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混凝土基本原理试验报告小偏心受压(优)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课报告总结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课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理解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结构设计要素以及施工工艺等。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实践操作,培养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1.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通过测试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了解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2.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实验:通过拉伸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试件,观察粘结力的变化,理解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
3.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分组进行混凝土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实际操作中考虑各种结构设计要素,如承载能力、稳定性、施工可行性等。
4. 混凝土施工工艺模拟:模拟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过程,了解实际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灰比、骨料种类及粒径、水泥强度等级等因素有关。
通过调整配合比,我们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实验表明,粘结力的大小受钢筋直径、钢筋表面处理方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因素影响。
合适的钢筋直径和良好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粘结力。
3.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践使我们深刻理解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混凝土施工工艺模拟使我们了解了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搅拌均匀性、运输过程中的防离析、浇筑的连续性和密实性、以及养护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四、实验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凝土结构的知识。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理解,努力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更复杂和实际的结构设计中应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震损混凝土短柱小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DYNAMICS Vo1.42No.1 Feb.2022第42卷第1期2022年2月文章编号:1000-1301(2022)01-0169-11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震损混凝土短柱小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寇佳亮1,2,赵丹丹1,黄琪1,周恒3(1.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2.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3.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通过5个高延性混凝土(HDC)加固震损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了HDC对加固震损混凝土短柱的偏压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程度。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DC加固震损偏心混凝土短柱,可有效改善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脆性破坏,且受压承载能力有明显提高,峰值荷载提高了49%~63%,与峰值荷载对应地位移增大了34%~39%,极限位移提高了21%~63%。
同时,震损短柱粗糙的粘结面能够与HDC互相变形协调,在混凝土修复加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HDC约束震损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本构方程,提出了HDC约束震损混凝土短柱小偏心受压承载力公式,且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较吻合。
关键词:高延性混凝土;震损混凝土短柱;小偏心受压试验;承载能力;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中图分类号:TU375.3文献标识码:AExperimental study on eccentric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seismic-damag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high ductility concreteKOU Jialiang1,2,ZHAO Dandan1,HUANG Qi1,ZHOU Heng3(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Architecture,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710048,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of Eco-hydraulics in Northwest Arid Regio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710048,China;3.Power 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Xi'an710065,China)Abstract:Through five high ductility concrete(HDC)reinforced seismic-damag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eccen⁃tric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test,the impact of HDC on the eccentric compression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apacity of the reinforced seismic-damag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 was studie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HDC to strengthen the seismic-damaged eccentric concrete short colum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rittle failure of small eccentric compression members,and the compression bearing capacity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ak load has increased by49%~63%,the displace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peak load has increased by 34%~39%,and the ultimate displacement has increased by21%~63%.At the same time,the rough bonding sur⁃face of the seismic-damaged short column can be deformed and coordinated with the HDC,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ncrete repair and reinforcemen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constitu⁃收稿日期:2021-01-28;修订日期:2021-07-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9109,5140848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JM-454)Supported by: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2079109,51408487);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Natural Science in Shaanxi Province(2020JM-454)作者简介:寇佳亮(1979-),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E-mail:***********************DOI:10.13197/j.eeed.2022.0116170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第42卷tive equa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HDC confined seismic-damaged concrete is given,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for⁃mula of HDC confined seismic-damaged concrete column is proposed,and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bearing capacity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Key words:high ductile concrete;seismic-damaged concrete short columns;eccentric compression test;bearing capacity;calculation formula of eccentric bearing capacity引言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损伤和缺陷,使其承载能力大大缩减,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混凝土抗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掌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3. 评估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轴向压力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本实验采用立方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根据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和试件截面积,计算得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立方体试模、钢尺、量角器、天平等。
2. 实验材料: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试件制作:根据设计配合比,将混凝土原材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立方体试模中,振动密实,直至表面平整。
2. 试件养护:将试模置于标准养护室中,养护28天。
3. 试件准备:将养护好的试件取出,用钢尺测量试件各边尺寸,计算截面积。
4. 抗压强度测试:a. 将试件放置在万能试验机的下压板中心,确保试件承压面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
b. 开启万能试验机,以规定的加载速度进行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c. 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5. 结果计算:根据公式 \( f_{cu} = \frac{F_{max}}{A} \) 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中 \( F_{max} \) 为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A \) 为试件截面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本次实验共测试了5个混凝土试件,其抗压强度分别为:30.5 MPa、31.2 MPa、32.0 MPa、31.8 MPa、33.0 MPa。
2. 数据分析:a.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波动较大,说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对强度有较大影响。
b. 通过对比不同试件的抗压强度,可以发现,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用量、水灰比、骨料粒径等因素有关。
六、结论1. 本实验通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成功测定了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合理设计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报告适筋梁受弯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报告试验名称适筋梁受弯实验试验课教师赵勇姓名王xx学号1xxxxxx手机号188xxxxxxxx任课教师李方元日期2014年10月24日目录1. 试验目的 (2)2. 试件设计 (2)2.1 材料和试件尺寸 (2)2.2 试件设计 (2)2.3 试件的制作 (4)3. 材性试验 (4)3.1 混凝土材性试验 (4)3.2 钢筋材性试验 (5)4. 试验过程 (6)4.1 加载装置 (6)4.2 加载制度 (7)4.2.1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7)4.2.2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 (8)4,2.3具体加载方式 (8)4.3量测与观测内容 (8)4.3.1 荷载 (8)4.3.2 纵向钢筋应变 (8)4.3.3 混凝土平均应变 (9)4.3.4 挠度 (9)4.3.5 裂缝 (9)4.4 裂缝发展及破坏形态 (10)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0)5.1 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0)5.2 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10)5.3 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13)5.5 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15)5.6 斜截面承载力分析 (16)5.7 构件的承载力分析 (17)6 结论 (17)1. 试验目的(1)观察并掌握适筋梁受弯破坏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模式; (2)掌握构件加载过程中裂缝和其他现象的描述和记录方法; (3)掌握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4)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尤其是与理论预期有较大偏差的现象; (5)通过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适筋梁构件受弯性能的理解。
2. 试件设计2.1 材料和试件尺寸(1)钢筋:纵筋HPB335、箍筋HPB235 (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3)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 ×h ×l =120×200×1800mm2.2 试件设计(1)试件设计的依据根据梁正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和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b ξ的比较可以判断出受弯构件的类型:当b ξξ≤时,为适筋梁。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测试,以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数据。
二、试验原理。
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压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以抗压强度标准值来表示。
试验采用标准试验方法,通过施加逐渐增加的压力,测定混凝土在破坏前的最大承载能力,从而得出抗压强度。
三、试验装置和材料。
1. 试验机,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试验。
2. 混凝土样品,采用标准混凝土配合比制备,样品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3. 试验辅助工具,包括压力计、量具等。
四、试验步骤。
1. 样品准备,按标准配合比制备混凝土样品,并进行充实、振实处理。
2. 样品养护,样品在模具中养护28天,以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
3. 试验操作,将样品放入试验机中,施加逐渐增加的压力,记录压力和应变的变化。
4. 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五、试验结果。
经过试验,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为XXMPa,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验分析。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2.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养护工艺得到了验证和肯定,为今后工程提供了经验借鉴。
七、试验总结。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对于评估混凝土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符合工程要求,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八、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 《混凝土工程技术规范》。
以上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联系相关专业人员。
同济大学混凝土试验 梁剪压破坏实验报告解析

┊┊┊┊┊┊┊┊┊┊┊┊┊装┊┊┊┊┊订┊┊┊┊┊线┊┊┊┊┊┊┊┊┊┊┊┊┊《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L ENGINEERING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试验报告试验名称梁受剪试验(剪压破坏)试验课教师林峰姓名学号手机号任课教师日期2014年11月25日┊┊┊┊┊┊┊┊┊┊┊┊┊装┊┊┊┊┊订┊┊┊┊┊线┊┊┊┊┊┊┊┊┊┊┊┊┊1.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学习认识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剪压破坏),掌握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试验的测试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加深对于斜截面破坏的理解。
2. 试件设计2.1 材料和试件尺寸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箍筋的种类:HPB235;2.2 试件设计(1)试件设计依据根据剪跨比l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剪压破坏的l满足1≤l≤3。
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参数如表1表1 试件参数试件尺寸(矩形截面)120×200×1800mm下部纵筋②218上部纵筋③210箍筋①φ6@150(2)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配筋图见图1加载位置距离支座400mm123图1 试件配筋图(3)试件加载估算①受弯极限荷载)(/212'-''='-=''=ssyusssyyssahAfMAAAffAA┊┊┊┊┊┊┊┊┊┊┊┊┊装┊┊┊┊┊订┊┊┊┊┊线┊┊┊┊┊┊┊┊┊┊┊┊┊MuuP2.0M=uMP=105.25kN②受剪极限承载力svu tk0yk01.751AV f bh f hsl=++uQ u2P V=其中,当 1.5l<时,取 1.5l=,当3l>时,取3l=。
uQP=65.98kN可以发现uQP<uMP,所以试件会先发生受剪破坏。
混凝土实验报告

篇一:混凝土实验报告l engineering混凝土试验报告试验名称试验课教师姓学名号混凝土试验黄庆华杜正磊 1150987 熊学玉 2013年12月25日理论课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课程是笔者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必须同时学习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实验课程要求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实践掌握试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整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1.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程有10 个不同的实验项目:适筋梁受弯破坏,少筋梁受弯破坏,超筋梁受弯破坏,梁受剪斜压破坏,梁受剪剪压破坏,梁受剪斜拉破坏,梁受扭超筋破坏,梁受扭适筋破坏,柱小偏心受压破坏,柱大偏心受压破坏。
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上述项目中两个实验项目,笔者完成了梁受剪剪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
二.试验方法2.1 梁受剪剪压破坏 2.1.1 试件设计受剪剪压梁qc 设计图纸及说明见图1。
图1 受剪剪压梁qc 设计抗剪承载力验算: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11.9??,轴心抗拉强度=1.27??,箍筋抗拉强度=456,纵筋抗拉强度=473.24??。
剪跨比:λ=最小配箍率ah0ρsv,min=0.24试件配箍率ρsv=由hb0=1.15<4得ft=6.68×10?4 yvnasv1=4.15×10?3>??sv,min ,=0.25???0=34.21抗剪承载力1.75asvftbh0+1.25fyvh0=34.84kn>??u,max?vu=34.21kn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为=2=68.42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件?? ??=307.92,′=100.52,则fy′as2=as′=91.02mm2,as1=as?as2=216.9mm2y′=′′(?0′)=3.82′=58,取=0.55得0=48.95????试件为超筋梁,则vu=ξ=0.81+1c0fyas1(0.8?ξb)=0.596=?0=70.34 ξ?0.8σs1=fy=437.27mpabxmu1=σs1as1(h0?=7.86kn?m=1+′=11.69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为=73.06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应大于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摘要:
1.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一种,其抗压强度是评估混凝土质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本试验采用压力试验机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测定,以评
估混凝土的质量。
2.试验原理
3.试验材料和设备
3.1试验材料
本试验采用的混凝土材料为XXX型砂浆,其配合比为:水泥:砂:骨
料=1:2:4、水泥采用国标XXX牌水泥。
砂和骨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2试验设备
本次试验采用的设备主要包括:压力试验机、称重设备、试验模具等。
4.试验方法
4.1制备混凝土试件
按照配合比,将水泥、砂、骨料混合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至达到均匀且可塑性良好的混凝土。
将混凝土倒入试验模具中,并
用砂纸将混凝土表面抹平。
待混凝土稍微凝固后,将试件养护7天,然后
取出试件进行试验。
4.2试验操作
将试件放置在试验机台面上,进行压力测试。
按照试验要求,逐渐增加压力,直至试件破坏。
记录在试件破坏前最大承载力。
5.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按照以上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多次重复试验试验试件编号抗压强度(MPa)
145.67
244.92
342.56
对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出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为44.05MPa。
6.数据分析及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到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且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了平均抗压强度为44.05MPa。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30MPa,因此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并可满足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36
362
579
89.36
386
581
4. 试验过程
4.1 加载装置
柱小偏心受压试验的加载装置如下图所示。 自平 衡加载试验系统,采用千斤顶加载,支座一端为固定 铰支座,另一端为滚动铰支座。铰支座垫板应有足够 的刚度,避免垫板处混凝土局压破坏。 (图 2)
4.2 加载制度
(1) 单调分级加载机制 在正式加载前,为检查仪器仪表读数是否正常,
-440.434 -459.311 -470.686 -480.66 -460.381
表3 4.3.2 钢筋应变 由布置在柱内部纵筋表面的应变计量测,钢筋应变测点布置见下图 3:
图3 其中左图应变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对应号码为 8(4), 5(1), 7(3), 6(2)。括号中的数字为后 面对应处应变片号码;相应的右图上个应变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对应号码依次为 4(3), 1(2), 8(7), 5(6)。 1-8 号应变片分别对应 47_1 到 47_8 通道。 则相应 荷载—纵向钢筋应变 试验数据见下表 4: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注:轴心抗压强度根据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评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推定。
钢筋强度实测结果
- 2-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6 光圆 14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带肋
10.07 11.02 9.62 59.55 60.84 57.45
10.24
59.45
16.34 16.50 16.24 88.82 90.39 88.87 表2
时间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14:45 14:47 14:48 14:48 14:48
荷载/kN 40_1 -340.773 -360.227 -380.176 -398.557 -420.402
- 3-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 4-
47_6 1 -78 -147 -219 -353 -480 -605 -730 -834 -951 -1004 -1070 -1122 -1167 -1215
47_7 0 -15 -23 -36 -55 -70 -69 -81 -93 -107 -113 -117 -119 -123 -121
-100.237 -140.052 -179.701 -220.093 -259.742 -299.721 -320.248 -340.773 -360.227 -380.176 -398.557 -420.402 -440.434 -459.311 -470.686 -480.66 -460.381
14:12 14:17 14:26 14:31 14:38 14:40
-140.052 -179.701 -220.093 -259.742 -299.721 -320.248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2012/11/6
14:49 14:49 14:49 14:49 14:51
47_2 -1 -54 -120 -188 -319 -441 -569 -708 -848 -1008 -1081 -1169 -1238 -1286 -1348
47_3 0 1 -1 -12 -24 -42 -61 -88 -112 -136 -147 -156 -165 -174 -183
纵向钢筋应变 47_4 47_5 0 0 -120 -60 -25 -119 -58 -183 -96 -316 -124 -446 -148 -578 -174 -722 -194 -861 -207 -1014 -214 -1084 -223 -1174 -232 -1236 -233 -1284 -241 -1339
- 5-
曲率 -1.3E-06 1.33E-06 1.67E-06 0.000002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小偏心受压短柱试验报告
试 验 名 称 试验课教师 姓 学 手 机 名 号 号
需要预加载,预加载所用的荷载是分级荷载的前 1 级。 正式加载的分级情况为: 0,20kN,40kN,60 kN,100 kN,140 kN,180kN,220 kN,260kN,300kN 。 当 加 载 到 300kN 后,拆除所有仪表,然后加载至破坏,并记录 破坏时的极限荷载。 每次加载时间间隔为 5min。 (2)承载力极限状态确定方法 对柱试件进行偏压承载力试验时,在加载或持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标记即可认为该结构构件已 经达到或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即可停止加载: ①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破坏; ②对有明显物理流限的热轧钢筋,其受拉主筋的受拉应变达到 0.01; ③受拉主钢筋拉断; ④受拉主钢筋出最大垂直裂缝宽度达到 1.5mm; 图2
3. 材性试验
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
试块留设时间:2012 年 9 月 29 日
试验时间:2012 年 11 月 7 日 试块养护条件:室内与试件同条件养护
各材料性能见下表 2
试件尺寸 试件轴心 抗压强度 /MPa 19.2 19.8 18.8 平均轴心 抗压强度 /MPa 19.3 100mm×100mm×300mm 评定轴心 抗压强度 /MPa 18.3 推定立方体 抗压强度 /MPa 24.1 推定轴心 抗拉强度 /MPa 1.97 推定 轴心 抗拉强度 /GPa 28.37
表4
-253 -250 -269 -271 -275 -268
-1420 -1454 -15ຫໍສະໝຸດ 2 -1595 -1656 -1655
-1274 -1332 -1392 -1423 -1474 -1477
-116 -102 -85 -78 -65 -40
-204 -209 -212 -215 -212 -189
小偏心受压短柱试验报告
理论课教师 日 期 2012 年 11 月 6 日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1. 试验目的
(1) 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柱小偏心受压的实验方法和 (2) 观察小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过程, 记录钢筋混凝土柱的应变、 绕度及裂缝的发展情况。
-420.402 -440.434 -459.311 -470.686 -480.66 -460.381
-1491 -1593 -1688 -1730 -1808 -1804
-1440 -1525 -1614 -1656 -1735 -1755
-191 -199 -205 -208 -211 -203
e0
b h l 150 150 650mm
C 20
414
表1
6 @ 100(2)
15mm
(下图)
20mm
试验配筋图等如下图 1 所示:
- 1-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2. 试件设计
2.1 材料选取 2.2 试件设计
钢筋选取Ⅰ级钢筋作为箍筋,Ⅱ级钢筋作为纵筋;混凝土选取 C20 混凝土。 (1) 试件设计的依据 为减小“二阶效应”的影响,将试件设计为短柱,即控制 l 0 / h 5 。通过调整轴向力的作用 位置,即偏心距 e0 ,使试件的破坏状态为大偏心或小偏心破坏。 (2) 试件的主要参数见下表 1 试件尺寸(矩形截 面) 混凝土 强度等 级 纵向钢筋 (对称配 筋) 箍筋 纵向钢筋混 凝凝土保护 层厚度 配筋图 偏心距
47_8 0 -10 -18 -27 -48 -72 -90 -110 -130 -150 -161 -171 -180 -188 -196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荷载/kN 混凝土应变 40_1 46_1 46_2 46_3 46_4 -0.495 -0.012 0 0 0.004 -19.948 0.016 0 0 0 -39.732 0.012 -0.004 -0.004 -0.008 -60.093 0.012 -0.004 -0.008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