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方法确认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氟化物

·57·前言氟化物主要包括氟化钠、氟化铝、氟化氢、含氟的磷酸盐等,气态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气味。
氟化物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氟的污染可以对人体和动植物产生明显的危害。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 955-2018)在原方法上修改了采样流量,补充完善了仪器和设备中对采样头结构和采样器性能的要求,同时明确了颗粒态、气态氟化物分别测定的方法,为我国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化的技术准则和依据,为人们及时预防和控制氟化物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对我国环境空气氟化物的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主要仪器与试剂1.1 主要仪器大气采样器:崂应空气采样器,型号:2030型,厂家:青岛崂山电子仪器总厂有限公司。
仪器名称:离子活度计,型号:PXSJ-216F 型,厂家: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仪器名称:磁力搅拌器,型号:JB-10型,厂家: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仪器名称:超声清洗器,型号:KQ-600KDV 型,厂家: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主要试剂氟标准贮备溶液浓度为100mg/L,购置于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
氟标准使用溶液浓度为10mg/L,用氟标准贮备溶液配制,临用现配。
磷酸氢二钾浸渍液浓度为76.0g/L,称取76.0g 磷酸氢二钾溶于水后加水稀释至1L。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称取58.0g 氯化钠,10.0g 柠檬酸钠,加入冰乙酸50mL,加水500mL。
充分溶解后,加入5.0mol/L 氢氧化钠溶液135mL,调节溶液pH 为5.0左右,转移到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盐酸溶液:量取20.8mL 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搅拌均匀,配置成浓度为0.25mol/L 的盐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g 氢氧化钠加水稀释至1000ml,搅拌均匀,配置成浓度为1.0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方法确认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方法确认1.仪器设备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离子选择电极、参比电极、pH计、电位计等。
离子选择电极可以选择氟化物离子选择电极,参比电极可以选择银/银氯化物电极或玻璃电极。
2.样品处理样品的处理主要包括取样、前处理、稀释等。
首先要确保样品取得代表性,一般可以按照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进行采样。
然后,可以先过滤去除悬浮物,进一步获取溶解态氟化物。
对于浓度较高的样品,可以进行适当稀释,以便在测定时落在量程范围内。
3.试剂选择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化物需要使用的试剂主要有标准溶液、缓冲液等。
标准溶液是用于构建标准曲线的溶液,可以选择氟化钠标准溶液。
缓冲液的选择视具体样品的pH值而定,一般可以选择盐酸-氯化钠缓冲液。
4.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的步骤主要包括:校正电极、构建标准曲线、样品测定等。
首先,要校正电极,即使电位计和pH计校准。
接下来,构建标准曲线,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测定容器中,然后测取其电位值,并绘制标准曲线。
最后,进行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加入测定容器中,测取其电位值,并通过标准曲线确定其氟化物的浓度。
5.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样品浓度的计算。
可以通过标准曲线的外推法或内插法来确定样品浓度。
外推法即将样品的电位值代入标准曲线中,得到相应的浓度值;内插法即通过样品电位值在标准曲线上找到相应浓度值。
最后,可以根据测得的样品浓度进行评估,并与相应的环境标准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离子选择电极法是一种常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测定的方法。
通过合适的仪器设备、样品处理、试剂选择和实验操作,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氟化物浓度,为环境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氟化物 固定污染源实验作业指导书

氟化物的测定1、方法依据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 67-200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中氟化物的测定。
不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利昂。
3、测定范围当采样体积为150L时,检出限为6×10-2mg/m³;测定范围为1~1000mg/m³。
4、测定原理使用滤筒、氢氧化钠溶液为吸收液采集尘氟和气态氟,滤筒捕集尘氟和部分气态氟,用盐酸溶液浸溶后制备成试样,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当溶液的总离子强度为定值而且足够大时,其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的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5、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5.1盐酸(HCL):ρ=1.18g/ml。
5.1.1盐酸溶液0.25mol/L:取21.0ml盐酸(5.1)用水稀释到1000ml。
5.1.2盐酸溶液1.0mol/L:取84.0ml盐酸(5.1)用水稀释到1000ml。
5.2氢氧化钠(NaOH)5.2.1氢氧化钠溶液0.3mol/L:将氢氧化钠(5.2)12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做为吸收液。
5.2.2氢氧化钠溶液1.0mol/L:将氢氧化钠(5.2)40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5.3氟化钠标准贮备液1.000mg/ml:称取0.2210g氟化钠(优级纯,于110℃烘干2小时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溶解于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在冰箱内保存,临用时放至室温再用。
5.4氟化钠标准溶液:将氟化钠标准贮备液(5.3)用水稀释成2.5μg/ml、5.0μg/ml、10.0μg/ml、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
上述溶液均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5.5溴甲酚绿指示剂0.1g/100ml:称取100m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少量1+4(V/V)乙醇研细,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1+4(V/V)乙醇定容至标线。
环境空气与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pdf

①标准系列溶液的配置
②将离子活度计接通.并按要求将清洗好的氟离子选择 电极及甘汞电极插入制备好的待测液中。插入电极前不 要搅拌溶液,以免在电极表面附着气泡,影响测定的准 确度。测定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个进行。在磁力搅拌器 上搅拌数分钟,磁力搅拌时间应一致,并且搅拌速度要 适中、稳定。待读数稳定后(即每分钟电极电位变化小 于0.2 mV)停止搅拌,静置后读取毫伏值,同时记录测 定时的温度。 注:溶液温度控制在15℃~35℃,保证氟离子选择电极 工作正常。 ③以氟含量的对数及其对应的毫伏值进行回归,要求相 关系数r 的绝对值大于0.999,斜率符合 (54+0.2t)mV;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对数坐标表 示氟含量(g ),以等距坐标表示毫伏值,绘制校准曲 线。
500ml。溶解后,加氢氧化钠溶液135ml,调节溶液 pH
值为 5.2 ,转移到 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标线,
摇匀。
⑵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Ⅱ):称取 142 g 六
次甲基四胺((CH2)6N4) 和 85 g 硝酸钾(KNO3)、9.97 g
钛铁试剂(C6H4Na2O8S2·H2O),加水溶解,调节 pH 至
7.分析步聚
⑴校准曲线的绘制
在聚乙烯烧杯中各放入一根搅拌子,加入三滴 溴甲酚绿指示剂,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使溶 液刚刚变为蓝绿色为止(此时溶液的pH值为5.5 左右),加TISAB溶液10ml,加水使总体积 为40ml,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插入按要求已清 洗好的氟离子选择电极及甘汞电极;从低到高浓 度依次测定。
⑴样品的采集
污染源中尘氟和气态氟共存时,采用烟尘采样方法进行等速 采样,在采样管的出口串联三个装有75ml吸收液的大型冲击 式吸收瓶,分别捕集尘氟和气态氟。 若污染源中只存在气态氟时,可采用烟气采样方法,在采样 管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52.0升/分的流速采集5-20分钟。 采样管与吸收瓶之间的连接管,选用聚四氟乙烯管,并应尽 量短。 注:连接管也可使用聚乙烯塑料管和橡胶管。 采样点数目,采样点位设置及操作步聚,按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 法》有关规定进行。采样频次和时间,按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有关规定进行。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环境监测中固定污染源废气氟化物的测定方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氟化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
氟化物的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湿液相法、干液相法、离子色谱法、电化学法、络合滴定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湿液相法湿液相法是指将废气中的氟化物通过吸收转化成液态,然后通过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一般采用硫酸、硝酸等溶液吸收氟化物,并在湿液相条件下进行反应。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废气通过吸收装置,用硫酸或硝酸吸收氟化物,生成氢氟酸或亚硝酸盐。
2. 将产生的湿液相混合溶液进行适当处理,如加入醋酸进行中和。
3. 用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氟化物的浓度。
湿液相法的优点是可以对氟化物进行有效的转化和吸收,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缺点是操作流程较为复杂,需要配备专门的吸收装置和化学品。
1. 将废气通过干燥装置,用氢氧化钙或硅藻土吸附氟化物,形成固态样品。
2. 将固态样品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得到可测定的液态样品。
干液相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配备吸收装置和化学品,且样品稳定性较好;缺点是提取过程比较繁琐,容易产生误差。
三、离子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是指利用离子色谱仪对废气中的氟化物进行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柱对氟化物进行分离,再通过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2. 将液态样品通过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将氟化物与其他离子分离开来。
3. 通过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得到氟化物的浓度。
离子色谱法的优点是测定结果准确,分离效果好;缺点是需要专门的离子色谱仪设备和耗材,成本较高。
四、电化学法1. 制备氟化物电极和基础电解质。
2. 将废气样品通过吸收或溶解得到液态样品。
3. 将液态样品中的氟化物与电极反应,通过电化学仪器测定氟化物的浓度。
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
电极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中的氟化物,但不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利昂。
当采样体积为150L时,本方
法的检出限为6×10-2mg/m3,测定范围为1〜1000 mg/m3.
在本标准中,氟化物系指气态氟与尘氟的总和。
气态氟通过使用氟氧化钠溶液吸收,而尘氟则指溶于盐酸溶液的与颗粒物共存的氟化物。
本方法使用滤筒和氟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液采集尘氟和气态氟。
滤筒捕集尘氟和部分气态氟,用盐酸溶液浸溶后制备成试样,然后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定。
当溶液的总离子强度为定值且足够大时,其电极电位与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本标准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水为去离子水。
其中包括盐酸、氢氧化钠、氢氟化钠、溴甲酚绿指示剂和总离子强度缓冲液(TISAB)。
氟化钠标准贮备液为 1.000mg/ml,
而氟化钠标准溶液则是将氟化钠标准贮备液用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所有溶液均贮存于聚乙烯瓶中,在冰箱内保存,临用时放至室温再使用。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监测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监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监测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具体的实验,对主要仪器与试剂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实验作了系统的讨论,得出了几点结论,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监测0 引言随着如今我国废气污染的越为严重,氟化物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逐渐加深。
氟化物可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而进入人体,造成氟中毒,因此,加强氟化物排放的监测与控制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就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物的监测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主要仪器与试剂1.1 仪器PXSJ-216型氟离子选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磁力搅拌器;小型超声波清洗器。
1.2 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氟化物标准贮备液:500mg/L,购置于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氟化物标准使用液:临用时,配制成10μg/mL和50μg/mL2种标准使用液。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称取59.0g柠檬酸钠、20.0g硝酸钾,置于1000mL烧杯中,加300mL水溶解,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至pH=5.5,移入10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2 实验与讨论实验时,按要求连接好清洗过的氟离子选择电极及甘汞电极,接通电极电位仪,并清洗电极空白至380mV以上。
为方便实验结果对比及描述,本文将《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67-2001)统称为方法一。
2.1 溶液定容体积及TISAB溶液加入量对测定的影响绘制标准曲线及样品测定时,方法一要求加入标准系列或样品后,调节pH约为5.5后,加入10.0mLTISAB溶液,加水使总体积为40.0mL,摇匀测定。
实际测定分析时发现,定容体积40.0mL不易操作,低浓度点位因定容体积不准确,测量结果易产生偏差,曲线相关线性不够理想,质控样品测量值偏低。
为此,本文将定容体积统一改为50mL,并通过加入不同体积的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验证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加入量对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表2。
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0-2009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滤膜采集、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氟化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6m3时,测定下限为0.9μg/m3。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氟化物:指空气中存在的气态氟化物及溶于盐酸溶液[c(HCl)=0.25mol/L]的颗粒态氟化物。
4方法原理已知体积的空气通过磷酸氢二钾浸渍的滤膜时,氟化物被固定或阻留在滤膜上,滤膜上的氟化物用盐酸溶液浸溶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
5试剂和材料本标准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5.1 盐酸溶液c(HCl)=2.5mol/L:取1000ml水,加入20.8ml盐酸(优级纯,ρ=1.18g/ml),搅拌均匀。
5.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0mol/L:称取40.0g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水,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5.3 氢氧化钠c(NaOH)=5.0mol/L:称取100.0g优级纯氢氧化钠,溶于水,冷却后稀释至500ml。
5.4 磷酸氢二钾浸渍液:称取76.0g磷酸氢二钾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5.5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5.5.1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 Ⅰ):称取58.0g氯化钠,10.0g柠檬酸钠,量取冰乙酸50ml,加水500ml。
溶解后,加氢氧化钠溶液(5.3)135ml,调节溶液pH值为5.2,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5.5.2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 Ⅱ):称取142g六次甲基四胺和85g硝酸钾、9.97g 钛铁试剂,加水溶解,调节pH至5~6,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67-2001方法确认
1.目的
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吸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分析方法检出限、回收率及精密度,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中氟化物的测定。
不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利昂。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负责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测量过程正常进行,消除各种可能影响试验
结果的意外因素,掌握检出限、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2 复核人员负责检查原始记录、检出限、方法回收率及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3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结果及检出限、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分析结果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4.1.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污染源中尘氟和气态氟共存时,采样烟尘采样方法进行等速采样,在采样管的出口串联三个装有75ml吸收液的大型冲击式吸收瓶,分别捕集尘氟和气态氟。
若污染源中只存在气态氟时,可采用烟气采样方法,在采集管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5~2.0L/min的流速采集5~20min。
采样管与吸收瓶之间的连接管,选用聚四氟乙烯管,并应尽量短。
注:连接管液可使用聚乙烯塑料管和橡胶管。
采样点数目,采样点位设置及操作步骤,按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有关规定进行。
采样频次和时间,按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有关规定进行。
采样结束后,将滤筒取出,编号后放入干燥洁净的器皿中,并按照采样要求,做好记录。
吸收瓶中的样品全部转移至聚乙烯瓶中,并用少量水洗涤三次吸收瓶,洗涤液并入聚乙烯瓶中。
编号做好记录。
采样管与连接管先用50ml吸收液洗涤,再用400ml 水冲洗,全部并入聚乙烯瓶中,编号做好记录。
样品常温下可保存一周。
4.1.3 分析步骤
取6个50ml聚乙烯烧杯,按表1配制标准系列,也可根据实际样品浓度配制,
不得少于6个点。
表1
在聚乙烯烧杯中各放入一根搅拌子,加入三滴溴甲酚绿指示剂,用盐酸溶液调节pH值,使溶液刚刚变为蓝绿色为止(此时溶液的pH值为5.5左右),加TISAB溶液10.00ml,加水使总体积为40.0ml。
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插入按要求已清洗好的氟离子选择电极及甘汞电极;从低到高浓度依次测定。
每个样品搅拌数分钟,待读数稳定后(即每分钟电极电位变化小于0.1mV),停止搅拌,静置1分钟读取毫伏值。
用半对数坐标纸,以等距坐标表示毫伏值,对数坐标表示氟含量(μg),绘制校准曲线。
或作直线回归,取得回归方程。
电极的实际斜率:温度在20~25℃之间,氟离子浓度每改变10倍,电极电位变化58±2mV。
根据浓度大小移取适量(5~15ml)样品于50ml聚乙烯烧杯中,放一根搅拌子,加入三滴溴甲酚绿指示剂,在搅拌下滴加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刚刚转变为蓝绿色(此时溶液的pH值为5.5左右),再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加水使总体积为40.0ml。
以下测定同校准曲线的绘制,读取毫伏值后,可在校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氟含量(μg)。
或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氟含量。
测定样品时与绘制校准曲线时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
移取与样品等量的氢氧化钠吸收液于50ml聚乙烯烧杯中,加入0.5ml氟化钠标准溶液(10.0μμg。
μg)。
将超细玻璃纤维滤筒剪成5×5mm小块,置于150ml聚乙烯烧杯中,加入50ml盐
酸溶液,用超声波超30min或用聚乙烯棒充分搅动放置3小时后用定性滤纸滤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洗涤聚乙烯烧杯及滤筒残渣5~6次,洗涤液并入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转移至聚乙烯瓶中。
根据浓度大小移取适量(5~15ml)试样于50ml聚乙烯烧杯中,放一根搅拌子,加入三滴溴甲酚绿指示剂,在搅拌下滴加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刚刚转变为蓝绿色(此时溶液的pH值为5.5左右),再加入10ml总离子强度缓冲液,加水使总体积为40.0ml。
以下测定同。
μg)。
注:滤筒的空白值要均匀,本底值要低。
4.1.4 浓度的计算
气态氟浓度:c(F-
气,mg/m3)=W×
Va
Vt
×
Vnd
1
空白滤筒氟含量:d(μg)=W×
Va
Vt
尘氟含量:c(F-
尘,mg/m3)=(W×
Va
Vt
-d)×
Vnd
1
式中:W-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中氟含量,μg
V
t
-样品溶液总体积,ml;
V
a
-测定时所取样品溶液体积,ml;
V
nd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
nd
的换算参照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源采样方法》中的第10部分(采样体积计算);
d-空白滤筒的氟含量,μg。
C总=C气+C尘
4.1.5 排放速率的计算
根据GB/T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条款确定排放速率。
5. 结果分析
5.1检出限
选取10份空白样品,按4进行测试。
结果见附表。
由附表可知,检出限满足标准HJ/T67-2001的要求。
5.2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
选取6份样品加标,使加标量均为10ug,按4进行测试。
结果见附表。
由附表可知,回收率在88.8%-104%之间,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