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十七世纪荷兰海权的崛起与对台湾的侵占

合集下载

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

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

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1624年,荷兰人为什么来台湾? 1624年是台湾历史上很关键的一年,这一年,荷兰人来到台湾岛,开始长达38年的统治。

多数人以为是荷兰人积极主动地占领台湾,其实他们原本计划进占澳门、澎湖列岛,没能成功之后,才不得不选择来到台湾岛。

这要从荷兰人在欧洲崛起说起:信奉基督教的荷兰本来受西班牙天主教高压统治,1581年脱离西班牙,但和西班牙持续战争,直到1648年,才算正式独立,亦即荷兰人占领台湾时,荷兰仍未正式独立。

荷兰人很早开始利用风车作为伐木的动力,使用北欧的硬木建造船只。

16世纪时,荷兰已是欧洲贸易发达的地区之一。

到16世纪末,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取代德国的汉堡,成为亚洲香料、胡椒及蔗糖在北欧的集散中心,加上阿姆斯特丹包容不同宗教信仰,因此吸引了大批犹太人及其资本,而成为金融、信贷中心,奠定其日后集资组成船队的基础。

到17世纪时,荷兰的船队已远征世界各国做生意。

那时,欧洲国家由贫穷通往富裕的钥匙,就是拥有香料、胡椒、蔗糖、丝绸、瓷器等亚洲货品。

本来荷兰为了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各群岛)的香料,总共成立了20多家公司,但各家公司之间削价竞争,压缩了获利空间。

当时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与信仰基督教的荷兰处于敌对状态。

为了与西、葡抗衡,荷兰“国家会议”同意联合这20多家公司,1602年以股份有限公司形态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印度地区的香料货源,通过香料贸易,荷兰的财富不断累积,因而进入富裕国家之林。

同样为了香料生意,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两年前,英国就已成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究竟是指哪里?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加勒比海,以为到了印度;几年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到了真正的印度,仍将错就错地称加勒比海地区为“西印度”,而把印度及其以东地区称为“东印度”。

后来随着欧洲人逐渐了解亚洲,已改称为“东亚”或“远东”。

17世纪时,欧洲市场大量需求中国的生丝和瓷器,贸易获利很可观,荷兰人想尽办法要和中国建立联系管道。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公元1633年7月,无疑是福建郑氏家族崛起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作为集团奠基人的郑芝龙,就是在这个夏天发动了料罗湾海战,从而为自己的家族夺下台湾海峡主导权。

但就在郑芝龙决心发起总攻前夕,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便兵临厦门。

不仅将他苦心打造的舰队摧毁,还顺带关闭了明朝自主发展近代化海军的机会窗口。

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失,甚至无法为日后的种种逆天操作所挽回。

17世纪初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早在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船队由西南水域渗入台湾海峡,意图将同样拥有大宗贸易的福建沿岸垄断下来。

奈何接洽的明朝地方官寸步不让,甚至以鸿门宴式手段诱捕谈判代表。

加之荷兰人本身也对东方事物缺乏理解,便索性采取强硬措施肆虐整片水域。

最后在误打误撞中发现澎湖列岛,索性将后世的马公港附近区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年轻的郑芝龙正借助时代红利冉冉升起。

由于涉嫌性骚扰自己父亲的小妾,他在18岁时踏上赶海之路,开始在海商云集的澳门积累资本。

稍后又沿葡萄牙人开辟的航线抵达日本,到刚刚对英荷商人开放的平户岛谋求进一步发展。

由于早已掌握日葡两国语言,又能流利的使用闽南话,所以很自然的在多股势力间充当翻译角色。

期间还不忘完成终身大事,先后迎娶日中两任妻子,并育有包括郑成功在内的2男1女。

荷兰人绘制的福建省地图厦门岛的位置非常显著到了1624年,明朝官军开始对盘踞澎湖的荷兰武装施展反击。

但苦于技术差距而不得要领,只能将计划中的强攻改成长期围困。

稍后还允许对方撤往台湾经营,才勉强将这轮风波平息下去。

郑芝龙则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做翻译的老本行入手,迅速在明朝地方府衙与荷兰人的殖民当局间获取双重信任。

甚至向后者做出承诺,要为对方垄断闽浙海域贸易的愿景去疏通关系,并鼓励更多同乡到宝岛开店投资。

然而,作为典型的闽越沿海投机者,郑芝龙从一开始就将主要精力用于自我洗白。

因为只有中央帝国的海禁政策持续实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压制有竞争关系的广东、浙江两省,为本省走私集团的游走创造有利机会。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三章,荷据的台湾

《台湾历史与文化》第三章,荷据的台湾

2.军事上残酷镇压。 . 3.经济上疯狂掠夺 。 . 4.强制传播西方宗教文化 .

四、荷兰对原住民的基督教学校教育
1636年,牧师尤纽斯在荷兰驻台 年 长官的支持下, 长官的支持下,首先在新港创办 一所学校,招募男女学童七十人, 一所学校,招募男女学童七十人, 教以荷兰译文及英文字母。 教以荷兰译文及英文字母。由于 还没有课本,每人只发给一张纸, 还没有课本,每人只发给一张纸, 用来练习写字。学生们“ 用来练习写字。学生们“削鹅毛 管为鸭嘴,尖斜其端, 管为鸭嘴,尖斜其端,注墨其中 而书写之。 而书写之。”
第一部分
福建巡抚徐学聚坚决反对荷兰人占有澎湖, 福建巡抚徐学聚坚决反对荷兰人占有澎湖,他认为 这是自撤藩篱,会导致荷兰与日本相互勾结, 这是自撤藩篱,会导致荷兰与日本相互勾结,贻害 无穷。同时,如果让荷兰人占据澎湖, 无穷。同时,如果让荷兰人占据澎湖,就会严重影 响福建的贸易和关税。徐学聚一方面上疏皇帝, 响福建的贸易和关税。徐学聚一方面上疏皇帝,一 方面命令沿海各地加强防守, 方面命令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并派总兵施德政负责 驱逐荷兰侵略者。10月 驱逐荷兰侵略者。10月,施德政派遣都司沈有容带 兵到澎湖,明确表示不准通商, 兵到澎湖,明确表示不准通商,并要求韦麻郎立即 撤离。韦麻郎不得不于12 15日退走 12月 日退走。 撤离。韦麻郎不得不于12月15日退走。至今马公镇 还存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 还存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
三、荷兰的殖民统治
政治上实行强制统治: 1 .政治上实行强制统治:他们每占领一个土著民 族村社,就强迫土著居民订立屈辱的归服条例。 族村社,就强迫土著居民订立屈辱的归服条例。如 1635年底 荷兰长官普特曼带兵扫荡麻豆社后, 年底, 1635年底,荷兰长官普特曼带兵扫荡麻豆社后,当 地头人被迫同意下列各项条款;(1)将习惯上作为装 地头人被迫同意下列各项条款;(1)将习惯上作为装 饰品而挂存的头骨、所存荷兰人头骨及骸骨, 饰品而挂存的头骨、所存荷兰人头骨及骸骨,以及 小铳等式器交出。(2)将祖先遗留下来的麻豆社及其 小铳等式器交出。(2)将祖先遗留下来的麻豆社及其 附近土地,完全转让给荷兰各州议会。(3)今后不再 附近土地,完全转让给荷兰各州议会。(3)今后不再 与荷兰人作战,服从公司的统治。(4)在发生战事时 在发生战事时, 与荷兰人作战,服从公司的统治。(4)在发生战事时, 本社作为荷兰友军参加战斗。(5)对于烧石灰 对于烧石灰、 本社作为荷兰友军参加战斗。(5)对于烧石灰、作鹿 皮买卖或其他交易的中国人,不得加害, 皮买卖或其他交易的中国人,不得加害,但应将中 国海盗、逃跑的荷兰人奴隶引渡给荷兰人。(6)得到 国海盗、逃跑的荷兰人奴隶引渡给荷兰人。(6)得到 通知应立即到新港或热兰遮城集中待命。(7)承认以 通知应立即到新港或热兰遮城集中待命。(7)承认以 前杀害荷兰人有罪.每年要到长官公所谢罪。以后, 前杀害荷兰人有罪.每年要到长官公所谢罪。以后, 荷兰人强迫其他村社签订类似的归服条约 。

从经济角度考虑17世纪荷兰的崛起

从经济角度考虑17世纪荷兰的崛起

从经济角度考虑17世纪荷兰的崛起17世纪的荷兰曾经称霸一方,通过自己商业贸易的手段从众多大国当中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

由于国家小,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等原因,荷兰不可能通过西班牙和葡萄牙侵略、战争的模式手段实现自己的强大,而是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商业贸易的方式。

在17世纪的世界中,能够采用这种手段,我深深地敬佩这样的国家。

那时,当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公贵族还在使用自己从东方掠夺的财富过着自己天上人间的生活时,荷兰人正利用他们这样的弱点迅速发家。

作为两牙和西欧诸国之间的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商业贸易中大发横财。

荷兰这个国家也日益强大。

当荷兰人火热地做着自己的商业贸易时,他们撞上了自己最大的敌手——英国。

两者相互展开商业上的斗争。

那么,荷兰怎样通过自己的手段战胜强大的大不列颠国?建造海船的技巧中可以发现,荷兰人善于观察商机,降低自己的贸易成本;巴伦支船长和他的17名水手宁愿冻死在三文雅(俄罗斯海港),也要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守望信念,创造经商的法则;荷兰商人宁愿在清朝顺治皇帝前三拜九叩,也不愿放弃自己最大的利益——通商赚钱。

是荷兰人的智慧和品质在17世纪打败了强大的英国。

面对一切,荷兰人无不在考虑自己如何经商和保护自己的财富。

当涉及到如何管理城市这个难题时,荷兰人手足无措,四处观望。

于是就有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获得荷兰的统治权,也有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荷兰的统治,更有了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存在。

他们对政治表现出不在乎的模样,一句话只要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只要有利于自己的经商和赚钱,其他一切都好说。

当荷兰实现统一,由商业精英统治国家时,他们表现出的还是7个省份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局面。

他们只在如何纳税上意见一致,其他方面还是意见不一。

对于荷兰而言,西班牙是他们比较大的贸易国。

荷兰统一后,西班牙封锁自己的港口,禁止和荷兰贸易往来,这对荷兰来说是一次严重的打击。

荷兰与欧洲海上霸权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与欧洲海上霸权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与欧洲海上霸权的形成与发展荷兰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重要国家之一,其海上霸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在整个17世纪和18世纪,荷兰在东印度洋和西印度洋以及欧洲的海上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上贸易国家。

荷兰的海上霸权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本文将从荷兰的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地理环境是海上霸权的先决条件荷兰的海上霸权离不开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荷兰作为欧洲的低地国家,其大部分土地处于海平面以下,众多的河流和运河纵横交错,这为荷兰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水利条件。

此外,荷兰还有广阔的沿海平原和岛屿,海湾和港口。

所有这些地理因素共同构成了荷兰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使荷兰成为当时欧洲最为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中心之一。

荷兰的地理环境推动了荷兰的海上贸易的发展,并为荷兰在海上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提供了先决条件。

除此之外,荷兰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也是荷兰能够在海上霸权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荷兰是一个小而强大的国家,其在经济上的奇迹得益于其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

在荷兰,几乎每英亩土地都被充分利用,它的高植草密度,大规模的干草堆房和改进的排水系统都导致了其相对高产量的农业。

由于人均资源稀少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荷兰必须雇佣高效而经验丰富的劳动力来进行农业生产。

这就促进了荷兰人优秀的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组织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荷兰不断向外扩张,成为了当时最为繁荣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欧洲领先的海上贸易国家之一。

这种经济结构的独特性,为荷兰追求海上霸权的梦想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荷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对其海上霸权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荷兰在西方列强中率先建立了议会制度和市镇自治制度,这在当时十分少见。

这种制度体系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治理和财政稳定,为荷兰的工农业和海上贸易发展提供了背景支撑。

历史趣谈殖民时期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各有什么不同

历史趣谈殖民时期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各有什么不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殖民时期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各有什么不同
导语:荷兰殖民扩张开始于16世纪。

那时候的欧洲刚刚开辟了新航路,造船工业的提升和指南针的引入,使得欧洲的海上实力不断增加。

荷兰凭借良好的地
荷兰殖民扩张开始于16世纪。

那时候的欧洲刚刚开辟了新航路,造船工业的提升和指南针的引入,使得欧洲的海上实力不断增加。

荷兰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最终在17世纪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在有了资金支持之后,荷兰殖民扩张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与其他殖民国家不同的是,荷兰殖民扩张相对较为文明。

荷兰因贸易而崛起,所以荷兰在参与殖民竞争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垄断贸易公司。

用贸易的手段,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侵略,荷兰的这一个方法被之后的殖民国家纷纷利用,最终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经济目的。

除了建立贸易公司以外,荷兰在在葡萄牙手里夺取了非洲的好望角,又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的殖民据点,将马六甲和锡兰纳入自己的殖民版图。

在17世纪,荷兰殖民者,在中国的台湾地区,也进行过短时间内的殖民统治,给台湾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不过最终被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所驱赶。

荷兰殖民扩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发达的商业中心。

贸易的繁荣使资金大量流入,荷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枝独秀。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17世纪末期,在三次英荷战争的打击下,荷兰的海上殖民霸权被英国夺取了。

英国殖民扩张
生活常识分享。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陈思〔摘要〕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后,便以此为据点收购中国商 品,从事对日本的转口贸易,并因此与在台经营中日走私贸易的日本商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然而荷方在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决定了其在日荷冲突中一直处于劣势。

所以荷方试图转而从三角贸易关系中的另一方面着手,通过调整中荷贸易关系来改变台湾海峡贸易格局,从而避免与日本的冲突。

不过因种种原因,荷方的努力归于失败,最终在日荷冲突中陷入绝境。

但随后日本的锁国,却让荷方戏剧性地赢得了这场冲突的胜利,并彻底摆脱了原先的受制处境,成为新贸易格局下的一大受益者。

〔关键词〕17世纪台湾海峡贸易格局日荷冲突A b s t r a c t:After t he Dutch occupied Southern Taiwan in 1624, they made it astronghold to acquire C hinese products and engaged in an intermediary trade with Ja-pan,leading to conflicts witli the Japanese smugglers in Taiwan.In the early17th centu­ry,because of its un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China- Japan- Netherlands trade patternin the Taiwan Strait,the Dutch was always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conflicts betweenJapan and the Netherlands.Thus the Dutch tried to change this trade pat ting the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tiierlands and China,so as to avoid con Japan.However,due t o various reasons,their effort failed,and they were eventuallytrapped in the conflicts.However,the “closed- door”policy of Japan brought the dra­matic victory to the Dutch,who became the major beneficiary i the new trade pattern.K e y w o r d s:Early17th century;Trade pattern in Taiwan Straits;Conflict be­tween Japan and the Netiierlands in Taiwan—92 —从17世纪前期台湾海峡中、日、荷三角贸易格局看早期日荷在台湾的冲突17世纪以来,台湾由于其在东亚海洋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成为外国势力觊觎的 对象。

荷兰人如何侵占台湾

荷兰人如何侵占台湾

荷兰人如何侵占台湾1600年,荷兰不再被西班牙殖民,通过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对外殖民扩张。

众所周知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其殖民的方式最重要的便是通过资本扩张的经济手段。

荷兰人1602年成立一张牛皮纸“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得到国会授权,可以直接对商务地区的主权者签约、驻军、筑城、铸币以及任命地方行政长官和法官,成为拥有各种权力的政治大本营。

其中驻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远东分公司,负责全面指挥侵占中国台湾的战争。

首先,侵占澎湖。

荷兰对台湾澎湖的野心由来已久。

1604年8月,韦麻郎指挥荷兰武装船队,开始在澎湖岛上“伐木筑舍”,为长期占领澎湖作准备。

然后再明朝福建都司沈有容的指挥下荷兰军队被迫退出澎湖,回到巴达维亚。

1622年6月29日,在雷约兹的指挥下,东印度公司17艘武装商船到达澎湖岛马公港,7月11日荷兰殖民者在澎湖马公红木埕登陆,并在澎湖风柜尾修建城堡。

荷兰人在澎湖抢走了600多艘中国渔船,强迫中国人为他们修筑工事、炮台和城寨。

荷兰人利用在澎湖的基地,不断搔扰中国大陆,严重危害东南沿海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1624年2月8日,福建巡抚南居益在明朝政府的授意下,派遣守备王梦熊率领水军,在澎湖北部吉贝屿、白沙岛东部登陆,向荷兰殖民者发动进攻,荷兰殖民者难以抵抗,不得已撤出了澎湖。

其次,借口一张牛皮纸上了台湾荷兰人的可不仅仅是暴力世家,他们更像是精明狡猾的商人。

早在1622年7月,荷兰人雷约兹就来到台湾大员港(台南)的海域和陆地进行侦察和测量,为侵台行动作准备。

当时的大员外海共有11个岛屿,由北向南组成天然屏障,形成可以同时停泊千余艘船只的大型良港。

此外,这里还是进入台江的主要航道,易守难攻,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

1624年9月,荷兰武装船队在离开澎湖后来到台湾大员港。

荷兰人提出只需借用“一张牛皮大的地方”,中国人以为荷兰人只是为了停船上岸,便同意了。

结果狡猾的他们说的一张牛皮可是和咱们中国善良淳朴的厚道人想的可不一样,他是把一张牛皮剪成一条条围起来的都是他们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十七世纪荷兰海权的崛起与对台湾
的侵占
试论+七世纪荷兰海权的崛起与对台湾的侵占汪曙申17世纪,在欧洲航海国家大举向东方殖民扩张的进程中,地处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交叉点的我国领土台湾成为新兴海权代表荷兰凯觑的对象。

荷兰凭借强大海上实力趁机侵占台湾并构建起庞大的远东殖民贸易网络,将台湾作为拓展贸易和建立远东霸权的重要据点,自此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38年,不断卷人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殖民贸易体系。

一、荷兰海权崛起及台湾卷入西方殖民贸易体系16世纪末17世纪初,世界范围内的海权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王朝统治成立资产阶级性质的荷兰联省共和国(1581年),被马克思称之为“十七世纪的资本主义典型国家”,有历史学家也称其为“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荷兰不仅赢得民族独立和自由,而且为之后的经济起飞和海权崛起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础。

荷兰凭借先进的造船业大幅降低海洋运输的成本;建立高度授权和资本化运作的东印度公司(1602年)减少国内海外探险者之间的恶性竞争,统一组织领导、集中人力与资本从事对外贸易扩张[‟」;依靠国家信誉以近代股份筹资的方法吸收和募集社会资金,以维持对外贸易所需要的庞大资本;通过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赢得欧洲各国商业委托人的信任。

美国学者诺斯和托马斯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解释称,“荷兰不是依靠自然的恩赐,而是发展了比其对手有效的经济组织并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获得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与其国家之小规模不相称的重要性”「‟」。

在航海技术、贸易资本、机构制度等基本条件逐步具备后,荷兰自1596年派遣第一只船队前往东印度群岛探险后开始加快对东方商业贸易的扩张步伐,逐步成为第一批海权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强劲竞争对手,被誉为“世界马车夫、贸易的中间商、欧洲的代理人和经纪人”〔‟」。

扩展和垄断贸易以赚取巨额商业利润是荷兰向亚洲殖民扩张的最主要目的,为了破除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海洋的垄断和控制,荷兰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准备。

在海权理论上,荷兰著名思想家格老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一书中竭力为作为新兴海洋强国的荷兰辩护,强烈质疑和批判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海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竭力强调荷兰人应拥有航海权,有权参与东方贸易,“所有人依国际法均可自由航行”,“每个民族均可与另一个民族自由地交往,并可自由地与之从事贸易”〔4〕。

格老秀斯关于海洋自由的开创性论述为荷兰加人葡、西垄断的航海贸易竞争扫除了思想障碍,是“帮助推翻先前葡、西两国大洋垄断体制的头号思想利器,宣告了现代世界第一条延续至今的全球性原则”〔‟〕。

在海权的实践上,荷兰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通过武力征服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台湾在内的庞大商业贸易网络。

“荷兰仅靠着200万人口,15000艘商船(占全欧洲四分之三的吨位)和16万海员的海上商业力量,却囊括了全世界五分之四的海上运输量,殖民地遍及亚、非、美洲和大洋洲”仁61。

台湾面积虽小,“但因其天然资源及地理位置的关系,在近世初期重商主义时代,曾经一度卷人各殖民国竞相攫取殖民地的旋涡”〔7]。

早在16世纪中后期,台湾在东亚航线上已具有重要地位,成为欧洲殖民者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博士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和周边国家凯觑的对象。

16世纪90年代日本丰臣秀吉曾谋划招抚台湾未果,由于明朝实施海禁政策,台湾反而成为中国内地与日本之间进行货物贸易的中转站。

随着台湾贸易地位的日益重要,江户时代的日本幕府曾两次派兵攻台,结果仍无功而返,然日本与台湾之间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贸易联系和往来。

1623年2月,巴达维亚城寄给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的书信中称,…旧本人亦每年来该处(大员)与中国人贸易。

”〔…〕与此同时,称霸东方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十分关注台湾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一直图谋借机占领。

16世纪末,荷兰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开拓东方航路,力图在关键的海上位置建立军事和贸易据点,控制东南亚地区的香料贸易。

进人17世纪,欧洲和日本市场对中国商品诸如生丝和瓷器的需求快速增长,经营中欧、中日之间的商品贸易具有高额利润回报,这极大刺激了荷兰人前往东方扩张的心理欲望。

1603年,荷兰人在马六甲海峡劫掠一艘葡萄牙商船“凯瑟琳”号,缴获1200大捆生丝,随后将这些生丝押回阿姆斯特丹拍卖获利达225万荷盾,相当于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史料显示,荷兰东印度公司从
东方以低价购买生丝贩卖到欧洲的毛利一般都超过300%。

荷兰东印度公司曾在一项指令中称,“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大宗贩运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人和繁荣,如果我们的船只无法直接同中国进行贸易,那么公司驻各地商馆就必须前往中国船只经常往来的地区(北大年等地),购买中国生丝。

”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在中国沿海建立适合贸易转运的商业据点,掌握中国商品货源,进而建立与中国直接贸易关系就成为荷兰远东政策的重要内容。

17世纪20年代,荷兰人在经济利益的强大诱惑下再次远航到中国表示希望与明朝进行贸易通商,然而明王朝因中国东南沿海备受“楼寇”袭扰而采取海禁政策,加上素有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和长期形成固有的朝贡贸易体系,对荷兰提出的通商计划缺乏兴趣,只答应允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而不许外国人到东南沿海一带经商。

当时荷兰甫加人东亚地区的殖民角逐,实力不够强大,于是采取以谈判交涉和利益交换为主的方式力求达到通商目标,但亦未完全放弃武力施压。

有史料记载,“因为据我们所能看到的,要用友善的方法来达成通商目的将非常艰难而且麻烦,要不是因我们的武力在澳门战败而变得那么脆弱,情况就会不同了,又因经常有很多士兵生病,很缺乏各种需用品”,“不过我们还在等候时机,希望在神的庇佑下,将会赐给我们比迄今更好的(可以去攻打中国的)时机”〔‟“〕。

在对中国东南沿海商船贸易进行骚扰难以奏效的情况下,荷兰先后两次攻打葡萄牙控制下的重要贸易港口澳门,但均告失利,随后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在远东贸易航路中地位愈益重要的澎湖。

澎湖背靠台湾,面对着明朝政府唯一允许开放对外贸易的福建漳州港,澎湖岛上有一处适合大船停泊的港湾,容易控制中国沿岸港口,扼阻中国对外贸易的航路,因而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22年再次派兵占领,将其作为对中国大陆和日本贸易的转接基地。

由于澎湖毗邻东南陆地,在明朝海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1624年明朝政府派兵逼迫荷兰人离开澎湖,默许荷兰转往台湾的大员(今台南安平)重新建立贸易据点。

不过,荷兰人初来大员并未顺利实现其扩展贸易的目标,一方面面临来自中国海商集团和海盗的威胁,另一方面又有日本和西班牙对手的竞争,因而一开始很难谋利,反而承担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人更不愿放弃夺取中国大陆贸易据点的计划,此后陆续增加驻守大员的兵力,并不断扩充财力支撑。

1629年,荷兰据台第四任总督朴特曼上任后开始推行“贸易与战争交互为用”的政策,处心积虑通过战争一举打开对华直接贸易的大门,“在中国贸易,就像在东印度其他地方一样危险,除非使用武力,别无办法迫使那些大官就范,也没希望改善贸易”占川。

1633年,朴特曼对福建沿海发动了三次进攻,荷兰军队初始占据一定优势,但由于动员能力和补给有限,加上明朝军队实力强大、策略得当,最终在金门的料罗湾一战中大败。

当时荷兰巴达维亚城方面向东印度公司总部报告指出,“我们去年发动的战争结果已表明,自由无限制的中国贸易,凭武力和强暴是无法获得的。

”[”〕明王朝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围绕中国东南沿海贸易据点争斗的结果表明,明朝虽步人衰落,但其中央集权结构下的陆权实力仍可以在近岸防御和对抗处于崛起中的新兴海权国家荷兰;荷兰虽处于海权扩张的上升通道,但毕竟国家规模偏小,兵力有限,力量分散,与盘踞东亚的殖民据点间路途遥远,补给周期长,亦无法完全通过战争撬开与中国直接贸易的大门。

此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加强殖民经营,出于寻找黄金、强化控制以及传教等考虑不断向台湾内地扩张,同时鼓励中国内地商人和汉族移民前往台湾进行贸易和垦·60·殖,招徕中国商船驶往其控制下的巴达维亚进行贸易。

可以说,“在这38年间,台湾从一个被视为化外之域的小岛,一跃成为众家争夺的贸易重镇”[”」,被迫卷人西方殖民贸易体系。

(责任编辑:论文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