教学周阶段2周0 学期内14 030291 土木施工工程学实验0 6 教学周阶段0.5周015 031120 岩体力学实验0 6 教学周阶段0.5周016 02108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17 021082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18 03031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3 6 教学周阶段3周019 030317 大跨度混凝土桥梁课程设计 1.5 6 实践周阶段 1.5周0 实践周20 031285 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 2 6 实践周阶段2周20 实践周21 030269 结构防灾实验 2 6 教学周阶段2周022 031283 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3 031283 地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4 150153 路基工程课程设计 1 6 教学周阶段1周2025 030329 社会实习0 6 实践周阶段2周026 150163 轨道与路基工程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 实践周27 031281 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8 031281 建筑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2 6 教学周阶段2周2029 150162 轨道交通选线与场站课程设计 1 6 实践周阶段1周0实践周30 150164 轨道实习 2 6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31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2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3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4 031362 生产实习 4 6 实践周阶段4周0 实践周35 033026 原位测试实习 2 6 实践周阶段2周0 实践周36 150154 铺面工程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037 150234 铁路隧道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038 031286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2 7 教学周阶段2周2039 031284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0.5 7 教学周阶段0.5周040 031284 建筑施工课程设计0.5 7 教学周阶段0.5周041 031013 钢结构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2042 031122 地下结构工程测试与监测实验0 7 教学周阶段1周043 031118 建筑结构试验Ⅱ0 7 教学周阶段0.5周044 030286 轨道交通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1 7 教学周阶段1周045 031157 土动力学实验0 7 教学周阶段0.75周046 030316 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课程设计 1.5 7 教学周阶段 1.5周47 031366 混凝土桥III课程设计 2 7 教学周阶段2周048 030330 毕业实习0 8 实践周阶段3周049 031997 毕业设计16 8 教学周阶段16周100 学期内附件三:课外安排序号课程名称周学时学期要求。

土木工程培养计划(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培养计划(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培养计划一、学制四年制本科。

二、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路、桥梁、城市轨道、岩土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室内环境控制设备和公共设施系统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学生发展成为本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专家奠定基础。

三、业务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和建筑物环境控制的设计、施工、管理及项目规划、研究开发的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基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并对其中若干方面有较深入的修习;熟练掌握一门外语;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状况和应用前景;3.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及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基本技能,掌握施工组织、建设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内容;4.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和IT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5.了解土木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主要规范;6.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创新能力。

五、主干学科土木工程。

六、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施工工程学以及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

七、主要实践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生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生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本培养计划主要从知识与智力能力、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进行培养:(1)在知识与智力能力培养方面,能够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相关知识;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其他方面知识及其应用前景;了解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政治、法律、伦理、社会学和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其中的若干方面有较深入的修习;熟练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制图的基本方法,掌握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基本原理以及项目管理一般过程、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掌握结构选型、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典型结构体系的力学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和试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掌握工程结构全寿命维护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工程与交通规划、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掌握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动态,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2)在能力培养方面,引导学生能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能够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计算机)查询资料、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和理解知识,并能够不断拓展知识领域、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正确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导师制进行个性化培养与训练,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能够适应现场工作,并根据现场条件做出分析、判断和决策、处理,具备应对工程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协调能力;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基础实验、工程原理实验、工程试验具有初步设计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应用技术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谈判和妥协的技巧;熟练掌握通用技能,包括掌握通用办公软件和技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协调组织任务、人力和资源,立志成为建设行业的引领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测试的技术基础PPT学习教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测试的技术基础PPT学习教案
第18页/共30页
2021/6/8
一、 动态传递特性
2 串、并联环节的传递函数
Z(s
串联系统
) X(t
Y(t

H1 ( S
) H2 ( S
Y(s) Y(s) Z(s)
H (s)
X (s)
Z (s)
X (s)
H2 (s)H1(s)


H(s )
并联系统
H (s)
Y (s) X (s)
Y1(s) X (s)
第15页/共30页
2021/6/8
§ 1-3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例题:
某次压力测量时,磁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S=90.0μv/MPa,将它与 增益为0.005V/μv的电压放大器相连,输出到灵敏度为的20mm/ v笔式记录仪。
求系统的总灵敏度。 当△P=5.0MPa时,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偏移量?
(2)(非)线性度(直线度)
定义:测量系统的标定曲线(由试验确 定的实际工作曲线)对理论拟合直线的 接近程度
非线性度
f
B 100% A
均方差最小的直线 一般要求小于3%
第13页/共30页
2021/6/8
§ 1-3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2 测试系统的主要静态特性参数
(3)回程误差(迟滞性)
第22页/共30页
2021/6/8
一、 动态传递特性
4 常见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特性
(1)一阶系统 a1y'(t) a0 y(t) b0x(t) y'(t) y(t) x(t)
幅频特性
A() H ( jw)
1
2 1
sY (s) Y (s) X (s)

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业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2009年复试整个复试大致分为4个部分:专业笔试100分,英语笔试50分,英语面试50分,综合面试150分,总共350分。

算总成绩时和初试成绩直接相加,也就是说如果你初试考了350,复试300的话就是650的总分。

地下系的复试一天搞定。

09年是这样的,早上8:30——9:30专业笔试,9:30到10点英语笔试,10点后开始分组进行综合面试(安排了先后顺序),英语面试是自己有空时去就行了(自己排队)。

虽说笔试有两门,但是卷子是一起发下来的,10点一起收上去,时间分配就是自己把握了。

我们是在地下系201考试的,题目很主观。

专业笔试是5道问答题,没有其他题型,没有计算题。

考察范围不仅在《地下建筑结构》那本书上,土力学也涉及的。

今年的专业笔试内容大概涉及这几个内容: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三种土压力、土的三个模量、弹性抗力及其计算理论、围岩压力、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复合衬砌。

提问形式都是:说说XX 和XX的区别和联系,简述XX是什么及其确定方法,什么是XX以及它们各自的意义。

英语笔试是发了一篇文章让翻译。

今年的英语笔试不是专业方面的,是关于汽车和计算机技术对于社会的推动作用。

文章总体来说比较简单,比考研翻译简单多了,也用不着刻意去练习。

这两门考试时间一共一个半小时,英语要写半个小时,字写得快的比较有优势。

再说面试。

先说英语面试,整个过程大概5分钟。

进门后老师会让你自我介绍一下,大概一分钟(其实我觉得只说了30秒)。

大概就说说名字,学校,家乡和考研原因就差不多了。

然后老师会问你一些问题,问得比较多的是对于家乡的隧道和地下建筑有哪些了解,家乡的土层和上海的土层有什么区别,以及读研的打算,可能会设计到一些专业的词汇。

英语面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听力和口语,答的对错不太重要的,这个提高起来比较慢。

然后说说综合面试,大概15-20分钟。

进屋后老师会先看你的成绩表(看你成绩表的是面试组组长),然后开始提问。

我今年回答的问题比较简单,都是毕业设计相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第一章测试技术理论基础测试技术是测量技术和试验技术的总称。

现代测试技术的主要功用: ●各种参数的测定; ●自动化过程中参数的反馈、调节和自控; ●现场实时检测和监控; ●试验过程中的参数测量和分析。

测试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将被测对象置于预定状态下; ●对信息进行采集、变换、传输; ●对信号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和判断; ●信号的显示或记录。

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精度、小型化和智能化; ●新型传感器的研制。

一、测试系统的组成 一个测试系统可以由一个或若干个功能单元所组成。

一个功能单元组成的测试系统: 弹簧称;温度计。

多个功能单元组成的测试系统: 直剪试验计算机测试系统(如图 1-1)。

典型的力学测试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如图 1-2): 荷载系统、测量系统、显示与记录系统。

1、荷载系统 荷载系统是使被测对象处于一定的受力状态下,使被测对象(试件)有关的力学量之间 的联系充分显露出来,以便进行有效测量的一种专门系统。

地下工程试验采用的荷载系统有: 液压式、重力式、杠杆式、弹簧式、气压式、等等。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一次仪表)、中间变换和测量电路(二次仪表)组成。

一次仪表(传感器)把被测量(如力、位移)变成电信号; 二次仪表将信号变换、放大、运算,变成易于处理和记录的信号。

不同的传感器要求与其相匹配的二次仪表。

模拟式仪器中包含有抗干扰和滤波器等电路或器件; 数字式仪器中包含有抗干扰和滤波器等软件。

3、显示和记录系统 它是将信号及其变化过程显示或记录(或存储)下来,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

数据显示:各种表盘、电子示波器和显示屏; 数据记录:函数记录仪、光线示波器、打印机和绘图仪等; 数据存储:磁带记录仪、磁盘(硬盘、软盘)等,设备来实现,直剪试验计算。

机辅 助测试系统中,以微机屏幕、等作为显示记录设备。

二、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经济合理地选择测试系统时所必需明确的。

1、测试系统的精度和误差 精度:测试系统给出的指示值和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

精度与误差是同一概念的 两种不同表示方法。

精度越高,误差越低。

通常用测试系统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的大 小来表示其精度的高低:绝对误差(1-1a)相对误差(1-1b)引用误差(1-1c)真值:常用更高精度的仪器测得的值 X0 代替真值(叫约定真值)。

例 1:某压力盒的量程为 1MPa,引用误差 若:测试结果是 0.1MPa,则: 若:测试结果是 0.8MPa,则: 为满量程的 1%, =10%。

=1.25%。

=0.01MPa, =0.01MPa,两者绝对误差均为 0.01MPa,相对误差分别为:10%、1.25%。

例 2:某压力盒的量程为 1MPa,相对误差 若:测试结果是 0.1MPa,则: 若:测试结果是 0.8MPa,则: 为 1%, =1%。

=1%。

=0.001MPa, =0.008MPa,两者相对误差均为 1%,绝对误差分别为 0.001MPa、0.008MPa。

结论: ●绝对误差不能用来衡量不同仪表的质量好坏 如:0.01MPa 与 0.01mm 不能比; ●用引用误差表示仪器的精度,相对误差随被测量值而变 故:应尽量避免仪器在小于三分之一量程内工作。

●用相对误差表示仪器的精度,绝对误差随被测量值而变 2、稳定性 仪器示值的稳定性的两种指标: 时间上稳定性,以稳定度表示。

仪器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示值不稳定性,以各种影响系数表示。

(1)稳定度:由于仪器中随机性变动、周期性变动、漂移等引起的示值变化。

一般 用精密度的数值和时间长短同时表示。

例如:s=1.3mv/8h 表示每 8 小时内引起电压的波动为 1.3mV。

(2)环境影响:仪器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诸如室温、大气压、振动等外部状态以 及电源电压、频率和腐蚀气体等因素对仪器精度的影响,统称环境影响,用影响系数 表示。

例如: 温度系数 βr(示值变化/温度变化); 电源电压系数 βu=0.02mA/10%表示电压每变化 10%引起示值变化 0.02mA。

3、测量范围(量程) 测量范围(量程):系统正常工作时所能测量的最大量值范围。

在动态测量时,还需同时考虑仪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4、分辨率 分辩率(灵敏阈):系统可能检测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

通常要求测定仪器在零点和 90%满量程点的分辩率。

5、传递特性 传递特性是表示测量系统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的性能。

静态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慢而可以忽略)的量的测量; 动态测量:对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的测量。

静态传递特性:描述测试系统静态测量输入-输出函数关系的方程、图形、参数; 动态传递特性:描述测试系统动态测量输入-输出函数关系的方程、图形、参数。

作为静态测量的系统,可以不考虑动态传递特性; 作为动态测量的系统,则既要考虑动态传递特性,又要考虑静态传递特性。

1、理想的测试系统: ●输出能精确地反映输入; ●具有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 ●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 ●时不变性。

2、线性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 x(t)和输出 y(t)之间关系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式来表示: (1-2) 式中: 分别是输出 y(t)的各阶导数; 分别是输入 x(t)的各阶导数; 为常数。

说明: 微分方程的常数只与测试系统的特性有关,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信号的输出与输入和信号加入的时间无关,即线性时不变性系统。

在线性系统中的任一环节(如传感器、运算电路等)都可简化为如图 1-3 的方框图。

若用 h(t)表示测试系统的输入量 x(t)与输出量 y(t)的传递关系,则三者之间具有确 定的关系,当已知其中任何两个量,即可求第三个量。

标定:已知 x(t)、y(t),求 h(t); 测试:已知 y(t),h(t),求 x(t)。

1、线性叠加性 若 及 则: (1-3)式中:c1、c2 为任意常数。

说明: 同时作用于系统的两个任意输入量的线性组合所引起的输出量,等于该两个任意输入 量单独作用于该系统时所引起的输出量的线性组合。

作用: 分析线性系统在复杂输入作用下的总输出时,可以先将复杂输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 输入分量,求出这些简单输入分量各自对应的输出之后,再求其线性组合,即可求出 其总输出。

2、微分特性 若 则 即系统对输入微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微分。

3、积分特性 若 则 , (1-5) , (1-4)即如果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则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例如,已测得某物振动速度的响应函数, 可作计算: 可作计算: ,得位移的响应函数; ,得加速度的响应函数。

4、频率保持特性若输入为正弦信号 则输出函数必为 (1-6)即线性系统在稳态时输出的频率恒等于输入的频率,但其幅值和相位均有变化。

若系统中的输出信号存在着其它频率时,则是外界干扰或系统内部的噪声。

§ 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3 一、静态方程和标定曲线 当测试系统处于静态测量时,输入量 x 和输出量 y 不随时间而变化,因而输入和输出 的各阶导数等于零,式(1-2)将变成代数方程: (1-7) 上式称为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方程(简称静态方程),斜率 S(也称标定因子)是常数。

标定曲线(如图 1-4):反映静态测试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实际传递特性的曲线。

标定曲线的求取:以标准量作为输入信号并测出对应的输出,绘制成曲线。

也可用统 计法求出标定方程。

标准量的精度应较被标定的系统的精度高一个数量级。

说明: ●实际的输出-输入关系曲线并不完全符合理论所要求的理想线性关系; ●需定期标定得到实际使用期的标定曲线,以保证测试结果精确可靠性。

●对于重要的测试,需在测试前、后都对测试系统进行标定,当前、后的 标定结果的误差在容许的范围内时,才能确定测试结果有效。

二、测试系统的主要静态特性参数 1、灵敏度(如图 1-5a)对测试系统输入一个变化量 x,就会相应地输出另一个变化量 y,则测试系统的灵敏 度为: ------系统特性曲线的斜率 (1-8)灵敏度 S=300mV/mm 表示位移变化 1mm 时,输出电压的变化为 300mV。

对于线性系统,灵敏度为定值, 若测试系统的输出和输入的量纲相同,则灵敏度 S 无量纲,常称"放大倍数"。

2、线性度(直线度,如图 1-5b)线性度:标定曲线与理想直线的接近程度。

表示为: (1-9) A 为测试系统的量程; B 为标定曲线与参考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

理想直线无法获得,通常用参考理想直线代替理想直线。

参考理想直线:反映标定数据的一般趋势而误差绝对值为最小的直线。

取过原点, 与标定曲线间的偏差 B 的均方值最小的拟合直线。

参考理想直线通常求法: 3、回程误差(如图 1-5c)回程误差: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和全量程范围 A 内,当输入由小增大和由大减小的行程 中,同一输入值所得到的两个输出值之间的最大差值 hmax 与 A 的比值的百分率,即: (1-10) 回程误差是由滞后现象和系统的不工作区(即死区)引起的。

滞后现象是在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和材料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

系统的死区是指输入变化时输出无相应变化的范围,原因:机械摩擦和间隙。

§4 传 感 器 传感器: 将被测物理量直接转换为容易检测、 传输或处理的信号的元件。

也称换能器、 变换器或探头。

传感器的命名: 主题(传感器)前面加四级修饰词: 主要技术指标-特征描述-变换原理-被测量物理量 例如,100mm-------应变式---位移 传感器。

只有第一级修饰词(被测量物理量)不可省略。

传感器的分类: 一般可按被测量物理量、变换原理和能量转换方式分类按变换原理分类,如:电阻式,钢弦频率式,差动变压器式等; 按被测量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一、应力计和应变计 应力计和应变计:其主要区别是测试元件与被测物体的相对刚度的差异。

如图 1-6 所示的系统,有:若,则,是一个应变计;若,则,是一个应力计。

,加入弹簧元件后,对系统的受力和变形都有很大的影响,则上两式中,若既不能做应力计,也不能做应变计。

力学说明: 应力计:若测试元件比原系统刚硬很多,则外力绝大部分由测试元件承担; 应变计: 若测试元件比原系统柔软很多, 则测试元件对原系统的受力和变形影响很小。

二、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 电阻应变式;电位计式;热电阻式;半导体热能电阻传感器等。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元件产生变形,贴在弹性元件 上的应变片产生一定的应变,再转换成电阻,由应变仪中的电桥获得输出信号,读出 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