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第三集观后感走向现代
《大国崛起之走向共现代》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走向共现代》观后感《大国崛起之走向共现代》观后感宋轲薪写的第三篇观后感已经了明确的主题,而且提到了英国崛起的原因在于制度的优势。
在这一集中关于英国崛起的原因不仅仅是传统、制度。
但是它能够看到这一点,并做了与中国的比较,我觉得是一个十分有思想的人。
每一个学生都会随着时间的迁移,不断成长,但是有的人由于他的思想、追求的与众不同,他的所有行为就会产生和别人不一样的结果。
我相信宋轲薪就是这样一个人。
英国在崛起过程中与荷兰先后进行二十多年的海上争霸战,虽然互有胜负,甚至就战争结果来说,整体上荷兰胜多于败,但是英国的崛起却是有目共睹。
英国的强大起自于什么什么时期呢?这一集告诉我们英国的崛起是在伊丽莎白女王在位的时期,45年的统治期,她巧妙地在君权和贵族权力之间寻找一种平衡。
他利用手中的权利(但是并不滥用权力),推动了英国的工商业以及海军的强大,为英国雄踞世界积累着能量;政治上维护了统一,加强了王权,军事上打败西班牙海军。
到查理一世时,他也想像伊丽莎白那样,开疆扩土。
于是他不断挑起与周边的战事,无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和利益,为了加强王权,鼓吹君权神授,最后却被送上断头台。
同样是加强王权,伊丽莎白时期却成就了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本人受时代敬仰,查理一世却一命呜呼,成为英国历史上失败者。
真是成也君主,败也君主。
我们看到了相同的手段,却又看到截然相反的结果,世间事很多都有类似的奇妙组合。
究其原因,其实在貌似相同的背后,却有着很多背景的不同。
时移世易,伊丽莎白时期强大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推动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这岂是一意孤行,只想建立自己伟业的查理一世能看到的情形?再想光宗耀祖效法先人,最后事与愿违。
这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传统的继承也是在辨证中的继承的,简单的照搬,反而适得其反。
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39篇)

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39篇)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葡萄牙跟西班牙,考航海了解地球,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场上第一场大戏落幕。
“小国大业”,“大国崛起”,荷兰这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地方,如何撑起“大国”二字。
荷兰的崛起,是通过进一步将地理大发现的潜力进步一步发掘。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走向了工业革命。
当亚当·勒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撑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国市场。
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启蒙教育得到了普遍传播。
拿破仑用武力方式将法国带向了欧洲巅峰。
然而武力不能维持这一切。
在后来戴高乐带领下,恢复了往日光辉。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他是一位好总理。
在二战中被杀的二百五十万多犹太人中,没有一位是他杀的,但是他下跪了。
什么是大国?敢于负责任的,能给国内人民带来幸福,也给国际社会的跟平与发展带来福祉的国家,才能堪称大国。
盛田昭夫说坚持而成功的索尼,凝聚了日本这个国家的精神!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都是好学,重视教育的人。
使俄国出现了大批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知识分子。
正是在他们的思考中,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列宁,是一个很成功很成功的人。
很敬佩他,他保护了人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
苏联经济逐渐复苏。
又在斯大林的五年计划的带动下,使苏联成为了苏联强国。
美国的崛起,在我眼里是一个奇迹,从五月花号上的一百多名的英国人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世界第一强国。
跟美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离不开。
看来,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有几个共同点。
有对外扩张的历史,都曾经称霸世界,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都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某一方面有过突出的表现。
再看看中国,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大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篇1)听说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爆流行,有口皆碑,于是借了碟看,末了还不忘刻录下来。
恩里克王子、伊莎贝尔女王、奥登巴恩维尔特、伊丽莎白女王、拿破仑波拿巴、俾斯麦、明治皇、彼得大帝、乔治华盛顿……格物致知,我们不难发现,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
历史呼唤英雄,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粲然全球角落。
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
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的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发展……,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会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
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
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百年沧桑,然而图腾已经复健。
21世纪,新的世纪,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谁主沉浮?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篇2)一个大国,它的标准当然是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民众与领导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
但是一个大国的形成并没有这么容易。
荷兰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国,它们临近海洋,能够便利地贸易、交流,但是只有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是不能让两个占地面积极小的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的。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精选5篇)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篇1】一直以来,对国家大事少有关心,08年即将过去,相信中国人对08年的记忆是深刻的,从春节的雪灾,到汶川的地震,到北京的奥运会,到现在的金融危机。
而我,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似乎长大许多,不再如以前,就只会想到自己,会想要了解更多,关心更多,毕竟每个人都是社会人。
《大国崛起》共分为十二集,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16 - 17世纪);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18 - 19世纪);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17世纪 - 19世纪;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20世纪初 - 二战结束);第十二集大道行思。
此纪录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从航海开始,原来割裂的世界终于在地理上连成了完整的世界。
每一集的名字已经概括了这一集要讲的核心,从未看过如此长篇电视纪录片的我,真的感到振憾。
这些国家的名字,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即使是对于世界历史不了解的我。
但也因为对世界历史的不了解,我也无法解读大国真正成为大国的原因。
只是,看过之后还是略有感想。
一个深刻的感觉就是,从不同的人不同的口中,经常被提到的“文化、教育”,还有,每个大国进程中被提及的重要人物。
他们的'事迹、他们的著作,有些我们很熟悉,有些我们并不熟悉,但他们所起的作用已经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迹。
从海洋时代的哥伦布、麦哲伦,走向现代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工业先声的牛顿、瓦特、亚当·斯密,帝国春秋的俾斯麦,百年维新的涩泽荣一,到风云新途的列宁,到美国的爱迪生、福特,这只是少数的代表,有所谓的政治家,更多的是启蒙思想的思想家、作家,引领人类探索自然的科学家,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家、企业家。
观看大国崛起 观后感

个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大国崛起观后感目录1.开篇----------------------------------------------------------------------------------12.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4 3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4 4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4 5第四集:走向现代(英国下)------------------------------------------------5 6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5 7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5—6 8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6 9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6 10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6—7 11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7 12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7—8 13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8 14 总结交流体会--------------------------------------------------------------8—10开篇《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心得300字8篇读友吧_1

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心得300字8篇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300字精选篇1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浪。
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依靠着有理的地里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鲱鱼开始的,很多人以捕鲱鱼来挣钱。
荷兰的商业有许多发展自由和创新能力,一把小刀让他们脱颖而出,对商船大胆的改造,宁愿冻死也没有动货物,使他们一点一点的变强。
当年,西班牙占领荷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半点抵抗,荷兰人就俯首称臣了!后来西班牙人宣称,荷兰是西班牙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毫无异议!当西班牙人派来总督,当他们的国王的时候,他们就马上顶礼膜拜了。
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他们对于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并具有“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通商和赚钱利益”的思想。
后成立了股份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接着又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
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回顾这段历史,和片头展现的画面一样令人汹涌澎湃,震撼不以,后面的一系列国家由盛转衰,跌宕起伏,期间波澜壮阔极富历史代入感,仿佛让人置身其境!大国崛起走向现代观后感300字精选篇2上次党课我们认真观看了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崛起的部分。
它描述了自18世纪后,英国如何从一个弱小岛国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日不落帝国”的历程。
它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大英帝国的兴衰成败。
这些历史史实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
在了解我国历史的同时,对其他世界强国的近代历史的了解与学习尤为重要。
我们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去借鉴那些成功的历史。
学习欧洲强国的历史,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显得额外重要。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心得8篇读友吧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心得8篇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精选篇1连着两个星期我们看完了《大国崛起》。
内容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大国兴衰。
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远航,发现了新大陆美洲,从此,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君权神授”,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也同时推动了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建立帝国,四处远征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德意志统一并强大,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大国之谜,至今仍是个巨大的难题,但人文思想与文化的作用肯定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大国”之中并没有中国,作为祖国年轻的希望,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倍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做贡献。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精选篇2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并开始了航海冒险。
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
哥伦布提出一个想法往西边一直走也能到达亚洲,但这个提议皇室并没有接受。
于是哥伦布到了西班牙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伊莎贝尔女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但是哥伦布始终认为那是印度,直达他去世,所以美洲当地的土著有了一个和他们并不相关的名字—印第安人。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像潮水一样涌进的财富,却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儿进行的战争,而没有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起来的工商业,这样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
3走向现代

从王权走向民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观后感 1588年,西班牙排除了130艘航船,还取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无敌舰队。只是为了教训一个在欧洲西北终端的一个小岛国——英格兰。也就是现在的英国,2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1000万人口。这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想象出它可以抵抗当时的强国西班牙。 英国在近代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得益于它有开明有能力的君主。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她25岁时登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女王带领她的子民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她认为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因为英国的任何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她鼓励支持发展航海事业,使得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而这也为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殖民掠夺奠下基础,最终成为世界强国。 女王对于文化也是宽容的,在莎翁的历史剧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但是女王却没有下令禁止演出,还是坐在剧院的包厢看戏。她的开明,也成就了莎翁的艺术高度。 在处理国家事物时,她也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智慧。她明白,权力的基础是全体英国人民组成的民族,没有民众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没有立身的可能,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在强化王权的同时恪守了一个祖先传下来的重要的政治传统——《大宪章》,维持了王权和贵族议会之间的平衡。 在她45年的统治生涯中,她没有滥用自己的权力和威望,她终身节俭,不轻易发动战争。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时,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这两者的平衡,给英国带来了相对稳定和宽松的社会环境。而为了防止政治联姻损害国家利益,女王终生未嫁。不得不说,她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其卓越的管理才能令人佩服。 而查理一世,却认为自己是最高统治者,拥有无尚的权力,忽视了民众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他上任不久就遭遇财政危机,由他主导的错综复杂的宗教战争使得国库空虚。为了维持战争,他想到的就是增加税收。这也导致了他与议会的矛盾,引发了英国内战,最后被送上断头台。 从此,英国民众的心里有了两条准则:1.王在议会,2.王在法下。 1688年,可以说是英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英国民众因不满詹姆士二世的制裁,英国进行了被后人誉为的“光荣革命”。不见一滴血,成立了君主立宪制议会高于君王。 1588年到1688年,这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完成了内部制度,积极扩张,3次英荷战争,使英国战胜了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 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依靠着对法律的尊崇,对自由的渴望,摆脱了君主制,较之其他国家更快地走到现代社会的门口,从王权走向民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第三集观后感
看了关于英国的故事后,我们不难发现,近代英国的兴起始于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这位女王的远见卓识和开明宽容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位女王统治英国的职业生涯中,非常善于协调不同势力之间的关系,从不滥用自己的权利与威望。
并且,她一生节俭,绝不轻易发起战争。
正如片中所说,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
她严守《大宪章》,不跨越王权,不随意加税,给人民以宽松的环境发展经济;她有着长远的目光,鼓励发展航海业,是英国最终取代西班牙、荷兰成为海上霸主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她的宽容,才造就了莎士比亚这位文坛巨匠和无数优秀的戏剧作品;她为了维持权利的平衡和英国的独立,终身未嫁;当王权与议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总是会根据情况做出必要的让步。
在她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
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和秩序给英国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松的社会环境。
令人敬佩的是,伊丽莎白非常善于管理自己以及国家发展的目标,并且强有力地去执行。
为此,她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亚,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
更令人敬佩的是,这个女王为了国家的强大,终生未嫁。
虽然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叫道“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伊丽莎白女王依旧可以很平静的坐在剧场欣赏戏剧。
这种极大地襟怀鼓励了英国国内人文思想的发展,给新事物新思想的发现发展开辟了很好的舞台。
本集中英国的崛起刚刚步入正轨,虽然距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
时间过去很久,但她的影响,仍在继续。
英国:全球第一个走进现代化的国家
真正击败西班牙荷兰,席卷天下的第一个全球霸主
在葡萄牙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走向冒险、殖民扩张的崛起开始,巨大的财富流入让邻居西班牙羡慕不已,西班牙以后发制人的优势,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美洲大陆,其情形犹如后来的美国,将美洲大陆变为自己的“后院”,西班牙与葡萄牙在形式上瓜分了整个世界。
因为两国没有采用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制度建设,17世纪其全球支配权让给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荷兰。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利用其无与伦比的融资模式、物流运输和营销模式,称霸国际贸易舞台,同时其触角也伴随着从我国台湾岛、新西兰到巴西的殖民掠夺,因为荷兰是小国,在强大的英国打击下(英荷三次战争)丧失了自己长达一个世纪的霸权。
第四个崛起的大国为英国,从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开始羡慕葡萄牙与西班牙的财富,英国偷偷的用一种做贼式的手段(由女皇支持的英国海盗)向西班牙发起了挑战。
西班牙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霸主的地位与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财富,于1588年派出了强大的“无敌舰队”,向英国发起进攻,结果反而让小而弱的英国打败了。
西班牙与其兄长葡萄牙一样,从此逐渐退出了世界历史舞台,直到今日也是一个欧洲二流的国家,尽管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西班牙帝国的梦想”。
英国在击败西班牙之后,在整个17世纪,当中国处于明亡清兴的百年巨变中,英国同样也经历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阵痛,直到1688年,近一个世纪英国国王与英国议会最终达成了协议,英国从政体上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在那一年,大清帝国的康熙大帝击败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扩张领土的野心。
英国一直以海上强国为追求目标,确立了“称霸海洋”的制海权战略,最终垄断了世界贸易,建立了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而在当时,法国还在君主制的“欧陆强国”的意识里徘徊,德国与意大利还在四分五裂,俄罗斯为建立统一的国家依然南征北战,美洲还在欧洲殖民者的占领下沉睡,日本处在幕府统治的黑暗中,中国在“康乾盛世”的传统中重复着改朝换代的历史,印度则处于西方殖民占领与四分五裂的双重苦难中。
历史将大国崛起的机会给了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英国不辱使命,在18、19两个世纪,在工业革命(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殖民地占领与掠夺,在军事实力特别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发展中,在经济体系,特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走上了“巅峰”,成为第四个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英国,一个称霸世界两个世纪的大国。
英国:世界工厂
日不落帝国
十八十九两个世纪的霸主辉煌
英国的崛起与衰落很值得我们学习。
英国从16世纪开始,在垂涎第一批殖民强国葡萄牙西班牙的目光中,也加入了殖民者的行列,与西班牙发生了争霸世界的战争,在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通过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
在17世纪因为处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混乱中而无暇顾及小国荷兰的崛起,让荷兰在海上称雄了一个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体制优势,英国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17世纪末,最终将荷兰这个17世纪的国际贸易大国赶下了历史舞台,让自己堂而皇之地取而代之。
英国之所以持续了200年的辉煌是因为走了一条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或者法国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牛顿力学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工程师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新动力时代;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的《国富论》确立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18世纪的英国处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而此时处于“康雍乾盛世”的中国,依旧在农业社会的圈子里孤芳自赏。
18世纪英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均位于世界第一位,这与20世纪的美国经济地位差不多。
尽管1775-1783的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刚刚建立,被英国经过七次战争击败的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进而由拿破仑挥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象20世纪的“德意志第三帝国”一样横扫欧洲大陆,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美国法国还无法对英国的全球霸权构成任何威胁,这犹如20世纪的中国尚对美国构不成任何威胁一样。
进入19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实力进一步发展,在全球进一步抢占并扩大殖民地,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机器生产遍布城乡,商船战舰逡巡海洋,全球成为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拿破仑的法国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被英国人带领的欧洲反法力量打败了,英国最终铲除了这个几百年来威胁自己欧洲霸主或世界霸主的战略竞争对手。
1855年,英国人在其“水晶宫”召开所谓“万国商品博览会”时正预示着大英帝国已走向了顶峰。
走上顶峰已经意味着衰落。
英国在19世纪以电能和内燃机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后于正在崛起的德国和美国。
英国在全球93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不仅是它光辉的荣誉,也给它套上了沉重的包袱,犹如一个富人带着一大群贫穷的奴隶,其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动摇了大英帝国第一世界强国的地位。
进入20世纪,在一战二战中尽管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大英帝国遭到了严重削弱,殖民地四分五裂,最终沦落为紧跟美国的后腿,又与欧洲大陆保持联系,摇摆不定的一个投机国家,其二流国家的角色已成事实。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英国重新崛起的可能极少,其与法德携手,三巨头共同建立欧盟核心,进而拉入俄
罗斯加入欧盟为其重新崛起的唯一选择。
英国的大国崛起、巩固、繁荣、衰落与重新企图崛起(借美国或欧盟的外壳)的过程,很值得正在崛起的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