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结构工程考研经验.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两年跨专业考同济建筑学研究生之路

土木工程两年跨专业考同济建筑学研究生之路

我的学校是一名偏重文理科院校的土木工程学生,今年通过了同济大学建筑学的研究生考试。

这是我第二年参加考试,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同济建筑学的初复试,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我把两年来准备考试的一些过程和经验记录一下,希望对那些想考同济建筑学的同学有一些借鉴的价值。

【两年的考研的过程】我第一年考的时候,快题只有80分。

虽然考完就知道自己比较危险,但是知道成绩的时候心里还是非常难过。

不过难过之后我还是决定再考一年。

一方面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建筑学;另一方面我虽然快题挂了,但是其他科都还不错,所以觉得自己再努力一年专攻快题的话希望还是很大的。

平静下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分析原因:第一年考,我政治、英语、建筑史考得都还不错。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这三科花的时间比较多,而且有规律;我一般固定上午8:30~11:30复习政治,下午2:30~5:30复习英语,晚上6:30~11:30复习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我把建筑史当做两科来复习,每科各花两个半小时)。

而对于快题,我虽然在暑假的时候有上过培训班,但是因为那时候还没毕业,暑假过后就回学校准备了,在学校的4个月中,快题练得很少,从10月才开始画,而且一周只画一套(把复习英语的时间用来画快题),有时候还不画;本身基础就不好,再加上练得少,最终的结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我觉得提高自己的快题主要从两个方面,首先就是要加强一下基础,其次就是要多练。

那么基础要怎么加强??这是我当时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当时想了很多途径,最后通过各方的努力,我去了一家建筑设计院实习,在那里实习了4个月。

这四个月里实习的内容主要是画施工图,很多项目都有叫我帮忙,所以我可以接触到很多类型,有住宅、别墅、酒店、幼儿园、写字楼和商业中心。

我觉得这段时间实习,对我最后的考试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不过主要是在复试~~(因为我在设计院里接触到的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实际项目,而今年复试题也是比较偏向实际的,设计内容刚好有接触过。

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新祥旭考研

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新祥旭考研

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参考书目
岩土工程方向:
①《土质学与土力学》,袁聚云、钱建固、张宏鸣、梁发云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②《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袁聚云、楼晓明、姚笑青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结构工程方向:
①《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②《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顾祥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③《钢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版),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④《房屋钢结构设计》,沈祖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同济大学2019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00 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 4 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 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0 名左右。

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

本年度招生将进行两次,实行申请考核制,第一次招生不设置初试环节,报名时间2018 年10 月,考核时间为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 3 月,有10 个学院参加;第二次招生预计报名时间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9 月,所有学院都参加。

我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目前院内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

另外还设有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40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在校研究生指导教师219人、正高级职称126人、副高级职称109人。

现有9个博士点学科研究方向、12个硕士点学科、2个工程领域。

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创新知识、引领发展,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是土木工程学院各项工作的主旨。

百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享誉海内外,培养造就的土木工程方面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

土木工程学院历来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重视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结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工程系考博心得及真题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工程系考博心得及真题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工程系考博心得及真题在岩土在线论坛上转悠很长时间了,从这里得到了很多资料。

及时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在此感谢各位兄弟姐妹!我是2009年考的博士。

由于是同济本校的,所以对土木工程学院的博士考试还有一定的了解。

有些人在考后会洋洋洒洒几千言,让后来人看起来那个累啊!在这里我废话不多说了,简简单单列一下心得体会,并附上手头上的历年真题!博士考试原则: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这边,特别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所以考试大纲上列出的课本,一定要买一本好好的看,仔仔细细的看。

考题中没有难题,全是考查基本概念。

各门功课的复习心得和要领(我是考的地下建筑工程系):1、英语课。

英语的题型有四种。

单选、阅读、翻译、作文。

单选、翻译、作文是拉不开分的,大家都差不多。

即便是我这个背过GRE的人,看到单选里的单词,还是有一半以上没见过。

所以,建议做好一本《考博英语100篇》就好了。

阅读50分,能保住30分。

其它三项怎么也能拿个20几分。

这样得分在55分左右,够了。

(按照理念的惯例,英语线在最低43~55分之间)2、弹性力学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复习的。

我在同济上研究生上这门课的时候,教授就说“这个地方是重点,考博会考得”。

所以,考试重点我还是抓的住的。

专业课,还是要理解概念,记住一定要概念清晰。

至于课本,推荐江理平的,而不是吴家龙的《弹性力学》。

吴家龙的太晦涩难懂了。

3、土力学除了必选的弹性力学,可以有一些别的选项。

大多数本校的选了〈地下结构〉,我则是选了〈土力学〉。

因为土力学出题的范围每年都是固定的。

我考得时候,有个同门推荐张振莹的〈土力学解题指导〉(大概是这个名字)。

考后,我想说“我操”“丫的,这哥们害苦我了”“复习偏了”。

还好我的土力学功底比较深,NND!关于土力学,只说一句话课本,课本足够。

就买大纲推荐的教材。

甚至题都不用做!关于复试外校的人,都很紧张。

其实你不用紧张,一般复试只是个过场。

教授们坐在一起,看看你不傻不痴呆的,就那么过了。

同济结构工程过来人考研经验:全程指南

同济结构工程过来人考研经验:全程指南

同济结构工程过来人考研经验:全程指南同济结构工程过来人考研经验:全程指南通过同济复试差不多半年了,内心的那些焦急,惆怅,紧张,激动,喜悦和快乐都已归于平淡。

写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今年春天准备复试时,曾经浏览过上一级级的前辈们写的复试经验,给我良多裨益,为我的复试准备明确了方向和要点,前辈们的体验和感受让我豁然开朗,为我增加了信心,使我能够从容的面对复试。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这里我诚挚的感谢那位前辈!二是为了能够给明年参加复试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写一下自己的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言归正传,初试成绩出来后,我的分数政治61英语62数学113专业课118总分354,出成绩后5天到上海找导师,其实就是见面聊一聊,导师给我讲了复试要准备什么。

拜访了一位师哥,他讲解了一下复试的重点,并建议我从同济买同济本校学生用的混凝土、钢结构、专业英语三种书,之后每天都复习混凝土和钢结构,每一个概念定义,计算的例题都仔仔细细地看,每一个公式都背熟。

有和钢结构配套的练习册,钢结构复试里的题大多是练习册中的。

同济很注重的是概念性的东西,要求对混泥土钢结构破坏和各种状况发生时的原因和模型状态都十分清楚。

英语复习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同济专业英语一册,我细读了其中几篇文章,并且背诵第一册的所有单词(其实生词也不多,很多都是熟词异义)。

我提前3天来到同济,住在南门附近的旅馆,在校内南北楼复习3天。

28~29复试,28日上午,讲解复试人数及录取人数(参加复试人数共计180人,建工系报考120人接收80人、结构所报考60接收40人),学硕与专硕情况(其实差异不大),调剂情况,奖学金情况。

我报了结构所,上交证书等资料时,发现自己55号,基本是垫底了。

第二天上午笔试――专业综合、混凝土、钢结构专业综合4个题共两类(1)结构力学力法,位移法定,题目是个框架的,画出内力图。

(2)简答题,大土木问题,五花八门,都是平时学的东西(复习的时候顺便也把抗震,基础的书扫一遍就可以了,能占个一两条)。

新版同济大学土木水利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同济大学土木水利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真的是一件考研耐力和意志力的事情,需要你不断坚持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确认好坚定的动机,才能让你在最后冲刺阶段时能够坚持下来。

如果你只是看到自己周围的人都在考研而决定的考研,自己只是随波逐流没有坚定的信心,那么非常容易在中途就放弃掉了,而且现在考研非常火热,这就意味着竞争也会非常激烈,而且调剂的机会都会非常难得,所以备考时的压力也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既不能压力太大,也不能懈怠。

虽关于择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建议一定要趁早,因为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考试科目也未必完全一致。

如果同学们一时之间不知道选择那所学校,千万不要把过度的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因为,备考复习工作是一天都不能丢的,所以在未定学校之前千万要保持学习进度。

因为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筛选一些目标院校,有了一个大致方向,现阶段自己的不会过于慌乱,不会整天胡思乱想。

介于考研方面有太多的问题要讲,所以这篇文章便是我的种种干货和经验的整理,篇幅会比较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后会有所帮助,结尾处附赠我的学习资料。

同济大学土木水利专硕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法语或242德语301数学一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或809工程水文学或815传热学或816工程热力学或819普通化学与水力学或810测绘科学技术基础参考书目:《材料力学》宋子康、蔡文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二版)《结构力学教程》(Ⅰ、Ⅱ部分),龙驭球、包世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1年《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工程水文学》,邱大洪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四版,2011《传热学》(第六版)或(第五版),章熙民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传热学》(第三版),杨世铭,陶文铨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廉乐明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程热力学》(第二版),朱明善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工程热力学》,刘宝兴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化学》(第1版),同济大学普通化学及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柯葵朱立明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先聊聊英语单词部分:我个人认为不背的单词再怎么看视频也没用,背单词没捷径。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流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流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流程As a graduate student applying for the civil engineering program at Tongji University, I am eager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second-round interview, or 复试(fùshì),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admission process. The second-round interview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selection process for gaining acceptance into the program. It allows the faculty to further evaluate the candidates' academic abilities, research potential, and personal qualities, as well as giving the candidates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program and the faculty.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procedure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second-round interview.作为一个申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的学生,我迫切地想了解复试的流程。

复试是入学选拔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让教职员工能够进一步评估申请者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和个人素质,同时也让申请者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该项目和学院。

因此,深入了解复试的流程和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2016年同济大学土木(地下系)考研经验

2016年同济大学土木(地下系)考研经验

2016年同济大学土木(地下系)考研经验2016同济大学土木(地下系)考研经验初试:16年土木复试结束了,对于同济本校考生来说,地下系的情况两个字:爆炸。

希望同学们能比较早地看到这篇攻略,因为15年就刷了2个,都是没来考试的,过初试≈录取(o(∩_∩)o ).16年的情况大概是42人进30人左右录取名单可以去土木工程学院的官网找,一般在每年的3月底的通知一览都有,文库似乎不让发。

其中外校无暑期学校的全部录取,今年,刷了11个暑期学校的,其中8个是本校本专业的。

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有许多客观原因,比如考研的人多了,外校能过复试线的基本都大魔王,340+的随处可见,还有保研的人多了等等。

还有主观原因就是,同济本校学生真的有点因为有了暑期学校就过于松懈了。

而今年就是给各位想考研的同济学弟学妹们的一个警钟。

对比有暑期学校的成绩和直接考进来的同学的成绩就能发现,差距达到60分的不在少数,而你要知道,地下系复试也就500分,只要不和老师吵起来或完全冷场,420还是很容易拿的,如果初试只是过国家线10来分,即使你考个480(没见过)也就和顶多外校一样而已,而16年的分数并没出现传说中的偏向本校,基本上大家复试的成绩差距也就15分左右,而16年的地下复试生初试成绩则是:外校几乎都有个340+,本校或者有暑期学校的外校同学相当不理想,成绩自己去名单上看吧。

所以,经验就是:17年考研,无论你是不是拿到了暑期学校的优惠,你都要全力准备初试!!!从16年的情况看,地下系包括大部分其他系,暑期学校最多只是挽救了部分单科或总分“差点过”或者过于偏科的本校生,对于分算过低,比如国家线16年是265,如果因为有暑期学校你就奔着二百七八的成绩去,别人普遍有个340,所以复试你准备要比别人多70分?复试:不多说了,差距真的不大。

笔试方面,蓝皮书好好看,重点1~5章,可以去看看那篇15年的经验文章,有限元、弹力、土力最最基本的要会,至少会扯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济的土木考材料力学加结构力学,复习之前先到同济的官网上把考纲下下来,打印出来。

官方说法是材力7结力3,其实个人觉得应该是6比4或者5比5的样子。

材力如果是张英世老师教的话,大家基础应该还不错,问题不大。

复习方法是先在图书馆借本同济的指定教材,同时借本材力的辅导书,用过一本西安交大的辅导书,觉得不错,一本同济的习题集,稍稍偏难。

看完一章就做辅导书上的习题,书后的习题就不用做了,因为没有解析。

做题不用钻牛角尖,很难很怪的题就不要做了,要做有普遍意义的题。

关键是要学习一般的解题思路,常用的公式熟记。

看完书做完辅导书就做同达和求进的辅导班的资料以及真题,这两份资料实际上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材力问题不大,大家这样复习然后做历年真题和辅导班的资料,如果感觉做起来问题不大就可以了。

做材力还有一个诀窍,先把所有的式子都用字母表示,然后进行运算,最后的结果尽量先用字母表示,总而言之就是能不代数字就不代数字,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运算量,提高准确率。

结力才是大家考研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大家的结力需要从头学起。

虽然材力所占的比重比结力大,但实际上在大家在结力上所花的时间会远远大于花在材力上的时间,大约3到4倍的样子。

先说说我复习结力的过程吧,最开始复习结力时怎么都找不到感觉,看过觉得啥都没看懂,所以就一直放着,想等他们只考结力的人看完了给我讲,结果发现他们进度也很慢,大概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觉得不能再拖了,于是放下其他所有科目一心看结力,大概看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感觉,当时真觉得是顿悟了,然后再往后面看都觉得霍然开朗了。

大家首先看同济的指导教材,朱慈勉编的两本结构力学,看懂前面的概念和例题,后面的习题不用做了,因为没解析,同时借本结力的参考书,做后面的习题。

结力的参考书用了很多本,都是在图书馆借的,也说不出哪本好哪本坏。

做完这些之后就做辅导班的资料和历年真题,这两份资料非常重要,做个三遍左右吧。

其实像数学和材力结力这种课关键还是在于多做,不要以为题海战术就一定很笨,当然多并不是蜻蜓点水般这个资料也做那个资料也做,泛泛的多,而是要把重要的资料做得精做得熟做得透,自然知识点就会掌握的很牢固,解题技巧,速度和准确度也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下面分章节分析一下结力的考点吧,第一章是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及应用,第二章是影响线,这两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问题不大。

第三章是力法,第四章是位移法,这两章是整个结构力学的精髓,需要理解透彻,能够熟练的运用解题。

力法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但计算起来比较繁琐。

位移法运用的更广泛,和实际联系的更紧密,后面的矩阵位移法就是位移法的推广,位移法需要记忆十几个杆端位移和力的关系,这个没有别的只有死记,可以自己整理一张表,画在一张白纸上,做题时记不住了拿出来看看,做得多了自然记住了,力法和位移法都有一套特定的解题程序,做多了自然熟练。

然后有一个力矩分配法,是位移法的推广,位移法学好了理解起来问题不会太大。

后面还有动力学的题,这部分挺难的,大家认真看书吧,但其实题型比较死,大家仔细分析这两份资料上的动力学的题,理解透彻,自己会做就行了,以后的动力学的题都跑不出这些题型。

还有一个矩阵位移法,考纲里有,但我觉得肯定不会考,当时根本就没看,因为结力总共 5 个题左右,力法,位移法,动力学,肯定都有题,影响线应该也会有一题,而且矩阵位移法考核的基本上是记忆力,和结力的思想,方法关系不大,以往十几年纯结力的卷子也就出现过两题。

万一真考到了只能说你家祖坟地方可能埋得不对了…大家在复习材力结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想想,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分析哪些是重点,哪些肯定不会考,其实一般还是只考重要的内容,基本的概念,有些太难太偏的内容是不会考的,譬如开口薄壁杆件的扭转,我就觉得太偏了,复习时也就一带而过。

再就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就是材力结力解题的能力一定要高度重视,理解,会做不代表考试就能拿高分,很少有人能在三小时内做完这份卷子,因此平时就要下意识的培养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可以给各位学弟学妹提供咨询和“辅导”。

但正如有同学“说”的那样,明年考试离现在会过去一年,我的“辅导”估计会不恰当。

所以,我也仅仅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点。

我的联系方式:
QQ: 1244226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