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第一章纤维的分类及发展

2、棉,麻,丝,毛纤维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试述理由及应该进行的评价。

棉纤维的主要特性:细长柔软,吸湿性好(多层状带中腔结构,有天然扭转),耐强碱,耐有机溶剂,耐漂白剂以及隔热耐热(带有果胶和蜡质,分布于表皮初生层);弹性

和弹性恢复性较差,不耐强无机酸,易发霉,易燃。

麻纤维的主要特性:麻纤维比棉纤维粗硬,吸湿性好,强度高,变形能力好,纤维以

挺爽为特征,麻的细度和均匀性是其特性的主要指标。(结构成分和棉相似单细胞物质。)

丝纤维的特性:具有高强伸度,纤维细而柔软,平滑有弹性,吸湿性好,织物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不耐酸碱(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毛纤维的特性:高弹性(有天然卷曲),吸湿性好,易染色,不易沾污,耐酸不耐碱(角蛋白分子侧基多样性),有毡化性(表面鳞片排列的方向性和纤维有高弹性)。

3、试述再生纤维与天然纤维和与合成纤维的区别,其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何异同?在

命名上如何区分?

答:一、命名

再生纤维:“原料名称+浆+纤维” 或“ 原料名称+黏胶”。

天然纤维:直接根据纤维来源命名,丝纤维是根据“植物名+蚕丝”构成。

合成纤维:以化学组成为主,并形成学名及缩写代码,商用名为辅,形成商品名或俗称名。

二、区别

再生纤维:已天然高聚物为原材料制成浆液,其化学组成基本不变并高纯净化后

的纤维。

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取自植物、动物、矿物中的纤维。其中植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纤维素,并含有少量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动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蛋

白质,但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由较大差异。矿物纤维有SiO2 、Al2O3、Fe2O3、

MgO。

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为原料制成单体,经化学合成为高聚物,纺制的纤维

7、试述高性能纤维与功能纤维的区别依据及给出理由。

高性能纤维(HPF)主要指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纤维,是高承载能力和

高耐久性的功能纤维。

功能纤维是满足某种特殊要求和用途的纤维,即纤维具有某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其中功能纤维有抗静电和导电纤维、蓄热纤维、远红外纤维、防紫外线纤维、阻燃纤维、

光导纤维、弹性纤维、抗菌防臭纤维、变色纤维、香味纤维、变色纤维等,均具有相应的

特殊用途。高性能化纤维有对位间位芳纶、PBO纤维、PEEK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碳纤

维等,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和耐化学作用等性质。

功能化纤维是以高感知性、高吸湿性、高防水性、高透湿行、发光、发电、导电、导光、生物相容性、高吸波、高分离、高吸附、产生负离子、能量转换、自适应和自行修复

等功能实现为目的,而高性能化纤维则以从高强、高模、耐高温发展为超高强、超高模量、超耐高温、耐化学作用为目的。

9、你所认为的纤维未来应如何发展?你所感觉的纤维发展及未来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1. 在天然纤维方面。积极寻求和开发新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天然纤维资源是极为重要

的。

2. 在再生纤维方面。依靠天然生长的纤维在纤维长度、细度、和性能上较难控制,

时无法用于纺纱。而且天然纤维素、蛋白质物质,并非能直接满足纺用纤维的要求,

加上废弃的纤维及其制品,人们极有必要解决这些物质的再生利用。

3. 在合成纤维方面。仿生化、功能化、高性能化纤维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最主要的问题:

由于人口膨胀、环境的污染和恶化,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匮乏,人类对物质量的需求提高,人类穿、用消耗的资源---纤维将成为未来发展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在纤维未来的发

展中,人类应该更多的关注已有纤维的使用和再生利用,可持续天然纤维的开发利用,低

能耗、清洁化纤维的加工,即特别关注大宗类纺织品用纤维资源的可持续性。

工艺纤维,马海毛,山羊绒,马克隆值

第二章纤维的结构特征

3. 天然纤维素纤维有哪些主要结构特征?

棉纤维的结构与特征

(1) 分子构成及分子间结构

分子式为(C6H10O5)棉纤维大分子的聚合度为6000~15000,分子量为1~2.43百万. 其氧六环结构是固定的,但六环之间夹角可以改变,所以分子在无外力作用的非晶区中,

可呈自由弯曲状态。

纤维中约2/3为结晶部分,结晶晶格是单斜晶系,见图2-9。

棉纤维大分子取向度较高,主要是次生层原纤排列的螺旋角在(20°~30°)的影响,

故纤维强度较麻纤维低,但伸长较大。

(2)细胞形态与构成

棉纤维是细长的,有天然转曲,纤维转曲数一般为6~10个/mm;

截面呈腰圆形带中腔;为扁平管状纤维,头端变细、封闭,尾端稍细为截断开口状,

是单细胞纤维。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如图2-10所示,最外层是表皮和初生层,中心是瘪了的中腔,纤

维的主要构成是沉积生长增厚的次生层(S层)。

(3) 各层次结构

表皮层是初生层外的一层薄薄的外皮,由蜡质、脂肪与果胶的混合物组成,具有润滑、防水作用。表皮层有细丝状皱纹,是纤维干燥收缩形成的,一般与次生层的原纤方向一致。皱纹深度和间距约为0.2 ~,长度可达以上。

初生层在表皮层内侧,是纤维的初生胞壁,由网状原纤组成。初生胞壁厚度仅为

0.1~,重量占纤维重量的2.5%~2.7%,网状原纤结构,与纤维轴呈70°~90°倾角,梢

部的倾角比基部大,形成对纤维整体的形态约束和保护,是纤维吸湿膨胀复圆后,直径或

周长不变的主机制。初生层不是结构均一的物质,分为三层:外层基本是由果胶物质和蜡

状物质组成,第二、第三层纤维素呈绕纤维轴旋转的网状结构。

次生层在初生层里,是由纤维素在初生胞壁内沉积而成的原组织,占纤维总质量的90%以上。次生层分为三个基本层,S1、S2、S3依次向内。最外薄层为次生胞壁S1,厚度小于,由平行排列的原纤组成,原纤与纤维轴呈20°~35°螺旋状排列,较为致密。S1层

的里层是次生层S2,厚约1~,是棉纤维主体,全部为纤维素,原纤与纤维轴的螺旋角约

为25°,螺旋的方向周期性地换向,在一根纤维中换向可达50次以上。S2层由原纤呈平

行螺旋状相互堆砌而成,微原纤间形成空隙,使棉纤维具有多孔性。在S2次生胞壁的里

面是第三层次生胞壁S3,厚度小于。

次生层有明显的“日轮”结构,共有25~40层,每层厚0.1~。相邻的S1、S2、S3层间的螺旋方向往往是相反的。

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是由于次生层S2中的原纤螺旋排列所致。原纤螺旋方向大多与转曲方向一致,但也有例外,这是因为原纤的换向频率远高于纤维的转曲频率。棉纤维中原纤的螺旋角因品种而异,除去纤维天然转曲的影响后,大体都在20°~23°。

棉纤维的中腔又称胞腔,腔壁存在原生质残渣,为蛋白质、矿物盐和色素等。胞腔的复

圆截面积约为棉纤维截面积的1/10。其颜色确定了棉纤维的颜色。中腔是纤维内最大的空隙,是棉纤维染色和化学处理的重要通道。

麻纤维的结构特征

由于麻的种类很多,虽有相关单纤维结构的研究,但较为专门化及各不相同,此处不作详述,仅在纤维鉴别中给出一般形态结构。作为非单纤维纺纱应用的麻纤维,还多了一个结构层次,即单纤维加胶质的复合结构。虽然连续相的胶质含量少,约为10%~16%的截面积,但与单细胞麻纤维的作用因构成复杂而变得复杂。

4.试讨论羊毛和与蚕丝的不同层次结构及特征,并举例说明其异同点,及对其性质的影响。答:羊毛纤维是多细胞结构体。有两类细胞:鳞片细胞和皮质细胞。鳞片细胞是表皮细胞,由细胞间质CMC粘接组合成羊毛表面的连接覆盖层。皮质细胞有正皮层和副皮层之分,纺锤形的正,副皮层细胞也有细胞间质CMC粘接组合成连续的羊毛纤维芯层,有些羊毛中还有仲皮层细胞。较粗的羊毛在皮质层中心还有髓腔,成为髓质层。

卷曲?保暖?摩擦——毡化?

羊毛的正皮质细胞原纤化结构明显,层次分明。基本组合方式是:基原纤→微原纤→巨原纤→细胞。羊毛的副皮质细胞也是原纤化结构,但无明显的巨原纤结构,即:基原纤→微原纤+细胞核残留物→细胞。

羊毛纤维的结构组成见下图:

蚕丝的各层次结构综合示意图如下:

蚕丝由丝胶和丝素构成,丝胶包裹于丝素之外。丝素是蚕丝纤维的主体。丝胶有四层包裹层。丝素由巨原纤→原纤→微原纤→基原纤四级结构组成。

羊毛纤维中的皮质层细胞和蚕丝纤维中的丝素均具有明显的原纤化结构。但蚕丝无细胞结构。

7. 何谓纤维的分子内和分子间以及织态结构?对纤维的性能有何影响?

通常将大分子结构分为分子内(分子链)结构和分子间(超分子)结构两部分。

分子链结构是指单个分子的结构,也是大分子的化学结构,简称链结构或化学结构。

【链结构又分为讨论链节(单基)组成及结构的近程结构和讨论分子链空间形态的远程

结构。近程结构,即构成和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实现,属一级结构(或称一

次结构)。大分子的构成是链节中原子和键的组成及序列,不涉及空间排列。大分子的构

型是指链节内各原子和基团通过化学键固定的空间排列以及链节间的排列顺序。远程结构

包括大分子的大小及分布、尺寸和构象。分子的远程结构属二级结构。大小用分子量、聚

合度来表示,分布表示大分子量或聚合度或长短的离散性。尺寸是指分子的占有空间,构

象则是指大分子链在空间的形态,分为微构象)和宏构象。构象表达以分子链节间链发生

内旋转造形及其可能性。】

分子间的结构属三级结构或称三次结构,就是前面所提的聚集态结构,而若干大

分子聚集体或不同组份大分子聚集体的相互共混、复合,组合体是更高层次的结构体,属高次结构,或称织态结构。纤维的多重原纤结构就是典型的织态结构。三次结构及其以

上的结构不属分子结构。

显然纤维大分子的构成表示不同原料的纤维,如棉、毛、涤、锦纶纤维等;不同

构型和构象的纤维表示组成大类中不同结构特征的纤维,如等规与间规聚丙烯纤维和

羊毛与蚕丝纤维;不同分子间结构的纤维则表示同种分子结构不同高次结构的纤维,如粘胶、富纤、Modal、Lyocell纤维。

第三章纤维形态的表征

3、何谓主体长度、品质长度、上四分长度、上半部长度?其间有何关系?

主体长度:是指一批棉样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的长度。在长度频率分布中是频率值最大

的那组纤维的长度,即dw(l)/dl=0时的l值,记为LM。

品质长度:为棉纺工艺上确定工艺参数时采用的长度指标,又称右半部平均长度。是

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一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若已知主体长度LM以上的纤维的

含量比

C,则以r(x)=C处作r(x)曲线的切线交横坐标的长度即为品质长度LQ.

上四分位长度:取OL的中点A作水平线交轮廓L⌒B于L1,由L1作垂线交OB于B1;取B2(令OB2=OB1/4)作竖直线交轮廓LB于L2,再取L2B2的中点A2作水平线交轮廓线

LB于L3;由L3的垂线交OB轴得B3。此时,取OB3的上四分位B4,即OB4=OB3/4。由B4

作竖直线交LB得L4B4,称为有效长度,也称上四分位长度。

最大长度点

C

交叉点

L 上四分位长 L5

A L2

O

B2 B4

上半部平均长度:若取r(x)=0.5处与r(x)曲线的切线,则可得上半部平均长度L1/2.

B5 B1 B3 B

8、.纤维的细度不匀指哪些?纤维长度上的细度不匀和截面不匀如何测量?

答:纤维的细度不匀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纤维之间的粗细不匀,二是纤维本身

沿长度方向上的粗细不匀。

纤维细度不匀的测量方法有:

1.称重与长度的测量

称重与长度结合的测量,简称称重法,主要解决纤维的线密度指标测量。

2.直径测量法

(1)传统的显微镜观测法

此方法又称为显微镜投影测量法,多用于圆形或近圆形纤维直径的测量,源于近圆形羊毛纤维的测量。

(2)OFDA法

(3)激光纤维直径测量法

3.气流仪法

4.振动测量法

其中常见的纤维所用的细度不匀的测量方法有:

① 棉纤维较多地采用气流仪法,其次为切断称重法;

② 毛纤维几乎采用OFDA和LaserScan方法,其次为显微镜法和气流,仪法;③ 麻纤维为切断称重法,其次套用显微镜法或OFDA法;

④ 丝纤维大多为绞丝称重法(类切断称重),其次显微镜法;

⑤ 化纤短纤根据毛型、棉型分别采用各自纤维在纺织加工工艺体系中的测量方法,

化纤长丝一般用绞丝称重,或显微镜法,其次为振动法。

纤维截面不匀的测量方法:

纤维截面不匀特征的测量目前只能通过切片显微镜观察进行,而CCD摄像和计算机图

像处理

与分析技术的应用如内凹,多叶不对称,“V”字形夹角等,通过形态准确定位测量,线性回归趋势线等得到准确的表征。

细度表达方式,及其相互转化。

第四章纤维的吸湿性

4、.纤维吸湿等温,等湿,变压线的条件与结果为何?

答:等温线条件:一定温度和压力。

结果:相对湿度较小时,回潮率增加率较大;相对湿度在15%~70%范围内,纤

维材料的回潮率增加较小;当相对湿度很大时,平衡回潮率的增加率也较大,吸湿等

温线呈反S型。

等温线条件:一定湿度和压力。

结果:温度越高,平衡回潮率越低;高温高湿时,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大。

等压线条件:温度,湿度基本不变。

结果:近似正比线性关系,低气压易使水分蒸发,故平衡回潮率较低,但气压引起的

平衡回潮率相对变化较小。

标准大气压

8.讨论吸放湿滞后现象的因素并给出解释。

产生原因:

1、能量获得概率的差异

在吸湿过程中,水分子是高速的自由颗粒,本身具有动能和较大的运动过程,而在放

湿过程中,水分子是被吸附的水分子,或是液态的水分子。运动能量低,活动范围小,要

脱离和蒸发必须获得能量。而这一能量的获得,取决于其他高速运动粒子的碰撞,存在一

个发生概率,或是取决于更高的温度。但放湿与吸湿的环境条件是一致的,因此存在明显

的能量与概率差异。

2、水分子进出的差异

在纤维吸湿的过程中,纤维内的通道和位置是敞开和空着的,水分子可以很方便的从

任意通道进入空位而被吸附,并且吸附可以同时,多位进行。而在放湿过程中,各通道已

经被占位的水分子和液态水堵塞,水分子的进出必须挨个进行,是单方向的,而且存在通

道变化产生的死穴而无法退出。这种进容易,出困难,进快递,出慢速,进多通道,出单

方向,是明显的滞后。

3、纤维结构的差异

纤维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吸湿后纤维不可逆的膨胀与微结构的变化。由于水分子的

挤入,纤维分子间,微结构单元间的距离会被拉开,孔隙和内表面增大,这种变形往往是

塑性的。因此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不会自动回复,因而导致吸湿条件的改善,纤维能保持

更多的水,阻碍水分子的离去。同时,水分子的进入会使部分不完整的结晶体形成连续的

无序区,这种变化也是无法回复的。因此,有更多的机制保留水分。

4、水分子分布的差异

水分子在纤维吸放湿时的浓度不一致,而且浓度的分布也不是一致的。吸湿时,水气

浓度外高内低,是连续单调下降的,放湿时,水气浓度是内高外低,不仅分布不均匀,还

时有不连续特征,连续的梯度差作用,可是水分子同步地向内扩散、移动;不连续的,分

布不均匀的浓度差会使部分水分子在移动外退,另一部分无梯度差而不移动,尤其是液态

水的内层。因此,存在明显的进入与退出的差别。

5、热能作用的差异

水分子进入纤维附着或停留将释然放热能,使纤维内的温度升高,有利于分子的在运

动和调整,或使纤维分子运动和纤维膨胀而消耗此功能,后者有利于水分的在进入。但水

分子的退出需获取能量而运动,这使纤维温度降低,不利于水分的运动与扩散。因此,水

分子的退出所需的主要能源形势----热能不足,即进来时的动能不可能都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已经耗散或发生其他的转变。

12、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质如强力、模量、伸长、弹性、刚度等随之变化。

一般纤维,随着回潮率的增大,其强力、模量、弹性、刚度下降,伸长率增加。其原

因是大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分子易于构象变化和滑移,故强力、模量下降,伸长增加。不吸湿的纤维,一般这类性质不发生变化。

分子量较大的棉、麻纤维还会吸湿而强度略微上升。这是因为吸湿使大分子受力的不

均匀性,由于分子间作用的部分解开与调整,得到改善。当纤维受力时,承力的大分子根

数增多,反而使纤维强度增大。纤维吸湿后,纤维的脆性、硬度有所减弱,塑性变形增加,摩擦系数有所增大。

吸湿平衡率,标准(公定)回潮率,实际回潮率,及其公式和计算。

第五章纤维的力学性质

2.试描述典型的纤维拉伸曲线与纤维微观结构间的关系

纤维开始受力时,其变形主要是纤维大分子链本身的拉伸,即键长、键角的变形,拉

伸曲线接近直线,基本符合虎克定律。

当外力进一步增加,无定形区中大分子链克服分子链间次价键力而进一步伸展和取向,这时一部分大分子链伸直,紧张的可能被拉断,也有可能从不规则的结晶部分中抽拔出来。次价键的断裂使非结晶区中的大分子逐渐产生错位滑移,纤维变形比较显著,模量相应逐

渐减小,纤维进入屈服区。

当错位滑移的纤维大分子链基本伸直平行时,大分子间距就靠近,分子链间可能形成

新的次价键。

这时继续拉伸纤维,产生的变形主要又是分子链的键长、键角的改变和次价键的破坏,进入强化区,表现为纤维模量再次提高,直至达到纤维大分子主链和大多次价键的断裂,

致使纤维解体。

1、纤维的拉伸曲线(负荷—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有何异同?如何由拉伸曲

线转变成应力—应变曲线?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可以得到哪些纤维力学性质指标,并如何

求得?

3、试解释初始模量、屈服点、断裂比功、弹性回复率、粘弹性、动态力学性质的物

理意义。

答:(1)拉伸曲线是针对同种纤维来表示伸长和负荷的关系,而应力—应变曲线用

来比较各种纤维的拉伸性能,两种曲线可用同一曲线表示,仅坐标单位标尺不同而已。

(2)如果将负荷除以试样的线密度得到应力作纵坐标,将伸长除以试样长度得到应

变作横坐标,可得应力—应变曲线。

(3)强伸性能指标:强力、断裂强度、断裂应力、断裂长度、断裂伸长率。

(4)初始模量指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初始模量越大,纤维易变形,弹性性能好;反之则纤维刚性强,弹性性能差。

(5)屈服点:在纤维的拉伸曲线上伸长变形突然变得很容易时的转折点。

(6)断裂比功:一是拉断单位体积纤维所需做的功;二是拉断单位线密度与单位长

度纤维材料所需做的功。

(7)弹性回复率:急弹性变形和一定时间内弹性变形占总变形的百分比。

(8)粘弹性:纤维变形的回复能力。

(9)动态力学性质:纤维在变负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特征。

9.纺织纤维弹性回复性能有哪些指标?讨论其与纺织品性能之间的关系.

答(1)弹性指针

表示纤维弹性的常用指针是弹性回复率eε.它是指急弹性变形ε3(ε1)和一定时间内的缓弹性变形ε4占总变形εT的百分率,即:

eε=(ε1+ε4)/εT×100%=

de

×100% oe

还可以弹性回复率或功回复系数eW表示纤维的弹性,即:

eW=

We面积cbe×100%=×100%,式中We为弹性回复功;W为拉伸伸长的总功。上

面积oabeW

述两个弹性指针值随采用拉伸的试验机的类型不同而不同(a)为常用的等速伸长型的拉伸

机图;

(2)羊毛纤维的大分子是螺旋结构,大分子柔曲性好,又有氢键,盐式键等结合点,还

有二硫键,形成网状结构,所以性能良好。

棉麻,粘胶纤维等大分子刚性强,柔曲性差,分子链间的极性强,弹性很差。

锦纶的大分子是平面锯齿形,大分子间结合点主要是极性基团-NH-与-CO-所形成的酰胺键,其中-NH2-CH2-链段柔曲性好,弹性优良。涤纶的弹性也很好,而急弹性变形所占的比例要比锦纶大,锦纶的缓弹性变形部分较高。

一般弹性好的纤维制成的织物耐磨性好,耐疲劳性能良好。锦纶的综合弹性回复性最好,锦纶的织物耐磨性特别优良均与其弹性优良有关。

13、试述纤维疲性能与纤维拉伸性能与弹性回复性能以及实验条件间的关系

答:纤维的拉伸断裂功大,纤维的弹性回复性能好,则在反复循环的加卸负荷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不易积累,因而不易很快达到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或外力做功不易很快积累到纤维的断裂功,纤维疲劳寿命增加。纤维的结构缺陷多,易于疲劳,因为内部结构的缺陷和表面裂痕、裂缝等是材料受力时的应力集中源,它能加速材料的疲劳破坏。纤维材料的正切内耗tgó越大,在疲劳过程中,材料易发热,易使纤维产生热老化,影响其疲劳寿命,如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

在反复循环加减负荷过程中,如果每次加荷的值较小或每次循环伸长率较小,加负荷停顿时间较短,卸负荷后停顿时间较长,都不易使纤维产生不可回复的塑性变形,累积的功耗小,使纤维材料的耐久度提高。

与其他材料一样,纤维材料也有类似的疲劳曲线。随着疲劳试验中负荷(或变形)振幅

的降低,是纤维的疲劳寿命增加。当其振幅降低到一定值时,疲劳寿命在理论上可达到无限大。这一负荷幅值的相应应力称为临界应力(óc),即外力低于临界应力时,纤维疲劳寿命味无穷大而不会疲劳损坏。

第六章纤维的表面性质

9讨论摩擦和浸润的各向异性。

答:摩擦是指两物体间接触并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滑移是的现象。影响摩擦效果的因素有A.相对滑移速度B.表观接触面积C.正压力的影响D.表面粗糙程度E.表面硬度F.纤维外观形态及表面附着物G.环境温湿度摩擦包括 (1)对称与非对称摩擦

a. 对称摩擦:为双变点接触摩擦,称为“X”摩擦。

b. 非对称摩擦:为单变点接触摩擦,称为“+”摩擦。 (2)不同方向摩擦

a. 摩擦的各向异性

b. 差微摩擦效应

逆顺

逆顺

根梢

R)(T

逆顺顺

强作用,且大弱作用,=0

(2)浸润;1.平衡与非平衡浸润纤维的浸润,或称纤维的润湿,是指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有可以达到平衡不变的液体形状的浸润,称为平衡态浸润,又称静态浸润;

但也有液体形态一直在变化铺展的浸润,称为非平衡态浸润,或称铺展浸润,又称动态

浸润。

2.浸润滞后性。浸润滞后性是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间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θ1恒大于第二次浸润角θ2 .

3.伪浸润现象。伪浸润现象是指由于材料的表观形态与真实形态存在差异,或材料表面不同组份的组合使液滴的三相交汇点落在某一位置或组份中,而引起的表观接触角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真实浸润性的现象,前者称为形态伪浸润;后者称为组份伪浸润。

1相对滑移速度的影响

静摩擦力FS大于动摩擦力FD,-3)

表:纤维的动、静摩擦系数(μS,μD)

A滴

B

A

B

A

A

、试给出纤维摩擦中的基本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相互关系

随后人们的实验又发现,摩擦力F或摩擦系数与滑动速度v相关

图:滑动速度v与摩擦系数μ的关系

(2)表观接触面积的影响

-4)

式中,α为与粗糙度和材料硬度相关的常数。(3)正压力的影响

许多实验证明,两物质间的正压力N的大小与摩擦并非线性关系,即(4)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r与μ的关系如图所示。

摩擦系数

图:摩擦系数μ与粗糙度r的关系

(5)表面硬度的影响

(6)纤维外观形态及表面附着物的影响(7)环境温湿度的影响 2. 粘-滑现象

纤维间相对低速滑移时,会发生时而保持不动(粘),纤维产生变形或同向移动;时而又相对快速滑移(滑),这种现象称为粘-滑(stick-slip)现象。

)

(b)(a)

图:粘-滑过程及摩擦力曲线

摩擦力(g)

01010滑移速度(m/min)

图:纤维摩擦中的粘-滑现象

3. 摩擦的对称性及方向性(1)对称与非对称摩擦

a. 对称摩擦:

小T大,(b)非对称摩擦

(a)对称摩擦

图:纤维的对称和非对称摩擦示意图

b. 非对称摩擦:(2)不同方向摩擦

a. 摩擦的各向异性:

b. 差微摩擦效应:

(T弱作用,=0

R)

逆顺

顺强作用,且大

图:羊毛差微摩擦效应

图:羊毛毡缩过程示意图

羊毛的缩绒,优缺点?

11、试讨论浸润中的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纤维的浸润与芯吸都是讨论纤维与液体(一般指水)的相互作用的。只是浸润较多地表达单纤维或纤维集合体表面或表观与水的相互作用。

一、纤维浸润现象 1. 平衡与非平衡浸润(1)平衡态浸润

对于平衡态浸润,可以发现如图6-27的稳定状态。所谓平衡,也就是说气,液固三相

交汇点b不发生移动,该点受力达到平衡。X轴向合力为0,则有:

著名的Young-Dupré方程。

图6-27 平衡浸润模型

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将浸润分成表6-4的五种情况。

表6-4 平衡浸润的几种形式

产生原因:液体对固体的浸润,是固体对液体的吸附能所致,用粘着功wsl表示。

根据wsl的大小可以得出平衡态浸润的五种情况.

(2)铺展浸润,也叫非平衡过程必要条件是wsl>wll,恒成立

. 2. 浸润的滞后性

指固体表面第一次浸润和第二次浸润间存在的差异,且第一次浸润角大于即

原因: 浸润的滞后性是由浸润的表面清洁作用,或残留和固结水分子的亲和作用,或材

被称为滞后角.

料浸润后的表面结构变化的作用引起的,解释较多,是一值得探讨和测量的问题. 3.

伪浸润现象

所谓伪浸润现象是指由于材料的表观形态与真实形态存在差异,或材料表面不同组份

的组合使液滴的三相交汇点落在某一位置或组份中,而引起的表观接触角不能表达或不能

完全表达真实浸润性的现象。原因

(1)形态的影响

图6-28 粗糙表面浸润模型图

(2)组份的影响

B

A

A

B

A

图6-29 不同组份表面的浸润模型

13、说明纤维集合体芯吸和拒水的基本条件和控制参数?答:纤维集合体芯吸基本

条件和控制参数

纤维几何体的浸润有毛细吸水的现象称为芯吸。芯吸作用,除了单纤维的浸润作用外,还有孔隙形状因子的影响。假如纤维和液体都固定,而只是孔隙尺寸的变化,芯吸的程度

就不同。典型的毛细光压力p方程为:

r

式中: r为毛细管的等效半径,仅为形状参数。当r增大,纤维间隙增大,芯吸压力p下降,浸润作用减弱,当r变小,即纤维间空隙变小,芯吸压力上升,毛细浸润作用加强。事实上,在毛细管垂直状态下,当r值大于液体表面月牙弧的曲率半径时,芯吸便

停止。即毛细管垂直状态时,因重力作用存在极限值。当时:P=0,水平状态下,当

r大到一定程度时,一种是液体分离,回到浸润的平衡或铺展状态,一种是如平常的水管,只要水源足够,将不停地流动。

图6-38 无毛细作用时液体的状态

纤维集合体拒水基本条件和控制参数

根据力学平衡原则,液面垂直方向的作用力之和应该为零。即:

4

式中:为液体表面张力;d为孔隙的等效直径;为液体的密度;h为液柱高度;

g为重力加速度的值。图(a)中织物的拒水高度为:织物能够拒水的必要条件是

2

,越大,hp越大时:,

织物拒水的第二条件才是孔隙等效直径d。在织物不可侵润的条件下,与成反比,d

愈小,

织物愈拒水。

图6-39 纤维正、负浸润时的芯吸模型图

15、摩擦和浸润作用对材料的粘结有何贡献?如何提高浸润性和摩擦性?

答:(1)在纤维成纱过程中,纤维是靠其相互间的摩擦作用成网,成条,滑移变细,

纠缠结合成纱的,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在织物成形过程中,也是靠纱线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以交织点或编结固定,形成形状稳定,具有力学强度,又多孔通透,柔软舒适的织物。对于非织造布的成形,更是靠纤维表面的摩擦性能,使纤维可以在无任何粘结剂的帮助下,仅靠纤维间的纠缠和摩擦使其成形并具有很好的力学强度。即使对于添加粘结剂的非织造布,摩擦作用仍起着作用,只是对象变成纤维与粘结剂,而不是纤维与纤维。

纤维的浸润是一种纤维与液体发生接触时的相互作用过程,其中液体对固体的浸润,

是固体对液体的吸附能所致,表示一种材料间的粘结作用,用粘着功表示。当粘着功等于

零时,则清楚地反映出纤维与液体间无任何粘着或吸附作用。

(2)影响纤维摩擦性能的因素非常多。首先是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微观结构。一般说来,分子主链键能强,分子链柔曲性好,聚合度好,取向度高,结晶度适当,结晶颗粒较

细较匀,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在使用温度附近时,耐摩擦性能较好。同时,从纤维性能方面看,纤维表层硬度高,拉伸急弹性恢复率高,拉伸断裂比功大,恢复功系数高时,耐磨擦

性能较好。适当改造纤维分子的微观结构,增大聚合度,增大取向度等都会提高纤维的摩

擦性。

纤维集合体的浸润有毛细吸水的现象称作芯吸,芯吸作用,除了单纤维的浸润作用外

还有孔隙形状因子的影响。当纤维孔隙增大,浸润作用减弱;纤维孔隙减小,芯吸压力上升,毛细浸润作用加强。

第七章纤维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1.试讨论纤维的比热容C和导热系数λ对纤维制品的隔热性和触摸冷暖的影响?

比热容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而λ的大小决定了纤维传递热量的

快慢程度。一种纤维C大,则升高1摄氏度需要更多的温度,如果λ小的话,则吸收热

量会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有助于纤维的隔热,并且触摸时可以保持长时间的凉爽,若λ大,则会很快吸收热量,使纤维温度升高,不利于隔热;反之,纤维的C小,道理一致。

4.、纤维受热时,力学状态发生变化或转变的基本机理及解释

答:纤维受热时性状会发生变化,热塑性纺织纤维其内部存在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纤

维的宏观热性状与结晶度有关。当结晶度较低时,纤维的性质接近非晶态高聚物所具有的

力学三态及其转变特征。

(1)玻璃态:低温时,由于分子热运动能低,链段的热运动能不足以克服内旋转的

势垒,链段处于被“冻结”状态,只有侧基、链节和短小的支链等小运动单元的局部

振动及键长、键角的变化。因此,纤维的弹性模量很高,变形能力很小,具有虎克体行为,纤维坚硬,类是玻璃,故称玻璃态。

(2)玻璃化转变区:在该转变区内,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链段开始解冻,其热运动

可以克服主链的内旋转位垒绕主链轴旋转,使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

(3)高弹态:高弹态是指大分子链可以运动的状态,但没有分子链的滑移。温度升高,并达到一定的状态后(Tg

(4)粘性转变区:由于温度增高,链段热运动逐渐加剧,链段沿作用力方向协同运

动。这不仅使分子链的构象改变,而且导致大分子链段在长范围内甚至整体位移,纤维表现流动性,模量迅速下降,形变迅速增加。

(5)粘流态:当温度高于Tf后,纤维大分子链段运动剧烈,各大分子链间可以发生

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不可逆变型,纤维呈现出粘性液体状。

6热定形与热变形加工的主要依据及控制参数为何?试述交联型与线型分子纤维热定形的区别。答:通过热作用的变形加工主要是对热塑性类纤维,在原理上和作用上与热定形基本一致,只是热变形加工的速度更快,变形的温度更高,张力较大。其不仅利用T 温度的构想转变,还可利用T的结晶变化。如假捻法,刀变法,都是在张力和热作用下实现纤维在不同部位的结构变化,而形成新的空间造型。这种结构的变化具有三个不同的特征:1局部性,双边,外层或某段,2聚集态结构的变化,结晶和取向度改变,不同于原结构,3由空间形态,弯曲,螺旋,起圈,甚至还有截面形态的改变。需要控制的参数有温度,张力等。对于羊毛类维的热定性,因为其无序区间存在交联型,及S-S键,故其主要采用热湿和张力作用打开部分二硫键,并在新的位置重建二硫键,达到分子间结构的稳定。丝类纤维属高结构纤维,能通过热湿作用打开氢键,进行无序区分子的构想调整,但作用甚微,与棉麻一样。

8、纤维的可燃性和燃烧性针对性评价指标为何?并给出理由。

答:描述纤维燃烧性的指标有极限氧指数LOI,着火点温度Ti,燃烧时间t,火焰温度Tb等指标。

极限氧指数LOI表示纺织材料的可燃性,来定量区分纤维的燃烧性。极限氧指数LOI 是指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LOI数值越大,说明燃烧时所需氧气的浓度越高,常态下越难燃烧。根据LOI数值的大小,可将纤维纤维燃烧性能分为四类即:不燃,难燃,可燃,易燃。

点燃温度Ti是指纤维产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燃烧的激发点温度,称为火点温度。该值取决于纤维的热降解温度和裂解可燃气的点燃温度,其值越高纤维愈不容易被点燃。燃烧时间t是指纤维放入可燃环境(有氧,高温)中,观察纤维从放入到燃烧所需的

时间。燃烧时间反应纤维被点燃的快慢程度,取决于纤维的导热系数,比热容,热降解速率,点燃温度。纤维的燃烧时间愈短,愈易被快速点燃。

燃烧温度Tb是指材料燃烧时的火焰区中的最高温度值,故又称火焰最高温度。Tb反

应纤维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及其热能的释放量。Tb值愈高,说明纤维的燃烧性愈强,而且对纤维进一步燃烧的正反馈作用愈强,是表达材料着火后燃烧剧烈性的指标。该

指标取决于纤维的热裂解速度以及氧化反应速率,量和完善程度,并与燃烧时纤维质量的

损失率直接相关。

9.纤维的热稳定性的内涵及其应该采取的表征方法

答:1.质量与组成的的稳定性

纤维在热作用下会发生热降解,而引起分子量的下降和组成的变化,尤其是有氧条件

下会发生氧化降解。由于热降解会使纤维分子变为低分子物挥发,或碳化而质量减少。 2.结构的稳定性

热作用下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会发生改变,这是热稳定性中最重要的表达内容,也是耐

热性高低的最主要机制。在热作用下,纤维的结晶会解体,取向会下降。 3.形态的稳定

形态的热稳定性,指在温度作用下纤维外观形态的稳定,主要指纤维的热收缩性。由

于纤维分子的取向排列及内应力的存在,在加热时会产生不可逆的热收缩,这完全不同于

各向同性均匀介质的物质。固态物质表现出可逆热胀冷缩,,但合成纤维受热后,却往往

发生的是长度方向的热收缩。其本质是高牵伸行成的分子趋取向于伸直状态,在热作用下

解序回缩所致。热收缩的大小用热收缩率表示。它是指加热后纤维缩短的长度占原来长

度的百分率。根据加热介质不同,有废水收缩率、热空气收缩率和饱和蒸汽收缩率之分。

不同纤维的热收缩率也不相同。合成纤维的热收缩率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当介质不

同时,合成纤维的收缩率也不相同。合成纤维的热收缩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一般不希望

产生热收缩,或者热收缩要小,而且要均匀。热收缩率大,会影响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热

收缩现象也可以合理利用,有意识地利用合成纤维热收缩特性可以合理的利用合成纤维热

收缩特性可以产生膨体纱。

纤维集合体的导热系数及其与纤维集合体保暖性的关系。 P142-144

17.试叙述静电起电序列产生的依据或方法,为何摩擦序列会产生波动?减少和防止

静电的方法。答:所谓静电起电现象,是指不同纤维材料之间或纤维与其他材料之间由

于接触和摩擦作用使纤维或其他材料产生电荷积聚的现象。当两个绝缘体相互摩擦分开时,介电常数εr大的取正电荷,小的取负电荷。介电常数的大小与静电电位的高低有一定的

关系。当静电序列中两种材料摩擦,排在左边的带正电荷,右边的带负电荷。一般带有酰

胺键(—CONH—)的纤维如羊毛、蚕丝和锦纶等排在序列靠产生正电荷的一端,纤维素纤

维在中间,碳链纤维在序列负电荷的一端。摩擦时会发生电荷转移,从而影响静电序列波动。丝光

棉丝光,将棉织物浸扎在碱液中发生溶胀, 在张力作用下增加纤维的取向度, 以提高强力, 使棉纤维变成十分光滑的圆柱体, 增加对光的漫反射, 显出丝一样的光泽, 降低织物缩水率, 并能够消除织物表面皱纹

羊毛丝光:毛需要先经氯化或蛋白酶处理,破坏羊毛表层的鳞片,减少羊毛的顺向与逆向运动时摩擦系数之差异,处理后的羊毛其光泽增加,俗称为丝光羊毛。主要特性是防缩水、可机洗、抗起球。

纺织材料学习题集(DOC)

《纺织材料学》习题集 宗亚宁编 2008年6月目录 绪论 (1) 第1章天然纤维素纤维 (1) 第2章天然蛋白质纤维 (2) 第3章化学纤维 (2) 第4章纤维形态特征 (3) 第5章纤维的结构特征 (3) 第6章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4) 第7章纤维力学性质 (4) 第8章纺织材料的热学、光学及电学性能 (5) 第9章纱线的分类与基本特征参数 (6) 第10章纱线的力学性质 (7) 第11章织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7) 第12章织物基本力学性质 (8) 第13章织物的保形性 (8) 第14章织物的舒适性 (9) 第15章织物的风格与评价.................................................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纺织材料(2)纺织纤维(3)化学纤维 (4)天然纤维(5)再生纤维(6)合成纤维 二、问答题 试述纺织纤维的主要类别,并分别举例。 第1章天然纤维素纤维 一、名词解释 1. 丝光 2. 皮棉 3. 棉纤维天然转曲 4. 皮辊棉 5. 锯齿棉 6. 原棉疵点 7. 成熟度 8. 衣分率 9. 原棉品级10. 工艺纤维11. 主体长度12. 平均长度 13. 品质长度14. 短绒率15. 跨越长度 二、问答题 1. 简述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纵向、横截面的形态特征。 2. 简述棉纤维天然转曲的影响因素。 3. 简述棉纤维截面结构层次、各层次的特点及各层次与纤维性能的关系。 4. 简述棉纤维长度及其分布与纺纱工艺、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 5. 简述棉纤维细度及其分布与纺纱工艺、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 6. 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及产品性能之间的关系 7. 中国细绒棉品级评定的分级情况及主要依据是什么。 8. 原棉品质评定(商业检验)的内容。 9. 简述麻纤维的种类。 10. 简述苎麻、亚麻纤维的形态特征、性能特点及检测方法。 11. 试述细绒棉与长绒棉、锯齿棉与皮辊棉的特点 12. 原棉标志的含义。试述327A、231B和527代表什么样的原棉 第2章天然蛋白质纤维 一、名词解释 1. 品质支数 2. 加权主体长度 3. 加权主体基数 4. 短毛率 5.卷曲度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中国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第一章纤维的分类及发展 2、棉,麻,丝,毛纤维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试述理由及应该进行的评价。 棉纤维的主要特性:细长柔软,吸湿性好(多层状带中腔结构,有天然扭转),耐强碱,耐有机溶剂,耐漂白剂以及隔热耐热(带有果胶和蜡质,分布于表皮初生层);弹性 和弹性恢复性较差,不耐强无机酸,易发霉,易燃。 麻纤维的主要特性:麻纤维比棉纤维粗硬,吸湿性好,强度高,变形能力好,纤维以 挺爽为特征,麻的细度和均匀性是其特性的主要指标。(结构成分和棉相似单细胞物质。) 丝纤维的特性:具有高强伸度,纤维细而柔软,平滑有弹性,吸湿性好,织物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不耐酸碱(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毛纤维的特性:高弹性(有天然卷曲),吸湿性好,易染色,不易沾污,耐酸不耐碱(角蛋白分子侧基多样性),有毡化性(表面鳞片排列的方向性和纤维有高弹性)。 3、试述再生纤维与天然纤维和与合成纤维的区别,其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何异同?在 命名上如何区分? 答:一、命名 再生纤维:“原料名称+浆+纤维” 或“ 原料名称+黏胶”。 天然纤维:直接根据纤维来源命名,丝纤维是根据“植物名+蚕丝”构成。 合成纤维:以化学组成为主,并形成学名及缩写代码,商用名为辅,形成商品名或俗称名。 二、区别 再生纤维:已天然高聚物为原材料制成浆液,其化学组成基本不变并高纯净化后 的纤维。 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取自植物、动物、矿物中的纤维。其中植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纤维素,并含有少量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动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蛋 白质,但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由较大差异。矿物纤维有SiO2 、Al2O3、Fe2O3、 MgO。

纺织材料学习题库

纺织材料学习题库 (注:部分习题有答案) 一.名词解释 聚集态结构链结构形态结构几何异构体交联高分子旋光异构大分子结构序列结构聚合度构型链段构象结晶态结构结晶度取向度非晶区非晶态结构两相结构高分子柔性晶格原纤原纤结构巨原纤再生有机纤维接枝共聚反应原棉皮辊棉锯齿棉黄棉细绒棉长绒棉粗绒棉棉短绒 原棉杂质手感目测配棉天然转曲成熟度成熟系数韧皮纤维叶鞘纤维 工艺纤维精干麻同质毛被毛毛丛细羊毛两型毛粗腔毛兔毛马海毛骆驼毛净毛率羊毛卷曲缩绒性品质支数双侧结构山羊绒蚕茧茧丝绢纺纱茧层率丝素丝胶丝鸣茧的解舒生丝精炼丝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化学纤维差别化纤维无机纤维芳纶异型纤维超细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膜裂纤维中长纤维包覆溶融纺丝复合纤维改性纤维干法纺丝湿法纺丝熔体纺丝融液纺丝法成纤高聚物预取向丝(POY)平均长度品质长度手扯长度比表面积纤度特公制支数纤维密度吸湿性回潮率含水率实际回潮率平衡回潮率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标准重量(公定重量)标准状态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吸湿滞后性直接吸着水间接吸着水吸湿膨胀吸湿放热吸湿微分热吸湿积分热吸湿平衡机械性质绝对强度相对强度断裂强度断裂应力断裂长度比强度勾接强度打结强度断裂伸长率预张力初始模量屈服点断裂功断裂比功功系数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恢复率弹性功率流变性蠕变松弛疲劳抗弯刚度抱合力抗

扭刚度摩擦力负荷—伸长曲线抱合长度动态机械性质初始模量屈服应力压缩弹性恢复率比热容导热系数绝热率玻璃化温度粘流温度熔点温度分解点温度热塑性热收缩耐热性热稳定性极限氧指数闪光效应耐光性闪色效应纤维色泽纤维光泽光致发光纤维介电系数纤维介电损耗纤维介质损耗因素微波加热纤维的比电阻纤维静电电位序列永久性抗静电纤维单纱股线混纺纱混纺比混合纱花色纱变形纱膨体纱弹力丝包缠纱自捻纱自由端纱公称特数与设计特数重量不匀率条干均匀度重量偏差支数偏差随机不匀率波长图不匀率指数牵伸波纱线结构纤维径向分布纱线体积重量捻向捻幅临界捻度捻回角捻系数捻缩滑脱长度纱线毛羽棉纱品质指标机织物织物组织交织织物织物经、纬纱密度织物经、纬向紧度织物重量纱线紧密系数织物结构相针织物经编针织物纬编针织物成形针织物线圈长度编织系数针织物的脱散性针织物的卷边性针织物的歪斜性非织造布纤维网织物撕破强力织物顶破强力织物风格手感免烫性防寒性褶裥保持性 舒适性热阻克罗值(CLO)抗熔孔性织物保暖性织物悬垂性 1. 吸湿平衡: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在一个新的大气条件下,它将立刻放湿或吸湿,经过一定时间后,它的回潮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这种现象称为吸湿平衡。 2. 蠕变、松弛:蠕变是指在一定拉伸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松驰是指在拉伸变形(伸长)恒定的条件下,内部应力(张力)随时间的延续继续不断下降的现象。 3.极限氧指数:是材料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含氧量的体积百分数。 4.断裂伸长度:纤维和纱线拉伸到断裂时的伸长率(应变率)叫断裂伸长率,或称断裂伸长度。

纺织材料学试题库整理(科大)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纺织纤维 2聚合度 3结晶度 4取向度 5大分子的柔曲性 三、填空题: 1.纤维大分子聚合度越高,则纤维的强度。 2. 纺织纤维中大分子间的结合力有、、、四种。 四、简答: 1.比较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的特点。 2.什么是大分子的柔曲性?影响柔曲性的因素是什么? 五、判断题: 1.纤维大分子的聚合度越高,强度越低() 2.纤维结晶度越高,则其强度越大,但其初始模量较低()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第一节)1公定重量 2回潮率 3含水率 4平衡回潮率 5公定回潮率 6吸湿滞后性(第二节)7吸湿积分热 8吸湿微分热 二、选择题: (第一节)1.在同等条件下,成熟差的棉纤维比成熟好的棉纤维吸湿性() A 好 B 差 C相同 2.标准重量是指纺织材料在()的重量. A标准大气时 B公定回潮率时 C平衡回潮率时 3.粘胶纤维吸湿性比棉纤维() A 好 B 差 C 相同 4.纺织材料的公定(标准)重量是() A实际回潮率时的重量 B标准回潮率时的重量 C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5.纺织材料的含水率为10%时,其回潮率()10%。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第二节)6.同一种纤维从放湿达到平衡的回潮率()从吸湿达到平衡回潮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相等 7.纤维回潮率随着温度升高而() A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8.维纶缩甲醛主要是为了提高纤维的() A耐热水性 B强度 C耐晒性 9.具有准晶态结构的纤维是() A涤纶 B丙纶 C腈纶 10.如果需要包芯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则芯纱一般采用() A氨纶 B腈纶 C高收缩涤纶 (第三节)11.纺织材料重量随回潮率增加而() A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12.大多数纤维吸湿后,直径方向会() A缩短 B膨胀 C 不变 13.纤维吸湿后,其强度一般会()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14.棉纤维吸湿后导电性能迅速提高,一般不易积累() A 水分 B 杂质 C 静电 15.随着相对湿度的提高, 强度变化最小的纤维是( )

纺织材料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述题)

纺织材料复习题 1,单根羊毛的宏观形态特征是怎样的?羊毛纤维从外向内有哪几层组成?各层的结构特征如何? 从横截面面看。接近圆形,纤维越细则圆,从纵面看,据有天然卷曲,毛干上覆盖有一层具有方向性的鳞片,羊毛纤维由外向内由鳞片层,皮质层或髓质层组成。鳞片在羊毛表面的分布随羊毛的粗细和羊种而变。一种细羊毛比粗羊毛的排列密度打,可见高度小,该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羊毛,皮质层的正偏质细胞在羊毛中呈双侧分布,并在纤维纵轴方向具有螺旋旋转,毛纤维的髓质层中髓质细胞的共同特点是薄壁细胞,椭球型或圆角立形,中腔打。 2,棉纤维的生长过程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特点。 一根棉纤维是一个植物单细胞,它是由胚珠的表皮细胞经过生长和加厚形成,该过程主要有两个生长特点明显不同的时期构成,伸长期的主要特征是伸长增宽,增加长度和直径,形成端封闭的薄壁空心管,加厚期的主要特征是沿初生细胞壁自外向内逐日增厚(淀积纤维素),纤维素大分子以平行变向螺旋方向淀积。 3,简述棉纤维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结构特点? 棉纤维横截面由外向内可分为初生层,次生层,和中腔,三个部分六个层次,初生层由外皮和初生细胞壁构成,外皮是一些蜡质和果胶,初生细胞壁由纤维构成的原纤组成,呈网状螺旋结构,次生层由四个基本同心的层次构成,是棉纤维的主体,除最内层含有非纤维性质(蛋白质,有机酸,糖)外,它们基本上呈原纤不规则变向螺旋结构,并有缝隙和孔洞。中腔是棉纤维中部的大空腔,棉纤维越成熟,中腔越小,其中留有原生质细胞核的残余。初生层主要影响纤维的表面性质,次生层主要影响的物理机构性质,中腔主要影响纤维的颜色,保暖性等。 4,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因有哪些方面,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 (1)亲水基团的作用,亲水基团越多,亲水性越强,吸湿性越好,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若大分子端基是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强。 (2)纤维的结晶度。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越强。 (3)比表面积和空隙。纤维比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强,吸湿能力越好,纤维内孔隙越多,吸湿能力越强。 (4)伴生物和杂质。不同伴生物和杂质影响不同,棉纤维棉蜡,毛纤维中油脂使吸湿能力减弱,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的丝胶使吸湿能力增强。 6,影响纤维断裂强伸度的测试条件,规律。 1,试样长度,纤维强度随试样长度的增加而减弱,纤维的断裂点总是在最弱除产生,试样的长度越长,出现最弱点的几率越大,故强度越低,特别对强度不匀的天然纤维影响越大。 2,试样根数,由束纤维实验所得的平均单纤维强度要比有单纤维实验时所得的平均单纤维低,束纤维根数越多,二者差异越大,这是由于束纤维伸直程度,受理情况不同,出现断裂的不同时性和少量纤维的滑脱所致。 3,拉伸速度及负荷方式,拉伸速度大,纤维强度偏高,加负荷的方式有高速拉伸,高速伸长,和高速负荷三种,采用形式不同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9,加捻对纱强的影响规律。 1,有利因素(1)随捻系数增加,纤维对轴向压力增加,纤维间摩擦力增大,由纤维间滑脱而断裂的可能性减小。以断裂的、方式出现的纤维根数增加,纤维强力增加。(2)随捻系数的增加,弱环处分配到的捻回数较多,从而改善了纱线长度方向上的强力均匀性,使纱线强力提高 2,不利因素(1)加捻使纤维倾斜纤维加纱轴向的分力减小,从而强度降低,(2)加捻使纤维承受了预负荷,承受外力能力降低,且纱线内外层负荷不均,纱强降低。纱强随加捻程度的增加2,有利和不良因素对立统一,捻系数较小时,有利因素起主导因素,表现为随捻系数增加,纱强增大;当超过某一捻系数后,强度反而下降,纱强最大时的捻系数叫做临界捻系数。 10,试述纱条不均种类和产生原因,不同片段长度的不匀对面的影响是怎样的? 种类:长片段不匀,短片段不匀 长片段不匀,主要由清棉和前纺工序造成,若长片段周期性不匀率高,在织物上会出现明显的横条竖纹,对布面影响较大。 短片段不匀,主要由细纱的牵伸机构所造成,短片段不匀周期性不匀率严重时,几个粗节或细节在布面在布面上并列汇聚的概率较多,容易形成阴影或云斑,对布面影响很大。

2016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考研

2016年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一、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考研考哪些科目呢?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考研招生院校比较多,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考研初试科目分为统考科目和专业课,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考研初试科目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33纺织材料学。 每个院校专业课的考试科目可能会有变化,而且每年的招生专业也会有变化,所以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一定要去报考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查询该专业最新的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二、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考研参考书目有哪些呢? 纺织材料学: 于伟东主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专业综合(一):四选二: 郁崇文编《纺纱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年版。 朱苏康主编《织造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 龙如海主编《针织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 柯勤飞、靳向煜主编《非织造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专业综合(二): 余序芬等编《纺织材料实验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 李汝勤主编《纤维和纺织品测试技术》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专业综合(三): 于伟东《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数理统计、纺织材料学。 汪荣鑫著《数理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4第12次印刷。 于伟东主编《纺织材料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三、东华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考研研究方向有什么呢?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每个院校都不同,由于每个院校的划分不同,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考研研究方向为: 01 纺织材料结构、性能与成形。 02 纺织材料测试技术及仪器。 03 产业用纺织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04 纺织品设计与开发。 05 功能与智能纺织品及表征。

纺织材料学复习题库

《纺织材料学》简答论述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名词解释(15分) 羊毛缩绒性:在湿热或化学试剂条件下,羊毛纤维或织物鳞片会张开,如同时加以反复摩擦挤压,由于定向摩擦效应,使纤维保持指根性运动,纤维纠缠按一定方向慢慢蠕动。羊毛纤维啮合成毡,羊毛织物收缩紧密, 这一性质成为羊毛的缩绒性。 差别化纤维:一般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化学性能与常规纤维有显著不同,取得仿生的效果或改善提高化纤的性能。这类对常规纤维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称为差别化纤 维。 超细纤维:单丝线密度较小的纤维,又称微细纤维。根据线密度范围可分为细特纤维和超细特纤维。细特纤维抗弯刚度小,制得的织物细腻、柔软、悬垂性好,纤维比表面积大,吸湿好,染色时有减浅效应,光泽柔 和。 高收缩纤维:沸水收缩率高于15%的化学纤维。根据其热收缩程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风格及性能的产品。如热收缩率在15%-25%的高收缩涤纶,可用于织制各种绉类、凸凹、提花织物。 吸湿滞后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高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纤维这种性质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纱线:由纺织纤维制成的细而柔软的、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的长条。 纺织纤维: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物质,并且可用来制造纺织制品。这类纤维称为纺织纤维。 断裂长度:是相对强度指标。随着纤维或纱线长度增加,自重增加。当纤维或纱线自重等于其断裂强度时的长度,为断裂长度(km).数值越大,表示纤维或纱线的相对强度越高。 临界捻系数: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纱线强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加,纱线获得最大强力时的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 纤维: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物质。 含水率:纺织材料中所占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量的百分比。 丝光:棉纤维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液氨中处理,纤维横向膨化,截面变圆,天然转曲消失,使纤维呈现丝一般的光泽。如果膨化的同时再给予拉伸,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纤维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纤维强力。这一处理称为丝光。 公定回潮率: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必须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作统一规定,这称为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较接近实际回潮率。 回潮率:是指纺织材料中所含的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的干量的百分比。 吸湿保守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高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纤维这种性质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特克斯:是指1000米长的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极限氧指数:是指材料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一般用氧占氧氮混合气体的体积比(百分比)表示。极限氧指数(LOI)值越大材料耐燃性越好。

纺织材料学习题集(1)

纺织材料学习题集 第一章纺织纤维及其分类 1、什么是纺织纤维? 2、试述纺织纤维的主要类别,并分别举例。 3、纺织纤维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4、分别举出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的例子各三例。 5、纺织纤维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6、什么是纺织材料? 7、纺织品发展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第二章原棉 一、填空: 1、原棉的生长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2、原棉按品种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3、原棉按初加工分可分为______、______。 4、原棉按色泽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5、正常成熟的棉纤维截面为__________。 6、未成熟棉纤维截面为______________。 7、过成熟棉纤维截面为______________。 8、棉纤维纵向具有_______________。 9、棉纤维的截面由外向内分为_____、_____、_____。 10、棉纤维_____耐酸_____耐碱。 11、“丝光棉”纤维截面_____,强度比普通棉纤维______。 12、我国棉花的业务检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四项。 13、棉花品级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将细绒棉的品级分为_____级,_____级为标准级。 15、手扯长度的量度是_____,在业务检验中以_____为间距分

档。 16、原棉标志是综合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号标志。 17、原棉长度检验是测定棉纤维的_____、_____和_____等长度性质指标。 18、我国棉纤维长度检验采用的仪器大多是__________。 19、一般当棉纤维长度愈_____,长度整齐度愈_____,短绒率愈_____时,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都较好。 20、在成熟正常情况下,棉纤维的公制支数愈_____,有利于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 21、我国棉纤维细度检验现采用______和______。 22、我国棉纤维强力检验大多采用_____________。 23、成熟度检验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24、原棉检验的取样原则是________。 25、恒温烘箱是用______控制温度。 26、我国五大棉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7、棉纤维检验采用_____、_____、_____三结合的方法进行。 28、一般当棉纤维长度愈长,长度整齐度愈好,短绒率愈低时,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________。 29、原棉手扯长度接近仪器检验的________。 30、细绒棉一般用______轧棉机。 31、长绒棉一般用______轧棉机。 32、长绒棉按国家分级标准分为________。 33、原棉含水的多少会影响_____、_____以及_____。 34、我国规定的原棉标准含水率为_______。 35、长度大于主体长度纤维的平均长度叫_______。 36、纤维长度重量分布中,重量最重的长度称为_______。

纺织材料学2010A卷及答案

浙江理工大学2009 —2010 学年第 2 学期 《纺织材料学B 》期末试卷( A )卷 班级:学号:姓名: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复合纤维 2、溶液纺丝 3、纤维的取向度 4、吸湿等温线 5、纤维的初始模量 6、纤维的应力松弛 7、纤维的双折射 8、纱线的捻向 9、织物风格 10、织物的结构相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按纤维性能分类,芳纶纤维属于纤维。 2、锦纶6的化学名称为。 3、纤维的取向结构使纤维的力学性能、光学、热学性能、吸湿膨胀性等产生。 4、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是由于次生层中原纤排列而成。 5、细度为200D的锦纶6长丝纱,其细度为公支。 6、纤维从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在数值上总是从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 7、纤维的初始模量,则其制品比较柔软。 8、高于玻璃化温度时,纤维处于态。 9、纤维的性质对短纤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影响很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则

长纤维优先向转移。 10、纤维间相互移动时,产生粘-滑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11、羊毛出现毡缩的必要条件是。 12、捻度为60捻/10cm,粗细为25tex的纱线特克斯制捻系数为。 13、截面中平均根数为100根纤维的纱线极限不匀率为。 14、织缩率是表示纱线在织物内__ _ __。 15、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织成的织物称为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羊毛纤维是()。 (1)单细胞纤维(2)非细胞组织纤维(3)多细胞纤维 2、天然纤维中,取向度最高的是_____。 (1)棉(2)麻(3)毛 3、浸润性好的纤维,水滴与纤维之间接触角。 (1)小(2)大(3)无关 4、羊毛纤维经过拉伸后,大分子从α型转变为β型是属于。 (1)构型改变(2)构象改变(3)超分子结构改变 5、吸湿性小的纺织材料,。 (1)加工性能和服用性能好(2)强伸性能好(3)电绝缘性能好 6、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随着回潮率的上升,其强度。 (1)增大(2)减小(3)接近不变 7、同样温度下,热收缩率最大的纤维是()。 (1)丙纶(2)涤纶(3)麻纤维 8、下列纤维中,耐光性最好的纤维是()。 (1)羊毛(2)锦纶(3)腈纶 9、纱线片段间不匀率,随片段长度的增加而。 (1)增加(2)减小(3)不变

纺织材料学深刻复习提纲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833 科目名称:纺织材料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解决纺织材料领域中的认知和基本认知方法问题,主要涉及纤维及纤维制品的命名、分类、形(即形态、尺度、结构和表面)、性能(即性质与功能)、成形方法和其间相互关系,以及纺织材料的认知与表征方法和技术。要求:1.掌握纤维分类、命名、性状特征和基本获得途径与方法,了解常用纤维的形与性能及其相互关 系,并对特种纤维、高技术纤维、功能纤维和新纤维种类及特征有基本了解; 2.了解纤维形尤其是结构的基本概念与表达,纤维可成形性的概念与表达,以及纤维结构和成形 方法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3.掌握纤维基本性质的表达和常用性能指标,以及相关测量方法,能解释影响纤维吸湿、力学、 热学、光学、电学等性能的基本因素; 4.掌握各类纱、丝、线的分类、命名、结构及性能特征和成形方法,特别是非传统纺纱技术,复 合、结构纺纱技术及成纱结构与性能; 5.了解纱线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各大类纱线(纱、丝、线)开发中的应用,掌握纱线结构 和性能测量及纱线品质评定的基本方法与内容; 6.了解纺织品(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及其复合织物)的基本分类、分类、命名、结构及性 能特征和成形方法,以及在服用、家用、产业用中的基本要求与特征; 7.掌握织物服用和使用性能实现与表达方法和影响织物服用和使用性能的因素,掌握织物性能测 量、品质要素评定和各类织物分析鉴别的方法,以及掌握织物使用中的维护与保养; 8.了解产业用和技术纺织品的性能及功能特征,使用中的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以及相应的 评价方法。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1. 绪论(10%) 一、纺织材料的属性与内容* 二、纺织材料发展中的问题* 三、纺织材料学应关注的知识及思考 2.纤维部分(45%) 第一章纤维分类、加工与发展 第一节纤维及其分类* 第二节各种常用纤维简介* 第三节纤维的成形加工 第四节纤维的应用与未来* 第二章纤维的结构特征 第一节纤维基本结构的构成* 第二节纤维的结构特征与测量* 第三节典型纤维的结构与特征* 第三章纤维的形态与表征

纺织材料学习题库(全)

纺织材料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 聚集态结构链结构形态结构几何异构体交联高分子旋光异构大分子结构序列结构聚合度构型链段构象结晶态结构结晶度取向度非晶区非晶态结构两相结构高分子柔性晶格原纤原纤结构巨原纤再生有机纤维接枝共聚反应原棉皮辊棉锯齿棉黄棉细绒棉长绒棉粗绒棉棉短绒原棉杂质原棉疵点手感目测配棉天然转曲成熟度成熟系数日轮棉蜡无毒棉韧皮纤维叶鞘纤维工艺纤维打成麻熟麻精干麻弱节毛再用毛同质毛被毛毛丛半细毛细羊毛两型毛粗腔毛兔毛马海毛牦牛毛骆驼毛净毛率羊毛卷曲羊毛脂汗缩绒性品质支数双侧结构山羊绒蚕茧茧丝绢纺纱茧层率丝素丝胶丝鸣茧的解舒生丝精炼丝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化学纤维差别化纤维无机纤维芳纶异型纤维 超细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膜裂纤维中长纤维包覆溶融纺丝复合纤维 改性纤维干法纺丝湿法纺丝熔体纺丝融液纺丝法化纤油剂成纤高聚物预取向丝(POY)平均长度主体长度品质长度跨距长度手扯长度须头曲线平均偏差子样比表面积马克隆值纤度特公制支数纤维密度吸湿性回潮率含水率实际回潮率平衡回潮率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标准重量(公定重量)标准状态吸湿等温线吸湿等湿线吸湿滞后性直接吸着水间接吸着水吸湿膨胀吸湿放热吸湿微分热吸湿积分热吸湿平衡箱内热称箱外热称箱外冷称机械性质绝对强度相对强度断裂强度断裂应力断裂长度比强度勾接强度打结强度断裂伸长率预张力初始模量屈服点断裂功断裂比功功系数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弹性恢复率弹性功率柔顺性系数流变性蠕变松弛疲劳抗弯刚度抱合力 抗扭刚度摩擦力负荷—伸长曲线抱合长度动态机械性质初始模量热机械性质屈服应力压缩弹性恢复率比热容导热系数绝热率玻璃化温度 粘流温度熔点温度分解点温度热塑性热收缩耐热性热稳定性极限氧指数双折射闪光效应耐光性闪色效应纤维色泽纤维光泽光致发光 纤维介电系数纤维介电损耗纤维介质损耗因素高频加热、微波加热纤维的

纺材重点及答案

1、天然转曲:纤维素以螺旋状原纤形态一层一层淀积在胞壁上,螺旋方向时左时右,纤维干涸后,由于内应力作用,胞壁扭转形成“天然转曲”(棉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中纤维素沿纤维轴向的螺旋变向所致。)(转曲的存在,使抱合力增大,有利于纺纱,提高产品的质量。一般用单位长度(1cm)中扭转180度的次数表示。) 2、抱合力:纤维间在法向压力为零时,做相对滑动时产生的切向阻力。 皮辊棉:用皮辊式轧棉机加工的皮棉。特点:皮棉是片状,含杂含短绒较多,长度整齐度较差,黄根较多,但纤维长度损伤少,轧工疵点少。 3、极限氧指数: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4、复合纤维: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性能不同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喷丝孔合成的纤维。 5、品质支数: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内的羊毛细度。 6、缓弹性变形:加(或去除)外力后需经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产生(或消失)的变形。 工艺纤维:工艺纤维是指脱胶和梳麻处理后,符合纺纱要求的具有一定细度、长度的束纤维。 7、急弹性变形:加(或去除)外力后能迅速变形。 8、摩擦效应:毛纤维鳞片层具有方向性,使对其摩擦有逆鳞、顺鳞之分。逆、顺摩擦系数之差对逆、顺摩擦系数之和的百分率为摩擦效应。 9、粘胶纤维的原料一般选用 答:先将纤维素原料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碱纤维素,再与二硫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纤维素黄酸酯,纤维素黄酸酯溶解在稀碱溶液中制成粘胶。 10、纺织纤维中大分子间的结合力有哪些 答:纤维大分子的次价键力包括范得华力、氢键、盐式键、化学键。范德华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一种吸引力。包括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极性很强的X-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盐式键存在于部分纤维大分子间,盐式键键能大于氢键,小于化学键。网状构造的大分子可由化学键构成交联。 11、丙纶是化学纤维中密度最轻的品种。 12、麻纤维有茎纤维和叶纤维两类,茎纤维有哪些,叶纤维有有哪些 答:叶纤维:单子叶植物的叶鞘和叶身内的维管束纤维,如剑麻、蕉麻、菠萝麻等。 茎纤维就是韧皮纤维。 13、蚕茧由哪四部分组成。 答:蚕茧的构成:茧衣、茧层、蛹衬、蛹,茧层可缫丝,茧衣、蛹衬因丝细而脆弱只能作绢纺原料。蚕层可缫丝,形成的连续长丝称为“生丝”。 14、在同样结晶度下, 一般说来, 晶粒小的吸湿性好还是差? 答:在同样的结晶度下,微晶体的大小对吸湿性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体小的吸湿性较大。韧皮纤维:双子叶植物茎的韧皮层内部丛生成束的纤维。如:苎麻、亚麻、黄麻、大麻、苘麻、荨麻、罗布麻等 15、吸湿性的测定方法? 答:吸湿性的测试方法: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测定法称得湿重Ga,去除水分后得干重G0,根据定义求得W。具体的测试方法有:烘箱法,红外线辐射法,高频加热干燥法,吸湿剂干燥法,真空干燥法。间接测定法利用纺织材料中含水多少与某些性质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测试这些性质来推测含水率或回潮率。具体的测试方法有电容式测湿仪,电阻测湿仪。 16、根据蚕的饲养季节,蚕茧分? 答:根据蚕的饲养季节,蚕茧分春蚕,夏蚕,秋蚕。 17、:组成羊毛纤维的蛋白质层,表皮层是由___角蛋白质细胞__组成,它象__鱼鳞___一样重叠覆盖,包覆在羊毛纤维的表面,所以又称_鳞片____层。皮质层是__蛋白质___,又分_正皮质细胞____和__偏皮质细胞___,由于两种皮质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引起的不平衡,形成了羊毛的卷曲。髓质层由____薄壁细胞_______组成,它的存在使羊毛的质量变_____。 18、:纺织纤维导电性能的指标为比电阻有哪三种。 (1)体积比电阻(ρv ,Ω·cm)

纺织材料学复习题计算题答案(科大)

计算题参考答案 1 测得某批涤/棉50/50混纺纱的实际回潮率为3.5%,重量为2500公斤,求其标准重量。(棉的公定回潮率 8.5%,涤纶的公定回潮率0.4%) 标准重量: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式中,G k 为标准重量,G 0为干重,W k 为公定回潮率,G a 为实际重量W a 为实际回潮率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对各种纤维成分的公定回潮率按干重混纺比加权平均。 2 测得某批涤/棉50/50混纺纱的实际回潮率为6.5%,重量为1000公斤,求其标准重量。(棉的公定回潮率 8.5% ,涤纶的公定回潮率0.4%) 3 有一批称见重量为2250kg 的维伦,从中抽取50g 试样,烘干后的干燥重量为47.8g ,求;(1)该批维纶的实际回潮率;(2)该批原料的公定重量和干重。 纺织材料的回潮率计算公式为: 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棉8.5,苎麻、亚麻12,羊毛15,蚕丝11,粘胶13,涤纶0.4 ,锦纶4.5,腈纶2,维纶5,丙纶、氯纶0。 4 有一批毛/涤/粘为30/40/30混纺原料,称见重量为1000kg ,实测回潮率为9.5%,求(1)该批原料的公定回潮率;(2)该批原料的公定重量和干重。 5 已知涤/棉混纺纱的干重混纺比为65/35,求:(1)该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2)投料时的湿重比;(3)公定重量混纺比(实际回潮率:涤为0.2%,棉为7.5%). 湿重投料比: 式中:X i 为纤维的湿重混纺比; Y i 为纤维的干重混纺比;W i 为纤维的实际回潮率。 公定重量混纺比计算方法同上。 6 一批腈纶重1000kg ,取50g 试样烘干后称得其干重为49.2g ,求该批腈纶的回潮率和标准重量。(腈纶的公定回潮率为2.0%) 7 计算55/45棉/涤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1 现有0.2dtex 超细丙纶纤维,求其直径。(已知丙纶的密度δ=0.91g/cm3) d 为纤维直径(mm ) δ为纤维密度(g/cm 3) 2 现有0.15dtex 超细涤纶纤维,求其直径和旦数。(涤纶密度δ=1.38g/cm3)(6分) N te x ×N m = 1000,N den ×N m = 9000,N den = 9 N tex ∑=i i k P W W )(混%∑=++=n j j j i i i W Y W Y X 1)100() 100() (03568.0mm N d tex δ=

(完整版)东华大学历年纺织材料学名词解释及计算题及答案

纤维: 通常是指长宽比在103倍以上、粗细为几微米到上百微米的柔软细长体。 化学纤维: 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纤维。 再生纤维: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 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天然气及一些农副产品等低分子作为原料制成的单体后,经人工合成获得的聚合物纺制成的化学纤维。 差别化纤维: 通常是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的纤维。 工艺纤维:单纤维很短,不能采用单纤维纺纱,而是以许多植物单细胞藉胶质粘合集束而成的束纤维作为纺纱用纤维,称为工艺纤维。 异形纤维:是指经一定几何形状(非圆形)喷丝孔纺制的具有特殊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 复合纤维: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聚合物,经复合纺丝法纺制成的化学纤维。分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岛芯等。 特种纤维:是指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功能或用途的化学纤维,其某些技术指标显着高于常规纤维。 超细纤维: 单丝细度<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

高收缩纤维:是指纤维在热或热湿作用下的长度有规律弯曲收缩或复合收缩的纤维 吸水吸湿纤维:是指具有吸收水分并将水分向临近纤维输送能力的纤维 功能纤维:是满足某种特殊要求和用途的纤维,即纤维具有某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棉纤维成熟度degree of maturity: 即纤维胞壁的增厚的程度。成熟系数:指棉纤维中断截面恢复成圆形后相应于双层壁厚与外径之比的标定值 手扯长度:用手扯法整理出一端平齐、纤维平整、没有丝和杂质的小棉束,放在黑绒板上量取的纤维束长度。 熔体纺丝:将高聚物加热至熔点以上的适当温度以制备熔体,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计量泵压出喷丝孔,使成细流状射入空气中,经冷凝而成为细条。 湿法纺丝:将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液体凝固剂中固化成丝。 干法纺丝:将纺丝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在热空气中使溶剂挥发固化成丝。 同质毛:在整个毛被上的各个毛丛,都由一种粗细类型的毛纤维所组成。毛丛内部的纤维粗细、长短和弯曲基本一致。品质较好。 异质毛:在整个毛被的各个毛丛,由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羊

纺织材料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述题)

纺织材料复习题 纤维: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物质 化学纤维:利用自然界存在的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经过化学处理与机械加工得到的各种纤维的总称。包括(合成纤维和再生纤维)纺织纤维: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物质,并且可用来制造纺织制品。这类纤维称为纺织纤维。异形纤维:经一定几何形状(非圆形)喷丝孔纺制的具有特殊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 非圆形截面或中空的化学纤维。 差别化纤维:一般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化学性能与常规纤维有显著不同,取得仿生的效果或改善提高化纤的性能。这类对常规纤维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称为差别化纤维。 超细纤维:单丝线密度较小的纤维,又称微细纤维。根据线密度范围可分为细特纤维和超细特纤维。细特纤维抗弯刚度小,制得的织物细腻、柔软、悬垂性好,纤维比表面积大,吸湿好,染色时有减浅效应,光泽柔和。 高收缩纤维:沸水收缩率高于15%的化学纤维。根据其热收缩程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风格及性能的产品。如热收缩率在15%-25%的高收缩涤纶,可用于织制各种绉类、凸凹、提花织物。 复合纤维: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这种纤维称为复合纤维。根据两种纤维的截面配置不同,可分为皮芯型、并列型、海岛型和裂片型等。 中空纤维:贯通纤维轴向且管状空腔的化学纤维。可通过改变喷丝孔形状获得。特点是密度小,保暖性强,适宜做羽绒制品 特种纤维: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结构、功能或用途的化学纤维,其某些技术指标显著高于常规纤维。 羊毛缩绒性:指羊毛纤维的集合体在一定的湿热条件下,经机械外力的反复挤压,逐渐收缩紧密、并互相穿插纠缠、交编毡化的现象。缩绒性是毛纤维所特有的。 吸湿性:通常把纺织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份的能力称为吸湿性。 吸湿滞后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高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纤维这种性质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纱线:由纺织纤维制成的细而柔软的、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的长条。 变形纱:化学纤维通过各种变形加工,改变纱线结构,使之具有良好的蓬松性和弹性的纱线的总称。包括高弹丝,低弹丝,空气变形纱和膨体纱等。变形织物手感丰满,富有弹性,保暖性好。 纤维长度:指纤维伸直而未伸长时两端的距离。(伸直长度) 伸长率:纤维或纱线拉伸时产生的伸长占原来长度的百分率 断裂伸长率:拉伸到断裂时的伸长率称为。 断裂长度:是相对强度指标。随着纤维或纱线长度增加,自重增加。当纤维或纱线自重等于其断裂强度时的长度,为断裂长度(km).数值越大,表示纤维或纱线的相对强度越高。 断裂强度(俗称:强度)。常指1特(或1旦)纤维或纱线能承受的拉伸力为 临界捻系数: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纱线强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加,纱线获得最大强力时的捻系数,称为临界捻度(系数)。传统纺纱的纱线,随着捻度增加,开始为临界强度强度上升,后来又下降,极大值处是临界捻度(捻系数)。 特数制捻度:纱线10cm内的捻回数称为 含水率:纺织材料中所占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量的百分比。 丝光:棉纤维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液氨中处理,纤维横向膨化,截面变圆,天然转曲消失,使纤维呈现丝一般的光泽。如果膨化的同时再给予拉伸,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纤维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纤维强力。这一处理称为丝光。 标准回潮率:在标准大气的条件下各种纤维及制品的回潮率称为标准回潮率。 公定回潮率: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必须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作统一规定,这称为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较接近实际回潮率 回潮率:是指纺织材料中所含的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的干量的百分比。 1、吸湿保守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

《纺织材料学》复习题

复习题 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 纺织纤维 2. 单基 3. 聚合度 4. 取向度 5. 结晶度6 特克斯7 分特8旦尼9公支 二、填空题 1. 按照纺织品的用途分为①、②、③三大类。 2. 按照织物形成的方法分为①、②、③、④四类。 3. 纺织纤维按照来源分为①和②两大类。 4. 植物纤维按照生长部位不同分为①、②、③、④。 5. 动物纤维包括①、②。 6. 再生纤维包括①、②。 7. 常见的合成纤维有①、②、③、④、⑤、⑥等纤维。 8. 一般情况下,随着纤维大分子平均聚合度增高纤维断裂强度 ①,伸长②。 9. 纤维的结晶度高,纤维的断裂强度①、伸长②。 10. 纤维的取向度好,纤维的断裂强度①、伸长②。 11. 纤维中缝隙、孔洞大而不均匀,纤维的断裂强度①、伸长②。 12. 一般纺织纤维从大分子开始结合成纤维,其结构层次有 ①、②、③、④、⑤、 ⑥六层。 13. 常用的吸湿指标的测试方法有①、②两种,国家标准要求采用 ③方法。 14. 通常用来表示棉纤维线密度的指标是①和②。 15. 通常用来表示化学纤维线密度的指标①和②。 16. 通常用来表示棉型纱线线密度的指标是①和②。 17. 通常用来表示毛型纱线线密度的指标是①和②。 18. 常用的纤维线密度指标的测试方法有①和②。 三、问答题 1. 如何区分机织物和针织物? ★2. 纺织纤维应具备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3. 试举例说明哪些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哪些是再生蛋白质纤维?

★四、计算题 1. 某厂取样50克原棉,测得回潮率为7.5%,求干重(G)和回潮率为8.5%时的重量(W)。 2. 某厂取样,摇取100米长的棉纱,称得干重为2.562克,求Ntex,并换算成Ne。 3. 某厂取样,摇取100米长的腈纶纱,称得重量为1.835克,实测回潮率为1.2%,求Ntex。(腈纶纱公定回潮率为2%) 4. 将一束涤纶纤维,切取中间一段10毫米长,在公定回潮率0.4%时称得重量为3毫克,数得该段纤维根数为1800根,求该纤维的平均线密度(旦尼尔)。 5.有一批锯齿棉,称得其重量为1000kg,测得其回潮率为7%,称取50g棉样,经原棉杂质分析机后得杂质重量为1.20g,折算该批原棉的标准重量W(标)。(锯齿棉标准含杂率为2.5%,原棉公定回潮率为8.5%)6.有一批锯齿棉,称得其重量为3000kg,测得其回潮率为7.5%,称取50g棉样,经原棉杂质分析机后得杂质重量为1.25g,折算该批原棉的标准重量W(标)。(锯齿棉标准含杂率为2.5%,原棉公定回潮率为8.5%)7.线密度指标换算,将2.5旦,换算成特数、公制支数。 8. 线密度指标换算,将2.78分特换算成旦尼尔;6000公支换算成分特。(保留两位小数) 9. 测得65/35 涤/棉纱30绞(每绞长100米)的总干重为53.4kg,求它的特数Ntex、英制支数Ne。 10. 已知T/C 55/45混纺纱的干定量为1.25克/100米,试求该混纺纱的特数Ntex ,并换算成英制支数Ne。 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原棉2.皮辊棉3.锯齿棉4.黄棉5.细绒棉6.长绒棉7. 不孕籽8. 棉短绒9. 原棉杂质10.原棉疵点11.唛头12,天然转曲13.成熟度14.成熟系数15.日轮16.棉蜡17. 主体长度18. 品质长度19.韧皮纤维20.叶纤维21.工艺纤维22. 同质毛23.异质毛24.半细毛25.细羊毛26.缩绒性27.品质支数28. 山羊绒29.生丝30. 丝素 二、填空题 1.天然纤维素纤维包括①、②两大类。 2.根据国标规定:我国细绒棉依据①、②、③进行分级,④级为标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