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言命题如何快速翻译题干
行测推理法:逻辑判断真假话,教你几招破解法

行测推理法:逻辑判断真假话,教你几招破解法必然性推理中矛盾真假话和推理规则是核心考点,可能单独命题或者在朴素逻辑题目个别条件中呈现,真假话题目作为考生学习命题入门题型,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真假话题目的多以对话形式出现;含有多个命题;题干信息可能会告知几真几假,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命题真假情况。
一般来说方法总结为“一找二绕三回”。
其实在考试过程中有很多真假话题目我们不必全部推理出来就可以得到答案,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介绍两种常用方法:1.常规方法真假话题目常规方法就是“一找二绕三回”,把题干每句话都转化成逻辑语言之后,先看题干命题当中是否存在一对或多对矛盾,如果有矛盾我们首先找矛盾,再结合已知信息几真几假绕开矛盾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最后带着真信息回到矛盾当中来最终确定互为矛盾两个命题真假。
通过例1具体说明:【例1】某校食堂发生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故,关于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四种说法:甲: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
乙:如果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那么食堂管理方面一定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丙:事故确实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但食堂管理方面并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丁:事故不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但食堂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如果上述四种说法中只有一种是真的,由此可以推出:A.丙为真B.乙为真,但食堂没有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C.甲为真D.乙为真,且食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整理题干信息(把命题转化为逻辑语言):甲:是食堂乙:食堂⇒不到位丙:食堂且到位丁:非食堂且不到位甲乙丙丁4句话当中乙和丙的话互为矛盾命题(A⇒B的矛盾为A且非B),那么乙和丙真假情况为一真一假,结合题干信息只有一真可知,真话一定在乙和丙当中,则甲和丁一定说假话,排除C项;甲说的“是食堂”为假,则“非食堂”为真代入丙的话中,可知丙说假话,排除A项;说真话的是乙,丙说“食堂且到位”为假,则“非食堂或非到位”为真,丁说“非食堂且不到位”为假,则“食堂或到位”为真,根据推出情况“非食堂”为真,依据选言命题推理规则,一定“到位”,选择选项B。
2020国考如何巧解翻译推理类题型.doc

2020国考如何巧解翻译推理类题型
翻译推理是国考中必考题型,而一般以选言命题来增加考试难度。
所谓的选言命题,是指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一般以或作为代表词,当然广大考生也要掌握其替代关联词,如:和中至少一个;和不都是;和不能同时。
除外之外,对于选言命题最重要的也是掌握其真假性:一真必真,全假必假。
即只要有一个为真,A或B为真;反之,A为假B同时为假的时候,A或B才为假。
除此之外,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一般以摩根定律来考察,因此考生需重点掌握。
(A且B)= A或B
(A或B)= A且B
【例】如果甲犯了A款罪或B款罪,那么他一定逃跑。
可事实上他主动提供了一些假的信息并接受了审查人员的询问。
以下哪项是上面情况的可靠结论?()
A. 提供假信息是违法的
B.提供假信息的原因是逃避罪责
C.甲没有犯A、B两款罪
D.如果甲没有犯A款罪就一定犯了B款罪
【答案】C
【解题思路】
第一步:翻译。
题干出现如果那么,或,翻译为:甲犯了A款罪或B款罪他一定逃跑。
第二步:推理。
已知他主动提供了一些假的信息并接受了审查人员的询问。
也就是没有逃跑,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可确定甲并非犯了A款罪或B款罪。
再根据摩根定律,可知:(A 或B)= A且B,即甲没有犯A、B两款罪,C为正确选项。
2020云南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2020云南省考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一、思考:如果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
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规则: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能力训练1、判断下列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答案:不是。
【中公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二、应用:1、直接考察例:在接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只有①B.只有②C. 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A。
【中公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2、真假话问题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答案:A。
【中公解析】整理题干信息:①周√→吴√②郑√③周√且吴×④周√或王√并且一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
观察四个信息发现①和③是一对矛盾命题,即一真一假,而又已知只有一个只真的,所以可以知道②和④是假的。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真假话之半真半假型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真假话之半真半假型给大家带来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朴素逻辑真假话之半真半假型。
所谓“半真半假”型题目,即题干中给出大于等于三个分为前后两句的陈述,会限定这些陈述均“一半为真、一半为假”或者“只对一半”,要求据此推测得结论。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题干和选项特点选择如下几种方法快速做题:一、利用关联性信息对于半真半假型题目,若题干信息均为肯定性表述,有一种快速突破的方法,可以在所给信息中尝试找到关联性信息,即某一陈述中的一句话和其它一个陈述中的两句话均相关。
【例1】甲乙丙三人从法学专业毕业后,一人当上律师,一人当上法官,一人当上检察官,对三人的职位存在以下三种猜测:①甲当上律师,乙当上法官②甲当上法官,丙当上律师③甲当上检察官,乙当上律师如果以上三种猜测都只对了一半,则以下选项必然成立的是:A.甲可能是律师,丙可能是法官B.乙可能是法官,丙可能是律师C.甲是检察官,乙是法官,丙是律师D.丙可能是律师,也可能是检察官【中公解析】C。
①的前半句“甲当上律师”,涉及到了“甲”和“律师”,和②的两句话均相关,②前半句涉及“甲”,后半句涉及“律师”。
若此句为真,则②的两句话都为假,故“甲当上律师”一定为假,则“乙当上法官”为真;由此可知,③的后半句“乙当上律师”为假,前半句“甲当上检察官”为真;故②的前半句“甲当上法官”为假,后半句“丙当上律师”为真。
甲是检察官,乙是法官,丙是律师。
故答案选择C选项。
二、代入排除法对于半真半假的题目,若选项排列整齐,各种对应关系全面且确定,可借助于代入排除法做题。
即假设选项为真,看能否满足题干所有表述均半真半假,若满足,则为正确答案。
【例2】三人在一起猜测晚会节目的顺序。
甲说:“一班第一个出场,二班第三个出场。
”乙说:“三班第一个出场,四班第四个出场。
”丙说:“四班第二个出场,一班第三个出场。
”结果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
2020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巧解.doc

2020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翻译推理巧解翻译推理是国考中必考的题型,并且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这种题型,很多考生无从下手,今日将向广大考生总结一下翻译推理的基本解题技巧,以帮助各位考生选出正确答案。
其实,在逻辑学当中,并不存在翻译推理这一概念。
翻译推理是我们对考题所做的一种归纳与总结,发现有这样一类题,是通过先翻译再推理的基本思路来解题,所以称之为翻译推理。
因此,广大考生需掌握翻译推理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
翻译:根据特定的逻辑规则,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翻译成逻辑表达。
即A B。
推理: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进行推导。
【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特定的关联词,关联词基本两大类: 如果那么;只有才【翻译】题干如果A,那么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题干只有A,才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 A【推理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下面通过一个例题讲解,让各位考生掌握第二种关联词翻译推理题目。
【例】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让隐蔽的中国乡土受到世界读者的关注,得到国际文坛的承认,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判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根据这一判断,可以推出: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B.不是民族的,就不是世界的C.只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D.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题型识别。
题干中出现只有才关联词,考察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
根据逻辑规则,题干只有B,才A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
即世界的民族的。
第三步:推理。
A项:翻译为民族的世界的,错误。
B项:翻译为不是民族的不是世界的,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即世界的民族的。
正确。
C项:选项中出现只要A,就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 B 。
即民族的世界的。
错误。
D项: 选项中只有A,才B 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 A 。
即民族的世界的,错误。
“真假话”秒杀技巧

10分钟掌握“真假话”秒杀技巧如果大家做过公务员考试行测的真题,一定遇到这样一种题目。
题干中有几个人分别说了一句话,或者一个人说了很多话,总之就是有很多条件。
出题人在最后会表明以上说的话(条件)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或者假的,甚至有的时候更坏,告诉你上面条件是两真两假,仿佛在跟你说:你猜啊,猜对我就告诉你答案。
在做这种题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而在那儿空想的话,很容易就会被真真假假的条件绕晕,做题时头发一把一把的掉。
但是,考试还得考,练习一刻也不能落下。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巧解这种题型,保护大家珍贵头发的同时还能提高成绩呢?下面为大家介绍“真假话”题型的“秒杀”技巧。
“真假话”是判断推理中的真假推理题,以下面这道题为例:甲、乙、丙、丁四个人是同班同学,甲说:“我们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我们班有人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只有一人说假话,则肯定为真的一项为()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乍一看这道题条件复杂,既要判断真假话,又要判断是否是团员。
这类题的解题的“钥匙”是找“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这两种关系的特征比较明显,所针对的对象是相同的,后面情况是相反的,比如题目中的甲和丙。
矛盾关系很好理解,不太形象的比喻是“你死我活”,两个人说的话(两个条件)必有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
两者间的关系都是互上海华智公考不相容,而且必然一个正确,一个错误,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解题。
题目中的甲和丙是典型的矛盾关系,由于团员身份只有“是”和“不是”两种,不存在既是又不是的情况,只要班里有一个人不是团员,丙说的就是对的,如果班里同学都是团员,那么甲说的对。
所以,题干中那个说假话的人,一定在甲和丙之中。
得知了这个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断定,乙和丁说的一定是真话,所以:丁不是团员;乙不是团员。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假言命题推出关系应用题型指导

D.该水果店获利很少
中公解析:分析题干得出:低于市场的价格卖水果而获利→进货价低于正常价格→销售量很大→拥有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题干已知条件:没有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利用假言命题推出关系,“肯定推出前件可以推出肯定后件,否定推出后件可以推出否定推出前件”,其他不在两条关系之中的,一概无法推出。故正确答案为C。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假言命题推出关系应用题型指导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备考。
例:某水果店只有进货价低于正常价格时,才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水果而获利。除非该水果店的销售量很大,否则,不能从果农那里购得低于正常价格的水果。要想有大的销售量,该水果店就要拥有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因为种种原因,该水果店没有得到特定品种水果的独家销售权。由此可以推出_____。
A. 该水果店的销售量很大
对于行测考试而言,逻辑部分的必然性推理假言命题为考察重点,而假言命题推出关系的运用也为考生解题的重点与难点。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展开分析。
一、假言命题推出关系
在考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假言命题,首先要根据我们学习的关联词和关键词,分析出题干的充分条件以及必要条件,再根据假言命题的本质是由充分条件推向必要条件写出命题推出关系。
假言命题的知识点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运用精髓,可以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考生们了解假言命题的运用方法了吗?希望大家多加巩固,高质高量的解题!
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

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真假话问题你掌握了多少?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能帮助你解决这类难题!行测逻辑判断答题技巧:奇招破解真假话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叫真假话问题,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大家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点复杂,但是在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之后,做题的速度会有明显提升,保证大家能在一分钟之内解决这类问题。
接下来小编通过以下两个例题来让我们了解真假话问题的解题技巧:例题1、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些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解析】答案:D。
在本题中除了给出的四句话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这是真假话问题的标志性问法。
当碰到这种问法时第一步就是看题干中是否具备矛盾关系。
而本题中会发现一三块牌上的话是矛盾。
既然两者是矛盾关系,两者之间必然一真一假。
而题目已知只有一真,则说明,二四都为假。
二说的是“该草屋没有猎枪”,这句为假,则说明该草屋有猎枪。
第四句“该草屋中有草药”为假,则说明,该草屋没有草药。
至此可以得知选择D选项。
例题2、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为甲、乙、丙和丁。
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
”乙说:“我们四个都没偷吃糖果。
”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
”丁说:“我没偷吃糖果。
”如果四个孩子中有两个说的是真话,有两个说的是假话,则说真话的是(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丙B.说真话的是甲和丁C.说真话的是乙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解析】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言命题如何快速翻译题干
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公告什么时候会发布?云南省考什么时候考试?2020年已过半,想必2020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离我们不会太远。
今天给大家带来2020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假言命题如何快速翻译题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假言命题是行测考试中高频考点,对于假言命题,很多同学碰到就比较头疼,经常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去做题。
其实对于假言命题,比较核心的是我们能够客观的翻译题干,把题干翻译成严谨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逻辑推理形式。
具体如何翻译?我们可以根据关联词快速翻译题干。
下面,中公教育就针对关联词具体如何翻译题干跟大家进行说明:
假言命题常见关联词分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关联词
1.如果A,那么B
2.若A,则B
3.只要A,就B
我们可以翻译成:A⇒B(前推后)
例如:如果明天阳光灿烂,我就和你一起去踏青推出关系:明天阳光灿烂⇒我和你一起去踏青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推出关系:提高工人工资⇒通货膨胀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推出关系:你安好⇒晴天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关联词
1. 只有C,才D
2.除非C,否则不D
3.C是D的前提/基础/关键
我们可以翻译成:D⇒C(后推前)
例如:只有加强锻炼,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推出关系:身体健康⇒加强锻炼
除非天下雨,否则不会取消比赛
推出关系:取消比赛⇒天下雨
好好学习是考上清华的关键
推出关系:考上清华⇒好好学习
三.特殊关联词
1. 必须、必要、必不可少、取决于
2. 充分,充分条件
3.对于特殊关联词写推出关系的方法:遇到这些特殊联结词时,可以根据句子提示,判断哪句话为充分条件,哪句话为必要条件。
然后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写推出关系。
例1:杀人犯在作案时一定会在案发现场
由这个命题,我们可以知晓,在案发现场是一定的,也就意味着在案发现场是必要条件,那么另一个条件杀人犯作案为充分条件。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这个命题可以翻译成:杀人犯作案⇒杀人犯在案发现场
例2:企业要高速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盈利能力
由这个命题,我们可以知晓,有强大的盈利能力是不是必须的,即:强大的盈利能力是必要条件,那么,企业高速发展为充分条件。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这个命题可以翻译成:企业高速发展⇒企业有强大的盈利能力
例3:有选举权是年满18周岁的充分条件
由这个命题我们可知有选举权是充分条件,那么另一个条件年满18周岁为必要条件。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这个命题可以翻译成:有选举权⇒年满18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