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优秀混凝土试验报告
同济大学混凝土基本原理试验报告小偏心受压(优)

16.36
362
579
89.36
386
581
4. 试验过程
4.1 加载装置
柱小偏心受压试验的加载装置如下图所示。 自平 衡加载试验系统,采用千斤顶加载,支座一端为固定 铰支座,另一端为滚动铰支座。铰支座垫板应有足够 的刚度,避免垫板处混凝土局压破坏。 (图 2)
4.2 加载制度
(1) 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440.434 -459.311 -470.686 -480.66 -460.381
表3 4.3.2 钢筋应变 由布置在柱内部纵筋表面的应变计量测,钢筋应变测点布置见下图 3:
图3 其中左图应变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对应号码为 8(4), 5(1), 7(3), 6(2)。括号中的数字为后 面对应处应变片号码;相应的右图上个应变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对应号码依次为 4(3), 1(2), 8(7), 5(6)。 1-8 号应变片分别对应 47_1 到 47_8 通道。 则相应 荷载—纵向钢筋应变 试验数据见下表 4: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注:轴心抗压强度根据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评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推定。
钢筋强度实测结果
混凝土试验检测报告

混凝土试验检测报告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试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一、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可以确定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试验方法一般采用标准圆柱体试件,在规定的养护条件下进行加载,最终测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二、抗折强度试验除了抗压强度外,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抗折强度试验可以评估混凝土在受弯时的承载能力,通常采用标准梁试件进行试验。
通过加载试件并记录其破坏时的荷载值,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三、密度测试混凝土的密度是其另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
密度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如水密度法、气体置换法等。
通过测量混凝土的密度值,可以评估其质量控制情况和材料配合比的准确性。
四、含水率测试混凝土中的含水率对其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含水率测试可以通过干燥法或化学分析法来进行。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中的含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抗渗性试验混凝土的抗渗性是其在使用过程中抵抗水分侵入的能力。
抗渗性试验可以通过测定混凝土试件的渗水量或压力来评估。
通常采用压力法或渗透试验仪来进行抗渗性试验。
混凝土试验检测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混凝土进行多方面的试验,可以全面评估其各项性能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混凝土试验检测的重视,不断提升建筑材料的质量,为建设更安全、更耐久的建筑物做出贡献。
混泥土实验报告

混泥土实验报告混凝土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探讨其性能和应用。
1. 实验目的混凝土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混凝土在不同配比下的强度、抗压性能和耐久性,以及对其材料特性进行评估。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混凝土配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和水。
其中,水泥采用标准硅酸盐水泥,砂子和骨料采用常见的河沙和碎石。
2.2 方法2.2.1 配料比例根据实验需求,我们设计了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包括不同水泥用量、砂子和骨料的比例以及水的用量。
2.2.2 搅拌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按照配比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
2.2.3 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进行震实,确保混凝土中没有空隙。
2.2.4 养护将浇筑好的混凝土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养护。
在养护过程中,定期浇水以保持湿润。
3. 实验结果和分析3.1 强度测试在混凝土养护完全后,我们进行了强度测试。
通过压力机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加载,记录其抗压强度。
3.2 抗压性能评估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对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配比下的抗压强度,我们可以得出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3.3 耐久性测试为了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我们进行了耐久性测试。
将混凝土样品暴露在不同环境下,如潮湿、高温、低温等,观察其表面变化和强度损失情况。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2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需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调整。
5. 应用前景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可用于制作基础、柱子、梁等结构件,以及地板、墙面等装饰材料。
结语:通过对混凝土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材料4_混凝土实验报告_模板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土木工程材料.实验.2014 混凝土实验报告组号专业学号姓名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1.1.原材料原材料2.2.基本要求基本要求3.3.配合比配合比一、拌合物坍落度实验㈠实验目的㈡实验流程㈢实验记录与计算实验编号坍落度坍落度//mm粘聚性观测保水性观测个值差值平均值1 2 调整方法:调整后坍落度:粘聚性:保水性:㈣备注二、拌合物表观密度实验㈠实验目的㈡实验流程㈢实验记录与计算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2014 实验序号实验序号筒体积/L混凝土质量/kg表观密度/(kg/m 3) 个值个值 平均值平均值 1 2 ㈣ 备注三、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㈠ 实验目的㈡ 实验流程 1.1.试件成型:试件成型:试件成型:2.2.加载速度换算:加载速度换算:加载速度换算:要求的速度要求的速度(MPa/s )× 试件受压面积 = 操作时速度(KN/s )3.3.强度测试:强度测试:强度测试: ㈢ 实验记录与计算试件尺寸:试件尺寸: 养护条件:养护条件: 成型日期:成型日期: 年 月 日 测强日期:测强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龄期:龄期: 天天 组 次 破坏荷载破坏荷载 (KN) 强度强度 (MPa) 与中间值之差与中间值之差(%)代表值代表值 (MPa)预估28d 强度(MPa)平均值平均值 (MPa) 标准差标准差 (MPa)123456注:若龄期不足28d 28d,则预估,则预估28d 强度强度(MPa) (MPa)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2014 第 组试件详细计算过程:组试件详细计算过程:组试件详细计算过程: ① 单块抗压强度单块抗压强度②与中间值之差②与中间值之差③ 强度代表值强度代表值④ 预估28d 强度强度((若龄期不足28d 时)㈣ 结果评定 1.(1.(预估预估预估))强度评定强度评定((按非统计法按非统计法) )2.(2.(预估预估预估))强度等级评定强度等级评定3.3.生产管理水平评定生产管理水平评定生产管理水平评定。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报告(超筋梁、梁斜拉破坏)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报告(超筋梁、梁斜拉破坏)混凝土试验成果集试验名称:姓名:学号:试验老师:任课老师:XX号码:1超筋梁受弯实验报告(1)1.1实验目的(1)1.2实验内容(1)1.3构件设计(1)1.3.1构件设计的依据(1)1.3.2试件的主要参数(1)1.3.3试件加载估算(2)1.4实验装置(3)1.5加载方式(4)1.5.1单调分级加载方式(4)1.5.2开裂荷载实测值确定方法(4)1.6测量内容(5)1.6.1混凝土平均应变(5)1.6.2钢筋纵向应变(5)1.6.3挠度(5)1.6.4裂缝(6)1.7实验结果整理(6)1.7.1荷载—挠度关系:(6)1.7.2荷载—曲率关系:(7)1.7.3荷载—纵筋应变关系:(8)1.7.4裂缝进展情况描述及裂缝照片(9) 1.8实验结论(10)1.9实验建议(11)2梁斜拉破坏试验报告(12)2.1实验目的(12)2.2实验内容(12)2.3试件的设计(12)2.3.1试件设计的依据(12)2.3.2试件的主要参数(12)2.3.3试件加载预估(13)2.4实验装置(14)2.5加载方式(16)2.6测量内容(16)2.6.1混凝土平均应变(16)2.6.2纵向钢筋应变(16)2.6.3挠度(17)2.7实验结果整理(17)2.7.1荷载—挠度关系:(17)2.7.2荷载—曲率关系:(18)2.7.3荷载—纵筋应变关系:(19)2.7.4裂缝进展情况描述及裂缝照片(20) 2.8试验结论(21)3适筋梁受弯性能试验设计(21)3.1试验目的(22)3.2试件设计(22)3.2.1试件设计依据(22)3.2.2试件的主要参数:(22)3.3试验装置和加载方式(23)3.3.1试验装置(23)3.3.2加载方式(24)3.4量测内容、方法和工况(25)3.4.1混凝土平均应变(25)3.4.2纵向钢筋应变(25)3.4.3挠度(26)3.4.4裂缝(26)3.5相关计算书(26)4思考题(28)4.1 两点集中力加载的简支梁可能的破坏模式有哪些?如何预估其极限荷载?284.2 梁受剪破坏特征?(28)4.3梁受弯破坏特征?(29)4.4 若采纳位移计测应变,如何处理得到应变值?(29)4.5何谓平截面假定?试验中如何验证?(29)4.6 对于HRB335/HPB235钢筋,其屈服应变大致是多少?(29)4.7 进行试验试件设计时,应采纳材料标准值还是设计值?为什么?(30)5附录:材料试验记录表(31)5.1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31)5.2混凝土棱柱体试块轴心抗压强度(31)5.3钢筋拉伸试验数据(31)1超筋梁受弯实验报告1.1实验目的通过试验研究认识超筋混凝土梁在弯矩作用下开裂、裂缝进展到破坏的全过程,掌握测试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混凝土实验报告

混凝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实验研究,探索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为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
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
通过实验可以测试混凝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 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包括抗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等指标。
通过实验可以测试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等混凝土原材料。
2. 实验设备,混凝土试块模具、混凝土试验机、混凝土抗渗性测试设备等。
四、实验步骤。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2. 混凝土试块制作,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搅拌、浇筑、养护,制作混凝土试块。
3. 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对制作好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测试。
4. 混凝土耐久性能测试,对制作好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等耐久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混凝土力学性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找出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
2. 混凝土耐久性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等指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找出影响耐久性能的因素。
六、实验结论。
通过混凝土实验,得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符合工程要求,为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参考文献。
1. 《混凝土工程技术规范》。
2. 《混凝土材料手册》。
3. 《混凝土实验方法》。
八、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为混凝土实验报告,希望对混凝土工程应用有所帮助。
混凝土工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熟悉混凝土拌合、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
2.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学会根据工程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3. 熟悉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了解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和评定标准。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混凝土工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性能与其组成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等,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三、实验器材及设备1.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2. 混凝土搅拌机;3.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仪器:坍落度筒、维勃稠度仪、拌铲、量筒等;4.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仪器:压力试验机、试模、捣棒、养护箱等;5. 计算器、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称取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2)将水泥、砂、石子按比例倒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3)加入水,继续搅拌至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无沉淀;(4)用坍落度筒或维勃稠度仪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5)将混凝土拌合物倒入试模中,用捣棒均匀捣实;(6)将试模放入养护箱中,养护至规定龄期。
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1)将养护好的混凝土立方体取出,用钢尺测量其尺寸;(2)将混凝土立方体放入压力试验机中,以均匀的速度加荷,直至破坏;(3)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计算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 记录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数据,包括坍落度、维勃稠度等;2. 记录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包括尺寸、最大荷载等;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并与设计强度进行比较。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符合设计要求,说明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混凝土实验报告结果分析

混凝土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实验目的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材料,其力学性能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混凝土试块的力学性能测试,研究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方法本实验首先根据设计配比,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搅拌制备混凝土试块。
然后,将制备好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养护,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强度和变形性能的测试。
强度测试强度测试是评估混凝土材料抵抗外部力的能力。
本实验通过破坏试验来测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在抗压强度测试中,我们将试块放在试验机上,以一定速度施加压力,记录当试块发生破坏时的加载力。
根据试块的尺寸和加载力,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在抗拉强度测试中,我们使用悬挂试验机对试块进行加载,在试块断裂之前记录其最大加载力。
通过计算试块的尺寸和加载力,可以得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变形性能测试变形性能测试是评估混凝土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本实验通过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拉伸和压缩试验来研究其变形性能。
在拉伸试验中,我们在试块上施加拉力,记录加载力和试块的伸长量。
根据试块的尺寸和加载力,可以得出混凝土的拉伸变形性能参数。
在压缩试验中,我们在试块上施加压力,记录加载力和试块的压缩量。
根据试块的尺寸和加载力,可以得出混凝土的压缩变形性能参数。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进行了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结果分析。
强度分析根据抗压强度测试数据,我们计算出了不同配比条件下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
结果显示,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水泥可以在水的存在下与水一起形成水化物胶体,在胶体固化后形成坚硬的胶凝体,并与骨料、砂等颗粒材料紧密结合,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根据抗拉强度测试数据,我们计算出了不同配比条件下混凝土的平均抗拉强度。
结果显示,与抗压强度不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不随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拉伸过程中出现的裂纹往往发生在骨料和水泥砂浆的接触界面上,而不是裂纹在骨料内扩展,所以增加水泥用量并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描述
裂缝试验资料可根据试验目的按下列要求进行整理[2]: (1)各级试验荷载下的最大裂缝宽度和最大裂缝所在位置,并说明裂缝的种类; (2)绘制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生、发展的展开图; (3)统计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平均值、裂缝间距平均值。 图 4.2.1 和 4.2.2 分别为试验梁的裂缝图和最终的裂缝照片。
图 3.6.4 梁受弯试验混凝土平均应变测点布置 (2)纵向钢筋应变 在试件纵向受拉钢筋中部粘贴电阻应变片,以量测加载过程中钢筋的应力变化,测点布 置见图 3.6.5。
图 3.6.5 纵筋应变片布置 (3)挠度 对受弯构件的挠度测点应布置在构件跨中或挠度最大的部位截面的中轴线上,如图 3.6.6 所示。在试验加载前,应在没有外荷载的条件下测读仪表的初始读数。试验时在每级 荷载下,应在规定的荷载持续试件结束时量测构件的变形。结构构件各部位测点的测度程序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宜保持一致,各测点间读数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3.2 试验目的和要求 a) 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受弯实验的实验方 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b) 写出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适筋梁受弯性能的理解。
3.3 试件设计和制作 (1)试件设计的依据
根据剪跨比 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 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的主要参数
-0.363 -0.379 -0.411 -0.431 -0.443 -0.458 -0.458 -0.482 -0.478 -0.474 -0.482 -0.478 -0.47 -0.474 -0.482 -0.478 -0.474 -0.478 -0.478 -0.478 -0.482 -0.478 -0.474
图 4.2.1 试验梁裂缝示意图
图 4.2.2 试验梁裂缝照片 最大裂缝出现在○1 处(如图 4.2.1),为斜拉破坏。
三、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确定简支梁构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短期挠度实测值,考虑支座沉降、自重、加载设
备自重及加载方式的影响,可按下式计算:
f0 s,i
f0 q,i
fgc
(4-3)
f0 q,i
配筋情况
加载位置 b(mm)
预估受剪 极限荷载
预估受弯 极限荷载
QC
斜拉破坏
①
6@250(2)
② 2 18
③ 2 10
PuQ (kN) PuM (kN)
600
50
69
斜拉破坏试件 图 3.3.1 梁斜拉试件配筋 3.4 试验装置 图 3.4.1 为进行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采用两点集中 力加载,在跨中形成纯弯段,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配荷载,压力传感器测 定荷载值。梁受弯性能试验,取 L=1800mm,a=100mm,b=600mm,c=400 mm。
(2)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人身和仪表的安全。试验地区宜设置明显标志。当荷载达到 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85%时,宜拆除可能损坏的仪表。对于需要保护下来量测结构破 坏阶段的结构反应的仪表,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试验时应防止试验结构构件和设备的倒塌,并应设置安全托架或支墩。安全托架 或支墩和试验结构构件宜保持尽可能小的距离,但不应妨碍试验结构构件的变形。试验用的 千斤顶、分配梁和仪表等应吊在支架上。
170.7887
677.7483
557.2487
656.7253 614.0465 676.213
3、 试验计划与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变动情况记录
3.1 梁受弯性能概述 根据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可将梁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
型。下面以纯弯段内只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为例,说明这三种破坏模式[7]。 a) 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b) 超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c) 少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2)开裂荷载实测值确定方法[2] 对于正截面出现裂缝的试验构件,可采用下列方法确定开裂荷载实测值: ①放大镜观察法 用放大倍率不低于四倍的放大镜观察裂缝的出现;当加载过程中第 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 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 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次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②荷载-挠度曲线判别法 测定试件的最大挠度,取其荷载-挠度曲线上斜率首次发 生突变时的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的实测值; ③连续布置应变计法 在截面受拉区最外层表面,沿受力主筋方向在拉应力最大区段 的全长范围内连续搭接布置应变计监测应变值的发展,取任一应变计的应变增量有突变时的 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 (3)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2] 对梁试件进行受弯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记即可认为该结构 构件已经达到或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即可停止加载: ①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受拉主筋的受拉应变达到 0.01; ②受拉主钢筋拉断; ③受拉主钢筋处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 1.5mm; ④挠度达到跨度的 1/30; ⑤受压区混凝土压坏。 3.6 试验测量内容、方法和测点仪表布置图 (1)混凝土平均应变 在梁跨中一侧面布置 4 个位移计,位移计间距 40mm,标距为 150mm,以量测梁侧表面混 凝土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分布规律,测点布置见图 3.6.4。
1—试验梁;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滚动铰支座;6—分配梁滚动铰支座;7 —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梁及龙门架;10—千斤顶;
图 3.4.1 梁受弯试验装置图
(a)加载简图(kN,mm)
(b)弯矩图(kNm)
(c)剪力图(kN) 图 3.4.2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 3.5 加载方式 (1)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试件的加载简图和相应的弯矩、剪力图见 3.4.1 和 3.4.2 所示。梁受弯试验采用单调分 级加载,每次加载时间间隔为 15 分钟。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需 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 2 级。 对于适筋梁,①在加载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90%以前,每级荷载不宜大于开裂荷 载计算值的 20%;②达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 的 5%;③当试件开裂后,每级荷载值取 10%的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Pu)的级距;④当 加载达到纵向受拉钢筋屈服后,按跨中位移控制加载,加载的级距为钢筋屈服工况对应的跨 中位移 ;⑤加载到临近破坏前,拆除所有仪表,然后加载至破坏。
试件编号
1 2 3
试件尺寸 (mm) 99×100×298 99×100×298 99×100×313
试件破坏荷载 (kN) 124 132 108
=18.1MPa 钢筋拉伸试验数据
= 11.6MPa
试件承压面积 (mm2) 9900 9900 9900 平均
强度评定 (MPa) 18.586 19.596 18.990 19.057
-0.296 -0.343 -0.395 -0.438 -0.45 -0.474 -0.489 -0.509 -0.533 -0.537 -0.529 -0.529 -0.537 -0.537 -0.533 -0.525 -0.525 -0.529 -0.533 -0.529 -0.529 -0.533 -0.525
对于超筋梁,①~③的加载机制同适筋梁;④在加载达到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90% 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开裂试验荷载值的 5%;⑤加载到临近破坏前,拆除所有仪表, 然后加载至破坏。
对于少筋梁,①在加载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90%以前,每级荷载不宜大于开裂荷 载计算值的 20%;②达到开裂试验荷载计算值的 90%以后,每级荷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 的 5%;⑤少筋梁的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接近,而且表现为脆性破坏,注意加载过程的安全 防护。
挠度 -0.0485 -0.2715 -0.2645 -0.3975 -0.677 -0.9485 -1.222
25.603 29.971 35.856 39.193 44.593 49.203 54.967 59.093 59.093 58.971 64.493 64.371 64.796 64.432 70.074 69.95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0 m,i
1 2
(
fc
1,i
fc r,i
)
(4-4)
f
c g
Mg Mb
f
0 b
(
4
-
5
)
式中
——经修正后的第 i 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mm);
——消除支座沉降后的第 i 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构件跨中短期挠度实测值(mm);
——梁构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力产生的跨中挠度值(mm);
——第 i 级外加试验荷载作用下构件跨中位移实测值(包括支座沉降)(mm);
41_5 -0.027 -0.406 -0.397 -0.546 -0.91 -1.229 -1.548
41_6 0.052 -0.19 -0.19 -0.194 -0.277 -0.316 -0.356
41_7 -0.009 -0.079 -0.075 -0.103 -0.189 -0.245 -0.296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的配筋情况见表 3.3.1 和图 3.3.1;
试件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